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指南录后序》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随着人们自身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指南录后序》既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也与学生的成长紧密相关。

如何在教学中既突出其文学性,又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等方面问题,是本篇文章将阐述的内容。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等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价值等相关问题;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启迪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规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读——“指南录后序”的文学性和艺术创作特点1.了解《指南录》的作者和历史背景;2.介绍《指南录后序》的文学性和艺术创作特点;3.借助正反演绎法,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智慧,启迪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课时:讲授——“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1.了解“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哲学思想的来源和内涵;2.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揭示该哲学思想对人生、价值等方面问题的启示;3.展开对话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讨应如何运用这一哲学思想。

第三课时:拓展——《指南录后序》与未来1.通过学习本科目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未来,规划人生;2.探讨如何将《指南录后序》中的哲学思想融入到未来人生规划中;3.设计生动活泼的游戏体验式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教学方法:1.启发式讲授法:通过切入学生感兴趣的价值观、生活经验等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主动探究、深度思考。

2.案例分析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从而对人生、价值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3.对话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指较灵活的师生间互动,通过对话,促使学生思考并探讨各种问题。

高中语文3.2.1《指南录后序》共2课时第2课时名师精编教案(苏教版必修3)1

高中语文3.2.1《指南录后序》共2课时第2课时名师精编教案(苏教版必修3)1

3.2.1《指南录后序》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基本句式。

②读并研习文本,了解文天祥的的写作目的,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2、能力目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概括、鉴赏语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诵读、研讨课文感受文天祥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②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涵养自身的浩然正气和高尚的精神。

【重点难点】1、通过诵读、研讨课文感受文天祥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2、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涵养自身的浩然正气和高尚的精神。

3、归纳整理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对文天祥其人其事已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具备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因此,本教学设计主要通过问题探讨的方式,来体会文天祥在作出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练习法与讨论法。

用诵读法使学生整体理解,反复体悟作者的以死报国之志,用练习法使学生掌握重点词句,用讨论法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

利用多媒体展示。

新授课教学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作业【课前准备】生自主预习课文,发放预习学案让学生提前了解文天祥事迹。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一、复述文天祥的遭遇。

1.复述的准备。

分两步:先逐段讨论复述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全班齐读一遍。

第1段应注意的是:①时间(只有两天,即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和“翌日”)。

②出使元营原因(兵临城下、“北邀当国者相见”)。

③作者的意图(“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④作者任职及官衔。

第2段应注意的是:①主要是被拘留和被挟北行二事。

②先说初至北营的情况,后说情况的变化;说情况的变化,又是先说变化的原因,后说变化的过程。

③说被拘留一事,重在“求死”一语;说被挟北行一事,重在“隐忍以行”一语。

第3段应注意的是:①重点是在真州和维扬两地的遭遇,一起一落要说得清楚。

语文必修3苏教版专题二版块二《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一)(第1课时)

语文必修3苏教版专题二版块二《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一)(第1课时)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版专题二板块二《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一)(第1课时)总体设计教材概述本文是作者在1276年5月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言,因在这年3月作者曾写过一篇序言,所以称本文为“后序”。

《指南录》中收的是作者在这年出使元营、逃归福建过程中所写的诗;命名为“指南录”,是取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来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本文是诗集的序,所以扼要地叙述了这次出使元营、逃归永嘉的历程,即这些诗作产生的背景。

作者回顾这段经历,又情不自禁地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生情况下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说明了诗集编辑的体例和目的、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命名。

本文叙述和抒情相结合,前三段以叙述经历为主,间有抒情;第4段以抒情为主,又历数了种种危险的遭遇。

语言精练,句式多变化,用词灵活多样,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感人至深,很有表现力。

本文教学重在对文本的解读,研习文本时,领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及作用。

本文的教学重点为教材第5段。

教学难点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于较短时间内对第5段基本能熟读成诵,并能根据《指南录后序》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

思路方法序,文体名称,也称“叙”。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写在正文之后的叫后序,也叫跋。

