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第1课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1课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注意:宗法制并没有随着分封制的瓦解而瓦解,它在 封建社会仍然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在今天的民 间仍然还有影响。
★积极: “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 “寻根祭祖”现 象,尊老爱幼,注重家庭建设,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 聚力。 ★消极: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唯上是从、干部职务终 身制、任人唯亲、裙带作风。
郡守、郡尉、郡丞、 监御史
县令、县尉、县丞
三老、啬夫、游徼
皇帝
集 中
中央权力 集 中
地方权力
47
3 、郡县制实行的意义:
①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进步; ②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中央垂直管
理地方); ③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政治
安定和经济发展; ④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左传.襄公十四年》 厉王虐,国人谤(责备)王。
——《国语.周语》 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
——《左传.昭公四年》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商周原始民主传统的哪些特点?
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可 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
(1)古代中国实行 一夫多妻制, 正室所生的儿 子为“嫡子”, 侧室所生的儿 子为“庶子”;
(2)宗法制
卿大夫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
长。
—《春秋公羊传》
④大小宗的关系: ➢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 ➢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 ➢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 大宗和小宗在政治上是隶属
44
2、郡县制的内容: (1)行政区划:
初分全国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 管辖,是中央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2)官僚机构: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优质教案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优质教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2)政治:以世袭制打破禅让制传统。

2.商:(1)实行内外服制。

(2)商朝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西周:(1)内容。

①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诸侯和卿大夫继续分封,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②周天子和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特征。

①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②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它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制约。

③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4.商周时期的原始民主传统:(1)特点: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2)表现: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3)对后世影响: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背景:(1)春秋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变革,君主权力加强。

(3)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

2.内容:(1)皇帝制:这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2)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各司其职。

②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

③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

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3)郡县制。

①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和县两级。

②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③郡下设县或道,郡县主要官吏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

(4)文书制度:秦朝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铁农具、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出现。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行政制度:(1)汉。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优质教案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优质教案

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中国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编排:本课时间线索较长,涉及知识内容教丰富,因此教材设计体现了浓缩性,教师统筹教学内容又能突出重点的教学能力是一种挑战。

2.教材内容:本课是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讲述了中国古代从先秦到明清时期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学情及教学方法分析】1.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内容初中历史和高一历史已有涉及,学生比较熟悉,也有一定的兴趣,但了解系统性还不够。

所以,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启发式分析法和自主探究、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很有必要,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分析、理解、总结、概括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使学生懂得分析历史要论从史出,以史为鉴、以史为用。

2.内容安排上:以时间为线索,从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逐一展开分析讲解。

3.课程资源的再度开发与利用:根据“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君权和相权的发展演变”这一线索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清晰的教学线索使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

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

4.教师的定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在随之提高,要与时代同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揭示知识的形成及来龙去脉,让人感到生动、形象、真实、直观,便于学生接受。

四、【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君权和相权的发展演变,并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特征。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方法
课时教学设计流程
教师教学过程
预设学生行为
2
【单元及新课导入】
□我们这学期将学习这本选择性必修一国家
制度与社会治理。围绕这个主题,本书设置
了六个单元,分别从政治制度、选官制度、 对整本书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并通
法律制度、民族外交制度、财政货币制度、 过自主翻阅目录,加深对于本书内容的认知。
1
5、家国情怀:认识到中国历史统一是大势所趋,形成对中中民族的认同感和确的民 族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井认同中华优秀政治文化,增强制度自信。

教学
准确记忆并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各个阶段的内容,并理顺其发展脉络

重难


认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一般原因与中国的独特性

教学 讲授法、材料解析法、情景教学法、问题到学法
4、历史解释:区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知道对同一制度会有不同解释,并能
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与政治制度相关的历史概念,有
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制度的演变中发现问
题,对制度演变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客观评判,能够对各个朝代的制度选择作出合
理解释。
立一种自我学习效果的判定标准
备注与随议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理顺诸多制度的演变上理解制度变迁的一般性规律, 最终达到建立制度自信。最高的目标则是要求学生成为具备合理认知、理性思考,对当前制 度未来发展有着敏锐洞察力的人。
课时教学设计流程
4
教师教学过程
预设学生行为
【复习回顾】用时约 15-20 分钟
□我们来看第一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 回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3、西周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 政治关系和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 等级森严; • 地方分权; • 贵族政治; • 礼乐治国; • 国人通过舆论影响朝政,原始民主传统。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4、春秋战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 政治制度转型时期; • 分封宗法破坏,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 地方分权; •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产生; • 君主权力加强; • 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发展。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的特点,分析西周政 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 特点: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 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 影响: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 的基础;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 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概括古代中央行政制度发展特点?
• 继承发展,不断完善。 • 君主制不断加强。 •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 以内制外,加强皇权。 • 政府事务和皇室事务逐渐分离。 • 官职和差遣的分离。 • 官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三、两汉至明清地方制度的演变
• 汉初:郡县、封国并存,诸侯国权力加强。 • 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加强集权。 • 东汉:州、郡、县三级。 • 隋朝:州、县两级。 • 唐朝:道、州、县三级;节度使。 • 宋朝:路、府(州)、县三级。 • 元朝:行省、路、府、州、县多级。 • 明朝:明初设三司,中后期设巡抚统领三司。 • 清朝:省、府、县三级;总督和巡抚。
影响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因素:
• 原始民主传统、氏族制度。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农业发展。 • 社会生产力。 • 土地制度。 • 治国思想发展。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从而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评价)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同严密。

