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口译记忆_安新奎

合集下载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口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消息正确准确地传达给接收者的重要技能。

口译记忆研究已经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其目的是探索口译记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口译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口译记忆研究的历史、口译记忆理论和模型、外语口译记忆及其性格特点以及口译记忆教学等相关内容进行概述。

一、口译记忆研究的历史口译记忆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由斯普林菲尔德和莱斯莱发起。

它们认为,口译记忆的本质是对文字的记忆,而语言的层次和结构决定了口译记忆的性质和质量。

为了实现口译记忆的高效,它们建议口译教师使用一系列记忆方法,如形象化,联想,关键词记忆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也不断出现,如问题研究和实验等。

二、口译记忆理论和模型根据斯普林菲尔德和莱斯莱的口译记忆理论,研究者们构建了多种口译记忆模型,以指导口译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口译学习。

著名的口译记忆模型有Sadhu口译记忆模型,灵活口译记忆模型,黄洁灵口译法和杜苏珊口译记忆模型等。

这些模型对口译学习者提出了诸如注意力,灵活性,记忆时间分配,记忆策略,语言处理,概念构建等方面的挑战。

三、外语口译记忆及其性格特点口译记忆是口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事实上,外语口译记忆被认为是口译过程中最脆弱的地方,因为由于语言障碍和理解难度,译员在记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外语口译记忆的特点是快速性,效率,准确性和广度。

其中准确性是译员记忆高效性的关键因素,译员必须努力控制自己的思维模式,尽量准确地理解外语信息,并将其准确地转换为母语。

快速性则是口译记忆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译员可以采取一些技巧来提高口译记忆速度,如使用概括,重复和归纳等方法。

四、口译记忆教学口译记忆教学是口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口译记忆的特点和原理,提高口译记忆的效率。

具体而言,口译记忆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与口译记忆有关的策略和方法,如重复,概括,联想等。

浅析理解与记忆在口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理解与记忆在口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理解与记忆在口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作者:于婷婷来源:《下一代》2020年第01期摘要:口译是一种复杂的交际行为,是高强度的脑力活动。

在口译活动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口译员需要一次性听取信息,甚至在没有任何外界辅助手段的条件下,进行原语信息听辨、理解、记忆和表达,并在些基础上对源语信息进行重构,最终实现信息从源语向目的语的转换。

理解和记忆是口译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使口译员加强对理解与记忆在口译活动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从而全面提高译员在口译工作中的能力。

关键词:口译活动;理解;记忆;重要作用一、口译活动中的理解和记忆概述理解和记忆是人的基本认知能力和技能,几乎参与了每一种认知活动,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口译这种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强度非常高的活动中,理解和记忆更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理解原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理解了原语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工作也起着关键的的作用。

要想弄清楚理解和记忆在口译活动中的作用,就首先应了解理解和记忆的原理和作用,从而进一步将其引入到口译活动中去。

(一)口译活动中的理解在口译活动中,理解原语信息是口译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首要步骤,这一步如果不成功那么口译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

刘和平教授在《口译理论与教学》一书中指出口译的理解过程“是分析综合的过程,可以分为语音听辨、语法层次分析、语义和篇章分析、文体修辞分析、文化分析、社会心理分析、意义推断和综合”。

这一定义表明,口译的理解过程是理解语言载体和非语言载体的综合。

此外,口译过程中的理解和一般情况下的理解相比是一种特殊的理解过程。

这种特殊的理解过程称之为“思维理解”。

所谓“思维理解”就是一种口译中普遍存在着的分析与综合并存、语言载体与非语言载体并存的口译职业思维现象。

在思维理解过程中,不论是语言载体还是非语言载体在理解语篇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不能将原语理解僅仅看成是‘纯’语言的理解,从而忘记了语言的理解若无语言外信息的参与便毫无意义。

对口译中的笔记和脑记的浅析

对口译中的笔记和脑记的浅析

对口译中的笔记和脑记的浅析作者:张加刚来源:《山东青年》2017年第07期摘要:口译(又称传译)是一种翻译活动,顾名思义,是指译员以口语的方式,将译入语转换为译出语的方式。

交替传译(简称交传)是口译的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指一定长度的源语和目标语之间交替进行,将源语言以交际的形式转换为目标语的复杂的过程。

口译员对原语信息的贮存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大脑记忆(脑记),另一种是脑记加上笔记。

能否完整准确地实现目标,译员的这两种记忆在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交传;脑记;笔记引言口译是通过口译员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听辨源语,进行理解和解码,然后进行信息存储(脑记辅以笔记),再在头脑中转换信息,进行信息编码,最后创造性地用目标语“复述”给受众的一个过程(吴钟明,2013,1)。

这就要求译员熟练地掌握各个环节的技能,而脑记和笔记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项。

一、交传的过程正如吴钟明所述,交传的过程非常复杂,这一点也可以在Gile提出的对交传的两个阶段的描述中得到验证:第一阶段:I (Interpreting) =L (Listening)+M (Short-term Memory ) +N (Note-taking )第二阶段:I (Interpreting) = Rem (Retrieve messages form short-term memory and reconstruct the speech) + Read (Read the notes) + P (Produce the arget Language Speech)由此得出,交传的过程,主要涉及听辨、记忆、处理、笔记、读取和产出。

二、交传的记忆脑神经学所指的记忆,通常指的是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获得信息后,经大脑处理而进行的脑部记忆。

(一)脑记的分类根据认知学原理,记忆包括存储和提取两个阶段。

而交传中记忆主要有三种,即感官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会议口译记忆的类型和名称问题思考_徐芳

