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依法治校 分类

合集下载

依法治校认定标准

依法治校认定标准

依法治校认定标准是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安全保障、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公开化的一种评价体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管理方面:要求学校遵循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学校管理制度,明确学校管理目标和任务,规范学校管理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2. 教育教学方面:要求学校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安全保障方面:要求学校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加强校园安全设施建设,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4. 师德师风方面:要求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5. 公开透明方面:要求学校加强信息公开,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学校民主管理。

依法治校认定标准旨在推动学校依法办学,提高学校管理水
平,保障师生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什么是依法治校

什么是依法治校

什么是依法治校什么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工程之一,是新时期的领导思想、领导方式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月,在第一次全国教育法制工作会议上,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强调指出:“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新格局。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发展与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依法治校已成为我国各级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

一、依法治校的概念理解从法律概念上讲,依法治校必然体现一种教育法律关系,即依法治校必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大要素构成。

把“依法治校”当作一个学理概念来理解,须从多视角把握其本质含义。

.依法治校的主体界定从教育法律关系上看,因主体和对象不同,对依法治校有不同的理解。

从国家机关以学校为对象进行管理的角度而言,主要是指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还包括其他行政机关对学校各项具体事务的依法管理;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是以学校的各项内部事务为对象,依法管理学校。

所以,作为一个学理概念,依法治校,从教育行政法学角度界定,是指政府及教育等各职能部门依法治理学校;从学校管理学的角度而言,是指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依法管理。

本文探讨的是后者。

.什么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所谓“依”,是指依据和根据;所谓“法”,是指学校管理之法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不仅包括专门的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教育法》、《教师法》等,还应包括《宪法》中有关学校教育之内容,同时其他与学校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狭义上主要是专指有关学校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依法治校所依之法,宜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

所谓“治”,是指管理,而非管制,是管理和服务的统一;所谓“校”,依学校的层次类型不同,依法治校的具体内容各具特点。

一、什么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就是学校遵循法制原则和法制精神,在

一、什么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就是学校遵循法制原则和法制精神,在

一、什么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就是学校遵循法制原则和法制精神,在职权范围内,依据《宪法》、法律、规章等规定,管理学校事务,开展办学、教育教学、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等活动。

教育部2003年7月17日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3号文件),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二、为什么要推进依法治校?首先,实行依法治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其次,实行依法治校是由学校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的。

再次,依法治校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学校教育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

第四,依法治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三、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目标是什么?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目标是:教育行政部门法制意识增强,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建立完善的权益救助渠道,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五、依法治校的内涵有哪些?(一)自主化管理所谓自主化管理,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依法独立行使本校教育决策、组织教育活动的权力,也就是说学校可以自行决定、处理本校事务的权力。

1、要积极推进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依法行政,要致力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治政府。

2、要落实学校法人地位。

3、学校要建立起自主化管理的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的民主监督机制。

学校章程是学校办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的‚母法‛。

学 校 依 法 治 校 基 本 情 况

学 校 依 法 治 校 基 本 情 况

学校依法治校基本情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学校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依据国家法律和法规,通过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和规章制度,对校园管理、教学、学生行为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

依法治校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法律意识教育学校依法治校的第一步是要加强师生法律意识的教育。

学校通过法律讲座、法律知识测试等形式,使师生了解校规、法规和行为规范,增强法律意识,遵纪守法。

二、建立法治体系学校依法治校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

学校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师生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学校管理和教学秩序。

建立投诉处理机制、纠纷调解机制等,及时解决各类纠纷和问题。

三、严格管理学生行为学校依法治校关键是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学校要建立学生行为规范,制定学生行为规则和处分办法,并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严格执法,做到守纪守法、文明自律。

四、加强教师管理学校依法治校也需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学校要建立教师诚信体系,引导教师守法诚信,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五、加强法制教育学校依法治校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尊重法律,学习法律知识,培养遵纪守法、诚信守信、责任担当的良好品质,使学生成为阳光公民。

