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车辆动力学

合集下载

车辆工程-第五章 铁道车辆的运行性能

车辆工程-第五章  铁道车辆的运行性能

第一节 引起车辆振动的原因
3. 轨道的局部不平顺 车辆通过曲线时轨道在垂向的超高,横向的
方向变化、曲率半径变化和轨距的变化 车辆通过道岔的辙叉部时有上下运动,在横
向有方向和曲率变化 轨道存在上坡下坡、钢轨局部磨损、擦伤,
路基局部隆起或下沉 气温变化引起涨轨
第五章 铁道车辆的运行性能
第一节 引起车辆振动的原因
第五章 铁道车辆的运行性能
第一节 引起车辆振动的原因
车体有6种可能的运动方式:
• 沿x、y、z轴三个方向的直线运动 • 绕x、y、z轴的回转运动θ、φ、ψ • 车体在空间的位置由以上6个广义坐标
来确定 车体的运动是上述6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在车辆动力学中对6种运动形式的命名如下:
第五章 铁道车辆的运行性能
第三节 车辆运行安全性及其评估标准
式中: Pst 无横向力作用时轮轨间的垂向静载荷
Pd 在横向力作用下轮轨间的垂向力变化量 P2 增载侧轮轨间的垂向力 P1 增载侧轮轨间的垂向力
当P1=0时,D=1,即倾覆的临界值 为了保证车辆不倾覆,倾覆系数D不能超过
临界值
第五章 铁道车辆的运行性能
第三节 车辆运行安全性及其评估标准
第五章 铁道车辆的运行性能
第三节 车辆运行安全性及其评估标准
轮对脱轨系数:
容许值为: 安全值为:
H 0.24 P2 1.2 P1
H 0.24 P2 1.0 P1
第五章 铁道车辆的运行性能
第三节 车辆运行安全性及其评估标准
(三)根据轮重减载率评定车轮抗脱轨稳定性
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当横向力并不很大而 一侧车轮严重减载情况也有脱轨的可能。
第二节 车辆运行品质及其评估标准
▪ gc=0.1g,一般旅客能承受不频繁的这种 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

车辆动力学基础

车辆动力学基础

车辆动力学基础第一章1.车体在空间的位置由6个自由度的运动系统描述。

浮沉、摇头、点头、横摆、伸缩、侧滚2.轴重:铁道车辆的轴重是指车辆每一根轮轴能够承受的允许静载。

3.轴距:是指同一转向架下两轮轴中心之间的纵向距离。

4.轴箱悬挂:是将轴箱和构架在纵向、横向以及垂向联结起来、并使两者在这三个方向的相对运动受到相互约束的装置。

5.中央悬挂:是将车体和构架/侧架联结在一起的装置,一般具有衰减车辆系统振动、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和舒适性的作用。

6.曲线通过:曲线通过是指车辆通过曲线时,曲线通过能力的大小,反映在系统指标上,主要表现为车辆轮轨横向力、轮对冲角以及轮轨磨耗指数等的大小上。

7.自由振动:是指在短时间内,由于某种瞬间或过渡性的外部干扰而产生的振动,其振动振幅如果逐渐变小,该系统将趋于稳定;相反,若振幅越来越大,则系统将不稳定。

第二章1.车辆的动力性能主要包括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以及通过曲线能力等。

2.车辆脱轨根据过程不同大体可分为爬轨脱轨、跳轨脱轨、掉道脱轨。

3.目前我国车辆部门主要采用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两项指标。

4.当横向力作用时间t小于0.05s时,用0.04/t计算所得的值作为标准值。

5.不仅仅依靠脱轨系数来判断安全性的原因:(1)轮重较小时与其对应的横向力一般也较小,计算脱轨系数时受到轮重和横向力的测量误差的影响就较大,因此要获得正确的脱轨系数比较困难。

(2)垂向力较小时,使用该垂向力和与其对应的横向力得到的脱轨系数很容易达到脱轨限界值;另一方面,单侧车轮轮重减小时,另一侧车轮轮重一般会增大,此时极小的轮对冲角变化会导致较大的横向力,从而加大了脱轨的危险性。

(3)根据多次线路试验来看,与其说脱轨系数值较大容易导致列车脱轨,还不如说轮重减少的越多越容易导致列车脱轨。

6.评价铁道车辆乘坐舒适性最直接的指标就是车体振动加速度。

第三章1.轮对的组成:轮对由一根车抽和两个相同的车轮组成。

铁路货车动力学性能试验标准对比

铁路货车动力学性能试验标准对比

技术装备铁路货车动力学性能试验标准对比王鼎,苗晓雨,熊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随着我国铁路货车提速,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需使用改进的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质量。

对比GB/T 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与GB/T5599—2019《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鉴定规范》的异同点,从试验条件、评定指标和测试数据处理等方面,将动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分别按照2个标准中的试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运行稳定性、运行品质、运行平稳性对比分析,并对货车动力学性能试验提出建议。

关键词:铁路货车;动力学性能;性能试验;标准对比;试验数据中图分类号:U2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2023)08-0082-09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3.05.25.0040 引言GB/T 5599—2019《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鉴定规范》(简称2019版标准)于2019年12月10日发布,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代替了GB/T 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简称1985版标准)[1-2]。

