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诗中的人生悲欢
汉乐府古诗大全
汉乐府古诗大全
《汉乐府古诗大全》是指汉代乐府诗歌的集合,其中包括了许多著名的古诗,如《孔雀东南飞》、《长歌行》、《陌上桑》、《饮马长城窟行》等。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的反映了社会现实,有的描绘了自然景物,有的表达了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古诗:
1. 《孔雀东南飞》: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
诗歌通过对孔雀东南飞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摧残。
2. 《长歌行》: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歌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短暂,鼓励人们珍惜时光,努力奋斗。
3. 《陌上桑》:这是一首描写女性美丽和爱情的诗歌,通过对陌上桑的描绘,表达了对女性的赞美和对爱情的向往。
诗歌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饮马长城窟行》: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和离别的诗歌,通过对长城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气氛悲壮,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以上只是《汉乐府古诗大全》中的一部分,这些古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汉乐府包含哪四种思想情感
汉乐府的主体是汉代民歌。
民歌“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这就是说,汉代平民百姓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因而创作了汉乐府民歌,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
汉乐府的思想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苦与乐的歌吟、贫与富的对比、爱与恨的表白、生与死的观照。
表现民间欢乐的诗歌如《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田田”指圆润饱满的样子。
)。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曲多麽清新活泼的采莲歌!江南女儿划着小船,穿梭于碧荷间,一边采莲,一边唱歌,欢快的歌声与优美的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美丽的水乡风俗画。
《江南》本是“相和曲”,这歌的前三句是一位姑娘的领唱,后四句是许多采莲人的和唱。
在古代社会中,老百姓的生活毕竟苦多于乐,因此,汉乐府中最多的还是苦难的歌吟。
如《战城南》写战争之苦:“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十五从军征》写兵役之苦:“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悲歌》写漂泊之苦:“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平陵东》写一个平民被官府捉去勒索钱财,他没有钱,只好回家卖掉了小黄牛。
最苦的还是《孤儿行》中那个受尽虐待的孤儿、《妇病行》中那个穷人的家庭以及《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与焦仲卿。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长的一首诗,也是《离骚》之后的第一首长诗,被誉为“长诗之圣”(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
它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殉情的悲剧,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歌颂生死不渝的爱情,赞扬坚贞不屈的反抗精神,表达古代人民对自由婚姻的向往。
这首诗标志着中国叙事诗已经发展成熟,情节完整,结构严密。
诗中人物个性鲜明:兰芝的坚强刚烈、仲卿的忠厚柔韧、焦母的专横、刘兄的粗暴,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诗歌语言成熟:本诗的叙事语言质朴洗练,惜墨如金,细节描写则浓墨重彩,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态。
此诗属《杂曲歌辞》,一题为《焦仲卿妻》,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集叙事和抒情于一体的汉乐府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集叙事和抒情于一体的汉乐府汉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一脉相承,与孔子说诗的“兴观群怨”说,《诗大序》的“诗言志”说相联系,“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人的情怀表达紧贴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思想指向。
汉乐府民歌,多反映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也可看作汉代人民的生活实录。
首先便是反映战争期间的征战之苦。
汉乐府与战争相关的诗不多。
诉说战争的灾难与痛苦并未指明是哪场战争,其为数不多的战争诗被赋予了普遍的意义。
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战城南》,这首诗伤悼战场上的阵亡者,不同于悼战死者的屈原《国殇》的声威气势、勇武刚强,更多的是表现战死者的哀痛与凄凉。
其二,汉乐府以贫民的悲苦为题材,常常是以家庭为对象,来反映人民的悲苦与反抗。
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豪族日富,黎庶日贫,《妇病行》就是一篇反映民瘼的典型作品。
贫民在悲苦中总有反抗的时候,《东门行》就是一首表现贫民意欲反抗的诗。
《东门行》描述了一个贫家男子,因不堪困苦拔剑而起的事迹,这首民歌,远超先秦诗歌“怨刺”界限,反映了新的时代特点。
其三,汉乐府民歌反映了爱情与婚姻,家庭问题。
自有诗歌以来,爱情与婚姻就是重要的主题,《诗经》如此,汉乐府亦然。
在这方面,汉乐府最具影响的诗是《孔雀东南飞》。
