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卷八十六

合集下载

宋书卷八十九

宋书卷八十九

宋书卷八十九袁粲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太尉淑兄子也。

父濯,扬州秀才,蚤卒。

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愍孙。

伯叔并当世荣显,而愍孙饥寒不足。

母琅邪王氏,太尉长史诞之女也,躬事绩纺,以供朝夕。

愍孙少好学,有清才,有欲与从兄顗婚者,伯父洵即顗父,曰:“顗不堪,政可与愍孙婚耳。

”时愍孙在坐,流涕起出。

蚤以操立志行见知。

初为扬州从事,世祖安北、镇军、北中郎行参军,侍中郎主簿。

世祖伐逆,转记室参军。

及即位,除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侍中。

孝建元年,世祖率群臣并于中兴寺八关斋,中食竟,愍孙别与黄门郎张淹更进鱼肉食。

尚书令何尚之奉法素谨,密以白世祖,世祖使御史中丞王谦之纠奏,并免官。

二年,起为廷尉,太子中庶子,领右军将军。

出为辅国将军、西阳王子尚北中郎长史、广陵太守,行兗州事。

仍为永嘉王子仁冠军长史,将军、太守如故。

大明元年,复为侍中,领射声校尉,封兴平县子,食邑五百户,事在《颜师伯传》。

三年,坐纳山阴民丁彖文货,举为会稽郡孝廉,免官。

寻为西阳王子尚抚军长史,又为中庶子,领左军将军。

四年,出补豫章太守,加秩中二千石。

五年,复还为侍中,领长水校尉,迁左卫将军,加给事中。

七年,转吏部尚书,左卫如故。

其年,皇太子冠,上临宴东宫,愍孙劝颜师伯酒;师伯不饮,愍孙因相裁辱。

师伯见宠于上,上常嫌愍孙以寒素凌之,因此发怒,出为海陵太守。

前废帝即位,除御史中丞,不拜。

复为吏部尚书。

永光元年,徙右卫将军,加给事中。

景和元年,复入为侍中,领骁骑将军。

太宗泰始元年,转司徒左长史,冠军将军,南东海太守。

愍孙清整有风操,自遇甚厚,常著《妙德先生传》以续嵇康《高士传》以自况,曰:有妙德先生,陈国人也。

气志渊虚,姿神清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舜之遗风。

先生幼夙多疾,性疏懒,无所营尚,然九流百氏之言,雕龙谈天之艺,皆泛识其大归,而不以成名。

家贫尝仕,非其好也。

混其声迹,晦其心用,故深交或迕,俗察罔识。

所处席门常掩,三径裁通,虽扬子寂漠,严叟沈冥,不是过也。

《宋书》谢庄王景文列传

《宋书》谢庄王景文列传

《宋书》谢庄王景文列传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太常弘微子也。

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

及长,韶令美容仪,太祖见而异之,谓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曰:“蓝田出玉,岂虚也哉!”初为始兴王浚后军法曹行参军,转太子舍人,庐陵王文学,太子洗马,中舍人,庐陵王绍南中郎咨议参军。

又转随王诞后军咨议,并领记室。

分左氏《经传》,随国立篇,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别郡殊,合之则宇内为一。

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寇彭城,虏遣尚书李孝伯来使,与镇军长史张畅共语,孝伯访问庄及王徽,其名声远布如此。

二十九年,除太子中庶子。

时南平王铄献赤鹦鹉,普诏群臣为赋。

太子左卫率袁淑文冠当时,作赋毕,赍以示庄;庄赋亦竟,淑见而叹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

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

”遂隐其赋。

元凶弑立,转司徒左长史。

世祖入讨,密送檄书与庄,令加改治宣布。

庄遣腹心门生具庆奉启事密诣世祖曰:“贼劭自绝于天,裂冠毁冕,穷弑极逆,开辟未闻,四海泣血,幽明同愤。

奉三月二十七日檄,圣迹昭然,伏读感庆。

天祚王室,睿哲重光。

殿下文明在岳,神武居陕,肃将干威,龚行天罚,涤社稷之仇,雪华夷之耻,使弛坠之构,更获缔造,垢辱之氓,复得明目。

伏承所命,柳元景、司马文恭、宗悫、沈庆之等精甲十万,已次近道。

殿下亲董锐旅,授律继进。

荆、鄢之师,岷、汉之众,舳舻万里,旌旆亏天,九土冥符,群后毕会。

今独夫丑类,曾不盈沴,自相暴殄,省闼横流,百僚屏气,道路以目。

檄至,辄布之京邑,朝野同欣,里颂途歌,室家相庆,莫不望景耸魂,瞻云伫足。

先帝以日月之光,照临区宇,风泽所渐,无幽不洽。

况下官世荷宠灵,叨恩逾量,谢病私门,幸免虎口,虽志在投报,其路无由。

今大军近次,永清无远,欣悲踊跃,不知所裁。

”世祖践阼,除侍中。

时索虏求通互市,上诏群臣博议。

庄议曰:“臣愚以为獯猃弃义,唯利是视,关市之请,或以觇国,顺之示弱,无明柔远,距而观衅,有足表强。

且汉文和亲,岂止彭阳之寇;武帝修约,不废马邑之谋。

《桃花源记》中的“渔人”是谁(2)

《桃花源记》中的“渔人”是谁(2)

《桃花源记》中的“渔人”是谁(2)本条刘孝标注引《中兴书》曰:“刘驎之,一字遗民。

”刘驎之喜欢捕鱼,他的朋友谢安(320;385)和王坦之(330;375)在当时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而对担任桓玄侍中的张玄(生卒年不详),他似乎并未放在眼里。

张玄本有攀附之意,最后却以尴尬收场。

所以,在东晋太元年间(376;396),能够“诣太守,说如此”的“渔人”,实非刘驎之莫属。

刘驎之人品高尚,在当时声望极高。

《世说新语;栖逸》第8条:南阳刘驎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

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吁谟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甚厚。