2019版标准在1985版标准的基础上,对动力学性能试验评定指标等级限值、数据处理方法以及采样要求进行修改。

30多年来,我国铁路货车的动力学性能指标执行1985版标准,由于该标准制定时铁路货车的运行速度较低,在近几年铁路货车提速、提高轴重的大背景下,有必要使用改进的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质量[3-5],更好地服务于货车行业的发展。

2019版标准改进后的试验方法与1985版标准有何区别,以及2019版标准动力学性能的评定方式对铁路货车动力学性能的评价有哪些影响,值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首先从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几方面对2019版标准和1985版标准进行对比;其次详细分析2019版标准动力学性能的评定方法对铁路货车动力学性能评价的影响;再次使用动力学性能试验实际数据分别按照2个标准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更有利于2019版标准实施的建议。

铁道车辆空气弹簧动力学键合图建模及仿真

铁道车辆空气弹簧动力学键合图建模及仿真
新方法。
关 键 词 : 合 图 ; 模 与 仿 真 ;0一s 键 建 2 i 件 ; 气弹 簧 m软 空 中 图分 类 号 :P 0 T 22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0 9 2 1 )2— 0 7—0 17 7 2 (0 10 0 9 7
B n r p y a i d l g a d sm ua in a ay i o al y v hce ars r g o d g a h d n m c mo e i n i lt n lss fr i n o wa e il i p i n
空 气弹簧 是一 种 在 柔 性 密 闭 的橡 胶气 囊 中加 入压力 空气 , 利用 空气 的压缩 弹性进 行工 作 的非金 属弹性元 件 , 具有缓 冲 、 减振 、 隔振及 自动 调整 车体 承载 面高度 而不 随载荷变 化等 特点 , 广泛 应用 于城 轨 车辆 悬架 装 置 。键 合 图 ( o dga h 理 论 与 B n rp )
立 具有规 则化 的方 式 , 于计 算机 自动 生成 。 由于 便
和位 移 的 动 态 响应 曲线 , 究 不 同 负载 和 节 流 孔 直 径 对 空 气 弹 簧 性 能 的 影 响 规 律 ; 过 建 立 系 统 的 Sm l k模 型 , 行 对 研 通 iui n 进
比仿 真分析 , 验证空气弹簧键 合 图模 型的正确性与仿真结果的可 靠性。研 究 工作 为 空气弹簧 的动力 学建模 及仿 真提 供 了
方 法 ,9 9年 由美 国 的 P ytr 出 , 系统 动 15 ane 提 是
模 方法 有如 下特 点 : 1 用 统 一 的方 式 处理 多 能域 () 并存 的复杂 机械 系统 ; 2 以简 明 的图 形方 式 直 观 () 地 揭示 系统 的动力 学 特征 ; 3 系统 状 态方 程 的建 ()

铁路车辆的轨道动力学性能研究

铁路车辆的轨道动力学性能研究

铁路车辆的轨道动力学性能研究铁路交通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铁路系统中,车辆的轨道动力学性能是影响列车运行安全与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铁路车辆的轨道动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铁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轨道动力学性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在铁路系统中,轨道动力学性能是指车辆在轨道上行驶时所表现出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等特性。

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列车的速度、曲线半径、轨道的几何形状、轨道的弯曲半径、弯道半径变化率、线路高程起伏等。

二、轨道动力学性能测试与评估方法为了研究铁路车辆的轨道动力学性能,需要采用一定的测试与评估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实际线路试验、模拟仿真试验和理论计算等。

1. 实际线路试验:实际线路试验是最直接、最真实的测试方法之一,即在实际的铁路线路上设置测试装置,通过对列车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得到真实的轨道动力学性能数据。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结果准确可靠,但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和资源。

2. 模拟仿真试验:模拟仿真试验是通过建立合适的仿真模型,对车辆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的动力学性能进行模拟与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廉,可以快速获得测试结果,但对于模型的准确性和仿真参数的选择需要特别注意。

3. 理论计算:理论计算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和物理规律的方法,可以通过解析解或数值解的方式,通过计算得到车辆在不同条件下的轨道动力学性能。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结果准确度高,但对于复杂的系统和边界条件模拟较为困难。

三、轨道动力学性能调控与改进方法为了提高铁路车辆的轨道动力学性能,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调控与改进。

具体方法包括:1. 设计合理的轨道几何形状:合理的轨道几何形状可以降低车辆在弯道行驶时的滚动倾覆和偏心力,提高列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因此,轨道设计应考虑列车运行速度、曲线半径等因素,并采取适当的几何形状来满足车辆的动力学要求。

铁道车辆动态检测方案

铁道车辆动态检测方案

铁道车辆动态检测方案在铁路系统中,维护铁道车辆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

车辆的动态检测是保证车辆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讨论铁道车辆动态检测的方案,包括动态检测的目的、方法和实现。

动态检测的目的铁道车辆动态检测的目的在于对车辆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检测到车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车辆运行过程中,应根据车辆类型、年限、行驶里程等因素确定不同的检测方案。

动态检测的主要目标是确定车辆的几何和动力特性。

几何特性包括车辆的长度、宽度、高度、车轮轴距等参数。

动力学特性包括车辆的运行速度、加速度、制动状态等参数。

动态检测的方法铁道车辆动态检测的方法包括两种:线路侧检测方法和车上检测方法。

线路侧检测方法线路侧检测方法是指在铁路线路侧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采集列车运行中的各种信号参数,以推导出列车的运行状况。

