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额等分学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京版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京版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京版知识点总结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法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口算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笔算乘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一个因数中间有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一个因数末尾有的乘法的简便算法一、口算乘法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用表内乘法计算。

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

②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与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相同,即先用整百数百位上的数、整千数千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

总结: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前面的数与一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在积的开端添上相应个数的。

1二、笔算乘法1、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名数(不进位)的笔算办法。

难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

相同数位对齐把一名数写在多位数的上面,与多位数乘多位数的个位对齐一位数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不进位)上的数的笔算办法确定好积的位置一名数与多位数哪一名上的数相乘,就在横线下对着哪一位写积2、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算理。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再从个位乘起,哪一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名进几。

23、估算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估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先把两、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再与一名数相乘得出估算值,估算时,应用“≈”连接。

4、一个因数中间有的乘法重点:一个因数中间有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一个因数中间有的乘法的算理。

三年级解决实际问题(1)

三年级解决实际问题(1)

三年级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差额等分问题,掌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操作,总结差额等分问题的解题方法。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观察思考,总结出差额等分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解题方法,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一、复习引入1.摆一摆:根据所给信息,提出问题。

第一排:●●●●●第二排:●●●生1:第一排和第二排共有多少个?生2: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个?生3:第二排比第一排少几个?生4:第二排再添上几个就和第一排同样多?生5:第一排去掉几个就和第二排同样多?生6:两排相差多少个?小结:同学们对于已知的两个数量,我们可以提求和的问题,可以提求差的问题,还可以提有关倍的问题。

2.试一试:根据所给信息,谁愿意提问题?第一排:●●●●●●●●第二排:●●●●过渡:同学们对以前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再学习点新知识,有信心学好吗?二、探索新知活动一:移一移1.第一排:●●●●●第二排:●●●2.理解题意,动手操作第一排:●●●●第二排:●●●●3.交流:你是怎样想的?追问:从哪移到哪?为什么只移动1个?活动二:1.看懂信息,读懂问题小红给小刚多少根小棒,两人就同样多了?2.读懂了这道题,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它?生1:摆的方法。

生2:计算的方法。

生3:你对书上的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看法?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点拨。

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3.小结:这两道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怎样把两种数量不同的量转化为数量相同的量。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移多补少)它有什么规律吗?学生交流。

板书:把差等分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先求差,再等分)三、巩固提高1.请你帮他们调整一下,是两边的人数同样多?提示:获取信息,寻找问题,确定解决办法,列式计算。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2.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要使两人玻璃球个数同样多,小华要给小红多少个玻璃球?53 25一生板演,然后订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解决问题|北京版 (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解决问题|北京版 (1)

《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设计意图时间安排一、主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倾听明确本节课主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1分二、探索理解活动一:小红给小刚多少根小棒,两个人就同样多了?学习方式: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分享看!同学们在做分小棒的游戏呢。

仔细读一读,有不懂的的地方吗?出示学习要求巡视学生出现的作品有哪些?询问分享作品的顺序,做到心中有数。

读题理解(一)独立解决读学习要求:1.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题意。

2. 思考信息间的关系,确定如何解决?(先干什么?再干什么?)3. 列式计算,验证是否正确,再写“答”。

4.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二)小组交流:1.悄悄地认真品读组内其他成员的作品,你认为错的画“\”,看不懂的在旁边画“?”。

2.交流作品。

3.修改完善。

4.确定分享作品的顺序。

ppt在“独学——对学——群学”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解决问题能力22分适时调整分享顺序,便于学生观察对比。

展示方法一、二:这两种方法是怎么分的?你知道它们的主人是怎么想的吗?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引导验证:这样可以吗?证明给大家看。

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方法也就不同。

(三)全班分享:方法一:小红直接给小刚20根,小红:70-20=50(根)小刚:30+20=50(根)方法二:10根10根地给,小红:70-10=60 60-10=50小刚:30+10=40 40+10=50借助小棒图进行分,都是多的同学给少的同学,直到一样多为止。

