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意味 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家的意味课时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道德修养: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的好成员。

健全人格: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责任意识:提升他们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教学重点:家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家风的重要性课前准备:预习第四课第一框内容,思考一个问题:家,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方法用具:无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讨1:家的重要性(1)观点讨论。

关于“家”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小李:家是地域——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

小亮:家是住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

小红:家是一群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还有……小燕:哪里有家人的关爱,哪里就是家。

从上述观点中得出: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

(2)明晰概念。

由家庭的含义(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判断家庭关系确立的不同情形:男女结婚成家、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婚姻关系;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血缘关系;养子女与养父围绕观点、生活实际、故事等,展开探究,回答问题。

从中细细品味家的意味,能够更加热爱家庭,更加孝敬父母和长辈。

同时,完成相应知识笔记。

通过设置观点讨论、明晰概念、故事分享等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既锻炼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又挖掘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攻破知识点——家的重要性: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

②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

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4.1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4.1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分层作业
教学反思
政治认同: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自觉传承优良家风。
道德修养:通过感悟古诗词中的道理,用心感悟家庭的作用,感受优良家风的影响,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健全人格:寻找优良家风故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重点
家的重要作用
难点
家风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会与他人积极交往,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本节课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父母、家人交往知识的开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家的认识往往处于表层,仅从归属角度去认识家的存在,但是并不能深入把握家的内涵、家的重要性,以及在中华文化中家所具有的深厚意味,由此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初识家是什么,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家的意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一猜:
这是什么字?
引入课题:学习成就梦想
学生思考感悟,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引发学生兴趣,同时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一)目标导学一:
(PPT图片+材料呈现)
请欣赏视频:吴子安《我想有个家》
教师总结:当你开心的时候,你可以说:
生活观察
议一议:
结合课本生活观察的说法和你的生活经验,说说“家”是什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探究与分享:1、你知道哪些广为流传的家风,家规、家训呢?
2、你家有哪些家规、家训呢?与同学分享和交流
【司马光教子有方】
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 “家训”。
习近平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7.1《 家的意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7.1《 家的意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7.1《家的意味》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情感的依托,以及学会与家人相处,享受家庭的温暖。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探索自己的世界。

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家庭有强烈的依赖,但同时又渴望自由。

他们对家庭的关系和责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情感的依托。

2.培养学生与家人和谐相处,享受家庭的温暖。

3.引导学生学会承担家庭责任,为家庭的和谐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情感的依托。

2.难点:培养学生与家人和谐相处,享受家庭的温暖;引导学生学会承担家庭责任,为家庭的和谐做出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家庭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和责任。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与家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3.案例材料4.小组讨论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庭的图片,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责任。

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角色扮演的体验,讨论如何在家庭中承担责任,为家庭的和谐做出贡献。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未来,如何经营和谐的家庭关系。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与家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重要性的作文。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 家的意味 教案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 家的意味 教案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 家的意味教案教学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家的意味》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增强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

道德修养: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培养孝亲敬长的美德,学会感恩与回报。

法治观念:明确孝亲敬长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自觉履行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意识:认识到家庭责任的重要性,自觉分担家庭责任,以实际行动孝亲敬长。

健全人格:通过家庭情感的体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会关爱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家的内涵,明确家不仅是地域和住所,更是心灵的港湾,承载着亲情与温暖。

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家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今年高考期间,一段7年前总台《面对面》栏目对高考考生庞众望的采访视频被媒体重新发掘,引发热议。

2017年高考,庞众望考出了理科684分的成绩,并获得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最高60分的降分录取资格。

之所以获得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录取资格,是由于他特殊的家庭环境,父亲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下肢残疾,行动不便。

