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ACS患者的血压管理_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_郝玉明高子涵_心血管网
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阿司匹林](https://img.taocdn.com/s3/m/033912d276eeaeaad1f330c3.png)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心血管疾病死亡中冠心病占第一位
1% 1% 5% 2% 5%
20% 49%
17%
冠心病 卒中 高血压 动脉硬化 充血性心衰 先天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其他 人中
1997年,经年龄校正的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死亡率为每100,000
194例,
相当于每年死亡超过500,000 人。据估计, 1999年由冠心病和卒中带来的直接和间接花
郝玉明幻灯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郝玉明幻灯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郝玉明幻灯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郝玉明幻灯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郝玉明幻灯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郝玉明幻灯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ACS患者PCI术后
刚离虎口 又被狼追
郝玉明幻灯
ACS的主要原因
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 血管内皮受损 血小板的激活
动脉粥样硬化 : 一个进展性过程
正常 脂质条纹 纤维斑块 粥样斑块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不稳定心绞痛
心梗 冠脉死亡 无临床症状 中风
吸烟, 高血压, 糖尿病, 年龄等
劳力性心绞痛 周围血管 疾病
高危患者
Courtesy of P Ganz.
郝玉明幻灯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
内膜 纤维帽 脂质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郝玉明幻灯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郝玉明幻灯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郝玉明幻灯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郝玉明幻灯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郝玉明幻灯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药物选择_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_郝玉明_心律失常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药物选择_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_郝玉明_心律失常](https://img.taocdn.com/s3/m/0d184228b4daa58da0114a47.png)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药物选择_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_|郝玉明|_物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作者:郝玉明 2012-2-1 12:04:29 点击:464 次发表评论文字大小:大中小文章号:W077248高血压是痛风患者的常见合并症,根据最近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者高达74%,此外,高血压患者也常常伴有高尿酸血症,而许多药物对尿酸代谢有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抗高血压药物就显得非常重要,临床上不容忽视。
既往研究显示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能增加尿酸水平,但对于钙离子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报道不一,曾有报道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洛沙坦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其他的ARB 是否同样不清楚。
2012年1月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提示,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具有降低血尿酸作用,而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以及除了洛沙坦之外的其他ARB类药物则显示增加血尿酸水平。
该研究是基于对一个覆盖1,775,505人平均随访5年上的队列研究人群资料,收集了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注册病例资料,入选患者年龄20—89岁,所有患者在入选时没有痛风和癌症。
最后对24768例新诊断的痛风患者和50000名对照者进行了对比研究,观察不同药物对尿酸的影响。
观察药物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洛沙坦以及非洛沙坦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等;使用情况分为正在使用(近30天内)、近期使用(之前30天到一年)、既往使用(一年前)和从未使用(未使用记录),其中对照病例与痛风病例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相匹配。
用药剂量分为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根据英国国家处方集)。
相关分析因素包括各种情况如血压、血脂、体重、吸烟、饮酒、缺血性心脏病、肾脏功能(终末期肾病)、心力衰竭等。
最后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钙离子拮抗剂和洛沙坦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其他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和非洛沙坦ARB具有增加血尿酸作用。
透析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
![透析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a2fe110c281e53a5802ff89.png)
40 30 20 10 0
左室肥厚 新发心衰
P=0.007 P=0.05
2 1
<110 透析患者的收缩压(mmHg)
Luther JM Kidn Int 2008;73:667-668
>180
新发缺血性 心脏病
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lysis patients. Am J Kidney Dis 2005;45(Suppl3):S1–153.
