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压强初中物理教案7篇

压强初中物理教案7篇

压强初中物理教案7篇压强初中物理教案篇1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中,大气压强和浮力中尤其是浮力,新课标要求的要求难度有所降低,这是新教材考虑到初中生思维特点的一个体现。

对于大气压强要求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但流体压强是新增内容,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本节课中力图通过对大量的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流体压强的知识,并会利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而对于浮力,要求学生会用弹簧测力计去测浮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帮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

二、复习目标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知道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会用注射器测大气压2、知道和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分析归纳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并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教育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算大气压的值、用注射器测大气压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难点:用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多媒体、塑料吸盘、注射器、细尼龙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装水的水槽、烧杯、热水、冷水和纸片等。

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复习相关知识,看听课笔记,对大气压、流体的压强及浮力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对这些知识有大概的印象。

六、教学过程压强初中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4篇)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4篇)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4篇)《压强》与实施篇1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称《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的研究》2课题简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充分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引导学生沿着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方向发展,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人,这是他们的心理因素,他们能够能主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效果;影想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的外部因素是他们的个性。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处理好他们的心理因素。

传统教育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

这种学生观必然导致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压抑;反之,如果看不到学生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受教育者,高估他们的主体性发展水平,夸大其主体性发挥范围,忽视教师的作用,跟低估、压抑学生主体性一样有害无益。

正确的学生观是既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从而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又要把学生看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主体能动作用。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我在本课题中担任收集资料,汇报成果的任务。

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越来越好,他们的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强。

但究竟提高到什么程度,学生又具有哪些特点还是一项对未知的领域。

需要借助与时间来解决理论研究中遇到的迷惑。

并将研究成果付诸与实践,在实践中促进课题的研究。

本节课是《压强》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所提高,他们能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走进课堂并却在老师的引导子能够积极大胆的进行创新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实验计划,并把计划应用到实验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验去归纳出结论,能够在实验中积极合作,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创新,开发自己的思维是非常可贵的,这也就达到了实验的要求。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感受压力的效果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

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听讲、思考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二、压强的计算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 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听讲、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大F。

《压强》教案(优秀4篇)

《压强》教案(优秀4篇)

《压强》教案(优秀4篇)《压强》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气压强,会计算一个大气压强的大小。

2、通过实验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并理解生活中人们对大气压强的运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将生活与物理学科联系,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动手和认真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测量的原理。

【难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实验:表演魔术“能飞的液体”。

用杯子盛满一杯水,将塑料片盖在水杯子上,将杯子翻转,杯口朝下,杯中水悬空在杯中。

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不会落下,什么力托住了水?大气是否和液体一样也能产生压强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环节二:新课讲授1、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贴在墙上的粘钩受到压力为什么不脱落?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猜想各种原因。

猜想一:用力挤压粘钩使得粘钩粘住不会下落。

猜想二:粘钩上沾水,使得粘性增加,粘钩不会下落。

猜想三:大气压力压住粘钩,使其无法下落。

再由教师做出猜想验证的范例:如果大气压强是使粘钩不掉落的原因,使用逆向思维,设计实验,如果把塑料吸盘戳个小孔,空气通过小孔进入吸盘和光滑的墙面之间,内外压强相等,吸盘便不会再贴在光滑的墙面上。

同样,组织学生思考,如果在倒置的水杯杯底开一个小洞,杯中的水是否还能悬空?从而直观而深刻的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2、实验探究:大气会不会如同液体一样,对气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演示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并在底部扎几个小孔,打开瓶盖,水会顺着小孔流出。

关上瓶盖,水不再流出,提问学生为什么?是什么力堵住了水孔?演示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并在瓶壁上扎上高度不一方向不同的小孔,打开瓶盖,水会顺着小孔流出。

关上瓶盖,水不再流出,提问学生为什么?是什么力堵住了水孔?得出结论:大气如同液体一样,对气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测量大气压强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视频,让学生多感官的感知大气压强,从实验现象中产生疑问:大气压强如此大,为什么平时感觉它不大呢?为测量大气压强埋下伏笔。

压强教案优秀7篇

压强教案优秀7篇

压强教案优秀7篇压强教案篇一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二、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压强》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学习本节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本节教材安排在固体压力压强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液体压强,是对压力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为以后学习气体压强,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的大小等奠定基础。

