冬夏东亚季风环流对太平洋热状况的响应
东亚冬季风对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的响应
作 用 【 】 全 面 深入 地 认识 和 了解 东 亚冬 季 风及 其 ,
影 响 因素 , 重要 科 学 和实 际 应用 意 义 。海 气 相 互 有 作用 是大 气 与外界 系 统 的联 系中最 为重 要 的过程 之
一
,
热 带 西太 平 洋 是全 球 海 温最 高 的海 域 , 球 暖 海 全
15 95年一20 年再分析的月平均风场资料 ; 03 ②美 国
SH p c p s海 洋 研究 所 环境 数 据分 析 中心 (E A 提 J D C)
供 的 4 0m 以浅 的 1 5 0 9 5年 一2 0 0 3年热含 量 资料 。
冬季 定 义为 当年 1 2月至 次年 2月 。 暖池 定义 为 入E15 一 2 。 10 、 1 。~‘ 1 。 8 。‘ 0 p P 6 的海域 ,其 是
第 4期( 第 9 总 7期 )
21 年 1 01 2月
山 西 气 象
N .( u o9) 04 Sm N . 7
De . 0 1 c 2 1
S A X M T O O O IA U R E L H N I E E R L GC L Q A T R Y
东亚冬季风对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的响应
本文使用 的资料如下: N E /C R发布 的 ① C PN A
水 大 部 分 集 中在 这 里。 称 暖 池 , 年 维 持 着 2 又 常 8℃ 以上 的高 温, 区是 大气 热量 主要 供应 地之 一 。已有 该 的研 究 表 明,暖池 热状 态 的异 常会 导 致 大气 环 流 的 异 常变 化, 而影 响东 亚 乃至 全球 的气候 异 常变 化 。 进 黄荣 辉 等 【 】 究 发 现热 带 西太 平 洋 暖池 的 热状 研
初二地理东亚季风环流特征解析
初二地理东亚季风环流特征解析东亚季风环流是指在东亚地区形成并影响气候变化的季风环流系统。
它是由洋流和风带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周期性变化。
了解东亚季风环流特征对我们理解该地区的气候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解析东亚季风环流的特征以及对地区气候的影响。
一、东亚季风环流的形成东亚季风环流是由于太平洋暖流和季风风带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太平洋暖流从东海洋流和黑潮洋流的影响下,带来了大量水汽和热能,使得东亚地区平均气温较高。
同时,季风风带的形成使得东亚地区在春夏季得到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季风,而秋冬季则受到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干燥季风的影响。
二、东亚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东亚季风环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分为夏季和冬季两个阶段。
夏季,北太平洋副高建立,东亚地区受到了暖湿的南海季风的影响,从而导致了高温多雨的气候。
冬季,北太平洋副高减弱,西伯利亚高压形成,东亚地区则受到了干燥的西北季风的影响,气温明显下降。
三、东亚季风环流的降水特点东亚季风环流的降水特点表现为明显的夏雨和冬雨。
夏季,受南海季风的影响,东亚地区降水量较多,尤其是在沿海地区。
而冬季,则受西北季风的影响,东亚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少。
冬季雨量主要以雪和霜形式出现,对于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四、东亚季风环流对气温的影响东亚季风环流对气温的影响较大。
夏季,南海季风带来了大量水汽和热能,使得东亚地区气温较高。
同时,夏季受到暖湿空气团的影响,日平均气温较高,多数地区超过25℃。
而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气温下降明显,多数地区低于0℃。
五、东亚季风环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东亚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季风环流的影响。
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对于稻作和其他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而冬季干燥的气候对冬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东亚季风环流的灾害性影响东亚季风环流也带来了一些灾害性影响。
夏季由于降水增多,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和水灾;冬季由于缺少降水,可能导致干旱情况,影响冬季农业生产。
(整理)东亚季风大气环流.