学校依法治校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学校要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建立法治体系,严格管理学生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努力营造尊法学校、守法师生的良好校园氛围,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学校依法治校基本情况】文章至此结束。

第二篇示例:学校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学校章程规定,依法管理、运行和办学。

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管理体制的基础和根本保障。

学校依法治校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依法治校可以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浅析依法治校

浅析依法治校

M 管理ANAGEMENT OCCUPATION2012 0640浅析依法治校文/孙荣国摘要: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必须实施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高校管理必须适应形势变化,确立依法治校理念。

关键词:高校 依法治校 制度建设依法治校是推进我国全民素质教育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维护高校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增强学校领导、教师和高校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是依法治校 1.依法治校是实行民主管理、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的具体体现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是人才之家,高等教育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原则。

高质量的教学和高水平的科研,需要由高质量的民主和谐的创业环境。

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民主法制意识普遍增强。

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必须充分满足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要求,让他们知校情,参校政,督校务,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工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积极性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让他们所思所想所需所要充分展示出来,集思广益,民主集中,真正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使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的思想得到具体落实。

2.依法治校是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需要学校的主体是广大师生员工,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必须体现师生的主体地位。

依法保护师生对校内事务的知情权、批评权、建议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保护师生的利益和个人发展的合法权益,是高校保持内在活力的关键和最终动力。

高校离开了教职工的辛勤劳作和严谨治学,就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有些高校制定的校纪校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处罚学生随意性大,学生权益受到侵犯,难以得到有效的法律救助。

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教育和学校管理工
作中的具体实施,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依法治教是指国家机关特别是专门机关根据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教育活动进行管理和对教育事务进行统治的行为。

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涉及教育领域中的重大决策行为,如制定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确定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重大措施等。

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章程,实现自主管理,依法保障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都是为了规范和约束教育行为,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法治机制

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法治机制

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法治机制时代发展变迁,校园中的法治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依法治校,是指在学校管理中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校规校纪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

构建和谐校园的法治机制,不仅有利于校园秩序的稳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本文将从法律制度建设、法治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三个方面探讨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法治机制。

一、法律制度建设依法治校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

学校应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校规校纪,并在校园中广泛宣传。

例如,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在校内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定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要求和相应的防范措施;制定教师教育规范,对教师从业行为进行规定等。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规章制度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审查机制,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防止形式主义。

二、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和根本。

学校应该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法治教育应由早期教育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遵法意识。

可以通过开设法律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会等形式进行。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律实践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法律实践能力。

三、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意识是法治校园建设的核心。

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讲述一些典型案例,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法律的约束力和保护作用。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明确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再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法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构建和谐校园的法治机制,不仅需要学校的积极推动,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构建法治校园。

家长要履行好教育监护职责,引导孩子遵纪守法;社会各界要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营造安全稳定的学习氛围。

浅谈依法治校

浅谈依法治校

浅谈依法治校作者:王栓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09期摘要加强校园法制教育建设是我国重点大学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院(校)在不断的面临着新的管理与教育方面挑战。

建立法制化的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校是学院(校)管理中必须要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教育依法治校管理制度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1依法治校在学院(校)管理中的理解依法办学是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运用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等手段,管理和管理学校的日常事务。

通过对法制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高校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

依法治校,保护高等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例如,与校园有关的教育法规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江西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法》等。

2依法治校的措施及手段2.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高等学校应当依法成立办学领导小组,明确依法治校的第一责任人,将依法治校融入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中去,进入校园管理的重要管理,认真贯彻依法治校责任制,有计划,有总结,把工作落到实处。

(1)制定《学生手册》、《学校安全法规汇编》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制度,使学院(学校)的管理遵纪守法和遵纪守法。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结合自己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学校的管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校园内部管理体制的存在,制定人事、财务、教学等都必须有符合当前形势的规章制度,符合法律法规!如: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教学教育管理制度等。