心血管死亡
CCB 109176 CCBND 52156 Diur 106653 ARB 41806 ACE 68414 BB 44723 14 5 10 4 8 6 0.95 1.04 0.99 1.08 1.07 1.09 0.86 0.94 0.88 0.83 0.98 0.84 1.05 1.16 1.11 1.41 1.18 1.43
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df25264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5.png)
Ⅰ类
B级
①如血压≥220/120 mmHg,在最初的24 h内将血压降低15%可能是合理 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或 的
Ⅱb类
B级
2 血管内治疗且没有合并症,
需要紧急降压治疗的患者: ②如血压<220/120 mmHg,在最初的48~72 h内启动或重新启动降压治 疗对于预防死亡或重度残疾无效
Ⅱb类
A级
Ⅱa类
B级
SAH血压管理推荐意见
序号
推荐意见
1 避免用力及过度搬动,保持排便通畅,可能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
平稳地将收缩压维持在<160 mmHg是 合 理的。
2
将收缩压降至<130 mmHg可能是有害的。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Ⅰ类
B级
Ⅱa类
B级
Ⅱb类
B级
出血性卒中的血压控制
缺血性卒中治疗时机及血压治疗靶目标
与迟发性脑缺血风险增加相关,SAH住院死亡患者的入院时MAP显著低于存活的患者 [(102.3±16.4)mmHg vs.(106.4±15.3)mmHg,P=0.026)]。 ➢ 对SAH患者进行降压治疗的同时,应避免血压过低造成缺血性损害。
脑出血血压管理推荐意见
序号
推荐意见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1
术中建议保持血压≤180/105 mmHg,术后根据患者的血管再通状态对血压进行管理。 ③ 机械取栓患者:对于因大 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的患者(伴或不伴静脉溶栓),建议血管
内治疗前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以下,术中收缩压控制在140~160 mmHg。
药物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降压治疗
➢ 未再灌注治疗患者的血压管理: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启动或恢复降压治疗时 机需个体化评估。当血压<220/120 mmHg,最初72 h内监测血压,不需要降压治疗;当血压 ≥220/120 mmHg,在最初的24 h内将血压降低15%可能是合理的。
《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2023)要点
![《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2023)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9832e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e.png)
《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2023)要点1 背景高血压的管理在全球仍然面临挑战。
近30年来,中低收入地区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增加约90%,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增加。
根据2012—2015年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患病人数从1958年不足3000万增长到了近3亿。
在控制率方面,2019年全球高血压控制率女性为23.5%,男性为18.4%,中国高血压的控制率虽较往年有所提升,但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男性17.8%,女性13.9%)。
另外,近期发表的一项我国动态血压注册登记研究显示,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仅21.0%的患者24h血压控制良好,白天血压控制率为45.0%,清晨血压控制率为34.1%,夜间血压控制率为27.6%。
当前,我国高血压管理面临两个方面的重要挑战:一是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高血压发病明显年轻化;二是高血压控制率亟待提高和改善。
2 高质量血压管理的内涵2.1 高质量血压管理的概念高质量血压管理是指在诊室血压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全天24h(动态血压)以及长期(家庭血压)稳定的血压控制达标;在高血压分级、分期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高血压的分型管理。
其核心是通过使用长效降压药控制24h血压,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分级、分期以及分型,实现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从而减少血压变异性(BPV),延长患者血压目标范围内时间(TTR),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2.2 高血压的分级、分期及分型管理高血压分级目前仍然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分为3级(1级、2级、3级)。
分级不仅是高血压管理的基础,也是目前大部分指南高血压诊治的基础,其核心目标是降压达标。
目前,尚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支持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30/80mmHg作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因此,我国仍然采用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90mmHg作为高血压诊断标准。
《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解读PPT课件
![《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eeba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8.png)
高血压也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脑血管破裂或阻塞, 引发脑卒中、脑出血等疾病。
肾脏损害
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肾脏血管病变,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引发肾衰竭 。
其他并发症
高血压还可引起命。
03 高质量血压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08 结论和建议
对高血压患者的建议
知晓自己的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 己的血压水平。
合理用药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随 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低盐、低脂、均衡 的饮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
息和心情。
定期随访
定期到医院或社区医疗 机构进行随访,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对医疗机构的建议
钾有助于钠的排出,从而降低血压。 建议高血压患者多吃富含钾的食物, 如海带、紫菜、菠菜、香蕉等。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运动
控制体重
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高血压患者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来减 轻体重,使体重指数(BMI)保持在18.5-23.9kg/m2之间。
适当运动
适量运动有利于降低血压、减轻身体负担。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进行至少30分 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等。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避 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运动。
克。
03
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紧张、疲劳等因素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建议高血压患者保持心情愉
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进行放松和缓解压
力。
05 药物治疗和合理用药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选择
个体化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 年龄、性别、合并症等, 选择最适合的降压药物, 实现个体化治疗。
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23932065_ACS患者PCI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326水平变化及意义
![23932065_ACS患者PCI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326水平变化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d3ce55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4.png)
入F
i
c
o
l
l分离液中获取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
管中 提 取 总 RNA;检 测 总 RNA 纯 度 (A260/A280
在 1.
