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主题式校本教研,提升教师培训实效性
主题式校本教研,提升教师培训实效性校本教研是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常态化开展。
校本教研是否有实效是教师校本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主题式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有益尝试。
一、主题鲜明,形成研究序列校本教研需要主题鲜明,否者就是无的放矢,空洞无物,甚至南辕北辙。
有效的校本培训第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将围绕怎样一个主题开展活动。
由于校本教研是实践研究的一种,所以研究的主题也多从日常教学的实际问题中产生。
如语文教研组围绕“简约实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开活动,数学组以“板块三串式结构下的小组学习”为主题进行探讨,英语组则研究“多学少教,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课题。
一个主题往往就是一个研究课题,围绕这个课题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教研活动要有计划地展开。
以“简约实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围绕“简约实效”的关键词,根据语文课文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文体,结合具体文本的特点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活动。
如简约中的和谐之道、思乡美文教学入情的实效性教学、板块三串下探究性学习“通讯报道”、板块三串下小组学习文言文、板块三串下的小说教学结构的研究等。
这样的主题活动可以形成序列,长期开展。
二、群策群力,强化培训过程上课评课是校本培训活动的最主要的活动方式。
围绕一个主题,请一到两位教师上研究课,然后大家坐在一起探讨这节课的得失,提出改进的方法。
因此,这节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主题式校本培训活动的成效。
课上得好,主题要求落得实,主题讨论才能有精彩的点评,参与者才能有实在的收获。
所以,一节研究课需要动用多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力求做到最好。
落实的途径具体有三:1.专家引领,指点迷津主题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是高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
层次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专家的引领,如果没有专家从教学理论的高度打开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思路,指明行动的方向,指导研究的具体操作,所谓的主题教研只能是低层次的重复。
2.集体备课,群策群力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怎样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才有实效
怎样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才有实效?
增强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是校本教研工作永恒的主题。
要想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统称。
它是以学校为研训基地,在上级教研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充分利用校内外研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要求的培训活动。
结合实际,针对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提高它的实效性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1、加强教研组活动。
靠教师个人的能力,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应加强同事间的合作。
通过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备课,结合教师的自我反思,选择一些组内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困难或者困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之中的互助与合作,以教师教学行为中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和开展研究。
2、教师个人的自我发思
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作理性反思,自我检查在教学中对问题所解决的程度,用“课后记”形式归纳出自己新的体会、见解和观点。
这种方法对于第一线广大教师来讲是最实际、最可行的“校本研训”。
3、骨干教师的指导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教研的氛围,进行教育交流。
同时,还应注意隐性的专业引领,倡议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互帮互助是相互依存,不可缺少的。
教学的改进与提高离不开校本研训,让教学与教研有机的结合才能跟好突出校本研训的实效性。
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几点做法
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几点做法作者:曹萍来源:《甘肃教育》2012年第21期〔关键词〕校本教研;活动主题;策划;理论学习;实效性〔中图分类号〕 G62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17—01新课程实施以来,各校都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但不少学校的校本教研存在着形式化问题——教师被动参与,活动缺乏实效。
怎样才能防止校本教研流于形式,使教研工作成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器、加油站呢?下面是我校的几点做法。
1. 根据实际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增加教师对教研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教师不热衷于校本教研,视教研活动为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研的内容与教学实际联系不紧密,教研会不能真正成为研讨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有效平台,达不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目的。
这样的教研当然不能引起教师的兴趣,无法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所以,增强校本教研问题的针对性是促进校本教研由形式化走向实效化的前提。
校本教研的主题应该来自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教研主题,教研活动的主题应该是全学科组教师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共同研究、合作攻关”的格局。
如低年级看图写话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问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教学策略问题、大班合作学习中的全员有效参与问题等等。
