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物理的导课方法
高中物理试讲套话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试讲套话教案大全
一、引入部分:
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掌握好
这部分内容。
在我们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我们所接触的一切都可以用物理知识去解释。
让我们一起来控制这部分内容,让我们更加了解世界。
二、展示部分:
首先,我将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展示这部分内容,让大家能够直观地了解知识点。
通过观察
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理解背后的原理。
三、讲解部分:
接下来,我将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系统地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我们将会详细解释每一个概念,让大家能够掌握这部分内容。
四、练习部分:
在理解了知识点之后,我将为大家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大家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练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部分:
最后,在课程结束之前,我将为大家进行一次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再次回顾所学内容。
在
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向我提问。
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希望通过今天的课程,大家能够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
成绩。
谢谢大家的配合和支持,我们下节课再见。
高中物理面试导入教案
高中物理面试导入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区分物理和其他科学学科的不同之处;
2. 能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3. 能够初步认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
1. 物理学的定义和特点;
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性。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问题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什么是物理学?它和其他科学学科有什么不同
之处呢?”
第二步:探究讨论
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物理学与其他科学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
第三步:引入概念
1. 教师介绍物理学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步:案例分析
1. 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具体的物理学案例,并指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物理学原理和现象;
2.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总结案例中使用的物理学知识。
第五步:小结反思
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结,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物理学知识。
【课堂设计】
本节课设计为引导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性,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来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和动力。
试讲高中物理技巧教案
试讲高中物理技巧教案
教学内容:动量和动量守恒
教学目标:
1. 了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学会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实例引入动量概念,让学生了解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二、讲解动量的计算(10分钟)
1. 动量的定义:动量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表示为p=mv。
2. 讲解动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练习。
三、讲解动量守恒定律(15分钟)
1. 动量守恒定律:在孤立系统中,物体之间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2. 通过实例解释动量守恒定律,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应用。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进行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梳理解题方法。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动量和动量守恒的重要性。
2. 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动量在其他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巩固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动量概念,讲解动量的计算方法和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作业的布置和检查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高中物理课堂常用导入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导入方法课堂导入是整节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节成功的物理课往往都是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一个好的导入马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下面谈谈常用的物理导入方法:(一)激情问题设疑法问题设疑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有激情的疑问或矛盾,引起学生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
引入新课时可故意设置疑障或者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
若能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引入新课,学生的思维一般能较快地活跃起来。
(二)激情实验法实验导入是指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或利用电教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等来巧妙地导入新课。
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的见摸的着。
”实验导入新课直观生动,效果非凡。
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使抽象空洞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这样导入印象深刻,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心理,且这种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直观、实验、实例、计算、分步、小结等方法来导入新课。
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不能离开针对性、铺垫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努力做到自然得体,水到渠成,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激情提问启示法提问启示法是一种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发新课题的导入方法。
在讲授某些知识之前,提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加以启发,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悬念设计法悬念设疑导入是教师从侧面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矛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来导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得好:“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高中物理3分钟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3分钟讲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讲解中提到的物理概念和知识点
2. 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
1.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物质的运动、变形和相互作用规律。
2. 物理学包含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等多个分支。
3. 物理学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实验观察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和数学方法来解释物质世界的现象和规律。
教学步骤:
1. 第一步: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第二步:通过示例展示物理学的实践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动力。
3. 第三步:讲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知识。
4. 第四步:进行互动问答,检查并巩固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
5. 第五步:总结本次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物理学科。
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评估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的方式来进一步检验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也应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激情。
高中物理导学设计教案范文
高中物理导学设计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物理学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热力学方面的知识,包括热量、热容、热传导等;
2. 力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力的概念、受力分析等;
3. 光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光的性质、光的衍射等。
三、教学重点
1. 热力学方面的知识;
2. 力学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热力学和力学方面的知识;
3.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4. 总结: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5.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
1.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估;
3. 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反思本堂课的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教学效果: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中教师物理教案设计思路
高中教师物理教案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热力学计算和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让学生体会热与功的转化过程。
2. 学习:教师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公式,并结合实际示例进行讲解。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规律,并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4. 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讨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6.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资源准备:
1. 实验装置和材料。
2. 教学PPT。
3. 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教学评估方法:
1. 实验报告评分。
2. 课堂讨论表现评估。
3. 习题练习成绩。
教学反思与改进:
1.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例谈导数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0= 30 ̄rcm /s=94.2 cm/s.