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

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

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

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

甚厚,为乡闾所安。

本条刘孝标注引邓粲(公元377年前后在世)《晋纪》曰:“驎之字子骥,南阳安众人。

少尚质素,虚退寡欲。

好游山泽间,志存遁逸。

桓冲尝至其家,驎之方条桑,谓冲:‘使君既枉驾光临,宜先诣家君。

’冲遂诣其父。

父命驎之,然后乃还,拂短褐与冲言。

父使驎之自持浊酒葅菜供宾,冲敕人代之。

父辞曰:‘若使官人,则非野人之意也。

’冲为慨然,至昏乃退。

因请为长史,固辞。

居阳岐,去道近,人士往来,必投其家。

驎之身自供给,赠致无所受。

去家百里,有孤妪疾,将死,谓人曰:‘唯有刘长史当埋我耳!’驎之身往候之疾终,为治棺殡。

其仁爱皆如此。

以寿卒。

”可见他在当地深得民心,是一位富有仁爱之心的名士,而两任荆州刺史桓玄(369;404)、桓冲(328;384)父子对他都非常器重。

刘驎之居住在距离荆州二百里的阳岐村,这是一个濒临长江的渔村,从荆州到江陵,这里是必经之地。

而从江陵去建康(今南京市),又必然经过浔阳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

这条交通路线就是长江水路。

《世说新语选》参考数据

《世说新语选》参考数据

高中语文《世说新语选》参考数据目录壹、作者参考数据一、宋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十一 宗室二、南史 卷十三 列传第三 刘义庆 三、旧唐书 卷二九 音乐志二四、说蕃篇 萧绎五、刘义庆议避雠 姜南一、《世说新语》集评 二、《世说新语》相关成语名言辑要参、相关文章参考数据一、世说新语<言语>选二、世说新语<雅量>选 三、世说新语<捷悟>选四、世说新语<任诞>选五、刘义庆名句辑要六、世说新语序 王世懋三、宋书不载世说张习孔刘义庆高中语文《世说新语选》参考数据壹、作者参考数据一、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十一宗室刘义庆回首頁道规无子,以长沙景王第二子义庆为嗣。

初,太祖少为道规所养,高祖命绍焉,咸以礼无二继,太祖还本,而定义庆为后。

义庆为荆州,庙主当随往江陵,太祖诏曰:“褒崇道勋,经国之盛典;尊亲追远,因心之所隆。

故侍中、大司马临川烈武王,体道钦明,至德渊邈,睿哲自天,孝友光备。

爰始协规,则翼赞景业;陵威致讨,则克剪枭鲸。

逮妖逆交侵,方难孔棘,势逾累棋,人无固志。

王神谟独运,灵武宏发,辑宁内外,诛覆群凶,固已化被江汉,勋高微管,远猷侔于二南,英雄迈于两献者矣。

朕幼蒙殊爱,德荫特隆,丰恩慈训,义深情戚,永惟仁范,感慕缠怀。

今当拥移寝祏,初祀西夏,思崇嘉礼,式备徽章,庶以昭宣风度,允副幽显。

其追崇丞相,加殊礼,鸾辂九旒,黄屋左纛,给节钺、前后部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侍中如故。

”及长沙太妃檀氏、临川太妃曹氏后薨,祭皆给鸾辂九旒,黄屋左纛,辒辌车,挽歌一部,前后部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

义庆幼为高祖所知,常曰:“此吾家丰城也。

”年十三,袭封南郡公。

除给事,不拜。

义熙十二年,从伐长安,还拜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未之任,徙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复督淮北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并如故。

永初元年,袭封临川王。

征为侍中。

元嘉元年,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常侍并如故。

时有民黄初妻赵杀子妇,遇赦应徙送避孙仇。

《宋书》词语拾零

《宋书》词语拾零
笔者在研读《 宋书》 的过程中 , 结合其他著作 , 见一些词语 用例还不少 , 《 惜 汉语 大词典》 以下简 称《 ( 大词典》有 的词并 ) 没有被 收录 , 有的词尽 管收录却引书例证偏 晚。现列举如下 : 交 流 () 宠姬殷 贵 妃 薨 , 1上 葬毕 , 与 群 臣至殷 墓 。谓 德 愿 数 日:卿哭贵妃若悲 , “ 当加厚 赏。德愿 应声便号恸 , ” 抚膺擗 踊 , 涕泗交流 。——《 书 ・ 四十五》 宋 卷
八》
“ 有“ 交” 相并, 合在一起” 《 义,广雅・ 释诂》“ , :交 台也。 ”
《 楚辞 ・ 九章・ 思美人》“ 蔚薄与杂菜兮 , 以为交 佩。王逸 : 解 备 ”
() 8叟死 , 有家人 营主 凶事 , 无 胡始 昌迎而殡 之于 家 , 葬 于墓次。—— 《 魏书 ・ 十-I 卷五 () 9文恭孝慕 罔极 , 居祖父 墓次 , 夕拜跪 。 乃 晨 ——《 魏
高,汉语大词典》 《 有的已收录, 但引书例证偏晚, 有的未被收录, 文章试图以此为辞书鳊纂提供些许有用的资料, 或可补正辞
书缟纂之疏失。
[ 关键词] 宋书 词语 词典 《 》
[ 中图分类号] 11 文献标识码] [ H3 [ A 文章编号] 7 — 432 70 — 06 0 1 2 3 { 0} 04— 2 6 7 0 2
在其他史书中的用例有:
() , 2初 德被病 数年 , 昂俯 伏左 右 , 不缓带 ; 处丧 , 衣 及 毁 瘠三年 , 抱负乃行 ; 服阕, 遂潜于墓 次 , 不关时务 。——《 后汉 书・ 卷二十九 ・ 刚鲍永郅恽列》 申屠
() 3华裔混殊风 , 率土浃王猷。惆怅惧迁逝, 北顾涕交
四十一》
“ 有处所义,国语・ 次” 《 鲁语上》“ :故大者陈之原野, 小者

魏晋六朝“文义”考释

魏晋六朝“文义”考释

【内容提要】“义”的表达有口谈,同时也有笔谈或是为谈论准备下的文字资料。

由于文章创作与“义”的文字化对语言的共同依赖,使得文和“义”出现了一定的融会现象,它是玄学或清谈影响文学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魏晋六朝文义玄学清谈融会中古文献记述文人好尚,多有“文义”之说,如《宋书》卷七十三《颜延之传》:“傅亮自以文义之美一时莫及。

”卷五十六《孔琳之传》:“(琳之)好文义,解音律。

”卷六十三《王华传》:“以文义见赏。

”《世说新语》以及刘孝标注中也多有类似表达,《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注引《续晋阳秋》:“(谢)朗……文义艳发。

