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下《固体与液体》免费教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引言】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小学科学教学中关于《固体和液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固体和液体的特征、区别和相互转化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固体和液体的特征和区别。
2. 了解固体和液体的物理性质。
3.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在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固体和液体的特征和区别。
2. 理解固体和液体的物理性质。
3. 观察和描述物质在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水、纸巾、蜡烛、蜡烛台、碗、玻璃杯、铁钉等。
2. 实验器材:量筒、容器、放大镜等。
3. 实验环境:教室内配备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保证实验的安全进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固体和液体的兴趣,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固体和液体吗?有什么样的特征和区别?”2. 学习固体和液体的特征和区别通过实例展示固体和液体的特征和区别,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概括出固体和液体的特征: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
3. 学习固体和液体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固体和液体的物理性质。
例如,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引导学生发现固体和液体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固体和液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4. 学习物质在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例如,让学生观察冰的熔化和水的冻结过程,并提出问题:“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水为什么会凝固成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5. 拓展与应用通过实例展示固体和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和液体在各种物品和现象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6. 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固体和液体的特征和区别,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和相互转化过程。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固态和液态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固态和液态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 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3. 固态和液态的转换。
三、教学重点:1. 固态和液态的基本特征。
2. 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1. 固态和液态的转换。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固态和液态的实物,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固态和液态的转换。
3. 讨论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固体和液体的定义及基本特征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引发学生对固体和液体的思考。
2. 讲解:讲解固体和液体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固体和液体,加深对它们特征的理解。
第二课时:固体和液体的区别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2. 讲解:讲解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固体和液体的不同特性。
第三课时:固态和液态的转换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固态和液态转换的思考。
2. 讲解:讲解固态和液态的转换。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固态和液态的转换过程。
第四课时:冰的融化1. 导入:通过冰的融化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固态和液态的转换。
2. 讲解:讲解冰的融化过程。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第五课时:水的蒸发1. 导入:通过水的蒸发现象,引导学生了解液态和气态的转换。
2. 讲解:讲解水的蒸发过程。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过程。
六、第六课时:固态和液态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固态和液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固态和液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第一章:认识固体和液体1.1 学习目标:能理解固态和液态的基本特征。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区分固体和液体。
1.2 教学内容:固态和液态的定义和特征。
观察和实验:用不同的物品(如球体和海绵)来观察固态和液态的特点。
1.3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的物品,如球体和海绵,并描述它们的状态。
进行实验,观察固体和液体的变化。
第二章:固体的形状和结构2.1 学习目标:能理解固体形状和结构的特点。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固体的形状变化。
2.2 教学内容:固体的形状和结构的特点。
实验和观察:用不同的物品(如积木和橡皮泥)来探索固体的形状变化。
2.3 教学活动:观察和实验:用积木和橡皮泥制作不同的形状,并观察它们的变化。
讨论和分享: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讨论固体的形状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章:液体的特点3.1 学习目标:能理解液态的基本特征。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液体的特点。
3.2 教学内容:液态的定义和特征。
观察和实验:用不同的物品(如水、沙子和盐水)来观察液体的特点。
3.3 教学活动:观察和实验:用不同物品观察液体的特点,如水、沙子和盐水。
讨论和分享: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液体的特点。
第四章:液体的变化4.1 学习目标:能理解液体变化的现象。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液体的变化。
4.2 教学内容:液体变化的现象。
实验和观察:用不同的物品(如冰块和水)来观察液体的变化。
4.3 教学活动:观察和实验:用冰块和水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变化。
讨论和分享: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液体的变化现象。
第五章:固体和液体的应用5.1 学习目标:能理解固体和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固体和液体的实际应用。
5.2 教学内容:固体和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观察和实验:用不同的物品(如饮料杯和吸管)来观察固体和液体的实际应用。
5.3 教学活动:观察和实验:用饮料杯和吸管进行实验,观察固体和液体的实际应用。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教案 苏教版
1、认识固体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2、能够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3、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4、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固体,什么样的物体是液体。
2、知道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
3、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后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
