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第1课时)课件(新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人教版
第一页,共26页。
目 的 (mùdì) 要求
一 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 性,历史的局限性和现实意义, 懂得拥护正义,坚持真理比生 命更重要(zhòngyào)。
二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三 了解孟轲与《孟子》。
第二页,共26页。
要点:一、 介绍孟子和他的“性善说”。 二、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应 该“舍生取义”的道理。
第十七页,共26页。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使我喜爱的东西(dōngxī),(然而)我喜爱的东 西(dōngxī)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 偷生的事情。 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 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躲避的。
第十八页,共26页。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kěyǐ)避患而有不为也。 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kěyǐ))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 用它;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kěyǐ))躲避祸患,然而 却有人不采用它。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所以(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人 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 过)贤德的人能够(坚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 果人们(rén men)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 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使 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如果 人们(rén men)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 切可以用来躲避祸患(而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 不能做(的)呢?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 (共37张PPT)精编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 (共37张PPT)精编课件

辨 所欲 甚于生(义) 证 故不苟得 分 析 所恶 甚于死(不义)
(正面)
故不避患
探究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 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 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 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 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 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兼”是副词状语置后.
生命 舍弃 译文:
正义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 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 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 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 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因 果 (结果) (原因) 分 析 由是避患 不为 有甚于死者
由是则生 不用 有甚于生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
这种思想
不丧失。
译文: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颗心(辨别“义’’与“不义”, 并保持它),人人都有这颗心(孟子认为人生下来 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 罢了。
羞恶 “ 呼尔” 得——生 之心 “蹴尔” 一箪食 一豆羹 舍生 不屑 舍——死 接受 取义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
高位厚禄 通“辨”,辨别
有什么好处
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侍奉 通“德”,感激通“欤”,语气助词
非独贤者有 升华 主题 人皆有 贤者勿丧
递 进 论 说
分析第一部分
论点 舍生而取义 不为苟得 “义”; 患有所不避 “不义” 凡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1精品ppt课件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1精品ppt课件

(“性善论”)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吆喝。尔,助词。
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给 饥饿的过路人 用脚践踏着。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 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 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 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层层深化。
2.善用比喻。
• 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 “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 形象生动。
3.善用对比。
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 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 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 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 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
•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
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
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因 由是则生 不用 有甚于生者
果 分
(结果) (原因)
析 由是避患 不为 有甚于死者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 这种思想
不丧失。
译文: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颗心(辨别“义’’与“不义”, 并保持它),人人都有这颗心(孟子认为人生下来 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 罢了。
探究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9、鱼我所欲也ppt课件(精选)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9、鱼我所欲也ppt课件(精选)

写作特点:
1.说理深入浅出,层层深入:口腹之欲— —道德之美。
2.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富有论辩性。
巩固练习: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6分)
⑴蹴尔而与之
用脚践踏
⑵乞人不屑也
因轻视而不愿接受
⑶万钟于我何加焉
好处、利益
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会在 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 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 (红字抄在书上)。
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 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 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 和利,不要失去“本心”。(蓝字抄在书上)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 家主要代表之一。家贫,幼孤,曾受业于子思的学 生。学成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到过梁(魏) 、齐、 宋、滕、鲁等国。当时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 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王道学说被 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最后 孟子退居讲学,与其学生一起“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他生活的时代, 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 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他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被尊为“亚圣”。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二者不可得兼(jiān)②,舍③鱼而取熊掌
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④于生者,故⑤不为苟(ɡǒu)⑥得⑦ 也。
译文: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 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获得,(那么我 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得到 的,正义,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者不 能同时获得,(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生 命也是我想要得到的,所追求的(东西)还有比 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得到生命 的事。
来自《点拨》
古代散文
古代散文不同于现代散文,它伴随社会生活和历
史的发展变化,不断演进。从散文到骈文;从先秦诸 子,到秦汉散文,到唐宋八大家,到晚明小品;从汉 大赋到东汉魏晋抒情小赋,到南北朝骈赋、唐朝律赋、 宋代文赋,这些变化既是文化内部的演进,又往往与 时代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古代散文内容包罗万象,形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 丧耳。
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鱼我所欲也》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勾画出作者的论点,标出作者所采用的论证 方法。
原文:①鱼,我所欲也,熊掌①,亦我所欲也,
使百姓“不饥不寒”。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
一定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
来自《点拨》
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 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 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 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虽有局 限,但其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 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第19课《鱼我所欲也》ppt课件(精选)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第19课《鱼我所欲也》ppt课件(精选)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4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 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 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 满,说理深刻透彻。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3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 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 患(我)也有不躲避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 么不可以采用呢?
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吆喝 给 饥饿的过路人不接受
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踢过去
不愿意(接受)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1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 对于 好处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
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 从前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件:第19课《鱼我所欲也》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件:第19课《鱼我所欲也》