东亚季风区大气环流特征综述Edehane摘要通过分析东亚季风区的大气环流多年平均气压场,得出波槽的位置变化的基本特征,然后对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进一步分析大气环流的双元性和季节突变的状况,最后对其产生原因进行说明关键词: 东亚地区,大气环流,东亚季风引言:东亚位于欧亚大陆东部, 具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 东南濒临广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
这种海陆分布和高原地形造成特征显著的东亚大气环流并对全球大气环流和世界气候发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有关东亚大气环流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气象界重视的向题。
东亚地区是比较典型的季风影响区域,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甚为显著【1】。
一、大气环流多年平均气压场的基本特征对平均气压场进行分解。
其中振幅A 。
表示槽脊的深浅, 为了与相对振幅区分, 称为绝对振幅。
初位相表示波的槽脊位置。
相对振幅表示各种波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 亦可看作对总体方差的贡献。
因此, 以下讨论各谐波的基本特征, 实际是对比分析这些特征量的大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图1,是北半球各纬圈1 , 2 波,波槽位置的年变化,槽的位置是随季节和纬度而异的。
4 0 °N可作为一个分界线, 以北和以南的特点是不同的。
首先,在40°N 以南, 冬季波槽在太平洋的中部或西部, 随后逐渐西移到亚非大陆中部。
夏季各月基本上都稳定在亚非大陆上, 10 月以后又移回冬季的位置。
冬夏位移的幅度, 以30°N 最大。
40°N 以北, 冬季各月波槽基本上稳定于北美大陆上, 4 月以后快速西移, 至7 月移至欧亚大陆中部, 但并不久留, 很快又向回移。
9 月以后, 又恢复到冬季的位置。
冬夏位移的距离, 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50 °N位移了15 0经度左右, 60°N 则增加到2 0 0经度。
图一二、东亚季风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东亚地区春季最早始于中高纬地区的平流层和副热带的对流层中下层; 夏季最早始于中高纬的平流层和副热带、中纬度地区的对流层中上层; 秋、冬季开始最早的地区集中在东亚地区东部和东北部的对流层中低层,以及中高纬的平流层.【2】之后,各个季节环流场从中高纬度的平流层及对流层分别向上向下发展,最终导致整体环流形势的建立,季节也随之推进.从各纬度带和经度带的变化可以看出,季节变化与环流形势密切相关,各层次的季节变化反映了整个大气环流的变化; 且对流层各个层次的夏季和冬季起始时间均有较大的垂直一致性,夏季最从低纬开始然后向中高纬推进,冬季从中高纬开始然后向低纬推进,平流层与对流层各季节起始时间分布有较大的差异性,平流层中层和下层也并不一致.通过对500 hPa 高度层中国华北区域平均起始时间距平的逐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近30 年华北地区出现了6 个起始时间异常偏早的年份,与eino活跃年份相一致.说明海温等外强迫对季节以上尺度大气环流的变化有直接影响,季节起始时间异常偏早或偏晚正好是这种影响的表现形式之一.三、大气环流的双元性和季节突变在季风环流的建立问题中, 竺可祯先生指出:“我国与印度地处毗邻, 冬季同受西伯利亚高气压之箱制, 夏季同受中亚低气压之支配, 宜二地季风之合若符节”。
2021版地理大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文档:必修1 第3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凹凸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2)六个风带⎩⎪⎨⎪⎧⎭⎪⎬⎪⎫B 为低纬信风带D 为中纬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把握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把握 终年温存潮湿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把握终年酷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把握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 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把握,冬季受西风带把握夏季酷热干燥,冬季温存多雨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把握,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把握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把握,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把握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深度思考1.分析下面图示,总结说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答案 (1)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即2个气压带之间为1个风带;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也是相间分布的。
(2)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对称分布。
2.有同学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简洁记忆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对不对?为什么?答案 不完全对。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假如就南半球而言则相反。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显著。
所以东亚季风最为典型,其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此偏北风强烈时即为寒潮;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
偏南气流和偏北气流相遇,往往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特别提示:(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美国东南部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季风气候?(2)我国古代下南洋为了利于盛行风行船,最好选择哪个季节出发?(3)季风气候给我国农业带来哪些好处?提示(1)美国东南部位于北美洲大陆和大西洋之间,大陆、大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所以季风特征不明显。
(2)冬季。
(3)夏季是我国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季节,即“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巧思归纳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分析•我国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所以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都有很大影响。
形成我国季风环流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于海陆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转换以及地形特征等综合形成的。
•海陆分布对我国季风的作用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得多,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大陆气压高于海洋,气压梯度力自大陆指向海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则相反,陆地很快变暖,海洋相对较冷,气压陆地低于海洋,气压梯度力由海洋指向大陆,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季风的环流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形
带移动
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
成
南亚西
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原
南季风
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印度低压
吸引西南季风
五.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1.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地球影形状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
地球的运动(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地形地势( 地面状况)
压中心.
四.季风环流
受水平气压 梯度力的影 响,空气由 高气压指向 低气压,受 地转偏向力 的影响,东 亚盛行西北 季风,南亚 盛行东北季 风。
冬季风
夏季风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地区
成因
冬 源地 风向 风 性质 夏 源地 季 风向 风 性质
分布地区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西北风
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冬季:副极地低压被 大陆上的 冷高压 切 断,使低压残留在海洋上.
