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2:阅读理解题
2019届人教版中考复习数学练习专题二:阅读理解专题(有答案)
专题二阅读理解专题【课堂精讲】例1阅读例题,模拟例题解方程.解方程x2+|x-1|-1=0.解:(1)当x-1≥0即x≥1时,原方程可化为:x2+x-1-1=0即x2+x-2=0,解得x1=1,x2=-2(不合题意,舍去)(2)当x-1<0即x<1时,原方程可化为:x2-(x-1)-1=0即x2-x=0,解得x3=0,x4=1(不合题意,舍去)综合(1)、(2)可知原方程的根是x1=1,x2=0.请你模拟以上例题解方程:x2+|x+3|-9=0.解析:(1)当x+3≥0时,即x≥-3时.原方程可化为:x2+x-6=0.解得x1=2,x2=-3.(2)当x+3<0时,即x<-3时.原方程可化为:x2-x-12=0.解得x3=-3,x4=4.经检验,x3=-3,x4=4都不符合题意,舍去.综合(1)、(2)可知原方程的根为x1=2,x2=-3.点评:解决这类题的策略是先理解例题的思想方法,再把这种思想方法迁移到问题中从而得到解决.例2条件:如下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l于点P,则PA+PB=A′B的值最小模型应用:(1)如图1,正方形ABCD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是______;(2)如图2,⊙O的半径为2,点A、B、C在⊙O上,OA⊥OB,∠AOC=60°,P是OB上一动点,求PA+PC最小值是______;(3)如图3,∠AOB=45°,P是∠AOB内一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求△PQR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解析:关键在于把握题中的两点:第一是动点在哪条线上运动?这条线就确定为对称轴;第二是画出一个点的对称点,并确定符合条件的动点的位置,再进行解答.(1)在图1中,点B关于AC的对称点是D,连接DE交AC于点P,此时点P就符合条件,再进行计算.(2)在图2中,点A关于OB的对称点是点D,连接DC交OB于点P,点P就是符合条件的点.PA+PC的最小值是CD,求出CD的长即可.(3)在图3中,作出P关于OB、OA的对称点P′和P″.连接P′P″交OB、OA于R、Q.再连接PR、PQ.则△PRQ的周长最小,此时△PRQ的周长=P′P″的长.在等腰直角形P′OP″中.求出P′P″的长即可.答案:523102【课堂提升】1.阅读材料,解答问题.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2x-3>0.解:设y=x2-2x-3,则y是x的二次函数.∵a=1>0,∴抛物线开口向上.又∵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由此得抛物线y=x2-2x-3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x<-1或x>3时,y>0.∴x2-2x-3>0的解集是:x<-1或x>3.(1)观察图象,直接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x2-2x-3<0的解集是________;(2)仿照上例,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5x+6<0的解集.2. 阅读下列材料:解答“已知x﹣y=2,且x>1,y<0,试确定x+y的取值范围”有如下解法:解∵x﹣y=2,∴x=y+2又∵x>1,∵y+2>1.∴y>﹣1.又∵y<0,∴﹣1<y<0.…①同理得:1<x<2.…②由①+②得﹣1+1<y +x <0+2∴x +y 的取值范围是0<x +y <2请按照上述方法,完成下列问题:(1)已知x ﹣y =3,且x >2,y <1,则x +y 的取值范围是 .(2)已知y >1,x <﹣1,若x ﹣y =a 成立,求x +y 的取值范围(结果用含a 的式子表示).3.如果三角形满足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下列各组数据中,能作为一个智慧三角形三边长的一组是( )A . 1,2,3B . 1,1,C . 1,1,D . 1,2,y 1),Q (x 2,y 2)的对称中心的坐标为( 122x x + ,122y y +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 1(0,-1),P 2(2,3)的对称中心是点A ,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2)另取两点B (-1.6,2.1),C (-1,0).有一电子青蛙从点P 1处开始依次关于点A ,B ,C 作循环对称跳动,即第一次跳到点P 1关于点A 的对称点P 2处,接着跳到点P 2关于点B 的对称点P 3处,第三次再跳到点P 3关于点C 的对称点P 4处,第四次再跳到点P 4关于点A 的对称点P 5处,…,则点P 3,P 8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3)求出点P 2012的坐标,并直接写出在x 轴上与点P 2012、点C 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的坐标.【高效作业本】专题二 阅读理解专题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顶点A (1,3)、B (1,1)、C (3,1).规定“把正方形ABCD 先沿x 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如此这样,连续经过2014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交点M 的坐标变为( )A.(—2012,2) B.(一2012,一2)C. (—2013,—2) D. (—2013,2)2.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ab﹣a﹣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例如:2△4=2×4﹣2﹣4+1=8﹣6+1=3,请根据上述知识解决问题:若3△x的值大于5而小于9,求x的取值范围.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x2-2x+1=0 x1=1,x2=1 x2-2x+1=(x-1)(x-1)x2-3x+2=0 x1=1,x2=2 x2-3x+2=(x-1)(x-2)3x2+x-2=0 x1=,x2=-1 3x2+x-2=3(x- )(x+1)2x2+5x+2=0 x1=____,x2=____ 2x2+5x+2=2(x+ )(x+2)4x2+13x+3=0 x1=____,x2=____ 4x2+13x+3=4(x+____)(x+____)4.阅读下面的例题:解方程x2-|x|-2=0解:(1)当x≥0时,原方程化为x2-x-2=0解得x1=2,x2=-1(不合题意,舍去)(2)当x<0时,原方程化为x2+x-2=0,解得x1=1(不合题意,舍去),x2=-2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2,x2=-2请参照例题,解方程:x2-|x-3|-3=0.【答案】专题二阅读理解专题答案1.分析:(1)观察图象即可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x2-2x-3<0的解集;(2)先设函数解析式,根据a的值确定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再找出抛物线与x轴相交的两点,就可以画出抛物线,根据y<0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x2-2x-3<0的解集.解:(1)观察图象,可得一元二次不等式x2-2x-3<0的解集是:-1<x<3(2)设y=x2-5x+6,则y是x的二次函数.∵a=1>0,∴抛物线开口向上.又∵当y=0时,x2-5x+6=0,解得x1=2,x2=3.∴由此得抛物线y=x2-5x+6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2<x<3时,y<0.∴x2-5x+6<0的解集是:2<x<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在直角坐标系中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解不等式,可作图利用交点直观求解集.2.解:(1)∵x﹣y=3,∴x=y+3,又∵x>2,∴y+3>2,∴y>﹣1.又∵y<1,∴﹣1<y<1,…①同理得:2<x<4,…②由①+②得﹣1+2<y+x<1+4∴x+y的取值范围是1<x+y<5;(2)∵x﹣y=a,∴x=y+a,又∵x<﹣1,∴y+a<﹣1,∴y<﹣a﹣1,又∵y>1,∴1<y<﹣a﹣1,…①同理得:a+1<x<﹣1,…②由①+②得1+a+1<y+x<﹣a﹣1+(﹣1),∴x+y的取值范围是a+2<x+y<﹣a﹣2.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理解解题过程,难度一般.3.分析A、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不能构成三角形,依此即可作出判定;B、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依此即可作出判定;C、解直角三角形可知是顶角120°,底角30°的等腰三角形,依此即可作出判定;D、解直角三角形可知是三个角分别是90°,60°,30°的直角三角形,依此即可作出判定.解:A、∵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B、∵12+12=()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C、底边上的高是=,可知是顶角120°,底角30°的等腰三角形,故选项错误;D、解直角三角形可知是三个角分别是90°,60°,30°的直角三角形,其中90°÷30°=3,符合“智慧三角形”的定义,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涉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智慧三角形”的概念.(2)(-5.2,1.2);(2,3)(提示:P1(0,-1),P2(2,3),P3(-5.2,1.2),P4(3.2,-1.2),P5(-1.2,3.2),P6(-2,1),P7(0,-1),P8(2,3))(3)∵P1(0,-1)→P2(2,3)→P3(-5.2,1.2)→P4(3.2,-1.2)→P5(-1.2,3.2)→P6(-2,1)→P7(0,-1)→P8(2,3)→…,∴P7的坐标和P1的坐标相同,P8的坐标和P2的坐标相同,即坐标以6为周期循环.∵2012÷6=335…2.∴P2012的坐标与P2的坐标相同,即P2012(2,3);在x轴上与点P2012,点C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的坐标为(-3 -1,0),(2,0),(3 -1,0),(5,0).【高效作业本】1.分析:首先求出正方形对角线交点坐标分别是(2,2),然后根据题意求得第1次、2次、3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即可得规律.解答:∵正方形ABCD,点A(1,3)、B(1,1)、C(3,1).∴M的坐标变为(2,2)∴根据题意得:第1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2),即(1,-2),第2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2,2),即(0,2),第3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3,-2),即(-1,-2),第2014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为坐标为(2-2014, 2),即(-2012, 2)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了对称与平移的性质.此题难度较大,属于规律性题目,注意得到规律:第n 次变换后的点M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当n 为奇数时为(2-n ,-2),当n 为偶数时为(2-n ,2)是解此题的关键.2.分析:首先根据运算的定义化简3△x ,则可以得到关于x 的不等式组,即可求解.解答:3△x=3x ﹣3﹣x+1=2x ﹣2,根据题意得:,解得:<x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正确理解运算的定义是关键.3.(1)-12 -2 -14 -3 143 (2)ax2+bx +c =a(x -x1)(x -x2)4.解析:(1)当x -3≥3,原方程为 x 2-(x -3)-3=0∵x ≥3∴不符合题意,都舍去(2)当x -3<0时,即x <3,原方程化为x 2+(x -3)-3=0解得x 2+(x -3)=0解得x 1=-3或x 2=2(都符合题意)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 1=3或x 2=2.答案:x =-3或x =2。
重庆市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专题二)含答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重庆市2016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专题二)1、若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x 2+bx+c=0的两个实数根,且的两个实数根,且|x |x 1|+|x 2|=2|k||=2|k|((k 是整数),则称方程x 2+bx+c=0为“偶系二次方程”.如方程x 2﹣6x 6x﹣﹣27=027=0,,x 2﹣2x 2x﹣﹣8=08=0,,,x 2+6x +6x﹣﹣27=027=0,,x 2+4x+4=0+4x+4=0,,都是“偶系二次方程”.(1)判断方程x 2+x +x﹣﹣12=0是否是“偶系二次方程”,并说明理由;(2)对于任意一个整数b ,是否存在实数c ,使得关于x 的方程x 2+bx+c=0是“偶系二次方程”,并说明理由.2、阅读材料:若a ,b 都是非负实数,则a+b≥.当且仅当a=b 时,“=”成立.证明:∵()2≥0,∴a﹣+b≥0.∴a+b≥.当且仅当a=b 时,“=”成立.举例应用:已知x >0,求函数y=2x+的最小值.解:解:y=2x+y=2x+≥=4=4.当且仅当.当且仅当2x=,即x=1时,“=”成立.当x=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时,函数取得最小值,y y 最小=4=4..问题解决:汽车的经济时速是指汽车最省油的行驶速度.某种汽车在每小时7070~~110公里之间行驶时(含70公里和110公里),每公里耗油(+)升.若该汽车以每小时x 公里的速度匀速行驶,1小时的耗油量为y 升.(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求该汽车的经济时速及经济时速的百公里耗油量(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不妨把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的点叫我们不妨把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的点叫“梦之点”“梦之点”,例如点(1,11,1)),(-2-2,,-2-2)),22(,),…都是“梦之点”,显然“梦之点”有无数个。
,…都是“梦之点”,显然“梦之点”有无数个。
北京市中考数学复习专题:新定义阅读理解问题
新定义阅读理解问题新定义学习型阅读理解题,是指题目中首先给出一个新定义(新概念或新公式),通过阅读题目提供的材料,理解新定义,再通过对新定义的理解来解决题目提出的问题。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新定义的理解与运用来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1)深刻理解“新定义”——明确“新定义”的条件、原理、方法、步骤和结论;(2)重视“举例”,利用“举例”检验是否理解和正确运用“新定义”; 归纳“举例”提供的做题方法;归纳“举例”提供的分类情况;(3)依据新定义,运用类比、归纳、联想、分类讨论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题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练习部分★例1:【——海淀期末】对于正整数n ,定义210()=()10,,≥n n F n f n n ⎧<⎨⎩,其中f(n )表示n 的首位数字、末位数字的平方和.例如:F(6)=62=36,F(123)=f(123)=12+32=10.规定F 1(n )=F(n ),F k +1(n )=F(F K (n ))(K 为正整数).例如:F 1(123)=F(123)=10,F 2(123)=F(F 1(123))=F(10)=1.(1)求:F 2(4)= ,F(4)= ;(2)若F 3m (4)=89,则正整数m 的最小值是 . 答案:(1)37,26;(2)6. 练习①: 【通州一模】定义一种对正整数n 的“F 运算”:①当n 为奇数时,结果为31n +;②当n 为偶数时,结果为k n 2(其中k 是使得k n 2为奇数的正整数),并且运算重复进行.例如,取6n =,则:12363105F F F −−−→−−−→−−−→① ②②第次第次第次……,若1n =,则第2次“F 运算”的结果是 ;若13n =,则第次“F 运算”的结果是 . 答案:1,4练习②:【门头沟二模】我们知道,一元二次方程x 2=-1没有实数根,即不存在一个实数的平方等于-1,若我们规定一个新数“i ”,使其满足i 2=-1 (即方程x 2=-1有一个根为i ),并且进一步规定: 一切实数可以与新数进行四则运算,且原有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仍然成立,于是有i 1=i ,i 2=-1,i 3= i 2·i =(-1)(-1)·i =-i , i 4=( i 2)2=(-1) 2=1,从而对任意正整数n ,则i 6=______________;由于i 4n+1=i 4n ﹒i=(i 4)n ﹒i=i,同理可得i 4n+2=﹣1, i 4n+3=﹣i , i 4n =1那么i + i 2+ i 3+ i 4+…+ i+ i 的值为_____ 答案:-1,i★例2:【宣武一模】任何一个正整数n 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 =p ×q (p 、q 是正整数,且p ≤q ), 如果p ×q 在n 的所有这种分解中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p ×q 是n 的最佳分解,并规定:()p F n q =.例如18可以分解成1×18、2×9或3×6,这时就有31(18)62F ==.给出下列关于F(n )的说法:(1)1(2)2F =;(2)3(24)8F =;(3)(27)3F =;(4)若n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F(n )=1.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A.1 B.2 C.3D.4 答案:B 练习①:【北京中考】在右表中,我们把第i 行第j 列的数记为a i ,j (其中i ,j 都是不大于5的正整数),对于表中的每个数a i ,j ,规定如下:当i ≥j 时,a i ,j =1;当i <j 时,a i ,j =0.例如:当i =2,j=1时,a i ,j =a 2,1=1.按此规定,a 1,3= ;表中的25个数中,共有 个1;计算a 1,1•a i ,1+a 1,2•a i ,2+a 1,3•a i ,3+a 1,4•a i ,4+a 1,5•a i ,5的值为 .答案:0;15;1. 练习②:【海淀二模】某种数字化的信息传输中,先将信息转化为数学0和1组成的数字串,并对数字串进行了加密后再传输.现采用一种简单的加密方法:将原有的每个1都变成10,原有的每个0变成01.我们用A 0表示没有经过加密的数字串.这样对A 0进行一次加密就得到一个新的数字串A 1,对A 1再进行一次加密又得到一个新的数学串A 2,依此类推,…,例如:A 0:10,则A 1:1001.若已知A 2:100101101001,则A 0: ,若数字串A 0共有4个数字,则数字串A 2中相邻两个数字相等的数对至少..有 对. 答案:101 ,4练习③:【燕山一模】若将代数式中的任意两个字母互相替换,代数式不变,则称这个代数式为完全对称式.如在代数式a +b +c 中,把a 和b 互相替换,得b +a +c ;把a 和c 互相替换,得c +b +a ;把b 和c ……;a +b +c 就是完全对称式.下列三个代数式:① (a -b )2;② ab +bc +ca ;③ a 2b +b 2c +c 2a .其中为完全对称式的是A .① ②B .② ③C .① ③D .①②③ 答案:A练习④:【西城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 (a ,b )若规定以下两种变换: ①f (a ,b )= (-a ,-b ).如f (1,2)= (-1,-2);②g (a ,b )= (b ,a ).如g (1,3)= (3,1)按照以上变换,那么f (g (a ,b ))等于A .(-b ,-a )B .(a ,b )C .(b ,a )D .(-a ,-b ) 答案:A★例3:【昌平二模】请阅读下列材料:我们规定一种运算:,例如:. 按照这种运算的规定,请解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 的计算结果;(2)若,直接写出和的值.(3)当取何值时, ; 答案:(1)3.5; (2)x=8,y=2. (3) ;a b ad bc c d=-2325341012245=⨯-⨯=-=-1220.5--0.517830.51x y xy --==--x y x 0.5012x xx -=15x -±=a 1,1 a 1,2 a 1,3 a 1,4 a 1,5 a 2,1 a 2,2 a 2,3 a 2,4 a 2,5 a 3,1 a 3,2a 3,3 a 3,4 a 3,5 a 4,1 a 4,2a 4,3 a 4,4 a 4,5 a 5,1 a 5,2 a 5,3 a 5,4 a 5,5变式练习:【宣武一模】对于实数d c b a ,,,规定一种运算:c a bc ad d b -=,如21=-20()21-⨯ 220-=⨯-,那么)3(2x -2554=-时,=x ( ).(A )413- (B )427 (C )423- (D )43- 答案:(D)练习:①【北京中考(课标卷)】用“☆”定义新运算: 对于任意实数a 、b , 都有a ☆b =b 2+1。
2021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新定义和阅读理解题
