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NA的复制
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3-3 DNA的复制
[解析] 轻氮(14N)环境中一细菌转移到重氮(15N)环境中 培养相当于复制一轮的时间后,DNA分子全为15N/14N,再返 回轻氮(14N)环境中培养复制两次,产生4个DNA分子,3/4轻 氮型、1/4中间型。
方法技巧提升
[例]
某校的一个生物活动小组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对
生物学史上的经典实验进行验证,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之 一。这个小组借助某大学的实验设备,对有关DNA复制的方 式进行探索,有人认为DNA是全保留复制,也有人认为DNA 是半保留复制。为了证明这两种假设,这个小组设计了下列 实验程序,请完成实验并对结果进行预测。
[答案]
A
(探究创新题)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 如下的实验(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 min分裂一次,实验 结果见相关图示):
(1)为了证明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请设计完成 实验三(用图示和有关文字补充在上图中),并画出结果C。 (2)该过程中,实验一、实验二起________作用。若用
1.运用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解决消耗某种脱氧核苷酸 数量问题时,应注意亲代DNA分子的两条母链被保留下来, 不需消耗原料。 2.在计算消耗脱氧核苷酸数时要明确是经过n次复制还 是第n次复制。
典 例 导 析
实验室内模拟DNA复制所需的一组条件是 ( ) ①有关酶 ②能量 ③DNA模板 ④RNA引物 ⑦适宜的光照
3.实验结果应是: (1)一条带是其密度最大,最靠近试管底部,可用 ________表示。 (2)一条带是其密度居中,位置也居中,可用__________ 表示。 (3)一条带是其密度最小,离试管底部最远,可用 ________表示。
第3节 DNA的复制
课前预学区 明确目标 课前准备
目
课中导学区 情境问题 探究体验
录
课堂思学区 学习反思 评价检测
一、对DNA复制的推测 1.半保留复制 (1)提出者:① 沃森和克里克 。 (2)内容:DNA复制时,DNA双螺旋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② 氢键 断裂,解开的 ③ 两条单链 分别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④ 脱氧核苷酸 根据⑤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 ,通过形成⑥ 氢键 ,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3)结果: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⑦ 一 条链。 2.全保留复制 概念:指DNA复制以DNA双链为模板,子代DNA的双链都是⑧ 新合成的 。
2022
人教版 新教材 必修2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3节 DNA的复制
1.通过对探究DNA复制方式的推测及实验的分析,再一次体会假说—演绎法,掌握 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图解分析,构建DNA复制的过程,明确精确复制的原因,达成结构与功能相适 应、模型构建等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素养的提升。
对DNA复制的推测及实验验证 活动1 分析假说—演绎法探究DNA半保留 复制方式 1.要想证明DNA的复制方式,关键是什么?
【提示】关键是通过实验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
2.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 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结合课本P54“思考·讨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4)实验第一代只出现一条居中的DNA条带,这个结果排除了哪种复制方式?第二代 出现了中带和轻带两条条带,说明什么? 【提示】全保留复制;说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 2.实验原理 (1)DNA的两条链都用15N标记,那么这样的DNA分子密度最大,离心时应该 在试管的底部。 (2)DNA的两条链都没有被15N标记,那么这样的DNA分子密度最小,离心时 应该在试管的上部。 (3)DNA的两条链中只有一条单链被15N标记,那么这样的DNA分子离心时 应该在试管的中部。
第三章 DNA的复制
(1)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
1978 年 , Blackburn 发现四膜虫大核中 rDNA 小分 子 末 端 的 端 粒 结 构 为 370520bp 的 (GGGGTT)n 重复片段。
加尾实验 1984
加尾实验 1985
四膜虫抽提液
酵母 末端重复序列
端 粒 酶 的 鉴 定
1985
端粒酶的分离纯化
TA
母代DNA 子代DNA
半保留复制的意义
按半保留复制方式,亲代DNA所含的信 息以极高的准确度传递给子代DNA分子,子 代保留了亲代的全部遗传信息 ,体现了遗 传的保守性。
遗传的保守性,是物种稳定性的分子基 础,但不是绝对的。
3.1.2 复制叉和复制体
复制叉:发生复制的 位点,或者称为生 长点。
后随链:背向复制叉,一段亲本DNA链先暴露 出来才能以相反方向合成DNA小片段,然后 这些小片段DNA连接形成完整的后随链。
冈崎的实验—脉冲标记实验
lig-突变体
冈崎的实验—脉冲追踪实验
3.1.5复制的起点、方向
复制起点(origin of replication,ori)
原核生物复制起始位点区特点
Dolly 1996-2003
端粒酶和永生
3.3 DNA复制的终止
ColE I
3.4 DNA复制的调控
质 粒 的 复 制 调 控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的调控
GLN1 GLN2 GLN3
cyclin
p34
MPF
cdc6,cdc8, cdc9,cdc21
3.2.2 多复制子复制的非一致性
每个复制子发动复制的先后时序有很大区别: 同一染色体上不同复制子之间 不同类型细胞之间
复制子的多少与DNA复制的速度有关 基因组的复制完成与细胞、组织及发育状态有 关。
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导学案_教案
[课题]: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备课时间]:2012年4月12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2. 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总结DNA复制过程的条件和特点;3.说出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能力目标:尝试模拟DNA的复制过程,形成对假说—演绎法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情感目标:本节课主要是以验证DNA的复制过程为主,因此,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养成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生物学习习惯”的目标。