冬季:副极地低压被 大陆上的 冷高压 使低压残留在海洋上.
切断,
夏季: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的 低压 切断 ,高 压残留在海洋中.
副热带高压带 亚速尔
高压
亚洲低压
夏威尔高 压
赤道低压带
00赤道
小结
• 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 使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风,D点盛行
风,我国的天气以
为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
。
东亚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季风环流123
13
3 南海-西太 平洋ITCZ
2 东亚地区向 北越赤道气流
5 梅雨辐 合带
4 西太平 洋副高
1 澳大利亚 冷性反气旋
亚澳地区1988年6月950hPa平均流场 (点划线为等风速线,间隔为20米/秒)
14
3 东亚地区向 南越赤道气流
1 南压反气 旋东部脊
2 东风急流
4 南半球高 空副高脊
亚澳地区1988年6月200hPa平均流场 (点划线为等风速线,间隔为20米/秒)
第十章 东亚季风环流
1
要点
1. 东亚季风和夏季风的一般特征 2. 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 3. 东亚季风的形成机制 4. 季风低频振荡激发与传播机制
2
季风:一般地说,季风是指近地面层冬夏
盛行风向接近相反且气侯特征明显不同的 现象。
3
现代人们对季风的认识有了进步,至少有三 点是公认的,即:
(1)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改变的 现象,这里强调“大范围”是因为小范围风向受 地形影响很大; (2)随着风向变换,控制气团的性质也产生转变, 例如,冬季风来时感到空气寒冷干燥,夏季风来 时空气温暖潮湿; (3)随着盛行风向的变换,将带来明显的天气气 候变化。
自然科学基础(地理)——季风环流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名称 成因
冬季风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中心
蒙古高压 阿留申低压
风向 西北
性质 干冷
名称
成因
夏季:气 南亚季风 压带风带
季节移动
冬季风
风向
性质
东北
干冷
夏季风
分布地区
气压中心 风向 性质
亚洲低压 太平洋高压
亚州东部 东南 湿热
夏季风 性质 湿热
性质 湿热
分布地区 亚洲南部
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夏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 增强,亚洲大陆形成亚洲低压 太平洋暖湿气流,沿着北太平 洋高压的西部边缘,形成了高 温、湿润的偏南风
东亚季风冬季风
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阿 留申低压赤道低压之间,形 成了势力强大、寒冷干燥的 偏北风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 质的差异
气压带
风带位置的 季节移动
共同作用形成 “神奇”的季风环流,带来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思考题
亚欧大陆
太平洋
海陆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显著,季 风变化在东亚地区十分显著
在世界上其他的哪些地区也存在季 风变化呢?请同学们课下把它们找 出来,并与东亚季风区进行对比
谢谢观看
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
大气运动
季风环流
导入
导入
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了高压, 北半球夏季,亚洲陆地上形成低压,太
而太平洋上形成低压
平洋上形成高压
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变化,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也随着季节有规律地 向相反或相近的方向变换,从而形成季风环流
东亚冬季风强于夏季风的原因
东亚冬季风强于夏季风的原因东亚地区是一个典型的亚洲季风区。
其冬季和夏季风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差异。
在东亚地区,冬季风往往比夏季风更强劲,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陆地和海洋的热力差异东亚地区的夏季受到了太平洋“西风带”的影响,湿润的空气从南海、菲律宾海和太平洋方向移动到中国南部地区,并带来了大量的降水。
而冬季则是反过来,气流从西伯利亚、蒙古国和内蒙古地区吹向南方,带来了冷空气,由于大陆的内陆,在较少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量,因此冬季风相对于夏季风而言更加强劲。
2.季节变化引起的气压差异夏季时,东亚地区出现大量的热带气旋,其位于南海和太平洋,而西南季风相对较强,并且它的多年平均风功率达到1MW/平方米,气温、湿度等变化也比较明显。
冬季,大陆地区受西伯利亚的影响,在较少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量,形成非常高的气压,相对的也会吸引外来的低压系统,以及形成东亚的地面气压中心,也就是著名的西伯利亚高压。
这也是冬季风相对于夏季风而言更加强劲的主要原因之一。
3.地形和地理因素山脉和高原等地形和地理特征可能对季风的季节变化和风力产生影响。
例如日本的山脉往往会在冬季阻挡北风,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冬季风。
而中国的地理位置接近高纬度,加上不仅有大陆的温度差异,还有海洋的湿度因素,并且地形特征趋于平缓,因此冬季风势比较强劲。
总的来说,尽管东亚的季节变化和气流运动复杂多变,结合以上几个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东亚冬季风比夏季风更强。
深入了解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预测和理解东亚地区的天气和风力情况,帮助人们更好地计划和决策。
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
第21卷第6期2006年6月地球科学进展A DVANCE S I N E AR TH S C I ENC EV o l.21 N o.6J u n.,2006文章编号:1001-8166(2006)06-0564-12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黄荣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北京 100080)摘 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的研究”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所发生的旱涝重大气候灾害作为项目研究的切入点,从气候系统各圈层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特别是从气候系统中海—陆—气各子系统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及其对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影响机理入手,对我国重大气候灾害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与我国旱涝重大气候灾害形成机理有关的“东亚气候系统”新理论,指出这个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发生的重要作用;从东亚季风—西太平洋暖池—E N SO循环相互作用及机理的研究,提出了热带西太平洋对热带太平洋E N SO循环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以及与亚洲季风的相互作用过程,指出了E N SO循环的不同阶段对于东亚季风和我国气候异常的不同影响及其机理;提出了高原热力适应理论,应用此理论揭示了高原热力变化对南亚高压东西振荡影响的物理过程。