2021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新定义和阅读理解题“新定义”题指给出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新规定,要求现学现用,“给什么,用什么”是应用新“定义”解题的基本思路.这类试题的特点:源于中学数学内容但又是学生没有遇到过的新信息,它可以是新的概念、新的运算、新的符号、新的图形、新的定理或新的操作规则与程序等等.在解决它们过程中又可产生了许多新方法、新观念,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阅读理解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既考查阅读能力,又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尤其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类题目的结构一般为:给出一段阅读材料,学生通过阅读,将材料所给的信息加以搜集整理,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推理解答.一、新定义1.对于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数a,b定义一种新运算“⊕”如下:a⊕b=a+ba-b,如:3⊕2=3+23-2=5,那么12⊕4=________.2.定义新运算“a*b”: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a+b)(a-b)-1,其中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乘法运算,例4*3=(4+3)(4-3)-1=7-1=6.若x*k=x(k为实数)是关于x的方程,则它的根的情况为()A.有一个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3.已知:[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例:[4.8]=4,[-0.8]=-1.现定义:{x}=x-[x],例:{1.5}=1.5-[1.5]=0.5,则{3.9}+{-1.8}-{1}=________.4.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m和n,规定m⊕n=m2n-mn-3n,如:1⊕2=12×2-1×2-3×2=-6.(1)求(-2)⊕3;(2)若3⊕m≥-6,求m的取值范围,并在所给的数轴上表示出解集.5.定义:分数nm(m,n为正整数且互为质数)的连分数1a1+1a2+1a3+…(其中a1,a2,a3,…为整数,且等式右边的每一个分数的分子都为1),记作n m =⊕ 1a 1+1a 2+1a 3+…,例如719=⊕1197=12+57=12+175=12+11+25=12+11+152=12+11+12+12,719的连分数为12+11+12+12,记作719=⊕12+11+12+12,则________=⊕11+12+13.6.定义一种新运算⎠⎛b a n·x n -1dx =a n -b n ,例如⎠⎛n k 2xdx =k 2-n 2,若⎠⎛5mm -x -2dx =-2,则m=( )A .-2 B. -25 C .2 D.25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横、纵坐标相等的点称为“好点”.下列函数的图象中不存在“好点”的是( )A .y =-xB .y =x +2C .y =2xD .y =x 2-2x8.对于一个函数,自变量x 取c 时,函数值y 等于0,则称c 为这个函数的零点.若关于x 的二次函数y =-x 2-10x +m(m≠0)有两个不相等的零点x 1,x 2(x 1<x 2),关于x 的方程x 2+10x -m -2=0有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实数根x 3,x 4(x 3<x 4),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 )A .0<x 1x 3<1 B.x 1x 3>1 C .0<x 2x 4<1 D.x 2x 4>1二、阅读理解题1.阅读理解:已知两点M(x 1,y 1),N(x 2,y 2),则线段MN 的中点K(x ,y)的坐标公式为:x =x 1+x 22,y =y 1+y 22.如图,已知点O 为坐标原点,点A(-3,0),⊕O 经过点A ,点B 为弦PA 的中点.若点P(a ,b),则有a ,b 满足等式:a 2+b 2=9.设B(m ,n),则m ,n 满足的等式是( )A .m 2+n 2=9 B.922322=⎪⎭⎫⎝⎛+⎪⎭⎫ ⎝⎛-n mC .(2m +3)2+(2n)2=3D .(2m +3)2+4n 2=9 2.已知点P(x 0,y 0)到直线y =kx +b 的距离可表示为d =||kx 0+b -y 01+k 2,例如:点(0,1)到直线y =2x +6的距离d =||2×0+6-11+22= 5.据此进一步可得两条平行线y =x 和y =x -4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3.阅读材料:设a→=(x 1,y 1),b→=(x 2,y 2),如果a→⊕b→,则x 1·y 2=x 2·y 1.根据该材料填空,已知a→=(4,3),b→=(8,m),且a→⊕b→,则m =________. 4.阅读以下材料:对数的创始人是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J.Nplcr ,1550-1617年),纳皮尔发明对数是在指数书写方式之前,直到18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Evlcr ,1707-1783年)才发现指数与对数之间的联系.对数的定义:一般地,若a x =N(a >0且a≠1),那么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x =log a N ,比如指数式24=16可以转化为对数式4=log 216,对数式2=log 525可以转化为指数式52=25.我们根据对数的定义可得到对数的一个性质:log a (M·N)=log a M +log a N(a >0,a≠1,M >0,N >0),理由如下: 设log a M =m ,log a N =n ,则M =a m ,N =a n , ⊕M·N =a m ·a n =a m+n,由对数的定义得m +n =log a (M·N) 又⊕m +n =log a M +log a N , ⊕log a (M·N)=log a M +log a N. 根据阅读材料,解决以下问题:(1)将指数式34=81转化为对数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log a MN =__________.(a >0,a≠1,M >0,N >0) (3)拓展运用:计算log 69+log 68-log 62=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第一项,记为a 1,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第二项,记为a 2,依次类推,排在第n 位的数称为第n 项,记为a n .所以,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 1,a 2,a 3,…,a n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d 表示.如:数列1,3,5,7,…为等差数列,其中a 1=1,a 2=3,公差为d =2.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等差数列5,10,15,…的公差d 为________,第5项是________.(2)如果一个数列a 1,a 2,a 3,…,a n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d ,那么根据定义可得到:a 2-a 1=d ,a 3-a 2=d ,a 4-a 3=d ,…,a n -a n -1=d ,….所以 a 2=a 1+da 3=a 2+d =(a 1+d)+d =a 1+2d , a 4=a 3+d =(a 1+2d)+d =a 1+3d , ……由此,请你填空完成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a 1+(________)d.(3)-4041是等差数列-5,-7,-9…的第________项. 6.阅读下面的材料:如果函数y =f(x)满足:对于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内的任意x 1,x 2, (1)若x 1<x 2,都有f(x 1)<f(x 2),则称f(x)是增函数; (2)若x 1<x 2,都有f(x 1)>f(x 2),则称f(x)是减函数. 例题:证明函数f(x)=6x (x >0)是减函数. 证明:设0<x 1<x 2,f(x 1)-f(x 2)=6x 1-6x 2=6x 2-6x 1x 1x 2=6(x 2-x 1)x 1x 2. ⊕0<x 1<x 2,⊕x 2-x 1>0,x 1x 2>0.⊕6(x 2-x 1)x 1x 2>0.即f(x 1)-f(x 2)>0. ⊕f(x 1)>f(x 2).⊕函数f(x)=6x (x >0)是减函数.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面的问题: 已知函数f(x)=1x2+x(x <0),f(-1)=1(-1)2+(-1)=0,f(-2)=1(-2)2+(-2)=-74. (1)计算:f(-3)=________,f(-4)=________;(2)猜想:函数f(x)=1x 2+x(x <0)是________函数(填“增”或“减”).参考答案一 1.2 2.C 3.1.14.解:(1)(-2)※3=(-2)2×3-(-2)×3-33=43+23-33=3 3.(2)∵3※m ≥-6,∴32·m -3m -3m ≥-6. 解得:m ≥-2.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下:5.710 6.B 7.B 8.A二 1.D 2.22 3.6 4.(1)4=log 381(或log 381=4) (2)log a M -log a N (3)2 5.(1)5 25 (2)n -1 (3)2019 6.(1)-269 -6316 (2)增。
中考数学总复习训练 阅读理解问题(含解析)
阅读理解问题1.一个平面封闭图形内(含边界)任意两点距离的最大值称为该图形的“直径”,封闭图形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称为图形的“周率”,下面四个平面图形(依次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的周率从左到右依次记为a1,a2,a3,a4,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a4>a2>a1B.a4>a3>a2C.a1>a2>a3D.a2>a3>a42.阅读下列文字与例题将一个多项式分组后,可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例如:(1)am+an+bm+bn=(am+bm)+(an+bn)=m(a+b)+n(a+b)=(a+b)(m+n)(2)x2﹣y2﹣2y﹣1=x2﹣(y2+2y+1)=x2﹣(y+1)2=(x+y+1)(x﹣y﹣1)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a2+2ab+ac+bc+b2= .3.定义新运算“⊗”,,则12⊗(﹣1)= .4.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2和,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L上,O1、O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1O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时,正方形EFGH也随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1)计算:O1D= ,O2F= .(2)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1O2= .(3)随着中心O2在直线L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5.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度,绷得一样紧的几根弦,如果长度的比能够表示成整数的比,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和谐.例如,三根弦长度之比是15:12:10,把它们绷得一样紧,用同样的力弹拨,它们将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do、mi、so,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发现:.我们称15、12、10这三个数为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5,3(x>5),则x的值是.6.若自然数n使得作竖式加法n+(n+1)+(n+2)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为“可连数”,例如32是“可连数”,因为32+33+34不产生进位现象;23不是“可连数”,因为23+24+25产生了进位现象,那么小于200的“可连数”的个数为.7.我们定义=ad﹣bc,例如=2×5﹣3×4=10﹣12=﹣2,若x,y均为整数,且满足1<<3,则x+y的值是.8.阅读材料: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1+)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整数),则有a+b=m2+2n2+2mn.∴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类似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你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b=,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 ,b= ;(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填空:+ =(+ )2;(3)若a+4=,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9.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1: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两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 ﹣m+1)(m≤n)例:从5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材料2: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两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为.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m+1)(m≤n)例:从6个不同的元素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问:(1)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种不同的选法;(2)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列,有种不同的排法.10.我们把对称中心重合,四边分别平行的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部分叫“方形环”,易知方形环四周的宽度相等.一条直线l与方形环的边线有四个交点M、M′、N′、N.小明在探究线段MM′与N′N 的数量关系时,从点M′、N′向对边作垂线段M′E、N′F,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解决了问题.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题:(1)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对边相交时,如图1,直线l分别交AD、A′D′、B′C′、BC于M、M′、N′、N,小明发现MM′与N′N相等,请你帮他说明理由;(2)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邻边相交时,如图2,l分别交AD、A′D′、D′C′、DC于M、M′、N′、N,l与DC的夹角为α,你认为MM′与N′N还相等吗?若相等,说明理由;若不相等,求出的值(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阅读理解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一个平面封闭图形内(含边界)任意两点距离的最大值称为该图形的“直径”,封闭图形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称为图形的“周率”,下面四个平面图形(依次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的周率从左到右依次记为a1,a2,a3,a4,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a4>a2>a1B.a4>a3>a2C.a1>a2>a3D.a2>a3>a4【考点】正多边形和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求出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即可求出等边三角形的周率a1;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对角线的长,即可求出周率;设正六边形的边长是b,过F作FQ∥AB交BE于Q,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直径,即可求出正六边形的周率a3;求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即可求出圆的周率,比较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则等边三角形的周率a1==3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由勾股定理得:对角线是x,则正方形的周率是a2==2≈2.828,设正六边形的边长是b,过F作FQ∥AB交BE于Q,得到平行四边形ABQF和等边三角形EFQ,直径是b+b=2b,∴正六边形的周率是a3==3,圆的周率是a4==π,∴a4>a3>a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正多边形与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理解题意并能根据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2.阅读下列文字与例题将一个多项式分组后,可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例如:(1)am+an+bm+bn=(am+bm)+(an+bn)=m(a+b)+n(a+b)=(a+b)(m+n)(2)x2﹣y2﹣2y﹣1=x2﹣(y2+2y+1)=x2﹣(y+1)2=(x+y+1)(x﹣y﹣1)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a2+2ab+ac+bc+b2= (a+b)(a+b+c).【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专题】压轴题;阅读型.【分析】首先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解答】解:原式=(a2+2ab+b2)+(ac+bc)=(a+b)2+c(a+b)=(a+b)(a+b+c).故答案为(a+b)(a+b+c).【点评】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法,要能够熟练运用分组分解法、提公因式法和完全平方公式.3.定义新运算“⊗”,,则12⊗(﹣1)= 8 .【考点】代数式求值.【专题】压轴题;新定义.【分析】根据已知可将12⊗(﹣1)转换成a﹣4b的形式,然后将a、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12⊗(﹣1)=×12﹣4×(﹣1)=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求值的方法:直接将已知代入代数式求值.4.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2和,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L上,O1、O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1O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时,正方形EFGH也随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1)计算:O1D= 2 ,O2F= 1 .(2)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1O2= 3 .(3)随着中心O2在直线L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对角线是正方形边长的倍可得正方形的对角线长,除以2即为所求的线段的长;(2)此时中心距为(1)中所求的两条线段的和,若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点D与点F重合,由此可得出答案.(3)动手操作可得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没有公共点,有1个公共点,2个公共点,或有无数个公共点,据此找到相应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1)O1D=2×÷2=2;O2F=×÷2=1.故答案为:2,1;(2)点D、F重合时有一个公共点,O1O2=2+1=3.故答案为:3;(3)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有两个公共点时,1<O1O2<3;无数个公共点时,O1O2=1;1个公共点时,O1O2=3;无公共点时,O1O2>3或0≤O1O2<1.【点评】考查正方形的动点问题;需掌握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数量关系;动手操作得到两正方形边长可能的情况是解决本题的主要方法.5.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度,绷得一样紧的几根弦,如果长度的比能够表示成整数的比,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和谐.例如,三根弦长度之比是15:12:10,把它们绷得一样紧,用同样的力弹拨,它们将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do、mi、so,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发现:.我们称15、12、10这三个数为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5,3(x>5),则x的值是15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专题】阅读型.【分析】题中给出了调和数的规律,可将x所在的那组调和数代入题中给出的规律里,然后列出方程求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解得:x=15经检验:x=15为原方程的解.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重点在于弄懂题意,准确地找出题目中所给的调和数的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依据.6.若自然数n使得作竖式加法n+(n+1)+(n+2)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为“可连数”,例如32是“可连数”,因为32+33+34不产生进位现象;23不是“可连数”,因为23+24+25产生了进位现象,那么小于200的“可连数”的个数为24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理解“可连数”的概念,再分别考虑个位、十位、百位满足的数,用排列组合的思想求解.【解答】解:个位需要满足:x+(x+1)+(x+2)<10,即x<,x可取0,1,2三个数.十位需要满足:y+y+y<10,即y<,y可取0,1,2,3四个数(假设0n就是n)因为是小于200的“可连数”,故百位需要满足:小于2,则z可取1一个数.则小于200的三位“可连数”共有的个数=4×3×1=12;小于200的二位“可连数”共有的个数=3×3=9;小于200的一位“可连数”共有的个数=3.故小于200的“可连数”共有的个数=12+9+3=24.【点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依题意列出不等式进行求解,还要掌握排列组合的解法.7.我们定义=ad﹣bc,例如=2×5﹣3×4=10﹣12=﹣2,若x,y均为整数,且满足1<<3,则x+y的值是±3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专题】压轴题;新定义.【分析】先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根据x的取值范围及x为整数求出x的值,再把x的值代入求出y的值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1<1×4﹣xy<3,即1<4﹣xy<3,∴,∵x、y均为整数,∴xy为整数,∴xy=2,∴x=±1时,y=±2;x=±2时,y=±1;∴x+y=2+1=3或x+y=﹣2﹣1=﹣3.【点评】此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根据x,y均为整数求出x、y的值即可.8.阅读材料: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1+)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整数),则有a+b=m2+2n2+2mn.∴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类似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你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b=,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 m2+3n2,b= 2mn ;(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填空: 4 + 2 =( 1 + 1 )2;(3)若a+4=,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运算法则,即可得出a、b的表达式;(2)首先确定好m、n的正整数值,然后根据(1)的结论即可求出a、b的值;(3)根据题意,4=2mn,首先确定m、n的值,通过分析m=2,n=1或者m=1,n=2,然后即可确定好a的值.【解答】解:(1)∵a+b=,∴a+b=m2+3n2+2mn,∴a=m2+3n2,b=2mn.故答案为:m2+3n2,2mn.(2)设m=1,n=1,∴a=m2+3n2=4,b=2mn=2.故答案为4、2、1、1.(3)由题意,得:a=m2+3n2,b=2mn∵4=2mn,且m、n为正整数,∴m=2,n=1或者m=1,n=2,∴a=22+3×12=7,或a=12+3×22=1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完全平方公式,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运算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9.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1: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两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 ﹣m+1)(m≤n)例:从5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材料2: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两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为.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m+1)(m≤n)例:从6个不同的元素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问:(1)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56 种不同的选法;(2)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列,有840 种不同的排法.【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专题】压轴题;阅读型.【分析】(1)利用组合公式来计算;(2)都要利用排列公式来计算.【解答】解:(1)C83==56(种);(2)A74=7×6×5×4=840(种).【点评】本题为信息题,根据题中所给的排列组合公式求解.10.我们把对称中心重合,四边分别平行的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部分叫“方形环”,易知方形环四周的宽度相等.一条直线l与方形环的边线有四个交点M、M′、N′、N.小明在探究线段MM′与N′N 的数量关系时,从点M′、N′向对边作垂线段M′E、N′F,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解决了问题.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题:(1)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对边相交时,如图1,直线l分别交AD、A′D′、B′C′、BC于M、M′、N′、N,小明发现MM′与N′N相等,请你帮他说明理由;(2)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邻边相交时,如图2,l分别交AD、A′D′、D′C′、DC于M、M′、N′、N,l与DC的夹角为α,你认为MM′与N′N还相等吗?若相等,说明理由;若不相等,求出的值(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证线段相等,可证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结合本题,证△MM′E≌△NN′F即可;(2)由于M′E∥CD,则∠EM′M=∠FNN′=α,易证得△FNN′∽△EM′M,那么MM′:NN′=EM′:FN;而EM′=FN′,则比例式可化为: ==tanα,由此可知:当α=45°时,MM′=NN′;当α≠45°时,MM′≠NN′.【解答】解(1)在方形环中,∵M′E⊥AD,N′F⊥BC,AD∥BC,在△MM′E与△NN′F中,,∴△MM′E≌△NN′F(AAS).∴MM′=N′N;(2)法一∵∠NFN′=∠MEM′=90°,∠FNN′=∠EM′M=α,∴△NFN′∽△M′EM,∴=.∵M′E=N′F,∴==tanα(或).①当α=45°时,tan α=1,则MM′=NN′;②当α≠45°时,MM′≠NN′,则=tanα(或).法二在方形环中,∠D=90°.∵M′E⊥AD,N′F⊥CD,∴M′E∥DC,N′F=M′E.∴∠MM′E=∠N′NF=α.在Rt△NN′F与Rt△MM′E中,sinα=,cosα=,即=tanα(或).①当α=45°时,MM′=NN′;②当α≠45°时,MM′≠NN′,则=tanα(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知识.。
