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身子把孩子看作孩子 夏学群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
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
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那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个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
”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
大圣见了,嗖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
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
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
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
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
等我再变变拿他。
”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
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
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
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
”赶上来,刷的啄一嘴。
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
二郎因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
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
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
蹲下身来看孩子——读于永正《我的教育故事》有感
蹲下身来看孩子——读于永正《我的教育故事》有感□陈志锋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
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
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夏丏尊于永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
令无数人敬仰的背后,是于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情爱。
他只是一个想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个快乐地行走在教学道路上的教育者。
如此而已。
而这条路,他一走就是一辈子。
在病榻上,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先生仍然怀着一颗童心,诉说着对教学和课堂真诚的爱。
他能记得的,仍然是学生和课堂。
他把自己与学生相处时的点滴美好,都记录在《我的教育故事》中。
这些教育故事虽然寻常,却又令人感慨良多。
先生的真诚、朴实令人敬佩。
“蹲下身来看孩子”是先生常挂在嘴边的话。
看似平常,却道出了先生几十年对教育、对孩子的挚爱。
读着《我的教育故事》,感受那些美好,渐渐领略这句话中的教育真谛。
把学生当成孩子。
“儿童,往往因错误而美丽。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犯错与改错的美丽过程。
错误,显示出儿童的天性——率真自然不掩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在先生看来,美的不是错误,是孩子的天然,让他感到生命的灿烂;更重要的是,孩子知错而改的成长,令人欣慰,备感生命的美好,教育的神奇。
先生用美好的故事,春风化雨,在轻松美好的气氛中让孩子由原先知道错误时“把头低下去”,到“他们俩又笑了,并扬起了头,深情地看了我一眼,跑了”。
一切都是那样美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没有责备,唯有真爱,润物无声。
把学生当成朋友。
“因为我把学生当作朋友,学生也把我当成朋友,所以,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其他场合,教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
在这样的对话中,我窥见了学生,也窥见了自己。
”二年级的小莉同学,在班级组织的游学活动中意外受伤,先生及时送她就医。
回来的路上,她“拉着我的手,无所不谈”——同学用笔描批语、揭同桌小军的短……学生把老师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放学路上》一文中记叙的师生谈话的故事,亲切动人。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文学类阅读之小说(Word版,含解析)
一、【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会明沈从文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臶,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
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地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
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
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
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
把孩子看做孩子
把孩子看做孩子作者:嘉西来源:《中华家教》2012年第06期孩子就是孩子范守纲:孩子的特点是单纯、好动、喜变、好幻想、好尝试、却又缺少判断力、坚持力和自控力。
他们在成长中,心灵是自由的、快乐的,同时,在不断的尝试中,又会表现出缺点,甚至犯错。
孩子正是在改正一个个缺点和错误中得以健康成长。
“把孩子看做孩子”,就是正视和尊重孩子的这些特点。
郑渊洁:孩子是未来新世界的缔造者,如果一个国家的孩子说成人话,办成人事,那个国家的成人就会说孩子话,办孩子事。
孙云晓:不能用成年的思维来揣摩孩子,孩子之所以为孩子,就是他们有儿童的幼稚性或未成熟性,而成人化才是他们成长中的大敌。
现在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不仅使孩子过早地成人化,更剥夺了儿童自己动脑、动手的权利,以至于在童年的最佳发展期丧失了一生的创造力。
张建智:君不见,一个个中小学生,书包沉沉,负担重重,蹒跚在上学、放学的路上。