2、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二、教学准备:瓶子、铅笔盒、杯子、水、勺子、牙膏、胶水、涂改液、牙刷、石块、螺帽、玻璃、橡皮、米、各种豆子、锺子、擀面杖、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量杯、筛子等.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大家看,今天我给大家都带来了哪些物品?(学生边看边说出名称)2、师:请大家把这些物品按固体、液体分类。
3、学生活动。
①往水里加面粉,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
②往牙刷上挤点牙膏。
(师强调面糊和牙膏只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二)学习新课(1)用多种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1、师:在三年级上学期我们曾经观察过水,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用哪些感官来认识它的?(生:看、闻、尝、听、摸)2、师:下面我们就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研究石块、螺帽、玻璃、橡皮的性质.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研究的结果。
5、师小结。
(2)了解固体间存在硬度差异1、师: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的桌面上都有什么?2、师:请你们四人小组想办法,把这些固体弄碎,并根据弄碎的难易程度给它们排序。
把排序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3、学生进行实验。
4、汇报排序结果。
(3)认识固体混合和分离的现象1、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固体混合和分离的现象?2、师演示:糖拌花生米混合及分离的现象.3、提问: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4、师小结。
(4)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变化情况1、师出示:黄豆、玉米粉、绿豆三种物体,同时将这三种物体放到天平上称一下。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固体和液体的特性。
本单元共安排了4课时的教学内容,分别是《固体的特征》、《液体的特征》、《固体和液体的分类》和《固体和液体的利用》。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固体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基本概念,对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和观察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固体的特征,能运用固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固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固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固体的名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固体的特征:(1)观察固体: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固体模型,说出固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实验验证: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的硬度、密度等特征。
(3)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固体的特征。
3.应用固体特征: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固体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固体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固体的特征。
5.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固体的特征,并进行记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形状、大小、颜色•硬度、密度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等环节的参与情况。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1课认识固体教案苏教版
第1课、认识固体一、教学目标:二、(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辨别周围的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
混合前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文具盒、石块、笔、鸡蛋等各种固体;水、饮料、胶水、酒精等液体;天平、量筒、量杯。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水、面粉、筷子、小勺、放大镜、筛子。
2、学生准备:各种固体、锤子等。
三、教学时间: 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呢?2、学生回答。
(二)自主学习。
1、按固体和液体两类给物体分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物体,请学生按固体和液体分类。
(2)师生交流。
(3)还有哪些物体是固体或者是液体。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需要下定论,只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即可。
(5)教师演示“和面”的实验。
往水里加水,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
边搅动边让学生描述当时是固体还是液体?从而让学生明确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2、研究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1)小组确定研究哪几种固体。
(2)组内讲座用哪些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3)分组实验。
请学生注意记录研究的情况。
(4)小组内交流,完善本组的研究成果。
(5)小组间交流,描述固体的性质,还要比一比,哪个组研究的项目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能够全面地认识固体的性质。
(6)引导学生总结固体的共同性质:都有一定的形状。
(7)学生实践活动:用多种办法把P44上列举的固体弄碎,并按硬度的强弱排队。
3、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是否变化。
苏教版科学三下《固体与液体》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固体与液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固体与液体》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认识固态和液态的基本特征,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身边的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固体和液体的特性,并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状态的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固体和液体的基本特征,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的基本特征,物质状态的变化过程。
2.教学难点:物质状态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板书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固体和液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固体和液体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总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特征。
3.物质状态的变化: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
4.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固体和液体的基本特征2.物质状态的变化过程3.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固体和液体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理解程度。
3.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2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第一章:认识固体和液体教学目标:1. 了解固态和液态的基本特征。