会议口译记忆的类型和名称问题思考_徐芳

顺利完成的资源保证” (仲, 它 2007: 另一方面, “需要激活 3) 不允许有这样一段延迟的时间” 所以, , 口译中 “需要的不是长 时记忆” (徐, 也不可能使用 ‘长时记忆’ ” 2005: “没有必要、 3) (三) 短时记忆的作用 短时记忆介于感觉记录器和尝试记忆, 在口译中的关键 作用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 安新奎在其文中所说的 “瞬时 记忆” 从其特征 “可保存 7±2个独立的、 没有联系的字词或数 字” (安, 看, “短时记忆” 。只有徐东风在其书中只 2004) 也是 使用了 “瞬间记忆” “长时记忆” 并未提到 和 , “短时记忆” 。 此外, 在口译过程中起作用的到底是几种记忆模式也没 有统一的说法。王斌华认为口译过程中主要是短时记忆; 鲍 刚则认为口译记忆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 “有机组合” 短 , “ 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对于口译者来说都十分重要” (康, 2007: ; 6) 而仲伟合在其书中认为三种记忆类型分别起到“基本前 提” 关键” “资源保证” 、 “ 和 的作用。 二、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可以看出, 目前关于口译记忆的研究仍然使用认 知心理学关于人类记忆的一般分类, 体现的是记忆的一般特 性” “多任务性” 记忆活动只能占用大脑的部分精力,营养 和 , “ 不良” 而且这种记忆不能够在大脑中较长时间存留下来, , 注 (一) 记忆时间不同 根据许多学者自身的经历, 会议口译记忆可以从 2-3 秒 到 3-5 分钟, 甚至十几分钟不等。 而认知心理学认为 “信息在 感觉记录器中大约只能够保持 1 秒钟……。 在短时记忆存储 器中, 信息可以保持几秒钟到几十秒钟。在长时记忆存储器 中, 信息则可以保持几天、 几个月、 几年甚至终身” (梁, 2003, 。 131) 这三种记忆模式没有一种能够完全符合口译记忆的要

浅谈口译中的记忆

浅谈口译中的记忆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接收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从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

口译是一个信息分析推理、加工整合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员要完成原语信息的接收、理解、记录和译语的组织及表达等一系列工序。

在这个信息的记录和加工过程中,译员的记忆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从在口译中的记忆类别作用及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来做论述。

一、记忆的分类记忆可以被分为三类:瞬时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一)瞬时记忆外界刺激结束后.受到注意的信息会转入瞬时记忆中。

瞬时记忆持续的时间很短,只有0.25—2秒,但容量却很大。

信息经过大脑过滤之后,值得注意的信息就会进入短期记忆(二)短期记忆短期记忆是将少量信息贮存在脑中一定时间,并保持活跃状态的能力。

它是连接瞬时记忆和长期记忆的桥梁,从瞬时记忆中接收有意义的信息,从长期记忆中筛选出与新信息相关的知识,并将新旧信息进行处理和贮存。

它是整个记忆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短期记忆只能将信息保留几秒钟到一分钟的时间,容量大约为7±2个单位。

短期记忆的容量可以通过“组块”(chunking)得到扩充。

所谓“组块”就是把旧信息组成更多的信息单位来增大记忆容量。

组块对于提升短期记忆容量是十分有效且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长期记忆研究表明,长期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持续时间也可以是终身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长期记忆中的信息是通过大脑CPU短期记忆筛选处理而来的,是一个人知识经验的总和。

这些信息在脑中处于不活跃状态,只有在被调用时才会被激活。

长期记忆在被激活后,会回到短期记忆中,参与对新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二、记忆与口译(一)瞬时记忆在口译中的运用在瞬时记忆阶段,译员为了更好地分析处理源语信息,必须更加专注于讲话人的话语。

由于刻意进行了积极的听辨,译员能够更快地对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近几年以来,口译记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口译记忆是口译过程中记忆的概念,涉及口译过程中的大脑的记忆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储存的研究。

口译的高效性直接关系到口译材料的记忆。

正因此,对口译记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语言学实践意义,并可以为口译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尝试综合评述国内外口译记忆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首先,本文概述了口译记忆的概念,介绍了口译记忆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其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口译记忆是指口译过程中记忆的概念,其包括口译记忆的过程与特点、口译记忆的难点、口译记忆的视角、口译记忆的技巧等。

口译记忆也体现了口译过程中口译者把译入语词汇、句型和语速快速融合、准确表达出原文意思的能力。

其次,本文分析了口译记忆研究的方法,介绍了相关研究实证手段,主要是着重讨论研究常见的实证方法、模拟实验和真实实验。

实证研究的方法可以为口译记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科学的支持。

再次,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口译记忆的主要相关因素,着重探讨口译记忆的语言水平因素、口译记忆的文本语言因素、口译记忆的非语言因素以及口译记忆的其他因素。

通过深入叙述,本文着重就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口译记忆做出深入分析,由此可以提出一些关于提高口译记忆效率的策略建议。

最后,本文综合分析近年来口译记忆研究的最新发展及趋势,总结了口译记忆研究的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口译教学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口译记忆已成为口译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

类似的,未来对口译记忆的研究仍将反映更深入的口译领域,如大脑神经科学、口译与记忆相关性研究等。

综上所述,口译记忆研究已取得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并且仍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口译记忆研究的结论奠定了口译教学、实践和研究的理论基础,也为口译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在未来的口译研究中,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口译记忆的理论,提出更科学的学习与训练策略,同时也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口译记忆的机理、特点以及口译记忆的训练技巧等问题,为口译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有益经验。