液体压强的规律对学生了解自然,及其在生产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压强》教案(精选13篇)

《压强》教案(精选13篇)

《压强》教案(精选13篇)《压强》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2、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4、能用压强解释日常现象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3、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器材海绵、细沙、小板凳、橡皮泥、削尖的铅笔、气球、缝衣针、钩码、大铁钉、弹簧秤、木条、细线绳。

学情分析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目的(老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

另外本节可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在雪地里行走的人会深深的陷入雪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则可以轻灵的在雪面上自由自在的滑动,你知道这其中道理吗?学了这一节的内容之后你就会明白了讲述,创设情境思考,进入情境新授课一、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前面我们学过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压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会有大有小,我们称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呢?首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观点,然后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检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是否合理讲述压力的概念引导启发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巡回指导了解压力的概念讨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有关的因素设计探究实验进行探究活动新授课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压强教案 (3)

压强教案 (3)

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压强与力、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3.能够解决与压强相关的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压力计、不同形状的物体、压力计支架、测力计、木块、电子秤等;2.教学课件:包含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步骤和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例如: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针可以戳破气球,而我们的手指却不行?这是为什么呢?2. 引入(10分钟)通过讲解与压强相关的基本概念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包括:•压强的定义:压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单位面积的垂直分量;•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力÷接触面积。

3. 实验探究(30分钟)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原理。

实验步骤如下:1.将压力计安装在压力计支架上,并选择一个合适的力量表读数范围;2.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置在实验台上,并用压力计分别对其施加压力;3.测量物体的接触面积,并记录下压力计的读数;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压强,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4. 深化理解(1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深化对压强的理解:•压强与力的关系:压强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强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压强与接触面积成反比,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5. 拓展应用(20分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1.计算气球被针戳破的压强;2.探究为什么人的脚在穿高跟鞋时容易受伤;3.分析为什么行走在细长的木板上会更容易折断。

6.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2.实验器材:压力计、不同形状的物体、压力计支架、测力计、木块、电子秤等。

五、课堂评价1.师生互动:课堂提问、实验操作指导等;2.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包括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学生回答)[实验2]将压力小桌分别正放和反放入沙盘,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还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学生回答)为了更直接方便地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引进了压强的概念。

⑴定义: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通过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篇1)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垂直接触面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物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压力和重力相等。

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压强:物体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物理意义: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少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①液体受到重力②液体具有流动性一、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③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④在相同深度内,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二、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三、连通器特点: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液体不流动且连通器内是相同液体)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①马德堡半球②实验覆杯实验二、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1×105Pa=760mm水银柱=10m水柱→等效替代法大气压与高度、天气有关:晴天气压高,阴天气压低在海拔3000米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惯性是啥(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在没有返回(即向着一个方向运动)的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定是相同。

除此之外,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名⼈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压强》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初学及易与压⼒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的区别,做好探究压⼒作⽤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学⽣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在探究中进⼀步了解影响压⼒作⽤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充分列举⽇常⽣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可以提⾼学⽣的学习兴趣,另⼀⽅⾯可以加深学⽣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的,符合⼋年级学⽣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通过探究“压⼒的作⽤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程度地调动了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锻炼了学⽣动⼿动脑的能⼒,实现了学⽣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 1、⼋年级的学⽣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较强的观察能⼒。

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定的实验探究能⼒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法。

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定的⽣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较舒服等有关事例。

本节课所学⽣涉及的内容与实际⽣活联系紧密,使学⽣具备了⼀定的⽣活体验,进⽽使学⽣由对⽣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或减⼩压强的主要⽅法。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压强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压强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压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压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压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难点:1. 压强的计算。

2. 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具:压强计、压力传感器、气球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压强计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压强的存在。

2. 提问:什么是压强?为什么会产生压强?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 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 = 压力 / 面积。

3. 讲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4. 举例说明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胎的压强、大气压等。