是谁把他们一个个圈进形形色色的“辅导班”中,甚至连节假日也不放过?所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充塞于耳。
学生没有学习的“乐趣”,没有成长的“自信”,“孩子”哪里还是孩子?让孩子做自由发展的苗李凤海:翻开《爱弥儿》,我们会惊奇卢梭对儿童的深刻洞察,这种洞察的意义在今天更为伟大。
比如:“你想用数不清的桎梏去束缚你的学生,结果反而使他们更加活泼。
他们在你面前愈受到拘束,在你看不到的时候就愈闹得凶,因为他们在可能的时候要捞回由于你管得太严而遭受的损失。
”xlwz:几十年前,台湾和美国的华人家庭已经开始大力地培养孩子各种才艺和技能。
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确实多才多艺,但是抑郁和自杀的比率却很高。
不是弹琴、画画不好,而是当这些训练超出孩子的承受力或大量占用他们宝贵的游戏时间,并最终以牺牲孩子的快乐为代价时,才艺已经失去了它起初的价值——让人幸福、快乐。
成长和幸福是教育根本徐建芬:当下,我们在高度关注教育进度、教学成绩的同时,已经渐渐的淡忘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那就是关于生命的成长。
《蹲下来看学生》
翻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我便迫 不及待地读起来。全书虽然有482页,可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 累。于老师按“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的顺序 编写,共计68篇文章,从他参加工作一直写到退休。每一篇 文章都那么朴实,没有理论的说教,有的只是用心对教育教 学成败的总结,很多地方,于老师还勇敢地把自己的短处披 露出来了,让我觉得他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没有特级教师 “特殊”、“不易接近”、“不可学习”的感觉。他对教育 的爱,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一些实实在在的教学工作上的。 他爱学生,爱自己的工作,他有机会离开教学工作,可他舍 不得。他善于发现,善于改进,善于总结。爱学生这 是他成 功的基础。他多才多艺,他牢记家乡名言:“谁也说不准哪 块云彩会下雨”。所以,只要有时间,他学京剧,拉京胡, 弄丹青,爬格子……他的人格魅力不仅仅是因为他和千千万 万优 之巧妙,语言之隽永,论述之精辟。它是于老师人 生的积淀,智慧的结晶;是“爱心与奉献绽开的奇 花,艺术与创新结出的硕果”。正如《小学教学》 杂志编辑所说“读了书中的文章,你会感到中国也 有马卡连柯,也有苏霍姆林斯基。”
拜读《教海漫记》是我教学生涯的一个里程碑,我 第一次真正理解了“教育事业”,也第一次下决心 要把教书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
首先,如何把这个老师做起来,如何来赢得学生 对你这个老师的尊重."有人说,没有崇拜就没 有教育."但于老师也曾提醒我们:不要亵渎那 纯洁的崇拜.老师不是权力的象征,不应是一种 凶神恶煞的形象,那么"崇拜"应是联系学生与 教师的纽带,本事越大,师德越高尚,赢德学生 崇拜的砝码就越有分量.
翘起大 拇指
命 题 的 艺 术
读了于老师“命题的艺术”这一小节,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写作文的时 候,经常抓耳挠腮了,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我给他们的题目太大太空洞,使学生产生 了“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给文章起题目是一门艺术。老师给学生出题写作文叫“命 题”。因为学生必须按题目写文章,所以给学生出题目——命题——更要讲究点艺 术。 《我第一次……》、《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敬佩的一个人》……在我们的 作文教学中,这样的作文题目比比皆是。其实,正是这些“意义”、“敬佩”、 “难忘”把学生框死了,既无其人,也无其事,就出现了“编”作文的现象。 于老师起的题目就很不错,如: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可以出这么几个题目让学 生选择,《嘿,我这个人》、《哈,我这个人》、《咳,我这个人》,这些题目能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效果更佳。 再如:让学生写自己和同桌,出这样的题目,《远亲不如近邻》、《不准越过 “三八”线》、《井水不犯河水》等,学生一看题目就来了兴趣,能写不好吗? 作文命题少了趣味性,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减少大半,就像做菜少了油盐就提不 起人的胃口一样。 为学生出的题目让学生一看便有兴趣,便很动情,便产生写的欲望,确实是一 门艺术。
蹲下身子看一看
蹲下身子看一看
王海华
【期刊名称】《山东教育:中学刊》
【年(卷),期】2004(000)012
【摘要】在一次家长会上,当许多幼儿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愚笨、如何淘气、如何不可理喻的时候,我给他们讲了几年前在我家发生的一件事。
【总页数】1页(P49)
【作者】王海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8
【相关文献】
1.蹲下身子,静待花开 [J], 张晓飞;
2.蹲下身子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J],
3.蹲下身子,做教育 [J], 代勇
4.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几点认识 [J], 王传辉
5.蹲下身子倾听花开 [J], 许冬; 朱霞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把孩子看作孩子
把孩子看作孩子作者:华建谊吴丽琴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4年第20期不少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总觉得他们什么都应该会,总不自觉地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以成人的高度来衡量学生,因此学生常常陷入达不到教师要求的苦恼中,而教师也会陷入对自身教育能力怀疑的深渊。
其实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儿童期、青少年期,有其自然的发育与成熟的过程。
“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卢梭的这句警世名言常常给我们以启迪和思考,我们应该用孩子的眼光洞察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规则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和矛盾。
一、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犯错”把孩子看做孩子,首先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犯的错误。