浅论口译的记忆

浅论口译的记忆

情 , 经 验 和 知 识 的积 累 。 是 其储 存 量 很 大 。 时记 忆 中的信 息 长 随 时 准 备 供短 时记 忆 提 取 。 此 。 时 记 忆 储 存 的知 识 和 经 验 因 长
越 多。 口译 做 起 来 越会 得 心 应 手 。
求 ; “ 可 重 复 性 ” 明 口译 与笔 译 的重 要 区别 之 一 . 口译 而 不 说 即 不能 像 笔 译 任 务 那 样 可 以经 过 反 复 多 次 的重 复 或 修 改 从 这
地 分析 讲话 者 的思 路 .从 而 建立 记 忆 中各 个 意 义模 块 之 间 的
量 已有 所 减 少
忆 能 帮助 译 员 减 少 笔 记 , 加 脑 记 . 增 以便 以最 快 的速 度 或最 短 的 时 间完 成 对 源 语 的 理 解 , 及 时 、 确地 作 出译 语 反 应 。 因 并 准 此 , 忆 与 口译有 着密 切 的关 系 , 1译 研究 必 不 可 少 的一 个 记 是7 1 部分。
Hale Waihona Puke 1 忆 的三 种 机 制 . 记
记 忆 是 人 脑对 过 去 经 验 的保 持 和 提 取 .它是 头 脑 中积 累 并 保 存 个 体 经 验 的 一种 心 理 过 程 心 理 学 根 据信 息 保 持 时 间 的长 短 , 记忆 分 为 三 种 : 将 ( )感 觉 记 忆 , 储 人 的感 官 前 沿 所 获 得 的 感 性 信 息 。 1 存 感觉 记 忆 保 持 的 时 间很 短 , 但容 量 很 大 。 在短 暂 的 时 问 里 , 大
脑对 感 觉 记 忆 的信 息 进 行快 速 筛 选 .将 值 得 注 意 的信 息转 入
短时记忆 . 为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提供 准备 绝大多数没有得 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口译记忆作为语言学习与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的热门研究课题。

本文通过就口译记忆研究中有关记忆范式、记忆技巧和记忆策略等方面的实证研究来概述口译记忆研究的现状。

首先,本文着重讨论记忆范式。

根据所得到的结果,口译记忆会受语言习得方式和交际能力的影响。

目前,两种最常用的记忆范式是逐句记忆和概括记忆。

在逐句记忆中,口译者会逐句翻译或以原文中的断句形式翻译,从而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与此同时,在概括记忆中,口译者会以大段文字或句子的概念翻译,以便提高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机械记忆中的转换记忆也在口译过程中产生作用,文本的编辑技巧和口译技巧能够帮助口译者更好地掌握知识。

其次,本文着重讨论记忆技巧。

口译者会面临大量的文本信息,如何提高记忆效率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研究显示,口译者可以采用联想记忆、关联性记忆、空间记忆、构建记忆等技巧,使记忆内容更容易记忆、理解、转换和应用。

最后,本文概括了口译记忆研究中记忆策略的研究结果。

记忆策略指的是口译者在记忆过程中采取的行为策略,包括在翻译过程中积极思考、捕捉重点信息、看图表、查词典、解决意义差异等。

在提高口译质量和水平方面,口译者需要不断培养和运用记忆策略,以期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

本文从口译记忆的记忆范式、记忆技巧、记忆策略三个方面概括了口译记忆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探讨口译记忆给出了有益的启发。

未来的研究需要结合不同的要素,综合考虑口译记忆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满足口译者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口译水平和效率,为口译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研究口译记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口译者的记忆能力,还可以提高口译水平。

口译记忆目前仍处于基础阶段,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知识的归纳和应用,以提高社会对口译记忆的理解,改善口译者的记忆能力和口译能力。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融合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通过口译来实现外交交流和商务活动,口译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口译者的口译记忆能力对口译效率和口译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口译记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让口译者更好地理解口译记忆的机制,利用有效的口译技术,提高口译效率和口译质量。

首先,本文探讨了口译记忆的发展和发展历史。

根据研究表明,口译记忆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口译记忆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

继古代之后,口译记忆一直处于发展中,现代口译记忆研究主要集中在促进口译记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上。

其次,本文综述了口译记忆的机制。

口译记忆实际上是认知流程的一部分,包括解码、理解裸语、发出正确的翻译结果以及检验翻译结果等步骤。

研究表明,口译记忆过程与其他认知过程相似,因此可以应用相同的记忆技巧来改善口译记忆。

第三,本文还论述了影响口译记忆的主要因素,包括心理因素、语言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

这些因素可以确定口译者的口译记忆能力。

另外,口译记忆的研究还涉及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质量和口译记忆技术等方面。

最后,本文总结出了促进口译记忆的有效技巧,如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全身心投入、有效地寻找口译词汇、精确测试以及做出适当的修改等。

这些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口译者的口译记忆能力,并有利于改善口译效率和口译质量。

综上所述,口译记忆是口译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口译者应该全面了解口译记忆机制,并采取有效技巧提高口译记忆能力,以促进口译效率和口译质量的改善和优化。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口译记忆是跨文化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涉及到把来自一种语言的信息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提高口译记忆能力可以提高口译效率,减少误解。

因此,最近研究口译记忆的学者对此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且提出了许多理论和结论,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口译记忆的过程,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指导口译训练与教学。

本文将对近年来口译记忆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方面进行综述,包括口译记忆的认知机制、语言类型对口译记忆的影响、语言任务对口译记忆的影响以及口译记忆的训练技巧等。

研究口译记忆的认知机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近年来关于口译记忆的研究表明,一种语言相对于另一种语言进行口译时,大脑会采取不同的认知战略,其中包括向内转换(introversion)、向外转换(extroversion)和直接转换(direct translation)。