不同在于:方法一直接分20根小棒,方法二是10根10根地分的。

方法三:70-30=40(根)先求出小红比小刚多40根40÷2=20(根)再把多出的40根平均分成2份,每人一份就同样多了。

方法四:30+70=100(根)100÷2=50(根)50-30=20(根)两个人一共100根,要想使两人一样多,那么每人就应该是50根小棒。

三年级逆推法差额等分

三年级逆推法差额等分

1.第一桶水24千克,第二桶水18千克,第一桶倒入第二桶多少千克水,两桶水同样多?
2.小明和小华一共有100本故事书,小明给小华5本后两人相等,原来小明和小华各有多少本故事书?
3.小明给小华6块糖后,小明还比小华多5块,小明原来比小华多几块?
4.小明正在看一本86页的故事书,如果再看3页,就正好是全书的一半,他看了多少页?
5.爸爸做了一些烧饼,小华吃了3个,妈妈吃了4个,正好吃了一半,爸爸做了多少个烧饼?
6.一袋糖果若干粒,第一天吃了一半,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还剩18粒没有吃,这袋糖果原来多少粒?
7.一根绳子对折后再对折,量得其中一段长25米,这根绳子一共有多长?
8.一个数的3倍加上6,再减去9,最后乘2,结果得60,这个数是多少?
9.一个数乘6,小华把6错看成9,乘积是234,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10.小明在做一道加法算式时,把各位上的9看成了6,把十位上的5看成了8,最后结果是100,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900÷3+□=450 1000-□×9=100 150+□×5=450。

大班数学学习等分教案

大班数学学习等分教案

大班数学学习等分教案大班数学学习等分教案14篇大班数学学习等分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将图形二等分,并知道分后的两份是相等的,而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图形小,原来的图形都比分后的每一份大。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二等分。

活动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1.狗熊、狐狸、饼的图片。

2.人手一份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的纸。

3.长方体、正方体的蛋糕。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1.以《两只笨狗熊》故事引发幼儿讨论。

问题:为什么两只笨狗熊会上狐狸的的当?究竟“笨”在哪里?2.归纳:两只笨狗熊就笨在不会把干面包分成一样大的两块,所以上了狡猾狐狸的当。

二、学习二等分1.请幼儿拿出藏在小椅子下的圆形,练习用纸(平面:圆形)代替“饼”,尝试二等分。

2.教师提问:怎样把圆形饼干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幼儿回答。

3.请幼儿练习用纸(平面:正方形、长方形、等边三角形)代替“饼”,再一次操作,尝试二等分。

(提醒幼儿比较,等分后两份是否一样大?再把分后的每一份与原来的作比较。

)4.教师请幼儿说说将正方形、长方形和等边三角形二等分的分法并演示自己分的方法。

(把纸对折,角对角、边对边,就是一样大的两份了。

)5.汇总各人分“饼”的情况,强调将“饼”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就叫“二等分”。

三、学习将长方体、正方体的“饼”二等分。

1.教师示范将长方体的蛋糕二等分。

2.分发正方体的蛋糕,让幼儿尝试二等分。

大班数学学习等分教案2活动目标: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二等分。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对等分活动产生兴趣。

3、尝试运用二等分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1、《二等分》课件。

2、人手一份操作纸、剪刀。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活动兴趣。

北京版(三上)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同步奥数(附答案)

北京版(三上)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同步奥数(附答案)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一、等量代换法例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40×4=160 150+160=310综合算式:(2)186-20=166 6×31=186综合算式:练习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360÷6=60 60+160=220综合算式:(2)102÷6=17 150÷3=50 17+50=67综合算式:二、算式谜问题例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86-□×9=305练习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40-()×8=80三、巧添符号例1.巧添运算符号或括号,使等式成立。

(1) 4 4 4 4 =0 (2) 4 4 4 4 =0(3) 4 4 4 4 =0 (4) 4 4 4 4 =0(5) 4 4 4 4 =0 (6) 4 4 4 4 =0(7) 4 4 4 4 =0 (8) 4 4 4 4 =0练习1.在下面的数字之间添上运算符号或括号,使等式成立。