”《政事》“何骠骑作会稽”条注引《晋阳秋》:“思韵淹通,有文义才情。

”《品藻》“王夷甫云”条注引荀绰《兖州记》:“(闾丘)冲清平有鉴识,博学有文义。

”①等等。

与“文义”同时被史家标尚的,还有某文士好文辞文章、某贵族有文才等说法。

关于“文义”,历来没有具体论述,刘师培注意到了中古史书中这种表述,但将其视为与文史、文辞、文章一体的概念,并未对其内涵进行辨析。

朱自清认为:“南朝史书多‘文义之士’的称谓,大概是指作诗的人。

”“文义与文学意思差不多,不过文义较重文,而文学较重学。

”②这个说法有合理的地方,但也不乏揣测的成分。

事实上,“文义”虽然联用较多,但二者并不相同。

《世说新语·品藻》“人有问太傅”条注引《续晋阳秋》:“献之文义并非所长。

”《宋书》卷八十六《刘 传》称其“兼好文义”。

一个“并”,一个“兼”,都是视之为两项不同的内容。

“文”实则侧重在文章诗歌辞赋方面的创作,那么“义”又该如何理解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需从玄学产生的背景说起。

一玄学的产生与“义”玄学产生的背景之一就是东汉以来的繁琐经学,尽管政治上的血腥也促成了它的繁荣,但却并非是其产生的本源原因。

玄学与东汉经学的差别在于:一简一繁,一重阐释一重传述,这就使得学术中有“我”成为魏晋经典阐释中突出的特征。

魏晋六朝“文义”考释(一)

魏晋六朝“文义”考释(一)

魏晋六朝“文义”考释(一)【内容提要】“义”的表达有口谈,同时也有笔谈或是为谈论准备下的文字资料。

由于文章创作与“义”的文字化对语言的共同依赖,使得文和“义”出现了一定的融会现象,它是玄学或清谈影响文学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魏晋六朝文义玄学清谈融会中古文献记述文人好尚,多有“文义”之说,如《宋书》卷七十三《颜延之传》:“傅亮自以文义之美一时莫及。

”卷五十六《孔琳之传》:“(琳之)好文义,解音律。

”卷六十三《王华传》:“以文义见赏。

”《世说新语》以及刘孝标注中也多有类似表达,《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注引《续晋阳秋》:“(谢)朗……文义艳发。

”《政事》“何骠骑作会稽”条注引《晋阳秋》:“思韵淹通,有文义才情。

”《品藻》“王夷甫云”条注引荀绰《兖州记》:“(闾丘)冲清平有鉴识,博学有文义。

”①等等。

与“文义”同时被史家标尚的,还有某文士好文辞文章、某贵族有文才等说法。

关于“文义”,历来没有具体论述,刘师培注意到了中古史书中这种表述,但将其视为与文史、文辞、文章一体的概念,并未对其内涵进行辨析。

朱自清认为:“南朝史书多‘文义之士’的称谓,大概是指作诗的人。

”“文义与文学意思差不多,不过文义较重文,而文学较重学。

”②这个说法有合理的地方,但也不乏揣测的成分。

事实上,“文义”虽然联用较多,但二者并不相同。

《世说新语·品藻》“人有问太傅”条注引《续晋阳秋》:“献之文义并非所长。

”《宋书》卷八十六《刘传》称其“兼好文义”。

一个“并”,一个“兼”,都是视之为两项不同的内容。

“文”实则侧重在文章诗歌辞赋方面的创作,那么“义”又该如何理解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需从玄学产生的背景说起。

一玄学的产生与“义”玄学产生的背景之一就是东汉以来的繁琐经学,尽管政治上的血腥也促成了它的繁荣,但却并非是其产生的本源原因。

玄学与东汉经学的差别在于:一简一繁,一重阐释一重传述,这就使得学术中有“我”成为魏晋经典阐释中突出的特征。

南朝侯爵

南朝侯爵

南朝·侯爵南朝宋的五等爵制承袭晋制,侯爵分为开国县侯与五等县侯。

开国县侯为第二品爵。

[1]县为侯国者,改称县令长为相,相最初向国主称臣,宋孝武帝时革除称臣之制。

[2]侯国置郎中令、典书令、典祠令、典卫令、学官令、治书、世子庶子、陵长、庙长、牧长、谒者、中大夫、舍人、典医丞、典府丞等官。

[3]五等县侯为虚封爵,不开国,无食邑。

南朝梁时,开国县侯位视孤卿、重号将军、光禄大夫,班次之。

县侯国置郎中令一卿。

除卿之外,侯国又置相、侍郎、典祠令、典书令、典卫长等官。

国官皆向国主称臣。

[4]南朝陈时,开国县侯为第三品爵,位视中二千石。

[5]南朝的二十等爵制承袭魏晋之制。

[6][7]列侯爵二十级,分县侯(汤沐食侯)、乡侯、亭侯三等。

南朝宋时,县侯为第三品爵,乡侯为第四品爵,亭侯为第五品爵。

[8]南朝梁时,食邑千户以上的列侯置家丞、庶子,食邑不满千户的列侯只置庶子。

[9]南朝陈时,汤沐食侯为第七品爵,乡侯、亭侯为第八品爵,位视千石。

[5]关内侯爵十九级,南朝宋时为第六品爵。

[8]名号侯爵十八级。

关中侯爵十七级,南朝陈时为第九品爵,位视六百石。

关外侯爵十六级,南朝陈时为第九品爵,位视六百石。

[5]1.《通典卷三十七职官十九》:“第二品:特进、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诸持节都督、开国县侯伯子男(爵)。

”2.《宋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二》:“先是郡县为封国者,内史、相并于国主称臣,去任便止。

至世祖孝建中,始革此制,为下官致敬。

”3.《宋书卷四十志第三十》:“有郎中令、中尉、大农为三卿。

大国置左右常侍各三人,省郎中,置侍郎二人……典书、典祠、典卫、学官令、典书令丞各一人,治书四人,中尉司马、世子庶子、陵庙牧长各一人,谒者四人,中大夫六人,舍人十人,典医丞、典府丞各一人。