(2)实行党政同责、一岗两岗、过失责任追究的岗位责任制,全院师生共同履行岗位职责,使学院(学校)合法化。

(3)积极建设和平和谐的校园,保学院、师生一方平安。

通过制定《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预案》、《信访维稳工作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预案,细化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安全责任,提高师生自我防范意识,从而大力推进法治建设和校园管理。

依法治校的基本内涵

依法治校的基本内涵

依法治校的基本内涵
依法治校的内涵:依法治校就是在加强法制教育,普遍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建立规章制度,以规范法人行为和师生个体行为,领导全校师生,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学校,把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使学校各项工作都依法运行,实行依法促进人的发展,促进学校自主发展,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办学社会效益的目标。

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强化依法行政。

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能否树立明确的法治观念,认清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学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学校管理者应当把依法治校上升到依法治国的高度来充分认识,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变思想作风和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与体制,要从过去主要依靠权力、运用行政手段的“家长式”管理,逐步转移到依靠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章程实行管理,严格行政执法程序,明确执法范围,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树立起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

依法治校的含义及方法

依法治校的含义及方法

依法治校的含义及方法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成为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方针,是将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轨道的重要保证。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等院校加强管理的必然选择。

依法治校的含义(一)、依法治校的主题定位所谓的依法治校,因主题和客体的不同,对依法治校的理解也不同。

1、以学校为对象进行管理的角度而言主要指各级政府及教育部等,这些依法治校的责任主体,都应依法支持学校,依法行政,确保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也相当于从外部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行为,管理和学校有关的事务,以保护学校的有关权益。

2、对校管理者而言是以学校的内部事务为对象,依法管理学校。

(二)、依法治校的本质及意义1980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标志着我国进入依法治校的现代化发展时期。

1982年修订的《宪法》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也为我国教育教学活动确定了基本的法律规范和具体规则。

后来又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促进我国的现代化教育发展,为我国高等院校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准则。

教育部于2003年7月17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治校的概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了依法治校的主题和客体、权利和义务,亦阐明了政府及学校、教师、学生等法律之间的关系。

1、学校和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

根据教育法律、法规规定,政府对高校有领导、管理、监督、组织评估的权利。

高校作为学校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教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所赋予的自主办学权,包括组织实施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机构设置权、招收学生权、聘任教师权、教师管理权、学生管理权、经费使用权等办学自主权。

2、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

根据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学校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聘任教师、组织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对教师和职工有进行奖励和处分的权利。

教师依法享有工作权和其它公民权,其中包括取得教师资格证权、教师职务应聘权、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权、民主管理学校权、继续教育权、工资报酬权、住房优惠券、人身健康权等依法治校的方法。

依法治校的基本内涵及其模糊认识剖析

依法治校的基本内涵及其模糊认识剖析

【依法治校的基本内涵及其模糊认识剖析】1. 什么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依法行使教育管理权力,依法办学,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均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轨道上进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学校的正常秩序。

依法治校既是管理学校的法律保障,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是强调学校必须依据国家法律规定,依法行事,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确保教育权益的合理保障。

依法治校既是治理学校内部关系、规范行为的手段,也是推进学校内部民主和谐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2. 依法治校的模糊认识剖析在实践中,依法治校仍存在诸多模糊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法律的认识模糊,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法律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对法律的适用存在滞后和不足的现象;二是对依法治校的实施模糊,学校管理者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缺乏科学性和法治性;三是对依法治校的意识模糊,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普遍缺乏依法治校的意识,工作中法治观念淡化,甚至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

3. 撰写者观点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不断加强对法律的学习和理解,培养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思维,做到依法行事,推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

只有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依法治校的实施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巩固法治观念,健全法治体系,确保法律得到切实贯彻和执行,从而为学校的科学管理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4. 总结回顾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理念和制度保障,它既是国家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法律规定,也是学校推进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