面对家庭的重担庞众望一边勤于学业,一边照料家庭。

思考:你知道这位当年以744高分考上清华,入校时被校长接见的学子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吗?授新课生活观察: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这是我和家人的住所,是我的家爷爷、爸爸师妈妈、还有......我们是家人哪里有家人的关爱,哪里就是家思考:运用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学生:教师: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相关链接: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男女结婚成家;②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是统编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的第一框内容,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理解中华民族“孝”的内涵,明确自己作为家庭小主人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家庭孝亲敬长的具体行动。

第一目“生命的居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加深对“家”的内涵挖掘;第二目“中国人的‘家’”旨在传统文化中“家”的内涵,理解中华民族“孝”的内涵,在此之上理解并感悟孝亲敬长的原因和要求。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萌发,寻求独立和自主,但心智的发展尚未成熟。

在后疫情时代,充足且适切的亲子沟通常常无法展开,而不少父母也长期忽视亲子交流,漠视了不良亲子关系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危害。

由于父母工作压力与孩子学业压力交叠,容易引发亲子间摩擦和隔阂,不少学生的生活成长一直是家庭的中心,未曾用心体会“家”的深刻意味,用心体味亲情之爱,需要引导学生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家庭中的各种情况,加深对家的理解。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的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合作探究安排学生合作完成一些任务或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定义、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的意义。

掌握家庭的组成、家庭角色以及家庭责任。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整理、情景探究等活动,明确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学会以实际行动孝亲敬长,提高传承家风文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

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传统中国家庭独特的内涵以及意义。

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家庭的组成以及家庭责任。

教学难点传承家庭传统美德及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不同歌曲对“家”的解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家”的构成因素,引出授课主题。

7.1 家的意味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师】家,简单一个字,能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因为家是每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有人说,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她。同学们读懂它了吗,而家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本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家的意味。
二、新课教学
(一)家的含义
【教师活动】展示四组关于家的图片,我们平时对家的理解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谈对家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调动学生的思维。)
(二)家的作用
1、身心居所2、心灵港湾
【教师活动】展示情境《小凡的暑假》文字材料。可以看出家庭承担了哪些功能?
【学生活动】分析家庭功能。有经济功能、教育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育功能、抚养和赡养的功能。
【教师点拨】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的哺育和支持。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分析材料、总结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1.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
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短片《Family》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
【教师活动】结合视频和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对家有个形象的感受,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生】有同学说家是具体的一个地方,有同学说家是住所,有同学说家是吃饭的地方,有同学说家是一群人 ,还有同学说家是情感寄托的地方……
【学生活动】家是地域;家是住所;家是家人;小到班级学校、大到国家、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教师点拨】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这里所讲的家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展示两幅图:图中反映了几对关系呢?图一有血缘关系、婚姻关系、继子女与继父母关系,图二是收养关系。不管是因何确立的家庭关系,家庭发挥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六年级《家的意味》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家的意味》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家庭知识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家庭的意义、功能和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倡导学生珍惜和传承家庭文化,树立家国情怀。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和思考自己的家庭生活,撰写一篇关于“家的意味”的短文。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的相关题目,加深对家庭类型、功能和影响的理解。
-家族树绘制:请学生绘制自己的家族树,标注家庭成员及其关系,并在旁边简要描述每位成员的特点和对自己的影响。
-家庭功能分析:选择一个家庭功能(如情感支持、教育传承等),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分析其在家庭中的体现,并撰写分析报告。
4.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照片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学生分享观察和感受后,教师总结:这些照片都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讨“家的意味”。
3.教师提出问题:在你心中,家是什么?家有什么样的功能和意义?
3.体会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培养社会责任感。
4.珍惜和传承家庭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树立家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显著变化。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家庭的意义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思考和全面认识。学科知识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4.1《家的意味》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4.1《家的意味》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认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重要性,理解家庭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

2.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家庭的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责任意识:5.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主动为家庭做出贡献。

6.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家庭的含义和功能。

2.认识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3.明白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难点:4.理解家的内涵,体会家的温暖和亲情。