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

有作者自己写的,大都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指南录后序》属于这一种。

本文的教学主要探讨《指南录后序》重点段落第五段,第5段中连用22个“死”的叙述,与后文议论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作者出生入死、以天下为己任的炽热情感;要让学生领会文章叙述详略得当的特点及作用,建议学生积极将这种写作安排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本文的教学依然不能放松对文言基本字词句的积累,要让学生学会整理,养成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

教学方法:以导读为主。

为创造课堂情境,按课本内容可以用小黑板或者投影预先绘制一幅文天祥北行路线图,为分析课文以及学生练习背诵第五段时备用。

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苏教版

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苏教版

《指南录后序》教课方案【教材剖析】本教材属于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军号,为你长鸣”的初版块“烈士的决断”中的内容。

《学科教课指导建议》对本课教课的“基本要求”和“教课目的”是认识作者的写作目的,领会作者坚毅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

【教课目的】、知识目标:①掌握文中常有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基本句式。

[根源]②读并研习文本,认识文天祥的的写作目的,领会他的爱国情怀。

、能力目标:频频朗读,培育学生剖析、理解、归纳、鉴赏语段的能力。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朗读、商讨课文感觉文天祥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②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涵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和崇高的精神。

【重点难点】、经过朗读、商讨课文感觉文天祥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促进学生在阅读中修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和崇高的精神。

、归纳整理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

【学情剖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对文天祥其人其事已有所认识而且已经具备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所以,本教课方案主要经过问题商讨的方式,来领会文天祥在作出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

【教课方法】本课主要采纳朗读法、练习法与议论法。

用朗读法使学生整体理解,频频体悟作者的以死报国之志,用练习法使学生掌握重点词句,用议论法明确本文的写作特色。

利用多媒体展现。

[根源:]新讲课教课环节:预习检查、总结迷惑→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研究、精讲点拨→反省总结、当堂检测→发导教案、部署作业【课前准备】生自主预习课文,发放预习教案让学生提早认识文天祥事迹。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课课程】(一)预习检查、总结迷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状况并认识学生的迷惑,使教课拥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现目标一、导入用春联“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引出文天祥其人其事;全体学生背诵初中已学过的《过零丁洋》:“辛苦遭受起一经,兵戈零落周围星。

河山破裂风飘絮,出身浮沉雨打萍。

惊恐滩头说惊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高中语文3.2.1《指南录后序》共1课时名师精编教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3.2.1《指南录后序》共1课时名师精编教案 (苏教版必修3)

3.2.1《指南录后序》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了解书序的文体特征。

2、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通过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整散结合的句式,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整散结合的句式。

2、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时,在衣带上写下了十六个字:整体把握反复诵读象,课外阅读相关材思路点拨这不是一般的诗集序文,而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正气歌。

文章通过文天祥挺身出使之行,威武不屈之概,凌厉斥敌之言,长途越险之举,忧国忧民之情,周旋迎敌之智,表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刚毅品格和浩然正气。

教师可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课外可选择一历史文化名人,用多种表达方式作片断写作练习。

练习举隅1、本文语言生动而准确,请以动词为例谈谈。

如文中表现行踪的动词,表示离开某地用“去(京口)”表示前往某地用“如(杨州)”“趋(高邮)”;表示到达某地用“至(海陵)”,“来(三山)”;表示经由某处用“过(瓜州扬子桥)”,“道(海安、如皋)”,“历(吴门毗陵)”。

此外,动词“奔”“变”“诡”“行”“宿”“出”“没”“穷饿”“呼号”“避”“渡”“入”“展转”都准确地表明了活动地点,也表达了作者心情急切、紧张和经历的坎坷。

2、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结合得很完美,怎样具体表现的?①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

例如第2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

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②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

例如第4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③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

如第3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高中语文(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教案