8~2.
1)后 用 Tr
ans
c
r
i
t
o
rF
i
r
s
tS
t
andcDNA
p
Syn
t
he
s
i
s Ki
t 逆 转 录 试 剂 盒 将 RNA 反 转 录 成
cDNA;用 PCR 仪扩增 cDNA,扩增条件为 95 ℃ 15
展,但与 ACS 预后的关系鲜有报道。去整合素 - 金
定量 PCR 法 [14]检 测 单 个 核 细 胞 中 miR326 水 平。
步骤如下:取 TRI
z
o
l试剂加至装有单个核细胞的试
伤 [6]、胃癌 [7]、宫 颈 癌 [8]和 肝 细 胞 肝 癌 [9]等 疾 病 进
属 蛋 白 酶 17(
ad
yi
[
3]
,
用,
但仍有主要不良心血
ACS 预 后 已 明 显 改 善
究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
会批准。
1.
2 外 周 血 单 个 核 细 胞 中 miR326 水 平 检 测 抽
取 ACS 患者入院 24h 内、
PCI后 3d、
7d 空腹肘部
静脉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 [13]获取 外 周 血 中 单 个
第 42 卷第 5 期
2021 年 5 月
河
北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
ARB与糖尿病高血压控制
![ARB与糖尿病高血压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140ca5fcf61fb7360b4c65d0.png)
致 糖尿病 的 危险相 对较 低…。研 究者 对2 0 年 9 1 降压 机制 不 同 ,在长 期 治疗 过程 中对 中间终 点的 延 06 月 5 日以 前 的文 献 进 行 了 系统 回顾 ,共有 涉 及 1 3 5 缓作 用 可 能不 同 。药 理 学特 性 显示 :ARB、ACEI 4 1 3 例 高 血 压 患 者 的 2 项 随 机 对 照临 床 研 究 被 纳 入 最 具 有 提高 胰 岛素 敏感 性 、改 善胰 岛素 抵抗 的 作用 , 2
终 分 析 ,主 要 终 点 为新 发 糖 尿 病 的 患 者 比例 。结 CC B可 以改 善 内皮功 能 、不增加 胰 岛素 抵抗 ,而 D
果 表 明 , 以初 始 降 压 药 物 为利 尿 剂 者 作 为 对 照 ,
受体 阻滞 剂和 利 尿剂 在大 剂 量使 用 的情 况下 可能 会
样爆发形成单位)的生成,提示AR 在体外能直接 靶 器 官保 护 的双 重疗 效 。因此 ,临床 中应 尽早 应 用 B
抑制红 细胞 生成 。Deo g 发现 体外 培养 外周血 红 R 抑制 剂 ,[AR 类 药物 ,使其 在有 效降 压的 基 ln 等 AS  ̄ [ B I 系祖 细 胞表 面 A 1 等 的 表达 ,应 用AR 后 可使 红 础 上进 一 步延 缓 左室 肥厚 ,减 少 心 力衰竭 、心 肌梗 TR B
断 剂 ,具 有较 为平 稳 的长 效 降压 作用 ,较 低 的不 良
高 血 压 患 者 治 疗 的 目的是 降 低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的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的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08ece7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d.png)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的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液在主动脉中的血压持续增高。
高血压不仅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许多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脏病、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等。
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血压控制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的标准及相关内容:2.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的标准解释说明: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阐述确定高血压患者所需达到的血压控制目标、测量方法和频率以及选择和使用治疗药物的原则。
3. 规范化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本节将重点介绍饮食调整与健康饮食习惯养成、积极体育锻炼和适度运动、以及控制体重和避免肥胖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
4. 合理用药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度: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药物治疗的原则和策略、常用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及选择,以及药物联合应用与个体化治疗。
5. 管理困难高血压患者的策略和方法:最后,我们将介绍如何管理那些面临治疗困难的高血压患者,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标准的解释说明,为医务人员和公众提供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性,并指导他们实施有效的控制策略。
同时,通过规范化生活方式干预和合理用药等手段,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满意度。