2. 对教研活动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避免随意性活动导致的教研低效。
上课需要提前“备课”,设计课堂预案,同样,教研活动也要做策划。
教研活动的策划要求教研组长精心安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同教导处、分管领导就活动的方式方法,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
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一是教研活动的目的。
二是活动的方式与环节。
教研活动要设计大家参与的环节及过程,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和宽松的教研氛围,保障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畅所欲言。
如上学期教学转入复习阶段时,我校各教研组开展了“提高复习效率”的研讨活动。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教研 三 要素 的具 体教研 模式 , 本操 作流程 是 “ 现 问 基 发 题 一 确 立 主 题 一 学 习理 论 一 研 究课 例 一 专 题 研 讨 一 产
生 新 问 题 一 进 行 新 一 轮 研 究 ”三 要 创 新 校 本 教 研 的 方 。 式 方 法 。 于 广 大 基 层 学 校 和 教 师 来 说 , 有 在 实 际操 对 只 作 中把 握 教 研 的 科 学 性 , 能 收 到 实 效 。 因 此 , 用 行 才 运 动研 究 、 事研 究 、 例 研 究 、 例 研 究 、 案 研 究 、 叙 案 课 个 课
三、 增强教研过程的科学性是提高校本教 研实效性的关键 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如果只凭感觉 、 经 验是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的, 只有运用科学的
手段 , 提高 教 研 的 科学 含 量 , 能 增 强校 本 教 才
研 的实 效性 。 如何 增 强 校 本教 研过 程 的科学
—毫 00
升 , 跨越 两道 关键 性 门槛 : 是 具 备扎实 的专 业基 础 需 一 与技 能 ,有能 力解 决教 育教学 及 创新 过程 中遇 到 的常
规 陛 问 题 ; 是 具 有 一 定 的 教 育 理 论 水 -- 能 进 行 一 定 二 T , ' - 程度 的理论 创新 和技 能上 的 突破 。这 是 因为教 育理 论 水 -- 提 升 和 扎 实 的 专 业 基 础 与 技 能 是 教 研 活 动 得 以 T "的 顺利开 展 , 真 正 发挥实效 性 作用 的保 证 。 效 的教 育 并 有
开 展 教研工 作就 要解 决 问题 , 不针 对具 体
问题的校本教研活动不可能有明显的实效 。 因 轻。 此我们说增强校本教研 的针对性是提 高校本 ■ 教研实效洼的前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 教师 。 _ 《 们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 但不知道应该 0 -
增强实效意识 提升校本教研质量
增强实效意识提升校本教研质量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要求,是推进新课程实施和促进县域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均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通过采取“点上示范、整体推进”的原则,以校本教研基地校为平台,构建了县、学区、核心学校、教学点四级校本教研的运行网络,形成了校本教研、网络教研、联片教研、核心团队引领的运作范式,增强了校本教研实效性,提升了校本教研质量。
一、培养两种意识,提高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一是培养问题意识。
校本教研既是一种活动、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行动研究。
而校本教研所秉承的行动研究的核心在于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所以,校本教研采取以教学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式,教师要善于在日常教学实际中捕捉研究的问题,并产生持续研究的问题意识。
二是突出主体意识。
校本教研的实践主体是学校,研究主体是教师。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研究、工作为一体的理想的教育研究取向,是教师今后的职业生存方式。
所以,校本教研只有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才能真正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
二、教师个人研究是增强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基础校本教研的基石是每位教师对教材的独立钻研,如果缺少这一前提,集体备课就只能依赖少数人唱独角戏,所谓同伴互助就是一句空话。
提升学科核心能力,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坚持不懈地读书,也是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提升其教学能力的不二法门。
三、课堂教学研究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重要平台校本教研的重心是“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研究教法,尝试多角度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力求其有效乃至高效,是校本教研的目标。
以研究课例为载体,开展“三步教研”活动,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三步教研”包括课前研讨、课中观察和课后研讨。
1.课前研讨。
即对本单元、本章节进行讲前研讨,找出重点难点、新旧教材的异同点,研讨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上好这一课。
学校要依托教研组或学区教研组,通过自主学习、集体备课加强对课程标准、学科教材等文本的研究,使每位教师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目标。
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创新理论体系: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教研理论体系。
持续发展:校本教研应该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教育发展的 需要。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供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 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鼓励教师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建立合作、分享的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不断优化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理论体系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校本教研中,实践与理论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教研水平的提高。
