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练11 散文阅读(结构类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二轮复习冲刺练习:散文文本阅读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二+Word版含解析
精准训练二分析文本意蕴练前提示散文阅读的关键不仅在于所记叙、描述的内容,更在于记叙、描写中所灌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儿女丰子恺回想四个月以前,我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从上海的租寓中拖出,载上火车,送回乡间,自己仍回到租寓独居。
这举动究竟出于什么旨意与计划,现在回想起来,连自己也不相信。
其实旨意与计划,都是虚空的,自骗自扰的,实际于人生有什么利益呢?只赢得世故尘劳,作弄几番欢愁的感情,增加心头的创痕罢了!朋友们说我是因为关心儿女。
我对于儿女的确关心,在独居中更常有悬念的时候。
但我自以为这关心与悬念中,除了本能以外似乎尚含有一种更强的加味。
因为我的儿女都是孩子们,所以我对于儿女的关心与悬念中,有一部分是对于普天下的孩子们的关心与悬念。
他们成人以后我对他们怎样?现在自己也不能晓得,但可推知其一定与现在不同,因为不复含有那种加味了。
回想过去四个月的悠闲宁静的独居生活,在我也颇觉得可恋,又可感谢。
然而一旦回到故乡的平屋里,被围在一群儿女的中间的时候,我又不禁自伤了。
因为我那种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起他们的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来,明明是变态的、病的、残疾的。
有一个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
第二天的傍晚,我领了四个孩子——九岁的阿宝、七岁的软软、五岁的瞻瞻、三岁的阿韦——到小院中的槐荫下,坐在地上吃西瓜。
夕暮的紫色中,炎阳的红味渐渐消减,凉夜的青味渐渐加浓起来。
微风吹动孩子们的细丝一般的头发,身体上汗气已经全消,百感畅快的时候,孩子们似乎已经充溢着欢喜,非发泄不可了。
最初是三岁的孩子的音乐的表现,他满足之余,笑嘻嘻地摇摆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发出一种像花猫偷食时的声音来。
这音乐的表现立刻唤起了瞻瞻的共鸣,他接着发表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姊姊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
”这诗的表现又立刻引起了七岁与九岁的孩子的散文的、数学的兴味:他们立刻把瞻瞻的诗句的意义归纳起来,报告其结果“四个人吃四块西瓜”。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散文结构思路分析类题】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散文结构思路分析类题】检测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夏日里那一片荫凉王政乡村人家的房前屋后总是长满了树,把村子遮掩在浓密的树荫里,像村子的衣裳。
炎炎夏日,浓密的树荫洒下一片片阴凉,乡村的夏天便有了一种天然的凉爽。
乡村的日子里填满了辛苦,农事劳作几乎不避风雨烈日。
夏收便是最典型的烈日下的劳作。
空阔的麦田里,金色的麦浪涌动着丰收的喜乐,也散发着令人生畏的火辣和酷热。
但是,麦熟不等人,头顶的太阳如大火球般洒下利刃一样刺目耀眼的光芒,人们依然要下地割麦。
上中学时夏天就跟着大人们夏收劳动,每当割麦割得腰酸臂软、满头是汗时就想,麦地边要是有一棵树多好。
困乏了到树下小憩片刻,享受一下树荫的清凉,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事实上,有时候也会不堪酷热劳累,不顾大人的责怪,放下手里的镰刀,跑到离麦地稍远的河边或土崖下有树的地方去歇息。
坐在树荫里,沐浴着在汗水中渴盼而来的阴凉,那种浑身的凉爽和快意,真是舒坦得无法形容,也加深了我对树下阴凉的留恋和期待,我甚至为人们不在地头栽树而深感不解。
一次农闲时,和母亲一起清理地边的杂草刺棘,看见草丛里有一棵自然生长出来的幼小的椿树,我欣喜地告诉了母亲,并提议把椿树留下,不要和杂草一块清理掉。
这种树在故乡野生的很多,长得也快,所以,我算计着不几年地边这棵小椿树就能长大,长出繁枝,在夏日里给在地里劳动的我们撑起一片可以休憩的阴凉。
母亲却说,不行的,地边上不能有树,不然树荫遮住阳光,会影响庄稼生长。
那棵让我期待阴凉的小树最终还是被母亲连同杂草一起清理了。
这也使我深深感到,夏日的阴凉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要拥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麦子收回来晾晒时就不一样了。
人们把新打的麦子在地上撒开摊薄,让太阳一览无余地暴晒着,人坐在麦场边上那棵柿树的阴凉里。
那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仅暴露在地面上错综盘缠的树根就有一片席子那么大,浓密的树冠足够有一栋房子那么高大,洒下的阴凉就可想而知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测试试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测试试题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岸边朱以撒春潮带雨,暮色渐渐压了下来,这条从夹峙的两山间穿出的江流,越发显得急了起来。
我坐在高高的岸上,闲看流水浮动着泡沫,捱搡着枯木朽株向前。
没有航标的江流,它一以贯之的流动只是惯性的作用,或直前,或转弯,就看两岸的笔直或者弯曲。
我不太愿意乘船外出,缘于不愿投身于激流的颠簸之中,在岸边的时光静止着,以不变观万变。
自然之岸成形的巧妙非人工可比。
常常是两边高耸的巨石相接,断岸千尺,江流无法逾越,这使许多巨石成为规划江流走向的标志。
这些巨石是上苍安放停当的,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的面貌。
我们听说的变与不变,就是从某一种物来证实的。
岸正是不变之物。
如同易变的一样,我看到了岸边的树林,那是一片杂树林,种类繁多,长相迥异。
挺拔者接收了大量的阳光云霓,横撑者占据了大量的湿气,而更多的则是斜的、歪的,暮色中更暴露了随意和无人管束的野性。
现在我居住的城市已经不用这类杂树绿化了,树的品种明显得到了改良,种在两边街道,更不至东歪西倒。
每过一段,有园林工人持电动剪刀前来,修剪伸出的枝桠。
远远看去,是无数把一律朝天的乒乓球拍。
这和岸边野生的形态,是一种极不相称的悖反生长规律。
树的种植,原本就是为这个平庸无奇的城市增添天然之趣的,生机被不断地压抑着,如果观者在深夜被惊醒,一定心存惋惜——这些横生出来的原始生态,传递着自然气息的前锋,被刀斧手们扼杀了。