宋氏以来,一用晋制,虽大小国,皆有三军。

晋制,典书令在常侍下,侍郎上;江左则侍郎次常侍,而典书令居三军下矣。

江左以来,公国则无中尉、常侍、三军,侯国又无大农、侍郎……”4.《隋书卷二十六志第二十一》:“诸王公侯国官,皆称臣。

庐江郡灊县何氏家族成员仕宦表64人

庐江郡灊县何氏家族成员仕宦表64人

庐江郡灊县何氏家族成员仕宦表
何良赴辑录
二〇二〇年九月六日
凡例:
1、本表标示五品官以上官职,依据时官位品阶。

2、主要參考资料(正史本传之外):
①(清)万斯同,《东晋将相大臣年表》,收于收于《二十五史补编》编委会编,《两晋南北朝十史补编一》。

②(清)万斯同,《晋方镇年表》,收于《二十五史补编》编委会编,《两晋南北朝十史补编一》。

③(清)秦锡圭,《补晋方镇表》,收于《二十五史补编》编委会编,《两晋南北朝十史补编一》。

④(清)吴廷燮,《东晋方镇年表》,收于《二十五史补编》编委会编,《两晋南北朝十史补编一》。

⑤(清)万斯同,《宋将相大臣年表》,收于《二十五史补编》编委会编,《两晋南北朝十史补编贰》。

⑥(清)万斯同,《齐将相大臣年表》,收于《二十五史补编》编委会编,《两晋南北朝十史补编贰》。

⑦(清)万斯同,《梁将相大臣年表》,收于《二十五史补编》编委会编,《两晋南北朝十史补编贰》。

释读灵石王家大院影壁龟甲纹砖雕的装饰义涵

释读灵石王家大院影壁龟甲纹砖雕的装饰义涵

[摘 要]灵石王家大院的装饰艺术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等价值,其石、木、砖三雕更是其中一绝。

依次对影壁和龟甲纹进行简介,分析龟甲纹的符号意义,探讨王家大院影壁上龟甲纹砖雕的装饰义涵,总结出王家大院影壁上的龟甲纹砖雕具有御外安内、祝吉辟邪广进财、祈求官运昌隆以及合封建宗祠孝义四重装饰义涵。

[关键词]传统纹样;龟甲纹;砖雕;影壁;王家大院[中图分类号]J323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4-0012-04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况成泉,姜卫宁.释读灵石王家大院影壁龟甲纹砖雕的装饰义涵[J].天工,2022(4):12-15.释读灵石王家大院影壁龟甲纹砖雕的装饰义涵况成泉 姜卫宁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的发展逻辑与培育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GX-28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况成泉(1981—),男,汉族,山东青岛胶州人,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艺术与设计、民族民间艺术与美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姜卫宁(1998—),男,汉族,四川成都大邑人,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图形图像设计。

灵石王家大院是历明清两朝修建而成的家族建筑群,素有“民间故宫”“华夏第一宅”的美誉,其恢宏磅礴,尽显晋商宅第之风范。

王家先祖经农转商而后至仕,家业渐大,其家族鼎盛于康乾盛世,虽不如皇家宫廷般雍容华贵,但鳞次栉比的院落建筑与雕梁画栋的宅邸陈设依然透露出官宦世家的宗法礼制以及长幼尊卑有序的门第威严。

王家大院的装饰艺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石、木、砖三雕更是其中一绝,三雕艺术也被用于王家大院的影壁之上,据统计,高家崖、红门堡两个建筑群影壁竟有45通之多[1],王家大院影壁总计达近百通,这些影壁大小不等、装饰各异,有的以石雕,有的以木雕,有的以砖雕,其中以龟甲纹作装饰的影壁为砖雕。

宋书的基本介绍

宋书的基本介绍

宋书的基本介绍《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宋书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宋书的作者简介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

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出身江南大族。

历仕宋﹑齐﹑梁三朝﹐曾自称“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

齐永明五年(487)时﹐任太子家令兼著作郎﹐奉诏撰《宋书》。

他依据宋代何承天﹑苏宝生﹑徐爰等修撰的《宋书》及其他记述宋代历史的书籍﹐增补宋末十几年的事迹﹐只用一年时间﹐到六年二月就完成本纪﹑列传七十卷﹐侯又续修八志三十卷。

沈约以文字称世﹐有文集九卷。

宋书的简介发展史书一百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梁沈约撰。

有纪、传、志而无表,成书草率,叙事又多忌讳,但保存史料较多。

宋是继东晋以后在南方建立的封建王朝。

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四○三年),荆州刺史桓玄代晋称帝。

第二年,当时的北府兵将领刘裕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和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两地起兵,推翻桓玄,名义上恢复晋朝的统治,实际上掌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

过了十五年,晋恭帝元熙二年(公元四二○年),刘裕建立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市)。