2021年九年级数学重庆中考23题阅读理解材料题专题(2)(无答案)
2021重庆年中考23阅读理解题材料题专题(2)1(巴蜀2021级初三上第一次月考)对于各位数字都不为0 的两位数m 和三位数n ,将m 中的任意一个数字作为一个新的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将n 的任意一个数字作为新的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按照这个方式产生的所有新的两位数的和几位F (m,n ),例如:F (12,345)=13+14+15+23+24+25=114.(1)填空:F (13,579)=(2)求证:当n 能被3整除,F (m ,n )一定能被6整除;2(重庆两江育才2021级九上第一次月考)对任意一个四位数n ,将这个四位数n 千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百位上数字与个位上数字对调后可以得到新的四位数m ,记F (n )=99n m -,例如n=1423,对调千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及百位上数字与个位数字得到2314,所以F (n )=14232314=-999-,如果四位数n 满足千位数字与百位数字的和等于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则称这个数为“平衡数”,例如:1423,因为1+4=2+3,多以1423是一个平衡数.(1)请计算F (8062),并证明:对于任意一个四位数n ,都有F (n )为整数;(2)若一个“平衡数”N 的十位数比百位数字的2倍少1,且这个“平衡数”能被同时被3和11整除,求F (N )的最小值。
3(重庆育才2021级九上第二次定时训练)中国古贤常说万物皆自然,而古希腊学者说万物皆数,小学我们就接触了自然数,在数得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对其中一些具有某些特性的自然数进行研究,比如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今天我们来研究另外一种特殊的自然数——“欢喜数”定义:对于一个各位不为0的自然数,如果它正好等于各个数为数字的和的整数倍,我们就说这个自然数是一个“欢喜数”,例如:24是一个欢喜数,因为24=4×(2+4);125不是一个“欢喜数”因为1+2+5=8,125不是8的整数倍.(1)判断28和135是否是“欢喜数”?请说明理由;(2)有一类“欢喜数”,它等于各位数数字之和的4倍,求所有这种“欢喜数”。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2:阅读理解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2:阅读理解题Ⅰ、综合问题精讲 :阅读理解型问题以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题样多变为特点.知识的覆盖面较大,它可以是阅读课本原文,也可以是设计一个新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内容、方法和思想,然后在把握本质,理解实质的基础上作出回答.这类问题 的主要题型有:阅读特殊范例,推出一般结论;阅读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阅读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等.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能透彻理解课本中的所学内容,善于总结解题规律,并能准确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数学方法的运用水平及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应透彻理解所学内容.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更要掌握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Ⅱ、典型例题剖析【例1】(2005,模拟,9分)如图 2-7-1所示,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EFGH 的边长分别为2 2 和2 ,对角线BD 、FH 都在直线l 上,O 1、O 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 1O 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 在直线 l 上平移时,正方形 EFH 也随之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 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1)计算:O 1D=_______,O 2 F=______;(2)当中心O 2在直线 l 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 1 O 2 =_________.(3)随着中心 O 2在直线 l 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解:(1)O 1D=2,O 2 F=1;(2)O 1 O 2 =3;(2)当O 1 O 2>3或0≤O 1 O 2<1时,两个正方形无公共点;当O 1 O 2=1时,两个正方形有无数个公共点;当1<O 1 O 2<3时,两个正方形有2个公共点.点拨:本题实际上考查的知识点是“两圆的位置关系”,但形式有所变化.因此,可以再次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认真分析并总结两圆五种位置关系所对应的圆心距d 与半径R 和r 的数量关系,五种位置关系主要由两个因素确定:①公共点的个 数;②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外部还是内部,按这两个因素为线索来探究位置关系.然后,把这种利用平移实验直观探索方法迁移到研究“两个正方形的位置关系”上来.【例2】(2005,内江,9分)阅读材料,大数学家高斯在上学读书时曾经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1+2+3+…+100=?经过研究,这个问题的一般性结论是1+2+3+…+()121+=n n n ,其中n是正整数。
中考数学复习攻略 专题2 阅读理解与类比推理(含答案)
专题二 阅读理解与类比推理两类事物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当我们了解其中一类事物的某些属性后,往往可去认识、猜测另一类事物是否也有类似的属性,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称作类比.类比和归纳一样,也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阅读理解型问题一般篇幅比较长,由“阅读”和“问题”两部分构成,其阅读部分往往为考生提供一段自学材料,其内容多以“定义一个新概念(法则),或展示一个解题过程,或给出一种新颖的解题方法”为主.阅读理解型问题按解题方法不同在百色中考考查的题型可能有:(1)新定义概念或法则;(2)新知模仿;(3)迁移探究与应用.解答阅读理解型问题的基本模式:阅读→理解→应用,即重点是阅读,难点是理解,关键是应用.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阅读给定材料,提取有用信息;(2)分析、归纳信息,建立数学模型;(3)解决数学模型,回顾检查.在解题过程中要避免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仔细审题意识,审题片面;(2)受思维定式影响,用“想当然”代替现实的片面意识;(3)忽略题中关键词语、条件,理解题意有偏差;(4)缺乏回顾反思意识.中考重难点突破新定义概念或法则新定义概念或法则类以纯文字、符号或图形的形式定义一种全新的概念、公式或法则等,解答时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解答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要善于挖掘定义的内涵和本质,要能够用已学的知识对新定义进行合理解释,进而将陌生的定义转化为熟悉的已学知识去理解和解答.【例1】对于两个非零实数x ,y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x *y =a x +by.若1*(-1)=2,则(-2)*2的值是__-1__.【解析】所给新定义的运算中,有a ,b 两个字母,而题中只给了1*(-1)=2一个条件,就不能把a ,b 两个值都求出来,但能求得a 与b 的数量关系,将a 与b 的数量等式代入到(-2)*2中即可得出结果.【例2】对于实数a ,b ,我们定义符号max{a ,b }的意义为:当a ≥b 时,max{a ,b }=a ;当a <b 时,max{a ,b }=b .例如,max{4,-2}=4,max{3,3}=3.若关于x 的函数为y =max{x +3,-x +1},则该函数的最小值是( B )A .0B .2C .3D .4【解析】可分x ≥-1和x <-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x +3≥-x +1,即x ≥-1时,y =x +3,此时y 最小值=2;②当x +3<-x +1,即x <-1时,y =-x +1,此时y >2.∴y 最小值=2.也可以通过图象很直观地求出最小值(如图,该函数图象为实线部分),即为直线y =x +3与直线y =-x +1的交点的纵坐标.1.(2021·包头中考)定义新运算“⊗”,规定:a ⊗b =a -2b .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m >3的解集为x >-1,则m 的值是( B )A .-1B .-2C .1D .2 2.(2018·百色中考)对任意实数a ,b 定义运算“∅”:a ∅b =⎩⎪⎨⎪⎧a (a >b ),b (a ≤b ), 则函数y =x 2∅(2-x )的最小值是( C )A .-1B .0C .1D .4新知模仿新知模仿类以范例的形式给出,并在求解的过程中暗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再以此为载体设置类似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是类比、模仿和转化,主要是通过对数学公式、法则、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准确掌握,运用其进行解答问题.【例3】(2017·百色中考)阅读理解: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2x 2-x -3的方法. (1)二次项系数2=1×2;(2)常数项-3=-1×3=1×(-3),验算:“交叉相乘之和”;(3)发现第③个“交叉相乘之和”的结果1×(-3)+2×1=-1,等于一次项系数-1. 即(x +1)(2x -3)=2x 2-3x +2x -3=2x 2-x -3,则2x 2-x -3=(x +1)(2x -3).像这样,通过十字交叉线帮助,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仿照以上方法,分解因式:3x 2+5x -12=__(x +3)(3x -4)__.【解析】如图,验算:1×(-4)+3×3=5,根据“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得出3x 2+5x -12=(x +3)(3x -4)即可.3.(2019·百色中考)阅读理解:已知两点M (x 1,y 1),N (x 2,y 2),则线段MN 的中点K (x ,y )的坐标公式为:x =x 1+x 22 ,y =y 1+y 22.如图,已知点O 为坐标原点,点A (-3,0),⊙O 经过点A ,点B 为弦P A 的中点.若点P (a ,b ),则有a ,b 满足等式:a 2+b 2=9.设B (m ,n ),则m ,n 满足的等式是( D )A .m 2+n 2=9B .⎝⎛⎭⎫m -32 2+⎝⎛⎭⎫n 2 2=9 C .(2m +3)2+(2n )2=3 D .(2m +3)2+4n 2=9 迁移探究与应用迁移探究与应用类,即阅读新问题并运用新知识探究问题或解决问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其内容,理解其实质,把握其方法、规律,然后加以解决.【例4】(2018·百色一模)材料:对于式子2+31+x 2,利用换元法,令t =1+x2,y =3t .则由于t =1+x 2≥1,所以反比例函数y =3t 有最大值,且为3.因此分式2+31+x 2的最大值为5.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当x 的值变化时,分式x 2-2x +6x 2-2x +3的最大(或最小)值为__2.5__.【解析】根据题意将分式变形,即可确定出最大值或最小值.4.在Rt △ABC 中,以下是小亮探究a sin A 与bsin B之间关系的方法(如图①):∵sin A =a c ,sin B =b c ,∴c =a sin A ,c =bsin B .∴a sin A =b sin B. 根据你掌握的三角函数知识,在图②的锐角△ABC 中,探究 a sin A ,b sin B ,c sin C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a sin A=b sin B =csin C __(用“>”“<”或“=”连起来). 5.(2021·广东中考)我国南宋时期数学家秦九韶曾提出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面积的公式,此公式与古希腊几何学家海伦提出的公式如出一辙,即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记p =a +b +c2,则其面积S =p (p -a )(p -b )(p -c ) .这个公式也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若p =5,c =4,则此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 C )A .5B .4C .25D .5中考专题过关1.(2021·张家界中考)对于实数a ,b 定义运算“☆”如下:a ☆b =ab 2-ab ,例如3☆2=3×22-3×2=6,则方程1☆x =2的根的情况为(D)A .没有实数根B .只有一个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我们根据指数运算,得出了一种新的运算,如下表是两种运算对应关系的一组实例.指数运算 21=2 22=4 23=8 … 新运算 log 22=1 log 24=2 log 28=3 … 指数运算 31=3 32=9 33=27 … 新运算 log 33=1 log 39=2 log 327=3 …①log 216=4;②log 525=5;③log 212=-1.其中正确的是( B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3.(2021·甘肃中考)对于任意的有理数a ,b ,如果满足a 2 +b 3 =a +b2+3,那么我们称这一对数a ,b 为“相随数对”,记为(a ,b ).若(m ,n )是“相随数对”,则3m +2[3m +(2n -1)]等于( A )A .-2B .-1C .2D .3 4.(2020·百色二模)阅读材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x 0,y 0)到直线Ax +By +C =0的距离公式为:d =|Ax 0+By 0+C |A 2+B 2.例如,求点P (1,3)到直线4x +3y -3=0的距离.解:由直线4x +3y -3=0知,A =4,B =3,C =-3,∴点P (1,3)到直线4x +3y -3=0的距离为d =|4×1+3×3-3|42+32=2.根据以上材料,求点P 1(0,2)到直线y =512 x -16的距离为____2__. 5.先阅读理解下面的例题,再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 2-4>0.解:不等式x 2-4>0可化为 (x +2)(x -2)>0.由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得 ①⎩⎪⎨⎪⎧x +2>0,x -2>0 或②⎩⎪⎨⎪⎧x +2<0,x -2<0.解不等式组①,得x >2;解不等式组②,得x <-2.∴(x +2)(x -2)>0的解集为x >2或x <-2,即x 2-4>0的解集为x >2或x <-2. (1)一元二次不等式x 2-16>0的解集为__x >4或x <-4__;(2)分式不等式x -1x -3>0的解集为__x >3或x <1__.6.阅读下列运算过程: 13 =33×3 =33 , 25 =255×5 =255 ,12+1 =1×(2-1)(2+1)(2-1)=2-12-1 =2 -1,13-2 =1×(3+2)(3-2)(3+2)=3+23-2 =3 +2 .数学上将这种把分母的根号去掉的过程称作“分母有理化”.通过分母有理化,可以把不是最简的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请参考上述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化简:26 =__63 __,25-3 =,1n +1+n=;(2)计算:11+3 +13+5 +15+7 +…+12 021+ 2 023=___ 2 023-12 ___.。
中考数学备考专题复习: 阅读理解问题(含解析)
中考数学备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问题(含解析)中考备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问题一、单选题1、对于实数a,b,我们定义符号max{a,b}的意义为:当a≥b时,max{a,b}=a;当a<b时,max{a,b]=b,如:max{4,﹣2}=4,max{3,3}=3,若关于x的函数为y=max{x+3,﹣x+1},则该函数的最小值是()A、0B、2C、3D、42、对于实数a、b,定义一种新运算“⊗”为:a⊗b= ,这里等式右边是实数运算.例如:1⊗3=.则方程x⊗(﹣2)= ﹣1的解是()A、x=4B、x=5C、x=6D、x=73、设a,b是实数,定义@的一种运算如下:a@b=(a+b)2﹣(a﹣b)2,则下列结论:①若a@b=0,则a=0或b=0②a@(b+c)=a@b+a@c③不存在实数a,b,满足a@b=a2+5b2④设a,b是矩形的长和宽,若矩形的周长固定,则当a=b时,a@b最大.其中正确的是()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定义:点A(x,y)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若满足x=y,则把点A叫做“平衡点”.例如:M(1,1),N(﹣2,﹣2)都是“平衡点”.当﹣1≤x≤3时,直线y=2x+m上有“平衡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A、0≤m≤1B、﹣3≤m≤1C、﹣3≤m≤3D、﹣1≤m≤0二、填空题5、州)阅读材料并解决问题:求1+2+22+23+…+22014的值,令S=1+2+22+23+…+22014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则2S=2+22+23+…+22014+22015两式相减:得2S﹣S=22015﹣1所以,S=22015﹣1依据以上计算方法,计算1+3+32+33+…+32015=________.三、解答题6、自学下面材料后,解答问题.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分式不等式.如:等.那么如何求出它们的解集呢?根据我们学过的有理数除法法则可知: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其字母表达式为:(1)若a>0,b>0,则>0;若a<0,b<0,则>0;(2)若a>0,b<0,则<0;若a<0,b>0,则<0.反之:(1)若>0,则或(2)<0,则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规律,求不等式>0的解集.7、阅读与计算: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斐波那契(约1170﹣1250)是意大利数学家,他研究了一列数,这列数非常奇妙,被称为斐波那契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后来人们在研究它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花朵(如梅花、飞燕草、万寿菊等)的瓣数恰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斐波那契数列还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n个数可以用[()n﹣()n]表示(其中,n≥1).这是用无理数表示有理数的一个范例.任务:请根据以上材料,通过计算求出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1个数和第2个数.8、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1 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m+1)(m≤n).例:从5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材料2 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记为C32==3.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 n m,C n m=(m≤n).例:从6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63==20.问:(1)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9、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m、n都有m☆n=m2n+n,等式右边是常用的加法、减法、乘法及乘方运算.例如:﹣3☆2=(﹣3)2×2+2=20.根据以上知识解决问题:若2☆a的值小于0,请判断方程:2x2﹣bx+a=0的根的情况.四、综合题10、阅读材料: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利用上述结论可以求解如下题目: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45°,∠B=30°,a=6,求b.