三、动手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使用压力传感器测量不同物体的压强。

2. 让学生用气球演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设计一个测量桌面压强的实验。

2. 请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压强有关,并进行简要描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了压力的作用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方案三更为适合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篇1[设计理念]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1、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物理,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压强的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会分享、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3.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小组合作
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讨论交流: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成果,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如“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压强与压力、面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二)讲授新知
1.压强的定义:我会详细讲解压强的定义,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
2.压强的计算公式:我会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即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同时,我会强调公式中的单位,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3.压力、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我会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压力、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压强是如何受到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影响。
5.作业小结:布置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这种作业小结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3.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
2.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压强的概念和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2.强调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压强的兴趣和热情。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实验、讨论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等,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单位的转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压强的存在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了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些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压强的本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第一课时《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第一课时《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压强概念分析生活中相关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如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并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强,以及如何减小或增大压强。
(二)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明确压强的定义,解释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并给出压强的计算公式。接着,我会通过图示和实例来说明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大小取决于这两个因素。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如不同重量的书包带对肩膀的压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随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使用压强计测量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下的压强,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我会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社会,认识到合理利用压强知识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实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压强知识,我将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首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学生们熟悉的鞋底、书包带、自行车轮胎等,让学生感受到压强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现象,如沙地上的脚印、冰面上的裂纹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探究压强的奥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第一课时《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物理教育中,压强作为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在学习力学部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第一课时《压强》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从实验和生活现象中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本节优秀教学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为出发点,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压强的奥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硬币浮在水面上、书包背带设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压强的关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硬币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吗?书包背带为什么设计成宽大的形状?这两个问题与压强有什么关系呢?
3.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九章第一节《压强》,就是解答这些问题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深入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旨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教学案例应注重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压强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压强的理解和观点。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如测量不同压力下物体的形变程度,探讨压力与形变的关系。
3.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压强计算题,互相检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强调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压强现象。
1.提出问题:硬币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水的深度对硬币的浮力有何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硬币受到的浮力?如何计算压强?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解释心脏压强与血压的关系?汽车轮胎压强对行驶有何影响?
问题导向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以“硬币浮在水面上”的现象为切入点,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硬币能浮在水面上?这与压强有何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硬币受到的浮力与水深度的关系,进而引入压强的概念。在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时,我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展示自行车轮胎、跳水板等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压强的作用。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自行车轮胎为什么要有花纹吗?跳水板为什么要有一定的弹性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3.宣布本节课的主题:“压强”,激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对压强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方式,让学生对自身的表现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的理解。
2.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方式,让学生对自身的表现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的进步。
4.结合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通过实验和实例,解释压强的作用和影响因素,如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等。
3.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胎、跳水板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如自行车轮胎、跳水板等,讨论压强在该实例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实验,如比较不同材质的物体在相同压力下的凹陷程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作用。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自行车轮胎会有花纹?为什么跳水板要有一定的弹性?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影响因素。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压强的本质,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压强教学设计案例

压强教学设计案例

压强教学设计案例仪器材料: 一头削尖的铅笔、酒瓶、海绵、橡皮泥、沙盘、细沙、体重计、方格纸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正确理解压强概念和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结合生活实际明确改变压强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3)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 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3)通过简单估算处理,使学生体会、学习估算的思想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过程】【实践活动】(1)分小组自主调查完成“火车通过铁轨对地面的压强和火车轮直接作用于地面的压强比较”研究性课题,写出调查报告。

(2)动手做一做“发展空间”中“压强知识在杂技中的应用”相关小实验,查询相关资料,写出实验体会。

【教学反馈】压强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主线,同时又是前面力学知识的延续。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压强概念的建立,坚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首位。

引导学生自己改进实验装置、层层深入,总结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和压强的概念。

本节课通过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等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估算处理,让学生初步体会估算的思想、方法。

【备注】学生在讨论探究实验方案时,教师要注意监督、巡视,努力使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压强》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体验改变物体压力或受力面积可以改变压力的作用效果,建立压力和受力面积是影响压强的因素的概念模型;
2.通过对比速度,迁移出压强的定义、公式并明确其物理意义,学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压强计算,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维方法;
3.例举生活实例分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压强的应用,将物理回归生活,认识科学技术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的定义和公式;
本课的难点是从实验体验中抽象出压强的数学公式。

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情景—问题”教学模式,并通过设置学生人人参与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体验和思考得出压强这一物理量的概念、定义、公式及其应用。