分辨两种事物或现象的差别,简易的办法,那就是把它们放在一起。
不动的岸与永动的江流,启迪了人最原始的认识——动与静、行与止、存在与流逝。
千百年间有过许多不动的东西,岸就是最突出的一种。
这种无从飘流的物质,嵌在一个位置上,几乎就是永生。
消耗极少,变化无多。
可靠,就是由这种不动而生发出信赖。
岸边坐定,坐享入眼的动荡之美而不须耗费自己的能量,即便多年之后,在许多江流由盛而竭,再也寻不到当年的簇拥之势,我们要寻找屹立不移之岸,还是轻而易举。
高考现当代散文阅读专题突破(附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现当代散文阅读专题突破(附练习与答案解析)一、考什么①命题思想: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即《考试说明》中列出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四种能力。
②考查侧重点:散文考查的侧重点除了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外,还有对语言特色的分析鉴赏,如对文中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意义的理解;对行文结构的分析,如段落的写作意图;对思想感情的评价;等等。
③题目设置:客观选择题,改为一道四选一式的分析概括类的客观选择题;三道问答式主观题改为两道问答式主观题。
分值由原来的25分降为15分(三题分别为3分、6分、6分)。
题目的设问方式比较直接具体,即紧扣文本,设置情境,要求结合文意或联系文本来阐述。
④考查内容:一是考查写什么,集中于艺术形象(人、事、景)、作品主旨(情感、哲理)、写作意图;二是考查怎么写,集中于结构技巧(结构、线索、思路)、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作品语言(字、词、句,修辞手法)。
二、怎么读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是一种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有着题材广泛、立意深远、笔法灵活、形散神聚等特点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的方式和写作内容,散文可以分为写人记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等几类。
整体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文章的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①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②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散文有不同的类型,我们在阅读时就应该根据文本确定不同的阅读侧重点,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文本,从而使答题时指向更明确,思路更清晰。
1.写人记事散文写人记事的散文,大多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
阅读这类文章的基本步骤:(1)弄清基本要素:抓住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
(2)理清基本思路: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理清文章的线索。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 散文阅读精练 解析
单文精练一背叛炊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文签:抒情散文+逃乡怀乡背叛炊烟胡宗波①“背叛”炊烟,需要勇气。
②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的怀抱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③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
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为家的方向。
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
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径。
④我一直认为,我是炊烟喂养大的。
少时的我,对炊烟的惦念近乎痴迷。
甚至刚吃了饭,就挂念起了炊烟,盼它早点站在屋檐上,手搭凉棚,呼唤我的乳名。
⑤在我眼里,炊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
⑥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的诱惑,无疑令我无法抗拒。
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去理会的。
我心里只有炊烟。
发展到了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烟同时升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能一眼分辨出。
⑦那时,炊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
⑧可我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相反,我回报给炊烟的,大多是怨,是恨:恨它营养不够丰富,恨它花样太过单一,更恨它有时还填不饱我的肚子。
⑨与我对炊烟的矛盾态度相比,父母从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
他们能看懂炊烟的表情,也能读懂炊烟的语言。
炊烟生病了,父母精心呵护着,助它早日康复;炊烟失落了,父母安慰开导着,帮它尽快振作。
炊烟有灵性。
虔诚的心,换来了炊烟的信任。
它配合着父母,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日子。
⑩然而,在父母虔诚的背后,其实也蜷缩着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
父母领着我在日子里摸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地送我去读书。
他们已领教了日子的苦。
他们不想将这种苦留成“财产”,等我去继承。
为了孩子长远计议,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的“背叛”。
⑪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