5.掌握孝亲敬长的具体方法,并在生活中践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的温馨图片,如一家人团聚、共度节日等,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2.讲述一个关于家的温暖故事,如一个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难,最终回到家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安慰的故事,提问:这个故事让你对家有了怎样的感受?(二)讲授新课1.家的含义(1)提问:在你心目中,家是什么?是一所房子、一个地域,还是其他的什么?o学生可能会回答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有亲人的地方等。

(2)展示关于家的不同理解的内容,如“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等歌词,提问:这些歌词中的“家” 指的是什么?“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可以栖息的住所。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中的“家” 指的是有亲人、有亲情的地方。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地域。

(3)讲解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并结合的例子进行说明,如张寒和李小樱恋爱一年,结婚成了家,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一年后,二人生下一对双胞胎,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这是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他们的邻居合法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取名闹闹,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小两口的舅舅离婚三年后又结婚了,组成了新家庭,这是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家的意味教案

家的意味教案

家的意味教案年级:中学高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了解家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家的情感和责任意识。

2.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描述家的意味并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动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1. 理解家的意味并描述家的意义。

2. 利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对家的感受。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家》或其他相关材料2. PPT或其他呈现工具3. 小组卡片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呈现一张图片,图片中展示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

2. 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片?”学生回答“家庭”。

3. 引导学生思考:“家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1. 呈现关于家的意义的PPT,包括家的定义、家庭成员的特点和家的作用等。

2. 清晰地解释定义、及家庭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和记录家的意义,包括家的成员、环境、温馨和责任等方面。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1. 每个小组的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2.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个人对家的意义的感受和体会。

1. 学生根据之前的讨论和分享,以“我眼中的家”为题,写一篇短文来表达对家的感受和理解。

2. 教师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和范文。

步骤六: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随机选择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写的短文,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2. 指导学生如何改进他们的写作,提供进一步的建议和指导。

1. 整理学生的写作成果,汇总学生对家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分析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总结本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定义- 家的作用- 家庭成员- 温馨与责任扩展活动:1. 邀请学生带一张家人的照片,用几句话来形容这个家庭。

2. 学生可以参观学校的老师,采访老师对家的意义的看法,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庭的意义和作用,培养他们对家的情感和责任意识。

统编版(2024)-家的意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2024)-家的意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理解家庭的含义,清晰掌握家庭关系的确立方式。

深入体会家的作用,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支持,能结合实际生活阐述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全面认识中国人心中家的内涵,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中的家的表达,感悟家的深厚意义。

明确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律义务,掌握多种孝亲敬长的具体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家的概念、作用及孝亲敬长的方式。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家庭生活,提升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感恩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庭、感恩父母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家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准确把握家庭关系的确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不同类型家庭关系的特点。

深刻体会家的作用,从身心的寄居之所和心灵的港湾两个方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深入探讨。

理解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律义务,通过故事分享和法律条文解读,强化学生的认识。

2.难点引导学生在情感上高度认同孝亲敬长,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实践活动和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克服践行中的困难。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人心中家的深厚内涵,从文化传承、情感寄托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家庭的含义、作用、中国人心中家的内涵以及孝亲敬长的重要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案例分析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家庭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加深对家的理解。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4.1 家的意味(教案)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4.1 家的意味(教案)

4.2家的意味一、教学目标1.理解“家”的内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家的温暖和责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庭、尊敬家长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家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深刻感悟家的温暖和责任。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家庭温馨场景的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新课内容讲解】一、家的内涵1.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的起点和归宿。

2.家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港湾,它给予我们温暖、支持和爱。

3.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和支持。

二、家庭的重要性1.家庭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一个和睦的家庭能培养出健康、自信、乐观的孩子。

2.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形成良好家庭氛围的基础。

3.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影响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

【活动设计】活动一:家庭照片分享会学生带上自己的家庭照片,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与家人的故事,并讨论这些故事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感受和启示。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二:角色扮演游戏——我的一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庭成员(如父亲、母亲、孩子等),模拟一天的生活场景,包括早晨起床、上学或上班、晚餐时间等。