具体来说,这些传感器可以安装在铁路轨道上、轨道几何外、轨道内部设备和连接地面钢轨的地面设备上。

线路侧检测方法可以衡量车辆的几何和动力特性,提供车辆运行期间的数据和在疲劳和其他问题出现之前提前预测问题。

车上检测方法车上检测方法是指在车辆上安装各种传感器来采集车辆的动力学和几何学特征。

具体来说,车上检测方法可以监测车辆的加速度、制动状态、车速、车轮压力、车身倾斜等参数。

车上检测方法可以监测单个车辆的状态,但是不能提供整个铁路列车的运行状况。

实现方案铁道车辆动态检测的实现需要使用多个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以采集和处理车辆的数据。

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现方法:•时间相位法(Time-of-flight Method):通过两个传感器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车辆速度•压力传感器法:通过测量车轮对轨道的压力来确定轮对的几何特征•加速度传感器法:通过测量车体加速度、位移、速度等参数,来提供车辆的动态特征。

在实现方案中,使用了一些计算机系统来分析数据。

计算机系统可以运行算法来计算车辆的运动状态以及判断车辆是否存在故障。

##总结铁道车辆动态检测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手段。

62第二章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PPT课件

62第二章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PPT课件
GB5599-85规定,客车用距离1、2位心盘一侧横向 偏离1m处地板面上、货车用在1或2位心盘内侧距心盘中 心线小于1000mm的车体底架中梁下盖板上的的横向及 垂向加速度,来统计计算客货车垂直、横向平稳性指标, 最大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新造客车、货车的横向及垂 向平稳性指标应满足GB5599-85的良好标准。
我国现在采用改变了的Sperling指标,在高速车 和出口车辆平稳性计算中还采用Wz值(Sperling指标)、 Nmv值(舒适度指标)。
2.2 平稳性评定标准
一、 Sperling (斯佩林)平稳性指数:
Sperling等人提出影响车辆平稳性的两个重要因素:
za (1)位移对时间的三次导数:加速度变化率
2.2 平稳性评定标准
一、 Sperling (斯佩林)平稳性指数:
1m
地板面上布置测点
后转向架中心
前进方向
前转向架中心
GB5599-85 客车测点
2.2 平稳性评定标准
一、 Sperling (斯佩林)平稳性指数:
<1m 底架中梁下盖板上布测点
后转向架中心
前进方向
前转向架中心
GB5599-85 货车测点
4. 相关标准
[1] GB T 5599-1985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 验鉴定规范;
[2] 200 km/h及以上动车组动力学性能试验鉴定方法 及评定标准。
[3] TB T 2542-2000 铁路机车车辆振动试验方法 (JIS E4031-1994);
[4] TB T3058-2002 铁路应用 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 振动试验(IEC 61373:1999);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JIS 日本工业标准;
2. 车辆运行安全性

铁道车辆动力学

铁道车辆动力学

振动周期为:
2 2 T1 p1 p 1 D2
两次相邻振动的振幅之比为:
zmi Ae nti nT e 1 e n ti T1 zmi1 Ae

——对数衰减率,即对前后两次振幅比取自然对数。
由此可以看出,具有线性阻尼的自由振动,每振动 一次其幅值按 的比例逐渐缩小。
zt 2a sin

Vt
Lr
2Vt zt a cos Lr
三、轨道的局部不平顺: (1)曲线超高、顺坡、曲率半径和轨距变化; (2)道岔; (3)钢轨局部磨损、擦伤; (4)路基局部隆起和下沉
四、轨道的随机不平顺:
线路不平顺不是一个确定量,它因时因地而有不同值, 它的变化规律是随机的,具有统计规律,因而称为随 机不平顺。
ze
(c c t )
因此临界阻尼的大小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物理性 质,即与车体的质量和悬挂刚度有关。
(三)弱阻尼状态 :
D 1
此时,特征方程有两个根为:
1, 2 n i p 2 n 2
此时运动微分方程的解为:
z Ae sin p n t
nt 2 2


比较具有线性阻尼(较弱阻尼状态)的自由振 动运动微分方程的解与无阻尼的自由振动运动微 分方程的解:
铁道车辆动力学
目录
绪论
引起车辆振动的原因
轮对簧上质量系统的振动
车辆系统的振动 车辆横向运动稳定性 铁道车辆运行品质 铁道车辆运行安全性 SIMPACK动力学仿真计算
绪论
车辆动力学的具体内容是研究车辆及其主要 零部件在各种运用情况下,特别是在高速运 行时的位移、加速度和由此而产生的动作用 力。

