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应激相关障碍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 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  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09)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刺激泛化:在一些情景中,个体不仅会由中性刺激引起某个反应,相似的人或事都会引起这种反应。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反映事物整体的心理现象。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自知力: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焦虑: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广泛性焦虑: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恐惧症:也称为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强迫观念: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到冲动。

强迫行为: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如洗手,检查,抹擦)或心理活动(如数数,祈祷或默默地重复某个词语)。

(09)疑病症:是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或过分恐惧会患上这种疾病。

病人角色:只要指社会公认的病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执行的义务。

医源性影响:是指医生的不恰当言语、态度和行为给病人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

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解离症状:指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回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

变态心理学经典应激相关障碍和危机干预

变态心理学经典应激相关障碍和危机干预

地震后对儿童的心理伤害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 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 已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 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必须注意,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不 宜过宽。必须有证据表明其发生在极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后 的6个月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或者没有其他适宜诊断 (如焦虑症、强迫症,或抑郁症等)可供选择,但事件与 起病的间隔超过6个月,症状表现典型,亦可诊断。
另一项对海湾战争的3000住院士兵研究发现,有13%的士兵患有PTSD。
Goenjian等调查了1988年美国斯巴达克地区地震后的582名受灾者, 74%患PTSD,22%患抑郁障碍。
Conlon等研究40名交通事故后有轻微外伤的住院患者,一周后约75% 患者主诉有强烈的精神痛苦,3个月后19%诊断为PTSD,时点患病率 为9%,著者同时指出,交通事故后患者地早期精神痛苦严重程度、 老龄、外伤严重程度等是PTSD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
(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的目的是预防疾病、缓解症状、减少共病、阻止
迁延。危机干预具有短程、及时和有效的特点,因此,干 预重点是预防疾病和缓解症状,目前主要的干预措施 认知行为方法 心理疏泄 严重应激诱因疏泄治疗 想象回忆治疗 其他心理治疗技术的综合运用:增加情感、心理与社会支 持,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及社会支持,重新调整和建立更 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流行病学的研究: 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PA)统计, 美国PTSD的人群总体患病率 为1~14%,平均为8%,个体终生患病危险性达3~58%,女性约是男性的2倍。德国 研究结果为人群总体患病危险性仅为1.3%,而阿尔及利亚研究结果显示高达 37.4%,同时PTSD患者的自杀危险性亦高于普通人群,高达19%。

异常心理学-04应激障碍

异常心理学-04应激障碍


2月智利强震,4月波兰总统坠机、冰岛火山喷发、中国玉树地震、美 国原油泄漏,5月利比亚、印度重大空难,7月俄罗斯森林火灾、巴基 斯坦特大洪水,8月印控克什米尔列城和中国舟曲泥石流灾害,10月 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火山喷发,11月以色列建国以来最大山火、 柬埔寨送水节踩踏惨剧……
据估计, 2010年全球共有近26万人在灾难中丧生,为1976年以来 最高。
PTSD临床表现
1.轻度到中度的广泛性焦虑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易产生惊跳反应。个体 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环境中的威胁性信 息 ( 高易感性 ) 。即便是在比较“安全”的情境中, 个体也做好了随时应对威胁的准备。 过度的警觉性会扰乱个体的正常生活,使人 容易疲劳。同时,个体还会体验到难以入睡、睡 眠不深或者易醒,易激惹或暴怒发作,过分担惊 受怕,注意力难以集中和持久。
(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 伍、退休等);
(2)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3)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下列1项:①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 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②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 (4)存在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括妄想和幻觉)、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 碍,或品行障碍的各种症状,但不符合上述障碍的诊断标准。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发生后1 个月内,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1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患者持续回避谈及与创伤有关的想法、感受及话
题,或回避可能勾起恐怖回忆的情境,似已遗忘此事。
有时可表现出一种“麻木”感(情绪迟钝);有的患者 可以部分或完全不能回忆创伤时的经历。