2. 能够区分生活中的固体和液体。
教学内容:1. 固态和液态的定义。
2. 固态和液态的特点。
3. 生活中的固体和液体举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固体和液体的存在。
2. 讲解固态和液态的定义和特点。
3.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固体和液体。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固体和液体例子。
作业:1. 观察家里或学校的物品,找出固体和液体,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固体的形状和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形状和结构的特点。
2. 能够用工具改变固体的形状。
教学内容:1. 固体形状和结构的特点。
2. 改变固体形状的工具和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固体形状和结构的特点。
2. 讲解固体形状和结构的特点。
3. 展示改变固体形状的工具和方法。
4. 学生分组实验,用工具改变固体的形状。
作业:1. 观察家里或学校的物品,找出可以改变形状的固体,并尝试改变它的形状。
第三章:液体的特性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的特性。
2. 能够描述液体的特点。
教学内容:1. 液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液体的常见现象。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液体的存在。
2. 讲解液体的定义和特点。
3. 举例说明液体的常见现象。
4.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液体的特性。
作业:1. 观察家里或学校的液体,描述其特点和常见现象。
第四章:液体的流动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流动的原因。
2. 能够观察和描述液体流动的现象。
教学内容:1. 液体流动的原因。
2. 液体流动的现象。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观察教室里的液体,引导学生发现液体流动的现象。
2. 讲解液体流动的原因。
3. 举例说明液体流动的现象。
4.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液体流动的现象。
作业:1. 观察家里或学校的液体,描述其流动的现象和原因。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态和液态的特征,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固态和液态的特征1. 认识固态和液态的概念。
2. 了解固态和液态的特征。
3. 观察生活中的固体和液体。
第2课时:常见的固体和液体1. 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
2. 了解固体和液体的用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固态和液态的特征,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五、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固体和液体物品。
2. 工具准备:观察盒、记录本、画笔等。
3. 环境准备:干净的实验桌、充足的光线等。
【教学反思】1. 部分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固体和液态特征时,表达不够准确。
2. 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能力较弱,需要加强指导。
1. 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观察到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各种固体和液体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状态的吗?”二、学习固态和液态的特征(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固态和液态物品,提问:“固态和液态有什么不同?”三、观察生活中的固体和液体(10分钟)1. 教师发放记录本和画笔,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固体和液体,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画下来。
2. 学生观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固态和液态的特征了吗?”五、课后实践(课后自主完成)1. 教师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观察家里的固体和液体,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第一章:认识固体和液体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的特点,如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 了解液体的特点,如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 能够区分固体和液体。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固体和液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是什么。
2. 讲解固体和液体的特点:解释固体的定义和特点,液体的定义和特点。
3. 实验观察:让学生触摸固体和液体,感受它们的不同。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固体和液体的特点。
第二章:固体的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的分类,如金属、非金属、有机物等。
2. 能够正确分类常见的固体。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固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分类。
2. 讲解固体分类:解释固体的分类标准和各种分类的特点。
3. 实验观察: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常见的固体,尝试进行分类。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固体分类的知识。
第三章:液体的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的性质,如流动性、表面张力等。
2. 能够观察和描述液体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液体的图片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液体的性质。
2. 讲解液体性质:解释液体的性质和原因。
3. 实验观察:让学生进行液体实验,观察和描述液体的性质。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液体性质的知识。
第四章:液体的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的分类,如水、酸、碱、盐等。
2. 能够正确分类常见的液体。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液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分类。
2. 讲解液体分类:解释液体的分类标准和各种分类的特点。
3. 实验观察: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常见的液体,尝试进行分类。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液体分类的知识。
第五章:固体和液体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溶解、吸附等。
2. 能够观察和描述固体和液体相互作用的现象。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固态和液态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固态和液态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固态和液态的特征的区分。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使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总结固态和液态的特征。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固体和液体物品、实验仪器等。
2.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笔等。
六、教学内容1. 固体和液体的定义及特征。
2. 固态和液态的转化。
3. 固体和液体的常见类型。
4. 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和用途。
5. 实验:固体和液体的溶解。
6. 实验:固体的吸附。
7. 实验:液体的表面张力。
8. 实验:液体的扩散。
9. 实验:固液混合物的研究。
10. 生活中的固体和液体应用实例。
11. 课堂小结。
12. 作业布置。
13. 拓展阅读。
14. 教学反思。
15. 课后评价。