[教学重点]:1. DNA分子的复制的过程;2. DNA分子的复制的特点。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复制的过程。
[教学关键]: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明过程的理解[教学方法]:利用导学案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具]:教材插图,多媒体课件[课型]:新课[课时按排]: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案一、预习目标: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预习内容,为课堂探究做好充分准备预习DNA的复制的基本知识,了解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二、预习内容(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半保留复制思考:如何验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1、复制的概念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3、场所: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或原核细胞的拟核区4、“准确”复制的原理半保留复制提供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准确进行(三)、DNA复制中的计算问题1、DNA复制次数与形成的DNA数的关系是2n个(n为复制次数);一个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上的脱氧核苷酸数相等;双链DNA分子符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
一个DNA分子无论复制几次,形成的新DNA分子中,只有两个DNA分子中含有原来的DNA链。
即: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①复制至第n代,DNA分子总数为2n;②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来DNA母链的DNA分子有 2 个,占子代所有DNA分子总数的2/2n;③第n代DNA分子中,含原DNA的母链 2 条,占全部单链的2/2n+1。
3-3 DNA的复制
第3节DNA的复制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细胞每次分裂时DNA都复制一次,每次复制都是()A.母链和母链,子链和子链,各组成一条子代DNAB.每条子链和与它碱基互补配对的母链组成子代DNAC.每条子链随机地和两条母链之一组成子代DNAD.母链降解,重新形成两个子代DNA[答案] B[解析]每次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都是由每条子链和与它碱基互补配对的母链组成。
2.DNA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根本原因之一是()A.不同DNA分子具有不同的碱基排列顺序B.不同DNA分子具有不同的碱基数目C.两条链上的碱基严格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D.不同DNA分子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答案] C[解析]DNA之所以能够准确无误地自我复制,是由两条链上的碱基严格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
3.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使DNA()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B.能精确地进行自我复制,保证代与代之间的连续性C.能够精确地指导蛋白质合成D.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机会[答案] B[解析]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使DNA 能精确地进行自我复制,保证代与代之间的连续性。
4.一个被放射性元素标记的双链DNA 分子噬菌体侵染细菌后,若此细菌破裂后释放出200个噬菌体,则其中具有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A .1%B .2%C .25%D .50%[答案] A[解析] 根据题意,一个被放射性元素标记的双链DNA 分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按照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具有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
5.若有一个控制有利性状的DNA 分子片段为=====ATGTG TACAC,要使其数量增多,可进行人工复制,复制时应给予的条件错误的是( )A .ATGTG 或TACACB .4种脱氧核苷酸(A 、U 、G 、C)C .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等D .ATP[答案] B[解析] 此题考查DNA 分子复制需要的条件: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3.3 DNA的复制 教案
3.3DNA的复制教学设计新课讲授提问:有关DNA复制,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知识?你们觉得还有哪些疑问?问题·探讨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短文的结尾处写道:“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这种碱基特异性配对方式,暗示着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的机制”。
讨论1.城基互补配对原则暗示DNA的复制机制可能是怎样的?2.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可能”二字?这反映科学研究具有什么特点?一、对DNA复制的推测你能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设想出DNA复制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吗?沃森和克里克紧接着发表了第二篇论文,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 DNA复制时,DNA双螺旋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解开的两条单链分别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思考回答1、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2、由于DNA主要存在与细胞核内,因此DNA复制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发现问题:关于DNA怎样复制?需要哪些条件?复制的结果怎样?有何特点?等等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提出DNA复制的三种假设: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及弥散复制。