这是一首婚姻的悲歌。
诗以长篇叙事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焦仲卿与刘兰芝思爱的故事。
《孔雀东南飞》作为长篇叙事诗在汉乐府诗中还有一些短小篇章吟诵爱情婚姻,表现爱的执着与痛苦。
最后,汉乐府诗也忧生嗟叹与长生企慕,亦表现了人民对生命的关注与生活的期待。
汉乐府中,忧生最初的是哀歌《薤露》、《蒿里》,诗人因忧生而企慕长生,再加上秦始皇、汉武帝急切求仙的影响和社会风尚的濡染,民间乐府也有游仙诗。
汉乐府诗重在以叙事表现社会生活。
而叙事情节的铺陈与人物形象的描写,总体上比《诗经》更细致,也更人性化。
汉乐府诗通常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着力表现人物。
汉乐府的叙事,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物紧相关联,其叙事凸显人物形象,使所叙之事更为生动感人。
简要说明汉乐府诗对下层百姓苦难生活及其感受的描写
简要说明汉乐府诗对下层百姓苦难生活及其感受的描写摘要:一、汉乐府诗的背景与特点二、汉乐府诗对下层百姓苦难生活的描绘1.贫困生活2.社会不公3.辛苦劳作三、汉乐府诗对下层百姓感受的描写1.对生活的无奈与哀叹2.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3.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正文:一、汉乐府诗的背景与特点汉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起源于汉代,是在音乐、舞蹈、诗歌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中产生的。
乐府诗以民间歌谣为基础,以现实主义为特点,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它具有鲜明的民间性质和时代特征,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二、汉乐府诗对下层百姓苦难生活的描绘1.贫困生活汉乐府诗中,有很大一部分描绘了下层百姓的贫困生活。
诗人以真实的笔触反映了百姓的疾苦,展示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如《东门行》中“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用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2.社会不公汉乐府诗对社会不公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诗人通过对比展示了社会的不公,表达了对底层百姓遭受不公待遇的同情。
如《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反映了贫富差距导致的婚姻悲剧。
3.辛苦劳作汉乐府诗中,有很多描绘了下层百姓辛勤劳作的场景。
诗人通过对百姓劳作的描绘,展示了他们的勤劳与艰辛。
如《伐檀》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反映了劳动者为了生活而辛勤劳作的场景。
三、汉乐府诗对下层百姓感受的描写1.对生活的无奈与哀叹汉乐府诗中,有很多描绘了下层百姓对生活的无奈与哀叹。
诗人通过对百姓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示了他们的痛苦与挣扎。
如《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哀叹。
2.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汉乐府诗中,有很大一部分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与反思。
诗人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改变现实的渴望。
如《有所思》中“有所思,乃在大海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汉乐府诗中,有很多描绘了下层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汉乐府诗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汉乐府诗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汉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诗歌体裁,主要出现于汉朝。
汉乐府诗以其优美的韵律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内容而闻名于世。
从汉乐府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汉乐府诗中有很多歌颂生命的作品,比如《长歌行》、《卜算子》、《离骚》等。
其中,《长歌行》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卜算子》中则借助卜算之术,描绘出人生的无常和转瞬即逝,让人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命。
《离骚》则以伟大的文学形式,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以及对社会乱象的批判。
此外,汉乐府诗中还有不少抒发生命悲欢的作品,比如《木兰诗》、《北风行》等。
《木兰诗》描绘了一个女子为了家国大义而勇闯男装,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士的故事,表达了个人的使命感和牺牲精神。
《北风行》则以冬季的寒冷和枯萎为主题,写出了人生中的坎坷和无奈,表达了人类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综上所述,汉乐府诗对生命的思考可以总结为:珍爱生命、感恩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反思人生的坎坷和无奈等。
这些思考不仅是古人的,也是我们今天所
需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生命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两汉乐府诗的丰富多彩艺术画面
《汉书·艺文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乐府诗作者表现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
一、苦与乐。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一)平民百姓的疾苦,对这些贫民百姓寄予深切同情。如相和歌辞中的《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东门行》)。