高中语文(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教案

某某省某某市第一零四中学高中语文《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文天祥的生平以及序这一文体的特点;2,积累古文文言知识,尤其是“为……所”这个被动句式;3,理解本文中的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文天祥内心矛盾以及在国难面前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积累古文文言知识,尤其是“为……所”这个被动句式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读法四,教学课时:三课时五,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1,巩固旧知,导入新课自序出使的原因:众人的举荐,无留北者,欲觇北2,文本分析(1)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很委婉的心情遽:立刻以:凭借(2)生齐读第二到三段(3)讲读第三段具:详细照应了前面的“更欲一觇北”草行露宿名词用作了动词穷饿无聊,追购又急这是对现状的一个高度概括——贫(经济)穷(人生)(4)生齐读第四段之主谓之间取消句独立性为……所被动句式竟使:假如谈“死”:排比句,增强语势,强调感情反复:强调作者的九死一生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出使艰难,形成了一本书(二)文本分析1,遗本不忍废弃,抄写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道中手自抄录,是预谋着想要出书了2,这本书以什么为序时间3,喜欢“呜呼”这一段,这是一种大丈夫的表述,这是一种忠孝两难全的表述,这是苦难中不被理解的苦楚。

4,死有余辜中的“辜”是什么意思罪5,补充成语:狐死首丘,落叶归根(三)作业:《指南录》内涵了作者的委屈,希望同学们下去后自己去看(四)生齐读第七段。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教案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教案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教案教学设计2 -课题指南录后序(二)总课时数第节教学目标1. 梳理基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 进一步体会文天祥伟大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课文基础知识的梳理。

难点:掌握:“……为……所……”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参考语文教材,语文教参,网络授课方法诵读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速读文本二、知识梳理:①通假字A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具:通“俱”,全、都。

B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陵:通“凌”,凌辱。

C层见错出。

见:通“现”,出现。

D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僇:同戮,罪。

②词类活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小看。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恶:形容词作名词,坏事情。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北虽貌敬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予分当引决分:名词作状语,按名分,按道理。

草行露宿草、露:名词作状语,在草丛中,在露天里。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道海安、如皋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义:合乎义理的行为,形容词作名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名词作动词,作序,为……作序。

名曰《指南录》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③古今异义: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

今:因清闲而烦闷;言行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1. 课前预习展示。

C形容词mǐ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D副词mǐ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

靡及:达不到)[如] A动词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B介词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以至于永嘉(古:到达。

高中语文最新苏教版《指南录后序》教案必修三

高中语文最新苏教版《指南录后序》教案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目的要求]1.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被动句式。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3.理解本文在表达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②通假字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

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现〞。

〕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③词性活用A.名词作状语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

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B.名词作动词道海安、如皋〔道:取道〕那么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④一词多义[间]A名词jiān得间奔真卅〔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B动词jiàn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C量词jiān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副词jiàn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靡]A动词m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B动词mí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C形容词mǐ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D副词mǐ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

靡及:达不到〕[如]A动词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B介词绝无有者,那么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⑤古今异义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

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古:到达。

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

今:大方。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指南录后序》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杭州学军中学赵丽莎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指南录后序》为苏教版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专题中“烈士的抉择”板块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版块的主题是围绕“人与社会”的命题,介绍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在民族存亡、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舍生取义的精神。

《指南录后序》作为本版块中唯一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序文,叙写了文天祥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南归的艰难遭遇。

文天祥在国家危难时所做出的选择和选择的依据,体现了他为信仰和理想无私奋斗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对文天祥其人其事已有所了解并且已具备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第一课时已完成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的学习,疏通了文意。

但学生对于自传性质的叙事序文缺少解读的方法,同时对文天祥的认识也还停留在“爱国文人”等笼统的浅层面。

二、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指南录后序》叙事特色。

学会立足文本,品味语言,深入细读,感知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从历史背景出发解读文学作品,理解文天祥在国家危难时做出的选择,进而探究“指南”的精神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理解人物的人格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文天祥的生死观,理解其价值取向。

体会文天祥为信仰和理想无私奋斗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树立进步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文天祥在国家危难时做出的选择,进而探究“指南”的精神内涵。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天祥的生死观,感知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更深层次的情感内蕴。

四、教学策略本课设计以问题探究为导向,以文天祥的“选择”为主线,贯穿人物遭遇、人物形象、人物生死观、叙事特色等内容,通过问题探究、还原历史情境、转换视角直面心灵、改编对比等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文本研读。