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2、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涵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周礼: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归纳: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知识改变命运。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3张PPT)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3张PPT)
(一)秦朝:郡县制
1、变化
A.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B.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C.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当然,从贵族政治发展到官僚政治,这是历 史的进步。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 间的流动性。所以也有说法,官僚政治是中国“公天下”的开始。(不是指 最高权力,而是指统治集团)
特点:
职责:是起草诏令、处理政务,是内侍机构,没有实权。 职权:内阁有相权无相名,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 实质:是为保障皇权的高度集中而建立起来的新的中枢体制,也是官僚 机构日益腐败的重要原因。
【补充】问:隋唐三省六部属于法定机构,明朝的内阁是什么机构?那从隋唐到
明朝,决策机构转移的趋势是什么?
机构:皇帝的内侍机构。 趋势:由法定机构到非法定机构。 (六)、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秦朝的政 治制度
中央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廷议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其他制度:文书行政制度
两汉至明 清时期政 治制度的 演变
中央行政制度:西汉:中外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一省制 明: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地方行政制度:西汉:郡国并行制、郡县两级制 隋唐:州县两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宋:路府县三级制 元:行省制 明清:省府县三级制
②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③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包括周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和旧贵族
④受封的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同时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如服
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⑤分封制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但地方自主权过大,后期出现地方割据
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⑦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配合,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课件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 管理;
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 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 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制度
1.汉朝的中央制度 汉初:仍为三公九卿制; 汉武帝后: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
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 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东汉: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瓦解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 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 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 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 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秦朝的中央制度
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 权都在皇帝手中;
3.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按照宗法制,周天 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 继承制;
分封制: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 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评价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 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是周代政体的基本特征;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 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 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共同 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 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定夺。
2.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
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 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郡下设县或道,置县令、县丞、县尉; 郡县主要官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3.秦朝的文书制度 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课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高中历史课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7、明清
地方:省—府—县
变化: ①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按 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行省权力) ②派巡抚、巡按、总督(清朝)掌 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意义:
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中国版图。
【知识总结】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性认识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 2、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 3、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4、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3、郡县制
划分基础 官员任免 与中央关
分封制 血缘 世袭统治权 地方独立性强
郡县制 地域
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服从中央
历史作用 前后期期稳地定方统割治据;①接②控有实制利现,国了加家对强统地中一方央、政集 稳权权定直;
三个变化:①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 ②从世袭到任命;
③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4、文书制度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分封制的意义及弊端?
①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扩大统治区域;推动民族交融和文化 认同;有利于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较内外服有利于 加强对地方控制) ②地方权力过大,导致分裂割据,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 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三)西周
2、宗法制
(1)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文书制度
1、皇帝制度 ——本质:是君主专制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权至上——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
‘朕’”。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独尊—— 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含解析)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含解析)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案)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地位: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时期。

2.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打破原始民主下的禅让,建立了世袭制王朝国家。

3.商朝(1)内外服制度;①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②外服:指王畿四周。

(2)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结合,政治权利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1)贵族等级分封制1)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等。

2)分封序列: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分封地区:除镐京和东都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之外的其他地方。

4)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5)诸侯权利: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

(2)宗法制和礼乐制1)宗法制:用父系血缘的亲属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礼乐制:统治阶级内部维护等级秩序,防止僭越的行为工具。

4.原始民主遗存:(1)君主的权利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利有制约作用;(2)国家重大问题国军要征求国民意见,国人也可通过舆论干涉朝政;(3)原始民主遗存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拓展:5.先秦时期政治体制的特征:(1)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政治结构,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3)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之间很难逾越;(4)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5)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政治体制的开始产生(1)原因:1)经济的发展:井田制走向瓦解,小农经济产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的变动:宗法血缘关系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共44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共44张ppt)
——《尚书·酒诰》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商王直接统治