二、表现爱与恨大胆泼辣,毫不掩饰。
(一)爱。鼓吹曲辞《上邪》铙歌18篇之一,是女子自誓之词。
(二)恨。一旦发现对方情别恋,就会变爱为恨,果断分手,绝不犹豫。铙歌《有所思》反映未婚女子由爱到恨的变化。
(三)《孔雀东南飞》—另一种类型的爱与恨。作者在叙述这一婚姻悲剧时,爱其之所爱,恨其之所恨,倾向鲜明。
(二)乐生。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通上。
1、人入仙境。郊祀歌《日出入》由太阳的升降联想到人的个体寿命,杂曲歌辞中的《艳歌》描绘天国画面,再如相和歌辞中《长歌行》、《董逃行》。
2、写神界精灵到人间。如郊祀歌《练时日》、《华烨烨》,铙歌《上陵》。
3、把人神置于同一层面,通过人神仙化、神仙世俗化,表达沟通天人的理想。
(二)用欣赏笔调渲染富贵之家,如相和歌辞中的《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鸡鸣》警告豪门荡子不要胡作非为,带劝谏和批判的成分。三妇织绵鼓瑟的段落,名为“三妇艳”,成为富贵之家的象征。
(三)表现平民疾苦和反映富贵之家奢华的诗同被收录在相和歌辞中,形成对比鲜明的画面,其客观效果是引导读者领略人间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两极世界。
四、表现苦与乐、爱与恨时,有国风、小雅的余韵;在抒发乐生恶死愿望时,主要受《庄》、《骚》的遗响,继承了楚文化的传统。
汉乐府诗中的悲情主题探析
汉乐府诗中的悲情主题探析汉乐府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记录了我国古代的社会文化活动和社会风气,其中的悲情主题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以汉乐府中的悲情主题为研究主题,探析汉乐府诗中的悲情主题的表达方式以及背后的含义。
首先,汉乐府中的悲情主题往往以抒发内心苦恼为主要表达方式,表现为悲伤、抑郁、孤独、孤僻、犹豫不决等情绪,有时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成功不断的特殊群体的心理活动。
例如,汉乐府诗人贾谊在《滥竽充数》中抒发了内心的怨恨,当时竽乐曲声和舞步更为流行,当局为了增强竽乐的影响力,不惜将贾谊将选作竽乐家:“只缘身是竽曲奏,多无安排是谁替?”此处可以体现出他的悲伤,抑郁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此外,汉乐府中的悲情主题也反映了古代士族贵族们苦于朝廷暗权和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之苦,他们有时会因缺乏社会地位、官阶以及权力而失望而抒发内心悲伤。
例如,汉乐府诗人止父在《驿外断桥边》中描绘了政治的无远弗届:“驿外断桥边,寒灯光异城。
八万里风尘,路出万重楼。
”此处可以看出他的悲伤、怨恨、失望等情绪。
另外,汉乐府的悲情主题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社会期望的渴望,他们渴望在众多的压力下能够得到改变而抒发自己内心的悲伤。
例如,汉乐府诗人蔡邕在《江湖夜雨》中描述了夜雨中众多思慕者:“谁言重江湖,换得清闲处。
渐夜水低沙,落花杏花玉。
古木无人径,晓烟满芳草。
”此处可以看出他们对社会的怨恨而又无力改变的悲伤感情。
最后,汉乐府诗中的悲情主题也体现了古代文人们对爱情、社会和命运的无力感,他们在爱情悲情的幻灭中抒发内心的悲伤,例如,汉乐府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表达了他对爱情悲情的思念:“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小轩窗,乍对青山,浊酒一杯家万里。
天下谁人不识君,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此处可以看出他对爱情悲情的思念和无王者情怀。
总之,汉乐府中的悲情主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内心挣扎和思想感受。
汉乐府诗中的悲情主题以其真实的表达方式,真实的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痛苦和凄凉,令人动容。
汉乐府诗中的悲情主题探析
汉乐府诗中的悲情主题探析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未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严禁语。
【赏析】
这首诗借写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写下了一个女子因受到人为的隔绝而无法与心爱的郎君团圆的忧伤与迷茫。
这位女子可爱又勤奋,但因思念郎君而又无法相逢,只好整日泣涕涟涟。
最后,她官方将自己和郎君再就是织女和牛郎,以此去宣泄自己受到疏离的苦难。
全诗充满著了妇怨之情,有力地提示信息了封建社会中劳动妇女地位低落,也控告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幽禁。
诗中采用了许多叠字词,比如: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有力地表达了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诗文比较平易浅显,采用的基本是口语,但却朗朗上口,易读易传诵。
《汉乐府》中的名言名句
《汉乐府》中的名言名句汉乐府是中国古代一种以歌唱为主的文学形式,它记录了汉朝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斗争、战争征服、人民疾苦等各类题材,以及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离别的惋惜、对爱情的追求等情感。
汉乐府中有许多脍炙人口、耐人寻味的名言名句,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
1. "人归落花雁去留,三舍烟煤不断绝"(《前出塞》):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尽惆怅,将离别的痛苦比喻为花落鸟飞,以及白烟飘散的煤烟往事不绝。
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长歌行》):这句诗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幻无常,告诉人们生活中难免遭遇悲伤和快乐的离合,正如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
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青门十四郎》):这句名言有着浓厚的思乡情怀,通过对明月的喝问,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渴望。