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
确定共同的目标:确保所有参与者都明确教研的目标和预期成果,从而形 成共同的努力方向。
鼓励合作与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鼓励他们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 解决问题,提升教学水平。
制定具体的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需求,制定具体的教研计划, 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主题等。
评估目的:了解 校本教研的效果, 发现问题并改进
评估内容:教师 参与度、研究成 果、学生反馈等
评估方式:问卷 调查、听课业成长
定期对校本教研进行评估与反馈
评估内容: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业进步 反馈机制:及时向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评估结果,促进改进 评估方式:采用多种方式,如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学生学业测试等 评估结果应用:作为改进教学和课程计划的依据,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了解校本教研的内涵与重要性
校本教研的定义与内涵
小学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三、 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策略
师 对 理 论 研 究 敬 而 远 之 。教 师 的 能 力 能 发 展 吗 ?
的发 展 、 师 的专业成 长 发挥 着重 要 的促 进 作用 。 教 但 是小学 校本 教研过 程 中出现 的某些现象 . 响 了 影 校本 教研的实效性 , 值得我们关注 和深入思考 。
一
3研究者态 度不端 正 .
— —
摘 自某 小 学 教 研 工作 计 划
・
基 础 教 育 参 考
・
维普资讯
作 的继承与创新 。特别是 集体备课 、 随堂 听课 、 集体 评课 这 些原 有 的教 研方 式仍 然 是 校本 教 研 的 主要
题 放 在 新 课 改 的 环 境 下 重 新 审 视 . 分 挖 掘 旧课 题 充
研究 解 决学 校 管理 者 和教 师 教学 工 作 中遇 到 的 亟 待解 决 的具 体 问题 为 内容 ,以学 校 教 师 为研 究 主 体. 以行 动 研 究为 主要 的 研究 方 法 . 学科 教 研 组 以 为研究 的组织 单位 , 以边 研究 、 边解 决 、 边提 高为 基 本 特征 , 以直 接解 决具 体 问题 为原 则 , 以提 升 教师 专业 能 力 、 提高 学校 教 学水 平 、 进 学 生全 面 发展 促 为主要 目标 的一种 研究活 动 。 可 以看 出 . 校本 教研 既不 是否 定原来 的学 校 教 研 工作 , 也不 是 拒绝 新 的做 法 , 是 对 原来 教 研 工 而
如 此 校 本 教 研 只 会 出 现 两 种 结 果 : 是 停 留 在 或
校本 教研作 为新课 程改革 倡导 的教研 形式 . 正
在广 大 中小学 逐步推 开 . 以其特 有 的优势得 到广 并
校本教研的思路(1)
西宁十三中教研工作总结为全面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生本教育,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教研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一、指导思想树立教育质量为先的观念,以校本培训为突破口,以生本教育为契机,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求精、求实、求活、求新”为主旨开展活动,全面渗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理念,探索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于学校特色内涵的发展,努力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目标任务1.强化各教研组长负责制,增强角色意识,自主开展活动。
加强日常教学规范性管理,对组内成员的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协调,并对组员进行细致、公平的评价。
积极参加各机构组织的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多学习、多借鉴、多锻炼。
2.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继续深入开展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展学科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整理、检测、总结工作,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继续加强名师教师的作用,与学校各部门紧密配合,在骨干教师培训、引领、辐射、带动等方面多做工作,以点带面,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4.利用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
三、工作思路(一)以教研组建设为重点,加强科研教研整合。
举行专题研讨、教师读书等系列活动,以科研促教研,借助科研提升学科活动档次,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
(二)以课题研究为龙头,推动教育科研发展。
培养研究型教师、规范研究行为、丰富研究形式、创新研究方法、加强研究交流,形成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风格、新格局。
(三)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以利于掌握信息、借鉴运用先进的理念,服务教学。
(四)以推广生本教育阶段成果为突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校本教研活动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施。
通过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不仅能够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还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校本教研活动进行反思。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现状1. 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近年来,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
2. 教师参与度高。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主动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 教研成果显著。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三、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1. 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
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内容与教师实际教学需求不符,导致教师参与度不高。
2.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
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内容的质量,导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3. 教研成果转化率低。