在实践中,依法治校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主要体现在对法律的认识、对依法治校的实施和对依法治校的意识方面。

依法治校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不断加强对法律的学习和理解,培养法治观念,健全法治体系,确保法律得到切实贯彻和执行,从而为学校的科学管理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学 校 依 法 治 校 基 本 情 况

学 校 依 法 治 校 基 本 情 况

学校依法治校基本情况
学校依法治校是指学校在管理和治理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学校内部秩序和规范。

在我国,学校依法治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下面将介绍学校依法治校的基本情况。

首先,学校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依法治校。

学校在管理和治理过程中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法治管理体系,明确学校的管理权限和责任,确保管理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其次,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包括建立健全法治制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健全法治监督机制,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等。

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法治工作,确保学校的管理和治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再次,学校依法治校的重点工作包括维护校园安全,加强校园管理,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立法治文化,提高法治意识,依法解决校园纠纷,加强法治监督等。

学校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学校的法治建设,保障校园的和谐稳定。

总的来说,学校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和治理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校园秩序和规范的重要保障。

学校要加强法治意识,建立法治管理体系,健全法治制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法治意识,依法治校,确保学校的管理和治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学校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法治建设,做好法治工作,依法治校,保障学校的和谐稳定。

依法治校的含义及方式

依法治校的含义及方式

依法治校的含义及方法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成为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方针,是将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轨道的重要保证。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等院校加强管理的必然选择。

依法治校的含义(一)、依法治校的主题定位所谓的依法治校,因主题和客体的不同,对依法治校的理解也不同。

1、以学校为对象进行管理的角度而言主要指各级政府及教育部等,这些依法治校的责任主体,都应依法支持学校,依法行政,确保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也相当于从外部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行为,管理和学校有关的事务,以保护学校的有关权益。

2、对校管理者而言是以学校的内部事务为对象,依法管理学校。

(二)、依法治校的本质及意义1980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标志着我国进入依法治校的现代化发展时期。

1982年修订的《宪法》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也为我国教育教学活动确定了基本的法律规范和具体规则。

后来又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促进我国的现代化教育发展,为我国高等院校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准则。

教育部于2003年7月17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治校的概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了依法治校的主题和客体、权利和义务,亦阐明了政府及学校、教师、学生等法律之间的关系。

1、学校和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

根据教育法律、法规规定,政府对高校有领导、管理、监督、组织评估的权利。

高校作为学校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教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所赋予的自主办学权,包括组织实施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机构设置权、招收学生权、聘任教师权、教师管理权、学生管理权、经费使用权等办学自主权。

2、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

根据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学校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聘任教师、组织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对教师和职工有进行奖励和处分的权利。

教师依法享有工作权和其它公民权,其中包括取得教师资格证权、教师职务应聘权、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权、民主管理学校权、继续教育权、工资报酬权、住房优惠券、人身健康权等依法治校的方法。

依法治校法治教育

依法治校法治教育

依法治校法治教育
依法治校是指在学校教育管理中,依法进行管理和教育的原则。

法治教育是指通过法律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树立法律观念,并提高法律素养。

依法治校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

具体来说,依法治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1. 学校规章制度:学校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生遵守学校规定,保障学校教育管理的有序进行。

2. 法律宣传教育:学校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3. 法律教育课程:学校将法律教育融入到教学中,设立法律课程,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4. 法治活动和组织:学校开展各类法治活动和组织,如模拟法庭、法律竞赛等,为学生提供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法治能力。

5. 法治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加强法治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

总之,依法治校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加
强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法律教育的推广,旨在让学生成为具有法律意识、遵守法律的公民,为社会的法制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依法治校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校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校的基本内容
一、基本内容
1、依法治校是指以法治为思想指导,以法律法规为根基,以学校管理制度为纲,实施学校管理的一种形式。