六、教学内容6.1 固体和液体的定义及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固态物质的特点: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
引导学生了解液态物质的特点: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具有固定的体积,分子排列相对松散。
6.2 固态和液态的转化介绍固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如冰融化成水。
介绍液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如水结冰。
六、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固体和液体的特征。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固态和液态的转化过程。
七、教学内容7.1 固体和液体的常见类型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固体类型,如金属、非金属、晶体等。
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液体类型,如水、油、酸、碱等。
7.2 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和用途介绍固体的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
介绍液体的性质,如溶解性、表面张力、扩散性等。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第一章:认识固体1.1 学习目标:了解固体的特征,能够分辨固体和液体。
1.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触摸不同种类的固体,如木块、金属、塑料等,让学生感知固体的形状、硬度等特征。
1.3 教学活动:观察和触摸不同种类的固体,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发现。
第二章:比较固体2.1 学习目标:学会比较不同固体的性质,如密度、硬度等。
2.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固体的密度和硬度,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分它们。
2.3 教学活动:进行固体密度和硬度的实验,如用天平称量不同固体的质量,用硬度计测量不同固体的硬度,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认识液体3.1 学习目标:了解液体的特征,能够分辨固体和液体。
3.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触摸不同种类的液体,如水、盐水、牛奶等,让学生感知液体的形状、流动等特征。
3.3 教学活动:观察和触摸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发现。
第四章:比较液体4.1 学习目标:学会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如密度、酸碱度等。
4.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液体的密度和酸碱度,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分它们。
4.3 教学活动:进行液体密度和酸碱度的实验,如用天平称量不同液体的质量,用pH试纸测试不同液体的酸碱度,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章:固体和液体的相互作用5.1 学习目标: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溶解、吸附等。
5.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学会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它们。
5.3 教学活动:进行固体和液体相互作用的实验,如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研究活性炭对水中有色物质的吸附作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六章:固体和液体的转化6.1 学习目标: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现象,如融化、凝固等。
6.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现象,并学会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它们。
6.3 教学活动:进行固体和液体转化的实验,如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研究水在冷却过程中的凝固现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苏教版科学三下《固体和液体》《认识固体》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固体和液体》《认识固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认识固体》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认识固体的特征,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区别。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固体材料,如石头、沙子、金属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固体的基本特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他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材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固体特征时,往往只关注到表面的现象,缺乏对固体内部结构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深化对固体特征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固体的基本特征,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固体的基本特征,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区别。
2.难点:对固体内部结构的认识,以及对固体特征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汇报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材料,如石头、沙子、金属等,引导学生关注固体的特征。
2.探究固体的特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固体材料的外观、质地、形状等特征,探讨固体与其他状态物质的区别。
3.实验验证: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如熔化、凝固等,进一步了解固体的特征。
4.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固体的基本特征,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5.巩固提高: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固体材料,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种固体,并说明理由。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固体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3.3.认识液体》word教案(4)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认识液体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黏稠度的性质;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多种方法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参与,体验合作学习。
二、教学准备:油、蜂蜜、牛奶、水、滴管、蜡纸槽、烧杯、表格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师:同学们,你们个个都是小小科学家,生活中你们最熟悉的四位好兄弟非常高兴,也赶到了我们的课堂,想和你们一起实验,它们就藏在你们的实验桌里,赶紧动手,比一比,哪一组最先找到它们?(生兴致盎然地找)师: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它们分别都是什么?(牛奶.水.蜂蜜.油),如果老师把你们的眼睛蒙上,你们还能准确地判断出它们都是什么吗?有什么好办法?(用嘴尝.用鼻子闻.用手摸)2 .师: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那么同学们,如果给这四位好兄弟起一个共同的名字,应该叫什么?(板书:液体)师:想不想知道关于液体更多的事情?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液体。