虽然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部分成果未能得到有效转化,未能真正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4. 教研评价机制不完善。
部分学校的教研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导致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四、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1. 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
学校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充分了解教师的教学需求,针对实际教学问题进行研讨,确保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 丰富教研活动形式。
学校要不断创新教研活动形式,使教研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教师的参与度。
3. 注重教研成果的转化。
学校要将教研成果与实际教学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4. 完善教研评价机制。
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评价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五、具体措施1. 加强教研活动组织。
学校要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确保教研活动有序进行。
深入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
深入 开展 校 本教研 的实践探 索
王 道 红
校 本 教 研 是 一 种 行 之 有 效 的 教 学 研 究 活 动 ,是 促 进 教
案 中 ,校 本 培 训 是 重 要 的一 个 环 节 ,其 目标 应 体 现 层 次 性 ,
师发展 的有效手 段 ,它要求变 教室为研究室 ,变教师为研
研 规范 。具 体 地是 实施 “ 个落 点 、两个 主 体 、三个 要 一
素 ” “ 个 落 点 ” 即校 本教 研 要 围绕 改 进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而 一
展 开 ,它是校本 教研的 目的和归 宿 ; “ 两个 主体”一个 是 学校 .一个 是教师 ,它们是 校本 教研 的主阵地和主要参 与 者: “ 三个 要素” 即实践反 思 、同伴互助 、专 业引领 ,这
( )成 立 校本 教 研 小 组 一
具 体 的 内容 及 时 间 安 排 ,并 且 培 训 活 动 贯 穿 整个 学期 。
校本教研小 组 由主抓教学 的校级领导 任组长 ,主抓教 学 的教导主任任 副组 长 ,成员 由科组 长 、备课组 长 、骨 干
二 、落 实制度 。提 高校本 教研 的实效 性
步 .提高教师队伍 的整体素质 。
我 校 还 在 培 训 管 理 上 注 重 规 范 性 ,培 训 内容 上 强 调 针 对 性 .培 训 方 向 上 突 出重 点 性 ,并 通 过 开 展 “ 课 ” 计 划 三
一
、
加强 管理 ,保障校 本教研 有序 推进
加以落实 .即培训专家示范 引路课 、全体教师课改 达标 课 、 骨干教师 优秀展评课 。在 每学期 的校本 培训计划 中 ,确 定
题 ,我们把各学科 教学 中最热 点 、最前沿 、最真实 而又急 待解 决 的问题 .进行梳理 、筛 选 、聚焦后 ,将一些 共性 问 题 、突 出问题 、有价值 的问题作为校本 课题展开研 究 ,以
发挥教研组主阵地作用 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总 基础 教育 改革 的走 向 ,以校为本 ” “ 已 研 组工 作 置 于 复杂 而 有 意 义 的 问题 思 实践基础 上优 化教 与学 的策 略 ,
通过教师之间协作式解决 结 教 学经 验 , 升 教 学智 慧 , 步 构 提 逐 经 成 为重 视 学 校 自身 力 量 和 学校 自 情境之中, 身发展的动力。“ 校本研修” 则是“ 问题的过程来学习隐含在问题 背后 建新的模式 。三个 阶段 中观摩是基 以 校 为本 ”理念 的突 出表现 和新亮 点 。 的科 学知识 ,培养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础, 建模是升华 , 磨” 三“ 之间的关系
农村” ,东 西部地 区发展 不平 衡 的地 由定期 走 向常态 , 由规定 动作 变 为 自 学 , 已有 知识 和存 在 的 问题产 生矛 在 域, 经济 发展 、 乡教 育 、 城 师生 发 展都 选 动作 , 及几 乎所 有学 科 。英 语组 盾 过 程 中提 出的 , 样 的 问题可 激起 涉 这 存 在两极 分 化 的现象 。 了实现 教育 与 地 理 组 以“ 界 时 区差 异 ” 主题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强 探讨 意识 。但 为 世 为 增 公 平均衡 发展 , 师进 修 学校 打破 校 的交 错 备课 ; 文 组 和 历 史 组 、 乐 问题 不能仅 由教师去 设 计 , 教 语 音 让学 生 围 美术 组 的针对 古 诗词 的历 史 背景 绕 教 师提 出 的问题转 , 本研 修 只是一 个学 校 内 的框框 , 生 组 、 把 否则学 生 学 习 物、 史、 历 地理 等 小 而薄 弱 学 科 的教 的交错备课等。 必 这种跨学科整合式教 依 然处 于被 动地 位 。 须重 视学 生提 师按 照地 域差 异 、 能 水平 和 年龄 结 研 活动 , 技 已经 成为 学校 有效 教 学 的重 出 的 问题 ,从 而 使 教研 组 活 动 在 由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 :校 本 教 研 的 目标 是 为 了 学校 和教 师 的 发 展 。校 本 教 研 具 有 校 本 性 和 人 本 性 、 科 研 性 和 针 对 性 ;校 本 教 研 的主 要 形 式 是 行 动反 思 ;校 本 教 研 要 靠机 制 来推 动 。
关 键 词 :校 本 教 研 ;教 师 发展 ; 实 效性
本 性 和人 本 性 。校 本 教 研 的 目标 是 为 了学 校 和 教
在 着 研 究 无 主 题 、研 讨 时老 师 话 题 散 、发 言 质 量
低 、参 与 者 启 发 收效 少 等 问题 。这 样 的 研 究 解 决 不 了根 本 问 题 ,不 能 推 动 教 师 发 展 。 只 有 围 绕 一 个 主 题 进 行 研讨 ,才 能 保 证 研 讨 的 质 量 和 效 果 , 但 如 何 确 立 主 题 ,如何 引导 教 师 围 绕 主 题 研 讨 问 题 ,一 些 学 校 在 实践 中不 断摸 索 ,初 步 形 成 了基 本 的操 作 流 程 ,得 到 了老 师们 的认 可 。 确 立 的 研 究 主 题 要 符 合 几 个条 件 :① 对 老 师 有 吸 引 力 ,老 师 们 有 研 究 的兴趣 。② 研 究 的 问题 价 值 大 ,通 过 研究 能解决一些 急需要解 决并带 普遍性 的问题 ,
次参 与 研讨 后 有 收 获 。在 操 作 时 要 求 老 师 们 根 据
的班 上 试 教 ,整个 过 程 都 在 引 导 教 师进 行 不断 反
思 、修 正 、完善 ;
3 .骨 干教师 、学 校 领导 组 成校 本 教研 智囊 团 , 引领 教 师 提高 反思 质 量 。平 时 的研 讨 活 动 ,骨 干 教 师 和 校 领 导要 担 当专 业 引 领 角 色 ,能用 理 论 剖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摘要】校本教研是指学校内部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
本文从引言开始,介绍了校本教研的概念和重要性。
在从校本教研的特点、难点、路径选择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最后在重点讨论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效益和重要性。