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E N SO循环的数值预测模式和我国跨季度和年度气候异常的数值预测系统,研制了新一代气候耦合数值模型中的大气环流数值模式。
通过这两个预测系统的研制使我国对E N-SO事件预测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并成功地预测了我国1998—2003年夏季所发生的严重旱涝气候灾害。
此外,成功地进行了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获取了许多有关我国典型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有价值的科学数据,并得到许多原创性的科学结果,为开发大西北提供了可靠的气候环境资料。
本项目的完成不仅为今后开展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发生规律、成因与预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数值模型基础,而且对于国家旱涝气候灾害预测水平的提高,减轻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东亚季风是 海陆热力差异 造成的; 造成的; 请思考总结: 2、南亚冬季风 1、东亚季风的成 是源于蒙古高 因是什么? 压,夏季的西 2、南亚季风的成 南风是来源于 因与东亚相比 印度洋上北移 有何异同? 的东南信风; 的东南信风; 3、请总结季风环 3、季风的主要 流的成因有哪 成因是海陆热 力差异, 力差异,气压 些。 带风带移动也 是重要原因。 是重要原因。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的气压带 比北半球明显。在南纬30度以南地区, 30度以南地区 比北半球明显。在南纬30度以南地区,气压带基 本上呈带状分布
冬、夏两季,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 夏两季,海陆上的这些高、 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 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 中心。 中心。他们的强弱与位置随季节的变化而 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与气候有重大的 变化, 影响。 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
日期 亚洲大陆 7月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印度低压)
太平洋 大西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1月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 (蒙古--西伯利亚高 压)
大气活动中心
海平面气压图.swf
亚洲高压
(二)季风环流
北 西 南 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G
西北季风
东亚
冬 季(一 月 份)
各种气候的降水和气温曲线
世界气候分布图.swf
返回
为什么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 气压带基本上沿纬向呈带状分布, 带状分布 气压带基本上沿纬向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南纬 400以南的地区;而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 以南的地区;而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 块状, 特别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 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 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
高中地理知识归纳整合4A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归纳整合4A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一个季风区必须表现为一年中至少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维持着相对的湿或相对的干,既存在着干与湿的转换,在全球区域范围可划分为四大区域,即4A季风区,亚洲季风(Asia),澳大利亚季风(Australia),非洲季风(Africa),美洲季风(America北美西部)。
(1)亚洲季风人们对东亚(印度)季风的研究历史悠久,内容很多并且特征最明显,人们对季风的研究就是从南亚季风开始研究的。
东南亚季风区是亚洲最早的季风降水的地区,它以中国南海为中心,包括南海,中印半岛和菲律宾等地。
长期以来缺少观测资料故对东南亚季风认识较少,但由于发现南海地区季风爆发对亚洲季风有重要作用,故在20世纪末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联合在南海及周边地区进行了所谓的“南海季风实验”由此获得的大量观测数据,提高了人们对东南亚季风的认识。
东亚季风区包括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中国把季风称为梅雨Meiyu韩国称为Changma日本称为Baiu.(2)澳大利亚季风1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的沙漠热低压的气旋性环流组成有限的夏季季风,它的影响向东一直延伸到所罗门群岛,并且在海陆温度梯度大的西部是最强的。
7月份澳大利亚高压向东移动,此反气旋可以在相对冷的内陆暂时减慢和加强[拉塞尔;有些能跨越赤道进入东南亚热低压区。
(3)非洲季风非洲大陆横跨赤道,其东部在1月份辐射冷却导致在撒哈拉和阿拉伯形成高气压;辐射增热在卡拉哈里沙漠形成热低压,由此发生的南北气压梯度使气流自北向南越过赤道。
7月份与1月份相反,辐射冷却的结果使卡拉哈里沙漠成为高压区,而辐射增温的结果使撒哈拉成为低压区。
南北气压梯度形成越过赤道的南来气流,最后在南印度洋与东南信风合并,在赤道以北则与西南季风合并;由于涌升的作用,促使它成为的偏南季风要比1月份的偏北季风强一些。