4.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董赋》):这句诗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对爱人深深的思念和对对方的爱意,却无法得到对方的回应。
5.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拟古决绝诗其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之情,以及对生活虚无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6. "两望泪流空忍见,莫道不销魂"(《答武刑镜》):这句名言形容了离别时的心酸之痛,用流泪来掩饰内心的悲伤,并告诉人们不要说不销魂,实则内心碎裂。
7.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临洞庭湖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有限的才华和表达能力的无奈之情,无法将内心的伤痛真实地表达出来。
8.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白头吟》):这句名言反映了人们多情易恨的特点,好梦容易醒,幸福难持久。
9. "黄四娘家草才稀,顾身何许人题诗"(《草池亭》):这句名言以嘲讽和讽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人们物质利益至上的无奈和不满。
论述汉乐府诗的情怀表达
论述汉乐府诗的情怀表达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原则实际上和《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原则一脉相承,因而必然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具有很高的思想意义。
有些诗揭露了当时严重对立的阶级状况,揭露了战争和劳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有的甚至直接写出了贫苦百姓被逼无奈而不得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情景:“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白发时下难久居!”(《东门行》)。
有些诗写传统的爱情婚姻。
如《上邪》—连气用五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来发誓,说只有到那时“乃敢与君绝!”热烈地歌颂了对爱情的忠贞。
试论汉乐府中的生命态度
试论汉乐府中的生命态度汉乐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的文体,以其朴实、真挚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生活感悟而闻名。
在汉乐府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独特的生命态度,这种生命态度深刻地揭示了古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首先,汉乐府中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生活十分艰辛。
然而,在汉乐府中,人们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他们用豪迈的语言和激情澎湃的诗句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例如《木兰辞》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就深刻地表达了古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其次,汉乐府中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逝去的思念。
古人对生命的看重和珍爱在汉乐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们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生命的短暂和逝去,表达了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例如《木兰辞》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及《长恨歌》中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等诗句,都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人或事物的思念之情。
此外,汉乐府中还体现了一种对人性的审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古人通过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在汉乐府中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之间的斗争,对人生的得失之间的思索,以及对人性的弱点和缺陷的反思。
例如《木兰辞》中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以及《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生亦有命,安能行此路”等诗句,都反映了古人对人性和人生的思考。
最后,汉乐府中还展示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宇宙的思考。
古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宇宙的思考,揭示出生命的渺小和人类的微不足道。
他们以深沉的情感和壮丽的景象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和宇宙的神秘,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例如《东篱乐府》中的“东篱菊花残,霜露已凝寒”以及《长恨歌》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诗句,都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界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综上所述,汉乐府中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逝去的思念,审视了人性和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以及敬畏自然界和思考宇宙的神秘。