五、教学准备收集学生对课文的疑问、收集教学素材(《指南录》《宋史·文天祥传》)、制作多媒体课件、发放预习学案(重点字音、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的补充)。

指南录后序-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指南录后序-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指南录后序-苏教版必修三教案前言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一直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从教师招聘考试开始,我就一直深耕于课堂教学这一专业领域,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

最近,我在备课过程中接触到了苏教版必修三教材,发现其课文内容丰富,覆盖了较为广泛的文化领域,适合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参考。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备课过程中撰写的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教学背景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必修三中《指南录》一课进行设计的。

针对的学生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水平良好,但原生阅读能力稍显薄弱,希望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指南录》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2.学生理解《指南录》中所描述的江东地区的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

3.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味《指南录》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营造。

4.学生通过阅读、练习生词、句型,提高阅读水平,拓展词汇量和语法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文本解析1.背景介绍:通过介绍《指南录》的创作时代和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作品。

2.主题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主题,分析作品所描绘的文化现象。

3.内容概述:逐段分析作品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2. 阅读练习1.生词学习:选取《指南录》中的一些生词,通过词语拼音和相关例句,让学生在感知单词意义的同时,加强对词汇拼写的记忆。

2.句子练习:逐段分析《指南录》中的长句和复杂句,让学生通过练习缩句、改词,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3.阅读理解: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深度阅读,通过多个问题和练习得到对文章内容的充分理解。

3. 文化探究1.文化学习:对比课文中所描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让学生了解江东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

2.批判思辨:透过《指南录》对江东地区的描绘,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考和推理,了解不同文化观念之间的异同并加以分析。

教学方法1.体验式教学: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必修3苏教版专题二版块二《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二)(第1课时)

语文必修3苏教版专题二版块二《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二)(第1课时)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版专题二板块二《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二)(第1课时)导语设计情景导入我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曾出现过许多进士、状元,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堪称人物的名字早已被世人淡忘了,但有一个人物却不是因为他曾经是状元而被人们熟记,而是因为他凛然的正气和忠贞的爱国精神而留传千古,这个人物就是文天祥。

说起文天祥,我们就会想起他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们常常被文天祥的这片赤诚的爱国之心感动着,他在《指南录后序》一文中对此作了最完美、最生动的诠释。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指南录后序》,来体会他赤诚的爱国情怀。

文本解读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文天祥(1236—1283),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

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

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

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

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

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

时年仅47岁,遗有《文文山先生全集》27卷。

《指南录》是文天祥自辑出使北营到南返福州期间的诗作。

以《扬子江》诗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之句命意,以表达作者心向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丹心。

文天祥的诗文,自奉使被执以后,内容多与时事有密切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南宋军民抗击元军的历史画卷。

他的那些表现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作品,如《扬子江》《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等,不但在宋末文坛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我国文学史上永远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2.基础积累字音荟.萃(huì)纾.祸(shū)觇.北(chān)翌.日(yì)遽.轻(jù)构恶.(è)献谄.(chǎn)羁縻..(jī)(mí)诟.骂(ɡòu)祈.请(qí)分.当(fèn)二阃.(kǔn)靡.及(mǐ)渚.洲(zhǔ)诋.骂(dǐ)自刭.(jǐnɡ)巡徼.(jiào)邂逅..(xiè)(hòu)毗.邻(pí)余僇.(lù)愧怍.(zuò)父母之遗.体(wèi)檄.文(xí)词义①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授予(官职)。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指南录后序》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指南录后序》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指南录后序》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过零丁洋》
二、文本赏析
1.本课《指南录后序》中的“后序”是我们常说的列于书后的“跋”、“后序”吗?
2.我们知道“序”这种文体一般要说明书籍著作、出版意旨、编作体例这些情况,那么本课哪几个段落说明了作者的写作情况、结集目的和诗集名?
A:从第-------段到第-------段。

