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典藏】初中文言文笔记
初中文言文原文、翻译、精要笔记
人教版文言文原文、注释、译文及精要笔记《童趣》【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注释】1、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2、强,通“僵”,僵硬。
3、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4、徐,慢慢的。
5、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精要笔记】1、作者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详。
部编语文七年级文言文必备句子及翻译笔记文字版
部编语文七年级文言文必备句子及翻译笔记文字版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可见,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
小偏整理了部编语文七年级文言文必备句子及翻译笔记文字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部编语文七年级文言文必备句子及翻译笔记文字版【第一册】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文言文精读篇目笔记要点
文言文精读篇目笔记要点【七年级上册】1、童趣沈复[清]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象,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2、《论语》十则勤于学习:学而时习敏而好学学而不厌不耻下问三人有师善于学习: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默而识之修身做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咏雪刘义庆[南北朝]客观地写出谢家咏雪一事,不作任何评论,但作者意图一目了然。
以”盐”喻学求形似,以柳絮”喻雪达神似,高下自在其中。
4、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通过元方责客表现他懂得为人的道理,借此表明明礼诚信的品格是人所应有的。
叙写原因、经过、结果,都让人一目了然。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
【七年级下册】1、伤仲永王安石[宋](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为下文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
(2)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3)主旨: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
2.口技林嗣环[清]“善”字贯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写表演道具的简单,写听众的神情和动作,衬托“善口技者”技艺高超。
3.夸父逐日《山海经》生动的人物,丰富的想象,浪漫的夸张。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豪气4.两小儿辩日《列子》我国古代人民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
专题28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二)-【口袋书】2023年中考语文背诵手册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二)1.《曹刿论战》一、作者作品。
课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儒家经典之一,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
二、内容简介。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三、朗读节奏。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四、字音字形曹刿(ɡuì)又何间(jiàn)焉弗(fú)小信未孚(fú)玉帛(bó)下视其辙(zhé)登轼(shì)败绩(jì)遂(suì)逐(zhú)齐师旗靡(mǐ)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齐师.伐我师:军队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吃肉的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诗词复习笔记
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笔记●《陋室铭》(刘禹锡唐)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灵:成为灵异的水2、斯.是陋室:斯:这3、惟吾德馨:美好的品德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译句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回答下列问题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爱莲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理解背诵:①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言文笔记范例5则范文
文言文笔记范例5则范文第一篇:文言文笔记范例文言文笔记范例:《咏雪》原文:译文:一、文学常识:1、《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作者是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2、《世说新语》是古代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二、字音识记:谢太傅.(fù)雪骤.(zhòu)柳絮.(xù)无奕.女(nǚ三、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2、俄而..雪骤:一会儿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5、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四、句式:1、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也判断句式文言文笔记范例:《咏雪》原文:译文:一、文学常识:1、《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作者是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2、《世说新语》是古代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二、字音识记:谢太傅.(fù)雪骤.(zhòu)柳絮.(xù)无奕.女(nǚ三、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2、俄而..雪骤:一会儿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5、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四、句式:1、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也判断句式))第二篇:文言文24页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24页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们而不过问的时候。
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
初中文言文笔记整理
初中文言文笔记整理一、通假字(1)坐:通“座”,座位。
例句:而置之其坐。
(2)反:通“返”,返回。
例句:反归取之。
(3)强:通“僵”,僵硬。
例句:昂首观之,项为之僵。
(4)阙:通“缺”,断开。
例句: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转:通“啭”,婉转发声。
例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傍:通“旁”。
例句:土人谓之“傍不肯”。
(7)伏:通“服”,佩服。
例句:人皆伏其精练。
(8)说:通“悦”,愉快,高兴。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罔:通“惘”,迷惑而无所得。
例句:学而不思则罔。
(10)殆:通“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例句:思而不学则殆。
(11)识:通“志”,记住。
例句:默而识之。
(12)止:通“只”,仅仅。
