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结合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摘要:21世纪,探究性学习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这种学习方式,突出了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求知。
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载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以探究实践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知识为桥梁,注重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不单单是获得结果,获得标准答案,而是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个性感悟。
教师是学生合作探究、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
关键词:探究性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小学教学应用21世纪,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
新的科技革命带来新的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判断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我们数学老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已成为首选之法。
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给学生创造使用数学知识去完成知识性任务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品质和能力都是终身学习社会所必须的,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相辅相成,结伴而行——谈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整合
课改纵横
~ .~ I
每种 学习方式都有其优点 ,也 有其
不足 , 取舍要根据教学 目的、 学 内容以 教
及教 学对象而定。 因而, 在小学数学教 学 中,综合运用接 受性 学习和探 究性过程的最 蕊
迟作出判断” 的评 价 方 法 。当学 生 对 自己某 次 考 试 成 绩 不满 意时 , 师 可提供第 二次 机会 , 生一定 会欣喜 , 教 学 为 此 而努 力 ,这 种 积 极 的方 式 必 将 给 学 生 带 来 更 大 的
6 积极 发 言 。 动参 与 主 7 用所 学知 识 解决 生活 中问题 运
下 学期
方 式
改进 , 获得 发 展 。
白评 同擘评 师评 白 评 同擘 评 师评
四 、 学 生创 造 成 功 的机 会 给
新 课 程 标 准 强 调 :课 程 评 价 的 目 的 不 仅 是 为 了 考
I 识到 生 活 处处有 敦 擘 认 2 意 擘敦 擘 愚 3专心 听课 。 克最 学 习 中的 目难 4 合 作学 习 中蜃 意 与 同伴 交流 在
习, 而忽略 了探 究性 学习这种学 习方式。 其 实, 就学习过程 而言, 这两种学习方式
都是 必要的 。 在具体 的教 学实践 中, 两者
小学阶段的几何 图形 内容 ,是 学生
进行探 究性 学习的绝好材料 。如 圆的面
常常相辅相成 , 结伴而行 。 本文就 以小学
数学为例 ,谈谈这 两种 学习方式在教 学
对的概念 。 新课 程改革强调探 究性 学习, 是 因 为我 们过 去 过 多注重 了接 受性 学
培 养所起 的作 用不大。 相反 , 们可以把 我
接 受性学 习中设计 的“ 经典 问题” 化为 转 探 究性 学 习中的“ 经典 问题” 以激发 学 , 生探求 问题的欲 望。 2在几何图形中的运 用。 .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课堂 SHUXUEKETANG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往往死记硬背不适用于这门学科,所以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改变,这就需要把探究性学习模式融入学习生活中,因此,本文针对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影响加以阐述。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我们要在日常学习课程中加入探究性学习模式。
但是目前没有经过实践,我们还不知道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否给学生带来进步和上升的空间,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否存在着不足或者弊端,因此我们就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中的应用加以讨论。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1.了解什么是探究性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去发现问题、领悟问题实质、自身实践并表达自己的意愿,从中得到感悟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主要侧重于学生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和亲身体验问题的实质,这和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探究性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充分调动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与积极性。
并且,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改变了以老师为主体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他们可以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加以引导和启发的教育模式。
2.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思考的过程学生会领悟分析出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会让学生学会如何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大脑真正地动起来,课堂气氛也会随着学生的参与而活泼起来,而不是死气沉沉的老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记到本子上这种僵硬的教育方式。
因此只有老师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去寻找答案,学生想要主动学习的动力才会被激发出来,学生才会真正地从学习中受益,我们才能培养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好习惯,才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质量。
论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结合