学生根据假设讨论演绎并画图表用设问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发现新问题通过问题探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已有知识思考新的问题,达到知识的迁移运用。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
并进一步复习假说-演绎法。
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称作半保留复制。
也有人持不同观点,提出全保留复制等不同假说。
全保留复制是指DNA复制以DNA双链为模板,子代DNA的双链都是新合成的。
你能画图表示三种复制的结果吗?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假如用15N标记母链,用14 N标记子链,请同学们根据假设分组讨论复制一代和两代的结果是什么?用图形表示结果。
3.3 DNA的复制
聚焦三:DNA复制中的变异
碱基互补配对差错导致基因突变
聚焦四:DNA复制中的有关计算
15N
14N
【分析】
亲代DNA分子
复制1次
2=21
4 =22 8 =23
复制2次
复制3次
无论DNA复制多少次,含有原来母链的DNA分子 永远只有两条
思维拓展
1)复制n次后DNA个数:
Ⅱ 2n(n=复制次数) Ⅲ Ⅰ
1.概念: 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 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 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场所: 细胞核(主要)
模板: DNA分子的两条链。
4.条件
原料: 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 ATP。 酶: 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适宜的环境
5.过程
解旋:
DNA利用ATP,在解旋酶的作用下, 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在 DNA聚合酶等的作用下,将游离的4种 脱氧核苷酸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 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亲代DNA分子
问题2:如果要在实验中直观地区别、“标识” 母链或子链,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同位素(具放射性)标记的方法
亲代DNA分子
问题3:如果用同位素(
放射性)进行标记,用 什么元素? 可用C、H、O、 N、P等元素 问题4:如果亲代DNA是15N的,放在14N的环境 中进行培养,则亲代、子一代、子二代DNA分 别含有哪种N元素?
复制前
亲代DNA分子
复制后
子一代: 15N/14N-DNA (全部) 子二代: 15N/14N-DNA(1/2) 14N/14N-DNA(1/2) 问题5: 要验证上述预测,就要分别观察亲代和子 代的情况,但实验中,复制后的DNA分子混合在一起 的,不易分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高中生物第二册 3 3 DNA的复制 练习((含答案)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一、选择题1.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的酶()A.DNA连接酶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DNA解旋酶D.DNA聚合酶【答案】D【解析】DNA连接酶用于基因工程中,可以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A错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用于基因工程中,可以切割目的基因或质粒,B错误;DNA解旋酶用于DNA分子复制时,将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解开并使氢键断裂,C错误;在DNA分子复制时,DNA聚合酶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单链,进而和其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D正确。
2.以DNA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是()A.…-T-A-G-…B.…-U-A-G-…C.…T-A-U-…D.…-T-U-G-…【答案】A【解析】DNA分子复制时,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可知若以DNA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是“…-T-A-G-…”,即A正确。
3.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状结构A.①③④②⑤B.①④②⑤③C.①③⑤④②D.③①④②⑤【答案】D【解析】DNA复制过程是:③DNA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④以解旋后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⑤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状结构。
故选D项。
4.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A.B.C.D.【答案】D【解析】亲代DNA双链用白色表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一次后得到的两个DNA 分子只含有白色和灰色,而第二次复制得到的四个DNA分子以这两个DNA分子的四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四个DNA分子中,都含有黑色的DNA子链,D正确,ABC错误。
3.DNA的复制
第3节 DNA的复制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⑴两条链反向平行方式盘 旋成双螺旋结构 A T G ⑵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 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 骨架
C
⑶ 碱基通过氢键按A—T 、G—C的互补原则配对。 排列在分子内侧
DNA如何复制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沃森和克里克的推测(假说)
3、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亲代DNA的两条母链 模板: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4、条件 原料: 能量:ATP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5、复制过程: 解旋→合成→延伸和盘绕 6、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7、复制的结果: 1个DNA分子
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1)该片段完成复制n次需要 (2n-1)(N-m) ____________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 核苷酸。
• (2)该片段完成第n次复制需要 2n-1(N-m) __________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 苷酸。
②一个DNA的碱基A占碱基总数的a%,碱基总数为m,连续 复制n次后,共需要G多少个?