具体环节为:情景引入—概念呈现—概念发散—实验体验—对比迁移—抽象归纳—得出结论—德育渗透—应用拓展
教学过程
片段一情景引入,展示课堂“卖点”
师:我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把水果刀,我准备邀请班上的一位体型较小的女生和我比赛,赛什么呢?比赛切苹果。

为了增强对比度,我特意邀请了班上最瘦小的女生。

沟通之后我先切,我故意用刀背切,很用力的样子,结果没法切开;我提示女生平常怎么切就怎么切,结果她用刀刃一下就切开了。

学生的注意力被比赛吸引过来。

师:我完败。

比赛情况说明了我和女生通过刀施加在苹果上的压力产生的效果不同,我的力大但没有把苹果切开,她的力小却把苹果切开了,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会不同,也同时说明了压力与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两回事,物理学中把压力的作用效果称为压强。

PPT呈现课题并板书。

片段二概念发散,激发学生联想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大家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1:滑雪用滑雪板,就不至于陷入雪里;
生2:书包带又宽又软,背起了不那么勒肩;
生3:啄木鸟的嘴非常尖细,容易磕开树皮;
……
师:很好,大家很注意收集生活中的现象,这是我们学物理的一个好方法,把物理和生活联系起来。

那么关于这些现象同学们最想知道的物理知识是什么呢?
生4:我想知道压强的定义;
生5:我想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生6:我想学会如何计算压强;
……
让同学们把自己的问题写在纸上,便于学后回顾。

片段三实验体验,提炼学生感受
师:实验见真章,我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PPT中用思维导图呈现了四个实验,一是提书包(书包带、细线,拿出部分书);二是抵铅笔(一端削尖,一端橡皮头);三是气球的安全(木板上的装水气球,三枚钉尖上的装水气球,三枚钉尖上的气球);四是摁图钉(摁图钉,摁螺杆)
实验完成。

各组讨论出一致的观点。

师:好,请提书包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7:用书包带提轻松,用细线提勒手;书少了轻松,书多了勒手。

师:这是同学们的感受,那么我们试图用物理量来换说法,想想看怎么换?
生7:书包带的面积宽,细线的面积窄,所以细线勒手;书少了压力小,书多了压力大,所以勒手。

师:书包带面积,你指的是整条书包带吗?
生7:哦不是,是我提的那一部分,和我的手接触的那一部分。

师:那不准确呀,应该怎么表述会更准确?
生8:老师,应该说成接触面积。

师:可是我们知道接触并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生8:那改成受力面积。

师:大家觉得呢?那个说法准确
生(多):受力面积最准确。

师:这可是你们大家的意见,准了。

咱们就用受力面积。

下面我们再专业点,压强的物理符号是P,压力的物理符号是F,受力面积的符号是s,我们能不能用物理符号来再次改写大家的感受。

生8:书的压力F相同,书包带受力面积s大,压强P小,细线受力面积s小,压强P大;细线受力面积s相同,书多压力F大,压强P大,书少压力F小,压强P小。

师:这是使用书包,用其他包是不是也是这样?如果是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必专说书包,就可以把它抹去,就能更简洁些。

生9:压力F相同,受力面积s大,压强P小,受力面积s小,压强P大;受力面积s相同,压力F大,压强P大,书少压力F小,压强P小。

师:这是规律吗?我们问问其他组的感受。

生10:我们抵铅笔也是这样,笔尖一端更疼,用力越大越疼。

生11:我们的气球也是的,水气球放在木板上没事,放在钉尖上破裂,空气球放在钉尖上没事。

生12:我们按图钉和螺杆情况也相同,图钉容易摁入木块,螺杆只有一个印,进不去;女生力小按图钉没有男生那么容易。

师:看来各组的实验感受相同,那么我们就能找到一般规律。

PPT呈现:受力面积相同,压力大,压强大;压力小,压强小;
压力相同,受力面积大,压强小。

受力面积小,压强大。

片段四知识迁移,对比得出结论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实验及其探讨,我们得出了压力和受力面积是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具体影响的关系是不是相似于我们第一章学习的“速度”,大家围绕这一表格,对比一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对比,得出压强的物理意义,影响因素及上面已经学习掌握的变化关系。

