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讲课稿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电磁辐射的量子能量水平达到( )eV以上时,会对生物体产生电离作用,称为电离辐射。
A.8 B.10 C.12 D.152.非电离辐射可分为( )。
A.高频电磁场、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B.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C.射频辐射、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D.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3.( )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小、波长较长的波段。
A.射频辐射B.红外辐射C.紫外辐射D.激光4.根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将接触粉尘作业的危害程度分为( )级。
A.6 B.5 C.4 D.35.喷漆车间欲处理其作业场所中散发的苯蒸气,宜采取( )回收净化方法。
A.热力燃烧B.催化燃烧C.冷凝D.吸附法6.下列适用于净化回收的通风排毒方式有( )。
A.自然通风B.全面通风C.局部送风D.局部排风7.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称为( )。
A.生产性粉尘B.无机性粉尘C.有机性粉尘D.混合性粉尘8.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与下列( )因素无关。
A.理化性质B.生物学作用C.防尘措施D.地域9.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称为( )。
A.矽尘B.石棉尘C.电焊烟尘D.铸造尘10.危害最严重的粉尘是下列( )粉尘。
A.煤尘B.石墨尘C.水泥尘D.矽尘11.矽尘导致的职业病称为( )。
A.矽肺B.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D.其他尘肺12.各类企业中的电焊工,其中以造船厂、锅炉厂中密闭场所作业的电焊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 )。
A.铝尘肺B.矽肺C.电焊工尘肺D.铸工尘肺13.煤矿的采矿工、选煤工、煤炭运输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 )。
A.矽肺B.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D.煤工尘肺14.尘肺是由于吸人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的( )。
A.职业危害B.职业病C.职业危害因素D.传染病15.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 )种。
安全生产与讲义技术-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易水寒江雪敬奉 Thank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有害因素,或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危害,易使进入者落入引起窒
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 ~~ 消除密闭空间职业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被批准进入作业的劳动者和外部监护或监督人员及其职责。 在密闭空间外设置警示标志,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 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需提前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容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 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直接燃烧法是在一般方法难以处理,且危害性极大,必须采取燃烧处理时采用,如净化沥青烟、炼油厂尾气等; 催化燃烧法主要用于净化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苯、醇、脂、醚、醛、酮、烷等有机蒸汽。
(四)个体防护。
~~ 两种管理规定: 无须准入密闭空间——定时监测和持续进行机械通风,能保证在密闭空间的安全作业,并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
二、生产性 毒物危害治 理措施
三、密闭空 间作业管理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 危害的首选办法。
(一)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1、整个系统必须注意安全、防火、防爆; 2、正确地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防止二次污染,防止环境污染。
安全生产与技术-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精品jing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一、生产性 毒物的来源 与存在形态
(一)来源。。 (二)毒物形态: 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1、气体: 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体,如氯、CO,甲烷等 2、蒸汽: 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如水银蒸汽、苯蒸汽。 3、雾: 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形成的雾滴。。 4、烟: 直径小于0.1u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5、粉尘: 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um。固体物质的机加工、粉碎、筛分、包装等可引起粉尘飞扬。 ~~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气溶胶”。 ~~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也可经皮肤、消化道进入。
管理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一、近三年出题比例二、主要考点及知识点第一节 职业卫生概述 1、职业性有害因素也称职业性危害因素或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 中、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 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2、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大类:生产性粉尘: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化学因素化学有毒物质: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 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 等 附着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接触到的生 物传染性病原物等生产过程 中产生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精神性职业紧张 劳动过程 中产生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生产环境 中产生自然环境中的因素 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 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13、职业禁忌,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 于遭受职业危害的侵袭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的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 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4、职业健康监护,包括开展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指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建立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 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5、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界定法定职业的 4 个基本条件是: (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2)接触职业危险因素 (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根据《职业病目录》将 10 类 115 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
6、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 防”的原则。
第五章职业危害技术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生产性毒物以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其中包括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的()。
[2008年真题]A.烟B.气体C.蒸气D.雾答疑:参考答疑:【解析】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包括气体、蒸气、雾、烟和粉尘。