(1)3 3 3 3 3 =10 (2)2 2 2 2 2 =2(3)5 5 5 5 5 =4 (4)9 9 9 9 9 =18四、年龄问题例1.乐乐今年16岁,李老师今年48岁,几年前李老师的年龄是乐乐的5倍?练习1.爸爸今年43岁,儿子今年11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例2.爸爸、妈妈今年的年龄和是86岁,5年后,爸爸比妈妈大4岁。

今年爸爸、妈妈各多少岁?练习2.今年姐妹两人的年龄和是46岁,5年后姐姐比妹妹大6岁,今年姐姐、妹妹二人各是多少岁?例3.三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爸爸今年43岁,女儿今年几岁?练习3,五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孙子年龄的7倍,孙子今年14岁,爷爷今年多少岁?例4.今年哥哥比小刚大9岁,8年前哥哥的年龄是小刚年龄的4倍,小刚今年几岁?练习4.父亲比儿子大28岁,明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今年儿子是几岁?例5.爸爸14年前的年龄和儿子15年后的年龄相同,今年父子俩的年龄和为41岁,今年爸爸多少岁?练习5.妈妈15年前的年龄相当于女儿15年后的年龄,当妈妈年龄是女儿年龄的6倍时,妈妈多少岁?五、倍数问题例1.张伯伯在荒山上栽了180棵松树,比栽的柏树棵数的3倍少6棵,张伯伯栽的松树和柏树共有多少棵?练习1.三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做游戏的人数比打球的人数的3倍多2人,已知做游戏的有56人,打球有多少人?六、消元法例1.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子里倒水,如果倒入2杯水(满杯),那么连瓶共重360克;如果倒入4杯水(满杯),那么连瓶共重520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同步奥数(附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同步奥数(附答案)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同步奥数模块一竖式谜问题例题1.每个图形代表的数分别是几?5 □+ △ 47 4 □=()△=()练习1.想一想,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A B+ B A7 7例题2.下面各算式中,每个图形代表的数分别是几?(1) 3 △(2)☆○+ □ 5 + ☆ 98 3 9 ☆△=()□=()☆=()○=()练习2.猜一猜,题中的图形各代表什么数?(1) 3 ☆(2) 6 ☆+ △ 5 + □ 77 4 9 5☆=()△=()☆=()□=()例题3.☆和△代表的数各是几?5 ☆- △ 32 4 ☆=()△=()练习3.下面竖式中,“数”和“学”代表的数各是几?6 数- 学 43 4 数=()学=()模块二差额等分问题例题1.平平给东东26张邮票后,他们俩的邮票张数就同样多了。

原来平平的邮票比东东多多少张?练习1.兰兰给丽丽18张卡片后,两人的卡片数就同样多了。

原来兰兰比丽丽多多少张卡片?例题2.书柜里放着两排书,第一排比第二排多18本。

从第一排取多少本放入第二排,两排书的本数就同样多了?练习2.有两瓶油,第二瓶比第一瓶多14克。

从第二瓶倒多少克给第一瓶,两瓶油的质量才会相等?例题3.二(1)班有48人,二(2)班有42人。

要使两班人数相等,必须从二(1)班调到二(2)班几人?练习3.第一辆客车坐36人,第二辆客车坐48人。

从第二辆车调多少人到第一辆车上,两辆车上的人数就相等了?例题4.同学们去旅游,第一辆车上坐了42名同学,如果从第二辆车上调4名同学到第一辆上,两车的人数就相等,原来第二辆车上有多少名同学?练习4.小明原来有25个玻璃球,他送给小华6个后,两人玻璃球的个数就一样多了。

原来小华有多少个玻璃球?例题5.王刚送给李明7张邮票后,王刚还比李明多2张邮票。

原来王刚比李明多多少张邮票?练习5.乐乐给思思8元钱,乐乐还比思思多4元钱,原来乐乐比思思多多少钱?例题6.聪聪给明明8颗糖,则聪聪比明明少6颗糖。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测量同步奥数(附答案)(2019)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测量同步奥数(附答案)(2019)