在非洲西部,在1月份时,撒哈拉反气旋是冷空气南流的源地,但是从欧洲爆发的极地空气因受到相对温暖的地中海的阻碍而不能加强西非的季风(正如喜马拉雅山屏障对南亚季风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同的),故地中海和另一因素本格拉洋流联合作用,把西非冬季季风的范围限制在北半球的15个纬度内,而东非以东的季风范围超过了40个纬度。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及其影响下的气候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总结
1.在春秋分时气压带中心为 0、30、60、90(宽约 °) . 、 、 、 (宽约10° 2.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 反 3.同一半球,相邻的气压带气压相___,相邻的风带 同一半球,相邻的气压带气压相___,相邻的风带 ___, 反 风向相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风向相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湿 4.从干湿性质来看,凡是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从干湿性质来看,凡是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干 而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在大陆西岸, 的,而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的;在大陆西岸,一 干 般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般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的,而西风控制 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下的地区多是__的。 湿 5.气压带与风带随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就 .气压带与风带随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 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北 南 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 __移 冬季__ __移 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移, 冬季__移。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受海陆位置影响: 受海陆位置影响: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因素影响:高原、 ●地形因素影响:高原、高山气候
1.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1.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0º~35 南北纬 ~35º 夏高温多雨 , 的大陆 东 岸 冬 低温少雨, 北纬35º~60º附 夏高温多雨, 北纬 ~60 附 夏高温多雨, 近大陆 东 岸 冬寒冷干燥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 大气环流
§4.1 大气平均流场特征与季节转换
§4.2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与大气环流的基本 模型
§4.3极地环流概况 §4.4热带环流概况 §4.5西风带大型扰动 §4.6急流 §4.7东亚环流基本特征
环流:空气沿一个封闭的轨迹运动,或有沿着某 一封闭轨迹循环运动的倾向。
经向环流:气流沿经圈方向运动(南北向)
一月急流
§4.7东亚环流基本特征
一、海陆和高原对东亚环流和天气系统活 动的影响 1 海陆热力差异造成东亚季风特点
对流层底部:蒙古冷高压 阿留申低压 印 度低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东亚 冬季干冷的冬季风
夏季暖湿的夏季风 雨量集中
对流层中层:东亚500hPa槽脊位置冬夏季 相反 高空基本气流: 30º N 以北 西风
季风:稳定的盛行风随季节发生显著变 化的气流称为季风。 信风辐合带:两支信风汇合的地带(气 压场上为信风槽) 季风辐合带:季风与信风(或赤道偏西 风)汇合的地带(季风槽)
3 对流层上部平均流场 冬季:热带对流层 强西风 副热带 西风急流,上有三槽: 孟加拉湾 非洲西海岸 太平洋东部 夏季: 热带对流层高层:三个反气旋中心位于 北美 波斯湾 青藏高原 东风急流
30º N 以南 偏东风
高原季风复杂性 近地面 冬季为冷高压夏季为热低压 因此近地面风系不同
400hPa以上为西风,南北两侧有急流 夏季北侧西风急流加强南侧转为东风急流 垂直方向: 季风环流:印度西南季风沿高原爬坡上升, 与高原上空辐散气流汇合,主要部分向南 流去并下沉,最南可达南半球,随东南信 风一起向北越赤道转为西南气流,北上构 成闭合环流。 对高原和临近地区天气有重要影响
二、平均经向垂直环流 Hadley环流 三、平均纬向垂直环流 对流层上部 东半球 东风 西半球 西风 对流层下部 东半球 西风 西半球 东风 Walker(沃克)环流:与印度尼西亚的对 流区相联系的纬向环流圈,横跨赤道太 平洋,上升支位于印度尼西亚,下沉支 位于赤道东太平洋
季风环流和气候类型
(1)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A、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此时该气压带断裂成 块状 ,体现了 海陆 对大气环
流的影响。 (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
(3)此时东亚吹 西北 风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南亚吹 东北 风
A———————— B————————
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
,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7 月 。图中A处是 低 (高、低)气 压,名称是 印度低压。
赤道两 侧
热带雨林 气候两侧
南北回归 线附近的 大陆中部 和西部
受赤道 低压带 控制
受赤道低 压带和信 风带的交 替控制
常年受副 热带高压 控制
终年高 温多雨
有明显的 干季和雨 季
终年高温 少雨
气候 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二)
类型 分布
成因
特点
热带季 亚洲的南 气压带风
风气候 部和东南 带的季节
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1)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2) 地面状况——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3) (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3)大气环流——双重性质。
4)人类活动——释放能量、改变地表特性。
气候 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一)