2 一些 物 理 定 律 也 涉 及 到 变化 率 问 题 ,例 如 法 拉 第 电磁 感 应 定 律 等 ,故 利 用 此 类 定 律 处 理 物 理 问题 时 也 可 利 用 导 数
推 导 计 算
例 3.正 弦 式 交 流 电 规 律 的 推 导 :如 图 3所 示 ,一 线 框 由 N 匝 线 圈 组 成 ,每 匝
(2)
不 难 看 出 :电源 的输 出功 率 P 随 着 外 电阻 R 的 变 化 而
对 时 间 的 变 化 率 ,速 度 是 位 移 对 时 间 的 变 化 率 。角 速 度 是 角
度对时 间的变化 率等 .而 函数 =f( )在 点 X0的导数 就
是 函 数 f(z)在 点 z0对 自变 量 的 变 化 率 ,故 可 利 用 导 数
计 算 此 类 物 理 量
例 1.一 物 体 按 规 律 s=1+2£一t (s的 单 位 为 m,t的 单位 为 s)作 直 线 运 动 ,求 它 在 t=2 S时 刻 的 速 度 和 加 速
图 1
图 2
在 此 之 后 摆 球 (含 弹丸 )做 简 谐 运 动 ,由 图 2所 示 位 移 时 间
例 4.如 图 5所 示 ,电源 的 电 动 势 为 E,内 电 阻 为 ,.,外 电 路 为 一 滑 动 变 阻 器 ,设 连 入 电 路 的 阻 值 为 R ,通 过 电 路 的 电 流 强 度 为 J,试 推 导 电 源 的 输 出 功 率 P 随 外 电 阻 R 变
第 32卷 第 4期
2011仨
物 理 教 师 PH YSICS TEA( HER
例 谈 导 数 在 高 中物 理 中 的应 用
高中物理教材教法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教材教法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相关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定律。
教学难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及相关概念。
教学准备:教案、教具、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问题或实例引入光的直线传播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介绍光的直线传播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 讲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定律,包括直线传播和反射等。
三、示例分析(20分钟)
1. 展示一些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2. 分析实例中的光线传播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原理。
四、案例练习(20分钟)
1. 提供一些光的直线传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2.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归纳解题思路。
五、小结(10分钟)
教师总结今日所学内容,强化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复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概念讲解、示例分析和案例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技巧。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更深入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相关概念,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导入语教案物理
高中导入语教案物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教具准备:
1. 课件、投影仪;
2. 实验器材(如磁铁、杠杆等);
3. 物理实验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兴趣。
二、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物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三、展示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应用案例(如简单的机械原理、声光电等),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四、实验演示(15分钟)
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演示,如磁铁吸附物体、杠杆原理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并理解物理知识。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
教师与学生讨论物理学的应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实验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知识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导入,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希望通过后续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教案(15篇)
高中物理教案(15篇)高中物理教案1一、设计思想物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进展有着最为广泛联系的科学。
让学生封闭在既不联系自然,也不联系生产、生活,远离科学探究乐趣,甚至根本不行能存在的“思辩嬉戏”式的难题和怪题的牢笼之中,他们是不行能喜爱物理课程的。
所以要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物理规律,在物理史实中领会思维的力气和美。
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注意物理规律的发觉和进展,对科学家的制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置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
另外,试验的验证是本节课必需要的。
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史的学问,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缘由,而是转变物体速度的缘由。
先是介绍了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进展历史,并着重叙述了伽俐略的抱负试验及其重要的试验思想。
然后引入了牛顿第肯定律,引入了惯性概念,并由此分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缘由,而是转变物体速度的缘由。
二、教材分析牛顿第肯定律是牛顿定律的基石,正是由于它破除了长达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转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才导致牛顿其次定律得出。
与此同时,它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这些极富成果的科学概念,成为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
另外,伽利略的讨论过程蕴涵了重要的科学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悟牛顿第肯定律的含义,充分说明伽利略“抱负试验”的试验根底和推理过程,展现了伽利略斜面抱负试验的猜测依据、推断结果这一思维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提升对力、惯性、质量等根本概念的理解。
惯性是学生学习运动和力的根底,因其抽象难懂而成犯难点。
新课标中本节内容对学生有以下根本要求:1。
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错误。
2。
熟悉伽利略讨论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抱负试验的作用。
3。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4。
理解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肯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5。
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关于高中物理课案导学模式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物理课案导学模式的几点思考我校自09年以来,一直在探索素质教育的新课型——课案导学问题教学模式。
自10年-13年,我正好带班从高一至高三,历经了课改的全过程。
在此就课案导学教学模式作一点总结和反思。
1.课案的形式早期(09-10)年我们的课案就是现在常说的“学案”,形式比较单一,作用只是辅助性的,发给学生做预习,内容主要是相关知识回顾和本课的简单预习。
中期(10-11)年正式定名为“课案”,是课堂主要教具之一,一篇课案把教师备课和学生学案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的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目的。
并且初步与学习小组相结合。
后期(11-13)年,形成了稳定的“三案两展示”、“小组联动制”。
三案分为预学案、导学案和训练案。
预学案课前1-2天发,有点类似早期学案,每案必收,教师可以设置学生反馈环节或做小测评。
导学案上课时发,设置导学问题,提供教学资源,相当于“教材”。
训练案课后发,精选习题,有学生反思提问专栏,代替练习册。
反思:首先,三案不可留于形式,可根据物理课的内容有所侧重,理论教学时,重点放在预学案;实验教学,重点放在导学案,复习课重点放在预学案,习题课重点放在训练案。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其次,要重视知识呈现的形式。
