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研究

5-1小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研究
5-1小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研究

小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研究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一直是教师努力方向。我校也一直致力于小学生口头表达教学法的研究,积极指导教师进行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研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现制定语言表达能力培训要求及具体实施办法,其内容如下: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

1、创造环境及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放下原有的师道的架子,热爱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内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口头表达的心理自由,无拘束地参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在培养学生用口头表达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说法,允许没说好再说,允许说长句子、短句子或字、词,建议上课前让学生口头表达3分钟:(1)新闻介绍;(2)专题讲述。这样在轻松和谐积极的气氛中各自表达着、讨论着,以培养他们不畏权威的勇气,喜爱表达的习惯,勇于研讨的热情。

2、由课内拓展到实际生活当中,灵活运用语言表达的方法。

根据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及活动安排,按照各科教学互相渗透。教学改革要整体考虑,任课教师利用担任班主任兼思想品德课的有利条件,将口头表达训练与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课紧密结合起来,并让学生在课外更广阔的课堂上经常锻炼。

除此之外,还要放手让班干部独立组织一些活动,如组织“三分钟故事会”、“一分钟新闻报告会”以及读书讨论会、各种评议等,促

使同学们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增长才干,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明确整体要求,落实培训计划。

1、习惯训练和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在读中讲、讲中练、练中得,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把训练内容分为习惯训练和能力训练两大部分。习惯训练是口头表达者的姿态,说话要有礼貌,会说普通话等。其中表达者的姿态,就规定了说话者的站、坐态势,手脚摆相,眼睛有表情地直观等。能力训练是指思维内容和语言技巧的训练,这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是口头表达训练的重点。

2、训练目标:

总体目标:努力使学生达到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表达、交流,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普通话交流习惯。

各阶段训练目标:

第一阶段:能够用一句话到几句话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内容,声音清楚,全班人听得清。

第二阶段:能说一段话或几段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词句通顺,语言适度。

第三阶段:能说几段连贯的话,完整地表达出一件事,并做到中心突出,能在讨论会上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有表情,有创见力。

第四阶段:能有中心,有条理地口头表达见闻,在讨论会上能抓住中心表达自己的意见,表达的内容、语气、表现互相协调。

每个学期都把上述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之中,经过扎实的训练,苦练出口才,到小学毕业时,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具备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

3、训练形式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我们用“看、听、读、演”法进行训练。看:可随时利用直观物体和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想象,再用口头表达出来。听:可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文明礼貌,诚实勇敢,勤奋好学的故事讲和听。读:阅读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凭借教材优势,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逐步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师指定一些音韵和谐、琅琅上口课文,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情趣,读出美感,进而形成准确、流畅的说话习惯。演:生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生活就是鲜活的教材。教师模拟生活实际,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演练,能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之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通过演练,既可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了语言学习环境,拓宽语言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空间里学习语言,使用语言,能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成功的机会,树立成功的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学习性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功

的体验,反反复复的成功体验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志和力量。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功愿望,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生动的学习愿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不仅是让学生体验激励其知识的探索的创新及树立成功的意识。学校将充分利用推普活动周,及举办一系列的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

小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研究

小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研究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一直是教师努力方向。我校也一直致力于小学生口头表达教学法的研究,积极指导教师进行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研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现制定语言表达能力培训要求及具体实施办法,其内容如下: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 1、创造环境及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放下原有的师道的架子,热爱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内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口头表达的心理自由,无拘束地参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在培养学生用口头表达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说法,允许没说好再说,允许说长句子、短句子或字、词,建议上课前让学生口头表达3分钟:(1)新闻介绍;(2)专题讲述。这样在轻松和谐积极的气氛中各自表达着、讨论着,以培养他们不畏权威的勇气,喜爱表达的习惯,勇于研讨的热情。 2、由课内拓展到实际生活当中,灵活运用语言表达的方法。 根据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及活动安排,按照各科教学互相渗透。教学改革要整体考虑,任课教师利用担任班主任兼思想品德课的有利条件,将口头表达训练与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课紧密结合起来,并让学生在课外更广阔的课堂上经常锻炼。 除此之外,还要放手让班干部独立组织一些活动,如组织“三分钟故事会”、“一分钟新闻报告会”以及读书讨论会、各种评议等,促

