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抓住养成教育的有效时机

合集下载

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

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

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相信班主任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捕捉最佳时机教育学生,教育效果最明显。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我总结了以下一些做法,谈出来与班主任老师们共同商榷。

一、抓住起点"良好开端是成功的是一半",抓好起始年级的教育就显得尢为重要。

如学生由小学升入六年级的新起点,学生内心世界充满了对新环境的好奇,对周围的一切期望值特别高。

班主任要抓住这个时机,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积极引导,适时纠偏,把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引导到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整个初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这个年的精心培育,以后的工作你会轻松很多。

二、抓住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是深有体会。

我们学校把兴趣小组作为校本课程来研究,开设的兴趣小组有:舞蹈、美术、书法、音乐、文学社、小记者站、理化实验、球类等,作为班主任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积极引导和支持,同时着重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毕竟我们的中心还是学习。

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活动和学习中找到了乐趣,体验到了成功,才有教育效果。

三、抓成绩和过错"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更何况是学生呢?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绩或有了进步,要大力表扬,在鼓励的同时还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励他们争取更大的进步;有过错时,应帮他们认真分析原因及其中的利害关系,多从思想上实行教育,使其理解到自己的过错并能改正,毕竟他们还是孩子。

抓好了这个教育时机,班内正气蔚然成风。

每学期,学校都会展开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本学期我们学校展开的有"队列队形比赛"、"阳光体育活动"、"庆十一歌咏比赛"、"校园集体舞比赛"、"中华古诗文诵读比赛"等。

集体活动应该全员参与,班主任老师要高度重视,因为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点和集体荣誉感的最佳阵地。

浅谈如何抓住养成教育的有效时机

浅谈如何抓住养成教育的有效时机

161神州教育浅谈如何抓住养成教育的有效时机刘佳青岛市山东路幼儿园摘要: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幼儿的成长受益终生,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活动空间,为养成教育提供便利条件;以境激情,养成幼儿良好的游戏习惯;抓住有效契机强化幼儿的良好习惯等多种方法,在尊重幼儿的人格及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以幼儿终身教育为起点,以幼儿长远发展为目标,为幼儿“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

关键词:习惯养成;有效策略;家园配合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培根曾这样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的好习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经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应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

但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其益,习惯养的不好则终生受其累。

”养成教育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活动空间,为养成教育提供便利条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的设计活动室各个区域,充分利用限定区角人数、固定座椅位置、增设走廊大带小表演区等方式为幼儿创设了更多的活动空间,便于不同需要的幼儿参与到活动区活动中来。

如:我们把孩子们喜欢的娃娃家和搭建区、心情区放在教室的里边,让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快乐自主的游戏。

随着教师对幼儿的不断观察,环境设计也不断的调整,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有序的行为习惯。

如:以前班里的好多男孩总是抢先去结构区活动,在教师和幼儿协商活动规则粘贴了区域标志限制人数后,孩子们慢慢的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看到人数满员后能主动与同伴协商“这次你们玩,下次我们来玩好吗?”就这样孩子们从无序到逐渐的有序,慢慢的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性的搭建。

二、以境激情,养成幼儿良好的游戏习惯马卡连柯指出:“玩就是孩子的学习、工作、劳动。

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社会技能与求生技能的,玩给孩子以各种具体的经验,激发他们自发的、自主的学习精神。

”小班幼儿正处正在游戏期,游戏是他们真正的生活内容,是解决他们身心发展与需求矛盾的主要形式。

捕捉“教育最佳时机”

捕捉“教育最佳时机”

捕捉“教育最佳时机”所谓“教育最佳时机”,也就是学生最容易接受教育,印象最深,教育效果最为明显的时机。

抓住了教育最佳时机,也就是抓住了“牛鼻子”,工作起来,就能做到恰到好处,游刃有余。

那末,怎样才能捕捉到教育的最佳时机呢?一、抓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班主任在开学或接班时应重视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或谈话;上好第一堂课;搞好第一次活动;处理好第一次偶发事件;做好第一次家庭访问等。

这不仅因为“第一次”往往在学生的心目中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是由于“第一次”往往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

二、抓热点。

社会的热点、学校的热点、学生的热点,都是班主任需要十分关注的。

譬如:东亚运动会、申办奥运、浦东开发开放、南浦杨浦大桥通车……这些都是社会的热点;“追星热”、“贺卡热”、“生日热”、“交笔友热”…、··这些又都是校园内中学生的热点。