另外,在口译的过程中,大脑会有不同的发展,例如有可能会发生语义转化,在口译过程中会发生语义转移。

内容应变(content adaptation)是保持口译质量的关键策略,即在把源语句转化为目的语句的过程中,要注意语义的等价性和合乎语言习惯。

语言类型对口译记忆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研究者发现,把不同语言(比如英语和汉语)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比如汉语和英语)进行口译时,不同语言类型之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发现实词具有更强的记忆负载,其记忆量比虚词要大得多;另外,英语和汉语具有不同的句法特征,把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时会比反过来更容易。

语言任务对口译记忆的影响也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者发现,在口译环境中,人的记忆表现受到不同语言任务的影响。

例如,在翻译任务中,要求翻译准确而准确的翻译和内容概括,这会增加记忆的难度。

同时,在涉外口译中,口译员需要快速理解原文内容,抓住主要信息,将原文精确地翻译成目标语言,这也会增加口译记忆负载。

除了研究口译记忆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研究者也着重研究如何在口译训练和教学中把这些影响因素有效地利用起来。

从心理认知角度分析口译记忆

从心理认知角度分析口译记忆

从心理认知角度分析口译记忆摘要: 众所周知,口译是由许多复杂的环节组成,其本质是要将源语言进行一系列的转码编码之后,再转换成目标语进行表达,而作为口译员来说,其口译工作又要包含:译前准备,口译记忆,口译笔记,最后短时间内输出成目标语,而这当中口译记忆又是整个口译过程的关键,那么本文就将着从心理认知角度的图示理论和翻译理论中的释意派理论来分析口译记忆,目的是提高语言记忆能力,克服心理压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口译效果。

关键词: 口译记忆;心理认知;图式理论;释意理论口译可以看作是一项复杂的不同文化间的信息传递活动,其复杂性既体现在它的语言层面,又体现在它的非语言层面,语言层面指的就是语言方面的基本功,像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译这样你就可以看到,“译”被摆到了最后面,可见,翻译能力是需要多方面的扩展,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那口译就更是这样,前期我们一定要具有扎实的听力基本功,听力做不好就不要谈口译,“说”也是需要影子训练等系统的训练方法,诸如此类,在语言层面,每一个小方面都要做足功夫,而这就是口译当中的语言层面。

语言层面谈罢,接着我们来说口译中携带的非语言层面,实际上也就是指其通过语言而传递的信息,由于每种语言所依赖来的土壤不尽相同,而就此产生的文化也林林总总,因此,对多文化的正确的心理认知是尤为重要的,那在口译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解记忆机制从而推动口译能力提升具有很高效的作用。

一、口译认知机制1、记忆机制分析记忆是人脑中的一项重要机能,记忆在口译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当然,一位口译员单单依靠记忆活动来完成口译也是不可能的。

当译员在口译时,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源语的理解,理解之后才能进行记忆,当然这种记忆持续时间不长,与此同时,我们的思维需要对源语言进行解码,之后再转换成目标语,而这两者完全是同时进行的,换句话说,口译需要四步,即口译的完成需要依赖这四步。

源语言的听辨和理解是口译整个过程中的第一步,甚至决定口译是否成功。

2000-2012年我国口译研究综述

2000-2012年我国口译研究综述

2000-2012年我国口译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以2000年至2012年以来我国外语、翻译、外事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对口译进行研究的论文为依据,按照口译研究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特点,呈现的不足以及提升研究的建议,以及口译研究的发展展望对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到目前的口译研究做一综述。

口译研究的个别领域有向纵深发展的趋势。

中西口译研究结合越来越紧密,中国口译研究的相关成果有望走向世界。

[关键词]口译;综述;发展前景在进入新世纪之前我国口译研究总体上,成果数量较少、研究范围较窄、作者来源丰富、研究方法较粗糙,研究问题欠深入,跨学科研究刚起步。

尽管如此,此前口译研究取得了丰硕成绩,成果触及口译研究的重要方面: 质量评估、译员素质、语言风格、同声传译、口译教学和专门口译等,代表了国内口译研究的主流和方向,也为推动国内口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世纪之后,我国口译研究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成果显著。

本文通过对2000年到2012年在我国外语、翻译、外事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的98篇研究口译的论文进行分析,从21世纪以来口译研究成果及其特点出发,对进入21世纪以来到目前的口译研究做一综述。

一、研究概况在此期间的口译研究主题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所选的98篇论文中,理论研究论文44篇,占45%,涉及译员的认知、记忆、心理和行为研究、口译理念、外国口译理论、口译语料库的研究;应用研究论文54篇,占55%,其中口译教学研究24篇,专门口译研究11篇,口译经验和技巧方面的研究19篇。

(一)口译理论研究成果口译理论研究包括口译的本体研究、国外口译理论的介绍和研究、对译员的认知、记忆、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口译质量评估研究和口译职业的研究。

1.口译的本体研究方面,蔡晓红(2001)认为应该以跨学科的视野拓展口译研究。

[1]刘和平(2005)对口译理论研究成果与趋势进行了浅析。

[2]张威(2009)探讨了口译语料库的开发和建设问题,2012年对口译研究的跨学科研究进行了辩证思考。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口译记忆作为一种特殊复杂的认知过程,是近些年研究者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口译记忆涉及广泛的话题,从它的定义、研究方法,到语言特征、历史记忆、文化背景的影响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对近期对口译记忆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希望能为未来的口译记忆研究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起点。

一、口译记忆的定义及研究方法口译记忆的定义有多种理解,比较常见的定义是“口译记忆是一种依靠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来激活和记忆文本意义的过程”。