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和苯蒸气。
第2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解决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最有效途径是()。
[2010年真题]A.加强通风措施B.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C.作业人员佩戴防毒面具D.加强健康监护答疑:参考答疑:【解析】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第3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一般由密闭罩、通风管、()和通风机构成。
[2008年真题]A.降尘装置B.净化装置C.开口罩D.排气罩答疑:参考答疑:【解析】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中,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
第4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不适用于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的方法是()。
[2007年真题]A.密闭、通风排毒B.洗涤法净化C.降温D.静电法净化答疑:参考答疑:【解析】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有:①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②局部排气罩;③排出气体的净化,包括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④个体防护。
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
下列方法中,不适用于有害气体无害化净化的是()。
[2008年真题]A.吸附法B.燃烧法C.静电法D.稀释法答疑:参考答疑:【解析】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有害气体净化方法。
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
第6题: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单选)(本题:1分)适宜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净化的工艺方法是()。
职业危害及其安全管理(讲稿)
职业危害及其安全管理——在民勤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上的辅导(2010年10月22日)王以林学员同志们:根据培训班的安排,我就职业危害及其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相关知识,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一、‚职业危害‛的名词演变及其含义解释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政协章程和历次宪法,都明确规定,要‚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其意思和‚职业危害防治‛基本相似。
后来,安全生产的概念日益普及,并逐步提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的更高层面,其涵盖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职业危害成了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安监总局第23号令发布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五十四条对职业危害及其相关概念作了明确的解释,即:‚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作业场所,是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场所。
职业禁忌,是指从业人员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受职业危害损伤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行政监管职责划分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7月11日印发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二、主要职责(五)承担工矿商贸作业场所(煤矿作业场所除外)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责任,负责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
‛并批准设立了‚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其具体职责是:依法监督检查工矿商贸作业场所(煤矿作业场所除外)职业卫生情况;按照职责分工,拟订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有关执法规章和标准;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承担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并监督检查有关职业安全培训工作;组织指导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参与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安全培训之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课件
安全生产技术
2 第2页
2005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教程
生产性粉尘治理工程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减少粉尘的产生—机械化、 自动化和密闭化。)
2)湿式作业(用水来扑集粉尘) 3)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包括密闭设备、吸尘罩、
异常气象条件防护措施
• 1)高温作业防护(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 设备和操作方法)
• 2)隔热(水) • 3)通风降温(自然、机械通风) • 4)保健措施(饮料、营养) • 5)个体防护(耐热工作服、防寒、保暖) • 6)异常气压的预防(技术革新、保健措施)
安全生产技术
9 第9页
2005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教程
2005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教程
第五章 职业性危害控制技术
主要内容
一、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二、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三、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四、有关的规范与标准
安全生产技术
1 第1页
2005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教程
第一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分类:
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
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 2)局部排气罩 • 3)排出气体的净化 • 4)个体防护 • (主要包005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教程
第二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包括:
噪声、振动、辐射和异常气象条件
• 噪声的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噪声、振 动源;消除或减少噪声;加强个体防护 和健康监护。
有关的规范和标准
• 生产性粉尘分级 • 高温作业分级 重点掌握相关方法、考虑参数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
2. 分散度: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直径小于5μm的 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
3. 溶解度与密度。溶解度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与粉尘作用性 质有关,密度的大小与其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关。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一节 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第一节 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
(1)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 (2)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 (3)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二、振动
• 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国 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
• 存在手臂振动的作业:操作锤打工具,手持转动 工具,使用固定轮转工具,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 使用农业机械。
• 振动的控制措施:
• 1)控制振动源; • 2)改革工艺,采用减震和隔振等措施;