刘裕以后,一共传了七代,到宋顺帝升明三年(公元四七九年),又为萧齐所灭。

宋朝国史的修撰,在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四三九年)就已开始。

当时由著名科学家何承天草立纪传,编写了天文志和律历志。

此后,又有山谦之、裴松之、苏宝生等陆续参预编撰。

但他们任史职的时间都很短。

大明六年(公元四六二年),徐爰领著作郎,他参照前人旧稿,编成“国史”,上自东晋义熙元年(公元四○五年) 刘裕实际掌权开始,下讫大明时止。

《隋书·经籍志》著录徐爰宋书六十五卷,可见他的书曾和沈约宋书并行,现在《太平御览》等类书中,还保存了徐爰宋书的残篇零段。

但徐爰不久为宋朝所斥退,宋朝“国史”的修撰也就停了下来。

南齐永明五年(公元四八七年)春,又命沈约修撰宋书。

宋书卷一百

宋书卷一百

宋书卷一百昔少暤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

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

其后四国,沈、姒、蓐、黄。

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

春秋之时,列于盟会。

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蔡伐沈,灭之,以沈子嘉归。

其后,因国为氏。

自兹以降,谱谍罔存。

秦末有沈逞,征丞相,不就。

汉初逞曾孙保,封竹邑侯。

保子遵,自本国迁居九江之寿春,官至齐王太傅、敷德侯。

遵子达,骠骑将军。

达子乾,尚书令。

乾子弘,南阳太守。

弘子勖,河内守。

勖子奋,御史中丞。

奋子恪,将作大匠。

恪子谦,尚书、关内侯。

谦子靖,济阴太守。

靖子戎,字威卿,仕州为从事,说降剧贼尹良,汉光武嘉其功,封为海昏县侯,辞不受。

因避地徙居会稽乌程县之余不乡,遂世家焉。

顺帝永建元年,分会稽为吴郡,复为吴郡人。

灵帝初平五年,分乌程、余杭为永安县,吴孙皓宝鼎二年,分吴郡为吴兴郡,复为郡人,虽邦邑屡改,而筑室不迁。

晋武帝平吴后,太康二年,改永安为武康县,史臣七世祖延始居县东乡之博陆里余乌村。

王父从官京师,义熙十一年,高祖赐馆于建康都亭里之运巷。

戎子酆,字圣通,零陵太守,致黄龙芝草之瑞。

第二子浒,字仲高,安平相。

少子景,河间相,演之、庆之、昙庆、怀文其后也。

浒子鸾,字建光,少有高名,州举茂才,公府辟州别驾从事史。

时广陵太守陆稠,鸾之舅也,以义烈政绩,显名汉朝,复以女妻鸾。

年二十三,早卒。

子直,字伯平,州举茂才,亦有清名,年二十八卒。

子仪,字仲则,少有至行,兄瑜十岁,仪九岁而父亡,居丧过礼,毁瘠过于成人。

外祖会稽盛孝章,汉末名士也,深加忧伤,每扰慰之,曰:“汝并黄中冲爽,终成奇器,何为逾制,自取殄灭邪!”三年礼毕,殆至灭性,故兄弟并以孝著。

瑜早卒。

仪笃学有雄才,以儒素自业。

时海内大乱,兵革并起,经术道弛,士少全行,而仪淳深隐默,守道不移,风操贞整,不妄交纳,唯与族子仲山、叔山及吴郡陆公纪友善。

州郡礼请,二府交辟,公车征,并不屈,以寿终。

宋书郭原平传原文及翻译

宋书郭原平传原文及翻译

宋书郭原平传原文及翻译导语:《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记述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首尾六十年的史实,为沈约所撰。

全书一百卷,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

作者根据何承天、徐爱等所著宋史旧本,旁采注纪,撰续成书。

纪传部分成于南齐永明六年,诸志当成于隆昌元年之后。

全书以资料繁富而著称于史林,为研究刘宋一代历史的基本史料。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宋书郭原平传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每至节岁?a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

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

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

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

又以种瓜为业。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

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南朝男爵

南朝男爵

南朝·男爵南朝宋的封爵制度承袭晋制,开国县男为第二品爵。

[1]县为男国者,改称县令长为相,相最初向国主称臣,宋孝武帝时革除称臣之制。

[2]男国置典书令、典祠令、典卫令、治书、世子庶子、陵长、庙长、牧长、谒者、中大夫、舍人、典医丞、典府丞等官。

[3]除开国县男之外,又有五等县男,为虚封爵,不开国,无食邑。

南朝梁时,开国县男位视比二千石,班次之。

男国置相、典祠长、典书丞等官,国官皆向国主称臣。

[4]南朝陈时,开国县男为第六品爵,秩视二千石。

[5]1.《通典卷三十七职官十九》:“第二品:特进、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诸持节都督、开国县侯伯子男(爵)。

”2.《宋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二》:“先是郡县为封国者,内史、相并于国主称臣,去任便止。

至世祖孝建中,始革此制,为下官致敬。

”3.《宋书卷四十志第三十》:“有郎中令、中尉、大农为三卿。

大国置左右常侍各三人,省郎中,置侍郎二人……典书、典祠、典卫、学官令、典书令丞各一人,治书四人,中尉司马、世子庶子、陵庙牧长各一人,谒者四人,中大夫六人,舍人十人,典医丞、典府丞各一人。

宋氏以来,一用晋制,虽大小国,皆有三军。

晋制,典书令在常侍下,侍郎上;江左则侍郎次常侍,而典书令居三军下矣。

江左以来,公国则无中尉、常侍、三军,侯国又无大农、侍郎,伯子男唯典书以下,又无学官令矣。

”4.《隋书卷二十六志第二十一》:“诸王公侯国官,皆称臣。

上于天朝,皆称陪臣。

有所陈,皆曰上疏。

其公文曰言事……开国诸男,位视比二千石,班次之。

公已下,各置相、典祠、典书令、典卫长一人……公已下,各置相、典祠、典书令、典卫长一人……男典祠谓之长,典书谓之丞,无典卫。

”5.《隋书卷二十六志第二十一》:“开国子,第五品。

开国男,第六品。

并视二千石。

”开国男 (3)晋安帝始封 (3)临沅国(408年—479年) (3)永新国(410年—479年) (4)阳丰国(410年—479年) (4)望蔡国(413年—422年) (4)高昌国(413年— ) (4)宁新国(413年—479年) (5)阳山国(415年—447年) (5)新康国(415年—479年) (5)新宁国(415年— ) (5)西平国(417年— ) (6)宋武帝始封 (6)番禺国(420年—479年) (6)观阳国(420年—479年) (6)宋少帝始封 (7)建陵国(423年—479年) (7)宋孝武帝始封 (7)南乡国(453年—454年) (7)新阳国(453年—479年) (7)吴昌国(458年—465年) (8)湘乡国(458年—479年) (8)高昌国(458年—479年) (8)高平国(459年—479年) (8)宋前废帝始封 (9)平都国(465年) (9)宜阳国(465年) (9)东兴国(465年) (9)武安国(465年—466年) (9)宋明帝始封 (10)邵阳国(466年) (10)衡山国(466年—479年) (10)武功国(466年— ) (10)清水国(466年— ) (11)龙川国(466年— ) (11)上饶国(466年—479年) (11)绥城国(466年—479年) (11)永丰国(466年—479年) (12)赣国(466年— ) (12)含洭国(467年—479年) (12)锺武国(467年—468年)/湘南国(468年—479年) (12)葛阳国(467年—474年) (13)吉阳国(467年—478年) (13)安阳国(468年) (13)真阳国(468年) (13)宋后废帝始封 (14)乐安国(474年—476年) (14)广晋国(474年— ) (14)苌寿国(476年—478年) (14)葛阳国(476年—478年) (14)宋顺帝始封 (15)上黄国(477年—502年) (15)吉阳国(477年—502年) (15)罗江国(477年—479年)/监利国(479年—495年) (15)齐高帝始封 (16)丰阳国(479年—502年) (16)广晋国(479年—502年) (16)平固国(479年—502年) (16)安复国(479年—494年) (16)新阳国(479年—502年) (16)州陵国(479年—486年) (17)刘阳国(479年—502年) (17)齐武帝始封 (17)齐郁林王始封 (17)临汝国(494年) (17)曲江国(494年) (18)齐明帝始封 (18)建阳国(494年—501年) (18)新吴国(498年—502年) (18)遂兴国(498年—502年) (18)湘阴国(498年—502年) (19)沙阳国(498年—502年) (19)齐东昏侯始封 (19)余干国(500年—501年) (19)竟陵国(500年—501年) (19)梁武帝始封 (19)增城国(502年—507年) (20)南阳国(502年— ) (20)广兴国(502年— ) (20)祁阳国() (20)安怀国(520年代—528年) (20)益昌国() (21)都城国(526年— ) (21)广晋国(540年代—552年) (21)五等男 (21)晋安帝始封 (21)曲江县五等男(406年— ) (21)建城县五等男(410年— ) (22)华容县五等男(411年— ) (22)宋文帝始封 (22)晋兴县五等男(445年—469年) (22)始平县五等男(466年— ) (22)始封者不详 (23)南昌县五等男() (23)1.《宋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七》:“乃追封临沅县男,食邑五百户。