第三单元测量同步奥数例题1.(盈亏问题)一根绳子绕木桩3圈后多出2分米,若绕木桩4圈,则还差2分米,这根绳子长多少分米?练习1.李阿姨有一条彩带,在腰上绕5圈后多出3分米,若在腰上绕6圈,则还差4分米,这条彩带有多长?例题2.(重叠问题)把3根同样长的木棒如下图这样捆绑在一起,使其成为一根22分米长的木棒。

中间两处捆绑部分的长都是1分米,这3根木棒各长多少分米?练习2.下图是一块拼插积木,5块这样的积木拼插在一起,一共长多少厘米?1厘米例题3.(植树问题)马拉松比赛,从起点开始设服务站,以后每隔1000米设一个,当小伟跑到第5个服务站时,他跑了多少千米?(植树问题:①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②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③两端都不植:棵数=间隔数-1.)练习3.高速公路的隔离带中立有里程牌,如图,里程数是按数的顺序标注的。

每相邻两块里程牌之间的距离是1000米。

483 里程数G65 高速公路编号汽车从 638 处行驶至 645 处时,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G65 G65例题4.(等量代换)1只大象的体重相当于5只大羚羊的体重,1只大羚羊的体重相当于2匹马的体重。

如果1匹马的体重是300千克,那么这只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吨?练习4. + =8千克 + =9千克 + =5千克、和的质量各是多少千克?例题5.(消元法)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里倒水,如果倒入2杯,则连瓶共重360克;如果倒入4杯水,则连瓶共重520克。

一杯水和一个空瓶子各重多少克?练习5.3个羽毛球和2个乒乓球共重20克,3个羽毛球和4个乒乓球共重28克。

一个乒乓球重多少克?一个羽毛球重多少克?例题6.(逆推法)(1)仓库里有一些水泥,第一天用去一半,第二天用去剩余水泥的一半,最后还剩下4吨,仓库里原来有多少吨水泥?(2)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最后还剩22米,这捆电线原来有多少米?练习 6.(1)某超市新购进一批水果,第一天卖出一半,第三天卖出剩下水果的一半,第三天又卖出第二天卖完后剩下部分的一半,这时还剩下200千克水果,该超市共购进多少千克水果?(2)粮库内有一批大米,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多3吨,第二次运出剩下的一半多5吨,还剩下4吨,问粮库原有大米多少吨?例题7.(差额等分问题)(1)有两瓶油,第二瓶比第一瓶多20克,从第二瓶倒多少克给第一瓶,两瓶油的质量才会相等?(2)有两袋黄豆,如果从甲袋倒8千克放入乙袋,这时甲袋里黄豆的质量比乙袋还多5千克。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实施分层差异教学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实施分层差异教学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实施分层差异教学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培养的初级阶段,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兴趣等存在着个体差异,对学生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小学教育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在不断变化,应当注重差异化教学,贯彻和落实生本理念。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分层差异教学,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几点分层差异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差异教学有效策略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性,其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存在着差异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应当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分层差异教学是以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基础提出的,为了能够提高分层差异教学质量,应当开展深层次的探究活动,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考虑学生学习特点,开展多样化的分层差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优化问题分层设计,调动数学学习热情分层差异教学是以教师对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作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提出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层级、学习状态等等做好学生分层,保证学生分层的科学化。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设计针对性的课堂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中,结合课堂活动知识内容,以学生分层作为基础,设计差异性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学生能力和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提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思考和探究,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在掌握现阶段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

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设计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夯实数学知识内容。

初中数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

初中数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

初中数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一、从学生的水平出发,有序地分组通常,学生可以分为三种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是起点高,有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高的;第二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一般,但有较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较高的;第三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低的。

我们应进行有序分组。

有序分组的过程中应关注下面三个方面:首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突出点是什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应好好交流。

其次,有序分组应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不可只依据卷面测试结果来区分学生,分组应该是具有伸缩性的而不是硬性的。

最后,教师在看待不同组的学生时,应一视同仁,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二、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我们要考虑到所有的学生,将差别性教学深入应用在课堂上。