通过本文内容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促进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降低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的标准解释说明:2.1 血压控制目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是降低其收缩压(舒张压)和舒张压(收缩压)至一定的范围内。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正常血压范围是收缩压小于或等于140 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 mmHg。
然而,老年人和伴有其他相关疾病的高危患者可能需要更严格的控制目标。
重视透析患者的血压管理
![重视透析患者的血压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a38d0902020740be1e9b8f.png)
性 高血 压 患病 率也 很高 ,是 指使 用 3种 以上 降
压 药仍 不 能使 血压 达标 的状 况 。
一
、
流行 病学
由于 诊断标准 不 同, 个报 道 的差 异很 大 , 各 有 些作 者 报道 E R S D患者 高 血压 的患病 率 几乎 达 到 l 0 j 日本对 6 ,9 0 %l。 J 5 3例 HD 治疗 患者 3 的调 查 ,发 现 高血 压 的患病 率 为 7 .%【。美 75 4 J 国 以收缩 压(B ) 10mm S P > 5 Hg或 舒 张 压( B ) D P > 5mm H 8 g或使 用 降压 药 为标准 ,H 治疗 患 D 者 高 血压 患病 率 为 8 %,与 普 通人 群 不 同 ,和 6 年 龄 、性 别 、种 族无 关 :控制 率 为 3 %,未 治 0 率 为 1%,有 5 %的高 血压 患者 控制 不 良[。 2 8 5 l 透 析 中 高血压 的诊 断标 准 为在有 效超滤 情 况 下 , 均 动脉 压 ( P) 平 MA 较透 析前 增 高 1%, 5 其 患病 率 约 为 5 %~ l%L 。并且 在 老年 人 、 5 6 —1 表 l 导致透 析 中 高血压 的可 能原 因 容 量过 负荷 或有 效 血容 量 不足
压 的主 要 原 冈,反 复发 生 的心 哀、冠 心病 和 老 年 患者 ,心 输 出鼍 不足 也 是透析低 血 压 的常 见
’ 植 . 透 析 治 疗 中心 。2广 州 5 0 3 ,南 方 科 火 肾移 . 16 0 学 第 _ 附 属 医 院 肾 内科 , 泌 尿 疾 病 研 究 ( 信 作者 ) 三 = 通
者 不 同类 型 的血压 异常 , 以指 南为基 础 ,实施 个 体化 防 治 。透析 患者血 压 异常 包括 高血压 和 低 血压 。对 于 血液透 析 ( HD)治疗 患者 ,高血
冠心病患者不可忽视血压控制
![冠心病患者不可忽视血压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e5026ce752d380eb63946d58.png)
冠心病患者不可忽视血压控制作者:田书琴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第12期这几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存在年轻化的趋势。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导致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腔闭塞抑或狭窄,进而造成心肌缺氧、缺血抑或坏死所引发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时,通常会出现头晕、胸口疼痛以及恶心等症状,并且会进一步扩散到患者的其他身体部位,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突然死亡,被称为人类“头号健康杀手”。
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管控极为重要。
因为高血压是诱发冠心病最重要的一个风险因素。
在许多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里,脂肪含量往往大幅超过正常人,一旦血压上升,血管承受的压力亦会随着升高,时间一长就会伤害血管,导致冠心病发作。
同样,冠心病患者往往存在高血壓并发症,并且由于血压上升,会加大冠心病的危害性。
血压的高低明显决定着冠心病患者的最终预后。
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压如果降低到81.1毫米汞柱,和将舒张压降低到85.2毫米汞柱的冠心病患者对比,冠脉事件的风险会降低一半;对于已存在亚临床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来说,把血压控制得低一点,在临床上会获得更佳的益处。
冠心病患者应该如何控制血压1.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要注意日常饮食。
饮食不当亦可能导致冠心病,如吃的食物盐分含量太高,或者摄入过多的胆固醇,等,均可能增加冠心病发作的概率。
故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佳。
其次,注意戒除香烟以及控制饮酒。
这些措施对管控血脂与血糖均比较有效,能让患者获益匪浅。
2.应重视药物治疗。
冠心病高危患者宜接受系统的药物治疗,以降低血压。
降压药物通常有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CCB(钙通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等。
其中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最佳药物,此类药物不仅在降低血压方面有良好的成效,还有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3.及时监测血压。
【VIP专享】从降压治疗到血压管理
![【VIP专享】从降压治疗到血压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cbe10c8b307e87100f69628.png)
从降压治疗到血压管理2012-12-14 15:50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作者:郝玉明等高血压的危害已经被认识,并且降压治疗的益处又被许多大型临床试验所证明,所以,降压是硬道理已经成为共识。