读懂课文 口头翻译
根据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补充注释加红色的词语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两个语气词连 用,重点在后
面一个
译文:
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 我喜欢吃的;如果不能 两样都吃, 我就舍弃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 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 如果不能两样都拥有,我就舍弃 生命而坚持正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是安乐也。
预习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
朗读正音: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万钟的傣禄却不问是否合乎礼义就接 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为 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奉养以及我所认识 的穷苦人感激我吗?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 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 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妻 妾的奉养而接受了;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 受的,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而 接受了。这些不是可以停止的吗?这种 做 法叫做丧失本性。”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 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课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课件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 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它包括四种“本心”: 恻隐之心, 仁也;
羞恶之心, 义也;
恭敬之心, 礼也; 是非之心。 智也。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流利朗读课文,积累文 言词语 2.能准确、明白的翻译文章。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照鲜明,说 理透辟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正确 选择。
这是因为 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不仅仅 这样 思想 者能勿丧耳。
不丢掉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古代盛饭用的 古代盛肉或
圆形竹器
其他食品的器皿
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意思是说,没有礼貌地吆喝着(饥饿的) 用脚踢
给他(吃)。尔,语气助词 过路的行人
与之,乞人不屑也。
• 白求恩同志为了挽救受伤的红军战士,在手术台上日夜 工作,最后自己也倒在了手术台前。
• 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 以生身殉国。
• 南宋末年文天祥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胁 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牺牲。
“舍生取义”的道理论据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 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 丧耳。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心,人人都有这颗
心 ,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 3.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失去了本来的良心(也就是忘了本)
• 一、一词多义
• 1、与
• 通“欤”,语气词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它警告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 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 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 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6)生 (7)则
5.词类活用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名词用作动词,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生,名词用作动词,活命) 6.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鱼,我所欲也 ②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倒装句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3)省略句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施舍) ②(我)舍生而取义者也
作家作品 《孟子·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 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 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 心”。文章论证了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 发扬光大。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从 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人格 的事来。 主题思想 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 “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颂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重利之人,说明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 以“义”为得,做到“舍生取义”。
段解:先用行人、乞人不受不义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舍生取义是 人之共性;再用“万钟”即使好也不能接受为例,从反面强调舍义取利 是丧失本心。
字词快解 ①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 ②得兼:同时获得。得,获得。 ③舍:放弃。 ④义:正义,道义。 ⑤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⑥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⑦患:祸患,灾难。 ⑧辟:通“避”,躲避。下文同义。 ⑨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⑩凡:一切,凡是。 11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2是故:所以,因此。 13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鱼我所欲也》课件(1)(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鱼我所欲也》课件(1)(新版)新人教版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A.为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B.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乏:贫苦,缺乏)
C.孔子辞不受(辞:推辞)
D.入谓弟子曰(谓:认为)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行道之人弗受
录毕,走送之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3.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作__者__肯_定__的__是__舍__生_取__义__的__人__。_现__实__生__活__中_,__舍__生__取_义__、__见___ _义__勇__为_的__人__会__得__到_人__们__的__肯__定_和__赞__扬__,__而_见__利__忘__义_、__唯__利___ _是__图__的_人__会__遭__到__人_们__的__唾__弃__。__
穷乏(fá)
俸禄(lù)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蹴尔而与之 _用__脚__踢____
(2)万钟于我何加焉_益__处__,__好_处__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本文在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作者首先从 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 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 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 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 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受“嗟来之 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 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qióngfá)者得我与”?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 高位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
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 和“义”两者都很珍贵,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进 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lùndiǎn)。
(2)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读者心悦诚服。如:文章将两类不同的人,有的 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进行对比。第一部分用假设的推理,第二部分用前 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然后自然得出结论。
总之,这篇文章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 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 停止的,全文的意旨就在这一劝勉上。
第九页,共25页。
重点 (zhòngdi ǎn)探究
2.简要分析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进行说理。 (1)用类比论证法提出论点(lùndiǎn)。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鱼”和“熊掌”
文言 (wényán) 5知.词识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活用作动词,感激)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名词活用作动词,合乎(héhū)礼义) 6.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 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读文入文
1.初读文章,读准字音。 要求: 初读文本,正音正字,尤其注意读准“箪、 羹、蹴、恶、丧、屑、乡”等词语的读音。 箪(dān)羹(gēng)蹴(cù)死亦我所 恶(wù)贤者能勿丧耳(sàng) 不屑(xiè)乡为身死而不受(xiàng)
一、读文入文
• 2.再读正音 • 要求:每四人一组,由一人朗读,另三人 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九课
鱼我所欲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箪、羹、蹴、恶、丧、屑、乡”等 词语的读音。 • 2.把握“如是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乡为身 死而不受”“是亦不可以已乎”等句子的 朗读节奏。
导入
• 人生常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著名支 持人倪萍在结束采访是说“我喜欢选择, 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必须付 出代价的,你得到某物而另一物可能就会 失去,二者都拥有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 选择的时候要想好要放弃一些东西。”那 么,在关键时刻我们改如何做出正确的选 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鱼我所欲也》 去寻找答案吧。
一、读文入文
• 3.师生赛读。 • 要求:教师朗、读文入文
• 4.学生译读。 •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读出句子的节奏,注 意文中重点词语的大致意思。
再读会意
• 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文章。
• 要求:逐字翻译,尤其注意文中重点词语 要翻译准确。
课堂小结
•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概内容,积 累了相当数量的文言词语,同学们要多朗 读课文,争取能熟练背诵课文。
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 2.总结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谢谢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