使同学们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增长才干,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明确整体要求,落实培训计划。 1、习惯训练和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在读中讲、讲中练、练中得,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把训练内容分为习惯训练和能力训练两大部分。习惯训练是口头表达者的姿态,说话要有礼貌,会说普通话等。其中表达者的姿态,就规定了说话者的站、坐态势,手脚摆相,眼睛有表情地直观等。能力训练是指思维内容和语言技巧的训练,这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是口头表达训练的重点。 2、训练目标: 总体目标:努力使学生达到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表达、交流,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普通话交流习惯。 各阶段训练目标: 第一学期:能够用一句话到几句话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内容,声音清楚,全班人听得清。 第二学期:能说一段话或几段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词句通顺,语言适度。 第三学期:能说几段连贯的话,完整地表达出一件事,并做到中心突出,能在讨论会上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有表情,有创见力。 第四学期:能有中心,有条理地口头表达见闻,在讨论会上能抓住中心表达自己的意见,表达的内容、语气、表现互相协调。

浅谈语言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浅谈语言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摘要:在科学研究中,每一次发现或创新,实质上都是研究方法上的变革。纵观语言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研究语言的方法在不断改进,而方法上的不断进步又直接推动着语言理论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语言研究;研究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每一次发现或创新,实质上都是研究方法上的变革。语言科学的发展同样依赖于研究方法的更新或变革。从19世纪语言研究学科的独立到现在语言学流派林立、新学科层出不穷,每次一变化都伴随着研究方法上的改进。 一、语言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 1、语文学时期 在语言学作为一个学科体系正式独立之前,语言研究的方法也是基本局限于哲学、逻辑学、历史学和文学的方法。这个阶段,人们不是为了弄清语言而研究语言,相反,对语言问题的研究只不过是研究其他事物的需要。比如在公元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在辩论过程中认识到语言的逻辑问题,于是从逻辑的角度讨论语言的起源和结构;古印度人和咱们中国的祖宗,出于准确传授经典的需要,从释义的角度研究语言。所以说,这一时期语言研究没有独立,其研究方法也只不过是其他学科方法的延伸,还谈不上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2、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时期 19世纪,在语言研究内部发展的推动下,在自然科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历史比较语言学派迅速形成。该学派的语言学家开始把语言作为独立的对象进行研究,主要运用历史比较法对语言的亲属关系

及其历史演变展开研究,从而使语言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起来。该学派在整个19世纪都几乎一直是西方语言学的主流。该学派以拉斯克、葆朴、格里木、施莱歇尔等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创造并扩大了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他们依靠这种新颖、有效的研究方法使语言的亲属关系得到了普遍确认。 3、结构主义语言学主导时期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并在20世纪30—50年代深刻影响全世界的语言学流派。其特点是:区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是一个系统,系统的结构是由声音和意义的关系、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构成的,语言学只研究纯粹的语言形式和关系模式,可以采用形式化的方法研究语言系统。它重视关系,忽略实体,注重静态描写。主要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学派三大分支。结构主义语言学不仅在理论上是全新的,在方法上也与以前大不相同——他们将语言看成一个结构体,严格运用形式主义的方法对语言系统进行解剖、分析,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二分法对语言展开描写。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不仅影响到语言学领域,还影响到艺术、文学、哲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使语言学成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的领先科学。正如布罗克曼所说:“现代语言学所起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一种数学的作用。”① 4、转换—生成学派盛行时期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转换—生成学派。因为这一学派在哲学基础、理论主张,以及研究方法上相对与描写的结构主义来说都是革命性的,因此被称为“乔姆斯基革命”。转换—生成语法强调对人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而不是仅仅描写语言行为,它要研究的是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不是实际存在的东西,这个概念是从语法中派生出来的,

社会语言学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和解释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联系社会各种因素对语言进行的研究,探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功能及其使用的一般规律。 概括来说对语言的研究大致有四个角度:部研究、外部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 社会语言学属于对语言的外部研究,但并不是纯粹的外部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1.布莱特(美国)1964 (1)说话人的身份; (2)听话人的身份; (3)言语事件的社会环境; (4)社会方言的分析; (5)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6)语言变异的程度; (7)社会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2.礼德(英国) (1)语言宏观社会学、语言人口统计学; (2)双语、多语、多方言研究; (3)语言规、语言发展和规化; (4)语言混合; (5)社会方言; (6)社会语言学和教学; (7)言语的人种史、语言环境; (8)语域和言语能力; (9)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10)语言和社会化及其传播; (11)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12)语言体系的功能理论; (13)语言相对性; (14)话语理论; (15)人种方法论的语言学。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 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以及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 (2)各类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4)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2004) (1)社会因素(阶级、阶层、职业等)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2)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语言的影响; (3)语言政策、双语等; (4)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融合;

语言学学习方法.