所谓“抓热点”就是指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紧密配合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只有抓住时代的热点,学生的热点,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抓苗子,我们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在一个班级中,某些行为会迅速得到发展或蔓延,从其扩展过程看,最初总是起源于个别学生,然后逐渐扩大,这一过程实际就是互相影响,互相不断强化的过程。

“苗子”有两类:~类是好苗子;一类是坏苗子。

事情处于萌芽状态,往往是教育的有利时机。

四、抓事件。

一个班级总会发生一些突出事件或偶发事件,抓住这些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也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如,某日化学课上,两名学生插嘴,又不听老师劝告、严重影响了老师讲课,造成了不良影响。

事后,我真有点“大动干戈”了,不仅及时与两名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而且在全班针对这件货进行严厉批评和深入分析,还组织全班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计论。

通过这个典型事件的教育后,班级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性大为提高。

组后,有些学生把X月X日这一天戏称为“黑色的星期五”,引以为戒。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是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他们的性格、习惯、价值观等都是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的。

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养成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养成教育呢?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学校教育学校是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的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校园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学校还可以通过特色课程、主题班会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一些养成教育知识,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陪伴者,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养成非常关键。

家长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关心孩子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有很多,比如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示范良好的行为模范给孩子看;可以通过谈心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的辅导、生活技能的培养等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

三、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指在社会环境中对小学生进行的教育。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孩子在社会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人群,因此社会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

社会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孩子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兴趣班、社区活动、文体比赛等途径结识新朋友,培养社交能力;可以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进行文化熏陶,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四、网络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对于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去抓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去抓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去“抓”东马坊中心小学黄文龙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

”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

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起一点一滴,规范养成教育。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

不少学生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许多学生在校内能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因此,我觉得养成教育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我现在教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有个叫陈兴邦的,在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在家表现得任性、冲动,稍不顺口,就大喊大叫,此外精力特别充沛。

通过半年观察我觉得他具有多动症的特征: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我发现他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中游。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都必需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

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甚至将来的学习、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动作用。

我觉得增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养成教育要以榜样作引导从点滴抓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实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注重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班主任。

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

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

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

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

家长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养成教育的有效落实方法

养成教育的有效落实方法

养成教育的有效落实方法
养成教育的有效落实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确定养成教育的目标,制定明确的计划和时间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

2. 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合作机制:家庭和学校之间应建立有效沟通和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共同制定养成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

3. 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养成教育应因材施教,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和方法。

4. 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和成绩,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养成教育的活动,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5.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机会: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如图书、游戏、体验活动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能力和素质。

6. 注重实践和体验:养成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教育,更要注重实践和体验,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让孩子理解和掌握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7. 培养良好的家庭和社交关系: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交活动,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价值观。

8. 坚持长期规划和跟踪: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要制定长期规划,并定期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方法。

总之,养成教育的有效落实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关注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提供积极的激励机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并注重实践和体验,培养良好的家庭和社交关系,坚持长期规划和跟踪,以达到有效的养成教育效果。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我班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我班抓住少年儿童身心迅速发展和可塑性强的特点,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具体目标,从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多形式、多途径地实施养成教育。

一、开展奖励机制,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班把《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制定了《每周行规》,从升国旗、课外活动、礼仪、行为到校外生活等事项都建立了明确的行为准则。

如:我们制度的行为规范比较通俗易懂,文字简洁易记。

如“伸伸手,弯弯腰,校园环境好”、“上下楼梯靠右行”等等。

让学生从“会讲‘到”会做”,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开展竞赛机制“星星火炬擂台赛”从仪表、尊师守纪、行规、推普等十个方面,对学生的在班行为提出要求,每日为百分制,周周进行评比,形成“个个勇夺红旗”的良好氛围。

每月评选出本月“文明个人”,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为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中队部统一印制了“家校联系册”,要求家长每周对孩子在家庭的学习、礼仪、自理、家务、特色教育等方面逐项评价打分,并反馈给学校,老师也及时把学生的情况通告家长。

让家长和我们一起配合,为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共同努力。

二、从常规入手,提高养成教育的效果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是不可能靠一味灌输、说教而奏效的,这是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实际的经验之举。