口译记忆不仅仅是对给定词语的理解和记忆,更是将文本中的意义通过多种文本技巧进行激活和保存的过程。

目前,为了更准确的研究口译记忆,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研究方法。

有的研究者采用实验室技术,实验受试者对口译语料的口译表现进行记录,以及词语记忆和认知过程,以了解语言记忆能力的发展。

此外,还采用临床访谈、认知调查等访谈和调查技术,参与者被要求描述自己在口译过程中的情绪、思维和行为特征,从而探究他们口译记忆能力的发展趋势。

二、语言特征及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语言特征对口译记忆的影响十分明显。

例如,口译过程中有时会受到标点符号等文本结构和构词规则等语言特征的影响,这些特征会对口译记忆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此外,不同语言的文本结构也会影响口译记忆。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记忆技巧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会对口译记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看,历史语言文献中包含的多种知识和文化元素都是口译记忆的重要依据。

同样,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口译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影响口译记忆能力。

三、研究发展趋势近年来,口译记忆领域迅速发展,许多研究者开始探索和应用相关理论,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教学方式。

例如,许多研究者提出了以语言情境和文本内容为基础的口译记忆方法,克服了传统理论所面临的记忆局限性,使口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地提高。

此外,还有研究者提出采用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加强口译记忆能力的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加深口译记忆的研究。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近年来,口译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口译记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口译记忆是口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把口译者所接触过的消息理解、记忆和保存为以后使用的过程。

口译者需要从原文识别信息,运用口译记忆来翻译出口译品质的高低。

口译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期记忆(LTM)和短期记忆(STM)两大方面,而且研究的内容分布较为广泛,包括语义记忆、口译过程的记忆形式和口译能力的影响因素等。

首先,语义记忆是口译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口译过程中调动记忆资源的必要条件。

研究表明,语义记忆对口译过程有重要影响,是口译质量的决定因素。

其次,口译过程的记忆形式也是口译研究中探讨的重要主题,研究表明,口译过程的记忆形式对口译质量的影响较大。

比如,不同的记忆形式会影响口译者的思考深度和理解深度,进而影响口译质量。

最后,口译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口译记忆研究的热点,因为它关系到口译质量的高低。

研究发现,口译者的语言学习能力、翻译经验以及口译时间等因素都对口译能力产生影响。

此外,口译者自身的素质因素也是口译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比如口译者的性格特点、状态、社会能力、情绪和情感等等。

综上所述,口译记忆是口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口译质量的影响较大。

口译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期记忆(LTM)和短期记忆(STM)两大方面,研究的内容分布较为广泛,分别包括语义记忆、口译过程的记忆形式和口译能力的影响因素等。

语义记忆是口译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口译过程中调动记忆资源的必要条件,是口译质量的决定因素。

口译过程的记忆形式也是口译研究中探讨的重要主题,它会影响口译者的思考深度和理解深度,进而影响口译质量。

另外,口译能力的影响因素也是口译记忆研究的热点主题,因为它关系到口译质量的高低,口译者的语言学习能力、翻译经验以及口译时间等因素都对口译能力产生影响,口译者自身的素质因素也是口译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总之,口译记忆的研究可以拓展口译研究的内容,为口译的实际应用指明方向,为口译教学提供依据。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口译记忆是研究口译专业中最核心的一个领域,也是口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口译记忆研究的重要性,并对其过去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给出对口译教学和实践的分析建议。

口译记忆研究极具重要性。

在口译过程中,口译者面临着来自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大量信息灌输,而这些信息仅限于口译者记忆的容量。

因此,口译者需要时刻牢记,在短时间内加强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

同时,口译记忆也有助于口译者更好地掌握译文,更好地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更好地处理口译中的问题。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口译记忆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研究综述将对已取得的口译记忆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其中的关联和影响进行分析,以增进对口译记忆的理解。

首先,有关口译记忆的研究表明,人类个体在口译过程中具有记忆优势。

1960年代的一项研究发现,个体的记忆力与口译能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体的记忆能力。

同时,研究表明,口译过程中的记忆受到“转移效应”的影响,即在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新词语的出现会对记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外,还发现,口译记忆与阅读记忆有着一定的联系,包括技术性的阅读、立体性的阅读、顺序性的阅读和反应性的阅读。

这些记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口译的效率,而且在口译过程中,更有效地使用这些记忆方法,还能够促进口译记忆的增强。

最后,口译记忆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口译过程中,个体的记忆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语言特征、语言能力、口译环境和口译任务等。

因此,口译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口译记忆研究结果,制定适当的口译记忆技巧,以促进口译记忆的发展。

综上所述,口译记忆是口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有关口译记忆的研究发现,口译记忆与个体的记忆力、语言特征和口译环境等因素有关,掌握适当的口译记忆技巧有助于提高口译的效率。

同时,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必要开展更多关于口译记忆的实验研究,以为口译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

口译记忆研究综述口译是研究书面与口头语言之间相互转换的表达过程,它涉及到语言技能、言语学知识、文化知识以及社会知识。

由于口译涉及语言翻译,口译者需要把握大量语言信息和文化知识,从而实现对语言的跨文化理解和把握。

正是由于口译的特殊性,口译者除了要加强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有足够的记忆能力,记忆越好,口译的效果也就越好。

因此,关于口译记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

记忆是一种基本的认知过程,是一种保留、复制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口译过程中,口译者要掌握大量的外语信息,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并准确的清晰的表达出来,因此记忆是口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口译的基本条件。

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口译记忆模型,以此来更好地理解口译中记忆的机制,并为口译教学指导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这些口译记忆模型进行概括性研究,并对研究成果及有待改进之处提出讨论,以期望日后口译研究能有更大的发展。

首先,本文从口译记忆的定义入手,针对口译记忆的特点,总结出其具备的基本特性,即口译记忆有效性高,大规模记忆的能力,快速自组织的能力,具有语言自然处理的特性以及临时性的特点等。