B:写作情况是“
”。

C:结集目的是“”。

(“来者”后世的人、“悲”思念同情)
【拓展】文天祥的《沁园春·题潮阳张许公庙》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xī xū)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赛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指南录后序》最新同步教案2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指南录后序》最新同步教案2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指南录后序》最新同步教案《指南录后序》教案2第一课时的设计思路:“我只爱用鲜血写成的著作。

你将体验到,鲜血即思想。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第一课时以讲解为主。

教学过程师:有这样一副对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同学们说说,这个人物是谁啊?生:文天祥。

师:对,是文天祥,他的名句是——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诗放在那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背景下来审视,一种历史的震撼就扑面而来。

谁来说说文天祥的故事。

生:文天祥考中状元,后来官至南宋丞相,在家里是孝子,最后为国尽忠,是位民族英雄。

生:最后坚强不屈,在北京从容就义。

师:历史记载,文天祥是宋理宗宝佑四年的状元。

考中是年仅20岁,可谓少年得志,一朝成名天下闻。

几乎所有的状元都陨落了,单单出来了一个文天祥。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生:指南录后序师:什么是序生:一种介绍说明文集或者文章的文体。

《指南录》是诗集的名称。

师:什么是后序。

生:“后序”——第二篇序。

后面补上去的。

师:序就是一种文体,标题直接点名明文体有哪些?生:师说。

六国论,生: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师;中国古人的诗集名称是有含义的,这里为何叫指南录呢?生: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生:是作者在逃亡途中记录的诗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写成的。

师:对,关于诗集的名称文章中是有说明的,是哪些部分?生:是第五自然段。

生:还有最后自然段。

师:我们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说说这两个段落的意思。

(生朗读,讨论)生:同时也简要说明了诗集编辑的体例和目的,和过程,生:作序的时间和诗集命名。

师:这里运用的表达方式是——生:说明,表述简洁,明了。

先说背景后说有关诗集的问题,便无须再作任何解释,言简而意赅,有水到渠成之效。

师:历史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误会。

如果文天祥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他或许会成为一代名臣,即便归隐耕作,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名声更大的诗人。

苏教版高一年级《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年级《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年级《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年级《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浦江中学陈小丽【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实验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相关规定,结合教材和配套教参等设计,以文天祥的“选择”为主线,通过诵读和研讨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他那炽热的爱国情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本教材属于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的第一版块“烈士的抉择”中的内容。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目标”是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对文天祥其人其事已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具备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因此,本教学设计主要通过问题探讨的方式,来体会文天祥在作出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诵读并研习文本,了解文天祥的的写作目的,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2、梳理并掌握文中的常见实、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重点难点】1、通过诵读、研讨课文感受文天祥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2、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涵养自身的浩然正气和高尚的精神。

3、归纳整理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

【课前准备】1、提醒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发放《宋史文丞相传》的复印材料请学生结合课文进行阅读。

2、多媒体课件。

3、全文拟安排三课时,本设计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对联“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引出文天祥其人其事;全体学生背诵初中已学过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课件展示文天祥简介,略)二、诵读并研习文本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

(学生读完全文)好,现在请你们看着课文题目,从题目上看我们这篇文章属于什么文体呢?生:(齐答)后序!师:(笑)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篇序文,序有由自己写的自序和由别人写的序。

高中语文 《指南录后序》教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指南录后序》教案 苏教版必修3

《指南录后序》教学参考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被动句式。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3.理解本文在表达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教学难点:课文第4段的熟读成诵要求。

教学方法:导读讲授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人物因为他凛然的正气和忠贞的爱国精神而留传千古,这个人物就是文天祥。

今天我们要讲读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作者〕就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写的一篇序言。

二、简介作者: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

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某某,庐陵〔今某某省某某市〕人。

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三、文题知识:“序〞是古代实用文体的一种,是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边或者后面的文章。

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述该书内容,或者表达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

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

这种“序〞也叫“书序〞。

一般说来,序有两种,一种是赠序〔别序〕以作文向相赠,以表示惜别、祝愿、劝勉之意。

一种是书序,一般用来陈述著作者的旨趣,多放在篇首。

本文是书序,是文天祥为他的诗集《指南录》所作的后序。

四、课文背景: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

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某某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