(二)分类 • 根据粉尘性质分为3类。 1、无机性粉尘:矿物性、金属性、人工无机性粉尘。 2、有机性粉尘:植物性、动物性、人工合成有机粉尘。 3、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
•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与其生物学作 用及防尘措施也有密切关系。
• 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 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三、辐射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第5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对于作业场所存在粉尘、毒物的企业防尘、防毒的基本原则是: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
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1.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
2.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
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
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
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
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
4.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在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
5.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
二、防噪声与振动基本原则和要求(一)防噪声作业场所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控制噪声。
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使噪声作业劳动者接触噪声声级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件
进行现场调查,了解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
3. 风险评估
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 确定职业危害的程度和影响范围。
4. 制定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 职业危害的风险。
5. 监控与改进
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调整改进,确保 控制效果。
职业危害评估案例分析
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意识, 使其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及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检查,评估工作场所是否存在职业病 危害因素,以及危害程度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04
职业危害控制实践
工业通风与净化技术
工业通风技术
健康监护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病危害,及时进行 治疗和康复。
个体防护
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监督、指导其正确 使用。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制定职业卫生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各项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职业卫生责任制,加强职业卫 生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
企业应积极开展职业卫生宣传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 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06
职业危害控制展望
新兴职业危害的挑战与应对
总结词
新兴职业危害的挑战与应对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职业危害不断涌现,如电子行业中的电磁辐射、生物制药行业的微生物 污染等。应对新兴职业危害需要加强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高职业人群的健康保护水平。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课件
谢谢观看
应急救援设备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如急 救箱、灭火器等,确保在紧急情 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培训与演练
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提高 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 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准确地
采取正确的救援措施。
04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职责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责
制定职业卫生管理计划和制度,组织实施职业卫生培训,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执行 情况,处理职业卫生事故等。
危害识别步骤
明确识别范围、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确定职业危害因素、 记录识别结果。
危害评估的原则与标准
评估原则
客观性、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
评估标准
参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评估标准。
评估结果的运用
01
02
03
制定控制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 的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 职业危害。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预案制定
01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救援程
序、救援措施和资源调配方案等。
预案演练
02
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救援水平。
预案评估与完善
03
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有
效性。
05
职业危害控制实践案例
某化工厂的职业危害控制实践
监测与改进
定期对控制措施进行监测 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提高员工意识
向员工宣传评估结果和采 取的控制措施,提高员工 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自我 保护意识。
03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安全培训之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开展职业卫生教育活动,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0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中的职业危害控制
识别职业危害
通过实地考察和评估,识别出作业场 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 噪音、辐射等。
制定控制措施
根据职业危害的性质和程度,制定相 应的控制措施,如使用防护设备、改 进工艺流程等。
工程技术控制包括改进工艺流程、采 用低危害物质替代高危害物质、加强 通风和排气等措施,以减少有害物质 的产生和扩散。
健康监护与个体防护
健康监护是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病的发 生。
个体防护是指为员工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防护眼镜 等,以减少员工直接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02
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 人防护用品,如口罩、 手套、耳塞等。
03
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 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 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04
优化生产工艺和设备, 减少职业危害的产生和 扩散。
02 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估
危害识别方法
01
02
03
04
现场观察法
通过实地观察作业场所,发现 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经验法
事故管理是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 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制定 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
生。