例句: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13)止:通“只”,不过,仅仅。
例句:技止此耳。
(14)曷:通“何”,什么。
例句:缚者曷为者也。
(15)熙:通“嬉”,取笑,开玩笑。
例句:圣人非所与熙也。
(16)食:通“饲”,喂养。
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7)见:通“现”,显现,表现。
例句:才美不外见。
(18)材:通“才”,才能,才干。
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19)邪:通“耶”,吗。
例句:其真无马邪。
(20)板:通“版”。
例句:板印书籍。
(21)已:通“以”,以后。
例句:已后典籍皆为版本。
(22)止:通“只”,仅仅。
例句:若止印三二本。
(23)有:通“又”。
例句:舟首位长约八分有奇。
(24)诎:通“屈”,使弯曲。
例句:诎右臂支船。
(25)衡:通“横”。
例句:左手倚一衡木。
(26)攀:通“扳”。
例句:右手攀右趾。
(27)甫:通“父”,男子美称。
例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8)简:通“拣”,挑选。
例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9)裁:通“才”,仅仅。
例句:裁如星点。
(30)坐:通“座”。
例句: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1)支:通“肢”,四肢。
例句:四支僵劲不能动。
(32)灌:通“盥”。
例句:媵人持汤沃灌。
(33)被:通“披”。
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笔记
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笔记以下是八年级下文言文《桃花源记》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文章主题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美丽、安宁、祥和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二、重点词语解释1. 芳草鲜美:花草鲜艳美丽。
2. 屋舍俨然:房屋整齐。
3.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形容田园风光的美好。
4.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5. 悉如外人:完全和外面的人一样。
6.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7. 怡然自乐:形容安逸快乐的样子。
8.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对外人说。
9.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形容飞行之高。
10.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1. 无论魏晋: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12. 缘溪行:沿着小溪走。
13. 渔人甚异之:渔人对眼前的景色感到惊异。
14. 为具言所闻:渔人为他详细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情。
15. 具:详细,详尽。
16. 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述说了他所听到的事。
17. 延至其家:邀请他到家里做客。
18.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19. 处处志之:在各处做标记。
20.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1. 得日:有一天。
22. 果如所言:结果正如渔人所言。
23. 欣然规往:高兴地计划前往。
24. 未果:没有实现。
25. 寻病终:不久就病死了。
26. 后遂无问津者: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27.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28.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29.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30. 怡然自乐:形容安适快乐,精神愉快。
怡然,快乐的样子。
31.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多用来形容事情很冷门或很衰,无人问津。
八下语文文言文笔记
八下语文文言文笔记
以下是八下语文文言文笔记,供您参考:
1.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并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
文章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
2. 《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经过,通过对小石潭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内心的孤寂、凄苦之情。
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富有诗情画意。
3. 《核舟记》
作者:魏学洢
本文介绍了明代雕刻家王叔远所雕刻的一枚核桃大小的舟,细腻地描述了其精巧细致的结构和生动传神的形象,赞扬了雕刻家高超的技艺。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层次分明。
4. 《诗经》两首
《关雎》、《蒹葭》
《关雎》是一首写男子追求女子的爱情诗,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思慕之情。
《蒹葭》是一首写追求“伊人”而不得的诗,描绘了一幅深秋雨后凄清、冷落的画面。
两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语言优美。
5. 《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宋濂
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通过叙述自己求学的艰辛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
6. 《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
本文记叙了作者登上岳阳楼所见到的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极品典藏】初中文言文笔记
《桃花源记》线索:渔人进出桃源顺序:时间先后开头作用:暗示会出现奇境,渲染神秘气氛,为桃源美好做铺垫桃花源特点: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幸福快乐本文的意: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没有剥削、压迫、战乱的和平安定的生活的向往;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文章特点,及其作用:前实后虚,暗示本文是虚构的,只是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作用:体现桃源人不愿让外人打扰现有的安定和平的生活,为下文寻找桃源未果做铺垫《马说》写法:托物寓意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中心句、主旨句:其真不知马也正面提出的论点,及其作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和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反面议论,及其作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流露出作者的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千里马埋没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排比写食马者洋洋自得的作用:表现食马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丑态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作用:为揭示后文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托物寓意中的意:表达作者对被埋没、摧残了的人才的深切同情;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表达作者对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的强烈愤慨、辛辣嘲讽;暗含政治主张,希望统治者发现、重用人才《送东阳马生序》作者艰难的四个方面:致书之难求师问教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哪三处对比,及其作用:①作者勤奋好学的态度和恶劣的学习条件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学习刻苦;②②作者的贫寒生活和富家子弟的奢华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心中有读书的快乐,有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追求学识的丰富、心灵的充实,勉励后学者不畏艰苦、勤奋好学。