变态心理学第6章(2)应激相关障碍

变态心理学第6章(2)应激相关障碍

• 决定本组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病程, 及临床表现的因素有: 1 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 2 社会文化背景 3 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生 活态度和信念等
一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述 • 定义: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事 件1个月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 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 在受刺激后立刻发病(若干分钟至若干 小时,通常在1小时之内发病) •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 一般持续数小时至一周。
恐缩症
• 是一种与文化相关的害怕生殖器、乳房,或 身体某一部分缩入体内导致死亡的恐惧、焦 虑发作。 [症状] • (1)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诱发; • (2)害怕生殖器、乳房,或身体某一部分会缩 到身体里去而导致死亡。常采取某种预防措 施 ( 如系带牵引 ) ,同时有强烈的焦虑或恐惧 情绪; • (3)急性起病,病程短暂。
生物 心理
A 极度压力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轴的活动增强,进而导 致压力激素的长期释放,从而破 坏了与长时记忆有关的海马区
B 认知改变:对不幸事件的灾难性 解释,累积成一种信念。 C 对威胁和创伤的敏感:心理健康、 有心理准备的人患病几率小。灾 难性事件即使良好的心理健康度 也难幸免。 D 经济和经济程度: 贫穷、受教育程度低的个体更易 患病。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 病程短暂,经脱离现场,中断练功,给予 适当处理后很快恢复。
• 排除以类似表现作为治病手段,及获取财 物或达到其他目的,或可随意自我诱发或 自我终止者; •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尤其是癔症或严重应 激障碍。
巫术所致精神障碍
• (1)精神障碍由巫术诱发; • (2)症状与迷信巫术密切相关,以神鬼附体的身份 障碍、片断的幻觉、错觉、妄想,或行为紊乱等 为主; • (3)排除: • ①以巫术作为获取财物或达到其他目的者; • ②可随意自我诱发或自我终止者; • ③其他精神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精神医学和心理学专业学生和老师必备

应激相关障碍--精神医学和心理学专业学生和老师必备

适应障碍
• 临床相可有占优势的症状群,也可以混合症状群出现 • 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 • 短期抑郁反应 • 中期抑郁反应 • 长期抑郁反应 • 焦虑性适应障碍 • 混合性焦虑抑郁反应 • 其他恶劣情绪为主的适应障碍 • 品行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 心境和品行混合性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
• 诊断标准
重的威胁性 • 分类:严重生活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战争场面
美国911事件
人们惊恐、无助的表情
地震现场
海啸现场
痛失亲人
急性应激障碍
• 发病机理
• 巴甫洛夫:超限抑制 • Kaplan: 将应激后果归纳为三期
• Ⅰ期:冲击期,一种“茫然”休克状态 • Ⅱ期:以明显的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点,
• 决定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或不愉快的处境;患者个体的易感性;文化 传统、教育水平和生活信仰;干预和社会支持系统。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心理应激源
• 分类
• 严重的生活事件 • 生活工作方面有关的刺激 • 生存环境改变的刺激
• 应激源的分析
• 应激源的强度、性质和持续时间 • 个体对应激源的态度、个性特点及耐受性、躯体情况 • 社会支持系统
伴情绪障碍 • Ⅲ期:长期的重建和再度平衡
急性应激障碍
• 临床表现
• 起病:急,数分钟到数小时 • 临床相:
• 精神运动性抑制:最常见 • 精神运动性兴奋:伴恐惧性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
• 病程:短,数小时至一周,最长不超过一月 • 预后良好,恢复后难以全面回忆
缄默状态
悲痛中的居丧者
急性应激障碍
不安、恐惧,也可抑郁或欣喜若狂 • 行为动作:坐立不安、震颤、或刻板、转换动作 • 植物神经功能症状: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口干、尿频、性

【变态心理学】应激相关障碍.

【变态心理学】应激相关障碍.
• 甚至造成死亡和各种疾病,如应激性溃疡 等
2019/6/24
12
• 三)应激的双重作用 • Seley将应激分为良性应激和不良(痛苦)应激 • 1良性应激:有利于维持个体的心身平衡,给人
振奋,增强动力。
• A、应激是一切生命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 如果渴有关的应激没有,我们将脱水而死
• B、在睡眠时,应激仍然是体内各器官协调工作 以维持内稳态所必须的。
• 如果持续暴露于有害刺激之下,机体就会
转入第二阶段,抵抗期(适应期)
2019/6/24
10
• 第二期 适应期(抵抗期)
• 是适应的最佳时期
• 机体动员全身的防御机制,抵抗的能力高 于正常水平。
2019/6/24
11
• 第三期 衰竭期
• 如果刺激源超强且持续存在,机体应激就 进入衰竭期。
• 警告反应期的症状可再次出现,且成为不 可逆的
• 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等 • 1反应性意识朦胧状态 • 定向障碍,感知不真切 • 注意狭窄,语言缺乏条理 • 动作紊乱无目的,偶见冲动行为 • 人格与现实解体 • 事后部分遗忘
2019/6/24
21
应激相关障碍
• 2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协调) • 激越,喊叫,话多 • 情感爆发,过度乱动 • 惊慌,紧张恐惧 • 可见冲动行为 • 片段幻觉、妄想
素并伴随-内啡肽的分泌
2019/6/24
3
神经冲动的传递
2019/6/24
4
• 2情绪的
• 积极的心理反应:适度的大脑皮层唤醒水平 和情绪唤起,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和动机 调整。帮助个体维持应激期间的心理平衡, 准确地评估应激源的性质,作出符合理智 的 判断与决定,从而使自己相当应选择对付应 激源的策略,有效同环境交互作用,如威胁 敌人的愤怒、寻求妥协的笑脸等。