王畿的地区

商王间接控制

的方国和部落
史料分析
史料:“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司马迁《史记》
分析:从社会发展角度,如何评价内外服制度? (1)内外服制度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但 总体相对松散。 (2)为后世成熟的制度奠定基础。
◎环节2:问题点拨 一省两院制皇帝
——钱穆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
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
(2)宗法制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 纷争;巩固分封制, 强化王权。
史料一: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史料二:《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 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 ── 班固《白虎通义》
分不析能:。你分认封为制后下世诸统侯治有者较能大否的效独仿立西性周,的不宗利法于分中封央制集治权国? 说的明巩理固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也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关系。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位世袭制 夏朝
内外服; 中央:设相、卿士 地方:封侯、伯
商朝
分封制 宗法制
西周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最高统治者的王位世袭,且权力并非绝对 ◎统治血缘关系维持 ◎地方权力较大,中央集权程度不高
史料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
——《礼记·礼运》
史料二:“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史记·夏本纪》
发现:两段材料反映了最高权力继承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礼乐制 (1)概念:
史料: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有等 宜。 ——《礼记·王制》
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的进行维护等级 差别的乐舞。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规矩—— 区别等级——规范社会秩序)
(2)表现:
(3)目的: 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权力认同问 题,即天下归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分封制的意义及弊端?
①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扩大统治区域;推动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有利于政治 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较内外服有利于加强对地方控制) ②地方权力过大,导致分裂割据,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典例研析】(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
史料1:天子适诸候曰巡狩,诸候朝于天子曰述
★材料1与材料2相比,出现了什 么新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 原因是什么
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同削其地; 三不朝,则六移之。
—— 《孟子·告子》
史料2:(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
问题: 礼崩乐坏
王以诸候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 (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4)实质: 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5)瓦解: 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局面
西周宝藏 - 宜侯夨cè簋guǐ
西周宝藏 - 毛公鼎
思考:宝藏反映西周的何制度?
西周青铜器,于江苏出土, 现藏于中分国封国制家博物馆。共 有 铭 文 120 余 字 , 大 意 为 西 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并赐 他酒、铜器、土田和奴隶等。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国家制度 课后习题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国家制度 课后习题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父死子继的身份继承制度出现,主要表现在王位的继承上,由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局面。

材料表明( )A.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已然建立B.夏朝打破了禅让制的传统C.父死子继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前提D.分封制宗法制在夏朝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打破了禅让制的传统,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所以选B项;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体现C项,排除;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在西周时期确立的,排除D 项。

2.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一定的“授民”仪式,即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

“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

这一“授民”制度( )A.标志着西周统一政权的建立B.体现西周政权的宗法制特征C.清除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D.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可知周天子分封臣民给诸侯,但臣民依旧与周天子保持着臣民关系,这有利于维护西周的统治,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B项错误;“授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贵族叛乱的威胁,但没有消除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故排除C项。

3.下表为秦朝九卿部分官职及其职能。

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 )A.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平衡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具有封邦建国时代痕迹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此时管理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机构没有明确分开,还具有封邦建国时代的痕迹,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共44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共44张ppt)
②作用: 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诸侯虽享有 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 周王室的义务。
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 以为蓄篱,屏蔽周宝。
——顾炎武
思考:分封的对象有哪些?主件?
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 亲、先代贵族
“鲁、齐诸国皆坤展东移……用人 (都诚在搞京)从东北、东南张
其两长臂,怀抱殷宗(宗国为殷 族违民之国)。” ——线 穆
根据材料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直接:对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根本:强化王权,巩固西周统治
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 方针。这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使周王室的统治范围扩大。
分布在西周王朝四周的少数民族经常性地侵扰西周的边界,西周在这些边界建立 诸侯国, 一方面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对少数民族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 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像太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沿岸建立 吴国,他们与当地人民结合, 对开发吴越作出了贡献,加强了对巴、濮、越、邓等部 的控制。最终使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2.宗法制
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世袭制。 ——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
《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 也?所以长和睦也。
——班固《白虎通义》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 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
——《吕氏春秋》
家国同构:"家"是 小"国","国"是大 "家"。"家国同构" 体现了血缘关系与 政治关系的融洽, 是一种借助血缘人 伦关系来治理国家 的政治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嫡长子继承制;
天 子 天 子
立嫡以长不以贤 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立子以贵不以长
卿 大 夫 之 祖
天 子