解析:先求出亲代DNA中G=C=?每两条新链所必需的鸟嘌呤(G)数等于亲代DNA胞嘧啶 (C)数,再求出DNA复制n代后子链数;最后求出DNA连续复制n代后需要鸟嘌呤数。
4.将32P 标记的DNA分子放在 31P的培养 基上培养, 经过3次复制,在所形成的子 代 DNA中,含32P 的DNA占总数是(C ) A.1/16 B.l/8 C.1/4 D.1/2 5.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这时下 述哪一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 A) A.G与C B.A与C C.G与A D.G与T
A T TA GC CG
CG
连续第一次复制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 (1)
?
【预习检测】 1.判断正误。 (1)DNA的复制只发生于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 ) (2)DNA聚合酶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 × ) (3)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能量。( √ ) (4)DNA复制的原料是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 ) (5)DNA复制时,严格遵循A—U、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1.通过学习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的探究,培养 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通过 分析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阐明运用假 素养阐释 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 2.通过分析DNA的复制过程,认同生命的延续与 发展观;理解遗传信息,认同DNA的遗传物质观 和信息观。
?
3.通过对同位素标记技术的学习,举例说明物理 素养阐释 学和化学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能
?
DNA复制的相关计算 问题引领
1.DNA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若1个DNA分子复制n 次,则相关过程和数据如下图所示。
?
(1)1个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形成2n个子代DNA分子。其 中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有2个,不含亲代DNA链 的子代DNA分子有(2n-2)个。
(2)复制n次后,子代DNA分子中共有2n+1条脱氧核苷酸链。 其中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有2条,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有 (2n+1-2)条。
解析:亲代DNA的2条链都没有被标记,在含15N的环境中复 制2次后,形成4个DNA分子,全部被15N标记。若第一代DNA 的一条单链出现差错,则第二代DNA(共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中会有2条单链出现差错。
?
2.以DNA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复制后产生的 子链是( )
3DNA分子的复制
A.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A.酶 解旋酶,DNA聚合酶 C.模板: 亲代DNA两链 D.能量:ATP C.模板: 模板 D.能量: 能量
4.复制的过程: 复制的过程: 复制的过程
A,解旋 B,合成子链 C,合成子代DNA 合成子代DNA
5.复制的特点: 复制的特点: 复制的特点 A,边解旋边复制 , 6. 复制的结果 一个DNA分子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 分子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 一个 DNA分子; 分子; 分子 1 2 4 …… 2n 7. 复制的意义 A,准确复制:遗传 ,准确复制: B,差错复制:变异 ,差错复制: B,半保留复制 ,
三,DNA分子的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
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 1.概念: 以亲代 概念: 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 概念 DNA分子的过程,叫DNA的复制. 分子的过程, 的复制. 分子的过程 的复制 2. 复制的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 复制的时间: B.原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 原料: B.原料: 3.复制的条件: 复制的条件: 复制的条件
知 识 小 结
碱基比率的规律性
在双链DNA分子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 则(即A=T,G=C)可推出以下比例关系:
①常数关系: 常数关系:
(A+G)双链=50%,(T+C)双链=50%; A+T+G+C=1;(A+G)/(T+C)=1 数关系: 数关系: 链中(A+G)/(T+C)= k,则 互补 链中(A+G)/(T+C)=1/k 数关系: 数关系: (A+T) 链=(A+T)互补链=(A+T)双链 (G+C) 链=(G+C)互补链=(G+C)双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 DNA的复制习题含答案部分解析