应激相关障碍-异常心理学

应激相关障碍-异常心理学
改变与创伤有关的生活环境,如必要时可提供实 际帮助,找到安全住所,或保护患者不再出现进 一步的损失(财产、工作)
20
急性应激障碍的处理方案(二)
与患者讨论在创伤事件中发生了什么(如看到
什么,患者是怎样做的,或感觉到什么,或者那 时在想什么),这种讨论可帮助患者减少对在创 伤事件中自己的反应的任何负性评价。
7
应激源与生活事件(三)
正性生活事件:个人认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
用的事件:例结婚、休假等
负性生活事件:个人认为对自己产生消极作用的不愉快
事件。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与心身健康相关性明显高 于正性生活事件。因为负性生活事件对人具有威胁性会造 成较明显较持久的消极情绪体验,而导致机体出现病感或 疾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正性事件和负性事件之间的区 分只是相对而言。
现代应激理论倾向于定义:应激为个体面临或觉察(认知、 评价)到内外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重要需求和应对 能力有威胁或挑战时所做出的适应性和紧张“备战”的反 应的过程
3
概 述(三)
由于机体具有适应、代偿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多 数人很快就可以恢复健康,少数人可以由于反应 过度而出现精神障碍或引发躯体疾病
化。
与人密切相关的应激源:应激性生活事件,尤其是突发灾难性事件
6
应激源与生活事件(二)
生活事件(life events)定义:是指生活过程中对
人们情绪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可能损伤躯体健康的生理性、 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刺激,又称应激源。
生活事件分类:
按事件属性分类: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性事件 现象学分类:工作、婚姻、健康、人际关系问题 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正性、负性生活事件
8
应激源与生活事件(四)

变态心理学6应激相关障碍student

变态心理学6应激相关障碍student

对应激源的认知和评价(Cognition and
appraisal of stressors)

初级评价:是否有麻烦了? -挑战 -威胁 -损失性评价 次级评价:能做什么?
-自我效能和控制
对应激源的评估 Assessment of stressors


Life event scale(生活事件量表) Modified life event scale Stress questionnaire

Problem-solving Decision-making
II.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denotes an intense, prolonged, and sometimes delayed reaction to an intensely stressful event. The essential features
临床特征 Clinical pictures


The core symptoms ar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ther symptoms include feelings of being numb(麻木、 意识模糊) or dazed(头昏) insomnia, restlessness, poor concentration physical symptoms of autonomic arousal especially sweating, palpitations, and tremor
刺激与反应 Stimulus and reaction

变态心理学 第6章 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变态心理学 第6章 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12
第一节 癔症
分离性遗忘症与器质性遗忘症的区别
分离性遗忘症
患病之前通常有婚姻、经济、职业等压力并 因此倍感焦虑 不是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所导致 患者不能记起过去的事,包括最近的或很久 以前的 分离性遗忘症患者丧失了对个人身份的意识, 但其所储存的一般性知识仍是完好的。 没有表现出顺行性遗忘 常常突然反转,这种遗忘常常在几小时或几 天之内结束
21
第一节 癔症
转换障碍的类型
1.癔症性运动性障碍:
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运动障碍, 如肢体瘫痪、站立不能,或步行不能;排除器质性疾病。
2.癔症性抽搐发作:
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和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发作,类似于癫痫发 作的某种形式,但并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
5
第一节 癔症
一、概述——起病原因
社会心理因素
性格特征:具有癔症个性的个体,在相同性质的精神因素作用下,较其他类 性格特征 型性格的个体易于发病。这些性格特点为患者情感丰富,情感反应强烈鲜明, 体验肤浅,且极不稳;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具有丰富的幻想,常以想象丰 富、生动的幻想代替现实。 精神因素:以心理创伤居多,约占40.3%。心理创伤所引起的较强烈的情绪 精神因素 反应常为癔症第一次发病的诱因。
19
第一节 癔症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治疗
治疗目的
让个体形成功能整合感.
治疗途径:
唤醒被压抑的记忆; 对这些记忆去创伤化,确保回忆不会导致变体转换; 将变体与原始人格整合起来。
治疗方法
心理动力疗法和催眠等技术:用于帮助个体恢复过去的记忆。 暴露疗法和放松技术:使其去创伤化。 药物:尽管药物也会偶尔伴随使用,但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少 量临床证据表明,抗抑郁药物在某些个案中有一定的效果。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一)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一)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一)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这些情况会触发我们的应激反应。

