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的心理与生理节律共40页
人体生理节律
人体节律和应用一、每个人从诞生的那天起,直到生命终止,都存在着体力、情绪和智力方面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被称为人体节律(又叫生物节律或生理节律)。
人体节律分为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三种。
这些节律的时间周期分别为23天、28天、33天。
每个节律周期又分为高潮期、临界日昨低潮期三个阶段。
以上三个节律周期的半数为临界日,这就是说11.5天、14天、16.5天分别为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的临界日。
临界日的前半期为高潮期,后半期为低潮期。
人处于高潮期,体力充沛,;心情愉快,思维敏捷,记忆力好,体内免疫功能增强,故工作效率提高,工伤事故较少,发病机会也可减少。
人在低潮期体容易疲劳、做事拖拉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降低等。
临界日对人们的威胁较大,这时,人体处于频繁的变化之中,做事粗枝大叶,容易出差错事故,感染疾病的机会增多。
二、重视人体节律,合理安排作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感觉到自己的体力、情绪或者智力有时很好,有时却很坏,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从出生直至生命结束,其自身的体力、情绪或智力都存在着有强到弱、由弱到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人体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现象的产生是因为生物体内存在的生物抓,它可以自动调节和控制生物的活动。
体力、情绪和智力的不同变化分为高潮期、低潮期和危险期。
在高潮期,人们感到体力旺盛,精神愉快,头脑灵敏,记忆力强,富有创造性,更具有逻辑性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低潮期,人们感到体力差,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喜怒无常,判断力下降等;在临界期,人们的身体处于频繁的变化或过渡阶段,体力、情绪或智力及不稳定,办事粗心,容易出差错,协调力差,容易感染疾病,已发生事故。
人们在调查事故的原因中发现有很多事故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当人体生物节律处于低潮期或者危险期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事故。
前苏联卫生部全苏眼科疾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用事后检验的方式确认了生物节律的影响,他们对莫斯科第59医院在3个月内作的395例眼科手术做了详细分析,手术中遇到麻烦的有68%出现在当日外科医生体力生物节律不佳的时候,63%出现在外科医生情绪节律不佳的时候,病人生物节律在手术日不佳的有65%以上产生手术后并发症。
人机工程学第4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人机工程学第4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老师的精华总结第3章链接第5章链接老师的精华总结4.1.1心理现象心理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心理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心理活动的组成参阅图4称。
心理活动的组成参阅图4-1。
老师的精华总结4.1.2行为的构成心理学家列文(K.Lewin)认为行为取决于个心理学家列文(K.Lewin)体本身与其所处的环境。
体本身与其所处的环境。
即B=f(PE)式中,B-行为式中,P-人E-环境老师的精华总结个体本身又受到“遗传”个体本身又受到“遗传”、“成熟”、成熟”学习”等因素的影响,上式可概括为:“学习”等因素的影响,上式可概括为:B=H某M某E某L式中,B-行为式中,H-遗传E-环境L-学习老师的精华总结4.1.3行为反应心理学家将行为分解为刺激、生物体、反心理学家将行为分解为刺激、生物体、应三项因素研究,应三项因素研究,即SOR式中,S式中,S-外在、内在的刺激O-人体R-行为反应刺激、人体、反应三项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见图关系见图4-2,图4-3,图4-4。
老师的精华总结老师的精华总结3.适应: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3.适应: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感觉会逐渐减少以适应致消失的现象。
致消失的现象。
4.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作用:4.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由此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低,由此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5.对比对比:5.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于同一类的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类的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6.余觉刺激取消后,感觉可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
余觉:6.余觉:刺激取消后,感觉可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
老师的精华总结4.2.2知觉的基本特征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感觉:属性的反映。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课件