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气,父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生活的元素。
2020高考高考散文阅读专项训练(知识讲解与答案解析)
2020高考高考散文阅读专项训练(知识讲解与答案解析)壹、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一、阅读流程一读——整体感知:①了解主要内容;②归纳中心意思;③分析题目含义。
——用一句话概括中心。
二读——理清思路:一抓抒情议论句;二抓过渡句;三抓每层每段的中心句。
——用铅笔做好标识。
三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四述——整合答案:①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整合;②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
——先打草稿再修改然后誊写。
二、阅读题型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词语特殊含义:指代义、修辞义、语境义方法:从原文中摘取、提炼、概括考查词句含义的往往是:①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②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③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①标明句子出处;②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③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答案要点:抓关键词+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借代义、指代义、比喻义)+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分析作品结构关于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一有什么作用?作用题两大要点:①内容上;②结构上。
结构作用(专业术语):(1)文首:开篇点题、总结全文;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情感;深化主题;收缩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三:鉴赏艺术手法提问方式:(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的?(3)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习题:专题突破练11 散文阅读(分析结构题) Word版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11散文阅读(分析结构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火车穿越的身与心阿来离开格尔木,从海拔4100多米的玉珠峰车站开始,我们一路都在用汽车追赶试运行的火车,借此反复感受青藏高原上从未有过的机械与钢铁巨大力量的冲击。
我驾驶着吉普在高旷的青藏路上奔驰,一次次冲到火车前方,等待火车蜿蜒着驶近,感受火车从面前不远处轰隆着经过时,脚下的地面传导到心中的轻轻震颤,再目送它从某个山口处消失。
然后,一踩油门,开始新一轮的追赶。
这样直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
当我看到铁路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强劲地延伸,火车在亮闪闪的两股铁轨上呼啸而至时,内心的感觉远非兴奋这样的字眼可以形容。
20世纪80年代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去一个地方,在今天也就百来千米一段公路,最多两个小时,就可以抵达。
但在那个时候,公路正在修筑,一行人只能牵着马,驮着行李与书籍,翻越两座雪山,徒步三天时间。
后来,我坐着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去过了很多地方。
记得在科罗拉多州的某个地方,在美国的高原上,有一天开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驱驰,公路两边的金黄秋草中不断有马匹出现,草原尽头是裸露着岩石筋骨的落基山脉,这景色自然就触发了一个旅人的思乡病,让我想起了景色相仿的青藏高原。
有一次,在公路与铁路交叉处,我们停下车来,看长长的铁路线上,长长的一列火车在草原和积雪的山脉之间蜿蜒而过。
那时,我就想,要是也有这样一条铁路穿过青藏高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当即,我就要求朋友帮忙退掉机票,要坐这条线上的火车,穿过落基山脉,直到美国的西部海岸。
这是一种情感的代入法,这样,几乎就有了在青藏高原上乘坐火车的感觉。
没有想到的是,才过了几年,就在青藏高原真切地看到火车奔跑了。
此次青藏之行前,我正在我的小说中写到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马车,它在一个藏族村庄出现:此前村子里有马,也有马上英雄的传奇,但是没有车,没有马车。
其实,不只是这个村子,方圆好几百里,上下两三千年,这个地区都没有这个东西。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含讲义例题答案)
专题散文阅读散文之所以难读懂,就在于形散而神聚。
怎样将“散形”用“线索”串起,透过“散形”聚焦“主旨”,这是一个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的问题。
具体来说,应当具有三种意识。
一、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一)整体阅读意识整体阅读是散文阅读最基本的原则与方法,它可以使做题建立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做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一篇散文,首先必须大致了解散文结构,知道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线索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
(二)段落摘要意识段落摘要就是要摄取散文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地把握散文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