解:在△ABC中,∵=∴b====3.理解应用:如图,甲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当甲船位于A1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方向的B1处,且乙船从B1处按北偏东15°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A2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方向的B2处,此时两船相距10海里.(1)判断△A1A2B2的形状,并给出证明(2)求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11、阅读下列材料:2015年清明小长假,北京市属公园开展以“清明踏青,春色满园”为主题的游园活动,虽然气温小幅走低,但游客踏青赏花的热情很高,市属公园游客接待量约为190万人次.其中,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北京植物园的桃花受到了游客的热捧,两公园的游客接待量分别为38万人次、21.75万人次;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因皇家园林的厚重文化底蕴与满园春色成为游客的重要目的地,游客接待量分别为26万人次、20万人次、17.6万人次;北京动物园游客接待量为18万人次,熊猫馆的游客密集度较高.2014年清明小长假,天气晴好,北京市属公园游客接待量约为200万人次,其中,玉渊潭公园游客接待量比2013 年清明小长假增长了25%;颐和园游客接待量为26.2万人次,2013 年清明小长假增加了4.6万人次;北京动物园游客接待量为22万人次.2013年清明小长假,玉渊潭公园、陶然亭公园、北京动物园游客接待量分别为32万人次、13万人次、14.9 万人次.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2014年清明小长假,玉渊潭公园游客接待量为________ 万人次(2)选择统计表或统计图,将2013﹣2015年清明小长假玉渊潭公园、颐和园和北京动物园的游客接待量表示出来.12、阅读下列材料,并用相关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计算:(1﹣﹣﹣)×(+++)﹣(1﹣﹣﹣﹣)×(++).令++=t,则原式=(1﹣t)(t+)﹣(1﹣t﹣)t=t+﹣t2﹣t﹣t+t2=问题:(1)计算(1﹣﹣﹣﹣…﹣)×(++++…++)﹣(1﹣﹣﹣﹣﹣…﹣﹣)×(+++…+);(2)解方程(x2+5x+1)(x2+5x+7)=7.13、)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第1项,记为a1,依此类推,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第n项,记为an.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如:数列1,3,9,27,…为等比数列,其中a1=1,公比为q=3.(1)等比数列3,6,12,…的公比q为________ ,第4项是________(2)如果一个数列a1, a2, a3, a4,…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那么根据定义可得到:=q,=q,=q,…=q.所以:a2=a1•q,a3=a2•q=(a1•q)•q=a1•q2, a4=a3•q=(a1•q2)•q=a1•q3,…由此可得:an =________(用a1和q的代数式表示).(3)若一等比数列的公比q=2,第2项是10,请求它的第1项与第4项.14、阅读材料:善于思考的小军在解方程组时,采用了一种“整体代换”的解法:解:将方程②变形:4x+10y+y=5 即2(2x+5y)+y=5③把方程①带入③得:2×3+y=5,∴y=﹣1把y=﹣1代入①得x=4,∴方程组的解为.请你解决以下问题:(1)模仿小军的“整体代换”法解方程组;(2)已知x,y满足方程组(i)求x2+4y2的值;(ii)求+的值.15、)阅读理解材料一: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其中平行的两边叫梯形的底边,不平行的两边叫梯形的腰,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具有以下性质: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E、F是AB、CD的中点∴EF∥AD∥BCEF=(AD+BC)材料二: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如图(2):在△ABC中:∵E是AB的中点,EF∥BC∴F是AC的中点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AC⊥BD于O,E、F分别为AB、CD的中点,∠DBC=30°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求证:EF=AC;(2)若OD=,OC=5,求MN的长.16、我们给出如下定义:顺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中点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满足PA=PB,PC=PD,∠APB=∠CPD,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猜想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猜想;(3)若改变(2)中的条件,使∠APB=∠CPD=90°,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不必证明)17、已知点P(x0, y)和直线y=kx+b,则点P到直线y=kx+b的距离证明可用公式d= 计算.例如:求点P(﹣1,2)到直线y=3x+7的距离.解:因为直线y=3x+7,其中k=3,b=7.所以点P(﹣1,2)到直线y=3x+7的距离为:d= = = =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求点P(1,﹣1)到直线y=x﹣1的距离;(2)已知⊙Q的圆心Q坐标为(0,5),半径r为2,判断⊙Q与直线y= x+9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已知直线y=﹣2x+4与y=﹣2x﹣6平行,求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18、定义:有三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叫三等角四边形.(1)三等角四边形ABCD中,∠A=∠B=∠C,求∠A的取值范围;(2)如图,折叠平行四边形纸片DEBF,使顶点E,F分别落在边BE,BF上的点A,C处,折痕分别为DG,DH.求证:四边形ABCD是三等角四边形.(3)三等角四边形ABCD中,∠A=∠B=∠C,若CB=CD=4,则当AD的长为何值时,AB的长最大,其最大值是多少?并求此时对角线AC的长.19、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角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角四边形”(1)概念理解:请你根据上述定义举一个等邻角四边形的例子;(2)问题探究;如图1,在等邻角四边形ABCD中,∠DAB=∠ABC,AD,BC的中垂线恰好交于AB边上一点P,连结AC,BD,试探究AC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应用拓展;如图2,在Rt△ABC与Rt△ABD中,∠C=∠D=90°,BC=BD=3,AB=5,将Rt△AB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角α(0°<∠α<∠BAC)得到Rt△AB′D′(如图3),当凸四边形AD′BC为等邻角四边形时,求出它的面积.20、阅读下列材料:北京市正围绕着“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2011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3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2%.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继续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实现产业增加值218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3%,是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2013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406.7亿元,比上年增长9.1%,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市支柱产业已经排到了第二位.2014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49.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1%,创历史新高,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平稳,实现产业增加值307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4%.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用折线图将2011﹣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表示出来,并在图中标明相应数据;(2)根据绘制的折线图中提供的信息,预估201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约________亿元,你的预估理由________.21、)阅读材料:关于三角函数还有如下的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β)=利用这些公式可以将一些不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求值.例:tan75°=tan(45°+30°)= = =2+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请选择适当的公式解答下面问题(1)计算:sin15°;(2)某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和纪念为国捐躯的红军战士.李三同学想用所学知识来测量如图纪念碑的高度.已知李三站在离纪念碑底7米的C处,在D点测得纪念碑碑顶的仰角为75°,DC为米,请你帮助李三求出纪念碑的高度.22、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B=AC,点D在BC边上,∠DAB=∠ABD,BE⊥AD,垂足为E,求证:BC=2AE.小明经探究发现,过点A作AF⊥BC,垂足为F,得到∠AFB=∠BEA,从而可证△ABF≌△BAE(如图2),使问题得到解决.(1)根据阅读材料回答:△ABF与△BAE全等的条件是 AAS(填“SSS”、“SAS”、“ASA”、“AAS”或“HL”中的一个)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2)如图3,△ABC中,AB=AC,∠BAC=90°,D为BC的中点,E为DC的中点,点F在AC的延长线上,且∠CDF=∠EAC,若CF=2,求AB的长;(3)如图4,△ABC中,AB=AC,∠BAC=120°,点D、E分别在AB、AC边上,且AD=kDB(其中0<k<),∠AED=∠BCD,求的值(用含k的式子表示).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考点】分段函数【解析】【解答】解:当x+3≥﹣x+1,即:x≥﹣1时,y=x+3,∴当x=﹣1时,y min=2,当x+3<﹣x+1,即:x<﹣1时,y=﹣x+1,∵x<﹣1,∴﹣x>1,∴﹣x+1>2,∴y>2,∴y min=2,故选B【分析】分x≥﹣1和x<﹣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计算,此题是分段函数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解本题的关键是分段.2、【答案】B【考点】分式方程的解,定义新运算【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1,去分母得:1=2﹣(x﹣4),解得:x=5,经检验x=5是分式方程的解.故选B.【分析】所求方程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求出解即可.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3、【答案】C【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因式分解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解析】【解答】解:①根据题意得:a@b=(a+b)2﹣(a﹣b)2∴(a+b)2﹣(a﹣b)2=0,整理得:(a+b+a﹣b)(a+b﹣a+b)=0,即4ab=0,解得:a=0或b=0,正确;②∵a@(b+c)=(a+b+c)2﹣(a﹣b﹣c)2=4ab+4aca@b+a@c=(a+b)2﹣(a﹣b)2+(a+c)2﹣(a﹣c)2=4ab+4ac,∴a@(b+c)=a@b+a@c正确;③a@b=a2+5b2, a@b=(a+b)2﹣(a﹣b)2,令a2+5b2=(a+b)2﹣(a﹣b)2,解得,a=0,b=0,故错误;④∵a@b=(a+b)2﹣(a﹣b)2=4ab,(a﹣b)2≥0,则a2﹣2ab+b2≥0,即a2+b2≥2ab,∴a2+b2+2ab≥4ab,∴4ab的最大值是a2+b2+2ab,此时a2+b2+2ab=4ab,解得,a=b,∴a@b最大时,a=b,故④正确,故选C.【分析】根据新定义可以计算出啊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成立,从而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可以得到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应用、整式的混合运算、二次函数的最值,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4、【答案】 B【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析】【解答】解:∵x=y,∴x=2x+m,即x=﹣m.∵﹣1≤x≤3,∴﹣1≤﹣m≤3,∴﹣3≤m≤1.故选B.【分析】根据x=y,﹣1≤x≤3可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根据题意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5、【答案】【考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解析】【解答】解:令s=1+3+32+33+ (32015)等式两边同时乘以3得:3s=3+32+33+ (32016)两式相减得:2s=32016﹣1.所以S= .【分析】令s=1+3+32+33+…+32015,然后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2,接下来,依据材料中的方程进行计算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数字的变化规律,依据材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6、【答案】解:(2)若<0,则或;故答案为:或;由上述规律可知,不等式转化为或,所以,x>2或x<﹣1.【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两数相除,异号得负解答;先根据同号得正把不等式转化成不等式组,然后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求解即可.7、【答案】【解答】解:第1个数,当n=1时,[()n﹣()n]=(﹣)=×=1.第2个数,当n=2时,[()n﹣()n]=[()2﹣()2]=×(+)(﹣)=×1×=1.【考点】二次根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分别把1、2代入式子化简求得答案即可.8、【答案】解:(1)A74=7×6×5×4=840(种).(2)C83==56(种)【考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解析】【分析】探索数与式的规律。
专题02 新定义阅读型问题-中考数学专题拓展提高讲练(教师版)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专题讲座
专题二:新定义阅读型问题(学生版)★考点一:规律题型中的新定义◆典例一:定义: a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称为a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1的差倒数是= .已知a1=-,a2是a1的差倒数,a3是a2的差倒数,a4是a3的差倒数,…,依此类推,a2009=.◆典例二:古希腊数学家把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其中1是第一个三角形数,3是第二个三角形数,6是第三个三角形数,…,依此类推,第100个三角形数是__5_050__.★考点二:运算题型中的新定义◆典例一: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b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如下,a*b= (a+b>0),如: 3*2==,那么6*(5*4)= 1◆典例二:对于任意实数m,n,定义一种运算m※n=mn-m-n+3,等式的右边是通常的加减和乘法运算.例如:3※5=3×5-3-5+3=10.请根据上述定义解决问题:若a<2※x<7,且解集中有两个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__4≤a<5__.★考点三:探索题型中的新定义◆典例一:设a,b是任意两个实数,用max{a,b}表示a,b两数中较大者,例如:max{-1,-1}=-1,max{1,2}=2,max{4,3}=4,参照上面的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max{5,2}=__5__,max{0,3}=__3__;(2)若max{3x+1,-x+1}=-x+1,求x的取值范围;(3)求函数y=x2-2x-4与y=-x+2的图象的交点坐标,函数y=x2-2x-4的图象如图1-1-2所示,请你在图中作出函数y=-x+2的图象,并根据图象直接写出max{-x+2,x2-2x+4}的最小值.◆典例二: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它们的夹角是直角的凸四边形叫做等腰直角四边形.如图①,等腰直角四边形ABCD ,AB =BC ,∠ABC =90°. ①若AB =CD =1,AB ∥CD ,求对角线BD 的长. ②若AC ⊥BD ,求证:AD =CD .针对训练1.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x *y =x +2y x ,如:3*1=3+2×13=53,则(2*3)*2=____.2. 如果三角形满足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下列各组数据中,能作为一个智慧三角形三边长的一组是( ) A .1,2,3 B .1,1, 2 C .1,1, 3D .1,2, 33. 我们定义:当m ,n 是正实数,且满足m +n =mn 时,就称P ⎝⎛⎭⎫m ,mn 为“完美点”,已知点A (0,5)与点B 都在直线y =-x +b 上,且B 是“完美点”,若C 也是“完美点”且BC =2,则点C 的坐标可以是( )A .(1,2)B .(2,1)C .(3,4)D .(2,4)4. 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有两个实数根,且其中一个根为另一个根的2倍,则称这样的方程为“倍根方程”,以下关于倍根方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写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 ①方程x 2-x -2=0是倍根方程;②若(x -2)(mx +n )=0是倍根方程,则4m 2+5m n +n 2=0;③若点(p ,q )在反比例函数y =2x的图象上,则关于x 的方程px 2+3x +q =0是倍根方程;④若方程ax 2+bx +c =0是倍根方程,且相异两点M (1+t ,s ),N (4-t ,s )都在抛物线y =ax 2+bx +c 上,则方程ax 2+bx +c =0的一个根为54.5. 若抛物线L :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abc ≠0)与直线l 都经过y 轴上的一点P ,且抛物线L 的顶点Q 在直线l 上,则称此直线l 与该抛物线L 具有“一带一路”关系.此时,直线l 叫做抛物线L 的“带线”,抛物线L 叫做直线l 的“路线”.(1)若直线y =mx +1与抛物线y =x 2-2x +n 具有“一带一路”关系,求m ,n 的值;(2)若某“路线”L 的顶点在反比例函数y =6x的图象上,它的“带线”l 的表达式为y =2x -4,求此“路线”L 的表达式;(3)当常数k 满足12≤k ≤2时,求抛物线L :y =ax 2+(3k 2-2k +1)x +k 的“带线”l 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的取值范围.1.考点解析所谓“新定义”型问题,主要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中学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概念、新运算、新符号,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2.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与定理一般考点二次函数结合高中二次函数的内容冷门考点圆圆,曲线的新定义【方法点拨】“新定义型专题”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掌握问题原型的特点及其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二是根据问题情景的变化,通过认真思考,合理进行思想方法的迁移.一、中考题型分析“新定义”型问题成为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新亮点.在复习中应重视学生应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数学中考专题--2-阅读理解型专题