师: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时,如例子F甲=100N,s甲=4m2, F乙=300N,s ,那么怎么比较它们的压强大小呢?
乙=5m2
生13:对比速度用路程s与时间t之比,我可以用压力F与受力面积s之比即可比较。

请该生上黑板演算,得出乙的压强大于甲的。

师:大家认为生13的做法正确吗?如果正确,我们能不能找到计算压强的公式。

生(多):对比速度,他是正确的,计算压强的公式和速度那个相似,应该是P=F/s。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我看教材上也是这样的。

因此压强的定义我们也就知道了: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下面计算一下老师对地面的压强,假设老师重600N,每一只鞋底的面积为200m2,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学生演算(要求代公式),一会儿得出答案,请两名学生上黑板计算。

师:我们还没学习压强的单位,你们用N/ m2是怎么回事呀?
生14:压力的国际制单位是N,面积的国际制单位是m2,根据公式得到的结果就应该是N/ m2呀。

师:能肯定就是N/ m2吗?
生14:能,因为我就是按公式来的,不可能错。

师:哦那好,怎么理解你得到的15000 N/ m2呢?
生14:每m2的面积上承受的压力是15000N。

师:还能怎样理解?
生15:还可以说成15000N的压力作用在1m2上。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压强的单位是N/ m2,显然,这是一个复合单位,不过物理学中常常用某个科学家的名字来作为某个物理量的单位,人们找到了物理学家帕斯卡作为压强的单位,简称帕,符号为Pa,15000 N/ m2就是15000Pa,所以Pa的实质就是N/ m2,怎么记呢?牛顿站在平方米上就成了帕斯卡,5个牛顿站在1平方米上就是5帕斯卡,那么100个牛顿站在0.5平方米上是多少帕斯卡?
生(多):200帕斯卡。

师:现在,同一题目,双脚站立改为单脚站立,能快速计算此时老师对地面的压强吗?
生16:不用算,我知道,应该为30000Pa。

师:这么快,怎么得来的。

生16:单腿站立时,压力没有改变,受力面积变为原来的1/2,则压强就要变为原来的2倍,所以是30000Pa。

师:很好,你应用到了数学上的比例知识。

能具体说说吗?
生16:根据P=F/s,F一定时,P与s成反比;s一定时,P与F成正比。

师:这个关系与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相似,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成物理问题数学化。

片段五渗透德育,体会物理人文
师:帕斯卡的名字作为压强的单位,充分说明帕斯卡在物理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和成就,那么帕斯卡这位物理学家到底有怎样的光辉,他有哪些贡献值得我们铭记?我们来了解一下。

请一名同学朗读这段文字,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为这段文字拟一个标题。

师:请同学们来给这段文字拟定一个标题
生17:帕斯卡的贡献
生18:帕斯卡不爱运动
生19:帕斯卡的贡献和遗憾
……
师:帕斯卡的很多成就都是30岁以前获得的,可以说他是天才。

但是由于投身神学,且不爱运动保持健康,所以39岁就离世了。

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悲剧,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个损失。

综合大家的观点,我们能不能给出这样一个标题:天才的成就与悲剧?
生(多):好,很贴切。

师:是的,伟大的人都会留下些许遗憾,所以在人的一生中,就应该尽可能地多出成就,少留遗憾,把上天给我们的潜质和智慧用到贡献社会和人类的事业中去。

片段六应用拓展,物理走向生活
师:让我们看看我们课堂开始时大家举的例子和提出的问题,通过学习是不是都弄明白了。

生1:滑雪用滑雪板,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所以不会陷入雪里;
生2:背起了不那么勒肩,也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生3:啄木鸟的嘴非常尖细,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所以容易磕开树皮。

……
生4:想知道的内容通过学习都知道了。

生5:我的问题清楚了。

PPT呈现两个拓展问题,请同学思考并回答。

生20:第一个问题,他可以匍匐前行,这样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冰面就不容易破裂。

师:很好,类似的例子还很多,以前大家是靠直觉判断,现在能用知识进行有理有据的解释,这就是学习的魅力。

学生正要回答第二小题,下课了,那就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走出教室,并要求学生列举出类似的一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