引入新的内容。

数学的内在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可以回忆学过的内容来引入新的内容,此时则通过第三水平学生去回忆学过的内容,使其加深印象。

第二层次的学生则解决新的内容的引出,第一层次的学生则完善第二层次的学生的内容。

解说新的内容。

解说新的内容时要考虑到第三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

课上操练。

结束新的内容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操练,第一层次的学生比较得心应手,教师则让学生操练转变形式的习题,可以给第二层次的学生比较有难度的习题进行操练。

另外教师要认真对待第三层次的学生,提供难度小的习题有助于他们加深记忆。

三、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安排的任务有所不同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多安排统合性较高的习题,加强他们的处理数学问题的规则和程序,使他们挖掘习题中那些数学处理的规则和程序。

第二层次的学生,主要学会普通的题目和一部分难题的思考方向。

第三层次的学生则重复做题,做很多的习题来巩固基础。

四、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评估的方面有所不同因为学生的核心目的有所不同,所以要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

教师依据水平不同的学生,应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做不同的题目。

第一层次的学生重点做难题;第二层次的学生重点则是中等题目;第三层次的学生重点放在基本的题目上。

大班数学——等分课件

大班数学——等分课件

大班数学——等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等分》一章。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等分的概念,掌握等分的方法,能够将一个整体等分成若干份,并理解等分与不等分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等分的概念,理解等分与不等分的区别。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等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个整体等分成若干份。

难点:理解等分与不等分的区别,能够运用等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等分材料,包括正方形、圆形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水果切分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水果等分给同学们。

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等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等分的意义。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将一个整体等分成若干份,教师巡回指导。

4. 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等分与不等分的区别,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等分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分的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反馈。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等分的概念、等分的方法、等分与不等分的区别等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纸和剪刀将一个正方形等分成若干份,并数一数每份的份数。

答案:每份的份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定,关键是要能够正确地进行等分。

2. 请在圆形卡片上画上若干个等分线,将圆形等分成若干份,并数一数每份的份数。

答案:每份的份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定,关键是要能够正确地进行等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等分的概念和方法,是否能够运用等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等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时间、食物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幼儿园高低差异活动精选

幼儿园高低差异活动精选

幼儿园高低差异活动精选幼儿园高低差异活动精选在幼儿园中,由于孩子们的成长发展速度、个性、兴趣爱好等因素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高低差异。

如何合理地培养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摆脱低低的集体,提高自信心,让每个孩子都能有自己的光彩?以下是一些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开展的高低差异活动。

一、认知类活动1、立体拼图比赛针对认知低的孩子,可以组织一场立体拼图比赛。

通过让孩子自己把拼图完成,让孩子增加对立体的认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观察力、联想力及动手能力。

2、颜色分类比赛针对认知高的孩子,可以组织一场颜色分类比赛。

通过将多种颜色的贝壳、纸条等物品混合后,让孩子根据颜色进行分类。

此活动可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二、教育类活动1、照顾小伙伴比赛指导认知高的孩子带领认知低的孩子进行小组学习,照顾小伙伴,让低层次孩子借此过程学会如何和别人相处,提高自信、自尊和社交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

2、分享讲解针对认知高的孩子,可以鼓励孩子分享他们的兴趣、经历或技能,并让他们向低层次孩子进行讲解。

此活动有益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积累自信心,同时也能让低低层次的孩子从中受益。

三、动手类活动1、泡大肚子比赛通过任由孩子泡水中的面粉,让孩子们制作尽可能多、大肚子的玲珑剂,可以在孩子们互相观察、创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2、手工制作竞赛通过让孩子用积木、树叶等材料制作自己的“大作品”,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增加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耐心和坚韧性。

四、感受类活动1、情感课堂通过课堂的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不同事件、转变和生活环境等带来的不同感受,鼓励孩子更好地与自己的情感保持联系。