其次,从口译记忆的理论模型提出分析,包括外语语言学习的记忆模型、机器记忆的模型、S-R记忆模型、连接结构记忆模型及短时记忆模型等,这些模型可以提供可行的思路和解释,有利于口译学习中记忆的理解和操纵,有效地改进口译效果。

此外,本文还着重分析了口译记忆的影响因素。

其中语言学习者心理因素极其重要,包括学习动机、技能训练等。

另外,语言资源也会影响记忆,因此语言学习者有必要培养良好的语言资源,它是口译记忆的重要基础。

最后,本文对口译记忆的教学策略也简要讨论了一下,认为在口译教学中,应当重视口译者的知识基础及其记忆能力,通过培养口译者的记忆能力,提升口译效果。

综上所述,口译记忆是口译者能够成功完成口译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决定口译的质量,同时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

未来,学者们有必要对口译记忆的理论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也要注重口译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及良好的教学策略的指导来提升口译的质量,以及更好地提高口译者的记忆能力。

口译记忆认知与记忆策略探索

口译记忆认知与记忆策略探索

收稿日期:2007-03-22 修回日期:2007-05-28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6-2007年)规划项目“口译记忆认知分析与记忆策略探索”(项目编号:06WX68);2006年南昌航空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口译记忆策略的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EC200605095)。

作者简介:徐翰(1966-),男,江西永新人,讲师,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研究。

口译记忆认知与记忆策略探索徐 翰(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 330063) 摘 要:口译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必须经过语言信息的接收、解码、记忆、编码和再表达等一系列认知处理环节。

记忆是口译活动的核心环节,也是制约和困扰口译活动的主要“瓶颈”。

口译信息的处理涉及几个不同层次记忆系统的参与,其中,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关键。

为了摆脱口译记忆的困境,译员可采取语义记忆、形象记忆、组合编码等多种途径来减轻记忆负荷,提高信息的加工和贮存能力。

关键词:口译;认知;记忆机制;记忆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07)05-0123-04 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言语交际活动,不是简单地从语言A 到语言B 的解码和编码,它涉及人的思维过程和心理过程的综合效应。

由于口译活动受到严格的时间限制,原语信息的发布存在很强的瞬时性,这就对译员的记忆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口译的记忆不是一种机械记忆,而是对输入信息主动进行加工、编码之后的储存和提取[1]。

正如许均所指出:“翻译思维中的语言理解过程是借助记忆中存贮的信息对语音、语法、言语结构进行整合、联想和逻辑推理的过程。

”[2]由于人类的思维研究仍处于“黑箱”状态,目前,对口译记忆的了解和记忆策略的探索还十分有限[3]。

有鉴于此,本文试从跨学科角度,对口译思维与口译记忆规律进行认知分析。

通过对口译过程的动态研究,了解影响和制约口译记忆的心理机制因素。

浅谈口译的记忆及提高策略

浅谈口译的记忆及提高策略

浅谈口译的记忆及提高策略作者:董航宁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04期【摘要】译员在口译工作中期望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于记忆,记忆分为三个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以及长时记忆。

只有在这三个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口译工作才能够顺利地完成。

本文通过分析记忆的特点,提出一些有利于译员记忆力提高的方法,以期提高译员在实践中的口译质量。

【关键词】口译;记忆;提高策略口译,顾名思义,是主体通过口语表达方式,将所听到或看到的语言转化成所需要的目标语言。

在口译工作的实践中,源语信息的停留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译员不可能反复对源语进行阅读并完全的理解源语内容,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记忆就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口译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

在记忆的协助下,译员才能根据源语做出笔记,或将主要信息储存在大脑中。

1 记忆的三个系统1.1 感觉记忆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又称为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中持续时间最短的一种记忆,是人的大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储存,通常时许时间为0.25到2秒钟。

感觉记忆的容量通常为9到20个字母,如果将目标记忆信息与主题的经验产生一些联系,会使感觉记忆转化为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

1.2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是将活动中一小部分信息储存在大脑中的能力。

短时记忆停留的时间不到一分钟。

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这些组块可以是无意义的音节也可以使互相关键的元素。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比如组块的多少,复杂程度,性质等。

跟短时记忆需要区分开来的是工作记忆。

Baddeley在2003年这样定义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指的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用来暂时保存和储存信息,是知觉,长时记忆和动作之间的接口,因此是思维过程的一个基础支撑结构。

短时记忆跟工作记忆在结构上有很多相似但在功能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工作记忆的功能和容量都多于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包括短时记忆,但两个概念是不可以等同的。

论口译记忆_安新奎

论口译记忆_安新奎

论口译记忆安新奎(西安外国语学院 西安市 710061)摘 要 口译记忆包括信息识记、信息保持和信息再现三个环节,且三个环节之间关系紧密,缺一不可。

本文拟对以上三个环节进行研究,文章的重心在于探讨如何保持信息。

关键词 信息识记 信息保持 信息再现 口译笔记A bstract M emory in interpreta tio n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retention,and repre-sentation,which are closely interrelated and indispensable.T he present thesis will make a careful study of the aforesaid three stages,w ith particular focus given o n information retention.Key Words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info rmatio n retentio n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on note-taking 什么是“记忆”?《辞海》里所下的定义是:“对经历过的事物能够记住,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回忆),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三方面。

结合口译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口译过程完全与记忆过程相吻合,口译过程也包括三个阶段:识记信息(即接受、获取信息或对始发信息进行解码)、保持信息(即记住、储存所接受的信息或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编码)、再现或再认信息(即重新表达信息、信息再输出或对用文字、符号储存的信息进行再解码)。