要把握训练的最佳时机:如参加升国旗活动时,如何站立,如何行注目礼;在校内见到老师如何行礼问好等,都需要老师耐心辅导,使学生适应校园学习生活,为今后的进步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在少先队中开展体验教育活动,通过让学生“当一天小老师”、“做一天小交警”等,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互相帮助,遵守交通规则等习惯。

“从小事做起”,教育学生从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爱护一片草做起,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虽然这些做法看似简单,但体现了道德建设的真谛,就是从行为养成入手,将道德教育具体化,通过亲身体验,反复实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达到道德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

3招告诉你怎样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

3招告诉你怎样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

3招告诉你怎样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要想把握住时机,父母就要有教育机智,做个教育的有心人,否则多少机会从眼前溜过也会视而不见。

因此,父母要注意提高教育水平。

首先,要跟上时代步伐,留心社会变化,对社会上的影响在家庭中可能出现什么反应要比较敏感,没有对社会形势的充分认识很难捕捉到时机。

第二,父母要留心家里的教育因素。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教育因素,如果有心就可以利用,如果没有教育意识只能把它当成生活琐事不予理会。

例如吃饭、睡觉、学习、打扫房间、看电视、串亲访友都会有教育内容、教育时机,只要有教育意识就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机会,甚至能创造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

第三,要了解孩子,对孩子了解得越深入、越细致,教育时机捕捉得越多。

对孩子的心理了解越透彻,越容易发现孩子的需要、兴趣、心理矛盾,当然就容易从细致之处找到教育的机会。

教育时机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模式,我们不可能提供一个捕捉教育时机的方式,但它又不是不可捉摸的,只要父母有教育意识,是个教育的有心人,掌握住教育时机的基本特点和捕捉教育电动机的基本要素,捕捉教育时机的艺术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教育时机是无处不在的,这也是“生活即教育”的一种体现。

有的时机很明显,很容易就能把握;但有的时机则比较隐蔽,没有敏感意识是很难抓住的。

因此,父母要有一双慧眼,能够识别隐藏在生活中的教育时机,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这里有一位教师记述了她的邻居错失教育时机的案例,值得我们反省和借鉴。

每位家长对教育孩子都不陌生,可以说,从孩子出生,就无时不刻不在对孩子进行着教育,教育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教育是一门艺术,在教育孩子时要把握最佳教育时机。

我的邻家有一个三周岁男孩叫明明,长得白白的,胖乎乎的,很机灵可爱,从孩子能到室外活动开始就经常来我家里玩,爱人和我都很喜欢这个小小孩,有时间就经常和孩子玩一玩,也许是年龄差距大的原因,孩子很喜欢来我家,他的父母一不注意,孩子就会自己来我家,“大爷儿”、“大娘”叫得很甜,更是招人喜欢了。

浅谈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浅谈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浅谈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并学会自我管理,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效推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大体包括心理养成、形为规范养成、学习能力养成、创新精神养成、艺术兴趣养成、其他素质养成等六个方面。

"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

关键词:高中德育养成教育教学策略知识与品德密不可分,良好的品德来源与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就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涵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由此可见,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因素优秀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会让人变得更优秀,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有以下外在因素在起作用:(一)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孩子在营养元素的滋润下,尽情吸取精华,自然会顺利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行为习惯产生直接的影响。

孩子从母亲怀孕到出生以后成长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与父母朝夕相处,天天接受父母一言一行的影响,其行为深深的刻上父母的铬印。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别重要。

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具体体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时期。

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不仅对他们现在的和谐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切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呢?一、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切实强化养成教育1.加强师德建设,注重以身示范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是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关键,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

教师要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语言上做好示范,不管自己情绪如何,只要一踏进教室,就要态度积极,不说脏话,从日常行为的细小之处开始,做细、做到位,做学生的表率。

2.营造和谐校园,注重环境育人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

这里的比喻,实质上是要求学校注重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从学生自律的角度出发,实施规范教育。

如:把“请你不要在草坪里奔跑”改为“我的脚下绕一绕,花儿对我笑一笑”。

这些充满温馨的人性化言语,把学校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强制性变成学生要遵守行为规范的自觉性。

3.强化训练,反复抓、抓反复,勤督促,形成习惯“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有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

百说不如一练,百炼成钢。

有些行为习惯必须在强制性的训练下才能得以养成,也就是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

为了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反复进行行为的训练,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

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上放学站排进出校园的训练、培养学生在楼道里右侧行走不大声说话等训练。