简要说明汉乐府诗对下层百姓苦难生活及其感受的描写
简要说明汉乐府诗对下层百姓苦难生活及其感受的描写
汉乐府诗是汉代下层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描写了他们的苦难生活和内心的感受。
首先,汉乐府诗通常描写了下层百姓面对贫困、饥饿、战乱等苦难的生活。
这些诗歌以真实的细节表现了农民们在田间劳作的辛苦,他们的收成被凶年旱灾所摧毁,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
同时,战争也给下层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他们被征召入伍,离开家园,甚至失去亲人。
这些描写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下层百姓所遭受的艰难和痛苦。
其次,汉乐府诗也生动地描绘了下层百姓内心的感受。
他们的心情多是愁苦、忧伤和无奈。
他们面对贫穷和困境时,感到无法摆脱,深感生活的艰辛。
诗中还表达了民众的愤怒和不满情绪,他们抱怨政府的虐政和不公平待遇。
这些描写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增强了下层百姓的自尊心和民族意识。
总的来说,汉乐府诗对下层百姓苦难生活及其感受的描写深入人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民众的心声。
这不仅丰富了汉文学的民间色彩,也让历史的痕迹得以传世,并反映了下层百姓在苦难中的坚韧和对未来的期待。
汉乐府放映社会下层民众生活艰辛的诗歌
汉乐府放映社会下层民众生活艰辛的诗歌哎呀,说起汉乐府那些反映社会下层民众生活艰辛的诗歌,那可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就像里的那位汉子,家里穷得叮当响,老婆孩子都在挨饿,他没办法,只能冒险去东门做那些危险的事儿。
这难道不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被逼到绝境,不得不做出艰难选择一样吗?
再看,妻子重病在床,丈夫又没钱给她治病,孩子还饿得哇哇哭。
这场景,多让人心酸啊!这不就好比在狂风暴雨中找不到避风港的小船,随时都可能被淹没吗?
还有,那个可怜的孤儿,被兄嫂当牛做马地使唤,累得要死要活。
这难道不是像被黑暗笼罩,看不到一丝光明的人生吗?
这些诗歌,把下层民众的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它们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难道我们不应该从这些诗歌中汲取力量,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吗?
我觉得呀,汉乐府这些反映民众艰辛的诗歌,是历史的悲歌,也是对我们的警示。
我们要记住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让这样的苦难不再重现!。
妇病行诗歌鉴赏
妇病行诗歌鉴赏:
《妇病行》是一首汉乐府古诗,描绘了汉代劳动人民在残酷的剥削压迫下,挣扎于死亡边缘的生活惨象。
诗歌通过细致刻画病妇托孤、买饵和索母等几个细节,表现了妻死儿幼的惨状,语言质朴而沉痛。
诗歌不着一字说明,而人物个性毕现,悲剧主题自生,写来沉痛凄惋,真切动人。
这首诗用精炼生动的语言,通过一个片段的场景揭示了社会的全貌,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真是如泣如诉,悲惨凄凉,催人泪下。
“情真语真,字字皆泪”,读后余味无穷。
汉乐府诗歌主要内容
汉乐府诗歌主要内容
汉乐府诗歌的内容很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
(一)、深刻的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愤情绪,如《东门行》、《孤儿行》、《病妇行》
(二)、反映当时苦乐不均、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揭露骄奢淫逸的豪贵生活,如《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鸡鸣》。
(三)、反应兵役频繁,人民苦于久役的时代特点,表达出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宁静生活的愿望,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四)、表现出两性之间爱与恨的心声,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
(五)、表现人世险恶、祸福无常,表达乐生恶死的愿望,如《薤露》、《蒿里》。
汉乐府诗中的悲情色彩探析
汉乐府诗中的悲情色彩探析汉族民歌音乐,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全诗仅有100字,语言简短质朴,情韵深厚。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比兴自然;“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写出了思念爱人的飘忽的思绪,轻妙深远。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质朴而感人至深。
《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首古辞收在《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写游子思乡不得归的悲哀。
“悲歌可以当泣”,开始第一句就奠定了思乡之悲的基调。
“肠中车轮转”用鲜活的手法写出了思乡人的内心状态。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诗长句与短句配合,形式灵活,一气呵成。
此诗也是爱情诗中的精品。
作者一连列举了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象征自己和爱人永远不会分开。
《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有所思》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著名情歌,有人称它为爱情绝唱。
它用曲折回环的笔法,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热恋——绝交——犹豫的恋爱历程,有力地表达了热烈深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痴情女子的形象。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诗歌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指乐府诗的创作是源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悲哀或快乐,是由具体事件而发出的感慨。