《宋书》卷八本纪第八◎明帝

《宋书》卷八本纪第八◎明帝

《宋书》卷八本纪第八◎明帝太宗明皇帝讳彧,字休炳,小字荣期,文帝第十一子也。

元嘉十六年十月戊寅生。

二十五年,封淮阳王,食邑二千户。

二十九年,改封湘东王。

元凶弑立,以为骁骑将军,加给事中。

世祖践阼,为秘书监,迁冠军将军、南兰陵下邳二郡太守,领石头戍事。

孝建元年,徙为南彭城、东海二郡太守,将军如故,镇京口。

其年,征为中护军。

二年,迁侍中,领游击将军。

三年,徙卫尉,侍中如故。

又为左卫将军,卫尉如故。

大明元年,转中护军,卫尉如故。

三年,为都官尚书,领游击将军,卫尉如故。

七年,迁领军将军。

八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徐兖二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镇北将军、徐州刺史,给鼓吹一部。

其年,征为侍中、护军将军。

未拜,复为领军将军,侍中如故。

永光元年,又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豫豫司江四州扬州之宣城诸军事、卫将军、南豫州刺史,镇姑孰。

又徙为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诸军事、宁蛮校尉、雍州刺史,持节、常侍、将军如故。

未拜,复本位。

寻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

废帝景和末,上入朝,被留停都。

废帝诛害宰辅,杀戮大臣,恒虑有图之者,疑畏诸父,并拘之殿内,遇上无礼,事在《文诸王传》。

遂收上付廷尉,一宿被原。

将加祸害者,前后非一。

既而害上意定,明旦便应就祸。

上先已与腹心阮佃夫、李道儿等密共合谋。

于时废帝左右常虑祸及,人人有异志。

唯有直皞将军宋越、谭金、童太一等数人为其腹心,并虓虎有干力,在殿省久,众并畏服之,故莫敢动。

是夕,越等并外宿。

佃夫、道儿因结寿寂之等殒废帝于后堂,十一月二十九日夜也。

事定,上未知所为。

建安王休仁便称臣奉引升西堂,登御坐,召见诸大臣。

于时事起仓卒,上失履,跣至西堂,犹著乌帽。

坐定,休仁呼主衣以白帽代之,令备羽仪。

虽未即位,凡众事悉称令书施行。

己未,司徒扬州刺史豫章王子尚、山阴公主并赐死。

宗越、谭金、童太一谋反伏诛。

十二月庚申朔,令书以司空东海王祎为中书监、太尉,镇军将军、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进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古代军人饭量有多大

古代军人饭量有多大

古代军人饭量有多大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可见粮草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那么,在古代,军人的粮食消耗量到底是多少,他们的饭量究竟有多大?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兵出祁山,据五丈原与魏军对峙,不幸病死军中。

据《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病重之时,每天食米仅3升,魏军统帅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大喜过望,断言“其将死也”,意思是诸葛亮只吃这么点儿饭,恐怕离死不远了。

按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魏晋1升约合今天0.2023公升,则当时3升约合今天0.6公升;今每公升大米重约1.7斤,则0.6公升大米重约1.02斤,即诸葛亮病重时每天能吃1斤大米。

跟现代人比起来,这个饭量不能算小。

可是在司马懿眼里,诸葛亮吃的已经够少了。

或许在那个时代,人的饭量普遍比今天要大?《魏书》卷五十二有“阚?S传”,说北魏时期,敦煌人阚?S“性能多食,一饭至三斗乃饱”。

北魏多用大斗,三斗约合今天12公升,“一饭至三斗”,也就是一顿饭要吃掉12公升。

这12公升如果指的是米,要有20斤,如果指的是面,要有18斤。

当时流行一日两餐,假如《魏书》记载属实,那么阚?S每天要吃下去三四十斤粮食才能填饱肚皮,其饭量是诸葛亮的几十倍。

但笔者怀疑这段记载有夸大的地方,至少违背了我们现代人的常识。

《宋书》卷八十六提到南北朝时某支部队的饭量:“兵士二万人,岁食米四十八万斛。

”宋元以前,一斛即一百升,四十八万斛即四百八十万升,这么多粮食让两万士兵分一年来吃,平均每人每天6到7升。

南朝宋的量器跟三国时一样,都是每升合现在0.2023公升,6到7升大米有2斤多,这帮士兵的平均饭量是诸葛亮的两倍。

《宋书》卷十九还有句话:“方今夷狄对岸,外御为急,兵食七升,忘身赴难。

”说明就军队而言,每天7升口粮当属较低标准。

《晋书?会稽王道子传》记载:“于时军旅荐兴,国用虚竭,自司徒以下,日廪七升。

”说明每天7升口粮对高级行政干部(晋时“司徒”官位很高,常是宰相的别称)来说,也属于较低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书卷八十六殷孝祖、刘勔殷孝祖,陈郡长平人也。