2、走路比赛在一定的时间和路程中,让孩子尽可能多的用感受地步行,提高孩子们对于身体运动嗡肺血的感知能力,增加行动的灵敏度和控制手部机器人的能力。

五、自由活动1、智力游戏智力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思考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玩耍中提升自己,自由组合机械玩具、拼图等玩具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扩展他们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五年级数学学习差距缩小实施方案

五年级数学学习差距缩小实施方案

五年级数学学习差距缩小实施方案一、引言当前,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五年级学生在数学研究上的知识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使所有学生接受适合他们水平的教学,我们提出了以下实施方案。

二、目标我们的目标是缩小学生在数学研究上的差距,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自我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方案1. 等级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将五年级学生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针对他们的研究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

2. 个性化教学对于研究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例如,为他们提供额外的补课程,或者提供一对一的教学支持。

3. 激励机制通过设置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的研究兴趣。

例如,对于数学成绩有所提高的学生,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奖励。

4.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让他们了解学生的研究状况,鼓励他们在家中提供更多的研究支持。

四、执行步骤1. 教师进行学生的数学能力评估,确定学生的等级分组。

2. 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3. 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额外的教学支持,如需要的话,进行一对一辅导。

4. 设置奖励机制,以激励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5. 与家长保持沟通,让他们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鼓励他们在家中提供研究支持。

五、期望结果执行上述实施方案后,我们期望看到的结果是:- 学生的数学研究差距缩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 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增强,研究的积极性提高。

- 家长对学生的研究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在家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支持。

六、总结通过实施上述方案,我们期望能有效地缩小五年级学生的数学研究差距。

我们将持续监控方案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

2023年关于初中数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整理

2023年关于初中数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2023年关于初中数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整理关于学校数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方法一、从同学的水平动身,有序地分组通常,同学可以分为三种层次:第一层次的同学是起点高,有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推断程度高的;其次层次的同学是起点一般,但有较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推断程度较高的;第三层次的同学是起点低的。

我们应进行有序分组。

有序分组的过程中应关注下面三个方面:首先,必需清晰地知道同学的突出点是什么,老师与同学,老师与家长,同学与家长应好好沟通。

其次,有序分组应理解同学的内在想法,不行只依据卷面测试结果来区分同学,分组应当是具有伸缩性的而不是硬性的。

最终,老师在看待不同组的同学时,应一视同仁,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二、依据分组后同学的状况,实行不同的教学方式我们要考虑到全部的同学,将差别性教学深化应用在课堂上。

引入新的内容。

数学的内在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老师可以回忆学过的内容来引入新的内容,此时则通过第三水平同学去回忆学过的内容,使其加深印象。

其次层次的同学则解决新的内容的引出,第一层次的同学则完善其次层次的同学的内容。

解说新的内容。

解说新的内容时要考虑到第三层次的同学,循序渐进。

课上操练。

结束新的内容时,老师要对同学进行操练,第一层次的同学比较得心应手,老师则让同学操练转变形式的习题,可以给其次层次的同学比较有难度的习题进行操练。

另外老师要仔细对待第三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层次的同学,供应难度小的习题有助于他们加深记忆。

三、依据分组后同学的状况,支配的任务有所不同第一层次的同学可以多支配统合性较高的习题,加强他们的处理数学问题的规章和程序,使他们挖掘习题中那些数学处理的规章和程序。

其次层次的同学,主要学会一般的题目和一部分难题的思索方向。

第三层次的同学则重复做题,做许多的'习题来巩固基础。

四、依据分组后同学的状况,评估的方面有所不同由于同学的核心目的有所不同,所以要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

差额等分练习题讲解

差额等分练习题讲解

乙:49–4=45(人)
甲:49+4=53(人)
1、小天有36支铅笔,小乐有58支铅笔。小乐给小 天几支铅笔,两人的铅笔数量才能同样多?
2、李阿姨和张阿姨共买了40千克苹果。李阿姨把 自己买的苹果给张阿姨5千克后,两人的苹果就同 样多了。张阿姨、李阿姨原来各买了多少千克苹果?
3、有两袋花生,从第一袋倒出4千克放入第二袋, 这时第一袋的花生还比第二袋重1千克,原来第一 袋比第二袋种多少千克?
练习题讲解
甲、乙两个班共有学生98人,从甲班调4人到 乙班后,两个班的人数就相等。没调之前两个 班各有学生多少人?
?人