2、依法治校的思想是以法治原则为指导,通过建立法制化的校园管理制度,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形成合理有效的校园管理体制,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依法治校包括学校组织管理、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课外活动等各方面。

主要内容是:
(1)建立学校组织管理的法制化体制,杜绝任人唯亲、任人唯贤、任人唯实等不良现象;
(2)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课堂管理;
(3)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4)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实施社会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5)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

4、依法治校还需配合有效实施文化、精神改造教育,落实规范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二、结语
依法治校的实施,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成功而努力的过程,是营
造和谐校园文化的有力措施,也是必须要求的社会风气。

学校要扎实抓好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法治意识,将法治精神融入学校全过程的教育管理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校,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依法治校的内涵学习文章

依法治校的内涵学习文章

依法治校的内涵依法治校的内涵依法治校是一种管理模式,是研究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单单是指学校法制教育方面的内容。

他的具体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自主化管理就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依法独立行使本校教育决策,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力,也就是说学校可以决定、处理本校的事务的权力。

1、要积极推行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依法行政,更要致力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法治政府。

2、要落实学校法人地位。

3、学校要建立起自主化管理的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的民主监督机制。

学校章程是学校办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的“母法”,章程的制定,是学校成为法人组织的必备条件,是学校实现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的前提。

现在我们学校章程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针对性,缺乏针对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

二是对于校长的权力和义务,都用大量的篇幅和描述,实际上,大家没有弄清楚“权利”和“权力”的概念,如果用“权利”的话,那学校的“权利”不属于校长这人,属于学校整体,这样表述显然是不对的。

如果用“权力”的话,校长的权力实际上是学校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同样也不属于校长本人。

三是关于章程中规定的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的。

这些内容没有错,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都是法律规定的,我们自己的章程是不得规定他们的权利和义务的。

应该这样表述:“教师和学生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上述关于学校章程的问题是宋处长在讲座中反复强调的,也是我们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各学校务必认真学习光盘中的此段内容,及时改正原来错误的表述。

)二、制度化管理指学校的办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等一切行为都是要遵循既定的制度和规定,避免临时性、随意性,盲目性的决策。

制度建设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制度的合法性,符合上位法的规定;二是制度的完善性,覆盖全面,管理无缝隙;三是制度的民主性。

制度指定过程的民主参与,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追求发展的思想。

四是制度的程序性。

[浅析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

[浅析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

[浅析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1995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从以人治教正式迈入依法治教的新时代。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1999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宪法第13条修正案,首次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宪法基本原则确立下来。

至此,依法治教便具有确切的宪法依据,而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基础。

学校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单位,直接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学校如何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完全取决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方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管理的需要,学校如何面对和适应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首要的问题是应当建立法制化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校。

一、依法治校的概念"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新格局。

"实行和坚持依法治校,就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特别是教育法律的规定来管理学校各项事务,保证学校内外部关系及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健康发展,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管理效率。

二、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依法治校,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它具有以下重要性:1、有利于促进我国综合国力。

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都是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度又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依法治校 情况简介

依法治校 情况简介

依法治校情况简介
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教育教学活动。

依法治校的目的是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在我国,依法治校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级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近年来,针对学校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和违法违规问题,教育部门加强了对学校的监管和督察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推动了依法治校的深入发展。

同时,学校也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强教师的法律知识培训和业务能力提升,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的水平和效果。

总的来说,依法治校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保障学生的权益,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推进和完善。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依法治校
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基础。

学校直接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率,完全取决于学校的管理和方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建立法制化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重中之重的问题。

何为依法治校?原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开创21世纪教育振兴的新局面》中指出:"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

"也就是指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教育法》、《教师法》、《学位法》、《学校教育法》、《继续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管理学校。

一、依法治校的重要意义
1.依法治校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各级教育的发展与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教育管理越来越复杂,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要依靠法律、依靠教育规章制度来理顺关系,规范行为,加强管理。