曾祖羡,晋光禄勋。

父祖并不达。

孝祖少诞节,好酒色,有气干。

太祖元嘉末,为奉朝请,员外散骑侍郎。

世祖以其有武用,除奋武将军、济北太守。

入为积射将军。

大明初,索虏寇青州,上遣孝祖北援,受刺史颜师伯节度,累与虏战,频大破之,事在师伯传。

还授太子旅贲中郎将,加龙骧将军。

竟陵王诞据广陵为逆,孝祖隶沈庆之攻诞,又有战功,迁西阳王子尚抚军、宁朔将军、南济阴太守。

出为盱眙太守,将军如故。

还为虎贲中郎将,仍除宁朔将军、阳平东平二郡太守。

又迁济南、南郡,将军如故。

前废帝景和元年,以本号督兗州诸军事、兗州刺史。

太宗初即位,四方反叛,孝祖外甥司徒参军颍川葛僧韶建议衔命征孝祖入朝,上遣之。

时徐州刺史薛安都遣薛索兒等屯据津径,僧韶间行得至,说孝祖曰:“景和凶狂,开辟未有,朝野危极,假命漏刻。

主上圣德天挺,神武在躬,曾不浃辰,夷凶翦暴,更造天地,未足为言。

国乱朝危,宜立长生,公卿百辟,人无异议,泰平之隆,非旦则夕。

而群小相煽,构造无端,贪利幼弱,竞怀希望。

使天道助逆,群凶事申,则主幼时艰,权柄不一,兵难互起,岂有自容之地。

舅少有立功之志,长以气节成名,若便能控济、河义勇,还奉朝廷,非唯匡主静乱,乃可以垂名竹帛。

”孝祖具问朝廷消息,僧韶随方酬譬,并陈兵甲精强,主上欲委以前驱之任。

孝祖即日弃妻子,率文武二千人随僧韶还都。

时普天同逆,朝廷唯保丹阳一郡,而永世县寻又反叛。

义兴贼垂至延陵,内外忧危,咸欲奔散。

孝祖忽至,众力不少,并伧楚壮士,人情于是大安。

进孝祖号冠军,假节、督前锋诸军事,遣向虎槛,拒对南贼。

御仗先有诸葛亮筒袖铠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上悉以赐孝祖。

孝祖负其诚节,凌轹诸将,台军有父子兄弟在南者,孝祖并欲推治。

由是人情乖离,莫乐为用。

进使持节、都督兗州青冀幽四州诸军事、抚军将军,刺史如故。

时贼据赭圻,孝祖将进攻之,与大统王玄谟别,悲不自胜,众并骇怪。

泰始二年三月三日,与贼合战,常以鼓盖自随,军中人相谓曰:“殷统军可谓死将矣。

今与贼交锋,而以羽仪自标显,若善射者十士攒射,欲不毙,得乎?”是日,于阵为矢所中死,时年五十二。

追赠散骑常侍、征北将军,持节、都督如故。

封秭归县侯,食邑千户。

四年,追改封建安县,谥曰忠侯。

孝祖子悉为薛安都所杀,以从兄子慧达继封。

齐受禅,国除。

刘勔,字伯猷,彭城人也。

祖怀义,始兴太守。

父颖之,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征林邑,遇疾卒。

勔少有志节,兼好文义。

家贫,为广州增城令,广州刺史刘道锡引为扬烈府主簿。

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南侵,道锡遣勔奉使诣京都,太祖引见之,酬对称旨,除宁远将军、绥远太守。

元嘉末,萧简据广州为乱,勔起义讨之,烧其南门。

广州刺史宗悫又命为军府主簿,以功封大亭侯。

除员外散骑侍郎。

孝建初,荆、江反叛,宗悫以勔行宁朔将军、湘东内史,领军出安陆。

会事平,以本号为晋康太守,又徙郁林太守。

大明初还都,徐州刺史刘道隆请为宁朔司马。

竟陵王诞据广陵为逆,勔随道隆受沈庆之节度,事平,封金城县五等侯。

除西阳王子尚抚军参军,入直阁。

先是,遣费沈伐陈檀,不克,乃除勔龙骧将军、西江督护、郁林太守。

勔既至,率军进讨,随宜翦定,大致名马,并献珊瑚连理树,上甚悦。

还除新安王子鸾抚军中兵参军,遭母忧,不拜。

前废帝即位,起为振威将军、屯骑校尉,入直阁。

太宗即位,加宁朔将军,校尉如故。

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为逆,四方响应,勔以本官领建平王景素辅国司马,进据梁山。

会豫州刺史殷琰反叛,征勔还都,假辅国将军,率众讨琰,甲仗三十人入六门。

复兼山阳王休祐骠骑司马,余如故。

破琰将刘顺于宛唐,杜叔宝于横塘,事在琰传。

除辅国将军、山阳王休祐骠骑谘议参军、梁郡太守、假节,不拜。

琰婴城固守,自始春至于末冬,薛道标、庞孟虬并向寿阳,勔内攻外御,战无不捷。

善抚将帅,以宽厚为众所依。

将军王广之求勔所自乘马,诸将帅并忿广之叨冒,劝勔以法裁之,勔欢笑,即时解马与广之。

复除使持节、督广交二州诸军事、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将军如故,不拜。

及琰开门请降,勔约令三军,不得妄动。

城内士民,秋毫无所失,百姓感悦,咸曰来苏。

百姓生为立碑。

改督益宁二州诸军事、益州刺史,持节、将军如故,又不拜。

还京都,拜太子左卫率,封鄱阳县侯,食邑千户。

琰初求救索虏,虏大众屯据汝南。

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督西讨前锋诸军事,假节、置佐、本官如故。

先是,常珍奇据汝南,与琰为逆,琰降,因据戍降虏,事在琰传。

至是引虏西河公、长社公攻围辅国将军、汝阴太守张景远。

景远与军主杨文苌拒击,大破之。

景远寻病卒,太宗嘉其功,追赠冠军将军、豫州刺史,追封含洭县男,食邑三百户,以文苌代为汝阴太守。

除勔右卫将军,仍以为使持节、都督豫司二州诸军事、征虏将军、豫州刺史,余如故。

四年,除侍中,领射声校尉,又不受。

进号右将军。

其年,虏遣汝阳司马赵怀仁步骑五百,寇武津县。

勔遣龙骧将军曲元德轻兵进讨,虏众惊散。

虏子都公阏于拔又率三百人防运车囗囗千两,于汝阳台东水上结营。

元德单骑直入,斩拔首,因进攻汝阳台,即陷外垒,获车一千三百乘,斩首一百五十级。

勔又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弋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