然而,受流行病学资料的影响和人们的许多美好愿望,人们又提出强化降压的概念,给人降压越低越好的错误感觉。
此外,近年来许多临床试验已经证明血压并非降得越低越好,降压治疗可能存在着所谓的“J”型曲线,从而,人们又不得不重新思考血压到底应该降低到什么程度?不同的患者降压是否应当不同?血压正常了该怎么办?许多心血管病患者必须使用某些血液动力学药物而影响血压,这些患者的血压又该如何掌握?如何权衡其利弊得失,此外,不同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又应当如何把握?诸如上述许多问题都不是能以简单的降压治疗来回答的。
所以,单纯“降压治疗”的理念已经过时,而“血压管理”的理念应运而生。
谈到血压管理,首先人们会想到什么是管理,管理这个概念,大多应用于人事管理和企业管理,但从管理的定义和内涵来看,血压管理的概念是可以接受的。
管理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
制定是制定计划(标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血压达标标准,最近的许多临床试验使得我们对过去的部分标准产生困惑,如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达标标准,也可能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美国JNC8等权威指南迟迟不能出台;执行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也就是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及其组合和服药方法;检查,是对执行的过程和结果与预期对比,找出问题与差距,最后到达不断改进,取得满意效果,最终达到正确管理血压,达到靶器官保护,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目的。
“血压管理”既包括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其中又包括不同类型的高血压管理),又包括对血压正常的许多心血管病患者的血压管理,还包括对血压偏低的心血管病患者的血压管理。
一、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一)高血压的诊断1.血压测量方法:(1)规范化血压测量。
高血压管理重视原则关注细节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管理重视原则关注细节个体化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f73d20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79.png)
高血压管理重视原则关注细节个体化治疗郝玉明【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1页(P1201-1201)【作者】郝玉明【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三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正文语种】中文郝玉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3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省社区康复医学会副会长,石家庄市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医药杂志、临床荟萃杂志编委,中华高血压杂志特约审稿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其发病率高、患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近年来很多高血压国际指南的发表,给我国临床医生带来许多启示,同时也带来很多困惑,特别是很多基层医生在高血压的临床诊治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临床荟萃杂志特组织高血压专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高血压的诊断看似简单,其实并非简单。
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基础病的及时发现与治疗和避免后续的高血压长期用药,改善患者预后。
王鸿懿教授的“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思路”详细介绍了各种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包括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也包括容易被人忽略的少见继发性高血压,特别是近年来非常常见但未引起重视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为我们临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提高了清晰的思路。
高血压诊断之后,一项重要内容是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靶器官损害情况,我们常困惑该给高血压患者做哪些检查,哪些是必须的,既要保证早期发现靶器官损害,又尽量减少患者检查费用。
赵海鹰教授的“高血压靶器官评估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进行靶器官评估,如何进行靶器官评估,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是血压达标,正所谓达标是硬道理,然而近年来围绕着血压达标出现很多争论,不同的高血压指南对血压达标给出了不同的建议,给临床带来困惑,尤玲和崔炜教授的“不同人群降压达标进展”综合国际指南和国内指南,对我们血压达标标准、达标速度和达标策略给出很好的建议,让我们感觉到客观、实用、可行。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管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b76072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b.png)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管理