俗话说:“养成一种坏习惯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种好的习惯需要一生。

抓住最佳时机 ,提高教育效果

抓住最佳时机 ,提高教育效果

抓住最佳时机,提高教育效果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东埔小学广东河源517000时代越发展,孩子越难教。

他们盲目反抗、不诚实、容易冲动、有很强的攻击性、小皇帝脾气……孩子们复杂、多变的性格给教育增加了难度。

但如果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能做教育中的有心人,积极寻找、创造教育的最佳时机,将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那么,哪些时候是教育的最佳时机呢?我认为当孩子处于以下状态时,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一、当学生处在兴奋状态时,激发其向上的欲望当某事物或某活动引起孩子的特别关注时,他们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如果我们加以把握,往往可以使某些比较消沉的孩子由兴奋为转机,从此改变自己。

我教的班级有不少学生喜爱文体活动,每当有文体活动时,他们都表现得非常兴奋。

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出激励性目标。

通过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2005年的校运会,我向他们提出了“确保名列全校总分第二,力争总分第一”的短期激励性目标。

同学们情绪高涨,文体活动积极分子出谋划策,领导小组、后勤小组、训练小组相继成立。

据他们分析,女生得分的多少是我班能否获得总分第一的关键。

于是,女生“田径队”成立了。

义务教练们利用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加强训练女生。

总之,全班同学都投入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训练之中。

比赛结束,我班实现了总分第一的目标。

班委会及时召开庆功大会,给为班集体争得荣誉的同学发奖,大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集体主义教育。

二、当学生饱含激情时,开展有效教育孩子的情感极为丰富,他们对所面临的事物与正在进行的活动或已形成的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的切身体验与反映是多方面的,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最容易表现出来的。

抓住他们“有感”的时候,正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好时机。

有一年,一位全校出名的双差生安排到我班来,我没有歧视他。

他第一天来学校,我就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人要有志,希望你能抬头朝前看。

”他过去的恶作剧,我了如指掌但有意不提它。

开学初大扫除,我发现他挺能干。

于是我在开学的第一天特地为他召开欢迎会,表扬他在大扫除能干,引导他为集体、为大伙儿多办好事。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望谟四中王云超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习惯的形成靠的是养成教育,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只有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进而使其终生受到发展。

自从我担任班主任以来,就开始研究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探索提高学生全员的素质,调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德、智、体、美,达到全面发展,平时工作中我侧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发展目标初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辨别能力差。

如能及时有效地抓住这一有利契机,适时进行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具体落实到学生到校后的日常表现、作息时间、课堂纪律、课间活动、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诚实做人、与人交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尊自重、身体素质等各方面。

像我们普通班,这些都尤其重要,如在日常表现这一块,我鼓励同学们多做好事,并且把同学做好事的内容和时间记下,让学生知道我做好事班主任是知道的,这样争取班上的学生多做好事,慢慢的就会自觉的做好事。

根据目标,我利用班会、课余时间,学习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

在班会上经常强调,使学生学会做人,做好人,希望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高度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严谨的做人思想,形成一种有效的自我管理机制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保证。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坚持每天早读都来看望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争取让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有时让学生主动谈出上课、自习、课间、回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控力,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学生。

三、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

善于抓住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善于抓住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善于抓住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一、新学期开始的时候。

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


二、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

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三、孩子感受委屈的时候。

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

四、老师来访的时候。

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

五、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候。

家长不应训斥,而应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给于点拨,帮其走出“困境”。

六、孩子有较大过失的时候。

这时家长的理解、同情、体谅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时候,循循善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孩子对某些事物怀有浓厚兴趣的时候。

家长应积极支持、鼓励,用兴趣推动孩子去寻求知识,激励孩子深入钻研。

八、有较大集体活动的时候。

这是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培养集体观念的极好时机。

九、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

孩子往往会暗下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家长要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提出适当目标要求,使其一时热情变为持久的行动。

十、外出作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候。

一般的孩子都喜欢听好话,不愿在别人面前现丑,所以这时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谈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恰当提出希望。

把握四个环节 增强养成教育效

把握四个环节 增强养成教育效

把握四个环节增强养成教育效果孔凡俊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下,学校养成教育被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也给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如何抓好中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只有把握好引导、规范、激励、延伸等几个关键环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抓引导,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养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青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提高他们主动培养良好的习惯的自觉性,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前提。