要针对散文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散文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小层,理清散文的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找出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上下照应的地方,把握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支撑句等内容。
(三)提取线索意识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地理清散文的思路。
一篇散文,不管是整篇文章,还是局部语段,往往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正是由于这条线索,文章或段落之间才会井然有序。
常用的文章线索主要有:(1)以具体事物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二、散文阅读的考查特点综合考查形式看,散文的考查呈现如下特点:(1)选材范围。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会选取中国现当代散文,尤其是那些紧扣时代脉搏,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渗透着鲜明民族情感和文化特色的散文作品。
(2)考查重点。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a、分析和概括作品内容;b、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e、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理解结构类考题破解)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 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
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
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
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 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 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
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
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
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把 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 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 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 渡的巧劲。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
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应是八十岁。 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气
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 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
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
了家——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
2020高考语文二轮训“散文语言类题”配套练 打印带解析版
“散文语言类题”配套练(时间:36分钟满分: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一种深久的不安乔叶①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
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
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
②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
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
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
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
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
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
③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
我知道。
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
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
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
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
④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
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
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
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
如果作为最低等,我一定不会甘心。
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⑤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
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湿漉漉的孤独陈应松①大九湖的山各有雄姿。
从水中看,似乎是从云上蹿出的鹿,正在草场上欢跃。