郝玉明;金鑫
【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
【年(卷),期】2011(025)005
【摘要】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老年人不断增加,老年高血压不断增加,老年冠心病不断增加,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亦不断增加,对于老年人的降压治疗有许多特殊之处,特别是老年高血压还有许多未知问题,而冠心病患者的降压治疗中又存在“J型曲线”现象,其降压目标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
【总页数】5页(P356-360)
【作者】郝玉明;金鑫
【作者单位】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R544
【相关文献】
1.基于"互联网+"的高血压管理服务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效果观察 [J], 杨云净; 潘东; 常静; 向天雨; 王惠来; 张楠; 毛敏; 黄玮
2.精准血压管理预防烟雾病术后患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J], 袁萍;徐博;陈璐
3.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J], 卢来明;唐景峰;郑华平
4.优质护理配合血压管理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J], 程莉莉;孟桂平;陶晓燕;陈菊
5.护士主导的高血压管理范围综述 [J], 柯键;黄素芳;江敏;邓娟;肖亚茹;李咪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度解读ESH高血压管理指南领悟精髓择善而从
![深度解读ESH高血压管理指南领悟精髓择善而从](https://img.taocdn.com/s3/m/fd13d08627d3240c8547ef4f.png)
深度解读ESH高血压管理指南领悟精髓择善而从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07-036月15日,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欧洲高血压学会(ESH)第23届科学年会上,ESH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一路发布了《》。
这无疑成为本次会议的最大亮点之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宇清教授对该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了深度解析,使咱们能全方位的了解指南精髓内容。
一、新版指南更新特点宗旨不变,注重教育性与前2版指南一致的是,新版指南仍然强调其是一部教育性的指南,并非简单指导医生如何做具体的检查和开具处方。
因此,新版指南篇幅必然比较长,非高血压专业的医生阅读起来可能会感到内容冗长、可读性不强,但深切阅读即可发现,新版指南将高血压领域最近几年来相关进展进行了超级细致的论述,可谓一部经典的临床高血压实用教科书。
证据分级细化,专家共识为精髓与前版指南类似的是,新版指南由ESH和ESC别离选派专家参加指南撰写,并指定了共42名专家作为指南审阅人。
与前2版指南相较,新版指南中的诊断和医治建议第一次按照推荐类别和证据水平对证据进行了分级。
这一直是ESC指南的标准模式,而与既往ESH 所制定指南的风格不同。
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涉及诊治范围比较窄、证据相对比较集中的疾病,而对于高血压这样涉及广大不同人群及归并众多临床疾病和并发症的疾病而言,真正证据水平较高的建议并非占多数,因此在很多方面也需要采用专家共识。
咱们应在概念上有大体的认知,即应熟悉到证据缺乏(evidence lack)不等于反面证据(evidence against),因此,由专家智慧凝结出的共识在高血压指导原则方面仍是不可或缺的,而这种智慧的凝结也需要此后研究的证据加以验证。
因此,新版指南不仅是为现有问题提出建议,也为未来研究指出了重点方向,这正是这部指南的精髓所在。
基于最新证据,更新重点突出与相较,新版指南在篇幅上略有缩减。
新版指南重点增加了流行病学、高血压管理策略等章节,偏重于血压测量和难治性高血压方面的更新较多,论述的内容更为丰硕,对血压的起始医治水平和血压目标值进行了重点修正。
关注降压达标内涵,实现夏日平稳达标
![关注降压达标内涵,实现夏日平稳达标](https://img.taocdn.com/s3/m/523b916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b.png)
关注降压达标内涵,实现夏日平稳达标
黄晓红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09(000)013
【摘要】随着夏季气温升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有所降低,但并不意味着患者的血压可以自动达标。
停药、减药、药物服用不当等降压治疗方案的不适当调整打乱了血压控制的节律,血压更难达标。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黄晓红
【作者单位】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干科 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2.4
【相关文献】
1.关注降压药物的选择,促使更有效的降压达标 [J], 刘金明;郝玉明;祖秀光;刘素云