虏上其北豫州租,有车二千两,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焚烧米谷。

淮西人贾元友上书太宗,劝北攻悬瓠,可收陈郡、南顿、汝南、新蔡四郡之地。

上以所陈示勔,使具条答。

勔对曰:元友称:“虏主幼弱,奸伪竞起,内外规乱,天亡有期。

”臣以为獯丑侵纵,乘藉王境,盘据州郡,百姓残亡。

去冬众军失耕,今春连城围逼,国家复境之略,实有不遑,灭虏未及。

元友又云:“有七千余家,谷米丰积,可供二万人数年资储。

”臣又以为二万人岁食米四十八万斛,五年合须米二百四十万斛,既理不容有,恐事难称言。

元友又云:“虏于悬瓠开驿保,虏已先据,若不足恃,此不须囗。

”俱是攻城,便应先图悬瓠,何更越先取郾,以受腹背之灾。

且七千余家丰积,而虏犹当远运为粮,是威不制民,民非异计。

元友又云:“虏欲水陆运粮,以救军命,可袭之机,在于今日。

”臣又以为开立驿道,据守坚城,观其形候,不似蹙弱。

可乘之机,恐为难验。

元友又云:“四郡民人,遭虏二十七年之毒,皆欲雪仇报耻,伏待朝威。

”臣又以为垣式宝等受国重恩,今犹驱略车营,翻还就贼,盖是恋本之情深,非报怨之宜,何可轻试。

元友又云:“请敕荆、雍两州,遣二千精兵,从义阳依西山北下,直据郾城。

”臣又以为郾城是贼驿路要戍,且经蛮接险,数百里中,裹粮潜进,方出平地,攻贼坚城,自古名将,未有能以此济者。

假其克捷,不知足南抗悬瓠,北捍长社与不?且贼拥据数城,水陆通便,而今使官以二千断其资运,于事为难。

元友又云:“虏围逼汝阴,游魂二岁,为张景远所挫,不敢渡淮。

”臣又以为景远兵力寡弱,不能自固,远遣救援,方得少克。

今定是为贼所畏不?景远前所摧伤,裁至数百,虏步骑四万,犹不敢前,而今必劝国家以轻兵远讨,指掌可克,言理相背,莫复过此。

元友又云:“龙山雉水,鲁奴、王景直等并受朝爵,马步万余。

进讨之宜,唯须敕命。

”臣以为鲁奴与虏交关,弥历年世,去岁送诚朝廷,誓欲立功。

自蒙荣爵,便即逃遁,殊类奸猾,岂易暗期。

兼王景直是一亡命,部曲不过数十人,既不可言,又未足恃。

万余之言,似不近实。

元友又云:“四郡恨忿此非类,车营连结,废田二载,生业已尽,贼无所资,粮储已罄。

断其运道,最是要略。

”臣又以断运须兵,兵应资食,而当此过悬瓠二百里中,使兵食兼足,何处求办?臣窃寻元嘉以来,伧荒远人,多干国议,负儋归阙,皆劝讨虏。

鲁爽诞说,实挫国威,徒失兵力,虚费金宝。

凡此之徒,每规近说,从来信纳,皆诒后悔。

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涂,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

首领回师,何尝不为河畔所弊。

太宗纳之,元友议遂寝。

勔与常珍奇书,劝令反虏,珍奇乃与子超越、羽林监式宝,于谯杀虏子都公费拔等凡三千余人。

勔驰驿以闻,太宗大喜,以珍奇为使持节、都督司北豫二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司州刺史,汝南新蔡县侯,食邑千户;超越辅国将军、北豫州刺史,颍川汝阳囗囗三郡太守,安阳县男;式宝辅国将军、陈南顿二郡太守,真阳县男,食邑三百户。

珍奇为虏所攻,引军南出,虏追击破之,珍奇走依山,得至寿阳,超越、式宝为人所杀。

五年,汝阴太守杨文苌又频破虏于荆亭及戍西。

诏进勔号平西将军、豫州刺史,余如故,不拜。

其年,征拜散骑常侍、中领军。

勔以世路纠纷,有怀止足,求东阳郡。

上以勔启遍示朝臣,自尚书仆射袁粲以下,莫不称赞,咸谓宜许。

上曰:“巴陵、建平二王,并有独往之志。

若世道宁晏,皆当申其所请。

”勔经始钟岭之南,以为栖息,聚石蓄水,仿佛丘中,朝士爱素者,多往游之。

六年,改常侍为侍中。

其年,南兗州刺史齐王出镇淮阴,以勔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兗青冀囗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侍中、中领军如故,出镇广陵。

固辞侍中、军号,许之,以为假平北将军。

七年,解都督、假号、并节。

太宗临崩,顾命以为守尚书右仆射,中领军如故,给鼓吹一部。

废帝即位,加兵五百人。

元徽初,月犯右执法,太白犯上将,或劝勔解职。

勔曰:“吾执心行己,无愧幽明。

若才轻任重,灾眚必及,天道密微,避岂得免。

”桂阳王休范为乱,奄至京邑,加勔使持节、领军,置佐史,镇扞石头。

既而贼众屯硃雀航南,右军王道隆率宿卫向硃雀,闻贼已至,急信召勔。

勔至,命闭航,道隆不听,催勔渡航进战。

率所领于航南战败,临陈死之,时年五十七。

事平,诏曰:“夫义实天经,忠惟人则,篆素流采,金石宣辉,自非识洞情灵,理感生极,岂有捐躯卫主,舍命匡朝者哉!故持节、镇军将军、守尚书右仆射、中领军鄱阳县开国侯勔,思怀亮粹,体业淹明,弘勋树绩,誉洽华野。

绸缪顾托,契阔屯夷,方倚谋猷,翌康帝道。

逆蕃扇祸,逼扰京甸,援桴誓旅,奉律行师。

身与事灭,名随操远。

朕用伤悼,震恸于厥心。

昔王允秉诚,卞壶峻节,均风往德,归茂先轨。

泉途就永,冤逝无追,思崇徽策,式光惇史。

可赠散骑常侍、司空,本官、侯如故,谥曰忠昭公。

”子悛嗣,顺帝升明末,为广州刺史。

齐受禅,国除。

勔弟斅,泰始中,为宁朔将军、交州刺史,于道遇病卒。

先有都乡侯爵,谥曰质侯。

史臣曰:吴汉平蜀,城内流血沾踝,而其后无闻于汉;陆抗定西陵,步氏祸及婴孩,而机、云为戮上国。

刘勔克寿春,士民无遗刍委粒之叹;莫不扶老携幼,歌唱而出重围,美矣!部分译文殷孝祖,陈郡长平人。

他的曾祖父殷羡是晋朝的光禄勋。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没有做大官。

殷孝祖小时不规矩,喜欢喝酒搞女人,但也有气魄才干。

文帝元嘉末年,殷孝祖当奉朝请和员外散骑侍郎。

世祖因为他有军事才能,便用他当奋武将军,济北太守,接着又到中央当积射将军。

大明初年,北魏人侵略青州,孝武帝派殷孝祖北上增援,接受青州刺史颜师伯的指挥,多次和敌人交锋,常常大败敌人,此事可参见《颜师伯传》。

凯旋后被授予太子旅贲中郎将,另加龙骧将军。

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造反,殷孝祖在沈庆之的指挥下进攻刘诞,又有战功,便荣升西阳王刘子尚的抚军,宁朔将军、南济阴太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