语言学的学习方法 语言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和其他学科一样,它是由对语言的认识及基于这种认识对语言进行研究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相关概念交织在一起的理论体系。语言学又是一个动态的学科,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完成,因而关于语言的许多问题并没有直接的答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和探索。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首先是术语这个“拦路虎”。作为一门科学,语言学需要运用一套术语来建立一些科学的概念。学习语言学就不可避免地要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述。掌握术语和概念的根本方法在于理解,包括每个概念的定义和所指的语言现象,以及各个概念在语言学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才能对语言有比较理性的认识,用于指导语言实践。 其次是语言的理论问题。由于语言自身的复杂性和人们对于语言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有关语言的理论非常繁杂。尽管本科阶段的教材不可能包括全部的语言理论,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仍然会遇到考察同一语言现象的不同方法。比如对于发音中的同化现象,语音学和音系学就有不同的考察方法;句子的意义问题也有语义和语用两种看法;语法的研究方法在本教材中就介绍了多种,等等。这些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不过是从不同角度去考察语言的现象,比如,that’s an interesting hat这句话,从语义的角度,我们只需要解释其字面的意义,而从语用的角度我们就要考虑说话人的场合、语气和态度,并据此判断这句话是称赞还是贬斥。学习和接受不同的理论能够训练我们看问题的全面性,帮助我们提高思辨能力。 第三是语言研究的方法问题。方法的根基是理论,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 样的方法。作为科学,语言学理论必须具有穷尽性、一致性和简洁性。研究语言的方法无外乎有两种:一是演绎,二是推理。我们可以通过收集语言事实找出语言的规律,也可以通过建立某种假设再用语言事实进行验证。不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以语言事实为依据。作为语言专业的学生,平时要注意观察语言现象,结合所学的语言学理论、概念和方法不断思考,不断验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得出自己的结论。篇二:语言学的学科性质与学习方法 语言科学从19世纪初创立以来,作为独立的学科发展到现在,对其相邻学科产生过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体语言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文本‖ 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在其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言语过程、言语环境、言语交际两方的理机制摈弃于语言研究之外,从而使语言研究从纷繁的事实中解脱也来,为结构语言学研究确定了纯粹的稳态的研究对象,奠定了结构学的发展基础,对语言研究有很大促进。与语言现象一样,文学现象也是一个十分纷繁的现象,一部小说,一百个人看了,会有一百样的评论与认识。于是,它们在语言研究方法的启发下,对文学现象进行剥离,建立了―文本‖(txet)的概念,从而对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有所推动。 二、语言学中的音位与文学理论中的―原型‖ 音位与音位学的创立,是结构语言学的一大发明,因为它发现了人是用不同的语音表达同一意义并从不同的语音中领略同一意义这一事实。以此为契机,文学家也在不同情景、不同的情节、不同的人物、不同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发现了文学现象中也有类似于音位的东西,这就是所谓―原型‖,以此建立起来的文学批评,称之为―原型批评‖。 三、语言学与符号学 结构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发现语言的音义之间,有一种符号关系,语音就是可以表现某个特定内容的能指,语义就是由能指所表达的所指。它们的结合是任意的,但具有一种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于是,有关符号学的理论便成为一种时髦,人们从各自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符号学。

学生语言学习研究成果

阅读让人生更精彩 ——东川区第一中学阅读活 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博尔赫斯说:“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而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从而可能改变命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开展校园阅读活动。 二、活动主题 阅读让人生更精彩 三、具体安排 1.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各班每周至少用一节语文课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阅读内容由语文老师自行安排。既可以阅读整本经典名著,也可以阅读精美散文,还可以是电子书等。读后须安排学生自主交流。 2.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各班每个月去学校图书室进行至