在教育实践中,我针对一些学生认识不到良好行为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甚至个别学生存在抵触情绪,认为一些行为规范是束缚和限制自己自由的现象,教师要积极进行教育引导,使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行为,执行规范要求并不是个人行动的不自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集体,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进步和个人成长,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就能增强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变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

在实施教育引导过程中,要做到寓教于乐,力戒空洞的说教。

可以通过组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文明守纪专题演讲比赛、撰写广播稿等多种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将各种规章化整为零,逐项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规范,熟悉规范,遵守规范,进而养成合乎要求的习惯。

二、抓规范,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的管理,只有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首先,在管理上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没有科学严格的管理,就会导致养成教育的失败。

除学校制定的各项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外,班级还应制定相应的文明礼貌规范、课堂规范、教室规范、作业规范、值日工作规范等一日常规检查标准,对学生早读、“两操”、课堂纪律、课外活动安排、卫生区的保洁、学习用品和卫生用品的摆放等,都要做出具体细致的规定,将学生的一日行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上来。

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的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的进行指导、教育。

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2、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

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要轻声漫步的行走,见到教师要主动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放学回家自觉战队、不乱打闹拥挤……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良好道德习惯之上的。

养成教育指的是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体现。

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这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的养成。

早在古代就有“养习与童蒙”的思想,主张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须从小抓起。

孔子提出的“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述,对儿童的养成教育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

学校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小学生文明礼貌教育和行为训练,以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习惯,能成就大未来。

可以说,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很大,小学阶段则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习惯:提笔即是练字时。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那么,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呢?从家庭入手,渗透养成教育家庭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生活中父母要相互尊重、相互谦让,要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家庭教育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作为父母,要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针对农村孩子的父母文化知识层次低,并不具备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经验的实际,学校应主动营造家庭、学校协调一致的教育氛围,一是从幼儿班抓起,定期召开家长会,由理论知识和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实行家庭教育讲座,协助家长提升理解和懂得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二是教师针对学生在校表现实行不定期家访,家长要真实地对老师介绍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取得一致。

发挥教师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教师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是学校抓好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

少年儿童的模仿水平强、可塑性大。

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为学生所效仿。

作为一名教师,理应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为了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一是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学习相关理论,撰写抓养成教育的经验论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探索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三是每学期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班主任,给予表彰奖励,促动教师把养成教育的工作长期坚持下去。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抓关键期对学生实行养成教育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一定关键期的。

浅谈实施小学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谈实施小学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谈实施小学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育学生的适应。

”抓养成教育,实质上就是抓学生良好的行为适应。

小学阶段,儿童的仿照性强,可塑性大,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必需抓好抓实,为孩子往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强化小学养成教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这项工作抓好,除解决领导的熟悉和领导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的整体水平,专门是取决于咱们辅导员的思想道德、文化专业知识、兴趣特长等素质水平。

这是一个客观规律,直接关系到养成教育的水平,也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养成教育中,教师是身体力行的指导者、引领得、表率者,责任重大。

因此,成立一支过硬的、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业务能力高的教师队伍是抓勤学校养成教育的基础。

二、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表明了抓好开端工作的重要性。

这一俗语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上一样适用。

我校将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宣传周。

第一,向同窗宣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

然后,要求各班级从学生的认知特情动身,结合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联系实际一一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以深化理解,增强熟悉。

养成教育宣传周活动使全校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

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示、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进展为“自律”。

三、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促成适应培育。

坚持养成教育,强化适应培育,要按照学校养成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养成教育的要求渗入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避免教条式的说教。

一、个人生活学习的好适应培育。

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学校养成教育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活动、思想道德课、班会课、队会课开展课堂常规教育活动和其他行为适应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抓住养成教育的有效时机
作者:刘佳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要: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幼儿的成长受益终生,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活动空间,为养成教育提供便利条件;以境激情,养成幼儿良好的游戏习惯;抓住有效契机强化幼儿的良好习惯等多种方法,在尊重幼儿的人格及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以幼儿终身教育为起点,以幼儿长远发展为目标,为幼儿“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

关键词:习惯养成;有效策略;家园配合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培根曾这样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的好习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经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应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

但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其益,习惯养的不好则终生受其累。

”养成教育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活动空间,为养成教育提供便利条件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的设计活动室各个区域,充分利用限定区角人数、固定座椅位置、增设走廊大带小表演区等方式为幼儿创设了更多的活动空间,便于不同需要的幼儿参与到活动区活动中来。