【出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出自《汉书•艺文志》,指乐府诗的创作源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悲哀或快乐,是具体事件所激发出的感慨。
【原文节选】“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译文】自汉武帝时期开始采用乐府诗,随后涌现出了代表赵国之讴、秦楚之风等一系列乐府名篇,它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具体事件所激发的悲哀或快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赏析】《汉书•艺文志》从乐府诗的起源、特点、发展到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其中,“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明了乐府诗的创作源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作者受到事件的感染而发出的感慨,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两汉时期是乐府诗的鼎盛时期,社会上的动荡和变革使得人们的情感更加激烈,因此,乐府诗的创作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同时,乐府诗的流行也推动了当时民间文学的繁荣。
【注释】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诗歌的代表之一,流行于两汉、魏晋南北朝等时期。
它们的内容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爱情、家庭、生活等等。
【生活启示】乐府诗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思想,告诉我们在写作或表达情感时,需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同时,乐府诗的流行也证明了文学作品需要与时俱进,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和经历,这些情感和经历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我们可以通过写作、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从而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满足和成长。
同时,通过创作,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进一步提升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
因此,无论是感到快乐还是悲伤,都可以通过创作来释放情感,获得更深层次的心灵愉悦。
试论汉乐府中的生命态度
试论汉乐府中的生命态度汉乐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生命态度而闻名于世。
汉乐府的生命态度承载了古代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感悟,通过歌颂人生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等多种境况,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命运的思辨。
本文将从汉乐府中的诗歌题材、表现手法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其中所体现的生命态度。
首先,汉乐府的题材广泛,涵盖了人生百态中的许多方面,如爱情、家国、生死、别离等。
这些题材的选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命经验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其中不乏描写爱情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珍视。
在《长歌行》中,诗人描绘了一对相爱的情侣因战乱而被迫分离的情景,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对分离的痛苦之情。
这种对于爱情的歌颂和思考,体现了对生命中爱情这一重要情感的重视。
其次,汉乐府的表现手法多样,通过音乐和歌唱的形式,将生命的情感和思考直观地传递给听众。
汉乐府的歌谣通常由若干段落组成,每一段落的歌词和旋律都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旋律和节奏上的韵律美。
这种旋律和节奏的变化,使得听众在欣赏乐府时,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孔雀东南飞》通过流畅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反思和对于命运的思考。
此外,汉乐府的生命态度还受到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汉乐府诞生于汉代,这个时期正值乱世,社会动荡不安。
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于命运的思辨无疑更加深刻和复杂。
因此,汉乐府中不乏表达对于生命困境的痛苦和对于命运无奈的诗歌。
例如,《木兰辞》中,诗人描绘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表达了对于生命的责任和对于命运的无奈之情。
这种对于生命困境和命运挣扎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乱象下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于命运的反思。
综上所述,汉乐府中的生命态度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命运的思辨。