孩子就是孩子,单纯、好动,缺乏自制力和判断力,因此,难免会“犯错”。
这“犯错”不是存心,而是无意,正是在改正一个个缺点和错误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成长。
因此,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犯错”,就是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正常需求和发展需要出发,客观地审视孩子们犯的一个个“错误”。
如此,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的“错误”其实就是孩子生活世界的常态表现,我们也会收获一份理智和平静,生发一种智慧和方法。
有个孩子叫阳阳,各方面都很优秀,但他好奇、好动的天性使他常犯些小错误。
记得一次运动会前,我让阳阳负责班里运动员早晨的集训。
每天晨会课开始,那帮小家伙准时满头大汗地回到教室,我不禁为他们的自觉而刻苦的训练感到高兴。
可好景不长,一天,我刚到教室,就有同学反映:运动员们每天跑了两圈后就溜到墙角边打乒乓了。
我很生气,决定把他们逮个现场。
可驻足观看了小一会儿,我的气竟然不知不觉地消退了:他们大概是训练久了,对日复一日单调的训练项目厌烦了吧?前些天我在班里读了一篇同学写的打乒乓的小练笔,或许引发了他们的兴趣?我返身上楼,思考着待会儿该怎样询问他们。
晨会课刚开始,几个小家伙喊了报告走进教室。
我叫住他们,询问他们这段时间的训练情况,最后好像不经意地问道:阳阳最近最近有没有去打乒乓?近期班里要搞一个乒乓球比赛。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俯下身,听心声》
俯下身,听心声--《儿童立场》读书心得最近,看成尚荣老师的一本《儿童立场》的书,让我意识到,教学要多思,教生要多看、多听,我们才有所获。
成老师在书中提到:“教育需要智慧。
其实,教育就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的大智慧正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促进儿童发展;教育的愚蠢与错误也正是因为‘儿童缺场’,对儿童的漠视和误读。
”作为教师,就要思考如何上好一堂课,但班级学生有差异,内容讲得太难,对中等生和差生来而言,就是一道天堑,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知识积在一起,学生更不懂,如何把难的知识讲简单,再把简单的知识讲透彻,这需要教师深研教材,设计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
我们不能忽略每个学生,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7课:《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的前个内容(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实验室没有教材里面的暗盒,教材要求学生通过电路检测器检测暗盒的接线柱哪些是通路,哪些是断路。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我自己反思路的设计了教学内容:在木块上按了四个图钉,让学生用回形针把1和3连接起来,猜测1-2、1-3、1-4、2-3、2-4、3-4哪些是通路,哪些是断路,最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验证猜测结果,层层推进,猜测-验证,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不一样:轻松而愉悦。
这样的另类教学方式,使其它学科学得不好的学生反而在科学课上学得更好。
成老师在书中提到“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
保护学生创造的天性,丰富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甚至还应善意地保护学生恶作剧那样‘可爱的错误’。
”科学课就是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课需要教师准备好每课实验器材:丰富多样,有探究的价值,有让学生观察动手的欲望,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好奇心及求知欲。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电》,这单元要求学生从简单的电路连接到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甚至要求学生会画简单电路图。
学生从简单器材的认识到连接,再到稍为复杂的串联电路连接,学习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再到放手让学生自己连接电路。
潜心教育静待花开
潜心教育静待花开作者:何立群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21期摘要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而后进生作为特殊群体,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繁杂的工作。
教师要有足够的信心、爱心与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持之以恒,静静守候,方能目睹他们绽放的美丽。
关键词教育;后进生;转化;信心;爱心;耐心中图分类号:7,A,O629.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166-02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正如张文质先生在《慢教育》里说到: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
“润物细无声”,正反映了教育的变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而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花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花期,有的花开在春天,也有的开在别的季节。
不要因为它开得慢,而焦虑不安,悲观失望。
只要用心引导,尽心培养,耐心等待,孩子总有绽放优秀的一天。
静待花开,是一种心境,一种追求的状态;是平静祥和,是执着与坚守,更是智慧和宽阔。
只有潜心教育,静静等待,终会等来花开之时。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自卑胆小,学习有困难,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良的后进学生。
而不论在哪一个学校或哪一个班,后进生都是客观存在的,对学习困难生,行为偏差生等后进生的转化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查找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他们要有“三心”:信心、爱心与耐心。