在模拟过程中,学生要尽量表现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与家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关心的重要性。

【总结与反思】1. 学生集体反思家庭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和影响因素,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念,让我们的家更温暖。

2. 教师可以就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家的认识和感悟程度,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家的意味-示范教案

家的意味-示范教案

家的意味一、教学目标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意义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理解中华民族“孝”的内涵,知道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如何孝亲敬长教学难点:理解“家”的内涵三、教学准备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规”“家训”、其他相关图片资源。

四、相关资源《我想有个家》歌词;春运图片;搜集家规家训;孝敬父母有关法律条款。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歌曲《我想有个家》的歌词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谁不会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没有它脸上流着眼泪只能自己轻轻擦我好羡慕他受伤后可以回家“……思考:歌词里唱的“家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的时候?感觉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内容——家的意味。

(一)生命的居所结合你的经验说说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你想有个什么样的家设计意图: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家”的内涵,通过探讨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依据生活体验说出对家的感受,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家的内涵和意义。

进而导入第一目“家是生命的居所”。

1.家的内涵教师总结:家是地域,家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是生命的居所。

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

家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的场所,更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想一想:你家都有哪些人,家庭成员中爸爸、妈妈、我各是什么关系?爸爸和妈妈爸妈和我养父母和我继父母之间总结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插入情景剧:回答: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已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家的意味+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良好品德,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2、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3、知道“家”的内涵,认识现代家庭的特征,理解尽孝在当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家的理解难点:孝在当下三、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题的学习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前面三个框题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

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在家庭活动的沟通意识和能力,学会表达爱、让家庭更加美好。

四、学情分析学会与他人积极交往,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本节课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父母、家人交往知识的开端。

七年级的孩子会有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会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同时,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要他们很好的理解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孝敬父母有一定的难度。

五、课前准备老师课前准备:收集素材、设计教法学生课前准备:预习新课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视频《爱的表达》学生观看老师:观看完这个公益短片,你对家有什么认识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家的意味》感受家庭的温暖。

新课讲授一、生命的居所活动一,将学生前后四人分为一个小组,合作交流,时间为3-5分钟提问: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学生交流后回答问题老师总结: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者收养关系组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探究一、家庭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家庭功能的认识。

经济功能:满足我们生存最基本的需要生育功能:繁衍后代、维系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教育,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休息和娱乐功能:家庭游戏、休闲、郊游情感交流功能:促进人格发展、精神的寄托PPT展示材料《宋冰心案例》提问:材料中,家庭对宋冰心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学生:家是我们身心的寄住之所。

家的意味-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家的意味-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家的意味-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和特点,体会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提高他们的亲情意识。

3.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1.家庭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看一幅家庭的图片,让他们说出家庭中有哪些人。

2.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家庭的认识。

第二步:新课讲解1.让学生听一段对话,关于一个小朋友对家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家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是什么,家庭成员之间有哪些互动。

3.讲解家庭构成和特点,以及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第三步:小组讨论1.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教师辅导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家庭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第四步:案例分析1.选取一些家庭互动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庭中实现相互尊重和关爱。

第五步:总结1.教师向学生讲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的家庭,多向家庭成员表达爱和关怀。

课后拓展: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感受。

2.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社会公益机构,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传递亲情和爱心。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从家庭的角度去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

通过讲解家庭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提高他们的亲情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的家庭,多向家庭成员表达爱和关怀,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意义。

《第七课 亲情之爱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七课 亲情之爱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家的含义,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关心、爱护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问题,增强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干系,以及如何解决家庭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家庭干系、家庭责任等相关图片和文字。