应激是指在面对某些压力、威胁或挑战时,身体和心理所做出的适应反应。

应激反应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情况,但是当应激反应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时,就可能导致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生。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它会导致抑郁、焦虑和失眠等症状。

常见的应激相关障碍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应激相关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是由于遭受到严重的创伤事件,比如战争、强奸、灾变等,而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

这种障碍会让患者时常回想起那些创伤事件,甚至在睡梦中都会受到影响。

患者也会感到神经质、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睡眠困难等症状。

急性应激障碍通常是因为经历了一种极为恐怖、剧烈的应激刺激,例如经历严重车祸、袭击或者是遭受自然灾害等。

这种障碍的症状包括有助于难以起床、难以集中注意力,以及身体上的疼痛和刺痛感等。

适应障碍则是由于短期应激事件的反复激发而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

这种障碍的症状包括容易发怒、疲劳、头痛、肌肉疼痛、胃痛等生理症状。

同时,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也是它的表现特征。

应激相关障碍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被治疗和管理的。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如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眼动重定向疗法等。

此外,饮食平衡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应激相关障碍的关键。

总的来说,应激是一种我们身体和心理所做出的适应反应。

然而,当应激反应变得过于强烈和持久,就可能引发应激相关障碍。

此时,我们需要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来治疗和管理这些障碍。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第四章 应激及应激相关障碍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第四章 应激及应激相关障碍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第四章应激及应激相关障碍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课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类型:癔症性躯体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混合型癔症躯体-精神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癔症。

1、癔症性躯体障碍也称为转换障碍,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

1)癔症性运动性障碍,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运动障碍;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排除器质性疾病;
2)癔症性抽搐发作,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表现为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发作,类似癫痫发作的某种形式,但并无意识丧失、要设、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

3)癔症性感觉障碍,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感觉障碍,或部分或整个躯体的某些或所有正常皮肤反角的部分或全部丧失,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和根据;排除器质性疾病。

2、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为分离障碍,这种障碍的症状是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类型: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原因:生物因素.童年受虐待的经历.创伤经历及相关因素)、癔症性精神病 P47-50
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类型: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描述:可出现各种分离症状\病人可能感到绝望、创伤可以有很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量发生在创伤事件之后的严重而持久的精神障碍。

可能原因:1.创伤性事件,自然灾害、疾病、强暴、其他人为灾难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遗传因素、对威胁和创伤最敏感的人、认知改变、经济与教育程度。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 related 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一、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是一种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

属于“急性应激障碍”的亚型,症状和应激源密切相关,以妄想和情感症状为主,多能被人理解。

起病呈急性或亚急性,经适当治疗,可在短期恢复(仅个别病人超过一个月),且预后良好。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如遭受酷刑、被强奸、目睹他人车祸或受到迫害等)引起的延迟出现并长期持续的应激相关障碍。

次障碍的潜伏期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很少超过六个月),病程波动,多数患者可恢复,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多年不愈的慢性病程,或转化持久的人格改变。

三、适应障碍是一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而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可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不注意卫生、生活不规律、
退缩等)或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体虚乏力等)的慢性应激障碍。