2/10/2021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27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在对近千名儿 童进行研究后发现,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 最迅速的时期。他说,假设一个孩子17岁所达 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这 段时间,他已获得了50%的智力;4-8岁,他 又获得30%的智力;其余20%的智力他将在8 -17岁这9年中慢慢地获得。
2/10/2021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17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 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 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 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 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 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 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 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 ★ 3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 的关键期;
2/10/2021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30
• ★3岁半左右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关键期; ★3岁半左右是幼儿独立性开始建立的关键期; ★4-5岁的儿童视觉、听觉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是进 行音乐、绘画教育的最佳期。
• ★ 从初生到4岁也是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 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为迅速。斜视儿童在4岁之 前一般较易矫正。
一般规律
• 1 .顺序性 • 2 .阶段性 • 3 .不平衡性 • 4. 互补性 • 5 .个别差异性
2/10/2021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1
1 .顺序性
含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不间断的由低 级向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 杂的有序过程。
【学习】第四章睡眠与觉醒
But 触发器不稳定,无意识的开或者关。如果没有有趣的事 情发生,他们很难维持觉醒状态,如果觉醒超过一段时间, 他们继续睡觉就会出现麻烦。
如何维持触发器的稳定呢? ---下丘泌素
整理课件
研究认为:腺苷能通过抑制腹外侧视前区神经元来增 加睡眠,抑制的释放回激活这些神经元。
整理课件
快速眼动睡眠的神经控制
整理课件
一、睡眠障碍
1、失眠症 2、发作性嗜睡病 3、睡眠异常现象
整理课件
失眠症
诊断失眠的主要标准是:入睡困难,睡 眠过程中睡眠时间短,觉醒次数多并且多 梦。
失眠者的REM睡眠期缩短,SWS睡眠期 较长,4期提前结束。
失眠者生理性警觉水平提高,睡眠过程 中心率、体温都较睡眠良好者高。失眠2- 3日后,记忆思维能力下降、易怒等。
整理课件
觉醒与睡眠的神经机制 之睡眠的化学控制
如果个体被剥夺慢波睡眠或者快速眼动睡眠,个 体是否会补足缺失的那部分睡眠?(是)
如果个体在日间打盹,夜间的慢波睡眠量是否会 减少?(是)
何种机制控制个体获得的睡眠量?可能觉醒的延 长会产生一种促睡眠物质,或者睡眠的延长会产 生一种促觉醒物质。
整理课件
连续高振幅δ波,多于50%。
慢波睡眠
整理课件
快波睡眠
快波睡眠时常伴随出现眼球快速运 动,故也称为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而慢波睡眠 也称为非快速眼动( NREM)睡眠。 Nhomakorabea整理课件
二、不同睡眠时相的生理功 慢波睡眠和快能波变睡眠化与觉醒状态相比均
有显著的生理功能变化。
REM睡眠时眼球的快速运动可能与梦 中观察到的景象有关。REM睡眠时的梦具 有视觉梦幻特色,常常是包含有怪异的知 觉经验的故事。睡眠前半期的梦多是针对 现实的,而后期则变得怪异。
人的生理和心理及生物力学特性
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二页。
11
图 人 的 痛 、 温 度 和 粗 略 触 觉 传 导 通 路
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二页。
二、人的反应时间
1、定义 2、影响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
随感觉通道不同而不同 (见表3-4)
与运动器官有关 (见表3-5)
与刺激性质有关 (见表3-6)
随执行器官不同而不同(见表3-7)
数小时对人体无影响 1小时内无影响
1小时后有时会引起不快感 1小时后会引起不快感 1小时后会有危险 1小时内即有危险
表3-13 二氧化碳对人体影响与浓度的关系
接触时间( min)
10 40 80 10 40 80 10 40 80
浓度(%)
2.0 1.6 1.4 3.5 2.8 2.4 7.9 6.8 6.1
第三页,共一百五十二页。
中枢神经
脑:延髓;脑髓;中脑;间脑; 小脑;大脑
按解剖分
脊髓
神 经 脑神经;脊神经 系 统
周围神经 按功能分
感觉(传入)神经
传运 出动 )神
经 (
躯体运动神经
(支配骨骼肌)
植物性神经
(支配内脏器官 )
图 2 人的神经系统结构
第四页,共一百五十二页。
2、感觉的基本特征
人的各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感受性和感觉
图3-10 年龄对听力敏感性的影响
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二页。
图3-11 人的听觉阈限
第四十页,共一百五十二页。
6、人的嗅觉、味觉和肤觉特性
(1)嗅 觉
(2)味 觉 (3)肤 觉
触觉(触觉感受器见图10 ,触觉阈限) 温度觉 痛觉(见图11)
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二页。
人体节律的生理学机制与调节