少一次集体阅读活动,以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让图书室成为我校学生的好去处。 3.为检验阅读效果,每学年坚持举办诵读比赛。比赛以初中组、高中组、教师组三个组别进行,根据得分情况每个组各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四、评分细则 (一)主题内容(2分) 1.内容(1分):题材不限,内容健康向上;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 2.主题(1分):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和警世作用(二)普通话(4分) 1.发音(2分):语音准确2分,较准确1.8分,基本准确1.5分,不准确不得分。 2.语速(1分):语速恰当、声音洪亮,表达自然流畅1分,因不熟练,每停顿一次扣0.1分。 3.节奏(1分):节奏优美,富有感情1分;节奏鲜明,基本有感情0.8分。 (三)表达(3分) 1.表达(1分):表达自然得体,动作恰当1分,表达较为自然大方,动作设计合理0.8分,表达基本自然,动作较少0.6分。

语言学的科学属性及其研究方法的来源与选择

---------------------------------------------------------------最新资料推荐------------------------------------------------------ 语言学的科学属性及其研究方法的来源与选择 语言学的科学属性及其研究方法的来源与选择 1/ 27

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问世到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现在,现在,语言学已经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 这个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历程。 这个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前50年是传统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年是传统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天下,而后50年则是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天下,而后年则是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尽管语言学在理论建设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的成就,但在如何看待语言学是一门什么科学以及如何研究语言等方面始终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和分歧。 激烈的争论和分歧。

---------------------------------------------------------------最新资料推荐------------------------------------------------------ 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语言学方法论展开讨论:开讨论: 1)语言学的科学属性;)语言学的科学属性; 2)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来源;)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来源; 3)语言学研究方法的选择。 )语言学研究方法的选择。 3/ 27

1 语言学的科学属性 1.1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 ? 《牛津英语大词典》: 科学是“a particular branch of knowledge (某个特定的知识分科)” ? 《现代汉语词典》: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 《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的说法与此非常接近,把它界定为“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 由此可见,科学这个说法并不局限于自然科学。 由此可见,科学这个说法并不局限于自然科学。

小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讲解学习

小学生鼓励性的语言 小学课堂激励性语言“百句”集锦,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一份参考,给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一份色彩! 听: 1、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 2、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3、××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4、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 5、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说: 6、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7、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 8、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9、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 10、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11、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 想: 12、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13、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 做: 14、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 15、第×组的××同学可真棒!为自己这组争得一颗闪亮的星星呢! 16、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 17、你们瞧,×××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呢!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18、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 19、你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 20、看××同学认真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她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21、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 22、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 23、尊重(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欣赏)! 24、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 25、你的进步使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26、你真行!(真棒、真懂事、真勇敢、真细心、真有耐心、真有毅力、真是好样的) 课堂过程评价激励语: 27、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 28、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29、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 30、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31、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2、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33、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34、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35、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研究方法

课程名称: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研究方法 总学时: 36 学分: 2 适用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先修课程:第二语言习得、汉语教学 教学目标: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结构为出发点,针对第二语言学习和跨文化适应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包括课堂教学、教学法、教材、大 纲、课程等)、教师研究等选题,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使汉语国际教育专 业硕士能进行比较科学的研究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与解释,为完成合格的 学位论文及入职后的学术研究提供帮助,从而将研究能力的提高与专业技能及发 展相关联。 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两部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研究选题、研究设计、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教师研究、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报告撰写方法;在知识教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研究选题进行实 际操作、讨论,从而具备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与实施、正确评价他人研究设计 的能力。 主要章节: 第一章:研究设计 §1.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论文特点与选题 §2. 研究设计中的常用概念 §3. 应用型研究的设计 第二章:第二语言学习研究 §1. 面向教学的语言学习常见专题: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学习者 §2. 语言学习研究的设计与数据收集方法 §3. 实验研究的设计与数据收集 §4. 非实验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第三章: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1. 课堂教学研究 §2. 教学法研究 §3. 教材分析与评估 §4 课程与大纲研究 第四章:教师研究 §1. 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 §2. 教师能力认证与标准 §3. 师资培训研究 §4. 行动研究 第五章: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1. 量化数据整理与分析 §2. 质性数据整理与分析 第六章: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1. 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的结构 §2. 优秀学位论文示范 §3. 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的撰写程序程序与方法 教学方式: 讲授、实践、讨论、报告、文献阅读与自主学习 考核方式: 考勤、作业、研究设计 教材及参考文献: 1. David Nunan. 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 2002 2. David Nunan& Kathleen M.Bailey.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research :a comprehensive guide. 2010 3.Herbert W Seliger&Elana Schohamy.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 1997 4.W.James Popham Classromm asseement what teacher need to know.2010