铁道车辆动力学模型

铁道车辆动力学模型

HBt
C tz
K tz
YtL(t) Htw
dw
Mw Iwx
dw Yw(t)
Zw(t) w(t)
C ty YtR(t)
横向间隙y
C ph ZrL(t)
YrL(t) rL(t)
ZrR(t)
YrR(t) rR(t)
K ph
K pv
C pv
C bh
Ms
Ys(t)
26
货车系统动力学模型拓扑图(侧视)
车体
25,26 摇枕
Fpxr
)d
p
(Fpyl Fpyr )d p w (FxlYl FxrYr )
(FylYl FyrYr ) w M zl M zr
39
(3)车体运动方程
40
横向运动
(M c 2Mb )yc Fsyr(1) Fsyr(2) Fsyl(1) Fsyl(2)
g(Mc 2Mb )(d c )
9,10 1,2
1-8 轮轨力 17-20 中央悬挂力 25-28 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力 33-36 牵引拉杆力
9-16 一系悬挂力 21-24 横向减振器阻尼力 29-32 横向止挡力
客车系统作用力
力作用界面 车体与摇枕界面
中央悬挂界面 轴箱悬挂界面
轮轨界面
名称
作用力
心盘回转力矩
心盘旁承力
旁承力
旁承回转力矩
29
系统动力学模型数学描述 动量定理 振动方程
30
1 动量与角动量定理
作为一般刚体,在三个主坐标轴 x, y, z 三个方 向的惯性分别为 I x , I y , I z ,绕 x, y, z 轴转动的 角速度分别为x , y , z ,刚体的质量为 m , 沿 x, y, z 轴的运动速度为 vx , vy , vz ,设 x, y, z 坐标的矢基为 i, j, k 。

(整理)列车纵向动力学分析.

(整理)列车纵向动力学分析.

第一部分开行重载列车,就机车车辆本身来讲,重载列车技术涵盖牵引性能、制动系统性能、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机车车辆及其零部件强度以及合理操纵方法等众多方面。

而重载列车的通信、纵向冲击力和长大下坡道的循环制动问题是开行重载列车的三大关键技术。

而这三大技术其实就是制动系统的三大难题。

下面就以制动系统来分析。

1.重载列车制动系统的关键技术制动系统对列车运行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随着铁道技术的不断进步,已出现了多种制动方式,但对货物列车而言,空气制动仍是最基本的制动作用方式。

众所周知,货物列车空气制动作用的制约因素甚多,列车长度就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我国重载列车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列车编组重量已由5 000t级提高到2万t以上,编组辆数从62辆增加到210辆之多,列车最大长度已达2·6 km以上,导致空气制动作用条件严重恶化。

1.1制动空走时间和制动距离影响货物列车紧急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除制动初速、线路条件(坡道)、列车制动率(每百吨重量换算闸压瓦力)和闸瓦性能以外,还有影响空走距离的空走时间,后者主要与列车长度或编组辆数有关。

笔者在根据上述因素编制我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的制动限速表时,对货物列车考虑的列车编组条件为5000t级以下,由于重载列车编组辆数的增加,必然导致制动空走时间和距离相应增加,加上长大列车压力梯度对后部车辆制动力的影响,因此该限速表不适用于重载列车。

对于重载列车,其制动力应比普通列车高,以保持和普通列车同等的制动距离。

1.2充气作用和长大下坡道的运行安全列车空气制动后的再充气时间随编组辆数的增加而呈非线性的增加。

重载列车需要有比普通列车长得多的再充气时间,因此,在长大下坡道多次循环制动作用时对司机操纵方法特别是再充气时间的要求更高。

1.3减轻列车纵向动力作用货物列车在纵向非稳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纵向动力作用不仅是导致断钩、脱轨等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破坏货物完整性和加速机车车辆装置疲劳破坏的重要因素。

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作业和试题答案

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作业和试题答案

作业题一、车辆动力学的具体内容是研究车辆及其要紧零部件在各类运用情形下,专门是在高速运行时的位移、加速度和由此而产生的动作使劲。

二、车辆系统动力学目的在于解决以下要紧问题:①确信车辆在线路上平安运行的条件;②研究车辆悬挂装置和牵引缓冲装置的结构、参数和性能对振动及动载荷传递的阻碍,并为这些装置提供设计依据,以保证车辆高速、平安和平稳地运行;③确信动载荷的特点,为计算车辆动作使劲提供依据。

3、铁路车辆在线路上运行时,组成一个极为复杂的具有多自由度的振动系统。

4、动力学性能归根结底都是车辆运行进程中的振动性能。

五、线路不平顺不是一个确信量,它因时因地而有不同值,它的转变规律是随机的,具有统计规律,因此称为随机不平顺。

(1)水平不平顺;(2)轨距不平顺;(3)高低不平顺;(4)方向不平顺。

六、车轮半径越大、踏面斜度越小,蛇行运动的波长越长,即蛇行运动越平缓。

7、自由振动的振幅,振幅大小取决于车辆振动的初始条件:初始位移和初始速度(振动频率)。

八、转向架设计中,往往把车辆悬挂的静挠度大小作为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九、具有变摩擦减振器的车辆,当振动停止时车体的停止位置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停滞区。

10、在无阻尼的情形下共振时振幅随着时刻增加,共振时刻越长,车辆的振幅也愈来愈大,一直到弹簧全紧缩和产生刚性冲击。

1一、显现共振时的车辆运行速度称为共振临界速度1二、在车辆设计时必然要尽可能幸免激振频率与自振频率接近,幸免显现共振。

13、弹簧簧条之间要留较大的间距以幸免在振动进程中簧条接触而显现刚性冲击14、两线完全重叠时,摩擦阻力功与激振力功在任何振幅条件下均相等。

1五、在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中,把车体、转向架构架(侧架)、轮对等大体部件近似地视为刚性体,只有在研究车辆各部件的结构弹性振动时,才把他们视为弹性体。

1六、簧上质量:车辆支持在弹性元件上的零部件,车体(包括载重)及摇枕质量17、簧下质量:车辆中与钢轨直接刚性接触的质量,如轮对、轴箱装置和侧架,客车转向架构架,一样是簧上质量。