第3节DNA的复制一、填空题1.在 DNA 合成中负责复制和修复的酶是2.染色体中参与复制的活性区呈 Y 开结构,称为。
3.在 DNA 复制和修复过程中,修补 DNA 螺旋上缺口的酶称为。
4.在 DNA 复制过程中,连续合成的子链称为,另一条非连续合成的子链称为。
6.DNA 后随链合成的起始要一段短的,它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底物合成的。
7.复制叉上 DNA 双螺旋的解旋作用由在DNA 链单向移动。
8、DNA损伤修复的方式主要有- 、切除修复、。
9、在DNA复制中,可防止单链模板重新缔合和核酸酶的攻击。
10、原核生物DNA合成时,先由引物酶合成,再由在其3’端合成DNA链,然后由_DNA聚合酶Ⅰ切除引物并填补空隙,最后由_DNA连接酶连接成完整的链。
二、选择题1.DNA 的复制()。
A.包括一个双螺旋中两条子链的合成B.遵循新的子链与其亲本链相配对的原则C.依赖于物种特异的遗传密码D.是碱基错配最主要的来源E.是一个描述基因表达的过程2.下列关于 DNA 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A.按全保留机制进行B.按 3′---5′方向进行C.需要 4 种 dNMP 的参与D.需要 RNA 引物的形成3.使 DNA 超螺旋结构松驰的酶是()。
A.引发酶B.解旋酶C.拓扑异构酶D.端粒酶E.连接酶4、DNA复制时,5’—TAGA-3’序列产生的互补结构是下列哪一种:()A、5’—TCTA-3’B、5’—ATCT-3’C、5’—UCUA-3’D、5’—GCGA-3’5、下列关于原核细胞转录终止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是随机进行的B、需要全酶的ρ亚基参加C、如果基因的末端含有回文结构则不需要ρ亚基参加D、如果基因的末端含A-T丰富的片段则对转录终止最为有效6、DNA按半保留方式复制。
如果一个完全放射标记的双链DNA分子,放在不含有放射标记物的溶液中,进行两轮复制,所产生的四个DNA分子的放射活性将会怎样:()A、半数分子没有放射性B、所有分子均有放射性C、半数分子的两条链均有放射性D、一个分子的两条链均有放射性三、判断题1.所谓半保留复制就是以 DNA 亲本链作为合成新子链 DNA 的模板,这样产生的新的双链 DNA 分子由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组成。
人教生物必修2《3第3节DNA的复制》[陈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陈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DNA 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
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学生模拟活动来化解学生难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 1.说出科学家对DNA分子复制作出的推测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说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四、重难点1.重点DNA的复制过程。
2.难点(1)科学家对DNA复制的推测(2)DNA复制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展示学生课前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请学生介绍:1.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什么特点?对学生的介绍作出评价。
提问:那么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时,细胞内的DNA分子如何精确的分配给两个子细胞?思考回答:1.DNA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的碱基组成。
2.两条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复制学生已有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知识是学习DNA复制的基础,由此引出新课题。
分子生物学本3-DNA的复制与转座.
大肠杆菌pol Ⅲ
DNA复制的过程
过程(动画)
起始:从固定的点(复制起点)开始 延长 终止
前导链
随从链(滞后链)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制的不同
复制所需的蛋白因子和酶不同(如真核DNA聚 合酶:共五种,α、β、γ、δ、ε) 复制速度:是原核的1/10,但复制起始点多。 引物和冈琦片段小于原核,引物为10个核苷酸, 片段100-200个核苷酸;原核引物十几-几十, 片段1000-2000个核苷酸 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两个末端具有特殊的结 构,称为端粒。由端粒酶产生。
2.3 DNA的复制 p39-50
DNA复制的序列元件P44
大肠杆菌
复制起始点(ori C):由245bp构成
复制终点(ter):有6个22bp
的终止点位点
复制所需要的酶
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松弛螺旋
DNA解链酶 解开DNA双螺旋 单链结合蛋白 引物酶 前导链的合成 DNA聚合酶(表2-10、表2-11) 滞后链的合成 DNA连接酶
4.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引起靶序列DNA的复制 引起插入突变 产生新的基因 引起染色体畸变