语言学参考书籍总汇汇总

语言学参考书籍总汇 总结了包括语言学、语用学、翻译、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测试、教学法等方向的参考书籍 社会心理语言学上海外教王德春2000 对比语言学概论上海外教许余龙2000 语义学上海外教李瑞华2000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外教王寅2001 国俗语义研究上海外教吴友富1999 当代西方语法理论上海外教俞如珍2000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外教胡曙中1999 美国新修辞学研究上海外教胡曙中1999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教李瑞华2000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教李自俭1999 现代修辞学上海外教王德春2001 辞格与词汇上海外教李国南2001 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 上海外教张美芳2001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外教黄国文2001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上海外教朱永生2001

现代语言学丛书上海外教 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教桂诗春2000 心理语言学上海外教桂诗春2000 语言问题探索上海外教王宗炎2000 生成语法理论上海外教徐烈炯2000 美国语言学简史上海外教赵世开1999 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上海外教缪锦安2000 应用语言学上海外教刘涌泉2000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教胡壮麟2000 神经语言学上海外教王德春2000 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上海外教冯志伟1996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教戚雨村2000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上海外教王宗炎2000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上海外教程雨民1998 模糊语言学上海外教伍铁平2000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上海外教赵世开2000 语言共性论上海外教程工2000 语义学教程上海外教李福印2000 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外教刘辰诞2000 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外教丁言仁2001 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上海外教徐强200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上海外教朱永生2001

学习语言你必须知道的十件事

学习语言你必须知道的十件事 1. Make realistic, specific goals You have decided to learn another language. Now what? On our recent live chat our panellists first piece of advice was to ask yourself: what do you want to achieve and by when? Donavan Whyte, vice president of enterprise and education at Rosetta Stone, says: “Language learning is best when broken down into manageable goals that are achievable over a few months. This is far more motivating and realistic.” You might be feeling wildly optimistic when you start but aiming to be fluent is not necessarily the best idea. Phil McGowan, director at Verbmaps, recommends making these goals tangible and specific: “Why not set yourself a target of being able to read a newspaper article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ithout having to look up any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2. Remind yourself why you are learning It might sound obvious, but recognising exactly why you want to learn a language is really important. Alex Rawlings, a language teacher now learning his 13th language, says: “Motivation is usually the first thing to go, especially among students who are teaching themselves.” To keep the momentum going he suggests writing down 10 reasons you are learning a language and sticking it to the front of the file you are using: “I tur n to these in times of self-doubt.” 3. Focus on exactly what you want to learn Often the discussion around how to learn a language slides into a debate about so-called traditional v tech approaches. For Aaron Ralby, director of Linguisticator, this debate misses the point: “The question is not so much about online v offline or app v book. Rather it should be how can we assemble the necessary elements of language for a particular objective, present them in a user-friendly way, and provide a means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ose elements.” When signing up to a particular method or approach, think about the substance behind the style or technology. “Ultimately,” he says, “the learning takes place inside you rather that outside, regardless of whether it’s a com puter 1.制定现实而具体的目标 你已经决定要学习一门外语。现在要如何做呢?在我们最近的在线聊天中,我们的嘉宾所给的第一条建议就是问问自己:你想要达成一个怎样的目标以及何时达成?来自罗塞塔石的企业教育协会副主席多诺万· 怀特(Donavan Whyte )说,学习语言最好的办法是将学习目标分成几个易处理的阶段目标,这些目标要能够在数月之内达成。这个方法具有激发性同时也更容易实现。在开始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你可能会 过于乐观,但把目标设为能流利使用该门语言可能不是最好的做法。Verbmaps 公司的主管菲尔·麦高恩(Phil McGowan )建议将学习目标具化为实际且具 体的目标:“为什么不设定这样一个学习目标,即能够在不查阅字典的情况下,阅读目标语言的报纸文章 呢?” 2.提醒自己学习的目的 这问题的答案看起来似乎很明显,但能够准确地认识 到自己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是很重要的。语言学教师艾利克斯·罗林斯(Alex Rawlings ),目前正在学习他的第十三种语言,他说:“确定学习动机是首先要做 的事情,尤其对那些自学外语的学生而言。” 他建议学习者写下十个学习这门语言的理由,并把它贴在学习文件夹的首页,以此保持学习的动力:“当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我就看看这些当初学习的理由。” 3.集中精力学习那些你想要学习的东西 关于如何学习语言的讨论通常都变成关于所谓传统学习方法和技术学习方法之间的辩论。对于Linguisticator 公司的主管亚伦·罗尔比(Aaron Ralby )来说,此类辩论都没有抓到重点:“问题并不 是关于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亦或使用应用程序学习或使用书本学习,而应该是我们在面对一个特定的学习目标时,如何收集学习所需的素材,并将这些材料 以对用户友好的方式呈现,并提供给学生理解这些材料的方法。” 当决定使用某种特定的方法时,要思考这种方式方法或技术背后的内容实质。 “最终,” 他说,“学习是发生在你的内心而非外部环境当中,无论你面对的是电脑、书本还是老师。” 4.快乐阅读 对于我们当中众多的小组成员来说,阅读不仅对学习进步大有裨益,而且是这次学习的经历中对我们最有