本文中拟将对口译记忆的具体环节进行研究,摸索记忆规律,以图提高口译记忆的效率。

1 口译中信息的识记口译中信息的识记就是译者接收(听和理解)始发信息。

口译的预测机制管窥

口译的预测机制管窥
【作 者】安新奎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H059;H315.9
【相关文献】
1.浅论口译中的预测机制 [J], 朱颖丽
2.释意理论视角下的口译预测机制--以拜登四川大学讲话为例 [J], 王阿晶
3.浅论口译中的预测机制 [J], 朱颖丽;
4.医疗口译员保密性原则面临挑战时的有效解决机制——以一次医学口译实践为例 [J], 王文星;杨红
5.关联视角下的口译记忆认知机制及其对口译笔记教学的启示 [J], 傅顺; 罗永胜; 陈文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译的预测机制管窥
安新奎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翻译》பைடு நூலகம்
【年(卷),期】2001(14)3
【摘 要】口译的预测效益不可否认。本文从知识底蕴、交际场合、主题知识、逻辑思维等几个方面对预测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以求抛砖引玉。
【总页数】3页(P27-29)
【关键词】口译;交际场合;逻辑思维;主题;分析研究;知识底蕴;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口译记忆安新奎(西安外国语学院 西安市 710061)摘 要 口译记忆包括信息识记、信息保持和信息再现三个环节,且三个环节之间关系紧密,缺一不可。

本文拟对以上三个环节进行研究,文章的重心在于探讨如何保持信息。

关键词 信息识记 信息保持 信息再现 口译笔记A bstract M emory in interpreta tio n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retention,and repre-sentation,which are closely interrelated and indispensable.T he present thesis will make a careful study of the aforesaid three stages,w ith particular focus given o n information retention.Key Words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info rmatio n retentio n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on note-taking 什么是“记忆”?《辞海》里所下的定义是:“对经历过的事物能够记住,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回忆),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三方面。

结合口译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口译过程完全与记忆过程相吻合,口译过程也包括三个阶段:识记信息(即接受、获取信息或对始发信息进行解码)、保持信息(即记住、储存所接受的信息或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编码)、再现或再认信息(即重新表达信息、信息再输出或对用文字、符号储存的信息进行再解码)。

本文中拟将对口译记忆的具体环节进行研究,摸索记忆规律,以图提高口译记忆的效率。

1 口译中信息的识记口译中信息的识记就是译者接收(听和理解)始发信息。

较之其他记忆活动,口译中的信息识记有所不同,口译中的信息识记具有瞬间性和一次性的特点。

口译中译者不可能对信息进行长时间的分析,也不允许多次反复信息以加深其印象,这也排除了译者机械性识记信息的可能。

因此口译的识记只能是意义识记,它是以建立新信息(新材料)和译者已有知识间的意义联系并以新信息(新材料)各部分之间的意义联系为基础的。

况且心理学家已证实,意义识记要比机械识记的效果要高20—25倍。

1.1如何识记信息?释意派翻译理论创始人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认为,翻译的对象绝不是语言,而是借助语言表达的意义。

在实践中译者要记下来的不是他听到的所有的词,而是由语言所表达的意义。

同时人的记忆能力有限,要记住话语中的所有的词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听力记忆跨度之内最多只能同时记住7—8个字词,其余字词只能留下意思痕迹。

另外话语的构成也为我们捕捉话语的思想提供方便,在任何一个话语中都有许多不承载实质性意义负荷的多余词,它们仅仅充当前后话语的连接功能,所以在识记信息时可以抛开它们而不损及话语的整体意义。

口译中的信息识记的本质就是译者接收(听)和理解始发信息,其目的在于向信息接收人转达信息。

可见,较之一般记忆中的信息识记,口译中的信息识记是一种有意识的识记,它首先要求译者在接受信息时集中注意力。

在具体工作中可影响译者注意力的有以下几种因素:①译者自身因素,包括译者的体力和情绪;②客观因素,即译者工作的外部环境,包括各种干扰、技术设备的质量、温度、湿度等。

因此,保护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同时要排除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捕捉住信息中所蕴含的思想。

其次,译者要识记信息,就要善于确定和把握交际双方的交际目的、交际的主题、双方话语的结构,这些因素都为信息识记提供了一个大背景,进而可减轻识记的紧张程度,并为下一步第17卷4期2004年11月 中国科技翻译CHINESE SCIENCE&TECHNOLOGY TRANS LATORS JOURNALVol.17.No.4Nov.2004收稿日期:2004—03—03/21DOI:10.16024/ ki.issn1002-0489.2004.04.007保持信息和再认信息奠定基础。

再次,译者要善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所识记的信息。

任何理解都是我们利用已知信息去了解未知信息,都是我们在有关经验和知识中去建立联系。

在口译实践中译者的经验愈丰富,积累的主题知识愈多,那么他的联系就愈丰富,就愈容易在需要时将这些经验知识调出,就愈容易理解新信息。

2 口译中信息的保持通过接收信息、理解信息,译者完成了信息的识记,而这只是口译记忆的第一个环节。

在具体实践中还要求译者具备一个在一定时间里(比如2—3分钟)保持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具有把“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的能力。

因而对于口译人员来说除了具有发达的瞬时记忆能力外,还得具有把所识记信息物质化、以口译笔记形式留下来的能力。

口译时,不管是心记还是笔记,都必须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这是保持信息的关键环节。

孔子曰:“《诗》三百,一方以蔽之。

”这就是说人们在记忆信息时要善于归纳和概括,用精练的字句来表达庞杂的信息。

本文着重研究的口译笔记,就是要求译者在保持信息时要善于抓住那些关键性的字词和话语前后的逻辑关系。

2.1口译笔记的重要性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人说话的速度一般是每分钟120—150个字词。