2.关注降压药物的选择,促使更有效的降压达标 [J], 刘金明;郝玉明;祖秀光;刘素云
3.掌握适当的血压达标值,平稳、持久降压 [J], 顼志敏
4.提高患者依从性,实现降压达标 [J], 沈潞华
5.高血压降压达标的内涵 [J], 杨国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2021《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管理
![最新2021《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83b7f8a5e9856a57126099.png)
《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年版)》: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管理心率增快是高血压常见的一种临床表型。
近年来,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患者的心率管理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由施仲伟、孙宁玲等多位专家教授共同撰写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年版)》发表,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测量和心率管理等提出了实用临床建议。
临床建议(1)高血压患者首先强调控制血压达标,兼顾心率管理。
(2)所有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测量的同时应测量诊室静息心率,测量前至少休息5 min,心脏听诊和脉搏触诊计数心率时的测量时间不应短于30 s,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听诊时间应持续至少1 min。
(3)在诊室静息心率>80次/min时,建议患者进行家庭静息心率测量,以除外白大衣效应。
(4)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干预切点定义为静息心率>80次/min。
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或主动脉夹层患者,应按照相应指南将心率控制至靶心率。
(5)对于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的患者,应首先排查引起心率增快的基础疾病及其他因素,如存在,宜首先针对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进行治疗。
(6)高血压伴心率增快的患者应进行有效生活方式干预。
(7)对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者,尤其是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及快速心房颤动(伴心室率增快)的患者,可选择兼有降压和控制心率作用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者可用非二氢吡啶类CCB(HFrEF患者禁用)。
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8)优先推荐心脏高选择性长效β1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缓释片),对肥胖、血糖增高和血脂异常患者推荐使用β和α1受体阻滞剂(如阿罗洛尔、卡维地洛)。
干预方法无心血管并发症(心力衰竭或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首先强调血压达标,兼顾考虑心率管理。
(1)首先应排查高血压患者心率增快的诱因和原因,针对影响因素及原发疾病予以纠正和治疗。
(2)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久坐、高盐饮食、吸烟、酗酒,大量饮用咖啡和浓茶等;有计划、渐进性地增加体育锻炼和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控盐(食盐摄入量<6 g/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ACS患者的血压管理_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作者:郝玉明 2012-5-10 9:38:19 点击:106 次发表评论文字大小:大中小文章号:W079499
-
血压是全身血液灌注的重要保证,也是冠脉供血的重要保证,血压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良后果,近年来提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J型曲线现象引起人们重视,但对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的血压管理还没有引起足够足够重视,因为此时常常需要应用很多保护心脏的药物,都会对血压产生影响,因此,探讨ACS的血压管理很有意义。
1 合并高血压的ACS患者的降压策略
1.1 降压理念的转变——降压需达标但更应适度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ACS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很多,且研究表明合并高血压的ACS患者具有更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 严重心脏并发症较多,
预后较差。
近年来,ASCOT、ALLHAT等许多国际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及Meta-分析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长期有效的降压治疗能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因此在降压达标的基础上,人们又提出了“强化降压”的概念以追求更多获益。