要转化后进生,这“三心”是缺一不可。
一、信心导航转化后进生难度很大,但信心是前提,是促使事物成功的先决,引导着教师明确方向。
教师对转化后进生要有信心,有时感觉对某些后进生已经倾尽心血、言尽词穷,甚至深感失望,不由得想要放弃。
此时,请再给他一个机会,并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花,都有自己的个性,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要求他。
教师要蹲下身子看学生
教师要蹲下身子看学生民联学区太和小学张玉琴最近读了特级教师于永正写的一篇文章《蹲下身子看学生》,对新课改所提倡的尊重、赞赏、理解、信任学生,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于永正老师谈到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
站起来看,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
于永正老师强调我们应该蹲下来看学生。
他说蹲下来看学生,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会觉得不幼稚,不可笑,甚至会觉得学生了不起。
对此我深有同感。
教育教学中我蹲下身子看学生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时。
我没有按照以往的古诗方法教学,而是重点让学生理解“送”字。
教学中我提出了如下问题:“谁送谁?在哪送?在什么时间送?怎样送?为什么送”等问题。
我让学生充分自学交流后,再让学生汇报。
在教师的眼里“谁送谁?”这个问题很简单。
可是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
在回答“谁送谁?”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是黄鹤楼送孟浩然,还有的学生回答是故人送孟浩然······学生的回答在我们看来真的幼稚可笑。
可面对学生的回答,我没有指责、嘲笑学生,而是耐心的引导学生看书,帮助学生让学生明确我们都忽略了作者,学生笑了。
他们再次举起了手,正确的回答了“谁送谁?”这一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下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学生兴趣十足,信心十足。
学生利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方法,通过自学,很好的理解了《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想学生兴趣十足的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源于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时我对学生的尊重、理解,我是蹲下身子来看学生的。
蹲下身子看学生,教师和学生就会融为一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培养、挖掘出来。
再如:教学《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这篇课文时,在领会“太空蔬菜抗病力强,所以在生长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
高赢泽 《给孩子们》诗歌赏析
《给孩子们》诗歌赏析10级广告学(1)班高赢泽芒克(1950- ),原名姜世伟,出生于沈阳,朦胧诗人代表之一。
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次年开始写诗,1972年与彭刚搞“艺术先锋派”。
1976年返京之后,相继创办了文学刊物《今天》、《现代汉诗》等,发表了诗集《心事》、《芒克诗选》、《今天是哪一天》等,出版了长篇小说《野事》,随笔集《瞧,这些人》等。
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并先后应邀赴美、法、意、德、荷兰、等,现居北京。
他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他的《给孩子们》揭露和批判黑暗的社会,具有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体现了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对“人”的特别关注。
一、浅析《给孩子们》首先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完全是纯自然的感情流露。
“看着你们可爱的长满一地,并对着我们张开花瓣似的小手”诗人很自然地将孩子们比作花朵,由此可见他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是非常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毫无做作的痕迹。
“我简直羞愧地无地自容,因为我的确给不了你们什么,我既不是太阳做不了你们的母亲,把你们抱在怀里让你们喝我的奶,也不是大地能够手托着,白天与黑夜的盒子把一个个美好的日子给你们端来”诗人因为自己没有什么好的东西给他喜爱的孩子们而感到羞愧,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虽然是这样,我还是想,就把我给你们吧!就让我做你们脚下的土壤!我宁愿让你们生长在我的身上,我宁愿让你们用有力的根茎去掏空我的心。
”诗人把自己比作土壤,而且是甘愿去当土壤,甘愿用自己默默地付出去换花儿的茁壮成长,这是一种多么崇高而又默默的奉献,突出了老师为了他的至亲至爱的孩子们甘愿付出一切的无私与伟大。
二、全诗的语言风格及表达技巧当然一首好诗并不能仅仅靠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还需要高超的文学功底。
让教育充满儿童味道
聚焦特别关注/FOCUS 让教育充满儿童味道□杨虹萍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我们只有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需要,尊重儿童的立场,才可能让儿童的发展充满无限可能。
俯下身子,走进儿童世界鲁迅先生曾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强调:“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曾做过一个走心的亲子小实验:某天的晨读,当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游离状态时,组织他们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描述自己的父母,结果孩子们五花八门的表达让老师和家长啼笑皆非。
“爸爸像狮子!因为爸爸很凶。
”“妈妈像闪电!每当我写作业较慢时,妈妈就开吼,那声音像闪电,吓我一大跳!”还有个小朋友描述“爸爸像一头猪”。
问其缘由,学生回答:“我经常看到爸爸大白天在家睡觉!”和家长沟通后才知道,这位爸爸是人民警察,经常熬夜办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因此被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误会了。