而在湖的对岸,一些牛在深沉的雾气中哞叫,吃草,纯银样的波光围绕着它们。
挂甲峰的影子是无比美丽的,这是我唯一能辨识的山峰,其他不知名的山峰有着不知名的美。
雾气不仅在水面上,也在山间蒸腾,这让山冈浸润在了水之上,浮着一般,摇晃着,沉入我们的冥想。
山与水生成的雾气往往是蓝色的,你会很爱这种蓝,是一种混合的蓝,混合了天空、山冈、树木、湖水、水草和水汽的蓝。
它太浓酽,村庄、田垄会洇成这种蓝色,象是一下子跌入染红,小路、沼泽、奔走的牛群,全都掉入这种比梦游更不可思议的蓝色。
这里是神话中蓝衣人的出没之地。
天空从远处的村子上撕开了一条缝,就像破晓。
永远,这片地方,都在薄雾中破晓。
它是永远的早晨。
②大九湖的晨雾大约是最美的,轻柔得像紫玉,云影和山影一旦明亮就会蹒跚坠入湖中,仿佛宿酒未醒。
或者,干脆它们就是一整夜在水里浸泡着。
一两株树很好奇,它们走近湖边,窥探这些山影的命运。
结果它们探出头看时,发现了自己曾有多么自恋。
这个早晨多美啊!③当太阳从山顶出来时,那些雾,就像一层乳液,给草场和牛羊们抹上一层柔软的奶白。
雾是大九湖的魂,是这块湖水的精魂,是它点化这湖泊之美的神奇手印,是它袖筒里扬起的魔术的烟雾。
雾使山冈、湖沼和树林的层次,在那薄薄的雾缕中被分割,被突出。
水把山拉成一片一片的,就像那些会使各种皴法①的中国画画师。
有一些岸渚,恰到好处地伸进浅沼,把一簇簇棠棣、椴木、红桦、虎皮楠推到那儿,而这时,树和紧挨着它们的村庄无一例外地发白,像是被寒冷所照亮。
那种光芒,带着纯粹的沉静,藏在山脚下,和雾一起浮起,一起盘旋上升,撑开雾,像是一场冬雪的传说。
水与山的蓝色在这里总是饱满的,一致的,像是一个基因,一种遗传。
④那些倒影,还是那些倒影,我不能绕过它们,我不能不与它们共恍惚,同沉浮。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精准突破一分析结构题
③②在在结 结构构上上宕,风开有一交物笔代,线;形索成、或波前澜后写呼应景等作状用。物,即兴感悟;或映现人性,褒扬人格;
精准突破一 分析结构题
②①对在全 内文容中上心,或起有强突体化出、内验突容出(社主作旨用会)、。强,化感再情等现作用生。 活;或反思人生,省察自我。
④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精准突破一 精准突破一
答案:B
精准突破一 分析结构题
知能储备 增分策略 即学即练
3.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 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捧着的其实就是一个春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二、从四个角度入手,读懂散文
一轮重点回顾
精准突破一 分析结构题
知能储备 增分策略 即学即练
题型一 行文思路分析题 散文常见结构线索图解
精准突破一 分析结构题
知能储备 增分策略 即学即练
1.行文思路分析题解题“3 方法”
题目类型
解题方法
明考型
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 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 路。
精准突破一 分析结构题
知能储备 增分策略 即学即练
解析:第(1)题,关键要理解清楚“从来不是自然界 单方面的杰作”,根据上文“都说江南的春天……感到羞 愧的”可知,“华丽、完美的春天”还包括人们种植的油 菜花等,所以“华丽、完美的春天”不仅是自然界的美景, 更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构筑的美好图景。第(2) 题,关键要理解清楚“春天”的内涵,“春天”是指“我” 手中的映山红,而映山红又是小女孩为了感谢“我”而采 来的,所以也指小女孩知恩图报、美好纯洁的心灵。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情分析与核心整合试题 二十一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 Word版含解析
精准对练二十一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
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
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
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
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
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
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
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
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
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
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
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
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
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人老看脸,树老看皮。
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
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这棵树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100岁。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
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
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
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任务突破练11散文阅读语言类题含解析
任务突破练11 散文阅读(语言类题)(赋分30分用时40分钟)一、(2022·贵州贵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十二背后阿来十二背后不是抽象的数学猜想,不是神秘的数字游戏,是一个实在的地名,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
一片发育充分的喀斯特地貌中,道路起伏蜿蜒,视野里是雨后青山。
连绵如屏的、孤拔而起的、灰色的石壁,层层叠叠,显出苍老的容颜。