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是指教研活动能够真正带来教学上的改善和提升。
通过合理选择教研路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校本教研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实效性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提高教研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对于促进学校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校本教研、实效性、重要性、特点、难点、路径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效益1. 引言1.1 校本教研的概念校本教研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自主进行的教研活动,围绕学校实际情况和需求,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改进策略。
校本教研的核心在于以学校为单位,通过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和合作探讨,共同研究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校本教研旨在通过教师的参与和反思,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发展的促进。
与传统的教研活动相比,校本教研更加贴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有利于促进教学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可以更好地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养水平。
校本教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1.2 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校本教研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和课程,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和经验分享,学校可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研文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提高学校教研管理实效性的思考
提高学校教研管理实效性的思考学校教研管理的工作目标就是要在实践研究中提炼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为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服务。
学校的教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能为教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反之,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能为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教研组是学校管理教研工作的基层组织,其活动效率对校本教研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学校教研组活动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大多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那如何来提高学校教研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实现其针对教学的服务功能呢?一、教研工作应精细化学校的教研工作需要研究的课题有很多,我们的研究内容不可能涵盖教学问题的方方面面,这样做不切实际,也不科学。
教研工作应聚焦在一些突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上,而且还应尽可能地把这些问题进行细化,不能过于宽泛,要便于实践研究,以提高实效,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研工作应体现主题性。
教学研究的内容不能过于宽泛,否则只会浮光掠影,什么都不能深入,这样便失去了研究的意义。
因此,教研工作应主题化,“主题化”是基于“问题解决”的研修主题,主题化教研活动是学校策划、组织、实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进而促进学校发展有机统一的专业活动。
在学期初,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应召集教研组长与组内成员,根据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确定一个富有代表性的研究课题,作为本学期需深入研究的内容。
如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小学的英语教研组确立了“提高小学生单词记忆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主题,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和目标非常明确,也非常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关就是单词记忆,而且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研究加以解决。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对本研究课题进行细化,直观法单词教学、语境法单词教学、拼读法单词教学、构词法单词教学以及音特征联想式单词教学,都是我们在实际研究中进行细化的研究内容。
加强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加强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校本教研是以学校发展为目的,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种融学习、教学、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
它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所认识,几乎没有学校不开展校本教研,甚至每周都组织活动。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校本教研效果却不明显。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前提——研究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就是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
不针对问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就不可能有具体明显的实效。
因此我们可以说,增强校本教研问题的针对性是促进校本教研由形式化走向实效化的前提。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遇到问题,而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将它们提炼为校本教研的问题,并分轻重缓急将它们排列出来。