铁道概论绪论知识点总结

铁道概论绪论知识点总结

铁道概论绪论知识点总结一、铁道的历史发展铁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那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铁轨和轮车来运输大型货物。

而现代铁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使得铁路运输得以实现。

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铁路是在英国建成的,19世纪初的曼彻斯特和利物浦之间的铁路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商用铁路。

从那时起,铁道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成为了连接城市和国家的主要交通方式。

二、铁道的基本结构铁道的基本结构包括铁轨、轨道衔接系统、路基和车辆等。

铁轨是铁道的基础,它可以承受高压力和摩擦力,为列车提供了运行的轨道。

轨道衔接系统包括轨道衔接器、轨道连接板、轨扣等部件,用来连接各个铁轨,使得整个铁道形成一个连续的轨道系统。

路基是铁路的基础设施,通常由碎石、石块、砂土和混凝土等材料构成,用来支撑和固定铁轨。

车辆包括机车、客车和货车等,它们是铁道运输中的载体,为乘客和货物提供了运输服务。

三、铁道的运行原理铁道的运行原理基于牛顿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列车在铁轨上行驶时受到重力、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外力的影响。

机车通过内燃机或电动机提供动力,驱动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推动列车在铁轨上行驶。

车轮贴着铁轨运行的同时,车轮和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和支撑力,使列车保持稳定和平衡的状态,从而实现列车的高速运行。

四、铁道的技术发展铁道技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创新和进步,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和磁悬浮列车等,铁道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现代的高速铁路可以实现时速350公里以上的运行速度,极大地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铁路运输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列车运行和调度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运行安全。

五、铁道的未来展望在未来,铁道技术仍将持续创新和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铁路运输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城市间和城市内的轨道交通领域。

高速铁路、城市轻轨和地铁等铁道交通系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出行服务。

地铁动车组动力学性能分析

地铁动车组动力学性能分析

地铁动车组动力学性能分析基于某型地铁动车组动力学参数,建立SIMPACK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车辆的稳定性、平稳性、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4项动力学指标,并根据铁道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标准和规范对该轨道车动力学性能作了全面、综合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该轨道车辆非线性临界速度较高,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裕度;横向、垂向平稳性指标均达到标准的优级要求;动态曲线通过安全性指标能够满足安全行车要求。

标签:地铁动车组;动力学性能;动力学计算地铁车辆运行的平稳性、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等是评价车辆运行状态的重要动力学指标[1]。

通过动力学软件仿真计算可以评定车辆的动力学指标,指导地铁车辆动车组的设计和生产。

1 车辆动力学模型车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具有大量的非线性因素,其动力学计算需要借助于计算机的批量处理和专业车辆动力学处理软件。

SIMPACK的Wheel/Rail(轮轨)模块是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功能最强大的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的数值仿真软件之一[2]。

基于车辆动车组动力学参数,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地铁动车组模型。

本文车辆模型包括轮对、一系悬挂(轴箱和一系减振)、二系悬挂整(空簧、垂向和横向减振器、抗侧滚扭杆、牵引拉杆)、车体。

轮轨接触部分,车轮踏面采用S1002,钢轨轨头型面为UIC60。

2 铁道车辆动力学评价标准2.1 临界速度在轮轨间蠕滑力的作用下,车辆运行到达某一临界速度时会产生失稳的自激振动即蛇形运动。

高速时的蛇形运动表现为轮对和转向架的激烈的横向振动,它威胁到运行安全。

为此,要求车辆蛇形运动的临界速度Vc要远高于其运行速度,以保证有足够的速度裕量[3]。

2.2 Sperling平稳性指标乘客的舒适度感受也是评价车辆动力学性能的一个主要方面。

国际是常用的评价标准是车辆平稳性指标。

GB/T559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中对平稳性评定等级的界限。

2.3 曲线通过性指标2.3.1 脱轨系数脱轨系数是指作用在车轮上的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用于评定防止车轮脱离轨道的指标。

非光滑系统的动力学及其在铁路车辆横向振动分析中的应用

非光滑系统的动力学及其在铁路车辆横向振动分析中的应用

非光滑系统的动力学及其在铁路车辆横向振动分析中的应用非光滑系统的动力学及其在铁路车辆横向振动分析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铁路交通的发展,铁路车辆的横向振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非光滑系统动力学是研究非光滑接触系统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在铁路车辆横向振动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非光滑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铁路车辆横向振动分析中的应用。

一、引言横向振动是指铁路车辆沿着铁轨方向的振动,会对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和乘客的舒适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铁路车辆横向振动问题对于提高列车的运行性能和乘客的乘坐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非光滑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非光滑系统动力学是研究系统中非光滑接触点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非光滑接触点,存在相对滑动或粘滞现象,使得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复杂多样。

非光滑系统动力学主要包括非光滑动力学、非光滑振动学和非光滑稳定性分析等方面。

非光滑系统可以用力约束方程来描述,该方程包括了接触力约束、干摩擦约束和滑痕干涉等物理约束。

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

三、非光滑系统在铁路车辆横向振动分析中的应用1. 非光滑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根据铁路车辆的实际情况,可以建立非光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几何结构和力学参数。

然后,利用力约束方程和几何关系方程,建立非光滑系统的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

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或解析方法求解得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