?人
4人
98人
甲、乙两个班共有学生98人,从甲班调4人到
乙班后,两个班的人数就相等。没调之前两个
班各有学生多少人?5Leabharlann 人49人4人甲
454人499人人
4人
98人
乙乙
98÷2=49(人)

初中数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

初中数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

初中数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
初中数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从学生的水平出发,有序地分组
通常,学生可以分为三种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是起点高,有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高的;第二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一般,但有较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较高的;第三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低的。

我们应进行有序分组。

有序分组的过程中应关注下面三个方面:首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突出点是什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应好好交流。

其次,有序分组应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不可只依据卷面测试结果来区分学生,分组应该是具有伸缩性的而不是硬性的。

最后,教师在看待不同组的学生时,应一视同仁,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二、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我们要考虑到所有的学生,将差别性教学深入应用在课堂上。

引入新的内容。

数学的内在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可以回忆学过的内容来引入新的内容,此时则通过第三水平学生去回忆学过的内容,使其加深印象。

第二层次的学生则解决新的内容的引出,第一层次的学生则完善第二层次的学生的内容。

解说新的内容。

解说新的内容时要考虑到第三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

山东省高密市姚哥庄中学薄晓丽本文。

浅谈标准分差额评价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标准分差额评价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标准分差额评价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潘持霞[摘要]针对目前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弊端和不足,在教学评估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增值理论和效能评估等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学业成就的标准分差额评价法。

这种新的评价方法对深化教学评价改革、提高教学效能、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标准分差额评价法;学业成就评价;小学数学;学生发展[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0-0069-0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将课程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近来,本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业成就评价问题,大胆进行评价方法改革,引入了标准分差额评价法,为探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法做了一点尝试。

一、标准分差额评价法及其理论依据中小学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进行学业成就评价,而标准分差额评价法又是一种增值性学业成就评价。

其中,学业成就评价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标准分差额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某一固定时间内教学增值大小的教学评价方法。

换句话说,标准分差额评价法以学校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业成就增加的价值为评价标准来判定教师、学校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这是一种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相对发展的内省参照式评价模式。

就某一所学校看,这种方法基于校内某个年级统一考试或班级统一测试的基础之上,既可以进行一个班级(或学生)前后两次标准分的纵向比较,也可以进行同类班级(或学生)间的标准分横向比较。

标准分差额评价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依据:1.教学评估理论: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是一种有明确目的、以现实状态与预定目标相比较的活动过程,其最终目的与归宿是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价值判断,品评优劣,以助决策。

课程实施取向与教学设计转变1

课程实施取向与教学设计转变1

第一题 您认同的是:
您认同的是: 90% 80% 70% 60% 50% 系列1 40% 30% 20% 10% 0% 0% A.得过且过取向 3% B.忠实取向 C.相互适应取向 D.创生取向 26.50% 82.40%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艺 术 创 作
课程实施取向与教学设计的要素对比
忠实取向 相互适应取向 中 Reality 中 中 Identity 互为目的和手段
创生取向
弱 Reality 强
专家的作用 Reality
教师的作用 Identity 学生的作用 课程与教学 的关系
强 弱 无 线性的、分离的

Identity 有机融为一体
结论:教师对教材的处理 介于忠实取向和相互适应 取向之间,以相互适应取 向为主。
转变课程实施取向和教学设计方式
调查中,对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绝大多数教师均认为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教 学质量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您平常的教学设计是怎样完成的”,统计如下
结论:教学设计主要是在 集体或个人备课中完成的, 学生的参与度一般。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设计:后移与调整
在教学分析顺序上, 将教学目标的分析后移
在目标设计角度上, 从学生出发思考与调整
在教学分析顺序上,将教学目标的分析后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目标的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
反思:教学目 标的主体是谁? 教学目标是否 应告诉学生? 教学目标是否 要与教学评价 相一致?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 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 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