如,要研究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有单元复习课和练习课的特征与教学策略区分问题;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问题;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单元复习课模式的异同问题;单元复习课中如何提高学生有效参与问题;如何优化复习课教学过程与增强复习实效问题;如何在单元复习课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问题,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发现并科学梳理校本教研问题的原则:1.校本教研问题应该来自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设想、杜撰或是某种理念的翻版;2.这些问题通过研究有解决的可能性,即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有操作性;3.这些问题应该是全校教师至少是同一学科组教师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共同研究、合作攻关”的格局和浓厚的校本教研文化。
二、基础——理论学习的有效性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已不再只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培养学习型的人才。
因此,学习是当代教师生存的概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研究表明,普通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要跨过两道关键门槛:一是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在研究创新上会遇到技术的难题;二是教育理论功底不够深厚,难以进行理论创新和操作技术上的突破,让更多的人知道或被更多的人认可,从而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运用。
克服倾向性 增强实效性实效性
克服倾向性增强实效性——校本教研的思考和策略【摘要】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每一所学校,每一位一线教师都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如何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如何落实新课改的各项目标等问题。
新的教育思想,必然要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理念,只有在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中确立;新的教育方法,也只有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
因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但是小学校本教研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如:校本教研的形式化、经验化、封闭化、功利化、教条化等,影响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入思考。
我们只有注重运用科学、规范、合理的管理策略,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就一定能逐步克服形式化、经验化等倾向,才能增强校本教研实效,促进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关键词】:克服倾向性增强实效性【正文】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每一所学校,每一位一线教师都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如何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如何落实新课改的各项目标等等。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不仅在于培训,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教学实践。
新的教育思想,必然要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理念,只有在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中确立;新的教育方法,也只有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
因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但是小学校本教研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如:校本教研的形式化、经验化、封闭化、功利化、教条化等,影响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入思考。
要有效克服上述倾向、增强校本教研实效,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克服形式化,增强实效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校本教研活动实施的效果(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校本教研活动实施的效果,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1. 教学理念更新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通过研讨、实践,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更加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
2. 教学技能提高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通过观摩、研讨、反思等方式,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技能。
如课堂组织能力、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3. 教学研究能力增强校本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能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1. 教学效果显著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随之提升。
据调查,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班级,其学习成绩普遍高于未参与活动的班级。
2. 教学资源丰富校本教研活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教师们通过交流、研讨,将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3. 教学管理优化校本教研活动有助于学校教学管理的优化。
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学校领导能够及时了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三、家校合作的加强1. 家长对学校教育满意度提高校本教研活动使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提高。
家长通过参与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信任和支持。
2. 家校沟通更加顺畅校本教研活动为家校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学校文化的建设1. 学校凝聚力增强校本教研活动有助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教师们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了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氛围。
