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分析
《周长》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是建立周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及应用意识。

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活动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什么是周长》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概念的正确建立对于后面学习周长的计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课要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教的三4班,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不太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

学生基本养成了较好的在校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但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

上课前,为了了解学生对周长知识的了解情况我曾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调查访谈。

1、你听说过周长吗?如果听说过,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3、量一量数学书(语文书)的长和宽
通过第一题的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听说过周长这一概念,但让他们用语言描述时均有一定的困难,其余小部分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过这一概念。

而第二题,学生均能用彩笔描出图形的边线。

通过对描线过程的观察,我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一部分的学生是分段、分次描出边线的,有小部分的学生出现在描图形的边线时存在终点与起点不重合的问题或重复描线。

第三题,有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运用教师所给的工具正确测量出数学书(语文书)的长和宽。

还有个别的学生在测量中存在“0”刻度没有对齐导致测量结果出错,或采用了错误的长度单位的问题。

通过课前的调查访谈,我发现学生有较强测量能力,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描出图形的边线,但对本节课要建立的概念——周长则毫无基础。

根本不会描述清楚到底什么是周长。

我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具体事物或图形出发展开教学,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亲身体验、充分感受,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对空间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动感十足的具体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如观察、估计、测量、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借助实际操作,结合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中还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应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和不同的探究结果,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3、要注意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应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测量,在动感中体验知识。

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方式,并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和体会。

要注意:进行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意关注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互相合作、互相交流,是否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本节课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并通过合作与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准确地掌握知识。

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中,我首先利用课件演示小蚂蚁绕树叶爬一圈的动画情节,具有鲜明的色彩、精美的动
画、有趣的故事,适时地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欲望,为学生初步感知周长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生演示描树叶边线的过程,培养认真仔细观察的习惯,重点引导学生在描边线时要按一定顺序,感受边线的长度,为周长概念的形成建立正确的表象。

接着让学生通过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描一描图形的边线,如树叶、或各种平面图形,摸一摸数学书、课桌面的边线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自己去体验,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

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练习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闯关游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的机会,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动手的机会。

这就使孩子们在独立思考、操作的过程中,在画一画,围一围,量一量的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意义,感悟了周长的含义,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大量的描、画、摸、量、算等实践活动,使孩子们进一步体会了周长的含义,培养了数学生活化的意识,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初步感受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使孩子们各尽所能。

下面是闯关游戏的主要内容:
1、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第一题中,大多数的学生能正确描出图形的边线,其中80%的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理解正确,但语言描述欠准确,一部分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描述周长概念。

个别的学生在描小汽车的边线时,出现车轮全部描出的问题。

第三题的第1组题中,一小部分的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独立进行判断,其中只有几个学生能说清楚自己是怎样通过测量或借助学具进行判断的。

大多数的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作出正确的判断。

有极个别学生无法判断周长是否一样。

第三题的第2组题目,只有几个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或利用学具测量、借助移动等方法作出准确的判断。

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作出正确的判断。

还有部分学生判断出现错误。

学生通过比较图形的周长,掌握了比较的方法(移动、测量),再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以后的问题就容易了。

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

第二题,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根据周长的概念正确测量,并计算出平面图形的周长。

其中涉及到的长方形周长的测量与计算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且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不少的学生能正确测量出所需数据并进行计算。

其中,一小部分的学生在测量一组长和宽之后即能采用简便方法计算周长。

课后通过询问,了解到少部分学生是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后,根据周长的概念,尝试进行了简便计算。

个别学生是在爸爸妈妈那里听过求长方形周长的简便计算方法。

可见,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教学中将重点放在计算方法的优化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方面会更合适一些。

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整个教学环节教师以动手操作为主线,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使整个环节张弛有度,让学生学得轻松主动。

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测量方法多样化的认识,轻松地掌握了周长的含义。

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

教师真正成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
者。

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亲身感受”。

由于学生既参与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又体验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根据生活实际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得孩子们在动感的参与中感知周长的含义,掌握了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