士 之 祖
天 子 始祖
诸 侯 之 祖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等级森严。
宗法制示意图
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 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 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 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左传· 桓公》
第1课
(原始社会晚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公有制 禅让制
部落联盟显贵家庭 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夏商时期)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 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 为固,礼仪以为纪……
——《礼记•礼运》
必修Ⅰ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定义: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 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 定关系。在中国古代,“政”主要指国家的 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 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 等。 西方和古希腊的“政治”与中国的含义 完全不同,很大程度上政治只是一种君主和 大臣们维护统治、治理国家的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为,“一切阶 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政治是经济的最
周郑交质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 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 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王崩,周 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 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 无有质,谁能间之?……”
周郑交战
王(东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 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 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 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文化制度。 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以“乐”来 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
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祭礼)、凶礼 (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 嘉礼(婚宴、加冠)等行为礼仪规范。使贵贱有差、 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
学习延伸
下面是某同学模拟西周前期的政治生活中的 一段独白。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我是家里的嫡长子,被父亲分封到东方。前 几天,我带兵教训了前来“问鼎示威”的楚王。 父亲因此免除了我的贡赋,并允许我在封国内收 取赋役,设置官员。过几天,我的孩子们将要来 汇报他们治理自己封国的情况 。他们之间整天勾 心斗角,打个不停,我心里很恼火。
中央机构:
商 王

卿士 参与决策 掌管政务
卜 具体执行
地方机构: 商 王

方国首领,纳贡和征伐

(西周时期)
目的:
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对象:
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内容: “授民授疆土” 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次级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商代疆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内容:

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大小宗,强化宗 族继承顺次和政治隶属关系(大小宗既是兄弟又 是君臣)。
特点:
天 子
王权带有神秘色彩;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 浓厚的部族、等级与专制色彩; 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层层管理制度,但最高 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启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是 A.建立夏王朝 B.开创王位世袭制 C.推行禅让制 D.实行分封制
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 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末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末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天下为家”代替“天下为公”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宗族关系成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关系
概念: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是一种以王为核 心,维护王、诸侯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具有宗 族和神秘色彩。
认识: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是政治文明的发展; 是道德观念的沦丧。
周代疆域

异 姓 功 臣 姓 王 族
公 子 伯 禽
(鲁)


(燕)
成 王 弟
(晋)
先 代 帝 王 后 代
禹 后 代
( 蓟)
舜 后 代
(陈)
商 后 代
( 宋)
义务:
服从、镇守、随从、交纳、朝觐述职等 特点: 层层分封,严格等级,宗族统治色彩浓厚 实质: 是以周王为核心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 作用:
实质:
以血缘亲疏,确定财产继承和政治地位分配。 目的: 加强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并协调解决贵族 间的种种矛盾。 作用:
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形成森严的等级;
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稳定和团结;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凝聚宗族,强化王权,实现家国一体化。
探究问题 1
9、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列最有资格继承 王位的是 子女称谓 C.大哥(24岁) D.二哥(22岁) 生母的身份 大妾 小妾 A.大姐(25岁)B.三哥(15岁) 妻(正室)
10、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以分封制为基础 B.父系家长制 C.庶子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
课后探究
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 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 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 和五味之宝器也。”周代礼制规定:列鼎的数目 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列鼎通常为单数。诸侯 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 鼎。但天子之制为十二鼎,是双数。传说夏禹曾 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冀、豫、雍、 扬、兖[yǎn] 、徐、梁、青、荆)。 并在上面 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 害。此后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 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 为“定鼎”。
5、《三字经》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 最长久。”其中“最长久”的主要原因是周朝的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6、在宗法制规定的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②周王室—周王 正妻所生之子 ③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 长孙 ④诸侯—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7、《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 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小宗
8、《左传》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 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这最能表明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已经出现了奴隶制国家 C.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D.在宗法制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3、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以参与国王决策 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4、《荀子· 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 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他们受封时,周王给予他 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 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 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 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地方百里,伯七十里, 子男五十里……。 ——《孟子•告子》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 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豆:古代盛食器 具)。 ——《礼记》
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 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就 连如何称呼“死”,不同等级的贵族也不一样: 天子——驾崩 诸侯——薨 卿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奴隶——去世
周礼规定:“天子八佾(yì ),诸公六佾, 诸侯四佾,士二佾”。佾是古代舞队的行列,一 列八人为一佾。按规定,天子的舞队由六十四人 组成,诸公四十八人,诸侯三十二人,士十六人。 这样,借助舞队人数的差异,强调灌输君权至上 的等级秩序思想。 孔子谓季氏(季桓氏,鲁国三桓之首),八 佾舞全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论语· 八佾》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集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是国体与政体的 总和。 2.分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有分 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3.分期: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早 期阶段(夏商周时期,前2070年~前476年) 和发展阶段(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 475~1840年)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形成了严密的政治格局
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分封制的崩溃: 西周后期,王室衰微,诸侯势力膨胀,争霸战 争绵延不断,反映了奴隶社会的渐趋瓦解。秦朝 建立后,以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史记· 楚世家》载:前606年,楚庄王伐 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遂至洛,观兵于周 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 重,对曰:“在德不再鼎。”庄王曰:“子无 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史称 “楚王问鼎”。鼎是王位的象征,说明楚庄王 已对周王室提出了公开挑战,产生了替代周王 号令天下的野心。此后,“问鼎”成了“篡夺” 的替代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