类型
分布
成因
特点热带雨ຫໍສະໝຸດ 林气候热带草 原气候热带 沙漠 气候
类型分布成因特点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两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有明显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终年高温类型分布成因特点热带季风气候亚洲的南部和东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亚热带大陆的东岸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温带海洋性气南北纬4060度的大陆西常年受西风影终年温暖多雨温带大陆性气温带大陆的中部常年受大陆气团的影响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终年降水很少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的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征a热带雨林赤道两侧全年高温多雨b热带草原南北纬10回归线全年高温干湿两季c热带沙漠回归线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全年高温少雨d热带季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全年高温旱雨两季问题
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季风环流主要有两种,即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
夏季季风是指在夏季时,由于大陆上空气变热,产生了低气压,海洋上空气温较低,产生了高气压,所以空气会从海洋向大陆内部移动,带来了充沛的降水,形成了大雨季的现象。
而冬季季风则是在冬季,大陆上的温度下降,产生了高气压,而海洋上的温度相对较高,产生了低气压,冬季季风就会由大陆向海洋移动,所以冬季季风通常是干燥的。
在亚洲地区,季风环流尤为强烈,主要是因为亚洲大陆的南北延伸很长,东西宽度相对较窄,这样产生了大陆内部温差较大的条件,所以在夏季产生的季风环流就会非常强烈。
而在非洲和澳大利亚的情况也有类似的情况。
季风环流对大陆的气候和生态环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首先,季风环流带来了充沛的降水,使得一些地区成为了世界上最肥沃的农业地区。
比如印度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是依托于季风环流带来的水汽,所以才有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
其次,季风环流也影响了大陆的气温分布。
夏季季风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使得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而冬季季风则往往干燥寒冷。
所以,季风环流带来了大陆上气温的季节性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再者,季风环流也影响了大陆上风向的分布。
在夏季时,东南风会带来大量的湿气,而在冬季则变成了西北风,使得大陆上的气候和风速分布都形成了明显的差异。
季风环流也有着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夏季季风带来了大量的降水,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洪涝灾害。
特别是在印度次大陆和中国南部地区,每年都会因为季风带来的大雨季而引发洪涝灾害,给当地的居民和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其次,季风环流也使得大陆上的干旱现象非常严重。
在冬季时,干冷的西北风吹袭,使得一些地区很难得到充足的降水,导致了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再者,由于季风环流带来了大量的湿气和降水,也加剧了一些地区的侵蚀和土地沙化的问题。
总之,季风环流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气候现象,它影响了大陆的气候、水资源、土壤和植被分布。
东亚夏季风与澳洲冬季风强弱互补变化联系及其异常环流特征
东亚夏季风与澳洲冬季风强弱互补变化联系及其异常环流特征作者:陈蔚管兆勇杨华栋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0年第05期摘要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海温资料及CMAP降水资料等,通过亚澳季风联合指数挑选异常年份,对东亚夏季风和澳洲冬季风强度反相变化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当东亚夏季风偏强、澳洲冬季风偏弱时,南北半球中低纬地区都出现了复杂的异常环流系统。
在热带地区对流层低层,西北太平洋为异常反气旋式环流系统所控制,与南太平洋赤道辐合带的异常反气旋环流在赤道地区发生耦合,形成赤道异常东风,而在南北印度洋上则存在两个异常气旋式环流系统。
在这两对异常环流之间的海洋性大陆地区,出现赤道以南为反气旋环流而赤道以北为气旋式环流。
在东亚季风区,东南沿海的东侧海洋上存在反气旋异常,中国东南地区受异常反气旋西南侧的东南风影响。
此外,澳洲北部受异常西风影响。
这就形成了东亚夏季风偏强、澳洲冬季风偏弱的情形,从而东亚夏季风和澳洲冬季风活动出现了强弱互补的变化特征。
当东亚夏季风偏弱、澳洲冬季风偏强时,南北半球的环流特征则出现与上述相反的环流特征。
总体而言,当东亚夏季风偏强、澳洲冬季风偏弱时,东亚—澳洲季风区在南北半球呈现出不同的气候异常分布特征,即北半球降水北少南多、气温北高南低,南半球降水西多东少、气温西高东低。
关键词东亚夏季风;澳洲冬季风;强弱互补;环流特征;北半球夏季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频发,而这些事件的发生通常与季风活动异常有关。
亚澳季风是全球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活动于亚澳地区[40°~160°E,30°S~30°N](Lau and Wu,1999,滕代高等,2005)。
亚澳季风区覆盖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热带及副热带地区(Wang and Ding,2006;丛菁等,2007),对全球区域气候有着深远影响(Lau and Weng,2001;Zhou et al.,2009)。
三种风以及狭管效应解读
■
■ ■
大气的运动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
大气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的成因和分布 东亚、南亚冬夏季风的形成
大气受热
受热不均
热力环流
考虑地球自转和摩擦力 考虑海陆分布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各种天气系统
大气运动对全球水热的影响
全球气候的变化
知识回顾: 大气热力作用基本知识要点
一月份
七月份
2、冬夏季风
高
低
高
高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异?