2018年中考阅读理解题1、 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后面的问题.材料: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nn a a a a 记为个.如23=8,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 38log 8log 22 即.一般地,若 0,10 b a a b a n且,则n 叫做以a 为底b 的对数,记为 813.log log 4 如即n b b a a ,则4叫做以3为底81的对数,记为)481log (81log 33 即.问题:(1)计算以下各对数的值:64log 16log 4log 222 .(2)观察(1)中三数4、16、64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式?64log 16log 4log 222、、之间又满足怎样的关系式?(3)由(2)的结果,你能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吗? 0,0,10log logN M a a N M a a 且(4)根据幂的运算法则:m n mna a a 以及对数的含义证明上述结论.2、 式子“1+2+3+4+5+……+100”表示从1开始的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由于上述式子比较长,书写也不方便,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将“1+2+3+4+5+……+100”表示为 1001n n,这里“”是求和符号.例如:“1+3+5+7+9+……+99”(即从1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奇数的和)可表示为 501)12(n n ;又如“13+23+33+43+53+63+73+83+93+103”可表示为 1013n n.同学们,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请解答下列问题:①2+4+6+8+10+……+100(即从2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偶数的和)用求和符号可表示为 ; ②计算:512)1(n n= (填写最后的计算结果)3.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2进1”,如(1101)2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1×23+1×22+0×21+1×20=13,那么将二进制(1111)2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数( ) A .8 B .15 C .20 D .304、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1: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两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23326A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阅读思考题强化练习(二)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阅读思考题强化练习(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生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解答题1.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在《阿基米德全集》中的《引理集》中记述了伟大的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提出的六个有关圆的引理,其中第二个引理是:如图1,点P是AB上的任意一点,PC AB⊥于点C,点D在弦AB上且AC CD=,在AB上取一点Q,使PQ PA=,连接BQ,则有BQ BD=.(1)如图2,小明同学尝试说明“BQ BD=”,于是他连接了PA,PB,PD,PQ,请根据小明的思路完成后续证明过程;(2)如图3,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有一点P,6AP=,10AB=,直线l与O相切于点P,过点B作BE l⊥于点E,交O于点Q,则BQ=______.2.阅读与思考:如图是小宇同学的数学日记,请仔细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x年x月x日星期日.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已知:如图1,点P为直线l外一点,求作:直线PQ,使得PQ∥l.今天,我们组的小明和小红的作法和我不同.小明:如图2,∥在直线l上取一点A,作射线PA,以点A为圆心,AP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P A于点B;∥直线l上取一点C(不与点A重合),作射线BC,以点C为圆心,CB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BC于点Q;∥作直线PQ,则直线PQ就是所求作的直线.小红:如图3,∥在直线l上取A,B两点,作射线AP;∥作∥P AB的角平分线AC;∥以点P为圆心,P A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C于点Q;∥作直线PQ.则直线PQ就是所求作的直线.我有如下思考:以上两种办法依据的是什么数学原理呢?任务:(1)填空:小明的作法依据的一个数学定理是;(2)∥使用直尺和圆规,根据小红的作法补全图3;(保留作图痕迹)∥根据小红的操作过程,证明PQ∥l.仅用圆规三等分.六等分圆是容易的,而四等分、五等分…则有一定难度,历史上卡尔·弗雷德里希·高斯首次解决了将圆十七等分的难题.拿破仑·波拿巴当年曾向数学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只用圆规,不用直尺,如何把一个圆周四等分?这个难题最终由意大利数学家马斯凯罗尼解决了.为此,他还写了名为《圆规几何》的书献给拿破仑,书中还包含了更深刻的作图理论.他给出的作图步骤和部分证明如下:如图1,第一步:在∥O上任取一点A,以点A为一个分点,将∥O六等分,其他分点依次为B、C、D、E、F;第二步:分别以A、D两点为圆心,以AC(BD)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G;第三步:以点A为圆心,OG为半径作弧.与∥O交于M,N两点.则点A、M、D、N是∥O的四等分点.证明:如图2,连接OA、OG、OC、OD、AG、AM、AC、DM、DC.∥点A、B、C、D、E、F是∥O的六等分点.COD∠=︒.60∠=∠=⨯︒=︒.AOD COD3360180任务:(1)完成证明;(2)若∥O的半径为2,则OG的长为_______,MN的长为________.我们知道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由于三角形的三条高(或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因此我们把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下面我们以锐角三角形为例,证明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如图,在∥ABC中,AD,BE分别是BC,AC边上的高,且AD与BE相交于点P.连接CP并延长,交AB于点F.求证:CF∥AB.证明:分别过点A,B,C作它们所对边的平行线,三条平行线两两相交于点M,N,Q.分别连接PM,PN,PQ.∥MN//BC,MQ//AB,NQ//AC,∥四边形MABC,四边形ANBC,四边形ABQC都是平行四边形.∥BC=AM=AN,AC=BN=BQ,AB=MC=CQ.∥AD∥BC,∥∥MAD=∥ADB=90°,即AD∥MN.∥PM=PN.…学习任务:(1)请将上面剩余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2)点P是∥MNQ的.(填出字母代号即可)A.内心B.外心C.垂心D.重心(3)若∥CAB=40°,则∥MPN= °.5.阅读与思考下面是小安同学的数学日记,请仔细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年×月×日 星期一从圆周角定理想到的……今天,我们学习了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将这些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互换,也许会有新发现!那就先从特殊情况开始思考吧.思考一:如图1,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不与点,A B 重合),则90ACB ∠=︒.这一命题我们已经证明过.若将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可得新命题:如图2,已知线段AB 和直线AB 外一点C ,且90ACB ∠=︒,则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命题1)思考二:若将图2中的ACB ∠改为45°,点C 的位置会有怎样的特点呢?经过不断尝试,我发现以AB 为底边,构造等腰Rt AOB ,再以点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作圆,则点C 在弦AB 所对的优弧上.……任务:(1)小安发现命题1是真命题,请按照下面的证明思路,写出该证明的剩余部分. 证明:在图2中取线段AB 的中点K ,连接KC ,则KC 是AB 边上的中线.……(2)请根据思考二,在图3中利用尺规作出符合要求的点C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3)若将图2中的ACB改为120°,你能确定点C的位置吗?请说明你的思路.参考答案:1.(1)证明见解析 ;(2)145. 【解析】【分析】(1)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得到PAC PDC ∠=∠,由PQ PA =证明PQ PD =,从而得到PQB PDB △△≌,故可得到BQ BD =; (2)根据切线及垂直的定义得到PBQ PBA ∠=∠,得到PA PQ =,作PM ∥AB 于M ,取MA ’=MA ,根据引理可得BQ =BA ’再证明∥P AM ∥∥BAP ,列出比例式子求出AM ,得到AA ’,从而求出BQ 的长.【详解】(1)证明:PC AD ⊥,AC CD =,PC ∴垂直平分线段AD ,PA PD ∴=,PAC PDC ∴∠=∠,又PQ PA =,PQ PA ∴=,QBP DBP ∠=∠,PQ PD ∴=,又180A Q ∠+∠=︒,180PDC PDB ∠+∠=︒,Q PDB ∴∠=∠,()PQB PDB AAS ∴△△≌,BQ BD ∴=.(2)如图,∥EF 切O 于P ,又AB 所对的圆周角为90°,BE ∥FE ,∥90FPA EPB ∠+∠=︒,90EPB EBP ∠+∠=︒∥FPA EBP ∠=∠∥PO ∥EF ,90FPA OPA ∠+∠=︒又A OPA ∠=∠∥90FPA A ∠+∠=︒,∥90PBA A ∠+∠=︒∥PBA FPA ∠=∠∥PBQ PBA ∠=∠∥PA PQ =作PM ∥AB 于M ,取MA ’=MA ,根据引理可得BQ =BA ’∥,APM PBA PAM BAP ∠=∠∠=∠∥∥P AM ∥∥BAP ∥AP AB AM AP= ∥2AP AM AB==3.6 ∥AA ’=2AM =7.2∥BQ =BA ’=AB -AA ’=10-7.2=2.8=14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圆与几何综合,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的基本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见解析;∥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结论.(2)∥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证明∥PQA =∥QAB ,可得结论.【详解】解:(1)小明的作法依据的一个数学定理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故答案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如图,直线PQ 即为所求作.理由:由作图可知,P A =PQ ,∥∥P AQ =∥PQA ,∥AC 平分∥P AB ,∥∥P AQ =∥QAB ,∥∥PQA =∥QAB ,∥PQ ∥l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作角平分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3.(1)见解析;(2)【解析】【分析】(1)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出1302CAD COD ∠=∠=︒,然后解Rt ACD ∆,结合勾股定理得出AM MD AN DN ===,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弧长公式即可求出【详解】解:(1)∥AD 是O 的直径,∥90ACD ∠=︒∥CD CD =,.∥1302CAD COD ∠=∠=︒, 设O 的半径为r ,在Rt ACD ∆中,cos AC CAD AD∠=,∥AC =,∥AG DG AC ===,∥AO OD =,∥OG AD ⊥.∥90GOA ∠=︒,在Rt AOG ∆中,OG =,∥AM OG ==, 在AOM ∆中,2222222AO OM r r r AM +=+==,∥AOM ∆是直角三角形且90MOA ∠=︒,∥AM MD AN DN ===,∥点A 、M 、D 、N 是O 的四等分点.(2)∥OG =,∥O 的半径为2,∥OG =∥点A 、M 、D 、N 是∥O 的四等分点,AM OG ==∥90MAN ∠=︒,∥MN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弧长公式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设O 的半径为r ,并证明AOM ∆是直角三角形且90MOA ∠=︒.4.(1)见解析;(2)B ;(3)80°【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以及中垂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外心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3)构造∥MNQ 的外接圆,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即可求解.【详解】(1)∥BE ∥AC ,∥∥EBQ =∥BEA =90°,即EB ∥NQ .∥PN =PQ .∥PM =PQ .∥PC ∥MQ ,∥∥CFB =∥FCM =90°.∥CF ∥AB .(2)∥PM =PQ =PN,∥点P 是∥MNQ 的外心,故选B .(3)∥四边形ABQC 都是平行四边形,∥∥BQC =∥CAB =40°,∥点P 是∥MNQ 的外心,∥∥MPN =2∥BQC =2×40°=80°,故答案是: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垂心,外心,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外接圆,是解题的关键.5.(1)见解析;(2)见解析;(3)点C 在弦AB 所对的劣弧上或外接圆的圆心处【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KC KA KB ==,即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2)根据思考二提供的思路作出图形即可;(3)类比思考二的思路解答即可.【详解】解:(1)∥90ACB ∠=︒,∥12KC KA KB AB ===. ∥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K 上;(2)如解图,点C 即为所求.(点C 为AB 所对的优弧上任一点);(3)先以线段AB为边构造等边AOB,再作AOB的外接圆,则点C在弦AB所对的劣弧上或外接圆的圆心处.【点睛】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同圆或等圆中,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上的圆心角的一半;∥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半圆(或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中考数学复习练测课件 专题练测2 阅读理解型问题
且 yn=01,,xxnn--11=≠xxnn++11,,并规定 x0=xn,xn+1=x1.如果数列 A 只有四个数,
且 x1,x2,x3,x4依次为 3,1,2,1,则其“伴生数列”B 是 0,1,0,1
.
17.(2021·宁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不在坐标轴上的任意一点 A(x,
y),我们把点 B1x,1y称为点 A 的“倒数点”.如图,矩形 OCDE 的顶点 C
数,简记为 lgN,其满足运算法则:lgM+lgN=lg(M·N)(M>0,N>0).例
如,因为 102=100,所以 2=lg100,亦即 lg100=2;lg4+lg3=lg12.根据上
述定义和运算法则,计算(lg2)2+lg2·lg5+lg5 的结果为( C )
A.5
B.2
C.1
D.0
5.因为 sin30°=12,sin210°=-12,所以 sin210°=sin(180°+30°)=
③O→G=( 3- 2,-2),O→H=( 3+ 2,12); ④O→M=(π0,2),O→N=(2,-1). 其中互相垂直的是 ①③④ (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
15.(2021·成都)我们对一个三角形的顶点和边都赋给一个特征值,并定义:从任意 顶点出发,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将顶点和边的特征值相乘,再把三个乘积相 加,所得之和称为此三角形的顺序旋转和或逆序旋转和.如图 1,ar+cq+bp 是该三 角形的顺序旋转和,ap+bq+cr 是该三角形的逆序旋转和.已知某三角形的特征值 如图 2,若从 1,2,3 中任取一个数作为 x,从 1,2,3,4 中任取一个数作为 y,则
+2 在 1≤x≤2 上是“逼近函数”;②函数 y=x-5,y=x2-4x 在 3≤x≤4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冲刺:阅读理解型问题--巩固练习题及答案(提高)
中考冲刺:阅读理解型问题—巩固练习(提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已知坐标平面上的机器人接受指令“[a ,A]”(a ≥0,0°<A <180°)后的行动结果为:在原地顺时针旋转A 后,再向其面对方向沿直线行走a .若机器人的位置在原点,面对方向为y 轴的负半轴,则它完成一次指令[2,60°]后,所在位置的坐标为( )A .(-1,)B .(-1.-1) D .(-1)2.任何一个正整数n 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 =s ×t(s 、t 是正整数,且s ≤t),如果p ×q 在n 的所有这种分解中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p ×q 是n 的最佳分解,并规定:()pF n q=.例如18可以分解成1×18,2×9,3×6这三种,这时就有31(18)62F ==. 给出下列关于F(n)的说法:(1)1(2)2F =;(2)3(24)8F =;(3)F(27)=3;(4)若n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F(n)=1.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二、填空题3.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222244a cbc a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222244a cbc a b -=-, (A)∴2222222()()()c a b a b a b -=+-, (B) ∴222c a b =+, (C)∴△ABC 是直角三角形.问:(1)上述解题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 请写出该错误步骤的代号:________________. (2)错误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题的正确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4.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从A ,B ,C 三张卡片中选两张,有三种不同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组合,记作2332C 321⨯==⨯. 一般地,从m 个元素中选取n 个元素组合,记作:(1)(1)(1)321nm m m m n C n n --+=-⨯⨯⨯ggg ggg .例:从7个元素中选5个元素,共有577654354321C ⨯⨯⨯⨯=⨯⨯⨯⨯种不同的选法.问题:从某学习小组10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不同的选法共有______________种.三、解答题5. 已知p 2-p -1=0,1-q -q 2=0,且pq ≠1,求1pq q+的值.解:由p 2-p -1=0及1-q -q 2=0,可知p ≠0,q ≠0 又∵pq ≠1,∴1p q ≠ ∴1-q-q 2=0可变形为21110q q ⎛⎫⎛⎫--= ⎪ ⎪⎝⎭⎝⎭的特征所以p 与1q 是方程x 2- x -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111,1pq p qq++=∴=根据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解答.已知:2m 2-5m -1=0,21520n n +-=,且m ≠n ,求:11m n+的值.6. 阅读以下材料,并解答以下问题.“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的方案,在第一类方案中有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方案中有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n 种不同的方法,这是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 ×n 种不同的方法,这就是分步乘法的计数原理.”如完成沿图①所示的街道从A 点出发向B 点行进这件事(规定必须向北走,或向东走),会有多种不同的走法,其中从A 点出发到某些交叉点的走法数已在图②填出.(1)根据以上原理和图②的提示,算出从A 出发到达其余交叉点的走法数,将数字填入图②的空圆中,并回答从A 点出发到B 点的走法共有多少种?(2)运用适当的原理和方法算出从A 点出发到达B 点,并禁止通过交叉点C 的走法有多少种?(3)现由于交叉点C 道路施工,禁止通行,求如任选一种走法,从A 点出发能顺利开车到达B 点(无返回)的概率是多少?7.阅读:我们知道,在数轴上,x =1表示一个点,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 =1表示一条直线;我们还知道,以二元一次方程2x -y +1=0的所有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形就是一次函数y =2x +1的图象,它也是一条直线,如图①.观察图①可以得出:直线x =1与直线y =2x +1的交点P 的坐标(1,3)就是方程组1210x x y =⎧⎨-+=⎩的解,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为13x y =⎧⎨=⎩在直角坐标系中,x ≤1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x =1以及它左侧的部分,如图②;y ≤2x +1也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y =2x +1以及它下方的部分,如图③.① ② ③ 回答下列问题:(1)在直角坐标系中,用作图象的方法求出方程组222x y x =-⎧⎨=-+⎩的解;(2)用阴影表示2y 2x 2y 0x ⎧⎪⎨⎪⎩≥-≤-+≥,所围成的区域.8. 我们学习过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如:将二次函数23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是23(2)4y x =+-.类比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我们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作类似的变换: (1)将1y x=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函数1x y x +=的图象可由1y x =的图象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长度得到;12x y x -=-的图象可由哪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3)一般地,函数x by x a+=+(ab ≠0,且a ≠b)的图象可由哪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9. “三等分角”是数学史上一个著名的问题,但仅用尺规不可能“三等分角”.下面是数学家帕普斯借助函数给出的一种“三等分锐角”的方法(如图):将给定的锐角∠AOB 置于直角坐标系中,边OB 在x 轴上、边OA 与函数xy 1=的图象交于点P ,以P 为圆心、以2OP 为半径作弧交图象于点R .分别过点P 和R 作x 轴和y 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 ,连接OM 得到∠MOB ,则∠MOB=31∠AOB .要明白帕普斯的方法,请研究以下问题:(1)设)1,(a a P 、)1,(bb R ,求直线OM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用含b a ,的代数式表示).(2)分别过点P 和R 作y 轴和x 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Q .请说明Q 点在直线OM 上,并据此证明∠MOB=31∠AOB . (3)应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结论,你如何三等分一个钝角(用文字简要说明).10. 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所示,在菱形ABCD 和菱形BEFG 中,点A ,B ,E 在同一条直线上,P 是线段DF 的中点,连接PG ,PC .若∠ABC =∠BEF =60°,探究PG 与PC 的位置关系PGPC的值.小聪同学的思路是:延长GP 交DC 于点H ,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 (1)写出上面问题中线段PG,与PC 的位置关系及PGPC的值; (2)将图1中的菱形BEFG 绕点B 顺时针旋转,使菱形BEFG 的对角线BF 恰好与菱形ABCD 的边AB 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若图1中∠ABC =∠BEF =2α(0°<α<90°),将菱形BEFG 绕点B 顺旋转任意角度,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请你直接写出PGPC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 2.【答案】B ;二、填空题 3.【答案】 (1)C ;(2)错误的原因是由(B)到(C)时,等式两边同时约去了因式22()a b -,而22a b -可能等于0;(3)△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4.【答案】120.三、解答题 5.【答案与解析】解:由2m 2-5m -1=0知m ≠0,∵m ≠n ,∴11m n≠得21520mm+-=根据2215152020m m n n +-=+-=与的特征∴11mn与是方程x 2+5 x -2=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15m n+=- .6. 【答案与解析】(1)∵完成从A 点到B 点必须向北走,或向东走,∴到达A 点以外的任意交叉点的走法数只能是与其相邻的南边的交叉点和西边交叉点的数字之和,故使用分类加法原理,由此算出从A 点到达其余各交叉点的走法数,填表如图所示.故从A 点到B 点的走法共35种.(2)方法1:可先求从A 点到B 点,并经过交叉点C 的走法数,再用从A 点到B 点总走法数减去它,即得从A 点到B 点。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2-16 一元二次方程考点新体现