太学学生的优越条件:书目齐全、良师指教、无需奔波、衣食无忧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本文主要手法:对比《鱼我所欲也》开头写法,及其作用、艺术效果:设喻开头,以鱼比生,以熊掌比义,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由浅入深,易于接受。
初中文言文笔记整理-苏教版
文言文笔记整理目录曹刿论战……………………………………………………………………………1 邹忌讽齐王纳谏……………………………………………………………………3 出师表………………………………………………………………………………3 桃花源记……………………………………………………………………………6 陋室铭………………………………………………………………………………6 小石潭记……………………………………………………………………………7 醉翁亭记……………………………………………………………………………7 岳阳楼记……………………………………………………………………………9 记承天寺夜游……………………………………………………………………… 送东阳马生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一、 介绍《左传》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以鲁史为根据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又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二、 解题主人公——曹刿主要内容——论战历史背景——齐鲁之战三、 历史背景(长勺之战)四、 把握内容(文章翻译)五、 深入理解1、 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胜了强齐。
2、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时间顺序:公将战——战于长勺——既克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 战前讨论 战术运用 战后总结曹刿求见鲁庄公 乡人阻止 曹刿与鲁庄公商议 曹刿亲赴前敌(一) 战前1、请见原因:直接原因:公将战 根本原因:肉食者鄙2、对话围绕什么展开?——“何以战”3、 鲁庄公有那些作战的依据?衣食分人、祭物弗加、断案以情击鼓 追击 论击鼓(士气运用) 论追击(兵不厌诈)4、 取信于民的做法: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笔记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笔记(2013.2 CXL)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请务必保存好!★★★《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有的用钱请仲永题诗讨取仲永的诗作。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来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就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条件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
他最终成为常人,就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最新推荐】11.12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核心知识归纳
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核心知识归纳(超详细)文言文通假字归纳古今异义归纳文言文虚词然而不胜者(这样)//然臣子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然然而)//吴广以为然(正确)//然足下卜之鬼乎(但是)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上)《〈论语〉十则》智子疑邻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七上)《智子疑邻》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七上)《智子疑邻》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下)《伤仲永》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
(九上)《隆中对》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七下)《伤仲永》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
(八上)《桃花源记》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七下)《伤仲永》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贤于材人远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七下)《伤仲永》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七下)《口技》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七下)《口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八上)《陋室铭》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八下)《醉翁亭记》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七下)《狼》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七下)《石壕吏》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七下)《狼》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七下)《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东词,(从柴草中)打洞。
(七下)《狼》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八上)《陋室铭》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亲人。
(八上)《大道之行也》不独子其子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
(八上)《大道之行也》虽乘奔御风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
(八上)《三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八下)《与朱元思书》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笔记
七上文言文复习专题 cxl 2013.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读准字音童稚(zhì)藐小(miǎo)拟作(nǐ)怡然(yí)土砾(lì)壑(hè)唳(lì)二、语境释义1、通假字。
强:通“僵”(jiāng),僵硬的意思。
2、成语。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庞然大物:庞然,高大的样子。
指高大笨重的东西。
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很虚弱的事物。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3、其它重点实词的意思、虚词的用法余忆童稚时余:我童稚:童年能张目对日张目:睁开眼睛对日:直视太阳明察秋毫秋毫:比喻极细小的事物见藐小之物之:的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其:它的故时有物外之情故:所以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私下拟:比于:在则或千或百则:就或:有的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项为之强项:脖子。
为:因为之:代词这(指观蚊)强:通“僵”,僵硬。