引起生物进化
CD
两个前体片段都已合成后,要把它们连接在一 起,可能按下面哪种次序进行酶促反应? A DNA聚合酶Ⅰ(5’→3’核酸外切酶)、DNA聚 合酶I (聚合酶)和连接酶 B DNA聚合酶Ⅰ(5’→3’核酸外切酶)、DNA聚 合酶Ⅲ和连接酶 C 核糖核酸酶、DNA聚合酶Ⅲ和连接酶 D 引物酶、DNA聚合酶I和连接酶 E 解链酶、DNA聚合酶Ⅲ和连接酶
复制的几种主要方式 P41
线性DNA双链复制(如前所述) 环状DNA的双链复制
遗传学3DNA的复制
基因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策略
01
02
03
基因诊断技术
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 开发高效、准确的基因诊 断方法,实现对遗传性疾 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个性化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疾病 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生活质量。
碱基切除修复
通过识别并切除受损碱基,再合成正确碱基 进行修复。
核苷酸切除修复
切除受损核苷酸片段,再以另一条链为模板 合成正确片段。
错配修复
纠正DNA复制过程中出现的碱基错配现象。
重组在DNA复制中意义
80%
维持基因组稳定性
通过重组修复受损DNA,避免基 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100%
促进遗传多样性
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增加生物体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遗传学3dna的复制
目
CONTENCT
录
• 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DNA复制过程详解 • DNA复制相关酶类介绍 • DNA损伤修复与重组机制探讨 • 遗传学在医学领域应用前景展望
01
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遗传学定义及研究领域
遗传学定义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科学,涉及基因 、染色体、DNA、RNA等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和变化规律。
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 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 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产生 的RNA称为信使RNA (mRNA),携带遗传信息进 入细胞质。
翻译
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 ,tRNA携带氨基酸在核糖体 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翻译实 现了遗传信息从DNA复制过程详解
3-3 DNA的复制 课件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DNA
AT P
AT P
CT GA
AG TC
C G
GA
CC T G
T A TGCA TGA T CGAGC T T
G
T
A T ACGT AC TAGC TCGAA
聚 合
A
3'
酶
5'
T
5'
3'
A
C T A T G C A T G A T C G A G C T T 5'
A T ACGT AC T AGC T CGAA
能 由细胞提供 量 (如ATP提供)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解旋酶
DNA聚合酶 新合成的子链
DNA聚合酶
知识拓展
人体细胞某DNA的长度为200×10-9m,复制速度为5 ×10-9m/s,但经 检测却发现此DNA的复制只需5s的时间。此事实说明什么? 具多个复制起点,使得复制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 图中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 图中DNA分子在复制速率相同的前提
问题5:要验证上述预测,就要分别观察亲代和子代的情况,但实 验中,复制后的DNA分子混合在一起的,不易分离。怎么解决这个 问题?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使其发生分层(15N质量大于14N)
15N/15N-DNA(重链)、
15N/14N-DNA(中链)、 轻带 14N/14N-DNA(轻链)、 中带 这3种DNA离心后在试管 重带 在位置如右图所示:
下,由于复制环大小不一,所以复制 的时间不同,其中右侧最早(右侧环 大,先复制;左侧环小,后复制) ➢ 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大大提高了 复制速率;
三、DNA复制
4.DNA复制的特点 (1)边解旋边复制 (2)半保留复制 (3)多起点复制
药品生物技术《3DNA复制的起点》
图9-8 DNA复制的不同方式示意图〔二〕
第四页,共五页。
内容总结
图9-6 DNA复制的方式〔单向复制、双向复制〕。图9-6 DNA复制的方式〔单向复制、双向复制〕。不同生物DNA复制的方式有较大不同,尤其是低等 生物,概括起来包括直线双向、多点双向、 形双向、 形单向、滚动环、D-环及2D环七种类型。图9-8 DNA复制的不同方式示意图〔二〕
图9-6 DNA复制的方式〔单向复制、双向复制〕 第一页,共五页。