2. 非光滑系统对铁路车辆横向振动的影响非光滑接触点的存在会对铁路车辆的横向振动产生重要影响。

在铁路车辆的运行过程中,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接触点会产生滑动或滚动现象,这会导致车辆的动力学行为发生变化。

而这些变化对于车辆的横向振动特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分析非光滑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可以得到铁路车辆的横向振动频率、振幅等重要参数,从而对车辆的横向振动行为进行预测和优化。

3. 非光滑系统动力学在铁路车辆横向振动控制中的应用非光滑系统动力学可以为铁路车辆的横向振动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铁道车辆动力学课件

铁道车辆动力学课件
铁道车辆动力学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铁道车辆动力学概述 • 铁道车辆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 铁道车辆动力学分析方法 •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价 • 铁道车辆动力学优化设计 • 铁道车辆动力学未来展望
CHAPTER 01
铁道车辆动力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铁道车辆动力学是研究铁道车辆 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力及其对车 辆运动性能的影响的学科。
新技术的应用
磁悬浮技术
利用磁悬浮技术,实现列车与轨道的无接触运行,大幅提高运行 速度和稳定性。
无人驾驶技术
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列车自动驾驶和智能调度 ,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监测与诊断技术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车辆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 断,提高车辆维护和检修效率。
智能化的发展
振动分析
研究弹性体的振动特性和稳定性,包括模态分析和响应计算。
车辆系统动力学
车辆动力学
研究车辆在轨道上的运动规律和性能,包括稳定性、安全性、舒适性和曲线通过 性能等。
车辆系统分析
综合考虑车辆、轨道、牵引供电、信号与控制等多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系 统分析和优化设计。
CHAPTER 03
铁道车辆动力学分析方法
特点
涉及多种复杂因素,如车辆-轨道 耦合、悬挂系统、气动效应等, 需要综合考虑动力学、机械、材 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铁道车辆动力学的重要性
1 2 3
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优化车辆动力学性能,可以减少车辆运行过 程中的颠簸和振动,提高乘客舒适度,同时降低 事故风险。
提高运输效率
良好的车辆动力学性能可以提高列车的加速、减 速和曲线通过能力,缩短旅行时间,提高运输效 率。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

2.2 平稳性评定标准
Sperling (斯佩林)平稳性指数:
车辆平稳性指标和车速的关系
01
04
02
03
前进方向
前转向架中心
后转向架中心
舒适性(Nmv)指标: 舒适性指标分简化方法和完全方法,一般仿真计算采用简化方法。其测点如下图:
2.2 平稳性评定标准
2.2 平稳性评定标准
二、舒适性(Nmv)指标:
(一)倾覆系数及评估标准:
2.2 安全性评定标准
一、车辆抗倾覆稳定性及其评估标准:
上式中第一项是由于车辆通过曲线时未被平衡的离心力引起的(向曲线外侧方向的离心力和由于外轨超高引起的车辆重量向内侧的水平分力之差)。第二项是由于车辆横向振动惯性力引起的。第三项是由于侧向风力引起的。
——加速度均方根
2.2 平稳性评定标准
二、舒适性(Nmv)指标:
舒适性的等级 NMV<1 最佳舒适性 1<NMV<2 良好舒适性 2<NMV<4 中等舒适性 4<NMV<5 不好舒适性 5<NMV 极差舒适性 舒适性和平稳性指标的差异 1. 测量点和测量的加速度不同; 2. 计算方法不同; 3. 评价方法(有无纵向)和等级不同;
2.2 安全性评定标准
一、车辆抗倾覆稳定性及其评估标准:
倾覆系数:
GB 5599-85规定“试验鉴定车辆的倾覆系数应满足下列要求:
倾覆系数应在试验车辆以线路容许的最高速度通过时的运行状态下测试。试验鉴定车辆同一侧各车轮或一台转向架同一侧各车轮其倾覆系数同时达到或超过0.8时,方被认为有倾覆危险。 考虑气动力作用,

当用平均最大加速度评定速度 ≤100km/h的货车平稳性等级时,采用下列公式:

219447156_制动工况下旅客列车纵向动力学分析

219447156_制动工况下旅客列车纵向动力学分析

运营管理2023/06CHINA RAILWAY 制动工况下旅客列车纵向动力学分析陈然(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机务段,陕西 西安 710000)摘要:以单节和谐型机车加挂19节25G 型旅客列车为计算模型,运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Universal Mechanism ,对采用“大劈叉”制动方式时,制动初速、列车管减压量对旅客列车纵向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常用与紧急制动工况下的动力学特性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制动初速越低、列车管减压量越大,车钩力及纵向加速度越大、冲动越大;在100 kPa 和170 kPa 两种列车管减压量下,列车纵向动力学特性差异不大;相对于常用制动,紧急制动时全列车产生很大的压钩力,车辆间的拉钩力作用较小。

在西康铁路青岔—营镇下行区段11.9‰下坡道分相处,19节编组列车断电通过时有明显冲动,且冲动发生在机后15位车。

关键词:旅客列车;制动工况;制动初速;列车管减压量;纵向加速度;冲动中图分类号:U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 (2023)06-0095-10DOI :10.19549/j.issn.1001-683x.2022.12.29.0020 引言列车是由机车和车辆编成的车列,机车与车辆间以及车辆与车辆间通过车钩缓冲装置连接。