后来,孩子才知道爸爸很不容易,对爸爸及这份职业添了一份理解和崇敬。
一次亲子小实验让父母看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纷纷表示要多花时间陪孩子,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并以不断成长的姿态给孩子做示范。
当我们俯下身子了解儿童,尝试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世界、想问题、处理问题时,才有可能钻研出更适合儿童的教育方法。
慢下步子,坚持厘米进步在我看来,与其整日企盼有利的外在制度变革来改变一切,不如秉持一厘米之变的信念和行动,从小处着眼、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建立一种具有生命体验的联系,总有一天,厘米之变会变成教育前进的不竭动力。
在儿童的世界里,我放慢脚步,积极践行厘米之变,构建具有人情温度、成长自由度、生命广阔度、成绩有保障的幸福班级。
通过组建各种成长小分队,让学生各取所需、各司其美、美美与共,自由快乐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从教室环境的厘米之变到学习氛围的厘米之变,从精神面貌的厘米之变到班级生态的厘米之变,孩子们点点滴滴的成长,我都有心记录并及时表彰,“晒”到家长群、朋友圈,一起见证孩子的厘米进步。
俯下身,做孩子的朋友
俯下身,做孩子的朋友作者:牛会芝马建学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34期【摘要】现在的孩子自尊性强,又叛逆,加上独生子女占多数,所以在学习生活中和老师,家长都对着干。
因此,为了教育好孩子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俯下身,做孩子的朋友。
【关键词】学生教育家长【课题】本文系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学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为WW[2018]GH140。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195-01一、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上的课因为课堂是老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一个老师最能吸引学生的是他的教学水平,老师的教学水平最能说明老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果学生不愿意做的老师就不要勉强他。
老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只批评差学生,表扬好学生,同样做错了一件事情,只对差学生做了处罚而对好学生不闻不问,不好高骛远或简单粗暴。
做学生喜爱的老师还必须是具备扎实的基础。
在上课前要充分备课,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教材,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点要讲清楚,还要把难点突破,另外要设置些不同层次的题型,让每一位同学都觉得学下的知识能应用进去,要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要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
当然,爱不是放任自由,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是该严的时候还是要严。
做错事情了要讲道理,不能动手,更不能出口脏话侮辱学生。
给他们改错的机会,只要心中有爱,学生就会喜欢你。
其实学生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看法,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喜欢他、赞美他、表扬他,尤其是学习稍微落后的那些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的表扬鼓励,这样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也会激发他们的潜力。
二、其次要和学生谈心我朋友的孩子到了初中二年级,无论家长怎么劝说,也不愿意读书了,家長的思想教育无可奈何,想到我是当老师的,就请我去帮忙劝说,我进到这位孩子的房间,和他谈了一会儿,看到这名孩子对我不再有防备心理了,于是就顺便问道:“你不愿意读书,一定有原因的,否则你这个年龄阶段不读书干什么去?”这名孩子说:“我们英语老师总是瞧不起我,有一天,我们学校举行唱歌比赛,我前去报名,他不屑一顾的望着我说:‘就你这长相,最好不要替我们班级出丑。
蹲下身子看幼儿
蹲下身子看幼儿
徐培珍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6
【摘要】幼儿游戏传递着怎样的信息?游戏对幼儿来说意味着什么?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是否可以介入?有研究者对此现象做了长期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了幼儿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并发现了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引导作用.
【总页数】1页(P88)
【作者】徐培珍
【作者单位】海安县胡集幼儿园,江苏海安,2266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
【相关文献】
1.蹲下身子看一看 [J], 王海华
2.蹲下身子看学生 [J], 潘金翠
3.蹲下身子看孩子 [J], 郑秋红
4.蹲下身子看老师 [J], 罗义安
5.看教师不必"蹲下身子" [J], 郭剑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沉下身子把孩子看作孩子 夏学群
沉下身子把孩子看作孩子新建中学夏学群卢梭说:“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这句话听来似乎简单,其实含有深意,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孩子就是孩子”,是说孩子有着单纯、好动、喜变、好幻想、好尝试,却又缺少判断力、坚持力和自控力的特点。
他们在成长中,心灵是自由的、快乐的。
同时,又是在不断的尝试中,表现缺点,甚至犯错,他们的犯错,不是存心,而是无意。
他们是通过改正一个个缺点和错误而健康成长的。
“把孩子看作孩子”,就是说要正视和尊重“孩子”的这些特点。
成长中的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但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而是要顺应他们的特点,因势利导。
“势”就是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导”就是引导。