坡度平缓一点,就长满了青草,长满了灌木和更高大的乔木。
针叶树,无论是松,是柏,是杉,都笔挺如炬;阔叶树绿冠开张,姿态万千。
山间平坝,缘溪,临塘,都辟为层层水田,稻子将近成熟,饱满的穗子低垂,显出了浅黄。
稻子的高处立着玉米,低处的芋撑开巨大叶片。
天刚晴又雨,一线阳光照亮水面,一些雨落在山前。
如此山重水复,不由得要想起徐霞客。
徐霞客游黔,在三百多年前。
他终日饱览青山绿水,似这样的日暮时分,却每每为食宿无着所苦。
如今,天上地下,航空线高速路纵横交织,酒店民宿星罗棋布。
再无须“人迹板桥霜”临歧问道,再不必“鸡声茅店月”叩门借宿。
从遵义市出发,一个多小时车程已到了双河寨前。
开发十二背后的女老板梅尔出来相迎,沿石阶而上,右拐,进门洞,入一望台,石板铺地。
靠墙悬挂一副古意十足的对联:“学稼尚怀经世志,隔墙爱听读书声。
”今天的书家写不出如此诚恳的笔意,也没有这样深挚的耕读情怀。
细看落款,才知是曾国藩所书,写于同治九年。
男主人置酒,欢迎一行远客。
我问他们夫妇从江苏来此投资开发的缘故,男主人说:“被美所伤害。
”女主人写诗,男主人不写,却用了很诗歌的语言。
这一“伤害”,使他们投资建设十二背后,已有十年之久了。
他们不是拿钱一砸了之,而是凭对这里山水人民的热爱,所有营建开发都亲力亲为,都渗透自己的审美,都带着一份珍重的心意,把从别处收罗来的老家具、老建筑构件,一扇雕花的窗、一只嵌螺钿的柜、一块古匾、一张刺绣,都嵌入精心构建的民宿中,朴素之中含着雍容与文雅。
这样的地方,由不得不早起。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1散文阅读结构类题
专题突破练11 散文阅读(结构类题)(时间:45分钟满分: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15分)大明湖畔稼轩祠泉琴大明湖南岸有一静肃小院。
小院周围,绿树红花,参差披拂,如诗如画。
踏着一条青石板路缓步来到小院正门,举目望时,只见门框上方高悬一匾额,上书“辛稼轩纪念祠”。
原来,这一片就是大明湖公园新八景之一的“稼轩悠韵”。
辛弃疾和李清照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词人,并称为“二安”。
巧的是,他们都是济南人。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济南人对“二安”热爱有加,他们在趵突泉公园建立了李清照纪念祠,又在大明湖景区改建了稼轩祠。
酷爱辛词的我早就熟知辛弃疾是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大英雄。
22岁时,他就拉起了义军队伍,跃马横刀,勇闯敌营,活捉叛将。
这时,耳畔似乎响起了嗒嗒的马蹄声。
这马蹄声是从辛词里跑来的吧?抑或是从古代宝剑的寒光里迸射而来?受了这朦胧的诱惑,我便掏钱买了门票,匆匆走进了这古典素雅的三进院落。
一进院里,墨香阵阵的东西厢房首先吸引了我。
墙壁上挂着的都是一些与辛词有关的名人字画。
辛词的名头大,有些警句早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加之,他的词风粗犷豪放,具有浓浓的爱国情操。
后世之人,皆喜欢临摹他的名词佳句来陶冶情操。
展柜里陈列的是各种版本的辛词以及研究成果。
我拿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既然带不走这些古籍,带走某些文字的片段,回去赏读一番,也会别有情趣。
第二进院落的过厅里,居中兀立一块造型别致的太湖石。
这是一道障景。
一览无遗的风景总是令人觉得肤浅宽泛,推花扶柳,绕石穿山,才是增添自然界悬念的不二法门。
果然,太湖石旁有一棵古槐,绿叶幽幽,遮天蔽日。
这一石一树,一动一静,倒也充溢着和谐之道。
绕过太湖石,出现了祠堂的第三进院落,这就是主体建筑辛公的纪念堂。
文能惊天,武能动地,这种卓越的才能奠定了辛公在历史上独特的地位。
我端正了下帽子,抬腿迈进纪念堂的大门,迎面就是一手握书,一手持剑的辛公铜塑雕像。
辛公的眼睛炯炯有神,直视前方。
20年高三语文二模解析版汇编之散文(学生版)
20年高三语文二模解析版汇编之散文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的旋律韩秀①入秋了,2008年的华府,空气有点冷,带着硬度。
②10月初,里诺从事玻璃艺术六十年的回顾展,在白宫对面的美国艺术艺廊 Renwick Gallery 盛大登场。
里诺如同一阵暖风,从玻璃之都威尼斯的莫拉诺飘然抵达华府。
10月3日,展览开幕,里诺带着浓重的意大利口音轻松自在地和华府人见了面,签书的队伍排成了长龙,展品前人头攒动,一时间,白宫周遭的温度迅速上升,华府人的脸色好看了许多。
③美国是莫拉诺艺术玻璃的巨大市场,而里诺却是整整一代美国玻璃艺术家的良师益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从来没有念过英文、从来没有搭乘过飞机的里诺来到了西雅图北部的皮尔查克玻璃学校。
这位“驻校艺术家”讲的英文没人懂,手里握着奇奇怪怪的工具,吹着口哨,哼着意大利舞曲,玻璃就在他的手里舞动起来并成为他要的优美形状。
里诺笑说,“玻璃就是语言”,玻璃帮助他和美国年轻的艺术家们打成一片。
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青年今天已经赫赫有名,但是他们回忆起里诺,还是一往情深。
“没有秘密,”里诺说,“我放手大干,一览无余。
”④美国艺术家们对里诺工作的热情和体力印象深刻:“早上七点钟,里诺就要大展身手,我们只好六点半准备好一切。
里诺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根本不停!我们的年龄是他的一半,都需要轮流躲在一边喘息一下!”⑤1934年里诺出生在莫拉诺,体力并非天生,他从十岁就开始吹玻璃了,十一岁的时候拿到第一份薪水。
那时候,里诺的工作时间就是从早上七点到下午六点,有时候加班到晚上十一点,第二天清早照样出现在滚热的炉前。
里诺二十岁的时候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Maestro(意思是“大师”)。
如同大指挥家一样,带领着四人团队在玻璃艺术的世界里扬名立万。
与里诺合作过的美国艺术家屈胡利一再告诉世人,在玻璃世界,没有人比意大利人更能发挥团队的威力。
里诺笑说:“玻璃知道今天是谁在指挥!”真是豪气十足。
⑥果真,里诺的玻璃世界不同凡响,每件作品融会了千年以上的威尼斯风格,然而它们又是如此新颖、朝气蓬勃,难怪从来没有接受过学院教育的里诺称呼自己的作品是新文艺复兴的代表。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练10 散文阅读(语言类题)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突破练10散文阅读(语言类题)(时间:45分钟满分: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15分)庄重朱以撒在绿树掩映的弘一法师骨塔前,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巨大的山石上——每一个游客都可以看到深深勒入石上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斜阳照在上边,又是一年深秋了,这四个字在萧瑟的松声里会诉说一些什么?它的含意太缥缈了,一些场景被放置在过去时上,把玩之下只能听到远来的风声。