04 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卫生法规与标准
职业卫生法规
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法规,确保企业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员工健康权 益。
职业卫生标准
制定和执行职业卫生标准,包括工作 场所空气质量、噪音、辐射等方面的 标准,确保员工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 康。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判断 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技术课件物理、化学课件
2 替代方法
如改变工艺流程、使用 环保替代品等。
3 替代措施评估
确定替代措施的可行性 和效果。
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具的选择
防护设施
如安全柜、通风装置等工 程措施,提供全面的防护。
个人防护用具
如手套、眼镜等个体防护 手段,保护工作人员的安 全。
选择准则
根据危害程度、暴露途径 等选择适当的防护设施和 个人防护用具。
3
休息与锻炼
定期休息和适当锻炼,缓解振动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辐射控制技术
辐射警示标志
警示标志的不同类型和意义, 确保人员能够识别和遵守。
辐射防护装备
如防护服、防护眼镜等个人防 护用具,保护人员免受辐射伤 害。
辐射屏蔽材料
如铅板、铅玻璃等防护材料, 减少辐射的影响范围。
化学品替代技术
1 替代原则
如代用无毒或低毒物质 替代有害化学品。
职绍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物理和化学两个方 面的课件内容。
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和特点
物理危害因素
噪声、振动和辐射等物理因素的分类和特点。
化学危害因素
不同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性分类和特点。
其他危害因素
如温度、湿度、尘埃等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噪声控制技术
1 吸音材料
如隔音板、隔声棉等工程措施,可降低噪声传播。
2 个人防护用具
如耳塞、耳罩等个体防护手段,最佳保护耳朵。
3 工艺改进
如降低机器噪声、调整工作流程等方法,改善工作环境。
振动控制技术
1
阻尼措施
如减震器、隔振垫等设备,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2
工艺改进
如调整工作频率、采用新型机器设备等方法,降低振动强度。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优秀PPT文档
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 这条下水道10年前还是条排污河,自建成一直没有清理过,据初步推断,爆炸是由于下水道内沼气聚集过量而引起。 对于劳动者室内和露天作业WBGT指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3、密闭-抽风-除尘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系统包括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
4、个体防护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P246
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 生产性毒物存在形态:
气体、蒸气、雾、烟、粉尘
【2005】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11
13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
❖ 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及其职责 ❖ 密闭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 ❖ 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 进入前须评估危害程度 ❖ 未经容许禁止入内 ❖ 提供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 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 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以下不属于生产性粉尘的是( ) A煤炭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 B熔炼黄铜时间生的烟尘 C皮物、棉织物的处理时间生的粉尘 D 清扫道路时的扬尘
8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
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提供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A煤炭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
B熔炼黄铜时间生的烟尘
❖ 形状与硬度 C皮物、棉织物的处理时间生的粉尘
D运清用扫 职道业路危时害的控扬制尘相关技术和标准,根据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生、产毒物性和物粉理尘因素的等对理人化体健性康的质影不响❖ 荷电性 A 粉尘分散度 B 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和个体防护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 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电磁辐射的量子能量水平达到( )eV以上时,会对生物体产生电离作用,称为电离辐射。
A.8 B.10 C.12 D.152.非电离辐射可分为( )。
A.高频电磁场、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B.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C.射频辐射、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D.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3.( )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小、波长较长的波段。
A.射频辐射B.红外辐射C.紫外辐射D.激光4.根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将接触粉尘作业的危害程度分为( )级。
A.6 B.5 C.4 D.35.喷漆车间欲处理其作业场所中散发的苯蒸气,宜采取( )回收净化方法。
A.热力燃烧B.催化燃烧C.冷凝D.吸附法6.下列适用于净化回收的通风排毒方式有( )。
A.自然通风B.全面通风C.局部送风D.局部排风7.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称为( )。
A.生产性粉尘B.无机性粉尘C.有机性粉尘D.混合性粉尘8.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与下列( )因素无关。
A.理化性质B.生物学作用C.防尘措施D.地域9.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称为( )。
A.矽尘B.石棉尘C.电焊烟尘D.铸造尘10.危害最严重的粉尘是下列( )粉尘。
A.煤尘B.石墨尘C.水泥尘D.矽尘11.矽尘导致的职业病称为( )。
A.矽肺B.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D.其他尘肺12.各类企业中的电焊工,其中以造船厂、锅炉厂中密闭场所作业的电焊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 )。
A.铝尘肺B.矽肺C.电焊工尘肺D.铸工尘肺13.煤矿的采矿工、选煤工、煤炭运输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 )。
A.矽肺B.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D.煤工尘肺14.尘肺是由于吸人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的( )。
A.职业危害B.职业病C.职业危害因素D.传染病15.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 )种。
A.10种B.12种C.13种D.15种16.采取( )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A.管理B.工程技术C.个体防护D.教育培训17.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 )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粉尘、放射性物质B.有毒气体C.有毒液体D.强迫体位18.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 )应当向有关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A.可行性论证阶段B.设计阶段C.建设过程中D.竣工验收阶段19.建设项目在( )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A.竣工验收前B.竣工验收时C.竣工验收后D.建设过程中20.陶瓷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是( )。
A.噪声B.振动C.毒物D.粉尘21.玻璃厂在原料粉碎、筛分、运输、配料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矽尘,工人长期吸入高浓度矽尘可引起( )。
A.中毒B.矽肺C.中暑D.职业性哮喘22.根据《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 )℃。
A.20 B.25 C.30 D.3223.接触高温作业时间,是指作业人员在( )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