把孩子引入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来,这里告诉我们的教育者,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的特点,把握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改错,而且要热心帮助他们改错。
而我们的教育者在现实生活中,反其道而行之,不把孩子看作孩子,总是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强求孩子,把孩子“看作成人”,这样会使我们的教育者在教育中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在教学中,我是深有体会的。
因为连教五届毕业班的课程,因为年纪大了,学校安排我教七年级语文,课堂上,我以常教毕业班老师向学生训话,要求他们严格遵守课堂记律,听好课,认真完成作业,一节课尚可,尔后的施教,则事与愿违。
课堂里讲小话、搞小动作,甚至吵闹的时间出现,课后不能完成作业的大有人在。
我认为严格要求学生,把他们作为成人一样对待,他们会听话的,于是在课堂上始以目视、提高嗓音,接而严厉批评,最高让站上讲台,还利用抽背课文把他们留下补读,他们都不以为然,或对着大家做鬼脸,引起发笑,或趴在桌上睡大觉,不理会你,我见此情景实在哭笑不得,退而思考,这可是自己的过失,把他们当成人看待,不是把他们当孩子看待。
于是沉下身子走进孩子群中,去了解他们的情况。
在留下的孩子里找了一个最调皮的问话:“陈××你背不得,为什么不读?”“字不认得”“哪些字不认得?”他指着《回乡偶书》中的“离”字说:“这个字不认得”,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四肢冷了一截,接着了解他的家景和读小学的情况,他侃侃直读,毫不讳言,我妈生下我两个月就和爸爸出外打工,把我丢在外婆家里,到了四岁,又把我拉回老家跟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把我送进学校,我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回家,怎么读书、怎么写字却记不起来,老师有时把我留下来,但过不久也放我回家了,爷奶忙不过来也没管我,只叫我吃了饭放牛看猪婆。
怎么理解把孩子看作孩子,把成人看作成人
怎么理解把孩子看作孩子,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把成人看作成人" 这一表达强调了在对待不同年龄段的人时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和对待方式。
这种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尊重个体差异:孩子和成人在认知、情感、责任心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把孩子看作孩子,意味着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成长阶段,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怀和引导。
同时,把成人看作成人,则是承认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过分干预,更注重合作和沟通。
2、提供适应性支持:对待孩子和成人时,需要提供适应性的支持。
孩子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引导,而成人可能更需要合作和共同决策的机会。
理解并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3、沟通方式的选择:孩子和成人在沟通中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与孩子交流时,可能需要使用更简单、生动的语言,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进行互动。
而与成人交流时,则更注重深入的讨论和理性的思考。
理解不同年龄段的沟通需求,有助于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关系。
4、责任与独立:对待孩子时,强调培养其责任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待成人时,则更强调尊重其个人选择和决策的权利。
理解不同年龄段对责任和独立的需求,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把孩子当作孩子
把孩子当作孩子
夏玉桥
【期刊名称】《人民教育》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 教育家徐特立对儿童有一种深沉的爱.在他看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但在成长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时,需要我们把孩子当作孩子,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他们的错误,理解他们的错误.再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总页数】1页(P62)
【作者】夏玉桥
【作者单位】安徽省五河县临北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把孩子当作人来培养
2.把自己当作孩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3.让镜头给孩子当作文“小老师”——引导低年级学生开启写作密码
4.把自己当作孩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5.把小孩子当作小孩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夏山学校》部分摘抄分享2011年4月11日
《夏山学校》部分摘抄分享1.孩子们幸福与快乐的程度,全靠我们给他的爱与赞许而定。
我们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边。
与孩子站在一边就是给孩子爱,那并不是一种占有的爱,也不是一种不讲理智的爱,而是一种让孩子感受到你爱她,也赞同他一切行为的爱。
2.我知道,天下最困难的事,莫过于放弃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
但是只有割舍,我们才能发现生命、进步与幸福。
父母一定要放弃成见,也一定要摈弃藏在权威和批判后面的仇恨,以及由恐惧造成的不容忍态度,他们必须摈弃旧的道德观和舆论。
3.简单一点说,做家长的一定要变成一个独立的个人,他必须知道自己是谁。
这很不容易,因为一个人不仅是他自己,也是他所有遇到的人的混合体,他会学到许多别人的价值观念。
家长把自己父母的权威加在孩子身上,每一个男人身上都有他父亲的影子,每个女人都有她母亲的影子,这种强加的权威造成仇恨,也造成问题儿童。
这正好和认可儿童背道而驰。
4.小孩对爱和了解的需要远远超过对知识的需要。
他们需要爱与赞许。
只有真正有勇气和爱心的父母,才有能力给孩子表现善良的自由。
5.问题儿童的父母必须冷静地问问自己,我有没有真正表示过认可我的孩子?我有没有表示我信任他,了解他?我在这里并非空谈理论,因为我曾经见过问题儿童到我们学校来以后,变成快乐正常的孩子。