《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案例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漳州台商投资区东山小学林妙真)

ZPKTY14129—— 《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案例研究》 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漳州台商投资区东山小学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督查报告》显示,从整体水平来看,小学生语文合格率比数学科逊色多,尤其农村小学语文更甚,这是为什么?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倾向于表达能力培养是多数发达国家母语课程的取向。日本非常明确地认定“国语教育首先是言语教育,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美、英、法等国家在其母语课程标准一类的文件中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以言语表达为重的倾向。然而我国的语文课程却将始终坚持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语文课用于阅读的时间占了四分之三,而运用表达教学时间不足四分之一,造成语文课程“阅读”和“表达”教学时间的结构性失调。可以说以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与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是不相称的,这也是造成大多数学生“语文不过关”的直接原因。现在社会各界对语文课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学生表达能力不过关,而语文课却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效率很低的“文本讲读”上,始终没有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重点。30多年前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于学本国语言,却大多数不过关”。如果语文课不改变“讲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那么可以预见,再过30年我们的学生语言能力还可能过不了关。语文课程必须调整课时结构,“均衡读写”,建构“理解”和“表达”并重,并且适当朝向“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结构。 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其核心指标主要不是看教师“教”得怎样,而是应该看学生学得如何。丰富学生语汇是发展学生语言,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工作,很多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训练的技能和熟练技巧的培养不够。 因此,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案例研究》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尤其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尤其重要,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首先,案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研究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促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的足与不足;然后,案例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反思”的过程,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从而提升专业能力;最后,案例研究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进行参与式校本培训提供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

从_语言文字应用_看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

[收稿日期]2004-11-29 [作者简介]刘艳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应用语言学的历史及理论。 从 语言文字应用 看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 刘艳春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北京 100024) [摘要] 语言文字应用 作为我国应用语言学的核心期刊之一,是反映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对 语言文字应用 891篇样本的统计分析,来说明我国应用语言学自学科独立以来在研究方法上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统计分析;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5397(2005)02 0080 07 Research Methods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 A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Liu Yanchun Abstract :As one of the c ore journals on applied linguistics,Applied Linguistics acts as a windo w of China s study on applied linguistics.This paper,by statistically analyzing 891samples out of Applied Linguistics ,deals with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problems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Key words :statistical analysis;applied linguistics;research methods 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和1992年 语言文字应用 杂志创刊,标志着我国应用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 语言文字应用 作为我国应用语言学的核心期刊之一,点滴记录着我国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对 语言文字应用 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一窥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和基本问题。 一 样本范围及相关说明 (一)样本范围: 1 样本: 语言文字应用 杂志,1992年第1期~2003年第4期。 2005年5月第2期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 Linguistics May,2005No.2