人体节律的生理学机制与调节一、背景介绍人体节律是指人体在生物钟及环境因素的调节下,多种身体功能和行为能力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这种变化往往具有日间与夜间差异、上午与下午差异等,表现在精神、体力、免疫系统、食欲、睡眠、代谢等方面均有所体现。
其中,睡眠、代谢和免疫系统是人体节律中最为典型的。
而对于人体节律的生理学机制和调节,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人体节律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入手,分别探讨其生理学机制以及如何进行调节。
二、人体节律的基本概念和表现人体节律主要由内生性生物钟和环境因素所调节。
内生性生物钟是指人体内部存在一种通讯系统,能够对光、温度、食物、药物等外部刺激作出反应,从而控制睡眠、皮肤温度等节律。
环境因素包括了日光照射强度、气温、湿度、噪声、化学品等,都可以影响睡眠和免疫功能。
人体节律在睡眠、代谢和免疫系统等方面,表现为一系列周期性变化。
其中,睡眠是最显著的表现之一。
人体很明显地分为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而睡眠因子有多个,包括了内源性生物钟、环境因素等,可以影响捕捉睡眠信号的情况。
另一方面,人体代谢也有显著节律。
研究表明,人体里循环的一些激素,比如甲状腺素、胰岛素等都会有明显波动,其中部分表现为昼夜节律。
最后,免疫系统也有着显著例律变化。
人体在不同生理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免疫状态,也就是有着清晰的昼夜节律。
三、人体节律的生理学机制人体节律的生理学机制主要包括了内生性生物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调控。
(一) 内生性生物钟内生性生物钟是人体节律最重要的调节机制,其主要部位在大脑中枢的下丘脑区域。
其中,主要节点有杏仁核、维中隆核、视交叉上核等。
通过这些核的调控,人体可以对光、气温、食物等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让相应的生理功能出现昼夜节律性变化。
(二)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对人体节律的调节也非常重要。
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可以对人体睡眠、代谢和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作出调节。
节律与人类行为的习惯形成有何关系?
节律与人类行为的习惯形成有何关系?一、生物节律对人类行为的影响1. 生理节律对睡眠行为的影响生物钟是人体内部调控生理过程的重要机制,它与人类的睡眠行为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人体具有一定的生理节律,如每天早晨醒来、下午疲惫等,这些都是生物钟的调控作用。
生物钟控制睡眠的过程中,一般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等,这些都是生理节律不同步造成的。
因此,了解生物节律对睡眠行为的影响,可以帮助人们改善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2. 心理节律对行为的影响人的行为与心理节律密切相关。
比如,人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对工作、学习的注意力、反应速度以及思维能力都存在显著差异。
在心理节律的调控下,人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认知和情绪特征。
研究发现,经过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节律,人们可以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任务,使其在高峰期完成,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日常习惯对节律形成的影响1. 日常作息习惯对生物节律的影响人的生理节律与日常作息习惯相关。
定期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人体调整生物钟,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相反,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常常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
因此,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人体的生物节律、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
2. 日常习惯对心理节律的影响恰当的日常习惯对于人的心理节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制定规律的饮食、运动时间,可以使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增强心理韧性,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经常参与正面的社交活动、充实的娱乐休闲等,也是调整心理节律的良好方式。
这些日常习惯的形成可以帮助人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三、改变不良习惯对节律调控的重要性不良习惯会破坏人体的节律调控系统,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熬夜、久坐不动等不良习惯都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睡眠质量;过度沉迷于社交媒体、工作等也会打乱心理节律,增加心理压力。
因此,改变不良习惯对于维持良好的生物节律和心理节律十分重要。
陕西人民出版社《人体生物节律》
陕西人民出版社《人体生物节律》20世纪初,德国医生菲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斯瓦波达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了人体生物节律。
人体生物节律的发现,引起了人们比较广泛的注意。
1937年,国际上召开了首届生物节律的国际会议。
1960年,在美国召开的生物节律的国际会议,标志着生物节律学的研究已经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体生物节律,其基本理论认为:人体生理状况从体温、血压到各器官的新陈代谢及精神状态,都有其周而复始地循环规律。