我发现治疗创伤的“良药”就是认可他、信任他和了解他。
6.孩子对“被爱”的需要远远超过“爱别人”。
对每个小孩来说,大人的认可就表示爱,不认可就表示恨。
7.在任何社会里,人们都有一种获得认可的天生愿望。
罪犯是被迫走上歧路而被社会嫌弃的人。
罪犯永远是自我中心者,他总是想:我要发横财,去他妈的什么社会。
刑罚只会加强他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监狱只会逼他变成一个更孤独的人,使他把思想更集中到自己身上,同时怀恨惩罚他的社会。
惩罚和牢狱都不能改变一个罪犯,因为那些只能证明社会对他的憎恨。
社会为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而限制他生存的机会,这种愚蠢而不人道的监狱制度是值得检讨的,它对治疗罪犯的心理没有任何价值。
俯下身子看孩子-一年级家长会有感-一年级家长会
俯下身子看孩子-一年级家长会有感:一年级家长会早在前两天,孩子就告诉我周三晚上晚7点开家长会。
很是高兴,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总体上了解下他在班里的整体情况,也能通过与老师的面对面交流更加清晰的走近孩子。
我经常说航没心没肺。
无论批评和表扬他看的都很淡,荣辱不惊的“大将”之才,搞的我每次的说教作用好像都不大。
没法子,在他眼里只要跟玩耍有关联的他总是生龙活虎,不亦乐乎。
但只要提到学习,立刻霜打的茄子~蔫了,看他萎靡不振的样子真是无可奈何。
可有又什么用呢?天生就如此,想转变真的很难哦。
翻着航的硬笔习字册,看着那歪歪扭扭、潦草、不认真的字迹,再看看优秀孩子的作业,脸不由一阵阵出火,这字啊,什么时候能写好,我也是实在没法子。
这孩子努力不够,态度不认真是一个原因。
另一个入学早也是一个主因。
一年级孩子指骨、腕骨都没发育好,写字既吃力又慢,导致了现在的“恶果”,想想都后悔。
这孩子上课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其实即使老师不指出来我也是知道的。
他是猴子屁股呆不住,五分钟不让他动,比登天还难。
不过老师还是狠狠的表扬了航爱看书这一优点,一句夸张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的我美滋滋的,呵呵。
紧接着又来了句“宇航这孩子特别可爱,幼稚,胸无城府,怎么说呢,就像那菜园里绿油油,没经过污染的绿色蔬菜......”老师话还没说完,孩子家长们就都笑了。
呵呵,其实我知道老师想表达的是航幼稚,单纯,没有多少复杂的思想。
这孩子比一般孩子心理成熟的晚一点,心理年龄要比实际年龄小的多,有时在孩子堆里他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就一个啥事不懂,只会玩的小屁孩。
老师都表扬了孩子了,我这个做妈妈的也得表扬。
6:58分打电话的时候,我们刚下高速,第一次听他着急的催促,这在以前可从来没有,你去不去校,找不找老师,参不参加家长会他都无所谓,看样子真要长大了。
还有写给我的一封信看了也很感动哦,其中一句“妈妈,你就放心吧,您的儿子是不会给你丢脸的,后来我“跑”给你看......”读的我差点流泪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下身子把孩子看作孩子
新建中学夏学群
卢梭说:“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这句话听来似乎简单,其实含有深意,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孩子就是孩子”,是说孩子有着单纯、好动、喜变、好幻想、好尝试,却又缺少判断力、坚持力和自控力的特点。
他们在成长中,心灵是自由的、快乐的。
同时,又是在不断的尝试中,表现缺点,甚至犯错,他们的犯错,不是存心,而是无意。
他们是通过改正一个个缺点和错误而健康成长的。
“把孩子看作孩子”,就是说要正视和尊重“孩子”的这些特点。
成长中的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但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而是要顺应他们的特点,因势利导。
“势”就是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导”就是引导。
把孩子引入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来,这里告诉我们的教育者,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的特点,把握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改错,而且要热心帮助他们改错。
而我们的教育者在现实生活中,反其道而行之,不把孩子看作孩子,总是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强求孩子,把孩子“看作成人”,这样会使我们的教育者在教育中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在教学中,我是深有体会的。
因为连教五届毕业班的课程,
因为年纪大了,学校安排我教七年级语文,课堂上,我以常教毕业班老师向学生训话,要求他们严格遵守课堂记律,听好课,认真完成作业,一节课尚可,尔后的施教,则事与愿违。
课堂里讲小话、搞小动作,甚至吵闹的时间出现,课后不能完成作业的大有人在。
我认为严格要求学生,把他们作为成人一样对待,他们
会听话的,于是在课堂上始以目视、提高嗓音,接而严厉批评,最高让站上讲台,还利用抽背课文把他们留下补读,他们都不以为然,或对着大家做鬼脸,引起发笑,或趴在桌上睡大觉,不理会你,我见此情景实在哭笑不得,退而思考,这可是自己的过失,把他们当成人看待,不是把他们当孩子看待。
于是沉下身子走进孩子群中,去了解他们的情况。
在留下的孩子里找了一个最调皮的问话:“陈××你背不得,为什么不读?”“字不认得”“哪些字不认得?”
他指着《回乡偶书》中的“离”字说:“这个字不认得”,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四肢冷了一截,接着了解他的家景和读小学的情况,他侃侃直读,毫不讳言,我妈生下我两个月就和爸爸出外打工,把我丢在外婆家里,到了四岁,又把我拉回老家跟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把我送进学校,我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回家,怎么读书、怎么写字却记不起来,老师有时把我留下来,但过不久也放我回家了,爷奶忙不过来也没管我,只叫我吃了饭放牛看猪婆。
有一次牛吃了人家的东西,奶奶
拿着竹梢把我打出门外,第二天就没上学了,从那天起逃学便成了家常便饭,考试时,老师允许我抄一点,领通知书我可以将成绩修改一下,就万事大吉,爸妈打电话问起成绩来,也不坏事。
后来爸妈知道我的真实情况,也只是说:“读书反正没要钱,读完初中打工就是了”。
听了他的故事,我抚摸着他的小脑袋说:“好孩子,这怪不得你,你还想读书吗?”他说想。
“既然想,以后再不认得的字就来问我,不会读的句子,我告诉你读”。
此后对他以及类似的学生,便放低要求,背诵课文允许他们一句一句地背。
然后逐步增多直到能背一篇。
在现实生活中,学校的教室里,坐着较多类似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景遇大致相同,对于这些孩子,我们教育者应该沉下身子,贴近他们、亲近他们,把他们看作孩子。
不应拔苗助长,也不能为渊鱼。
.