可以说,依法治校,是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依法治校对我国教育事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终身
教育概念刚刚引入,继续教育尚不发达,学校教育仍是有教育的核心部分。

国民教育主要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依法治校的实施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3.依法治校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都是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度又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国的发展,战后日本的倔起和我国近年来的发,都向世人昭示了这一点。

二、依法治校工作的一些针对性策略
国家教育部工作要点指出:要加大教育系统的“四五”普法教育,切实加强教育执法监督和依法治校工作,不断规范办学行为。

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

因此,我对如何开展依法治校工作,提出如下一些思考:
1.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

在依法治校过程中,从学校管理内部来说,学校领导认清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学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学校领导把依法治校上升到依法治国的高度来充分认识,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与体制,树立起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

2.加强学习宣传,增强法制观念。

学法是基础,用法是关健,依法治理是目的。

目前我国有关教育发展、学校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依法治校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

学校管理者应把教育
法制学习与宣传纳入重要工作职责范围。

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报、广播、板报、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在学校教职工中经常开展法制讲座、各种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以及把法庭审判现场搬到学校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增强师生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健全管理体制。

要把依法治校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健全法制化的管理体制。

(1)制定《学校管理规范》,统领学校管理,并完善与《学校管理规范》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

依法管理学校事务是依法办学的核心内容。

使学校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因此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紧密结合本校的实际,适应本校未来发展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制定一部《学校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管理规范》是学校依法制定的全面规范学校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及教育教学、人事、财务活动等重要制度的自律性文件。

如民主决策制度、各处事工作规范、教职工岗位责任制、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奖惩制度、校内纠纷调解制度等等。

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置于统一规范和要求之下。

强化学校的科学管理,推进学校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运行机制的形成。

(2)推行岗位责任制。

依法治校不单是某一个领导的事情,更需要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各职能部门及所属教职工要严格依照《学校管理规范》的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能与岗位职责,全面推行岗位责任
制,做到责、权、利的统一,使学校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3)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
坚持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工作透明度,落实了校务公开制度。

利用公告栏、黑板报、网上发布等各种途径向社会、教职工、学生、家长公开办学思想、发展规划、办学成果、招生工作、经费使用等。

建立家长联系卡、设立家长接待日、组织教学开放月周、开通网络和热线电话等形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4)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实行校务公开。

学校管理者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与《学校管理规范》对学校实行自主管理,要重视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实行校务公开制度。

学校要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学校在管理中要做到: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

自觉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

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来限制、约束、监督管理者的权力运用。

(5)严格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新课程标准,开全学科,开足课时。

制定了严格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听课笔记、业务笔记、课堂授课情况、作业批改等,实行量化管理、奖优罚劣。

领导落实了教研组联系制度,定期深入班级听课,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教师同研究,以一个同事的身份与教
师共探讨,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与教师共求知,以一个朋友伙伴身份与教师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管理的人性化。

(6)综合治理,落实责任,积极创建平安校园。

我校从教师课堂教学安全,校园治安安全,学生卫生、交通、住宿安全,大型活动组织安全,教师职业道德安全和领导廉洁安全等方面细化了安全责任,制定了各项安全预案。

通过板报、画廊、课堂、网络等多种途径向师生宣传交通安全、食品卫生、保健常识等,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制定出各岗位职责,建立各项安全预案,实行校园管理公示。

利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开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

组织师生观看了“拒绝毒品进校园”的宣传画和交通安全宣传画。

学校还为江北社区治安员提供了办公场所,大力推进学校的法制建设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这些年我国先后颁布了很多教育行政法规,为我国实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供了法律依据。

各级督导机构已经基本健全,我们的教育已逐步进入依法治教阶段。

总之,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把教育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充分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以法治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并有效运用已有的法律、法规的作用,认真制定《学校管理规范》及各项配套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从理性的高度实施依法治校。

努力实现我国教育的振兴与科教兴国方略的全面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