东亚季风
冬季 夏季 分布 西北风 寒冷干燥 东南风 高温多雨 我国季风区 朝鲜半岛、日本 亚热带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
东北风 温暖少雨
西南风 高温多雨
☆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包括菲律宾群岛)和 我国西南地区(云南南 部和海南岛)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极高
极地气候
锋面 气旋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60
地 面
0
副极低
温 温带海洋 温带 大 性气候 陆 季风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
反气旋
30
0
副高
季风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 季风
季 风 环 流
海 陆 热 力 性 质 差 异
气旋
0 0 低
赤低
热带雨林气候
热
06年江苏
图7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圈”,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相关考题07年宁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卷第4期2006年7月气候与环境研究Climatic and Enviro nmental Research Vol 111 No 14J ul 12006收稿日期 2005201221收到,2006202206收到修定稿资助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2SW 2221、KZCX32SW 222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23001作者简介 张庆云,女,1950年出生,研究员,主要从事亚洲季风和短期气候变化成因机理研究。
E 2mail :zqy @mail 1iap 1ac 1cn冬夏东亚季风环流对太平洋热状况的响应张庆云1 王 媛1,2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摘 要 冬夏隔季韵律关系一直是我国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的一个重要依据,然而迄今为止对它们之间的物理过程及成因机理并不十分清楚。
利用NCEP/NCAR 全球215°×215°网格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1951~2000年冬夏东亚季风环流异常变化与太平洋海面温度(SST )的关系及对关键海温区响应机理。
研究指出:冬夏东亚季风环流隔季韵律关系及其年际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SSTA )变化密切相关,冬季赤道东太平洋出现La Ni n a (El Ni n o )型的SST 分布,有利冬、夏东亚季风环流加强(减弱),其影响过程通过赤道Walker 环流强(弱)以及东亚地区Hadley 环流强(弱)过程完成。
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是冬、夏东亚环流季节以及年际变化的一个重要外强迫因子。
关键词 东亚季风 环流 海面温度文章编号 100629585(2006)0420487212 中图分类号 P425 文献标识码 AThe R esponse of E ast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bet w een Winter andSummer to Sea Surface T emperature over the Pacif ic OceanZHAN G Qing 2Yun 1and WAN G Yuan 1,21 S tate Key L aboratory of N umerical Modeling f or A tmos pheric S 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 ui d D y namics ,I nstitute of A tmos pheric Physics ,Chinese A cadem y of Sciences ,B ei j ing 1000292 Graduate Universit y of Chinese A cadem y of Sciences ,B ei j ing 100049Abstract The response of East Asia monsoon circulation between summer and winter t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the Pacific Ocean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set during 1949-20001The study fo 2cused on the cases that the intensity of East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between winter and summer were similarly 1It had been found out that the intensified (weakened )East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both in winter and summer were associated to the stronger (weaker )Walker circulation in equatorial Pacific and Hadley circulation over East A 2sian 1The variation of the intensity for Walker circulation in equatorical Pacific and the Hadley circulation over East Asian are affected by the