情感是作文的基础
新建中学夏学群
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必须对学生丹心一片,有耐心、有韧劲,树立下水磨的功夫的决心。
教学作文时,应少一点功利,多一点师生之情。
作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知心才能教心。
当前学生的作文,炒作较多,可以说是普遍现象,比如教七年级作文,第一篇大家都写了,但文章大都似曾相识、有不
少篇章基本相同,字也写得潦草,在讲评课上,我严肃指出抄袭例文,是嚼人家嚼过的馍馍,既无营养,又不卫生。
好文章应是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并且写出真情实感来。
要这样,就要时时处处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把事情经过和结果了解清楚,写起文章来,才有话写。
大家若无其事地听着,也没什么反应,一到作文时,仍然抄写,或者不写,我想如果这样下去,三年后还是一个样,必须找一个领头雁,带动全班。
开始找一个成绩好的进行辅导,作为示范,可大家认为老师在故意做作,要耍花招,有的仍然徘徊不前,有的则望而生畏……于是我掉转头来,找一个不会写作文的,帮助他学会写文章,来推动大家写好作文,有一个学生我看他虽不作文,但口头表达能力很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讲话很有趣味。
让他走进作文,乐意接受写作文。
一个是有材料写,二是对打球的事儿感兴趣,有话可写,自己的行为动作非常熟知,心理活动也不难表达。
于是我就找准机会与他聊打球的味道,他.
把学打球的动机、经过、心理过程讲得头头是道,有声有色,把开始打球投不进篮的苦恼,学会后把投进一个还球的愉快都说了出来,我因势利导地把打球的话题过度到作文上来,握着他的手说:“你这么善于叙述事儿,怎么不会写文章呢?”他打了个哈哈说:“在小学作文,我还是个能手,常得高分,老师还把我的文章念给大家听”。
“为什么”,我问他。
他补
充道:“在小学,我有件宝贝,—小灵通,一到作文课,我把它拿出来,抄一篇交差好洒脱,自己去想,岂不想烂脑壳。
”我说:“脑壳怎么想得烂,脑子是越用越灵的,手是越写越巧的,不信你试一试,就把刚才你讲给我听的打球经过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了。
”他起衣袖,像动手打球似的站起来,说:“要得!”批阅作文时,他的文章有不少的精彩句子,但错别字数不清,缺胳膊少腿的、零部件错装的,到处可见,也有很多不通顺的句子或词语乱搭配,或词序颠三倒四的,叙事则与他所说的就不一致了,显得东一斧头,西一刨子;刚读完,他打球下场走进我的办公室,一边撩起衣襟擦汗,一边问:“老师我的文章写得好吗?”“写得好,就是还没有你说得好”,你来了,我们来批改,使它成为一篇出色的文章。
于是我们指指点点,先把错字一一纠正,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全,把不通的句理顺,把紊乱的句子调整位置,理清头绪使之井然有序。
然后叫他自己读一读,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装,下次作文应注意哪些东西,……他走出办公室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又作出投篮的姿势。
这次作文讲评我把他的拿出来,念给大家听,特别分析了几个精彩的句子,大家听得入神,似乎也有跃跃欲试的样子,当我.
读到“篮球比赛了,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我蝉联投进了几个绝球,使我班球队夺得冠军,几个球友将我举起来,在场
的同学高兴得跳起来。
大家便鼓起掌来”。
此后他常来办公室与我聊天,每次作文都欣欣然,按时交卷,全班同学在他的推动下,大家都有了进步。
根据这点事实,作文教学应少一点功利主义,多一点师生之间的感情。
感情发生变化、厌恶便变成了喜爱,这种变化的促成基础在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了解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教学的知识上,对其他方面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家庭情况都要有所知晓,具体指导每一个人、每一篇作文,要找准切入点或者突破口,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上面说的这个同学,他喜欢打篮球,就以此为切入口,把兴趣爱好的生活方面迁移到写作中来,不断鼓励不断加温,他的心就热起来,对写作有了感情,对作文有了感情,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这样教师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提升思想也不会成空话,简而言之,师生亲,情意真,才能辅导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