专题16 一元二次方程考点新体现【专题综述】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重要的内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考查,新课标降低了计算上的难度,但增加了开放性、增强了灵活性,能够较好地考查同学们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解题思路方面的掌握情况.下面就其常见的如下考点,【方法解读】一、开放性问题 例1 请你写出一个有一根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举一反三】(2000年全国竞赛题)已知关于x 的方程 (a-1) 的根都是整数, 那么符合条件的整数a 有___________个.二、 新定义题 定义:如果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满足0a b c ++=,那么我们称这个方程为“凤凰”方程. 已知20(0)ax bx c a ++=≠ 是“凤凰”方程,且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c =B .a b =C .b c =D . a b c == 【举一反三】在实数范围内定义运算“⊕”,其法则为:22a b a b ⊕=-,求方程(4⊕3)⊕24x =的解.三、 阅读理解题阅读材料:设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为1x 、2x ,则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1x +2x =-b a ,1x ⋅2x =c a.根据该材料填空:已知1x 、2x 是方程2630x x ++=的两实,则21x x +12x x 的值为 . 【举一反三】阅读材料,理解应用:(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已知方程x 2+x ﹣1=0,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2倍. 解: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 ,则y =2x ,所以x =y 2.把x =y 2代入已知方程,得(y 2)2+y 2﹣1=0.化简,得:y2+2y﹣4=0.这种利用方程根的代替求新方程的方法,我们称为“换根法”.请用阅读材料提供的“换根法”求新方程(要求:把所求方程化成一般形式);(1)已知方程x2+x﹣2=0,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相反数.(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等于零的实数根,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倒数.【强化训练】1.(2000年黑龙江中考题)当m是什么整数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4x+4=0与-4mx+4-4m-5=0的根都是整数。
2021年重庆中考数学专题复习阅读材料题
2021重庆中考数学专题复习阅读材料题1.阅读理解:把几个数用大括号括起来,中间用逗号断开,比如:{3,2},{−2,0,1,−1},我们称之为集合,其中大括号内的数称为该集合的元素.如果一个集合满足:只要其中有一个元素a,使得−2a+3也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我们把这样的集合称为自闭集合.例如:集合{−2,9,7},因为−2×(−2)+3=7,7恰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所以{−2,9,7}是自闭集合.再如:集合{−1,3},因为−2×(−1)+3=5,而5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且−2×3+3=−3,而−3也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所以{−1,3}不是自闭集合.}______ 自闭集合;(选填“是”或“不是”)(1)判断:集合{2,4,−12(2)若集合{3,x}和集合{−y}都是自闭集合,求x+y的值.2.对于一列互不相同的整数:1,2,3,4,5,6,7,8,9.我们按以下规则进行操作:从这一列数中任意取走两个数,求出取走的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把求得的和或者差连同余下的整数形成新的一列数.重复这样的操作,直到这一列数只剩下一个数为止,我们把最后剩下的数叫做“终止数”.(1)判断:6______ 这一列数的“终止数”;23______ 这一列数的“终止数”.(括号里填“是”或“不是”)(2)对这一列数进行多次重复操作,会得到不同的“终止数”,其中最大的“终止数”是______ ,这一列数一共能产生______ 个不同的“终止数”.(3)相同规则下,有这么一列互不相同的整数:2,11,3,7,a,b,c,13(a>b>c>0),如果这一列数的“终止数”中最大的一个为54,试求出abc的最大3.一个正整数的各位数字都相同,我们称这样的数为“称心数”,如5,44,666,2222,…对任意一个三位数n,如果n满足各数位上的数字互不相同,且都不为零,那么称这个数为“相异数”.将一个“相异数”任意两个数位上的数字对调后可以得到三个不同的新三位数,把这三个新三位数的和记为S(n),如n=123,对调百位与十位上的数字得到213,对调百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得到321,对调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得到132,这三个新三位数的和S(123)=213+321+132=666,是一个“称心数”.(1)计算:S(432),S(617),并判断是否为“称心数”;(2)若“相异数”n=100+10p+q(其中正整数p,q满足1≤p≤9,1≤q≤9),且S(n)为最大的三位“称心数”,求n的值.4.若在一个三位自然数中,十位上的数字恰好等于百位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则称这个三位数为“奇异数”.例如,在自然数132中,3=1+2,则132是“奇异数”;在自然数462中,6=4+2,则462是“奇异数”.(1)请你写出最大的“奇异数”,并证明:任意一个“奇异数”一定能被11整除.(2)若有“奇异数”能同时被3和7整除,求出这样的“奇异数”.5. 材料一:一个整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则这个整数能被9整除.材料二:已知一个各位数字都不为零的四位数m =abcd −=1000a +100b +10c +d ,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千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的两倍,则称这个四位数为“双倍数”,将这个“双倍数”m 的各位数字颠倒过来就变成新的“双倍数”m′=dcba −,记F(m)=m+m′111,例如m =2461,4+6≠2×(1+2),所以2461不是“双倍数”,m =2685,6+8=2×(2+5),所以2685是“双倍数”,m′=5862,F(2685)=2685+5862111=77.(1)判断2997,6483是否为“双倍数”并说明理由;(2)若s ,t 均为“双倍数”,s 的千位数字是5,个位数字大于2,t 的百位数字是7,且s 能被9整除,4F(s)+F(t)是完全平方数,求t 的最大值.6. 对于一个非零整数a ,将其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分别立方后取其个位数字,得到一个新数b ,称b 是a 的“荣耀数”例如:a =125,其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分别立方后得到的数为1、8、125,则其个位数字分别为1、8、5,则a 的“荣耀数”b 为185.(1)18的“荣耀数”为______ ,2046的“荣耀数”为______ .(2)对于一个两位数m 和一个三位数n ,在m 的中间位插入一个一位数k ,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m′,若m′是m 的9倍,且n 是m′的“荣耀数”,求所有满足条件的n 的值.7. 一个三位正整数amb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均不为零.若amb −满足个位与百位上的数字互换位置后得到的三位数bma −能够被十位上的数字m 整除,商记为k ,我们就称此数amb −为“m 有缘牵手k 年好合数”.(1)若三位数6ma −是“m 有缘牵手213年好合数”,求m 的值;(2)若三位数5m4−是“m 有缘牵手k 年好合数”,求m 的值及对应k 的值.8. 对于正整数a ,如果存在正整数b ,c 使得a =bc ,则称b ,c 为a 的约数.比如36=4×9,所以4和9是36的约数.为了找出36的所有约数,我们可以把36继续分解,即36=2×2×3×3,进一步写成36=22×32,所以36的约数就可以表示成2α⋅3β的形式,其中α可取0、1、2,β可取0、1、2;这样我们就很快地得出36共有9(9=3×3)个约数,分别为1、3、9、2、6、18、4、12、36.以上方法我们称之为是对36进行“分解质因数”.其实不难发现,对于任意正整数m 都可以对其进行分解质因数,即m =P 1α1P 2α2…P n αn ,其中P 1,P 2,…,P n 是互不相等的质数,那么m 的所有约数n 就可表示为n =p 1β1p 2β2…p n βn (0≤β1≤α1,0≤β2≤α2,…0≤βn ≤αn 且β1,β2…,βn 都是整数),进而不难得出m 共有(a 1+1)(a 2+1)…(a n +1)个约数.特别的,如果m =n 2k (n 是正整数,k 为自然数),则称m 为完全平方数.(1)根据以上阅读材料,求出3000共有多少个约数?(2)请说明对任意的一个完全平方数的约数个数一定是奇数.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三位正整数M,若M的十位数字大于个位数字且M是一个正整数的完全平方数,则称M 为“中核完全平方数”.例如:三位数961,因为961=312,且6>1.所以961是“中核完全平方数”.三位数621,因为242<621<252,所以621不是“中核完全平方数”.材料二:一个三位正整数N=abc−(1≤a≤9,1≤b≤9,1≤c≤9,且a、b、c为整数),把这个三位数作变换得到6个两位数分别为:8a−,8b−,8c−,a8−,b8−,c8−,将这6个两位数加起来的和再除以11的商记作F(N).例如:三位数276,按照这种变换可以得到6个两位数分别为:82,87,86,28,78,68,=39.所以F(276)=82+87+86+28+78+6811(1)请分别判断121和921是否是“中核完全平方数”,并说明理由;(2)一个三位正整数N是一个小于500的“中核完全平方数”,求所有符合条件的F(N)的最大值.10.对于任意一个三位正整数,十位上的数字减去个位上的数字之差恰好等于百位上的数字,则称这个三位数为“极差数”.例如:对于三位数451,5−1=4,则451是“极差数”;对于三位数110,1−0=1,则110是“极差数”(1)求证:任意一个“极差数”一定能被11整除;(2)在一个“极差数”首位之前添加其十位的数字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M,在一个“极差数”末位之后添加数字1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N,若M−N能被12整除,求满足条件的“极差数”.11.阅读材料:对于一个三位自然数m,将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分别3倍后取个位数字,得到三个新的数字x,y,z,我们对自然数m规定一个运算:F(m)=x2+y2+z2.例如:m=752,其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分别3倍后再取个位数字分别是:1、5、6,则F(752)=12+52+62=62.(1)根据材料内容,求F(234)−F(567)的值;(2)已知两个三位数p=a3a−,q=3b3−(a,b为整数,且2≤a≤7,2≤b≤7),若p+q能被17整除,求F(p+q)的值.12.对于自然数n,在计算n+(n+1)+(n+2)时,各数位都不产生进位,则称这个自然数n为“纯数”.例如:2020是纯数,因为计算2020+2021+2022时,各数位都不产生进位.任意一个正整数m都可以表示为:m=a2b(a、b均为正整数),在m的所有表示结果中,当|a−b|最小时,规定:F(m)=2ab.例如:12=12×12=22×3,∵|1−12|>|2−3|,∴F(12)=12.(1)计算F(32)的值,并判断F(32)是否为纯数,说明理由;(2)若F(x)比最大的三位数纯数小310,求x.13. 若一个四位数的后两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是前两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的2倍,则称该数为“进步数”.如1326、2550都是进步数,对于任意自然数t ,各数位上的数字从左往右数,把所有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与所有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的平方差的绝对值记为F(t).例如:F(154)=|(1+4)2−52|=0,F(3154)=|(3+5)2−(1+4)2|=39.(1)若27mn −是一个进步数,求F(27mn −)的值;(2)求证:所有的进步数都能被6整除.14. 若一个三位数m =xyz −(其中x ,y ,z 不全相等且都不为0),现将各数位上的数字进行重排,将重排后得到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差称为原数的差数,记作M(m).例如435,重排后得到345,354,453,534,543,所以435的差数M(435)=543−345=198.(1)若一个三位数t =x2y −(其中x >y >2)的差数M(t)=594,且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5整除,求t 的值;(2)若一个三位数m ,十位数字为2,个位数字比百位数字大2,且m 被4除余1,求所有符合条件的M(m)的最小值.15.阅读材料:材料一:对实数a,b,定义T(a,b)的含义为,当a<b时T(a,b)=a+b;当a≥b时,T(a,b)=a−b 例如:T(1,3)=1+3=4:T(2,−1)=2−(−1)=3材料二:关于数学家高斯的故事,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2+3+4+⋯+ 100=?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还项相加时,十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1+100)+(2+99)+⋯+(50+51)=101×50=5050也可以这样理解:令S=1+2+3+⋯+ 100,则S=100+99+⋯+3+2+1②①+②:2S=(1+100)+(2+99)+(3+98)+⋯+(100+1)100个=100×101=10100,=5050.即S=100×(1+100)2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x+y=10,且x>y,求T(5,x)−T(5,y)的值;(2)对于正数m,有T(m2+1,−1)=3,求T(1,m+99)+T(2,m+99)+T(3,m+99)+⋯+T(199,m+99)的值.16.求一组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常见的数学问题,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便记载了求一组正整数最小公倍数的一种方法--少广术,术曰:“置全步及分母子,以最下分母遍乘诸分子及全步,各以其母除其子,置之于左.命通分者,又以分母遍乘诸分子及已通者,皆通而同之,并之为法.置所求步数,以全步积分乘之为实.实如法而一,得从步.”意思是说,要求一组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先将所给一组正整数分别变为其倒数,首项前增一项“1”,然后以最末项分母分别乘各项,并约分;再用最末项分数的分母分别乘各项,再约分,…;如此类推,直到各项都为整数止,则首项即为原组正整数之最小公倍数.例如:求6与9的最小公倍数.解:第一步:1,16,1 9;第二步:9,32,1:第三步:18,3,2所以,6与9的最小公倍数是18.请用以上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求54与45的最小公倍数;(2)求三个数6,51,119的最小公倍数.17.阅读以下材料:对数的创始人是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J.Napier,1550年−1617年),纳皮尔发明对数是在指数概念建立之前,直到18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Euler,1707年−1783年)才发现指数与对数之间的联系.对数的定义:一般地,若a x=N(a>0,a≠1),则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 a N.比如指数式24=16可以转化为4=log216,对数式2=log525可以转化为52=25.我们根据对数的定义可得到对数的一个性质:log(M⋅N)=log a M+log a N(a>0,a≠1,M>0,N>0).理由如下:设log a M=m,log a N=n,所以M=a m,N=a n,所以MN=a m a n=a m+n,由对数的定义得m+n=log a(M+N),又因为m+n=log a M+log a N,所以log a(MN)=log a M+log a N.解决以下问题:(1)将指数53=125转化为对数式:______.=log a M−log a N(a>0,a≠1,M>0,N>0).(2)仿照上面的材料,试证明:log a MN(3)拓展运用:计算log32+log318−log34=______.18.定义:将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去掉其个位数字,再把剩下的数加上原数个位数字的4倍,如果得到的和能被13整除,则称这个数是“一刀两断”数,如果和太大无法直接观察出来,就再次重复这个过程继续计算.例如55263→5526+12=5538,5538→553+32=585,585→58+20=78,78÷13=6,所以55263是“一刀两断”数.3247→324+28=352,35+8=43,43÷13=3…4,所以3247不是“一刀两断”数.(1)判断5928是否为“一刀两断”数:______(填是或否),并证明任意一个能被13整除的数是“一刀两断”数;(2)对于一个“一刀两断”数m=1000a+100b+10c+d(1≤a≤9,0≤b≤9,0≤c≤9,0≤d≤9,a,|,若m的千位数满足1≤a≤4,千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同,b,c,d均为正整数),规定G(m)=|b2−ca−d且能被65整除,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四位数m中,G(m)的最大值.19.材料:对任意一个n位正整数M(n≥3),若M与它的十位数字的p倍的差能被整数q整除,则称这个=101;712也是“12阶10级数”,数为“p阶q级数”,例如:712是“5阶7级数”,因为712−5×17=70.因为712−12×110(1)若415是“5阶k级数”,且k<300,求k的最大值;(2)若一个四位数M的百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2,十位数字为1,且M既是“4阶13级数”又是“6阶5级数”,求这个四位数M.20.阅读下列材料,解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一个三位以上的自然数,如果该自然数的末三位表示的数与末三位之前的数字表示的数之差是11的倍数,我们称满足此特征的数叫“网红数”,如:65362,362−65=297=11×27,称65362是“网红数”.材料二:对任的自然数p均可分解为P=100x+10y+z(x≥0,0≤y≤9,0≤z≤9且x、y,z均为整数)如:5278=52×100+10×7+8,规定:G(P)=x2+x−z(1+x)+1.x−z(1)求证:任两个“网红数”之和一定能被11整除;(2)已知:S=300+10b+a,t=1000b+100a+1142(1≤a≤7,0≤b≤5,其a、b均为整数),当s+t为“网红数”时,求G(t)的最大值.21.我们已经知道一些特殊的勾股数,如三连续正整数中的勾股数:3、4、5;三个连续的偶数中的勾股数6、8、10;事实上,勾股数的正整数倍仍然是勾股数.(1)另外利用一些构成勾股数的公式也可以写出许多勾股数,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公式:a=2n+1,b= 2n2+2n,c=2n2+2n+1(n为正整数)是一组勾股数,请证明满足以上公式的a、b、c的数是一组勾股数.(2)然而,世界上第一次给出的勾股数公式,收集在我国古代的着名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中,书中提到:当a=12(m2−n2),b=mn,c=12(m2+n2)(m、n为正整数,m>n时,a、b、c构成一组勾股数;利用上述结论,解决如下问题:已知某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满足上述勾股数,其中一边长为37,且n=5,求该直角三角形另两边的长.。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冲刺:阅读理解型问题--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冲刺:阅读理解型问题—知识讲解(基础)【中考展望】阅读理解型问题在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应该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阅读材料;二是考查内容.它要求学生根据阅读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或一个新的数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或提供新闻背景材料等.考查内容既有考查基础的,又有考查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这类问题一般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内容丰富,超越常规,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不仅能考查同学们阅读题中文字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能考查同学们获取信息后的抽象概括能力、建模能力、决策判断能力等.同时,更能够综合考查同学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方法点拨】题型特点:先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理解,再设立新的数学概念,新概念的解答可以借鉴前面材料的结论或思想方法.解题策略:从给的材料入手,通过理解分析本材料的内容,捕捉已知材料的信息,灵活应用这些信息解决新材料的问题.解决阅读理解问题的关键是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的材料,弄清材料中隐含了什么新的数学知识、结论,或揭示了什么数学规律,或暗示了什么新的解题方法,然后依题意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或用归纳、演绎、类比等进行计算或推理论证,并能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阐述自己的思想、方法、观点.展开联想,将获得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进行迁移,建模应用,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 阅读理解题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方法模拟型——通过阅读理解,模拟提供材料中所述的过程方法,去解决类似的相关问题;(2)判断推理型——通过阅读理解,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归纳概括;按照对材料本质的理解进行推理,作出解答;(3)迁移发展型——从提供的材料中,通过阅读,理解其采用的思想方法,将其概括抽象成数学模型去解决类同或更高层次的另一个相关命题.【典型例题】 类型一、阅读试题提供新定义、新定理,解决新问题1.阅读材料:例:说明代数式221(3)4x x ++-+的几何意义,并求它的最小值.解:221(3)4x x ++-+=222(0)1(3)2x x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P (x ,0)是x 轴上一点,则2(0)1x -+可以看成点P 与点A (0,1)的距离,22(3)2x -+可以看成点P 与点B (3,2)的距离,所以原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线段PA 与PB 长度之和,它的最小值就是PA+PB 的最小值.