(板书课题:认识)(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初步运用感官,观察四种液体的性质1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液体四兄弟,比较一下,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点?一定要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生:(观察)师:哪一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运用什么办法发现了什么?(用眼睛看,发现四种液体颜色不同;透明度也不同;用鼻子闻,发现气味不同,用嘴尝发现味道不同)2.猜想预测液体具有的其它性质师:说的真好,你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个个都能像小科学家一样认真仔细,老师真高兴。
可是,今天你们研究的这液体四兄弟除了颜色.气味.味道不同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点,现在就请小组的同学大胆的猜一猜这些液体还有可能哪些地方不同?想到一个不同点就在小组实验探究积分卡上加一分。
生:(讨论交流,推想预测)师:汇报一下小组的想法吧!(生边汇报,师边将汇报的问题归纳整理到黑板上)(预设生预测情况:1 .四种液体流动的速度有快有慢。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5课时表格式教案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一、课题:1认识固体二、课程标准: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4.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5.愿意合作与交流。
6.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7.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三、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知识与技能●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四、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五、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
层次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但不能描述。
层次3: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
层次2: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但不会给物体分类。
层次3: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教学准备:1.文具盒、石块、笔、胶水、果汁、面粉、水、牙膏等固体液体。
2.四种固体材料、记录表。
3.米、各种豆子、花生等。
4.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量杯(或量筒)。
5.筛子、两种颗粒大小不等的固体颗粒。
小学科学教材同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3 认识液体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材同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3 认识液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怎样测量液体的质量。
2.会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能够正确读数。
3.知道液体会流动,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它具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怎样测量液体的质量,会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并且能够正确读数。
难点:会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并且能够正确读数。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量筒、量杯、清水、天平等。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3.活动场地:实验室。
4.相关资源:量筒的使用方法视频.mp4,学生搜集资料视频.mp4。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牛奶图片,同学们,你喜欢喝牛奶吗?老师也喜欢喝牛奶。
最近,老师在喝牛奶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这盒牛奶的包装盒上有一组数据:净含量227g/220mL,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两个单位表示什么呢?谁能帮老师来解答一下?2.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液体的包装盒上都有这样的数据,出示学生从日常生活里搜集资料的视频。
3.那么像牛奶这样的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板书课题,板书液体质量体积)(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测量液体的质量1.制订计划(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固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知道了固体有确定的质量和体积,用到了什么工具啊?(天平是实验室里常见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用测量固体质量的方法,来测量液体的质量?(根据液体会流动的特征,我们需要把液体装到容器里来测量。
)(2)大家猜想一下,那我们应该怎样测量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排一名代表回答。
(学生)我们可以先利用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下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烧杯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再称量烧杯和水的质量,记录烧杯和水的质量m2。
用m2-m1的质量就是水的质量。
(同学们有了猜想,那到底结果怎样呢?我们还是要用实验来进行验证。
)2.小组合作实验(1)同学们请看,现在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器材呢?谁来告诉老师,使用天平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2)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烧杯、水和天平,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苏教版科学三下《固体与液体》免费教案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我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 能够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 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固体;什么样的物体是液体。
● 知道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
● 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后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合作与交流。
● 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几种固体、几种液体;天平、小量杯、量筒、筛子、面粉、杯子、放大镜、锤子、擀面杖、记录表格、黄豆、玉米粉、绿豆、筛子。
学生准备:几种固体。
1 / 19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效果分析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提问:哪些物体是固体?哪些物体是液体?固体液体有哪些特点?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将物体分类。
( 1)教师出示铅笔盒、布、鸡蛋、勺子、石头、水、胶水、面粉。
( 2)提问:你们能给这些物体分成固体和液体吗?( 3)学生分类并回答。
( 4)教师出示牙膏。
提问:牙膏是固体吗?( 5)学生讨论,产生疑问。
( 6)出示面粉和水,和面活动。
提问:和出的面糊是固体吗?( 7)学生争论,教师讲解中间物质。
牙膏和面糊都是混合体,称为流体。
2.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认识固体的性质。
( 1)提问:你们都带来了哪些固体。
( 2)小组确定研究哪几种固体。
( 3)小组讨论选用那种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最新资料推荐------------------------------------------------------ ( 4)教师提示学生要用各种方法观察(用眼看、用手摸、用工具研究),提示学生从各方面观察(如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 5)分组实验,记录,师巡视。
( 6)汇报研究结果,描述固体的性质。