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1.讲读第1自然段。

疑难的字词句可适当插问。

例如:“修门”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莫知计所出”应如何串讲;“众谓一行为可以纾祸”应如何诵读等等。

(1)提问: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明确: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2)提问: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
明确:心情是:“予不得爱身”(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

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望去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回来后好寻求挽救国家的策略)。

小结段意:出使北营的背景、心情与意图;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

2.讲读第2自然段。

(1)提问: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的?
明确: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

”(按:吕师孟叔侄先后投降元军,文天祥曾上书要求宋朝杀掉他们的亲属,因此和吕师孟结下了仇恨。

“构”,造成、结成;“恶”,怨恨、仇恨。

“构恶”,即“结仇”。

贾余庆在德祐二年二月元军使者入临安城封府库之后,他以右丞相充“祈请使”出使元军,与元军合谋扣留文天祥。

“献谄”,向敌人献媚,指合谋扣留文天祥。

这两个分句也可泽为:吕师孟以前和我有仇,贾余庆在背后(卖国)媚敌出卖我。

)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2)提问:文天祥既然“分当引决”(按理应当自杀),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暗中忍受着去了)?
明确:“将以有为也”(“以”后省代词“此”。

全句可译为:是打算借此机会有所作为啊!小结段意:出使北营,震慑敌方,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表达了他忍辱负重,图谋再举的思想。

3.讲读第3自然段。

本段写了三层意思:第1层,得脱后的喜悦;第2层,受误会后的困境;第3层,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

要求学生注意画出那些既能准确表明作者活动的特点,又能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领会作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有:“奔”写出了当时迫不择路的极快速度;“变”“诡”二字反映了形势突变以及自己采取的果敢行动;“避”“出”“渡”“入”“展转”“至于”等一连串动词,反映了作者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

小结段意:写出京口抵永嘉的苦难历程,表现了作者经历艰险,仍力图中兴的心愿。

4.讲读第4自然段。

这具体体现在第1—3自然段侧重记叙曲折艰难的经历,第4自然段则偏重于对这种经历的慨叹,前者是后者的必要铺垫,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的自然流露与抒发。

例如,第2自然有“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第4自然段则有“诋大酋当死……”;再如,第3自然段有“至京
口,得间奔真州”,第4自然段则有“去京口……几自刭死。

”让学生理解了上述关系之后,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本段的层次结构(完成“思考和练习”二)。

本段可分三个层次:
第1层:“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唉!我接近死亡的危险,真不知有多少次了啊!“之”,结构助词。

“者”,指示代词,代及于死的情况。

“其”,语气词,表测度。

)用“呜呼”引出“及于死”的危难,总起下文。

第2层:承接上文,连用了“……当死”“几……死”“……死”等17个排比句,最后用一“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大大提高了表达效果。

第3层:“呜呼!死生,昼夜事也……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痛苦过去了再回想痛苦,那是多么的痛苦啊!“痛何如”即“如何痛”;为强调“痛”,故将“痛”提前)三句,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进一步抒发了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小结段意: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心志。

至此,要求学生当堂熟读、背诵本段,使他们受到作者高洁情操的强烈感染。

为强化记忆,可先将课文结合北行路线、脱险行程图例来理解记忆,也可将课文化整为零分块识记,如前三个“当死”、三个“几……死”可为一块,后十二“……死”又可分为三块。

先个人读,再分组读,后全班读。

以上第1——4自然段是全文的第一部分,第4自然段是全文抒发感慨、表达心志的高潮,是前一部分的深化和后一部分的提引。

5.讲读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列出题目(见下文),要求用课文原句回答并解说。

(1)提问:诗集的由来是怎样的?
明确:文天祥“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在患难当中,有时用诗来记录所遭遇的事情,现在保存着那些稿本不忍心丢掉……)。

(2)提问:结集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打算把它藏在家里,使后世人阅读它,同情我的志向啊。

文天祥的志向是什么?中兴复国。


(3)提问:为什么要以《指南录》命名?
明确: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小结第二部分5——6段段意: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的目的,交代诗集的命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