设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则P A=PA′,因此,求PA+PB 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 的最小值,而点A′、B 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所以PA′+PB 的最小值为线段A′B 的长度.为此,构造直角△A′CB,因为A′C=3,CB=3,所以A′B=32,即原式的最小值为32.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代数式22(1)1(2)9x x -++-+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0)与点A (1,1)、点B 的距离之和.(填写点B 的坐标)(2)代数式22491237x x x ++-+的最小值为 .【思路点拨】(1)先把原式化为222(1)1(2)3x x -++-+的形式,再根据题中所给的例子即可得出结论;(2)先把原式化为222(0)7(6)1x x -++-+的形式,故得出所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0)与点A (0,7)、点B (6,1)的距离之和,然后在坐标系内描出各点,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结论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原式化为222(1)1(2)3x x -++-+的形式,∴代数式222(1)1(2)3x x -++-+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0)与点A (1,1)、点B (2,3)的距离之和,故答案为(2,3);(2)∵原式化为222(0)7(6)1x x -++-+的形式,∴所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0)与点A (0,7)、点B (6,1)的距离之和, 如图所示:设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A′,∴PA+PB 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 的最小值,而点A′、B 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PA′+PB 的最小值为线段A′B 的长度,∵A(0,7),B (6,1)∴A′(0,-7),A′C=6,BC=8,∴A′B=222268A C BC '+=+=10,故答案为:10.【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所给给的材料画出图形,再利用数形结合求解.类型二、阅读试题信息,归纳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2.阅读材料:(1)对于任意两个数a、b的大小比较,有下面的方法:当a-b>0时,一定有a>b;当a-b=0时,一定有a=b;当a-b<0时,一定有a<b.反过来也成立.因此,我们把这种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叫做“求差法”.(2)对于比较两个正数a、b的大小时,我们还可以用它们的平方进行比较:∵a2-b2=(a+b)(a-b),a+b>0,∴(a2-b2)与(a-b)的符号相同.当a2-b2>0时,a-b>0,得a>b;当a2-b2=0时,a-b=0,得a=b;当a2-b2<0时,a-b<0,得a<b.解决下列实际问题:(1)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制作几种几何体,张丽同学用了3张A4纸,7张B5纸;李明同学用了2张A4纸,8张B5纸.设每张A4纸的面积为x,每张B5纸的面积为y,且x>y,张丽同学的用纸总面积为W1,李明同学的用纸总面积为W2.回答下列问题:①W1= (用x、y的式子表示);W2= (用x、y的式子表示);②请你分析谁用的纸面积更大.(2)如图1所示,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已知A、B到l的距离分别是3km、4km(即AC=3km,BE=4km),AB=xkm,现设计两种方案:方案一:如图2所示,AP⊥l于点P,泵站修建在点P处,该方案中管道长度a1=AB+AP.方案二:如图3所示,点A′与点A关于l对称,A′B与l相交于点P,泵站修建在点P处,该方案中管道长度a2=AP+BP.①在方案一中,a1= km(用含x的式子表示);②在方案二中,a2= km(用含x的式子表示);③请你分析要使铺设的输气管道较短,应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思路点拨】(1)①根据题意得出3x+7y 和2x+8y ,即得出答案;②求出W 1-W 2=x-y ,根据x 和y 的大小比较即可; (2)①把AB 和AP 的值代入即可;②过B 作BM⊥AC 于M ,求出AM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M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A′,即可得出答案;③求出a 12-a 22=6x-39,分别求出6x-39>0,6x-39=0,6x-39<0,即可得出答案.【答案与解析】(1)解:①W 1=3x+7y ,W 2=2x+8y ,故答案为:3x+7y ,2x+8y .②解:W 1-W 2=(3x+7y )-(2x+8y )=x-y ,∵x>y ,∴x -y >0,∴W 1-W 2>0,得W 1>W 2,所以张丽同学用纸的总面积更大.(2)①解:a 1=AB+AP=x+3,故答案为:x+3.②解:过B 作BM⊥AC 于M ,则AM=4-3=1,在△ABM 中,由勾股定理得:BM 2=AB 2-12=x 2-1,在△A′MB 中,由勾股定理得:AP+BP=A′B=22248A M BM x '+=+,故答案为:248x +.③解:a 12-a 22=(x+3)2-(248x +)2=x 2+6x+9-(x 2+48)=6x-39, 当a 12-a 22>0(即a 1-a 2>0,a 1>a 2)时,6x-39>0,解得x >6.5,当a 12-a 22=0(即a 1-a 2=0,a 1=a 2)时,6x-39=0,解得x=6.5,当a 12-a 22<0(即a 1-a 2<0,a 1<a 2)时,6x-39<0,解得x <6.5,综上所述,当x >6.5时,选择方案二,输气管道较短,当x=6.5时,两种方案一样,当0<x <6.5时,选择方案一,输气管道较短.【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整式的运算等知识点的应用,通过做此题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阅读能力,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22和2,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l上,O1、O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1O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在直线l上平移时,正方形 EFGH也随之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1)计算:O1D=_______,O2F=______;(2)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1 O2 =_________.(3)随着中心 O2在直线l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O1D=2,O2F=1;(2)O1 O2 =3;(3)当O1 O2>3或0≤O1 O2<1时,两个正方形无公共点;当O1 O2=1时,两个正方形有无数个公共点;当1<O1 O2<3时,两个正方形有2个公共点.类型三、阅读相关信息,通过归纳探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3.在学习轴对称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思考课本中的探究题.如图(1),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你可以在l上找几个点试一试,能发现什么规律?聪明的小华通过独立思考,很快得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办法.他把管道l看成一条直线(图(2)),问题就转化为,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AP与BP的和最小.他的做法是这样的:①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②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则点P为所求.请你参考小华的做法解决下列问题.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BC=6,BC 边上的高为4,请你在BC边上确定一点P,使△PDE的周长最小.(1)在图中作出点P(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请直接写出△PDE周长的最小值:.【思路点拨】(1)根据提供材料DE不变,只要求出DP+PE的最小值即可,作D点关于BC的对称点D′,连接D′E,与BC交于点P,P点即为所求;(2)利用中位线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得出D′E的值,即可得出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作D点关于BC的对称点D′,连接D′E,与BC交于点P,P点即为所求;(2)∵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DE为△ABC中位线,∵BC=6,BC边上的高为4,∴DE=3,DD′=4,∴△PDE 周长的最小值为:DE+D′E=3+5=8,故答案为:8.【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路径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根据已知得出要求△PDE 周长的最小值,求出DP+PE 的最小值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阅读材料,大数学家高斯在上学读书时曾经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1+2+3+…+100=?经过研究,这个问题的一般性结论是1+2+3+…+()121+=n n n ,其中n是正整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类似的问题:1×2+2×3+…()1+n n =?观察下面三个特殊的等式:()2103213121⨯⨯-⨯⨯=⨯()3214323132⨯⨯-⨯⨯=⨯ ()4325433143⨯⨯-⨯⨯=⨯将这三个等式的两边相加,可以得到1×2+2×3+3×4=2054331=⨯⨯⨯读完这段材料,请你思考后回答:⑴ =⨯++⨯+⨯1011003221Λ__________________;⑵1223(1)n n ⨯+⨯+++=L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21432321n n n Λ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写出结果,不必写中间的过程)【答案】⑴343400(或10210110031⨯⨯⨯)⑵()()2131++n n n ⑶()()()32141+++n n n n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乘再求和时可以发现结果总是()()2131++n n n ,但当每相邻三个自然数相乘再求和时就成为()()()32141+++n n n n 了.类型四、阅读试题信息,借助已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4.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BC=6,AB=3.E为BC边上一点,以BE为边作正方形BEFG,使正方形BEFG和梯形ABCD在BC的同侧.(1)当正方形的顶点F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时,求BE的长;(2)将(1)问中的正方形BEFG沿BC向右平移,记平移中的正方形BEFC为正方形B′EFG,当点E与点C重合时停止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t,正方形B′EFG的边EF与AC交于点M,连接B′D,B′M,DM,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B′DM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问的平移过程中,设正方形B′EFG与△AD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1)首先设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x,易得△AGF∽△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BE的长;(2)首先利用△MEC∽△ABC与勾股定理,求得B′M,DM与B′D的平方,然后分别从若∠DB′M=90°,则DM2=B′M2+B′D2,若∠DB′M=90°,则DM2=B′M2+B′D2,若∠B′DM=90°,则B′M2=B′D2+DM2去分析,即可得到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3)分别从当0≤t≤43时,当43<t≤2时,当2<t≤103时,当103<t≤4时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①,设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x,则BE=FG=BG=x,∵AB=3,BC=6,∴AG=AB-BG=3-x,∵GF∥BE,综上所述,当t=207或-3+17时,△B′DM是直角三角形;(3)①如图③,当F在CD上时,EF:DH=CE:CH,即2:3=CE:4,∴CE=83,∴t=BB′=BC-B′E-EC=6-2-83=43,∵ME=2-12t,∴FM=12t,当0≤t≤43时,S=S△FMN=12×t×12t=14t2,②如图④,当G在AC上时,t=2,∵EK=EC•tan∠DCB=EC•DHCH=34(4-t)=3-34t,∴FK=2-EK=34t-1,∵NL=23AD=43,∴FL=t-43,∴当43<t≤2时,S=S△FMN-S△FKL=14t2-12(t-43)(34t-1)=-18t2+t-23;③如图⑤,当G在CD上时,B′C:CH=B′G:DH,即B′C:4=2:3,解得:B′C=83,∴EC=4-t=B′C-2=23,∴t=103,∵B′N=12B′C=12(6-t)=3-12t,∵GN=GB′-B′N=12t-1,∴当2<t≤103时,S=S梯形GNMF-S△FKL=12×2×(12t-1+12t)-12(t-43)(34t-1)=-38t2+2t-53,④如图⑥,当103<t≤4时,∵B′L=34B′C=34(6-t),EK=34EC=34(4-t),B′N=12B′C=12(6-t)EM=12EC=12(4-t),S=S梯形MNLK=S梯形B′EKL-S梯形B′EMN=-12t+52.综上所述:当0≤t≤43时,S=14t2,当43<t≤2时,S=-18t2+t-23;当2<t≤103时,S=-38t2+2t-53,当103<t≤4时,S=-12t+52.【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直角梯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5.阅读理解如图1,△ABC中,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A1B2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n A n C的平分线A n B n+1折叠,点B n与点C重合,无论折叠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BAC是△ABC的好角.小丽展示了确定∠BAC是△ABC的好角的两种情形.情形一:如图2,沿等腰三角形ABC顶角∠BAC的平分线AB1折叠,点B与点C重合;情形二:如图3,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A1B2折叠,此时点B1与点C重合.探究发现:(1)△ABC中,∠B=2∠C,经过两次折叠,∠BAC是不是△ABC的好角?(填“是”或“不是”).(2)小丽经过三次折叠发现了∠BAC是△ABC的好角,请探究∠B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量关系.根据以上内容猜想:若经过n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则∠B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量关系为.应用提升(3)小丽找到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分别为15°、60°、105°,发现60°和105°的两个角都是此三角形的好角.请你完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4°,试求出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使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思路点拨】(1)在小丽展示的情形二中,如图3,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折叠的性质推知∠B=2∠C;(2)根据折叠的性质、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A1A2B2=∠C+∠A2B2C=2∠C;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BAC+2∠B-2C=180°①,根据三角形ABC的内角和定理知∠BAC+∠B+∠C=180°②,由①②可以求得∠B=3∠C;利用数学归纳法,根据小丽展示的三种情形得出结论:∠B=n∠C;(3)利用(2)的结论知∠B=n∠C,∠BAC是△ABC的好角,∠C=n∠A,∠ABC是△ABC的好角,∠A=n∠B,∠BCA是△ABC的好角;然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得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是88°、88°.【答案与解析】解:(1)△ABC中,∠B=2∠C,经过两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理由如下:小丽展示的情形二中,如图3,∵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B=∠AA1B1;又∵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A1B2折叠,此时点B1与点C重合,∴∠A1B1C=∠C;∵∠AA1B1=∠C+∠A1B1C(外角定理),∴∠B=2∠C;故答案是:是;(2)∠B=3∠C;如图所示,在△ABC中,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 的平分线A1B2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2A2C的平分线A2B3折叠,点B2与点C重合,则∠BAC 是△ABC的好角.证明如下:∵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AA1B1,∠C=∠A2B2C,∠A1 B1C=∠A1A2B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A1A2B2=∠C+∠A2B2C=2∠C;∵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BAC+∠B+∠AA1B1-∠A1 B1C=∠BAC+2∠B-2C=180°,根据三角形ABC的内角和定理知,∠BAC+∠B+∠C=180°,∴∠B=3∠C;由小丽展示的情形一知,当∠B=∠C时,∠BAC是△ABC的好角;由小丽展示的情形二知,当∠B=2∠C时,∠BAC是△ABC的好角;由小丽展示的情形三知,当∠B=3∠C时,∠BAC是△ABC的好角;故若经过n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则∠B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量关系为∠B=n∠C;(3)由(2)知,∠B=n∠C,∠BAC是△ABC的好角,∴∠C=n∠A,∠ABC是△ABC的好角,∠A=n∠B,∠BCA是△ABC的好角,∴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4°,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4、172;8、168;16、160;44、132;88°、88°.【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解答此题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以及折叠的性质,难度较大.举一反三:【高清课堂:阅读理解型问题例3】【变式】阅读以下短文,然后解决下列问题: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满足条件:三角形的一边与矩形的一边重合,且三角形的这边所对的顶点在矩形这边的对边上,则称这样的矩形为三角形的“友好矩形”. 如图8①所示,矩形ABEF即为△ABC 的“友好矩形”.显然,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其“友好矩形”只有一个.(1) 仿照以上叙述,说明什么是一个三角形的“友好平行四边形”;(2) 如图②,若△ABC为直角三角形,且∠C=90°,在图②中画出△ABC的所有“友好矩形”,并比较这些矩形面积的大小;(3) 若△ABC是锐角三角形,且BC>AC>AB,在图③中画出△ABC的所有“友好矩形”,指出其中周长最小的矩形并加以证明.①②③【答案】(1) 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满足条件:三角形的一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重合,三角形这边所对的顶点在平行四边形这边的对边上,则称这样的平行四边形为三角形的“友好平行四边形”.(2) 此时共有2个友好矩形,如图中的矩形BCAD、ABEF.易知,矩形BCAD、ABEF的面积都等于△ABC 面积的2倍,∴△ABC的“友好矩形”的面积相等.(3) 此时共有3个友好矩形,如图的矩形BCDE、CAFG及ABHK,其中矩形ABHK的周长最小 .证明如下:易知,这三个矩形的面积相等,令其为S. 设矩形BCDE、CAFG及ABHK的周长分别为L1,L2,L3,△ABC的边长BC=a,CA=b,AB=c,则L1=2Sa+2a,L2=2Sb+2b,L3=2Sc+2c .∴L1-L2=(2Sa+2a)-(2Sb+2b)=2(a-b)ab Sabg,而ab>S,a>b,∴L1-L2>0,即L1>L2 .同理可得,L2>L3 .∴L3最小,即矩形ABHK的周长最小.。
中考数学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试题