( 7)小结: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
第二课时 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物体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1)谈话:看看书上30页下图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认识到因为不同的需要要把不同物体混合或分离。
( 2)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要把固体混合或者分离的例子吗?学生说不出时,教师可引导或补充。
(炒菜时把不同的菜和作料混合起来,把糖放进水里,把沙子从米里捡出来等)( 3)学生讨论、交流经验。
4.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变化情况。
1.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重量变化。
( 1)出示黄豆、玉米粉、绿豆。
( 2)提问:3 / 19把这些固体混合在一起它们的重量会怎么样?( 3)学生猜测。
( 4)提问:怎样才能证明它们的重量在混合前后没有变化?( 5)说明使用天平的必要性和使用方法。
2.研究固体混合后体积是否变化。
( 1)提问:把各100毫升的物体混合在一起,它们的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2)学生猜测。
( 3)说明要使用量筒来测出体积。
( 4)实验,并说明体积变化的原因。
三、巩固应用 1.布置任务:在1分钟内将混合后的黄豆、面粉、大米分离。
2.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们分离? 3.介绍工具筛子。
4.发筛子,实验。
提示:考虑固体的大小选用不同大小筛孔的筛子。
提醒学生保持桌面清洁。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固体。
2.回家自己继续研究有关固体的性质方面的知识。
板书设计 1.认识固体重量不变混合固体体积变小(有一定形状)分离教---------------------------------------------------------------最新资料推荐------------------------------------------------------ 后记2.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水认识固体的性质。
● 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 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
● 知道固体与水能混合也能分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合作与交流。
●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水槽、各种固体、盐、沙子、方塘、钉子、木块、树枝、氯化钾、制作好的彩色树枝。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效果分析一、导入新课 1.谈话:说说各种固体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又有哪些相同的性质呢?2.讲述:今天我们就把固体放入水中研究它们的性质。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 1)出示各种物体。
5 / 19( 2)讨论:这些物体放入水中可能会出现那些现象?(沉浮、溶解)( 3)预测:哪些可能会沉,哪些可能会浮?( 4)教师演示实验。
( 5)汇报实验结果。
2.认识固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 1)回忆上学期的水溶解方糖实验。
( 2)出示食盐:你能让这个固体在眼前消失吗?( 3)演示:食盐放入水中。
( 4)学生描述现象,讲解溶解的概念。
( 5)出示学生实验的材料:沙子、面粉、食盐、方糖。
( 6)学生预测哪些材料溶解,哪些不溶解。
( 7)学生实验、记录。
( 8)汇报结果。
( 9)总结:固体在水里,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三、巩固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看书33页的六幅图,他们在干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提问:---------------------------------------------------------------最新资料推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经历。
3.学生讨论、交流。
四、扩展活动 1.激趣: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彩色树枝,好吗? 2.先看书上34页的实验过程,可在课上演示制作的简单过程。
3.说明:这个实验是利用了固体在热水中能够溶解、降温后又与水分离的性质制作的。
这个现象叫结晶。
五、布置作业 1.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制作彩色树枝。
2.课后把更多的固体放进水里进行研究。
3.准备油、水、牛奶、蜂蜜、筷子等,下节课带来。
板书设计 2.把固体放到水里沉浮溶解不溶解混合分离结晶教后记 3.认识液体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 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 知道液体在颜色、形状、透明、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
7 / 1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 愿意采用各种方法研究物体。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油、水、蜂蜜、牛奶、天平、量杯、洗手液、蜡光纸、玻璃板、滴管、记录表。
学生准备:油、水、蜂蜜、牛奶、筷子等。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效果分析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杯水,谈话:这是什么?像水这样的物体属于液体,还知道哪些液体?2.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的各种液体。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描述所知道的各种液体的性质。
( 1)出示常见的四种液体:油、水、蜂蜜、牛奶。
( 2)提问:你们准备从哪些方面观察这些液体?用什么方法?研究方面(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形状),方法(用眼看、用嘴尝、用鼻子闻)。
( 3)学生观察、描述这四种液体,并记录下来。
提醒学生注意分工、保持卫生。
---------------------------------------------------------------最新资料推荐------------------------------------------------------ ( 4)汇报观察结果并汇报。
( 5)总结:没有一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是液体。
第二课时 2.引导学生发现液体的其它性质。
( 1)谈话:你还想研究哪些性质呢?( 2)学生讲,师简记。
(重量、黏稠度、表面张力)( 3)提问:要研究液体的这些性质,还需要哪些工具? 3.研究各种液体的不同重量(密度)。
( 1)认识天平。
可以把各种液体与水倒在天平上进行比较。
( 2)提问: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3)学生思考:注意变量的控制。
( 4)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注意观察后汇报。
( 5)总结:液体的重量不同,密度不同。
4.研究各种液体的流动快慢(黏稠度)。
( 1)学生试想研究方法。
( 2)出示实验材料,说明实验方法。
( 3)提问:9 / 19液体的流动快慢说明液体的黏稠度怎么样?( 4)分发材料,学生分组实验。
( 5)小组讨论。
( 6)总结:流得最慢的最黏稠,流得慢快的最稀。
5.研究液体的表面张力。
( 1)谈话: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研究水的性质时,发现水有表面张力的性质。
现在的这些液体也有这种性质吗?( 2)提问:我们怎样证明?教师可出示蜡纸,让学生自己思考实验方法。
( 3)方法:用滴管把各种液体滴在蜡纸上,观察它们能不能在纸上聚成露珠状。
( 4)学生演示实验,并记录。
( 5)总结:液体都具有表面张力。
6.师生交流总结这些液体的性质。
三、巩固应用提问: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研究液体的性质?总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四、布置作业 1.试着用多种方法来研究你身边的物体。
2.试着把你身边的固体和液体做比较。
板书设计 3.认识液体颜色透明度液体气味(没有一定形状味道不同会流动)重量粘稠度都有表面张力教后记资料:什么是液体? 1. 液體分子間之引力較氣體分子甚強,使得液體分子能進行平移運動,但液體分子不能像固體分子一樣停留在固定的結晶格子上。
導致液體形狀能改變、能流動,但體積不變。
2. 液體的密度較接近固體,不容易受壓縮,但與氣體一樣具有流動性,合稱為流體。
液體為一種不可壓縮性之流體。
什么是流体流体是液体和气体的总称。
流体是由大量的、不断地作热运动而且无固定,平衡位置的分子构成的,它的基本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和具有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