论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结合作者:冉光华来源:《速读·下旬》2014年第06期摘要: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的到来,教育者们开始纷纷研究学习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新教改下产生的探究性学习,相对于学生来说,这两种的学习方法都体现着学习数学的困难。
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两种方式对于教育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其实,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它们的有点,也有其缺点,它们的优点与缺点都会随着所处的教育环境、教学对象等等而决定。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综合运用,不仅能将数学的教学内容优化,还能突出教师的特殊地位,优化课堂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的地方。
关键字:小学数学;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一、前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
它其中的最主要的一项明确指出,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将原本被动的学习化为学生主动学习,从以前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变成以学生为主要对象。
探究性学习应运而生,为了改善接受性学习中存在的弊端。
探究性学习的到来,使得课堂的气氛变得活泼起来,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在慢慢的发生变化。
教师们开始着重在学生的思考方面,不会一味的单方面的教授知识,激励学生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去。
但是教师们理解的“探究性学习”只是真正探究性学习的皮毛而已。
认为只有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忽略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优点,只看到了它的消极的地方。
学习小学数学,不管是探究性学习还是接受性学习,对于当今的小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式。
二、课堂练习以及教师讲评在小学数学中,课堂练习以及教师讲评是课堂上很重要的学习部分。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们学习的方法体现出探究性学习,而在教师讲评习题的时候则体现出接受性学习,教师告诉学生解题时要注意的地方,学生专心记住知识点,这就是接受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好好的运用,将会对学习数学也是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浅论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
浅论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概要:如同“探路”,在达到目的地的过程中,诸如路名、门牌或者周围的环境,例如标志性建筑,需要我们接受;而诸如方向、路线或行走的方式,辅助性的地图等,需要我们探究。
课堂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探究式学习”和“有意义接受式学习”都是学生学习必需的!让我们在积极倡导、努力构建学生研究式学习方式的同时,不断克服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弊端,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一花独放不是春,我们既需要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以便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前人积累起来的宝贵知识财富,也需要探究式学习,以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有意义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的相结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猜测与验证等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因此,探究式学习方式倍受教师的推崇,但是不是接受式学习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呢?笔者以为不能一概而论,应辩证的看待。
下面就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浅析。
一、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及比较分析1.接受式学习的内涵及分类“接受式学习”是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以定论的形式讲授教材,来接受文化科学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部内容,基本上是由教师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学生不需要进行任何独立发现,而只需接受或理解。
对接受式学习进行属分析,可以划分为3种不同性质的接受式学习,即:机械性接受式学习、被动性接受式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
1.1接受式学习的分类机械性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死记硬背式的学习。
其特点是,学生以听代思,机械模仿,不求甚解,唯师和唯书,所得到的是一堆孤立的知识。
这是一种没有内化、没有“活性”、不能迁移、不能应用的学习,学生从中既得不到智力上的开发,更感受不到精神上的愉快;被动性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和能力而进行的非主动性的学习。
小学数学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有效融合
以 科 学 的 分 析 , 接 受 学 习 分 为 机 械 的接 受 学 习 和 有 意 义 的 接 把
受 学 习 。 如 他 所 做 的 关 于 学 习的 二 维 分 类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意义
谈接受学 习 。2 1 年 版《 01 数学课程 标准》 出“ 提 认真听讲 、 积极
思考 、 手实践 、 动 自主探 索 、 作 交 流 等 都 是 学 习 数 学 的重 要方 合 式 ” 明 确 把 “ 真 听 讲 、 极 思 考 ”这 一 接 受 学 习与 其 他 学 习 , 认 积 方 式 放 在 同等 重 要 位 置 上 。 因此 , 们 要重 新 研 读 接 受 学 习和 我
玩 , 增 加 了 师 生 、 生 间的 交流 互动 。 同 时 , 戏 也 体 现 了层 也 生 游
连一连 : 生独立完成 课本第 9 学 4页 的 连 线 、 9 第 5页 的 第 2题 。连 好 后 , 说 你 为 什 么 这 样 连 ? ( 过 连 线 了解 每 个 学 生 说 通 的学 习情 况 , 止 “ 便 车 ” 现 象 出 现 ) 防 搭 的 三 、 图 片 游 戏 找
1帮 自己找 图 片。 .