如:我们把孩子们喜欢的娃娃家和搭建区、心情区放在教室的里边,让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快乐自主的游戏。

随着教师对幼儿的不断观察,环境设计也不断的调整,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有序的行为习惯。

如:以前班里的好多男孩总是抢先去结构区活动,在教师和幼儿协商活动规则粘贴了区域标志限制人数后,孩子们慢慢的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看到人数满员后能主动与同伴协商“这次你们玩,下次我们来玩好吗?”就这样孩子们从无序到逐渐的有序,慢慢的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性的搭建。

二、以境激情,养成幼儿良好的游戏习惯
马卡连柯指出:“玩就是孩子的学习、工作、劳动。

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社会技能与求生技能的,玩给孩子以各种具体的经验,激发他们自发的、自主的学习精神。

”小班幼儿正处正在游戏期,游戏是他们真正的生活内容,是解决他们身心发展与需求矛盾的主要形式。

(一)强化游戏规则
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

在组织幼儿开展各类游戏时,注意强调游戏的规则,以游戏规则来调整幼儿的各种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幼儿在玩“娃娃家”前教师以启发口吻,引导性的与幼儿交流玩“娃娃家”的规则。

如,教师以客人的身份介入游戏,通过客人
的口吻提示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该如何让正确的招待客人。

教师和幼儿在这样的游戏互动中帮助幼儿掌握了游戏的正确玩法,促进了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二)培养幼儿正确取放物品的好习惯
幼儿园的生活与家庭中的生活是不一样的,是一种集体形式的生活。

在幼儿个人物品使用时,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和资源的浪费等。

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首先我们以游戏“我的物品上有我”来帮助幼儿贴上照片强化记忆自己的物品标志。

其次,“送图书回家”、“小玩具要睡觉”、“玩具物品找家”等此类活动向幼儿提问:“小朋友晚上要回家了,可是玩具都哭了,你们想这是为什么?”通过使幼儿自己发现,使他们知道这是不把玩具收拾整齐的结果。

帮助幼儿产生“玩具找不到家很可怜”的情感。

为了强化这种习惯,我们每次活动后和每种玩具消毒后,特意让幼儿自己把玩具放回活动区摆放整齐。

有效的培养了幼儿正确使用公共物品的良好习惯。

(三)借助音乐指令促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使人受到感染。

根据这些特,教师借助音乐来使幼儿分辨自己该做什么?。

例(1)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会叠衣服,在叠衣服时我们借助早操音乐“我们大家来做操”启发幼儿主动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用自己的衣服做起了模仿操“伸伸臂”,(将两支衣袖向外伸平)再“拍拍肩”,(将两支衣袖向内折叠)最后“弯弯腰”(将衣服从上往下折整齐)幼儿在随着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将自己的衣服叠好了,就这样幼儿在自主有趣快乐的音乐声中提高了自理能力,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也逐渐形成。

例(2)前当下午放学前老师播放另一段优美的乐曲《回家》时,班里的孩子们便会主动有序的去盥洗室入厕整理,准备离园。

三、抓住有效契机强化幼儿的良好习惯
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等特点,教师不失时机的采用一些常见的语言游戏课件、儿歌说唱等形式来强化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养成。

如: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会入厕盥洗,教师结合孩子们喜欢的歌曲旋律,配上朗朗上口的自编歌词很快孩子们就对洗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洗手的时候孩子们这样唱: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大家伸出手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最干净。

)孩子们快乐的唱着歌,很快就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小班幼儿刚入园午睡和起床的时候班里常常有不少孩子因不会穿衣服、裤子,鞋子也是经常穿反。

教师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从兴趣上引导班里的孩子们。

如:在教幼儿穿套头的衣服时,先播放课件配上老师自编的儿歌(小朋友看仔细,一件毛衣四个洞,一个大洞口,一个中洞口、还有两个中洞口,穿毛衣要留意,先套大洞口,再套中洞口,最后两支小手伸进小洞口,穿上毛衣暖和和。

)这样幼儿初步掌握了穿衣方法,产生了独立学穿衣的兴趣。

这些都是教师抓住有效契机,促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好方法。

总之,尊重幼儿的人格及个体差异切实做好幼儿教育,以幼儿终身教育为起点,以幼儿长远发展为目标,尽心竭力的为幼儿“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