2. 准备一些与家庭相关的视频或音频素材,用于教室导入。

3. 准备一些家庭问题案例,供学生讨论和思考。

4.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家庭的基本观点和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理解家风家训的内涵,以及它们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室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形式,学生能够深入探讨家庭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和感恩认识,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理解家风家训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问题,培养家庭责任感和感恩认识。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教室讨论和总结提升。

(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家庭照片或家庭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讲解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可以通过分享一些名人关于家庭的感悟或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

2. 介绍家风家训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家风家训故事或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室讨论(15分钟)1. 组织小组讨论:家庭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如亲情、教育、社会稳定等。

《家的意味》教学案 2022年部编版道法精品教案

《家的意味》教学案 2022年部编版道法精品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1 教学分析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情感、态度与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家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2.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命的居所1.“家”是什么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初一(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1)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2)展开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表达心目中的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填写并说明理由。

例如,家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夜行人晚归的路程;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遮挡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风雨雨……教师讲述: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家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家的功能的多样化,为理解家的意味提供支撑。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

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

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

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

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

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1)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家庭的关系?你们家庭的关系有哪些呢?(2)思考:家庭有哪些功能呢?教师小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家的意味-精品教案

家的意味-精品教案

《家的意味》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生命的居所”。

教材以“家”是什么的体验活动导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家的内涵和意义。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家庭的内涵。

其二,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其三,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第二目“中国人的‘家’”。

教材结合“中国春运”这一独特的现象、中国的家庭文化中的“家规““家训”的分析、中国法律对于家庭义务的规定等相关活动,阐释了中国家庭的独特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孝亲敬长”。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中国人心目中的家。

其二,孝亲敬长。

其三,尽孝在当下。

二、教学目标1.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家人之间亲情的温暖和爱,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2.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3.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4.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四、教学过程1.一声叮咛、一句唠叨、一顿责备、一次鼓励、一丝安慰……对于父母这些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B )A.发泄不满的表现B.无微不至关怀的表现C.不信任孩子能力的表现D.认为我们还没长大的2.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有了家庭的稳定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下列做法有利于家庭稳定的是( C )①爸爸努力工作,我认真学习②妈妈病了,小琪给妈妈买药③周末,一家人去看望姥姥④妈妈怕我打电话影响学习,经常偷听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别忘了时间的残酷,别忘了人生的短暂;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否则你将永远无法尽孝,因为孝心不能等待。

家的意味 优秀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 优秀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2.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的内涵。

2.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一曲《常回家看看》唱遍了大江南北,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震撼。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温暖、温馨的家。

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那么,什么是家庭?今天让我们体会《家的意味》。

二、师生互动大课堂:分组讨论(全班分成四组:超级组、赢家组、创新组、必胜组)(一)生命的居所活动1:我眼中的(四组分别回答问题):(1)请用一个比喻描述你对“家”的认识。

(2)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受。

例:我的家像一个成熟的橘子,那颜色让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时的灯光,温馨舒适。

(3)看教材的阅读感悟,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什么是家庭?教师总结: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活动2:1.培养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3.理解家的含义和作用,知道尽孝应在当下。

活动3:家庭的功能。

(1)多媒体显示:说一说,家庭的功能有哪些?(2)学生阅读课本。

(3)(多媒体显示)家庭的功能:物质生产功能;人口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二)中国人的“家”活动4:话“家规”、“家训”。

(分组讨论回答)(1)探讨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2)说说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3)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4)理解孝的精神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时间:2016 年11 月15 日星期四
课题:家的意味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家庭的组织依据
2.家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家庭的重要性)
3.中国人眼中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4.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孝亲敬长的原因)
5.如何孝亲敬长?
能力目标:重新认识自己的家庭,明白自己的家庭组织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家庭对于自己的意义,爱家爱父母,珍惜亲情,感受亲情,呵护亲情
二、教学重点:明白自己的家庭现状,学会珍惜家庭,孝亲敬长
三、教学难点:重新感受家庭,去呵护家庭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准备:预习案、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主备人:何晓琴审批者签字:2016年11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