这种规律是能够测定的,现在一般采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的方法。
菲里斯和斯瓦波达发现,人体生物节律中的体力周期是23天,情绪周期是28天,智力周期是33天。
生物节律(生物钟)广泛存在于大自然的各种生命活动中,是上亿年内生物在其发生和进化过程中,为了与环境变化相适应而逐渐形成的内源性的与自然环境周期性变化相似的节律性的生命活动。
从蓝藻到人类,几乎所有生物体的生理、代谢活动和行为过程都表现出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节律性。
人们最熟悉的昼夜节律是每天的睡眠一觉醒节律。
人体生物节律一词,代表人体内的生理——生物循环。
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循环。
科学家对人体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体力循环周期为23天,情绪循环周期为28天,智力循环周期为33天。
这三个近似月周期的循环,统称为生物节律,在每一周期内有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日和临界期。
人体生物节律理论认为,这些循环从人出生的那时刻开始,就分别按各自的周期循环变化,首先进入高潮期,然后经过临界日变换为低潮期,按正弦曲线的规律持续不断的变化,一直到生命结束为止。
当这些循环处于高潮期,人们的行为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旺盛,情绪高昂、智力开阔;当循环处于低潮期,体力衰减,耐力下降,情绪低落、心神不宁,反应迟钝,智力抑制,工作效率低。
特别是临界期,体内生理变化剧烈,各器官协调机能下降,容易发生错误行为。
生理与心理护理课件
社会适应良好
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积 极参与社会活动,发挥
个人价值。
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
01
02
03
04
焦虑症
采取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 等方法缓解焦虑情绪。
抑郁症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药物治疗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兴趣
爱好。
人际关系问题
学习沟通技巧,增强同理心, 寻求第三方的协调和支持。
适应障碍
调整心态,寻求社会支持,学 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生理与心理护理课 件
目 录
• 生理护理基础 • 心理护理基础 • 生理与心理的关系 • 护理实践与应用 • 自我护理与提升
01
生理护理基础
人体生理结构
01
02
03
人体八大系统
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包 括消化、呼吸、循环、泌 尿、免疫、神经、内分泌 和运动系统。
人体组织类型
人体组织分为四大类型, 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常见生理问题与应对
高血压
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应定期检测血压,注意饮食和运
动。
糖尿病
糖尿病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应控 制血糖水平,注意饮食和药物治疗 。
肥胖
肥胖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应控制体 重,注意饮食和运动。
02
心理护理基础
心理过程与状态
认知过程
意志过程
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是 心理活动的基础。
体现为决策、行动和克服困难等,是 人格特质的重要方面。
情感过程
涉及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影响个体 的行为和生理反应。
心理健康标准
自我认知
个体能够准确评价自己 的能力、价值观和需求 ,并据此制定合理的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创造性思维方法
直觉和灵感 潜意识 形象思维和思维实验 视觉思维和感觉思维 想象力 敏感和洞察力 联想、侧向思维、转移思维
(4)想象
人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 构思出未曾经历过的事物形象,如根据 文献介绍的机械原理和结构,可以构思 出该机械的大致轮廓,这种认识活动叫 做想象过程。
情绪激动水平的高低是外界(环境的、社会的)
刺激情景引起的,因此,改变外界刺激可以改变情 绪的倾某项任务,实 现某一目标,自觉克服内心矛盾和外部困 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 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定 性;消极的品质表现为盲目性、冲动性、脆 弱性。
认识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注
心理过程特性 意、思维、想象 情感过程:如情绪与情感
心理特性
意志过程:如意志
个性心理特征:如需格要、、世动界机观、兴趣、能力、气质、性
二、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
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活动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 象。
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记忆六种过程, 都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形式,统称为认识过程。
理智特征
深思熟虑、善于分析与善于综合等,与其相反 的为轻率、武断、主观自以为是等
(3)气质
气质是一个人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 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指心理过程的程度、 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 向性。
气质与性格