培养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实施途径

培养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实施途径 作者:王慧兰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9年第2期 语文教学具有难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语文的知识点进行熟悉掌握,还 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作者的精神进行传达,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写作技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年纪较小, 对于语言表达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通常只会表达自己的直观感觉,如“饥饿”“困倦”等相 对简单的状态,表达能力相对匮乏,需要不断进行训练并加强。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学习与 获取语言的过程中,不断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技巧进行交流。目前我国小学生语言表达水平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弊端。首先在语言理解方面,小学生通常只能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难以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深厚情感,对文章的行文脉络、结构也不能熟练的进行掌握,导致学 生自身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其次,在语言的运用上,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标点符 号使用不标准,很多学生对于什么语态运用什么标点符号难以区分。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进行引导,使用新型的教育手段,不仅要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更要注重学生 语言能力的培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老师要探寻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设置课堂情境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设置课堂情境,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 的语言运用水平。小学语文课文通常难度较低,但是却蕴含了一些小哲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 程中要注重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如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充分开发学生的语言潜力。使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内心感受,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累积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 纯地让小学生进行朗诵与背诵,而是应当以课文的实际内容为主题,在课堂上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表达方式与表达视角进行 总结,加深小学生的记忆力,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小学生因为自身文化基础薄弱, 并缺乏扎实的文学功底,在文章学习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一知半解,只能用自己的思维与见识进 行分析,导致了学习中存在局限性。如在学习课文《狐徦虎威》中,小学生会凭着自己掌握的 知识认为“假”是“真假”中的“假”,因此阅读的方向完全错误,学习存在误区。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传授学生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增强学生的文学底蕴。 二、依托文本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增加词汇累积量,掌握 语文的表达技巧。同时,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于语文学习自身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提高 学习主动性。小学生年纪较小,没有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 学生的特质,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课程引导,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引起学生的自 主思考,掌握语言技巧。同时,老师可以适当收集一些与所学课文内容相近或相关联的素材,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延伸,增强文学积累程度。教师在学生 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字表达技巧的教学。首先,强化学生对于文字的处理能力。如教 师说出一个词意,学生可以进行填词;也可以教师给出一个句子,学生进行句子改写;通过反 复的练习,使学生对于语文中的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熟练掌握,并且增加了词汇的累积量,不仅为学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基础,也强化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创造交际情景

(完整版)通过故事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书面问题、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表达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可见这四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存。 一、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一)语言文字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研究人类起源的专家认为:依靠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显著的特征。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语言文字在其中起到了举足重轻的作用。 语言(含文字)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时,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时,是认识事物的工具;作用于文化时,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小学生的影响

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处于快速成长期。从一年级开始,从说好一句完整的话、写好一篇短小日记开始,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相当重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不仅仅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也对学习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新课标规定的写作目标和要求 同时,新“课程标准”分别对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的写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不仅是语文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注每个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需要。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实践性的能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新时代的小学生应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三)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现状不容乐观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就是: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现状不容乐观。

语言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唯一科学的方法论。它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学科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 1方法与方法论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我国的古训。庄子在《庖丁解牛》里讲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但解牛离不开刀。“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可见掌握自然规律离不开道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新工具》,阐述他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三段论演绎法)。培根作为近代试验方法的提倡者在1620著《新工具论》对研究方法做了重要的补充(归纳法),由此可见方法(包括工具)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无论是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都首先关注研究方法。对科学研究方法古今中外已经有较多的探讨,归纳出了许多流派与方法。“方法”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字,其字面意思是“沿着( 正确的) 道路前进”,即人们活动所选择的正确途径或道路。据《中文大辞典》解释,“方法”就是“行事之条理也。”“法者,妙事之迹也。” 在我国古代把方法看成是人们巧妙办事或有效办事应遵循的条理、轨迹、途径或路线。方法论“methodology”,由“method + ology”构成。而“method”又起源于“meta+ hodos”,即“探求某种目的的历程”,它是科学研究活动中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即哲学基础和一般原则。方法论对形成研究假设、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徐邦栋、书诚( 2000) 认为“方法论”对“方法”的选择具有制约和影响,“方法论”源自于对“方法”内部诸方面的研究,在研究客观对象时,它又影响和制约着方法的选择及其运用。自觉或不自觉信奉不同方法论的人考虑问题时,都会有自己特定的角度因而在选择研究事物的手段、程序和方法上,就会存在差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