通过广泛的题材选择、多样的表现手法以及特定的文化背景,汉乐府将生命中的悲欢离合、生死别离等多种境况展现于世人面前,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于命运的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 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 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 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1)《悲歌》,乐府古辞,见于《乐府诗集》的《杂曲歌辞》。 (2)可以:可用来。一说“可”古时可与“何”通,“可以”即“何以”。 (3)郁郁:忧愁貌。累累:失意貌。
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 刘吉山
“乐府”涵义的变迁 汉代乐府诗的著录与流传 汉乐府名篇中的富贵之家 汉乐府名篇中的下层百姓 汉乐府中的种种爱恨悲欢 汉乐府的地位与影响
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
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 “歌诗”在魏晋以后称为“乐府”。
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 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
南方代表作品為吳歌、西曲 北方代表作品如敕勒歌
可入樂 可以歌
(1)用樂府舊題而創新詞 不入樂
(2)僅取用樂府詩歌的手法 與精神
不可歌
效法漢代樂府寫實精神
不入樂 不可歌
因為合樂所以稱為樂府 可入樂
可以歌
因為合樂所以稱為樂府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 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亦 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不知何年少?夹毂(gū) 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音声何噰(yōng)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远望: 松柏冢累累
兵
役
狗窦:兔入
给
十
回乡所见:
其中包含有汉乐府的为郊庙歌辞、 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 四类
“郊庙” 中都是由文人制作的专供朝廷祭祀
燕享用的乐歌
“相和”是一种“丝竹相和”的管弦乐曲,是
流行在当时的江南世俗乐歌,也是汉代民间的
主要乐曲
“鼓吹曲”是武帝时吸收北方民族音乐而形成
的,当时主要用于军乐 杂曲歌辞是指声调已经失传的曲辞,其中杂有 不少文人的抒情言志的作品 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辞、鼓吹歌辞和 杂曲歌辞中,尤以“相和”类中为多
社会谣谚:《更始时长安中语》(灶下养)、《桓灵时人 为选举语》(举秀才)、《顺帝末京都童谣》(直如弦)
பைடு நூலகம்
《更始时长安中语》:灶下养,中郎将; 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桓灵时人为选举语》: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 良怯如鸡!
《顺帝末京都童谣》: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 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 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闻一多《说鱼》:“‘莲’谐‘怜’声,这也是隐语的一种,这 里是鱼喻男,莲喻女,说鱼与莲戏,实等于说男与女戏。”
日本吉川幸次郎《中国文学史》:“‘莲’与怜(爱人)同音, 鱼yu与吾wu音相近,鱼戏莲叶东、西、南、北,正好成了我从四面 八方与恋人戏谑之意。”
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有的 作于庙堂,有的采自民间,像司马相如这样著名的文人也 曾参与乐府歌诗的创作。
战争行役:《战城南》《十五从军征》《艳歌行》《悲歌》
人民的悲苦与反抗:《病妇行》《孤儿行》《东门行》 《上留田行》
情爱婚姻:《有所思》《上邪》《白头吟》《怨歌行》 《上山采蘼芜》《孔雀东南飞》
《乐府古题要解》:“江南古辞。盖美芳辰丽景,嬉游得时也。”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枯鱼过河泣, 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 相教慎出入。
出西门,步念之:今日不作乐,当 待何时?逮为乐,逮为乐!当及时。 何能愁怫郁,当复待来兹?釀美酒, 炙肥牛。请呼心所懽,可用解忧愁。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 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行去去如云 际,弊车羸马为自储。
五
梁上:雉飞
人 民 带
从 军
近看 中庭:生旅谷
来 的
沉
征
井上:生旅葵
重
灾
行动:舂谷、作饭、采葵、作羹
难
回乡心情: 泪沾我衣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次黄儿口。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汉书·艺文志》著录西汉歌诗28家, 314篇,基本都是乐府诗
现在所能见到的两汉乐府诗,可以认 定是西汉的作品有《大风歌》、《安 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章、 《铙歌》18首,以及另外为数不多的 几首民歌
其他乐府诗一般认为都作于东汉
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 12类,即:
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 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 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 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 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或“系乐府”。
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因这两 种诗歌的分支,最初也都配乐演唱的。
樂府詩所指稱的對象
漢魏樂府古辭
南北朝樂府民歌
文人擬作(東漢末 年已有)
唐代新樂府運動 宋詞 元曲
漢代樂府官署所採集的民間 歌謠,經傳唱而留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