本障碍的发生与应激源和个体的易感性有关,通常在应激事件或困难处境发生后一个月内起病,病程较长,但一般不会超过六个月。

如应激源持续存在,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随时间的流逝、刺激的消失,患者经过调整可形成新的适应,症状也会随之缓解,一般预后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6-9 32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特别是生活环境和社会 地位的变化 • 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病人的人格起着同样重要 的作用 • 以情绪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生理 障碍 • 妨碍社会功能 • 病程1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
2015-6-9 33
2015-6-9
25
• 2、影响病情的因素 • 暴露于这些创伤情境的时间 • 接触或接近生命威胁情境的密切程度 • 人格特征 • 社会支持 • 身体素质
2015-6-9 26
• 3症状表现 • 1)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
• 反复回想,触景生情,噩梦,闪回→创伤体验,
精神病苦
• 2)持续回避
• 极力回避有关创伤的事,不去有关的场所或参加
2015-6-9 8
二)应激的动态过程(包括三期)
适 应 能 力 水 平
震 撼 期 反 击 期 抵抗期 原压力
常态
新压力
警戒期
2015-6-9
衰竭期
9
持续压力下一般适应症候群(selye 1956)
• 二)应激的动态过程(包括三期)
• 第一期:警告反应期
• 是为了唤起体内的防御能力,个体或者战 斗,或者逃跑(逃避),此期机体尚未产 生适应性。 • 整个身体都将动员起来,肾上腺素分泌增 加,血压上升,脉搏与呼吸加快,骨骼肌 血流供应增加,肺与脑的血流量增加,血 糖升高,皮肤和其它内脏的供血减少。 • 如果持续暴露于有害刺激之下,机体就会 转入第二阶段,抵抗期(适应期)
2015-6-9
10
• 第二期 适应期(抵抗期) • 是适应的最佳时期 • 机体动员全身的防御机制,抵抗的能力高 于正常水平。
2015-6-9
11
• 第三期 衰竭期 • 如果刺激源超强且持续存在,机体应激就 进入衰竭期。 • 警告反应期的症状可再次出现,且成为不 可逆的 • 甚至造成死亡和各种疾病,如应激性溃疡 等
2015-6-9 14
• 故适量的应激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果 应激源太强或太弱,以至身体不能作出适 当调整,则会出现问题。 • 应激使本来处于平衡中的机能变得不再平 衡,即内稳态的破坏,若机体不能限时消 除刺激并使机体的机能达到新的平衡,就 会导致疾病。
2015-6-9
15
• 四)现实中的应激问题 • 1.常见的心理应激源 引起应激的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称∽
• a刺激是新的、或意料之外的,或强度远远超过以往 • b个体处于低机能状态中 • 认知能力和耐受力降低,机体的机能平衡易被打破,
或本身就已处于紊乱的边缘。
• c个体有个性缺陷 • 性格严重懦弱、抑郁、内向; • d缺乏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 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 • 2015-6-9 包括外界原因和个体的性格缺乏造成 19
2015-6-9
23
应激相关障碍
• 几种类型多混合出现,诊断时抓住几点: ①有异乎寻常的,严重的生活事件作诱因; • ②发病与诱因有时间上的紧密联系; • ③症状特点; • ④病程一般在一周以内且缓解良好。
2015-6-9
24
应激相关障碍
• 二)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人卫P148案例
• 1、应激源 • 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 争、被强暴、地震、凶杀等,这些刺激常常 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的感觉。
2015-6-9
30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个体素质共同作用
2015-6-9
31
• 症状表现 • 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也可以出现一些适 应不良行为和生理障碍 • 抑郁为主:情绪不高,丧失兴趣,自责, 无望无助感,可伴随睡眠障碍、食欲减退、 体重减轻。 • 焦虑为主:紧张不安,担心害怕,神经过 敏,可有心慌、呼吸短促、窒息感。 • 品行障碍为主(多见青少年):品行障碍 和社会适应不良,如逃学,斗殴,偷盗, 说谎、物质滥用,离家出走,过早性行为 等。
2015-6-9 21
应激相关障碍
• 2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协调) • 激越,喊叫,话多 • 情感爆发,过度乱动 • 惊慌,紧张恐惧 • 可见冲动行为 • 片段幻觉、妄想
2015-6-9
22
应激相关障碍
• 3反应性抑制或木僵状态 • 表现呆滞,情感麻木 • 反应迟钝,行为退缩,少语少动 • 严重者可导致木僵或亚木僵状态
• a恋爱婚姻与家庭内部问题 • 失恋、性格不合、两地分居、婚外恋爱、分 居、离婚、配偶意外死亡,或患病。 • 子女学业问题,高考升学,就业困难,子女 出国的空巢现象,婆媳不和,纠纷经济,赌 博犯罪的家庭成员,重大信仰分歧,生活困 难和遗产纠纷,老年人的护理。
2015-6-9 16
• b学校与职业场所问题 • 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 • 晋升与晋级受挫 • 工作学习压力过大(超出了本人的限度) • 对职业不满意却又无法改变,工作调动频 繁,待业,被解雇,退职,退休 • 对学校适应不良,对专业毫无兴趣 • 在学校受到处分。
应激相关障碍
2015-6-9
1
应激相关反应
• 一、应激概述
• 一)概念
• Selye的观点,应激是内外环境中各种 因素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 应,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它表现 为一种特殊症状群,包括生理、情绪、 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变化。