• DNA复制有些是对称的,两条链以相同的速率同时进行复制,也有不对称的,一条 链开始复制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另一条链的复制。 • 〔2〕复制方式 • 不同生物DNA复制的方式有较大不同,尤其是低等生物,概括起来包括直线双向、 多点双向、 形双向、 形单向、滚动环、D-环及2D环七种类型。
第五页,共五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DNA的复制Watson 和Crick 在专著中写到“一种遗传物质,必须能行使两种功能,即自我复制和对细胞的高度特异性的影响”。
DNA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它必须具备的第一个功能是能够准确地进行自我复制。
自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后,DNA复制的基本过程和分子机理才得以揭示和阐明。
DNA复制是亲代双链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等相关酶的作用下,分别以每条单链DNA分子为模板,聚合与模板链碱基可以互补配对的游离的三磷酸脱氧核糖核酸dNTP,合成出两条与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子代双链DNA分子的过程。
从复制起点到复制终点的DNA区段称为一个复制子(Replicon)。
然而,由于DNA复制过程的复杂性和突变体材料的特殊性,关于DNA复制的过程还未能完全揭示,DNA复制的机理仍有较多不解之迷。
例如双链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解旋所需的能量来源;原核生物DNA复制如何以105bp/min的高速延伸(相当于8400 rpm的高速离心机!);参与复制体(replisome)的多种酶类怎样协同互作以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复制;生物种类纷繁复杂,但复制机理的共同特征和进化痕迹是什么等。
3.1 DNA复制的基本特征3.1.1 DNA的半保留复制Watson 和Crick在提出著名DNA双螺旋模型时就科学地预见,DNA复制过程中亲代DNA 的双链分子彼此分离,作为模板,按AT配对,CG配对的原则,合成两条新生子链,并称这种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复制(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
然而在缺乏科学实验证据的情况下,并不能排除还有全保留复制(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和随机分散复制(random dispersive)方式的可能(图3-1)。
1958年M. Meselson和F. W. Stahl利用经典的实验, 区分了这三种复制的方式,为Watson 和Crick的科学预见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
他们将N15加入到培养E.coli的培养基内,标记合成的新生DNA单链,然后将E.coli转移到含N14的培养基内,经过一个世代后,提取E.coli的DNA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测定DNA分子的密度(图3-2)。
如果DNA是按全保留方式复制,两条含N15高密度的亲代DNA单链(DD)仍然结合在一起,新合成的双链DNA 含N14,位于低密度区(LL),离心管中出现两条不同密度的DNA带纹。
如果按随机分散方式复制,只会出现一条中等密度的双链DNA分子(DL)。
如果按半保留方式复制,一条高密度图3-1 DNA复制的三种可能模式的亲代单链DNA分子与一条低密度的子代单链DNA分子结合成双链分子,也只会出现一条中等密度梯度的带纹。
为了区别半保留方式复制与随机分散方式复制的DNA梯度带纹,M.(CsCl gradient centrifuge)N15DNAN14Semi-Conservation Replication图3-2 DNA的半保留复制证据Meselson 和F. W. Stahl 提取在N 14培养基内复制1代后的DNA (即第二世代),并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理论上按随机分散方式复制,占1/4的N 15的核苷酸组分随机分布在所有4条双链DNA 分子中,只会表现一条密度较低的DNA 带纹,而按半保留方式复制的第二代E.coli 的DNA 分子中,2条双链DNA 为低密度带纹(LL ), 2条为中等密度的带纹(LD )。
将这些DNA 分子进行热变性后,对被分离的单链DNA 分子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理论上按随机分散方式复制的DNA 只会表现一条密度的带纹,按半保留方式复制的单链DNA, 会表现一条高密度的带纹((N 15–DNA, D )和一条低密度的带纹(N 14-DNA, L ), 而如果让E.coli 再继续复制到第三、四代,密度梯度离心后仍会出现两条DNA 带纹,但低密度的DNA 分子会逐代增加,带纹(LL )会逐渐变宽, 中等密度的DNA 分子仍为重链与轻链结合的一条双链DNA 分子(LD )。
实验结果证实了DNA 是按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的(图3-3)。
3.1.2 DNA 复制按5’→ 3’延伸方向DNA 分子是一条双螺旋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 每条单链分子是由脱氧核苷酸间以5’磷酸酯键和3’磷酸酯键相连接而成的, 因此DNA 双链分子的线性末端极性是5’ → 3’ 和3’ → 5’反向平行的. 当新生单链DNA 以亲代单链DNA 为模板进行合成时, 其生长点是在5’端,还是在3’端, 即新生单链DNA 分子的延伸方向是5’ → 3’ ? 还是3’ → 5’? 20世纪50年代中期, A. Kornberg 就提出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必然是在一种依赖DNA 的DNA 聚合酶作用下的酶促反应过程, 继1956年Kornberg 成功地从E.coli 中分离到这种DNA 聚合酶I(DNA PolymeraseI , 亦称Kornberg 酶)后, 相继又分离到DNA PolymeraseII, DNA PolymeraseIII, 而且证明DNA PolymeraseIII 在原核生物的DNA 复制中起主要作用。