人的瞬时记忆可保存7±2个独立的、没有联系的字词或数字。

人的瞬时记忆一般可记住20个按一定规则和次序排列的字词。

以上数据告诉我们,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

在译者翻译之前,发言者说话时间一般为2—3分钟(当然演讲、致辞等的时间要更长一些),虽然这一时间段并不算长,但是要不借助其他手段而把两三分钟之内所接受的所有信息完全一字不漏地保存下来,对译者来说是不可能的。

况且,在一个较为紧张的工作条件下,译者若去转达更大的信息量,势必会大量地遗失始发信息。

因此就必须寻求一种辅助性手段,来帮助译者保持通过识记得来的信息。

这种辅助手段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口译笔记,它的任务不是记住句子中的每一个字词,而是记住始发信息的意义支点、关键性字词、逻辑关系。

2.2口译笔记的可能性首先,我们讲话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120—150个字词,而在一分钟内我们能听300—500个字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段速度差去分析、把握说话人的思想,同时这一速度差也为做口译笔记提供了可能。

其次,有人作过统计,在各种不同的语言中冗余性成分达50%—70%之多。

为了保证交际的可靠性,言语链中常会使用许多不同层次的、互相重复的语言单位,如同义词、同位语;重复、复指等修辞手段,这些成分在口译时都可以缩减或省略。

再次,在交际中也会遇见一些人故意拉长或里唆,这些交际中的“垃圾”口译时也完全可以抛弃。

最后,在交际中我们所接受的信息总是体现为一定数量的字句,而思维正常的人所发出信息的组成都有一定规律,凡交际时使用的词句都受制于语言环境和交际背景。

组成信息的词句在结构和意义上前后都存在一种密切的联系。

一般说来,在交际过程中通常是已知的、旧的内容在前面,作为起点,而新的信息、新的内容在后,作为核心。

因此已知在前、未知在后,就构成了连贯性话语结构的基本规律[1]。

在前一句中为未知的(新内容),在下一句中就成为已知(旧内容),已知的部分自然不再承载新的信息,因而也变成了话语中的冗余性成分。

译者的工作重心总是那些不断出现的新知信息,而被遗失的往往是那些已知信息,况且被遗失的部分还可依据话语链的逻辑关系再得以复现。

以上因素使我们可以在边听、边记、边译这种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通过捕捉承载信息的成分、舍弃次要性成分、使用词汇和语法转换,完成对信息的压缩,以口译笔记形式保存所接受信息的思想。

2.3口译笔记的产生口译笔记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西方。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瑞士人J.F.Rozan对其进行的科学研究,首先在其书中予以阐述。

后来A.van.Hoof对其发展完善,并于1962年在他发表的《口译理论及实践》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口译笔记版本。

1969年前苏联也出现了由R.Miniar_Belo ruchef制定的俄语口译笔记版本。

到了20世纪70—80年代22中国科技翻译 17卷德国海德堡的一位学者Hans Matissek为此不懈努力,研究了一套通用的口译笔记体系。

他认为,不管始发语言、译入语言为何种语言,他的这套体系均可通用。

在我国,只在一些学者的著作或文章中论述了个人见解,而完整、系统的口译笔记体系尚未形成。

其实,翻译实践告诉我们,现在的几套口译笔记体系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总是受制于不同的译入语和始发语。

到底使用哪一种体系还得因语言而异,因人而异。

2.4口译笔记的语言用哪一种语言作笔记,各家众说纷纭。

有人主张用始发语,有人主张用译入语。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各有利弊,即不能完全肯定一种而完全否定另一种。

用始发语作笔记,虽然直接、不需转换,从这一点讲可以省时,但从原语笔记转换成译入语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而用译入语作笔记,虽然解读笔记无需语言转换、较轻松,但是最初要把始发语表达的信息转换成译入语笔记,自然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总之,不管用哪一种语言作笔记,语言的转换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笔者认为,作口译笔记不妨两种语言混用,发挥各自的优势,记一字词用哪一种语言更简洁、更便利,我们便使用这一语言。

另外,口译笔记个性化的特点比较明显,都是个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

说到这里有必要谈一谈口译笔记的特点或原则。

2.5口译笔记的特点2.5.1经济性要强口译时接受信息的时间短,对信息的接收多为一次性行为,译者不可能花费大量时间作笔记,因而作笔记所用的文字或符号要少、精、易于书写,比如多用缩略语(如W TO、WHO、GDP,西外(西安外国语学院)等);符号(如“↗”表示“升高、增长、提高”等,“↘”表示“降低、减少、缩减”等,“≈”表示“大约、近乎”等)。

2.5.2直观性要强作笔记要多用符号,因为符号比字词易书写、易解读、形象性强、易联想、易移行。

如“?”常使我们联想到“问题、疑问、提问”等词,而“√”使我们很容易想到“同意、赞同、肯定、支持、正确”等。

另外直观性还包括借用符号/和//把句段隔开。

2.5.3通用性要强笔记中所使用的符号在译入语和始发语中可以引发相同的联想。

如“◆”在不同语言中可代替“国家、地区”等概念,“■”可指代“代表团、代办处、大使馆”,“×”可指代“否认、反对、禁止”等,“★”可代替“圆桌会议、论坛”等。

2.5.4个性化要强作笔记用什么语言、什么符号由译者自己决定:取决于译者作笔记的习惯和速度。

随着翻译经验的积累,译者慢慢会形成一套自己的笔记体系(符合自己思维方式的个性化的缩略语、个性化的符号,这些语言和符号具有译者自己可以理解的语义),并对自己笔记体系的使用近乎自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