如何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做教研?应该如何做教研?在长期深入小学教研实践中,在对小学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观察和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参与教研还存在着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现象。
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师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观念;二是教师的动力;三是教师的能力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参与教研缺乏必要的理论储备。
在与小学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他们多年来一直在实践中摸爬滚打,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管理与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多以零散的或感性的状态存在,难以做到理论化和体系化,当然也就很难完成实践发展的逻辑循环。
将教研活动由一种观念转变为实际的行动,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这对教师个人、学校和教育研究人员等,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精诚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育改革交给我们的新课题,完成为21世纪培养新型人才的任务。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亟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问题转变观念是提高小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首先,教研活动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早在1926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会长布克汉姆就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
他提出:“教师拥有研究的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将不仅有力地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和尊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今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其次,教研活动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组成部分。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教师职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受到挑战,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的趋势正在悄然进行。
许多教师已从提高学历的压力中走出,将学习变成自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将教研作为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并与之融为一体,成为现代教师的共同追求。
要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教研的有效性,就必须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帮助教师尽快形成研究者的角色意识,将教研变成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作者:丁银辉
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3年第02期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发展为目的,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种融学习、教学、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
它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所认识,几乎没有学校不开展校本教研,甚至每周都组织活动。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校本教研效果却不明显。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前提——研究问题的针对性
研究就是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
不针对问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就不可能有具体明显的实效。
因此我们可以说,增强校本教研问题的针对性是促进校本教研由形式化走向实效化的前提。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遇到问题,而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将它们提炼为校本教研的问题,并分轻重缓急将它们排列出来。
如,要研究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有单元复习课和练习课的特征与教学策略区分问题;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问题;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单元复习课模式的异同问题;单元复习课中如何提高学生有效参与问题;如何优化复习课教学过程与增强复习实效问题;如何在单元复习课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问题,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发现并科学梳理校本教研问题的原则:1.校本教研问题应该来自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设想、杜撰或是某种理念的翻版;2.这些问题通过研究有解决的可能性,即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有操作性;3.这些问题应该是全校教师至少是同一学科组教师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共同研究、合作攻关”的格局和浓厚的校本教研文化。
二、基础——理论学习的有效性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已不再只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培养学习型的人才。
因此,学习是当代教师生存的概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研究表明,普通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要跨过两道关键门槛:一是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在研究创新上会遇到技术的难题;二是教育理论功底不够深厚,难以进行理论创新和操作技术上的突破,让更多的人知道或被更多的人认可,从而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运用。