2015-6-9 2
• 1生理的
•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增强,心率、心 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血压增加;呼吸加快; 血糖升高;交感神经动员脂类使血脂增加;机体 警觉、敏感 •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被激活,下丘脑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等分泌增加,引起垂 体前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进 而造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 免疫系统改变:通过支配胸腺、淋巴结、骨髓、 脾等免疫器官,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 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受体;下丘脑通过促皮质激 素并伴随-内啡肽的分泌
应激相关障碍
• 二、应激相关障碍
• 应激相关障碍又称心因性反应、心因性精 神障碍,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 神障碍。 • 病因同于现实中的应激问题 • 临床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等。
2015-6-9 20
应激相关障碍
• 一)急性心因性反应
• 常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大 多历时短暂,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预后良好。 • 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等 • 1反应性意识朦胧状态 • 定向障碍,感知不真切 • 注意狭窄,语言缺乏条理 • 动作紊乱无目的,偶见冲动行为 • 人格与现实解体 • 事后部分遗忘
2015-6-9
17
• c社会生活变化与个人特殊遭遇 • 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 如战争、洪水、地震、空难、车祸,种族歧视, 经济萧条
• 个体先天和后天的缺陷
• 如遗传疾病,精神疾病,难治性疾病
• 被虐待、遗弃、强暴 • 投资失败、经济破产 • 政治冲击与法律纠纷等
2015-6-9 18
• 2.何种情况易引起应激的强烈反应
2015-6-9 13
• 2不良应激:非特异性“全身适应综合征” • A、应激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激素,可以作 用于脑N细胞,改变基因表达,甚至引起脑损 害,继而引起精神障碍。 • B、应激状态时产生的情绪变化如愤怒、恐惧、 焦虑、抑郁等,可引起N功能失调,胃肠功能 紊乱,头痛,腰背痛等。 • C、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减退等。
2015-6-9 28
应激相关障碍
• 三)适应障碍 • 概念 • 是指在可以辨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 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 能力等因素,个体对该应激源出现超 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 的行为,导致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受 损。
2015-6-9 29
• 预后 • 这种障碍的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不长, (不超过6个月),随着应激事件的消除和 应付能力的改善而恢复。
• 应激状态下的主要表现 • 1意识状态:警觉性增高,对刺激敏感,易导致惊 跳反应。 • 2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易出差错。 • 3思维:单一、刻板,缺乏灵活性。轻率做出决定, 或思维杂乱,茫无头绪。 • 4情感活动:情绪不稳,易激惹,或激情发作,嚎 啕大哭或焦虑不安,慌张恐惧,或悲观绝望。 • 5行为动作:坐立不安,踱步等。 •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头昏 头痛,慢性疼痛。 • 烟酒、镇静剂用量增加。
2015-6-9 3
神经冲动的传递
2015-6-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 2情绪的
• 积极的心理反应:适度的大脑皮层唤醒水平 和情绪唤起,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和动机 调整。帮助个体维持应激期间的心理平衡, 准确地评估应激源的性质,作出符合理智 的 判断与决定,从而使自己相当应选择对付应 激源的策略,有效同环境交互作用,如威胁 敌人的愤怒、寻求妥协的笑脸等。 • 消极心理反应:过度焦虑、紧张、情绪过度 波动、认知能力下降(抑制)、自我概念不 清(自怨自怜)等。防碍个体评价现实(敌 2015-6-9 5 意、怨恨)、选择对策和应对能力的发挥。
2015-6-9 12
• 三)应激的双重作用 • Seley将应激分为良性应激和不良(痛苦)应激 • 1良性应激:有利于维持个体的心身平衡,给人 振奋,增强动力。 • A、应激是一切生命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 如果渴有关的应激没有,我们将脱水而死
• B、在睡眠时,应激仍然是体内各器官协调工作 以维持内稳态所必须的。 • C、应激反应使机体提高了准备状态,有利于机 体的运动、战斗或逃避。 • D、在精神紧张状态时(如演讲)适量的应激有 利于应付环境。
• 3认知的
• 机体警觉、敏感 • 如注意力不集中,无望、无助、以及针对 精神刺激的各种认知活动。
2015-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