我想起来了,当时的情景也是在深秋,就要进入那个理想状态的世界了,法师挺着病体,已知未来。
墨色在干裂的秋风里黏稠了,不是十分滋润,法师要来了纸笔,蘸满墨,闲闲淡淡地落下。
字形依旧清癯修长,像法师此时的一道影子。
弟子们在旁屏息敛声,四周死一般岑寂,法师清瘦的面容和深陷的双目,流露出欣慰和平静之光-—所有的感受都简化了,浓缩在这四个大字里。
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卷进了高墙。
我通常把这种寂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
是的,怀揣庄严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
人生的一些场景如果不懂得庄重,心就总是悬浮无着。
来到这个省会城市的初期,我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开始了没有人管束的大学生活。
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
一个清晨,从铜管乐的吹奏声中醒来,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伸着懒腰循声走去,婉转的《花儿与少年》在晨风里飘荡。
接下来我吓了一跳,原来是办丧事—-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
后来,人陆续地到来,花圈慢慢地铺排展开,就有些人开始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笑。
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这是很有道理的。
人不像树,一棵树倒下的时候,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的秘密。
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地举行着.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出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11散文阅读(结构类题)(时间:45分钟满分: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15分)大明湖畔稼轩祠泉琴大明湖南岸有一静肃小院。
小院周围,绿树红花,参差披拂,如诗如画。
踏着一条青石板路缓步来到小院正门,举目望时,只见门框上方高悬一匾额,上书“辛稼轩纪念祠”。
原来,这一片就是大明湖公园新八景之一的“稼轩悠韵”。
辛弃疾和李清照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词人,并称为“二安”。
巧的是,他们都是济南人。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济南人对“二安”热爱有加,他们在趵突泉公园建立了李清照纪念祠,又在大明湖景区改建了稼轩祠。
酷爱辛词的我早就熟知辛弃疾是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大英雄。
22岁时,他就拉起了义军队伍,跃马横刀,勇闯敌营,活捉叛将。
这时,耳畔似乎响起了嗒嗒的马蹄声。
这马蹄声是从辛词里跑来的吧?抑或是从古代宝剑的寒光里迸射而来?受了这朦胧的诱惑,我便掏钱买了门票,匆匆走进了这古典素雅的三进院落。
一进院里,墨香阵阵的东西厢房首先吸引了我。
墙壁上挂着的都是一些与辛词有关的名人字画。
辛词的名头大,有些警句早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加之,他的词风粗犷豪放,具有浓浓的爱国情操。
后世之人,皆喜欢临摹他的名词佳句来陶冶情操。
展柜里陈列的是各种版本的辛词以及研究成果。
我拿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既然带不走这些古籍,带走某些文字的片段,回去赏读一番,也会别有情趣。
第二进院落的过厅里,居中兀立一块造型别致的太湖石。
这是一道障景。
一览无遗的风景总是令人觉得肤浅宽泛,推花扶柳,绕石穿山,才是增添自然界悬念的不二法门。
果然,太湖石旁有一棵古槐,绿叶幽幽,遮天蔽日。
这一石一树,一动一静,倒也充溢着和谐之道。
绕过太湖石,出现了祠堂的第三进院落,这就是主体建筑辛公的纪念堂。
文能惊天,武能动地,这种卓越的才能奠定了辛公在历史上独特的地位。
我端正了下帽子,抬腿迈进纪念堂的大门,迎面就是一手握书,一手持剑的辛公铜塑雕像。
辛公的眼睛炯炯有神,直视前方。
这凛凛风姿大概就是当年征战沙场时的真实写照吧!辛公的背后,悬挂一大型匾额。
书写龙飞凤舞,气势磅礴。
我一时竟认不出内容。
好在自己背诵过不少辛词,根据几个容易辨识的字,倒也顺理成章连成了稼轩长短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是辛词中脍炙人口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写壮词以寄陈同甫,是因为他和陈同甫有着同样的遭遇,同病相怜,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
站在塑像面前,我暗自嗟叹,也暗自庆幸。
嗟叹辛公作为男儿,骨子里的那种固有的忠君爱民思想,却不为所用,以致壮志难酬,郁郁而终。
庆幸辛公在逆境中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化悲痛为诗词,为后世留下了无数辉煌壮丽的篇章。
看罢明湖美景,原路返回。
经过第二进院落的时候,才发现刚才急忙忙去拜谒辛公,竟然没注意到此处有个西跨院。
西跨院有一间大厅堂,名为“停云堂”。
堂内挂了一些名人书法,皆是金钩银划、美不胜收的辛词精品。
恰好有一对年轻人在内参观,只见他们冲着某幅字画朗吟道:“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一曲《水龙吟》是辛公血和泪的心声。
他登临高处,不是为了游赏美景,而是为了叩问苍天,发出心底的声声怒吼。
可是,就算辛公把栏杆拍遍,拍得手心冒汗,也无人懂得他那忧国忧民之情思啊!我肃立着沉浸在辛词的恢宏意境里和辛公的思想碰撞,进而交织,让蒙尘的心灵进行一次彻底的荡涤。
离开祠堂时,恰是夕阳西下。
回望“稼轩悠韵”,祠堂周围此时蒙上了一层缥缈的云纱。
那是历史的尘烟吗?真希望有那么一匹悍马,自遥远的古代穿越到这人间盛境,背上驮载着持剑的辛公,马蹄声声,由远而近,响彻寰宇……(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写到李清照及其纪念祠,是因为她与辛弃疾有相似之处,这样写也表现了他们在后人心目中都具有崇高的地位。
B.文章首段与末段的写景相映成趣,“绿树”与“红花”实写,意境优美;“夕阳”与“云纱”虚写,感慨万分。
C.“太湖石旁有一棵古槐,绿叶幽幽,遮天蔽日”,从对枝繁叶茂的古槐的描写,可以看出稼轩祠自然环境清幽。