但不管是那种聚合酶它们都不能自己首先发动DNA 的复制过程, 只能利用引物分子提供的3’-OH 末端聚合dNTP, 所以新生单链DNA 分子的延伸方向只能是5’ → 3’, 这也是生物进化进程中“经济节能,适应生存”的结果. 如果DNA 链的延伸方向是3’ → 5’, 则新生DNA 单链的5’端必须带有三个磷酸基团才能与dNTP 的3’-OH 发生聚合反应, 显然dNTP 所具有的强烈负电荷与新生DNA 链5’末端三磷酸的强烈负电荷之间的静电斥力, 即使在生理盐浓度下, 这种斥力也难以屏障, 从而既影响了末端核苷酸与模板的配对, 又严重地阻止了dNTP 向DNA 链5’末端的靠近(图3-4)。
另外当DNA 复制中发生错误聚合, 需要进行校正时,必须先对错误聚合的dNMP 进行切除, 随后还需动用其他酶系统添加两个磷酸基团, 形成三磷酸末端后, 才能保证下一次聚合反应的进行, 这种既费时,又耗能的复制体系显然对生物的进化而言是一种劣势(图3-5)。
研究表明,所有核酸分子的复制均是从5’向3’进行的。
3.1.3 DNA 分子的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双链DNA 分子的复制是分别以两条极性相反的单链分子为模板,按5’→3’的延伸方向合成新生单链DNA 分子。
显然,这两条新合成的子链DNA 分子的延伸方向,一条是朝向复制叉的,因此它是随着复制叉的展开,以显露的单链DNA 分子为模板聚合dNTP 而延伸的,也称其为先导链 (leading strand )。
而另一条是背向复制叉的,复制叉的延伸与新生DNA 单链的延伸是背道而驰的,由于这条链的复制较先导链慢,所以也称之为后随链(lagging strand)。
A T C G +5‟ppp OH 3‟Gppp OH G5‟ppp 因能量的需要,DNA 的5‟端必须带有PPP游离dNTP 具有ppp ppp OH 3‟A T C G 在0.2M Nacl 的生理环境中,磷酸基团间的强电负性,使dNTP 难以聚合到DNA 的5…端,而且双链DNA 的5‟端碱基配对困难需要其他机制以解脱图3-4 如果DNA 复制从3’向5’延伸, 强烈的负电荷之间的静电斥力将阻止DNA 的聚合新生DNA 单链DNA 是如何利用模板DNA 链,聚合与之互补的dNTP 而不断得以延伸的呢?1968年冈崎(Reiji Okazaki )设计了两组实验,其一是脉冲标记实验(pilse -labeling experiment )。
其二是脉冲追踪实验(pulse -chase experiment )。
在脉冲标记实验中, 冈崎利用T4噬菌体侵染 E.cili(t-)菌株,并分别用dTTP(3H-T)进行2s ,7s,15s,30s,60s,120s碱基发生错配后的校正……费时、费能、增加脱磷酸、加磷酸的能量消耗OH +ppp Appp OH T C GT C G pp p OH图3-5 如果DNA 复制从3’向5’延伸, 将不利于对复制错误的校正 的脉冲标记,分离提取T4噬菌体DNA ,变性后,进行Cscl 密度梯度离心,以检测具放射性的沉降片断,判断片断大小。
结果表明经不同标记时间的,被3H-T 标记的新合成的DNA 片段几乎都为10-20s ,即均为1000-2000核苷酸大小(图3-6)。
图3-6 DNA 分子不连续复制的脉冲标记实验与脉冲跟踪实验冈崎在第二组脉冲跟踪实验中,为了研究在脉冲标记实验中所发现的10-20s 的小片段在复制全过程中的发展结局,将实验菌株先进行同位素标记培养30秒,然后转入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数分钟,分离DNA 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发现小片段已被连接成为70-120S 的大片段。
为此将DNA 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不连续复制模式,将最初合成的10-20s 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如果两条极性单链的DNA复制均按这种不连续的模式进行,后随链的合成可以在模板单链暴露到1000-2000核苷酸长度后,开始从5’→3’合成冈崎片段,而先导链的合成从进化的原则讲,大可不必按冈崎片段的模式不断地启动小片段的合成,既耗时又费能。
换言之, DNA的复制应该是按一种半不连续的方式进行,即先导链以连续复制的方式完成子代DNA的合成,而后随链以不连续复制的方式完成冈崎片段的合成。
但在脉冲标记实验结果中,被标记的DNA片段全部为10s左右的小片段,实验结果似乎表明两条新生单链DNA分子均是以不连续复制的方式,按冈崎片段大小合成的。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其实在 E.coli的细胞内,存在dUTP和dTTP两种类似物,其比例大约为1:300,而DNA聚合酶III又不能区分这两者,一旦将dUMP聚合到DNA分子中,突变修复系统无法识别DNA中自身的U和因C氧化脱氨转换的U.这将必然会导致生物在基因表达与进化过程中的潜在危险。
实际上E.coli 依靠了两种机制阻止了dUMP 掺入到DNA分子的过程。
即由dut基因编码的dUTP酶(dUTPase)能有效地将dUTP,dUDP分解为dUMP,从而避免了dUMP作为底物而掺入到DNA分子中。
但是,即使dUTPase能将绝大部分的dUTP降解,但仍有dUTP分子约以1/1200的几率逃逸分解,并掺入到DNA分子中。
细胞内的“第二道防线”是由ung基因编码的尿嘧啶-N-糖苷酶(ungase)可以迅速地将已经掺入到DNA分子中的dUMP切除,形成一个无嘌呤或嘧啶的Ap位点(apurinic 或apyrimidinic),再由Ap内切酶进一步将Ap位点酶解成缺口,以与其对应的亲代链为模板重新聚合和连接,完成切补修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