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由于车钩间隙的存在,线路纵断面变化、机车工况转变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列车冲动。

对于旅客列车而言,抑制冲动产生保持列车平稳运行,对确保行车安全和提升旅客乘坐舒适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6]。

针对旅客列车开展纵向动力学分析,探索旅客列车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纵向动力学特性,不仅能掌握列车冲动的产生机理,也能为优化旅客列车平稳操纵办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7-8]。

西安—安康铁路(简称西康铁路)线路条件较复杂,全线坡度大、曲线半径小,列车操纵要求较高。

以西康铁路实际图定开行旅客列车编组情况为依据,选取既有国产某和谐型电力机车和120 km/h 速度等级25G 型旅客列车,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Universal Mechanism (简称UM ),通过构建一维列车纵向动力学计算模型,对常用和紧急制动工况下的旅客列车纵向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选取该线路青岔—营镇下行区段作为研究区段,考虑其实际线路纵断面作者简介:陈然(1994—),男,助理工程师。

GB5599与GB17426区别

GB5599与GB17426区别
2
3评定指标
3.3.4推荐应用横向力允许限度…,线路严重变形的限度:
对于木轨枕:
H≤0.85(1+ )
对于混凝土轨枕
H≤0.85(1.5+ )
3评定指标
3.2.4推荐应用轮轴横向力的允许限度…,线路严重变形的限度:
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通过直线、曲3; )(H为最大值)
运行稳定性分析时:
H≤0.85(15+ )(H为平均值)
3
4试验方法
4.1.2试验车辆…间断采样。在试验线路全程内,采样段数为5~10段。
4.1.3试验车辆…采样时间,其通过道岔的最高速度按道岔号数确定。
5试验方法
5.1.2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间断采样。在试验线路全程内,采样段数为3~5段。
5.1.3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采样时间,其通过道岔的最高速度按道岔号数确定,9号道岔为30km/h,12号为45km/h。
GB559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
与GB/T17426-1998《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
性能评定及试验方法》的区别
GB5599
GB/T17426
1
1总则
1.1款:本规范适用于准轨铁路客货车辆(不包括长大、垂载特种车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准轨铁路特种车辆(长大货物车和有、无动力的轨行车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目的在于解决下列主要问题: ① 确定车辆在线路上安全运行的条件; ② 研究车辆悬挂装置和牵引缓冲装置的结构、 参数和性能对振动及动载荷传递的影响, 并为这些装置提供设计依据,以保证车辆 高速、安全和平稳地运行; ③ 确定动载荷的特征,为计算车辆动作用力 提供依据。
铁路车辆在线路上运行时,构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具有多自由 度的振动系统。
铁道车辆动力学
目录
绪论
引起车辆振动的原因
轮对簧上质量系统的振动
车辆系统的振动 车辆横向运动稳定性 铁道车辆运行品质 铁道车辆运行安全性 SIMPACK动力学仿真计算
绪论
车辆动力学的具体内容是研究车辆及其主要 零部件在各种运用情况下,特别是在高速运 行时的位移、加速度和由此而产生的动作用 力。
D 1
此时,特征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运动 微分方程的解:
z c1e
由于
( n n 2 p 2 )t
2
c2 e
2
( n n 2 p 2 ) t
n n p
因此上式中右侧两项的绝对值都是随着 t 的增大按 指数规律减小,即车体离开平衡位置后将渐近地回到 平衡位置,不出现周期振动。
zt 2a sin

Vt
Lr
2Vt zt a cos L r
三、轨道的局部不平顺: (1)曲线超高、顺坡、曲率半径和轨距变化; (2)道岔; (3)钢轨局部磨损、擦伤; (4)路基局部隆起和下沉
四、轨道的随机不平顺:
线路不平顺不是一个确定量,它因时因地而有不同值, 它的变化规律是随机的,具有统计规律,因而称为随 机不平顺。
由此可见,车辆自由振动的振幅、固有频率、振 动周期、振动加速度幅值只与静挠度(与车辆的质量、 弹簧刚度相关)相关,因此在转向架设计中,往往把 车辆悬挂的静挠度大小作为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一般情况下,要求静挠度尽可能大一些。但悬挂 刚度越小,空重车静挠度差也越大。为保证车辆在空 车状态下有较大的静挠度而又不超过规定的车钩高度 变化范围,在大部分车辆上采用多级刚度弹簧或变刚 度弹簧。 货车重车的当量静挠度一般为40mm,所以f=2.49Hz; 转8A空车挠度8mm,f=5.58; 新型转向架空车挠度近20mm,f=3.53Hz。
为负,即车体由下向上振动,这 先设振动速度 z 1 ,即摩擦力保持向下。因此运动微分方程 时 sgn z 为:

K f st z Kz 0 M z K 1 p2
M
1
振动微分方程变为:
f st 2 p z z p1 1
F M a
V Vt a z e sin t r r 0 0
2
2
V Vt F M e sin t r r 0 0
三、车轮踏面擦伤:
经过 t
T1 2f st 后, z1 z0 2 p1 1