D.作为记游类散文,文章以游览稼轩祠的行踪为序展开,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法,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请结合文本分析。
(6分)3.这篇散文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15分)山路马帮简云斌近来在乡镇工作,每天上下班要坐四十分钟的车,一般早上八点出发,晚上六点回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来回奔波,天天如此。
坐车时,我喜欢打量窗外风物。
本地属于采煤区,公路沿线多是光瘠、裸露的石灰岩山壁,间或有些茶山、竹林、庄稼地,由于灰尘重,色调并不清绿,路旁的农舍更是灰扑扑的。
这样的感觉自然不太舒服。
只有马帮在公路上出现时,才令我眼睛一亮。
早上看见的那些马,同人一样,是出门干活的。
晨光中,几匹矮小、结实的马,在公路边排成一队,驮着沉重的货物,摇着尾巴,低着头,悄然地走着。
每匹马左右两边各挂着一个大竹筐,装的多是水泥、石灰、片石等建筑材料,两个竹筐用木棍架起,紧紧压在马背上。
行进中,它们的身子洒满了阳光,黄色、褐色或黑色的毛发沾着尘土,稀疏而脏乱,散发出热腾腾的汗水,马蹄在坚硬的路面“嗒嗒”作响。
赶马的是些普通村民,有时甚至是老人、妇女,拿着树枝类的马鞭,并不吆喝,也不鞭挞,只是牵着缰绳,那些马就老老实实地跟着他们走。
主人不说话,马儿也不吭一声,像一队默默移动的石头。
偶尔,一匹马因不堪重荷,会抬头喷一个响鼻,顺便打量一下我们的汽车。
它的嘴是咧着的,似在憨厚地向我们笑,它的眼神特别温驯、纯朴,像山里那些孩子。
有一次下乡,碰见一位正在运料的老乡,顺便向他打听了一下马的行情。
据他讲,一匹马身价大概两千元左右,每天吃十几斤饲料,主要是豌豆、玉米、小麦和草料,成本二十多元,而马干一天活,可以挣七十八元!那位老乡说着,很自豪地拍了拍身边一匹正喘着粗气的黄马。
那马已干了一整天活,此时,身上仍驮着两大袋水泥,背部早勒出了几道深深的血痕。
我摸了摸它的背,它也向我甩了甩尾巴,不知是不是表示感激。
每当看着这些低眉顺眼、老实巴交的矮种马,我总在心底发出一声感叹:这就是命运呵!同样是马,北方的马可以在草原、大漠上扬鬃奋蹄、驰骋如风,大地是它们的舞台,自由是它们的性格,奔跑是它们的形象。
而南方这些马,生来就是负重,套着缰绳,驮着比自己还重的货物,在山路上无休无止地跋涉、劳苦,一直到衰疲、老死。
终其一生,它们除了行走在这些坑坑洼洼的山道,身体被荆棘、乱石擦出层层血痂外,从不曾梦见过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和坦荡的阳关大道,也从不曾拥抱过奔驰的梦想。
但是,这些矮种马身上表现出的坚韧品格,却着实令人敬重。
人们常把干沉重的体力活叫着“当牛做马”。
相对来说,马比牛更忠实、更勤恳。
牛一般不会累死,如果它实在不能负重时,会消极怠工,赖在地上不肯动,所以牛虽然勤劳,但有时也博得一个不雅之称:懒牛。
马则不一样,虽有“良马”“劣马”之分,但从未有“懒马”之说。
它是宁愿累死,也不会停下跋涉的步子。
面对这些朴素的马,我想起曾经读过的几句诗:“我是一匹埋头于千年耕作的老马/忘记了奔腾/挣不脱鞭子和故乡。
”我想,当这些马驮着重物,艰难行走在大山深处时,一定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支撑着它们。
不然,它们如何爬得上那么高的山口,跨得过那么深的沟壑?我还听说过一件事:本地一个叫“奥陶纪公园”的景区,开发之初,业主请了一些马帮驮运材料。
因工期紧,运输量大,那些马匹没日没夜地奔劳,先后有四匹马累死在了工地上。
这个故事令人伤心。
我觉得,公园业主应该为那四匹马修一座纪念碑,让人们在游玩时,记住这些为人类幸福献出了生命的牲灵。
虽然,它们在大地上活着时,是那样卑微、无声,但谁又能说,在仁慈的神明面前,它们的灵魂不比我们人类更为圣洁高尚?下班路上,碰见马帮时,则是另一番情景。
夕阳落山,暮霭四合,马儿们完成了一天的劳作,迈着轻快的步子,从陡峭的山上一路溜达下来,是那样轻松、自在。
树林漏出的夕晖中,晃动着它们矫健的身子。
沿路都是青草、野花,一些马忍不住停下来,惬意地啃上一两嘴,主人也不急着催促它们。
有些马儿身上的竹筐里,还盛着一大堆青草,那是主人顺路扯的。
马儿和它们的主人一起,沿着公路,悄无声息走上一阵子,就回到那些亮着橘红灯光的农舍,那是他们歇息的地方。
我们的车走远了。
回头看时,马帮早已不见,薄雾冥冥,宛若缰绳般纤细的一条条山路,也隐进了夜色之中。
我不知道,在那样的夜晚里,当那些马立在厩旁、默默嚼食时,会不会忘掉白天的辛劳,偶尔揣想一些与奔跑有关的事情……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对自然景色的描写,用语不多,突出了矿区山间山石多、尘土重且暗淡无光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暗淡的心境,同时也为了反衬见到马帮的兴奋心情。
B.作者将负重的马描绘成行进的石头,比作山里纯朴的孩子,这都表明,作者对马的隐忍负重持褒扬赞美态度,并且这种态度单一不变,贯穿始终。
C.运料的老乡分析马的行情,分析马干活的成本和利润,这都表明马帮运货的功利色彩,也预示着这些马的工作虽然让人敬重,但最终难以避免悲剧性的结局。
D.作者在行文中引用的诗句,突出马坚韧不屈的崇高形象,这样写使行文典雅,更有意蕴,自然引出作者的推断联想。
5.请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对散文最后一段进行赏析。
(6分)6?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一线索布局谋篇的?(6分)答案与解析专题突破练11散文阅读(结构类题)1.B解析B项,“‘夕阳’与‘云纱’虚写”错,“离开祠堂时,恰是夕阳西下。
回望‘稼轩悠韵’,祠堂周围此时蒙上了一层缥缈的云纱”也是实写。
2.参考答案①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丰富了游记的内容。
②有力地凸显了辛弃疾忠君爱民却郁郁不得志的形象,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③两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这样写既表现了辛词千载之下巨大的影响力,也表现了作者对辛弃疾的敬仰与叹息。
解析引用词句的作用可从内容和效果上、对辛弃疾形象的刻画以及主旨上分析。
内容和效果上: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丰富了游记的内容。
辛弃疾形象:凸显了辛弃疾忠君爱民却郁郁不得志的形象。
主旨上:既表现了辛词千载之下巨大的影响力,也表现了作者对辛弃疾的敬仰与叹息。
3.参考答案①对辛弃疾词的酷爱。
作者对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与词作十分熟悉,且对展柜里陈列的各种版本的辛词极为珍视,用手机拍照,回去赏读。
②对稼轩祠心存向往和崇敬。
特意前去拜访,被东西厢房阵阵墨香吸引;端正了帽子,才抬腿迈进纪念堂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