这是因为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丰富是教育科研的基石,有效的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储备,可以扩大教师的研究视野,增强
教师发现并梳理校本教研问题的灵敏度,提升教师校本教研的操作能力,提高校本教研的实际效率。
从当前我们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不重视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吸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持久的、有效学习的教师更是少之甚少。
其原因有教师自身主观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理论学习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空而无用;也有学校校本研修抓得不实、抓而无法等多方面的原因。
如何引领教师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注重借鉴他人的先进实践经验呢?我们可以探索校本研修的新形式,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教师尽快尝到理论学习的甜头。
如果我们要开展一次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单元复习课教学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在活动前2~3周,学科教研组就可搜集有关“单元复习课”的理论文章提供给教师选择学习,并且要求必须在专题研究(观摩课、评课)中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
这样教师就会感到这种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的理论学习十分有用,能使课堂观察的目的更加明确,更容易发现问题,也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和总结提炼校本教研成果。
学校应该创设学习的氛围,鼓励教师与课程标准对话,让教师收集课改问题,带着疑问交流研讨课程标准;与教育名著亲密接触,鼓励教师读进去、跳出来,跨越时空,用心灵与教育家对话;与专家零距离交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活动,为教师牵线搭桥,与教育专家面对面交流,让教师产生思想的碰撞与升华,实现自我发展。
三、关键——研究过程的科学性
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如果只凭感觉、经验,是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的,只有运用科学的手段、提高科研含量,才能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
怎样提高校本教研过程的科学性呢?一是明确校本教研主旨。
明确一个落点:校本教研要围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而展开,它是校本教研的目的和归宿;确立两个主体:一个是学校,一个是教师,两者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和主要参与者;抓好三个要素: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是实施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
二是创新校本教研的模式。
可以创建“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能够充分体现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具体教研模式。
具体的做法如下:
1.课前准备。
课例是教师每天都要接触与实施的,是来自教师而又常使教师所困惑不解的。
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选择研究案例,而后通过上网搜集、浏览教育杂志,寻找相关的声像材料和文字资料,随后以此为起点,结合新课标理念,进行有目的而不死板、有主题而不拘泥一格的教研。
2.课堂实施。
根据学校各年级学科的师资配备情况,采用“同课异构”“一人多次上同课”的形式,进行行为跟进。
“同课异构”先由一位教师执教,在这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研究、修
正教学过程,开始另一位教师的上课。
同组几位教师的上课,不是在同一层次上的复制、翻版,而是不断完善和创新,代表的是一个群体的锻炼和提高。
“一人多次上同课”是一位教师在一个班上课,其余教师参与听课、评议反思,特别对课堂不佳之处指出修改方案,进行二度设计,在另一个班再次执教、再次反思。
“同课异构”的横向比较、“一人多次上同课”的纵向对比,从不同的经纬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审视新课标的落实情况,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3.课后反思。
课堂结束后,进行递增式的深度反思。
一是反思原来提供的课例,距离新课标的理念有多远,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有针对性地改进,如何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的施教程序,进而确立个性化的施教方案。
二是反思自己改进的程序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状态与初始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找出自己教学行为的亮点与不足,进一步修正方案,撰写教学后记,积累教改经验。
四、保障——研究制度的规范性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行动有了制度的“护航”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因此,教师研究团体必须拟定所有成员都认同的章程,以便明确教学研讨的权利和义务,以形成同伴互助团队归属感和协作感。
然而从目前广大农村小学实际来看,相当一部分还没有建立起校本研修制度,有的即使有制度,但实际发挥的作用不大。
如,对各种教研活动的时间安排的随意性,临时起意;对各种教研成果的奖励还没有制度化,对“课题研究”资金的保证还没有规范化,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的科课研项目还没有“职责化”等。
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和激励机制,就难以使校本教研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开展。
为此,我们应依据校本教研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层次性,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并做到有条不紊地具体实施,确保了校本教研有序、高效开展。
只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务实扎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就一定能逐步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促进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校本教研必将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