气质和性格都是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方面的个性心 理特征。不过气质受先天影响多些,改变较难、较慢;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比气质改变较容易、较快。气质 类型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好坏差别。
(1)注意
当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是注意。
注意的模型: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一般模式为:
刺激——感知——选择——判断——决策—— 执行。
注意的特点:无意注意——不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2)记忆
记忆的过程:记忆可具有划分为识记、 保持、再认、再现等阶段。
记忆的种类: 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形象记忆、听觉记忆、动作记忆
(2)性格
性格是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社会行 为的方式中,区别于他人所表现出的那些比较 重要的、最明显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性格具明显的社会性,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 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性格特征:
有学者将性格分为:冷静型、活泼型、急躁型、 轻浮型和迟钝型。前两者中的性格属于安全型, 后三种属于非安全型。
第一节 人的心理特性及过程
一、心理学与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相互之间的适合性问 题,当然包括机械和环境必须适合人的心理特征,这个 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说心理学是人体工程学的重要基 础。
1. 心理学概念
2. 情感与情绪
3. 气质与性格
4. 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 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 面。
(2)情感、情绪具有三种基本形态:
心情 激情 热情
心情也叫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一
个人的心境常常是事出有因,并在人的一切活动上都留 下痕迹。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非常紧张的、时间短暂的
情感状态。激情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人 的意志和自我修养。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固而深厚的情感状态。热 情具有稳固性,但与心境的那种持久性不同,热情状态 不因时过境迁而变化无常。热情的强而有力又与激情的 那种冲动性不同。热情总是与人的明确认识、坚定的意 志相联系。
表现方面
主要特征
对现实态度的 待征
意志特征
情绪特征
表现为对社会、对工作、对他人、对自己的态 度。如正直、诚实、积极、勤劳、谦虚等,与 其相反的是圆滑、虚伪、消极、懒惰、骄傲等
独立性、自制性、坚持性、果断性等,与其相 反的为易受暗示性、冲动性、动摇性、优柔寡 断等
热情、乐观、幽默等,与其相反的为冷淡、悲 观、忧郁等
三、个性心理
表现人们个体差异的心理现象,叫做个性心 理。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
1、个性心理特征
指的是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 的成分。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各不相同。
(1)能力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之一。 能力的个体差异与安全:
a.人的能力与岗位职责要求相匹配 b.发现和挖掘潜能 c.通过培训提高人的能力 d.团队合作时,应注意人 员能力的相互弥补
(3)情绪实质上也是情感,只是情感比较持 久、稳定,较少外部表现和冲动性;而情绪 比较短暂、易变,有明显的外部表现与冲动 性。
(4)人的情感、情绪直接关系到作业的质量 和事故的发生。
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有如下几种不安 全情绪: ① 急躁情绪: ② 烦躁情绪:
过高和过低的情绪激动水平,使人的动作准确度 降至50%或以下,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自制。
(3)思维
人对感觉和知觉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揭示事物 的规律,使认识活动又深入一步,这叫做思维过程。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
思维的基本特征: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与语言的不可分性。
思维种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 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2、情感过程
是指人在认识过程中,不是无动于衷、冷漠无 情,而总是内心产生情感,并表现出满意或失 望、喜欢或厌恶、振奋或惊恐、愉快或忧愁等 内心的体验,这就是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应 形式。
(1)情绪、情感为三种因素所制约:环境影响、 生理状态和认识过程。人类社会性情感可归结 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辐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 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 的思维。
1)创造性机理
创造性思维五要素 :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 逻辑思维、辩证思维
创造性素质,人的创造性本能和创造性形成机理
2)创造性知识基础
科学技术知识加丰富的实践经验
3)创造性思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