次性 , 第一层 次 自己找 图片, 第二层次帮别人找 图片。 第二层次 比例 2找 小猴 图片也略有提 高, 小猴 图片前每 人都到 不 同的 找 位置去 实地观察过 , 而这里却 不再 到别人 的位置上 去 , 而是 坐 在 自己的位置发挥想 象—— 别人观 察到的应该是什 么样子 , 比
交流 、 断 。 判
发 挥想 象 , 体现 了由形 象思 维到抽 象思 维的提 升 , 发展 了空间
观念。 】
( ) 馈练 习。 5反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和任务为主导的学习方式。
它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探索、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实践和发现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主体性。
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2. 任务驱动。
探究性学习以任务驱动,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能力。
3. 解决问题。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调动已有知识、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集体智慧。
1. 设计启发性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和探索,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安排探究性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探究性活动,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探索和发现。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方块拼图,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探究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关系等。
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
3. 引导问题解决4. 鼓励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究问题、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集体智慧。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提倡多元评价在考核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作业、实验、表现、口头表达等形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通过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自主地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方法。
下面将就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的角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去主动观察、实验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发散思维、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通常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来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协作探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倾听和交流意见,在合作中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主动地进行问题提出、解决和总结。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反思和总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引言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探讨。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其基本理念是通过提出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扮演着主动学习者的角色,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阶段,而探究性学习正是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开展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
1. 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减法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探究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技能。
在教授分数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数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分数条、分数图等,从而深入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用。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取得一些良好的教学效果。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实践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探究性学习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因为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原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探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数学概念较为基础,但却很容易被忽略其本质,仅仅停留在计算上,而忽略其背后的原理。
探究性学习则相反,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数学概念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在加法和减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探究的过程发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和交换律的本质。
其次,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逐渐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了解长方形的性质及其相关公式,同时也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探究性学习可以促进数学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通常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来源,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然而,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探究不同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则发挥着指导和引导的作用,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式,有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点。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也有助于促进数学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先引导、后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和理解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数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0.2和0.02相差多少?
2、0.3和0.4哪个大?
3、3.56和3.566相差多少?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来探究和理解小数的含义和运算规律。
1、如何画一个三角形ABC,使它的面积最大?
2、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一条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通过这些启发式问题,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推理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探究的探究性学习
1、如何测量一个物体的容积?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需要,自主选择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需要,自主选择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如数列的应用、几何图形的计算等。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在黑板上讲解知识点,学生们则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们容易产生学习的厌倦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来教授数学知识。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个简单的几何问题,让他们自己尝试画图、观察图形的性质,并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来构建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尝试将一个物体分成几份,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分数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定义。
探究性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互相借鉴和启发,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除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和创新,学生们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然而,探究性学习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能够灵活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其次,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否则学生可能会迷失在问题中无法找到解决方法。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探索如何有效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及特点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探究发现、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以问题为导向。
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起点,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和积极参与,并善于进行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1.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常常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而探究性学习可以通过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投入数学学习中。
在学习面积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际测量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测量教室的面积,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不再只是 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和经验。
3.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相互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方法,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 建立学生的数学感知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从经验中出发,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深入了解数学的概念和知识。
在探究中,学生可以自主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验证猜想,使学生的数学感受得到充分的呈现,从而建立起数学感知。
2.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愿意在学习中不断探寻、发现和创新。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发现过程,强调发现过程中的反思、探究和总结。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4. 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解决问题,来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发现,深入掌握数学概念和规律,增强举一反三和归纳推理能力,理解和记忆程度大大提升。
总之,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希望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实践、观察、研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在黑板上讲解数学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探究性学习将学生置于主导地位,让他们通过实践和探索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得主动积极,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