然而,事实证明血压下降虽然可以为患者带来很多获益,但降压并不是“越低越好”。
近期一些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包括VALUE、INVEST、ONTARGET、TNT等,虽然略有不同但也一致表明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中血压和心血管风险间存在“J形曲线”,当收缩压低于120-125mmHg,舒张压低于70-75mmHg时可能会引起冠脉事件的增加。
另外,Bangalore等对入组PROVE
IT-TIMI的4
162名ACS患者进行分析,表明在这组患者中也存在一个“J形曲线”,并且这种关系在收缩压或舒张压中都存在。
且血压在136/85mmHg时事件发生率最低,血压小于110/70mmHg可增加心血管事件,这表明血压过低患者预后不佳。
因此,降压治疗不应再强调“越低越好”,“早期治疗、适度降压、个体化处理”才是降压治疗的正确理念。
2009年颁布的欧洲高血压指南建议“全部高血压患者的目标血压控制在 130-139/ 80-85mmHg,在此范围内越低越好”。
但这一降压目标范围很窄,临床医师在实践当中很难把握。
所以对于
“J形曲线”的拐点问题以及冠心病患者最适的降压目标范围,还需要更多大型的临床试验来探索。
但目前普遍认为当血压过低,至少在低于110/70mmHg的水平上,尤其是舒张压低于60mmHg的患者,心血管风险可能增加。
1.2 缓慢平稳降压、个体化治疗
有研究显示对于ACS患者,入院时血压较高者预后更好,但对于ACS患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达标速度没有研究,是否越早达标越早获益还不清楚。
鉴于急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对于高血压合并ACS的患者群,血压下降过快也未必一定是好事,一方面降压过快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患者心率加快以平衡血压下降,而心率加快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风险;另一
方面ACS患者冠脉自身调节能力下降,冠脉血流储备不足,长期血压升高以使患者适应这种高血压灌注状态,血压快速下降可能会引起冠脉灌注不足,亦可诱发缺血事件的发生。
因此,对于ACS患者合并高血压者应当个体化降压,首先把血压降低到一个安全范围,而后逐步降到达标,并且密切观察冠脉灌注情况。
此外,有研究显示,血压的变异性或波动性升高是严重高血压患者独立于血压水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也提示了平稳控制血压的重要性。
对于ACS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加可增加血管壁的剪切力及应力,引起血管内皮损伤、降低血管顺应性,从而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诱发血栓形成,引起心血管事件。
因此,在适度有效降压的同时,还应注意平稳缓慢降压,尽量应用长效制剂。
2 正常血压或血压偏低患者的血压管理
2.1 血压过低心血管风险增加
如上所述,ACS患者中,血压与心血管风险间存在“J形曲线”,对于高血压的患者应注意降压适度,同样对于血压正常甚至偏低的患者也应注意血压不能过低。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忽略这一患者群的血压情况。
我们研究我院心内科住院的569例ACS患者发现入院时约有15%的ACS患者血压低于110/70mmHg,而出院时这一比例增加,很多入院时血压不低甚至偏高的患者出院时血压过低,虽然我们并未分析血压下降是否与应用药物有关,但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仍应注意防止血压过低使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2.2 二级预防药物的应用
对ACS患者来说,β受体阻滞剂与ACEI因其具有二级预防的特殊作用而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这些药物也会影响到患者的血压水平,对于血压正常甚至低血压的ACS患者,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血压进一步降低,影响到冠脉的灌注增加心血管风险。
但对于低血压的患者,应用这类药物是通过改善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引起血压升高,降低心血管风险,还是降压作用为主引起血压下降增加缺血风险,既往还没有大型的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我们对我院住院的血压低于110/70mmHg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未发现应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或ACEI/ARB对血压改变的产生明显影响,但因为是回顾性研究此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要更多的大型的前瞻性的临床试验为这些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
但基于此类药物对长期预后的改善,在ACS患者的治疗中,我们应充分的考虑到个体化的原则,对入院时就有低血压的患者该权衡利弊,在保证患者冠脉灌注的情况下,选择对血压影响小的药物,遵循小剂量起始、缓慢加量的原则应用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并密切关注病情及血压的变化。
总之,ACS患者的血压管理十分重要,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我们应做到在降压达标的基础上,适度、平稳、缓慢降压,个体化治疗;对于血压正常甚至偏低的患者,我们更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在不影响冠脉灌注的前提下,以小剂量起始、缓慢加量的原则加用二级预防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