A.1个工作日(8h)B.5个工作日内C.7个工作日内D.10个工作日内24.定向辐射热量是指生产性热源向工作地点的( )辐射的热量。
A.某一人B.某一个物体C.某一方向D.某一检测设备25.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 )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A.最热季节B.最热月C.最冷月D.最冷季节26.季节性或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 )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A.最热季节B.季节内最热月C.最热月D.最热天27.个体采样是利用佩带在工人身上的个体采样器,在( )内连续不断地采集空气样品,然后进行检验分析。
A.一个工作班内B.一个工作日内C.八小时内D.六小时内28.采样地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 ),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A.上风向B.下风向C.侧风D.无风处29.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采用定点的采样方法,采样时间( )。
A.等于15min B.小于15min C.大于15min D.不限时间30.在不影响作业人员工作的情况下,采样地点尽可能( )作业人员。
A.靠近B.远离C.不考虑D.偏离31.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恶臭、粉尘、噪声且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技术的工业企业,( )在居住区、学校、医院和其他人口密集的被保护区域内建设。
A.可以B.不得C.应该D.必须32.工业企业总平面的分区应按照厂前区内设置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福利用房;生产区内布置生产车间和辅助用房的原则处理,产生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在生产区内除值班室、更衣室、洗室外,( )设置非生产用房。
A.可以B.不得C.应该D.必须33.厂区总平面布置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本底浓度低和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 )。
A.下风侧B.侧风侧C.上风侧D.各风侧均可34.散发有害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车间,应位于相邻车间( )的上风侧。
A.全年最小频率风向B.夏季最小频率风向C.夏季主导风向D.全年主导风向35.厂前区和生活区(包括办公室、厨房、食堂、托儿所、俱乐部、宿舍及体育场所等)布置在当地( )向的下风测。
A.最小频率风B.主导风向C.夏季主导风向D.全年主导风向36.在布置产生剧毒物质、高温以及强放射性装置的车间时,同时考虑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配套并留有( )。
A.人行通道B.安全通道C.消防通道D.应急通道37.厂房建筑方位应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相邻两建筑物间距一般不得小于相邻两个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 )。
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
A.长度B.宽度C.高度D.跨度38.车间内发热设备相对于操作岗位应设计安置在夏季最小风向频率( ),车间天窗下方的部位。
A.下风侧B.侧风侧C.上风侧D.各风侧均可39.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
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 )。
A.底层B.低层C.中层D.高层40.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内。
如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则应将其安装在多层厂房的( )。
对振幅大、功率大的生产设备应设计隔振措施。
A.底层B.低层C.中层D.高层41.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原料代替高毒原料。
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料时,应强化( )措施。
A.降温B.通风排毒C.密闭化、自动动D.隔离42.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 )作业。
A.干式B.高温C.低温D.湿式43.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 )。
A.底层B.低层C.中层D.上层44.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 )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A.可以B.不得C.不应D.应当45.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亦应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使工作地点有害物质的( )符合规定的接触限值的要求。
A.浓度B.强度C.使用量D.储存量46.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及强发光体等可成为( )辐射源。
A.射频B.红外线C.紫外线D.激光47.机械通风装置的( )位置,应设于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相邻工作场所的进气和排气装置,应合理布置,避免气流短路。
A.进风B.出风C.上风口D.下风口48.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例如毛类、破烂布分选、熬液等)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 )采用循环空气作热风采暖和空气调节。
A.不应B.可以C.应当D.不得49.供给工作场所的空气,一般直接送至工作地点。
产生粉尘而不放散有害气体或放散有害气体而又无大量余热的工作场所.有局部排气装置的工作地点,可由车间( )送入气体。
A.上部B.下部C.中部D.外部50.通风系统的组成及其布置应合理,管道材质应合格。
容易凝结蒸汽和聚积粉尘的通风管道、几种物质混合能引起爆炸、燃烧或形成危害更大物质的通风管道,应设单独通风系统,( )相互连通。
A.不得B.可以C.应当D.必须51.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应尽量远离其他( )作业车间、行政区和生活区。
A.非噪声B.噪声C.高温D.振动52.( )因素引起的职业性皮肤病占多数。
A.化学性B.物理性C.生物性D.其他53.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 )。
A.头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B.血管痉挛C.心跳加快D.听觉损伤54.在车间的生产过程中,可能突然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时,就设置( )。
A.专人监视B.消防设施C.电话D.事故排风装置55.矽肺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较高浓度浓度的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 )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A.纤维化B.硬化C.结节化D.堵塞化56.下列粉尘中,( )属于无机粉尘。
A.烟草层B.滑石粉C.亚麻粉D.骨粉57.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 )途径进入人体的。
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D.指甲58.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冬季温度,在作业时不低于( )。
A.9℃B.10℃C.11℃D.12℃59.高气湿作业环境是指生产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 )以上的作业环境。
A.60%B.70%C.80%D.90%二.多项选择题60.依据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 )。
A.无机粉尘B.有机粉尘C.矿物性粉尘D.金属性粉尘E.混合性粉尘61.《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依据( )指标,将接触粉尘作业的危害程度分为五级。
A.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B.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浓度C.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D.工人实际接尘时间E.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62.《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不适用于( )。
A.爆炸性粉尘B.放射性粉尘C.致癌性粉尘D.引起化学中毒的危害性粉尘 E.矿山井下作业接触的粉尘63.下列关于有毒气体的燃烧净化技术,表述正确的有( )。
A.适用于可燃物质B.适用于高温下分解的物质C.要求分解的最终产物是无毒无害的物质 D.能够获得原物质的回收E.能够获得热量的回收64.职业中毒可分为( )。
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亚慢性中毒D.亚急性中毒E.一般性中毒65.下列粉尘中,不属于无机粉尘的有( )。
A.滑石粉尘B.橡胶粉尘C.农药粉尘D.金刚砂粉尘E.谷物粉尘66.纺织工厂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有( )。
A.粉尘B.有毒气体C.高温D.噪声E.振动67.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