他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且能够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想法。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探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践和观察来提出问题并解决。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通过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常常需要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和借鉴,共同思考问题,并在合作中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这对今后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和与他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和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并且促进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和积极推广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探究性学习正渐渐成为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之一。
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更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同样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就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奇,喜欢探索和发现,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而探究性学习则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分析和合作等方式来主动获取知识,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天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寻找数学问题并解决,或者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偏向于单一的知识传授,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分角色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探究性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在教学中提前设定好问题,并给出标准答案,学生只需按照教师的思路和步骤进行学习和思考。
而探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寻找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总结方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将学习过程的掌控权交给学生,从而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1.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 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
扮演着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缺乏兴趣,探究性学习可以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
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
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
决的过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浅谈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浅谈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浅谈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效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发展个性,在实践中探索验证,在经历中感悟和自主建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探究性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它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想象等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何让探究性学习走进我们的课堂,这已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基础理论(一)、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感,好问是他们的天性,好动是他们的特点,好表现也是他们的行为,他们具有创造和探究的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是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对外界尝试探索性的活动,而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探究新知,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引导更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三)、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符合成就动机理论,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体验到成就的满足感。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积极地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获得成功感、满足感,进而产生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欲望。
(四)、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符合现代教学论,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结
合
摘要: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范围和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构建和谐有效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学习方式。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也一直存在着传授性教育和体验性教育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
接受性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教育者系统的传授接受已有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而探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自己亲身实践感受,通过质疑分析探讨,发现问题并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两种学习方式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存在孰优孰劣,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育的全面性。
然而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当前基础教育在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结合上仍有很多欠缺存在很大不足。
在新一
轮基础教育所提倡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下,很多老师出现一种偏见认为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相对立的,接受性学习是落后的、过时的,探究性学习是先进的、唯一的,致使教学走上了形式化道路。
因此,在教师教学中要加强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融合,使这两种学习方式实现完美统一从而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目前小学生的受教育情况来看,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一味的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也不会反思总结,学习思路狭窄刻板,学习模式单一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造成学生对老师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
学生在大量的题海战术中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对学生科学情感科学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了。
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师的情况来看,一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过于强调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尽可能避免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出现。
让本来不需要探究的陈述性知识花费大量课堂时间,导致上课效率不高完不成教学任务。
另外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根深蒂固,教师一味地注入式教学,给学生加课、补课、拖堂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之课外
作业的繁重使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活动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出现了严重的厌学心理。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带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质量低下等严重后果。
甚至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人物挤占课外时间,使其他学科计划难以实现,从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计划。
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者对这两种学习方式的不甚了解所造成的,导致对这两种学习方式的运用存在误解。
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是多种教学方式并存的,只用一种教学方式往往是行不通的。
在教学中如果只采用一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学习条件是不一样的,对学生在认知功能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接受和探究交替进行,在接受中展开探究同时在探究中进行接受,互相配合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及特点
(一)接受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从目前的教育实际来看,九十年代以前我国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结构为主。
这种教育模式的理念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课堂、知识为中心,以
“注入式”“填鸭式”“题海战术”为主要手段和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传授式教育。
这种学习方式比较适合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来接受和吸收教师传授的新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的优点是学生接受知识时具有高效性,有利于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组织和管理整个教学活动和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然而其缺点就是这种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受到制约,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大大下降。
导致学生学会了书本知识却难以用于实际,学生知道是什么知识却不会用更不用说创新了。
体现在小学数学上是学生学会了怎么读写和计算人民币,但是在超市却不会买东西等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不是通过自己亲身去实践探究感悟得来的,而是从老师那里直接复制和拷贝的,学生往往只是掌握了相关知识概念没有理解其本质。
(二)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学习是由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和外界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师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
的需要、态度和情感对当前的刺激做出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的优点就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发展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习者在没有外在因素的压力下,主动参与探究过程,所学到的知识灵活的,有助于培养他们长期的探究意识。
但是探究性学习也有其缺点:探究性学习需要大量优良的教学设备、数据库、软件和图书资料,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不知所措,教师也会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技术和判断上的失误,从而导致探究时间的拖延给教学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大了教学难度。
三、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整合的策略探讨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可见,课程改革要改变的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不是接受性学习方式本身,并不意味着否定接受性学习,因为有意义地接受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习者本身在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
其次,新课程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要求在学习中学生要扮演两种不同的角色,一方面是被动的教育接受者另一面也是主动的学习者。
再次,接
受性学习在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可是我国基础教育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教学模式单一刻板,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