阅读理解专题阅读理解型问题一般文字表达较长,信息量较大,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往往是先给一个材料,或者介绍一个新的知识点,或者给出针对某一种题目的解法,然后再给合条件出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的材料,弄清材料中隐含的数学知识、结论,或者提醒的数学规律,或者暗示的解题方法,然后展开联想,如何从题目给定的材料获得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进展迁移,建模应用,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一、新定义型例1 对于实数a ,b ,定义运算“*〞:a*b =22()().a ab a b ab b a b ⎧-⎪⎨-⎪⎩≥,<例如:4*2,因为4>2,所以4*2=42-4×2=8.假设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5x +6=0的两个根,那么x 1*x 2=_________________.分析:用公式法或者因式分解法求出方程的两个根,然后利用新定义解之.解:可以用公式法求出方程x 2-5x +6=0的两个根是2和3,可能是x 1=2,x 2=3,也可能是x 1=3,x 2=2,根据所给定义运算可知原题有两个答案3或者-3..此题容易无视讨论思想,会少一种情况.评注:此题需要学生先通过阅读掌握新定义公式,再利用类似方法解决问题.考察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跟踪训练:1.假设定义:f(a,b)=(-a,b),g(m,n)=(m,-n),例如(1,2)(1,2)f =-,(4,5)(4,5)g --=-,那么((2,3))g f -等于〔 〕A .〔2,-3〕B .〔-2,3〕C .〔2,3〕D .〔-2,-3〕2.对于实数x,我们规定【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例如[]12.1=,[]33=,[]35.2-=-,假设5104=⎥⎦⎤⎢⎣⎡+x ,那么x 的值可以是〔 〕 A .40 B .45 C .51 D .56二、类比型例2 阅读下面材料后,解答问题.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分式不等式.如:01-x 3x 2 01x 2-x <,>++等 .那么如何求出它们的解集呢?根据我们学过的有理数除法法那么可知,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其字母表达式为:〔1〕假设a >0 ,b >0 ,那么b a >0,假设a <0 ,b <0,那么b a>0; 〔2〕假设a >0 ,b <0 ,那么b a <0 ,假设a <0,b >0 ,那么ba<0.反之,〔1〕假设b a>0,那么⎩⎨⎧⎩⎨⎧;<,<或,>,>0b 0a 0b 0a 〔2〕假设ba<0 ,那么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规律,求不等式 ﹙A ﹚ ,>012x +-x ﹙B ﹚2x 2-3x+2021<2021的解集. 分析:对于〔2〕,根据两数相除,异号得负解答;先根据同号得正把不等式转化成不等式组,然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即可.对于〔A 〕,据分式不等式大于零可以得到其分子、分母同号,从而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解即可;对于〔B 〕,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左边因式分解后化为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解:〔2〕假设<0,那么或者故答案为或者;由上述规律可知,不等式﹙A ﹚转化为或者所以x >2或者x <﹣1.不等式﹙B ﹚即为2x 2-3x+1<0.∵2x 2-3x+1=﹙x -1﹚〔2x-1〕,∴2x 2-3x+1<0可化为﹙x -1﹚〔2x-1〕<0.由上述规律可知①10230x x ->⎧⎨-<⎩或者②10230x x -<⎧⎨->⎩解不等式组①,无解, 解不等式组②,得21<x<1. ∴不等式2x 2-3x+2021<2021的解集为21<x<1. 评注:此题本质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读懂题目信息,理解不等式转化为不等式组的方法是解题关键.例4 阅读材料:关于三角函数还有如下的公式:sin 〔α±β〕=sinαcosβ±cosαsinβ;tan 〔α±β〕=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 .利用这些公式可以将一些不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求值. 例:tan15°=tan〔45°-30°〕=tan 45-tan 301tan 45tan 30︒︒+︒︒=1==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请选择适当的公式解答下面问题 〔1〕计算:sin15°;〔2〕一铁塔是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图1〕,小草想用所学知识来测量该铁塔的高度,如图2,小草站在与塔底A 相距7米的C 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75°,小草的眼睛离地面的间隔DC ,〕.分析:〔1〕把15°化为〔45°-30°〕以后,再利用公式sin 〔α±β〕=sinαcosβ±cosαsinβ计算,即可求出sin15°的值;〔2〕先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BE 的长,再根据AB=AE+BE 即可得出结论. 解:﹙1﹚sin15°=sin〔45°-30°〕=sin45°cos30°-232162622-==〔2〕在Rt △BDE 中,∵∠BED=90°,∠BDE=75°,DE=AC=7米, ∴BE=DEtan ∠BDE=DEtan75°. ∵tan75°=tan〔45°+30°〕=tan 45tan 301tan 45tan 30︒+︒-︒︒=31(33)(33)126333(33)(33)1+++==+--3∴BE=7〔333≈27.7〔米〕. 答:乌蒙铁塔的高度约为.评注:此题考察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仰角的知识,此题难度中等,注意能借助仰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解直角三角形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例5阅读材料:小艳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1+〕2.擅长考虑的小艳进展了以下探究: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正整数〕,那么有a+b=m2+2n2+2mn.∴a=m2+2n2,b=2mn.这样小艳就找到了一种把类似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你仿照小艳的方法探究并解决以下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假设a+b=,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 ,b= ;〔2〕利用所探究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填空: + =〔 + 〕2;〔3〕假设a+4=,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算法那么,即可得出a,b的表达式;〔2〕首先确定m,n的正整数值,然后根据〔1〕的结论即可求出a,b的值;〔3〕根据题意,4=2mn,首先确定m,n的值,通过分析m=2,n=1或者者m=1,n=2,然后即可确定a的值.解:〔1〕∵a+b=,∴a+b=m2+3n2+2mn,∴a=m2+3n2,b=2mn.故答案为m2+3n2,2mn.〔2〕设m=1,n=1,∴a=m2+3n2=4,b=2mn=2.故答案为4,2,1,1.〔3〕由题意,得a=m2+3n2,b=2mn.∵4=2mn,且m,n为正整数,∴m=2,n=1或者者m=1,n=2.∴a=22+3×12=7,或者a=12+3×22=13.评注:此题主要考察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完全平方公式,关键在于纯熟运算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运算法那么.例6 阅读:大家知道,在数轴上,x=1表示一个点,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1表示一条直线;我们还知道,以二元一次方程2x-y+1=0的所有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形就是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它也是一条直线,如图3-①.观察图①可以得出,直线x=1与直线y=2x+1的交点P 的坐标(1,3)就是方程组⎩⎨⎧=+-=012,1y x x 的解,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为⎩⎨⎧==.3,1y x 在直角坐标系中,x≤1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x=1以及它的左侧局部,如图3-②. y≤2x+1也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y=2x+1以及它下方的局部,如图3-③.(5) 图3答复以下问题:(1)在如图3-④所示直角坐标系中,用作图象的方法求出方程组⎩⎨⎧+-=-=22,2x y x 的解;(2)用阴影表示不等式组⎪⎩⎪⎨⎧≥+-≤-≥0,22,2y x y x 所围成的区域.分析: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要解决第(1)小题,只要画出函数x=-2和y=-2x+2的图象,找出它们的交点坐标即可;第(2)小题,该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就是直线x=-2及其右侧的局部,直线y=-2x+2及其下方的局部和y=0及其上方的局部所围成的公一共区域.解:〔1〕如图3-⑤所示,在坐标系中分别作出直线x=-2和直线y=-2x+2,观察图象可知,这两条直线的交点是P(-2,6). 所以⎩⎨⎧=-=6,2y x 是方程组⎩⎨⎧+-=-=22,2x y x 的解. 〔2〕如图3-⑤所示.评注:此题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知识情景,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中给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不等式或者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用坐标系中图形区域直观地表示出来,不仅要掌握这种方法,还能在原解答的根底上,用这种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解题原理,详细分析解题思路,梳理前后的因果关系以及每一步变形的理论根据,然后给出问题的解答.通过该题的解答,我们理解了用函数的图象来解方程组或者不等式组,是解方程组或者不等式组的一种特殊方法. 跟踪训练:3.先阅读理解下面的例题,再按要求解答以下问题: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 2-4>0. 解:不等式x 2-4>0可化为 〔x+2〕〔x-2〕>0,由有理数的乘法法那么“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得 ①2020x x +>⎧⎨->⎩②2020x x +<⎧⎨-<⎩解不等式组①,得x >2,解不等式组②,得x <-2.∴〔x+2〕〔x-2〕>0的解集为x >2或者x <-2,即一元二次不等式x 2-4>0的解集为x >2或者x <-2.〔1〕一元二次不等式x 2-16>0的解集为 ; 〔2〕分式不等式103x x ->-的解集为 ;材料1: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两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23326A =⨯=.一般地,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m 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mn A .(1)(2)(3)(1)m n A n n n n n m =---⋅⋅⋅-+ 〔m ≤n 〕.材料2: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两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为2332321C ⨯==⨯. 例:从6个不同的元素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3665420321C ⨯⨯==⨯⨯.阅读后答复以下问题:〔1〕从5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3张排成一列,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2〕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答案:1. 解:由题意,得f(2,-3)=(-2,-3),所以g(f(2,-3))=g(-2,-3)=(-2,3),应选B . 2 .C3.解:〔1〕不等式x 2-16>0可化为 〔x+4〕〔x-4〕>0,由有理数的乘法法那么“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得①4040x x +>⎧⎨->⎩或者②4040x x +<⎧⎨-<⎩解不等式组①,得x>4,解不等式组②,得x<-4.∴〔x+4〕〔x-4〕>0的解集为x>4或者x<-4,即一元二次不等式x2-16>0的解集为x>4或者x<-4.〔2〕∵13xx->-,∴1030xx->⎧⎨->⎩或者1030xx-<⎧⎨-<⎩解得x>3或者x<1.4.解:〔1〕3554360A=⨯⨯=;〔2〕3887656 321C⨯⨯==⨯⨯.励志赠言经典语录精选句;挥动**,放飞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2:阅读理解题Ⅰ、综合问题精讲:阅读理解型问题以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题样多变为特点.知识的覆盖面较大,它可以是阅读课本原文,也可以是设计一个新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内容、方法和思想,然后在把握本质,理解实质的基础上作出回答.这类问题的主要题型有:阅读特殊范例,推出一般结论;阅读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阅读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等.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能透彻理解课本中的所学内容,善于总结解题规律,并能准确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数学方法的运用水平及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应透彻理解所学内容.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更要掌握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Ⅱ、典型例题剖析【例1】(,模拟,9分)如图 2-7-1所示,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2 2 和2 ,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l上,O1、O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1O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在直线l上平移时,正方形 EFH也随之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1)计算:O1D=_______,O2 F=______;(2)当中心O2在直线 l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1 O2 =_________.(3)随着中心 O2在直线 l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解:(1)O1D=2,O2 F=1;(2)O1 O2 =3;(2)当O1 O2>3或0≤O1 O2<1时,两个正方形无公共点;当O1 O2=1时,两个正方形有无数个公共点;当1<O1 O2<3时,两个正方形有2个公共点.点拨:本题实际上考查的知识点是“两圆的位置关系”,但形式有所变化.因此,可以再次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认真分析并总结两圆五种位置关系所对应的圆心距d与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五种位置关系主要由两个因素确定:①公共点的个数;②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外部还是内部,按这两个因素为线索来探究位置关系.然后,把这种利用平移实验直观探索方法迁移到研究“两个正方形的位置关系”上来.【例2】(,内江,9分)阅读材料,大数学家高斯在上学读书时曾经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1+2+3+…+100=?经过研究,这个问题的一般性结论是1+2+3+…+()121+=n n n ,其中n是正整数。
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类似的问题:1×2+2×3+…()1+n n =?观察下面三个特殊的等式:()2103213121⨯⨯-⨯⨯=⨯ ()3214323132⨯⨯-⨯⨯=⨯()4325433143⨯⨯-⨯⨯=⨯将这三个等式的两边相加,可以得到1×2+2×3+3×4=2054331=⨯⨯⨯读完这段材料,请你思考后回答:⑴ =⨯++⨯+⨯1011003221 ;⑵ ()()=++++⨯⨯+⨯⨯21432321n n n ;⑶ ()()=++++⨯⨯+⨯⨯21432321n n n ;(只需写出结果,不必写中间的过程)解:⑴343400(或10210110031⨯⨯⨯) ⑵()()2131++n n n ⑶()()()32141+++n n n n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乘再求和时可以发现结果总是()()2131++n n n ,但当每相邻三个自然数相乘再求和时就成为()()()32141+++n n n n 了。
【例3】(,安徽课改,8分)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断.阅读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学习等腰三角形有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的角A 等于30°,请你求出其余两角”.同学们经片刻的思考与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讲:“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假如你也在课堂中,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2)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1)答:上述两同学回答的均不全面,应该是:其余两角的大小是75°和75°或30°和120°.理由如下:(i )当A ∠是顶角时,设底角是α.30+α+α=180∴, α=75.∴其余两角是75°和75°.(ii )当∠A 是底角时,设顶角是β,3030180++β=∴, 120β=.∴其余两角分别是0°和120°.(2)(感受中答有:“分类讨论”,“考虑问题要全面”等能体现分类讨论思想的给2分,回答出“积极发言”、“参与讨论”等与数学问题联系不紧密的语句给1分.)点拨:此题应树立分类讨论思想,考虑问题要全面.【例4】(,贵阳模拟),8分)阅读材料,解答问题:图2-7-2表示我国农村居民的小康生活水平实现程度.地处西部的某贫困县,农村人口约50万,年农村小康生活的综合实现程度才达到68%,即没有达到小康程度的人口约为(1-68 %)×50万= 16万.(1)假设该县计划在年的基础上,到年底,使没有达到小康程度的16万农村人口降至 10.24万,那么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是多少?(2)如果该计划实现,年底该县农村小康进程接近图2-7-2中哪一年的水平?(假设该县人口2年内不变)解:(1)设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为。
据题意,得 16(1-x )2 =10.24,(1-x )2 =0.64,(1-x )= ±0.8,x 1=1.8(不合题意,舍去),x 2=0.2.即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是20%.(2)50-10.2450×100%=7 9.52%. 所以根据图2-7-2所示,如果该计划实现,年底该县农村小康进程接近1996年全国农村小康进程的水平.点拨:此题属于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但和原来的实际应用问题的情境不同,需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例5】(,山西)已知p 2-p -1=0,1-q -q 2=0,且pq ≠1,求1pq q+的值. 解:由p 2-p -1=0及1-q -q 2=0,可知p ≠0,q ≠0又∵pq ≠1,∴1p q ≠∴1-q-q 2=0可变形为21110q q ⎛⎫⎛⎫--= ⎪ ⎪⎝⎭⎝⎭的特征 所以p 与1q 是方程x 2- x -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111,1pq p q q++=∴=根据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解答.已知:2m 2-5m -1=0,21520n n +-=,且m ≠n 求:11m n +的值.解:由2m 2-5m -1=0知m ≠0,∵m ≠n ,∴11m n≠ 得21520m m+-= 根据2215152020m m n n +-=+-=与的特征 ∴11m n 与是方程x 2+5 x -2=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15m n+=-Ⅲ、综合巩固练习(80分 80分钟)1.(l0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填空:平面上有n 个点(n ≥2)且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这些点作直线,一共能作出多少条不同的直线下①分析:当仅有两个点时,可连成1条直线;当有3个点时,可连成动条直线;当有4个点时,可连成6条直线;当有5个点时,可连成10条直线……②归纳:考察点的个数n 和可连成直线的条数SJ 发现如下表所示:③推理:平面上有n 个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取第一个点A 有n 种取法,取第二个点B有(n -1)种取法,所以一共可连成n (n -1)条直线.但AB 与BA 是同一条直线,故应除以2,即S n =(1)2n n - ④结论:S n =(1)2n n - 试探究以下问题:平面上有n 个点(n ≥3)个点,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任意三点作三角形,一共能作出多少不同的三角形?⑴ 分析:当仅有3个点时,可作_______个三角形;当有4个点时,可作_______个三角形;当有5个点时,可作_______个三角形……⑵ 归纳:考察点的个数n 和可作出的三角形的个数Sn 发现:⑶ 推理:⑷ 结论:2.(10分)如图2-7-3所示,这些等腰三角形与正三角形的形状有差异,我们把它与正三角形的接近程度称为“正度”,在研究“正度”时,应保证相似三角形的“正度”相等.设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分别为儿为,底角和顶角分别为以尽要求“正度”的值是非负数.同学甲认为:可用式子a b -来表示“正度”,a b -的值越小,表示等腰三角形越接近正三角形;同学乙认为:可用式子αβ-来表示“正度”,αβ-的值越小,表示等腰三角形越接近正三角形.探究:⑴ 他们的方案哪个较为合理,为什么?⑵ 对你认为不够合理的方案,请加以改进(给出式子即可)⑶ 请再给出一种衡量“正度”的表达式.3.(10分)如图2-7-4所示,甲、乙两辆大型货车于下午2:00同时从A 地出发驶往P 市,甲车沿一条公路向北偏东60o 方向行驶,直达P 市,其速度为30千米/时;乙车先沿一条公路向正东方向行驶半小时后到达B 地,卸下部分货物,再沿一条通向东北方向的公路驶往P 市,其速度始终为40千米/时.⑴ 设出发后经过t 小时,甲车与P 市的距离为s 千米,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⑵ 已知在P 市新建的移动通讯接收发射塔,其信号覆盖面积只可达P 市周围方圆30千米的区域(包括边缘地带人除此之外,该地区无其他发射塔.故甲、乙两车司机只能靠P 市发射塔进行手机通话联系,问甲、乙两车司机从什么时刻开始可取得联系(精确到分钟)4、(10分)阅读下面材料:在计算3+5+ 7+ 9 + 11+13 +15+17+19+21时,我们发现,从第一个数开始,以后 的每个数与它的前一个数的差都是一个相同的定值,具有这种规律的一列数,除了直接相加外,我们还可以用公式(1)2n n S na d -=+⨯来计算它们的和(公式中的n 表示数的个数,a 表示第一个数的值,d 表示这个差的定值),那么3+5+ 7+ 9 + 11+13 +15+17+19+21=10(101)103.2-⨯+×2=120. 用上面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为了保护长江,减少水土流失,我市某县决定对原有的坡荒地进行退耕还林,从1995年起在坡荒地上植树造林,以后每年又比上一年多植相同面积的树木改造坡荒地,由于每年因自然灾害,树木成活率,人为因素等的影响,都有相当数量的新坡荒地产生,下表为1995、1996、1997三年的坡荒地面积和植树的面积的统计数据,假设坡荒地全部种上树后,不再水土流失形成新的坡荒地.问到哪一年,可以将全县的所有坡荒地全部种上树木?8.(10分)如果两个三角形不仅是相似三角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作位似三角形.它们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利用三角形的位似可以将一个三角形缩小或放大.⑴ 选择;如图2-7-5⑴所示,点O 是等边三角形PQR 的中心,P ′、Q ′、R ′分别是OP 、OQ 、OR 的中点.则△P ′Q ′R ′与△PQR 是位似三角形.此时,△P ′Q ′R ′与△PQR 的位似比、位似中心分别为( )A .2,点PB .12 ,点PC .2,点OD .12,点O ⑵ 如图2-7-5⑵所示,用下面的方法可以画面AOB 的内接等边三角形.阅读后证明相应问题:画法:①在△AOB 内画等边三角形CDE ,使点C 在OA 上,点D 在OB 上; ②连接OE 并延长,交AB 于点E ′,过点E ′作E ′C ′∥EC ,交OA 于点C ′,作E ′D ′∥ED ,交OB 于点D ′;③连接C ′D ′,则ΔC ′D ′E ′是△AOB 的内接三角形, 求证:△C ′D ′E ′是等边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