在半个周期内振动波形AB为余弦曲线,但过余弦曲线中心 的轴线比平衡位置下降了
f st 1
车体到达B点后又开始往下振动,此时车体运 动微分方程为:
K f st z Kz 0 M z
ipt
pt
z A1 cos pt A2 sin pt Asin pt 若t 0时 z z0 z z 0
则方程的特解为:
0 z z cos z0pt cos ptcos sin pt A sin pt Asin A p
z 0 A z p
z Ae sin
nt
z A sin pt

p n t
2 2

有线性阻尼的轮对质量系统不再作等幅简 nt 谐振动,而是振幅限制在 Ae 曲线范围内, 随时间增长而振幅不断减小的衰减振动。当时 间无限增长,车体恢复到静平衡位置。
振动频率为: p1
p 2 n2 p 1 D 2 p
K p M g f st
1 T f
p f 2
max z
Ag f st
p为振动的固有频率,取决于静挠度。 max 振动加速度幅值,取决于静挠度和振 z 幅。静挠度大,则频率低,加速度小。
式中A为自由振动的振幅,振幅大小取决于车辆振动 的初始条件:初始位移和初始速度(振动频率)。
z M z
Kz 0 M z
K 令 p M
2
则 z p z 0
2
设方程有解e
t
方程的特征方程为: 2 方程的通解为:
p 0
2
得:= ip
z c1e c2e
ipt
ipt
由欧拉方程 e cos pt i sin 并经过三角函数的变换后,可得
第1章 引起车辆振动的原因
动力学性能归根结底都是车辆运行过程 中的振动性能。因此,下面介绍引起车辆振 动的原因。
第一节 与轨道有关的激振因素
第二节 与车辆结构有关的激振因素
第一节 与轨道有关的激振因素
一、钢轨接头处的轮轨冲击 :
冲量
S M V MVa
二、轨道的垂向变形:
轮轨接触点的轨迹曲线可简化为:
2n p 0
2 2
解得: 1, 2 n n p
2
2
z c1e c2e
相对阻尼系数
1t
2t
n D p
e c1e
nt
n2 p 2 t
c2e
n2 p2 t

随D值的不同,具有线性阻尼的自由振动有三种状态。
(一)过阻尼状态 :
e
在车辆设计中,车辆垂向振动的相对阻尼系数D一 般取为0.2~0.4。
二、具有阻力与弹簧挠度成正比的摩擦减振器:
变摩擦力:
P sgn z K f st z F sgn z

为减振器的相对摩擦系数。
振动微分方程变为:
sgn z K f st z Kz 0 M z
0
蛇行运动的波长
车轮半径越大、踏面斜度越小,蛇行运动的波长越长, 即蛇行运动越平缓。
第2章
轮对簧上系统的振动
第一节 无阻尼的自由振动 第二节 有阻尼的自由振动 第三节 强迫振动
第一节 无阻尼的自由振动
当簧上质量系统处于静平衡状态时,
Mg Kf st
F Mg K f
即:
st
铁道机车车辆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组可表示为
[CWR ] } [C ] } [ K ] [ KWR ]{q} {Q} [ M ]{q {q V
式中 [M]—惯性矩阵 [C]—粘性阻尼矩阵 [CWR]—蠕滑阻尼矩阵 [K]—刚度矩阵 [KWR]—蠕滑刚度和接触刚度矩阵 [q]—位移向量(列矩阵) [V]—车辆运行速度 [Q]—激励(列矩阵)
f st 2 p z z p2 1
2 2

K 1 2 p2 M
如果以上半个振动周期结束时最高点B作为下 半个周期振动的起点,即:
t 0 时, z z1
0 z
则 即
f st f st z z1 1 cos p2t 1
2 1
微分方程解为:
z z0 若 t 0 时,

f st z A1 cos p1t A2 sin p1t 1
0 z
f st A1 z0 1
A2 0
所以
f st f st z z0 1 cos p1t 1
振动周期为:
2 2 T1 p1 p 1 D2
两次相邻振动的振幅之比为:
z mi Ae nti nT1 e e n ti T1 zmi1 Ae
——对数衰减率,即对前后两次振幅比取自然对数。
由此可以看出,具有线性阻尼的自由振动,每振动 一次其幅值按 的比例逐渐缩小。
T1 M 2 P K 1 1
1
在常用车辆结构中,减振器的相对摩擦系数

通常不大于 0.1 ( 0.07 ~ 0.1 ,转 8A 转向架为 0.077),因此振动一个周期的振幅衰减值为:
4f st z 4f st 2 1


即:在振动过程中振幅按等差级数递减。
变摩擦系统的衰减自由振动的振动周期为:
T1 T2 M M M 1 1 T , 2 K 1 K 1 1 K 1


即车体向下振动的波形为余弦曲线BC,过余弦曲线 中心的轴线比平衡位置线上升了 f st
1
向上运动半周期的时间:t
大于 T2 M 向下运动半周期的时间: t 2 P2 K 1
向上运动半周期振幅衰减值: 2f st 大于 向下运动半周期振幅衰减值: 2f st 1
2f st f st f st z z0 1 1 cos p2t 1
车体由最高点B移动到最低点C又经历了半个周期
T2 t 2 P2
车体在最低点的坐标位置C点为:
2f st 2f st 2f st 4f st z2 z1 z0 z0 1 1 1 1 2
(1)水平不平顺; (2)轨距不平顺; (3)高低不平顺; (4)方向不平顺。
轨道的随机不平顺定义
轨道的随机不平顺描述方法
第二节 与车辆结构有关的激振因素
一、车轮偏心:
Vt zt e sint t e sin t r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