有留蚊于素帐中于:在素帐:未染色的帐子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使之冲烟而飞鸣之:它们作青云白鹤观作:当做观:景象,景观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然。
初中文言文学习知识点总结.docx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常用有在意,能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独回答。
包括名、、形容、数、量、代六。
掌握常文言的用法及意,是提高文言文能力的关。
1.安 (1) 安逸。
例:死于安 ( 《生于患,死于安》 )(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也 ( 《曹》 )(3)怎么。
例:燕雀安知之志哉 ( 《涉世家》 )(4)安,安定。
例:雨不安如山 ( 《茅屋秋所破歌》 )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 ( 《生于患,死于安》 )(2)副,常与“不” 用,“ ⋯⋯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 曾不盈寸 ( 《核舟》 )(3)曾。
例:相逢何必曾相 ( 《琵琶行》 )(4)同“ ”,重叠。
例:胸生曾云 ( 《望岳》 )3.从(1)跟,随。
例:从 ( 《曹》 )/ 隶而从者 ( 《小石潭》 )(2)学。
例:其善者而从之 ( 《。
述而》 )(3)追。
例:溯洄从之 ( 《蒹葭》 )(4)依从。
例:民弗从也 ( 《曹》 )(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 ( 《桃花源》 )(6)在。
例:吾从北方子梯 ( 《公》 )(7)堂房属。
例:从弟 ( 《从弟》 )(8)向。
例:从之先达叩 ( 《送阳生序》 )4.得(1)能。
例:余因得遍群 ( 《送阳生序》 )(2)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醉翁亭》 )(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乏者得我与 ( 《我所欲也》 )(4)施。
例:得道者多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
例:怡然自得 ( 《童趣》 )(6)得到,得。
例:劣得所 ( 《出表》 )5.道(1)( 正确的 ) 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 《》 )(2)主,思想,学。
例:益慕圣之道 ( 《送阳生序》 )(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 ( 《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
例:大道之行也 ( 《礼。
大道之行也》 )(5)仁政。
例:得道者多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笔记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笔记文言文六篇重点讲解•《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这篇文章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深度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题,由孙权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另外在文章中,通过鲁肃、吕蒙对话,两者一唱一和,互相打趣,可以知道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文章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相关成语典故: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学习重点•文章通假字语段朗读语气成语解释问答题同学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私信我,或者是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专题27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口袋书】2023年中考语文背诵手册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一)1.《鱼我所欲也》一、作者作品。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主张“性善论”,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二、内容概括。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课文第一段,用类比手法引出中心论点,并对论点进行论证。
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以“一箪食,一豆羹”和“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的例子,进一步证明“义”重于生命,并得出中心论点,指出不应该为物欲所惑。
三、朗读节奏。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线索:渔人进出桃源顺序:时间先后开头作用:暗示会出现奇境,渲染神秘气氛,为桃源美好做铺垫桃花源特点: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幸福快乐本文的意: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没有剥削、压迫、战乱的和平安定的生活的向往;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文章特点,及其作用:前实后虚,暗示本文是虚构的,只是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作用:体现桃源人不愿让外人打扰现有的安定和平的生活,为下文寻找桃源未果做铺垫《马说》写法:托物寓意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中心句、主旨句:其真不知马也正面提出的论点,及其作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和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反面议论,及其作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流露出作者的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千里马埋没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排比写食马者洋洋自得的作用:表现食马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丑态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作用:为揭示后文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托物寓意中的意:表达作者对被埋没、摧残了的人才的深切同情;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表达作者对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的强烈愤慨、辛辣嘲讽;暗含政治主张,希望统治者发现、重用人才《送东阳马生序》作者艰难的四个方面:致书之难求师问教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哪三处对比,及其作用:①作者勤奋好学的态度和恶劣的学习条件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学习刻苦;②②作者的贫寒生活和富家子弟的奢华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心中有读书的快乐,有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追求学识的丰富、心灵的充实,勉励后学者不畏艰苦、勤奋好学。
太学学生的优越条件:书目齐全、良师指教、无需奔波、衣食无忧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本文主要手法:对比《鱼我所欲也》开头写法,及其作用、艺术效果:设喻开头,以鱼比生,以熊掌比义,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由浅入深,易于接受。
第一段论证方式:道理论证二、三两段的论证方式、写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做对比,说明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有本心,不能丧失本心,做出有损人格的事来舍生取义的普遍含义:生不仅指生命,也指诱惑人的一切,如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等;也指能够抵制一切利益的诱惑,保住本心和羞恶廉耻之心。