variation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over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1It had been pointed out that the East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in both of winter and following summer became stronger (weaker )in La Ni n a (El Ni n o )years 1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over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orce factor for the seasonal and annual variation of East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1K ey w ords East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11卷Vol1111 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亚洲季风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和许多重要成果[1~3]。
夏季东亚季风环流年际变化的研究表明[4,5],夏季东亚季风环流强弱对我国东部雨带变化有重要影响,东亚夏季风环流强,夏季雨带多位于我国华南和华北地区;东亚夏季风环流弱,雨带多位于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北部地区。
冬季东亚季风环流的强弱变化主要反映在风场、气温和气压的变化上,陈隽等[6]研究指出,强冬季风年中高纬地区环流经向度大,从亚洲大陆至中南半岛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的偏北风加强,冷涌活动频繁,有利于低纬地区的对流活动的发展,使高空辐散加强,从而加强Hadley环流和Walker环流的上升支;弱冬季风年则基本上呈相反的趋势。
Webster和Yang[7]研究指出,亚洲季风的年际变化受ENSO (El Ni n o/Sout hern Oscillation)3~7年周期变化影响,通常El Ni n o年对应弱季风,La Ni n a年对应强季风。
陶诗言和张庆云[8]研究指出,El Ni n o (La Ni n a)年冬季,南亚上空西风带位置偏南(北),南支西风扰动活动频繁,南亚大陆冬、春季降水或降雪偏多(少),春、夏季南亚大陆土壤水分为正(负)距平,夏季增暖推迟(提前),导致夏季南亚大陆与其南面海洋之间热力对比小(大),造成亚洲夏季风减弱(加强)。
穆明权[9]、穆明权和李崇银[10]、陈文[11]研究也发现,El Ni n o和La Ni n a事件显著的影响东亚冬、夏季风的循环。
El Ni n o盛期的冬季东亚地区则出现异常的南风距平;La Ni n a对东亚冬、夏季风循环的影响则与El Ni n o大致相反,但是它的影响不如El Ni n o影响显著。
迄今为此,东亚季风环流自身演变过程与大气外部强迫因子海温的关系,多数主要集中在季节(冬季、夏季)或季节内的变化,而东亚季风环流冬、夏演变过程与大气外部强迫因子的关系以及冬、夏东亚大气环流对海洋响应过程的机理并不十分清楚。
本文重点探讨冬、夏东亚季风环流异常时的大气内部动力过程的演变特征以及对北太平洋关键海温区异常变化的响应。
2 资料全球1948~2000年的月平均215°×215°格点风场、高度场与1950~2000年的月平均210°×210°格点海温资料来自NCEP/NCA R再分析资料。
中国160站1951~2000年的月平均降水资料由国家气候中心提供。
本文的气候态为1951~2000年平均值;冬季平均是指11月到次年3月平均值;夏季平均是指6~8月平均值。
3 冬、夏东亚季风强弱年环流特征为了客观化和定量化反映冬、夏东亚季风的季节和年际强弱变化特征,用指数表征季风强弱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有关季风指数的定义,基本可分为3类:1)用海陆之间海平面气压差的大小定义季风指数[12~14];2)用高、低空纬向风的切变或纬向、经向风定义季风指数[15~17];3)用OL R或直接用季风雨等来定义季风强度的变化[18]。
不同定义的季风指数各有优点,在研究和业务上都起了一定作用。
鉴于季风的气候学概念是指某区域近地面层冬、夏盛行风向接近于相反且气候特征迥异的现象,因此定义的东亚季风指数既要反映东亚地区风场变化特征,也要反映东亚气候要素(如降水、温度)的变化。
东亚季风分为南海季风(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即南海2西太平洋热带季风区和大陆2日本副热带季风区。
张庆云和陶诗言[4]的研究指出,夏季东亚季风系统中的热带辐合带(季风槽)和副热带辐合带(梅雨锋)的强度变化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当热带季风槽强度减弱(弱季风)时,副热带梅雨锋强度加强;反之,热带季风槽强度加强(强季风),副热带梅雨锋强度减弱。
为了反映夏季东亚季风环流的这种变化特征,张庆云等[19]利用东亚热带季风槽区(10~20°N,100~150°E)与东亚副热带地区(25~35°N,100~150°E)6~8月平均850hPa高度上的U分量距平差代表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表达式为I EASM= U′850[10~20°N,100~150°E]-U′850[25~35°N,100~150°E],我们计算了1948~2000年的逐年东亚夏季风指数(图1a),将夏季风指数大于或等于2的年份定为强夏8844期No 14 张庆云等:冬夏东亚季风环流对太平洋热状况的响应 ZHAN G Qing 2Yun ,et al.The Response of East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between Winter and …季风年,小于或等于-2的年份定为弱夏季风年(图1a 中虚线);该指数的年际变化表明,东亚夏季风环流减弱年(小于或等于-2的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都偏多,东亚夏季风环流加强年(大于或等于2的年),长江流域降水都偏少[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