孟子语言特点、作用:多用排比,增强语势《爱莲说》写法:托物言志菊、牡丹的作用:菊做正衬,牡丹做反衬,突出莲的可爱形象写莲的角度、原文语句,及其表现出的特点: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高洁、不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质朴、不孤高自许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香远益清美名远扬清高风度:亭亭净值志洁行廉、仪态端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令人敬重、不敢轻辱托物言志中的志:借莲的可爱形象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批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态度“水路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作用:总起全文,为后文写牡丹、菊张本,是如题的准备《陋室铭》写法:托物言志开头写法:比喻起兴,以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表明陋室具有名与灵的性质“斯是陋室”的作用:扣题“唯吾德馨”的作用:点明主旨,统摄全篇“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写法:对比,虚实结合陋室雅在何处:环境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引用古代明贤居所的写法,及其作用: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以证陋室不陋。
又以古代明贤类比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画龙点睛,与“唯吾德馨”遥相呼应,暗含“有德者居之”托物言志中的志: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高洁傲岸的节操《记承天寺夜游》第一句的记叙写出的内容:时间、地点、同伴、游因:月色入户景物描写的特点、及所写内容:无一处写“月”字,却处处有月色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作者抒发的情感及情怀: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的复杂情感。
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尘累,淡泊宁静的情怀闲人如何理解:一则指闲情雅致之人,作者引以为豪;二则指被贬无事可做,抑郁不得志的悲凉心情,作者用“闲人”两字聊以自慰《三峡》写景手法,及其作用:大笔点染,描绘了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观三峡总特点:山高岭连、峡窄水长三峡山特点:连绵不断、隐天蔽日(正面+侧面描写)先写山的原因,及其写法:为下文写三峡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做铺垫;险峻的山峰和湍急的河流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间接描写先写夏水的原因,及所用修辞:三峡的景致重在水,而夏天的水最盛夸张四季特点:夏:水涨流急、水势浩大、阻断交通(夸张)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正面+侧面描写)引用渔歌的作用: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声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
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悲凄的气氛。
《小石潭记》写法:借景抒情第一段内容,及其写法: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以及小石潭全貌。
移步换景潭中的景物,其特点和写法:游鱼,动静结合,特写镜头;潭水,清澄,侧面描写,无一字写“水”却处处有水(鱼、日光、影子)小石潭源流特点、写法、好处: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
比喻,生动形象小石潭的气氛,及其写法:幽深冷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中的情:抒发了作者贬居中凄苦悲凉的心情乐、忧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被贬,心情极度郁闷,悲伤凄凉是他感情的主基调。
为了排遣内心的抑郁,他寄情山水。
但这种快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引发,内心的悲苦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用:画龙点睛,抒发了作者贬居中凄苦悲凉的心情《岳阳楼记》第一段内容,及其表达方式:做记缘由记叙第二段内容,及其表达方式:大观到登楼览物的心情描写写览物而悲、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法:描写、抒情对比,骈散结合写广阔胸襟的语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写远大抱负的语句、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广阔胸襟、远大抱负所用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微斯人,吾谁与归”言外之意希望滕子京有古仁人的胸襟抱负,也表达了作者自己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文论述的问题:造就人才、治理国家中心论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第一段论证方式:举例论证第一段六个人的共同点:出身卑微、饱经磨砺、有才干、成就大业举例后议论人才成功的必要条件:客观环境的磨砺、主观心志的努力第二段所用的论证方法:道理论证《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如何成功纳谏: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家事巧妙联系到国事,讽谏齐王除弊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类比的好处:把家事和国事类比,以小见大、由浅入深,有极强说服力。
评价齐王:齐王悬赏纳言、言而有信,知错就改,拥有君王的气度胸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必然迎来齐国的清明之治。
评价邹忌:勇于进谏、善于进谏、有自知之明三者回答程度不同的原因:他们的亲疏、利害关系不同。
妻子的语气十分肯定,由衷赞美;妾的语气中暗含讨好、拘谨、畏惧和胆怯;客的语气更轻,是出于礼貌、尊重而不得不采取的敷衍、逢迎的态度《曹刿论战》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后发制人曹刿远谋的表现:政治上取信于民,作战中沉着冷静、胸有成竹,能把握战机,追击时小心谨慎、详察敌情,能做到知己知彼。
鲁庄公是不是昏君,及其原因:不是昏君。
战前将战胜希望寄托于对少数人的小恩小惠和对神明的信奉上,这是政治上的无知;战中急躁冒进、盲目追击,这是军事上的无能。
但战后能虚心向曹刿请教战胜原因,可见他与一般的昏君是不同的本文两大写法,及其作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的鄙陋;对话为主,意在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而不是展现战争全貌《醉翁亭记》写法:借景抒情第一段内容:醉翁亭周围秀丽风光和得名缘由第二段内容: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第三段四个场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借景抒情中的情:陶醉在美景之中沉醉在政治清明、百姓和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醉和乐的关系: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乐是为了写醉;因乐而醉,醉能增其乐微露主旨的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破题、主抒胸臆、奠定文章感情基调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师表》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追述以往经历、自述其志的目的:表达诸葛亮想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情感,对后主的忠诚,及“北定中原”的决心评价诸葛亮:对刘备父子忠心耿耿,对兴复汉室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为人臣之楷模,忠臣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