或可以问题呈现,或可以表格呈现,或可以活动任务形式呈现。
2.课案的编制课案的编制绝对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很多的一线教师努力奉献的结果。
课案要求必需有提前一周的预备量,教研组老师每周选一名组稿,学生参与,组长审核,定稿印刷,精选习题,保证质量,按时发放,学生反馈,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有条不紊。
反思:初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一个循环后工作量会减轻一些,但绝不能拿来主义,必需常更常新。
3.小组的建设这个问题我曾经讨论过。
我们的小组高于一般意义的小组。
小组基本就是个生活团队,组员6-8人围桌而坐,一起谈论问题,一起完成任务,即是学习小组,也是生活小组。
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片段教案
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片段教案课时:1课时课题:导入物理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认识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难点:1. 揭示物理学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实践意义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仪器和模型3. 学生互动教学环节的问题和活动准备教学步骤:Step 1: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理学?它研究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物理学?Step 2:展示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介绍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以及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Step 3:讨论组织学生围绕物理学的应用领域展开讨论,探讨物理学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Step 4: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和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物理学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实践意义。
Step 6: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学生是否能够认识到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导入部分,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法例谈
电阻 与哪些因素有 关? 他们之 间的关系是怎 么样的 ……” 当这 到 , 苹果如 果长在月亮那 么高处 , 也会落 回地 面 , 但是, 月亮为 些 问题摆在 学生面前 时 , 学生 会产生解决 问题 的兴趣 , 接着 再 什么不 落回地面呢 ? 月亮不是很像一个 大苹果吗 ? 他 又想 到在 引导学生通过 实验探究 学习新知识 ,这样学生 的参 与度就 提 山顶 上把 一个炮弹发射 出去 , 炮弹将 以曲线轨 道落到地 面 , 发 高了 , 学 习兴趣也 就提高 了。 可见 , 在 高中物理教学 中 , 用问题 射速 度越大 , 炮弹 落得越远 , 如果发 射速 度足够 大 , 炮弹就 会
不再 是被 动的 了。 在 物理教学 中 , 常 以设置 问题的形式 来导入 家的趣闻轶事来 引入 新课也是 一种 简单易行 的导入新 课的方 新课 , 如 在“ 电阻定律” 的教学 中 , 为让学 生了解决影响导 线 电 法 。 例如 : 在“ 万有 引力” 的教学前 , 引入苹果 落地的故事 : 牛顿 阻大小 的因素 , 理解 电阻 、 电阻率 。 教师 在课前设置 问题“ 家 中 在他 家的花园里 的苹果树 下看到苹 果落地 ,首先想到苹 果为 常用 的电灯泡 ( 2 2 v, l 0 0 w) 的 电阻 怎么计算?怎样 测量 电阻 ? 什么 不飞上天而落到 地呢? 如果 苹果树长得 非常高 , 苹果是否 为什 么在 演示实 验 中获 得的数 据和计 算值之 间会 存在差 距 ? 也会 下落? 他认为 苹果都会落 回地面 , 与高度无关 。 他接着想
来导入新课 , 能有 效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促进课 堂教学效 率 绕地 球旋转 , 永远不落 回地 面。 接着 , 他想到 , 以足够 大的速度 的提高 。 绕地球旋 转的炮弹多 么像 月亮 , 可是又为什 么不 飞离地球呢 ?
高中物理课外活动实例谈
高中物理课外活动实例谈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现实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活动一:千方百计测重力加速度高一学完力学知识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课外活动:请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设计几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比较结果,并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学生们积极地查资料、想办法、互相交流、讨论,综合运用刚学的力学知识,设计出了多种方案:方法一:根据G=mg,只要测出给定物体的重力G和质量m,便可由g=G/m 求出。
这种方法从原理到实际操作都十分简单,而由于中学条件下无法十分精确地测量力,导致误差较大,但这也不失为一种简单朴素的方法。
方法二:利用高一物理学生实验四《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仿照实验三《测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原理,测出自由下落的铁锤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S,然后由公式g=ΔS/T2,即可得出g。
这个实验综合运用了两个学生实验,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灵活应用能力,此实验由于摩擦的存在也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活动二:用万用表查电路故障2004 年高考物理第14 题是一道使用万用表查电路中断线位置的多项选择题:在图示电路的三根导线中,有一根是断的,电源、电阻器R1、R2 及另外两根导线都是好的。
为了查出断线,某同学想先将万用表的红表笔连接在电源的正极a,再将黑表笔分别连接在电阻器R1 的b 端和R2 的c端,并观察万用表指针的示数,在下列选档中、符合操作规程的是:(图略)A.直流10V 档B.直流0.5A 档C.直流2.5V 档D.欧姆档该题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将物理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能熟练地掌握有关万用表的原理、使用等知识,而且要能在实践中灵活地加以运用。
物理高中新课讲解教案设计
物理高中新课讲解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新课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运用新课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新课内容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推导
2. 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物理高中课本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器材:实验用具、实验材料等
教学过程:
1. 热身: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新课内容,并解释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
3. 实验: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体验科学的乐趣,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通过讨论、概括等方式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教学反馈:
1.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评分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 教师自评: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为下节课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注意事项:
1. 注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2. 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细致备课,确保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上述只是一个示例教案设计范本,具体教案设计还应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调整。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
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一、虚设法很多物理题目是把生活中的情景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来出题,我们解题时根据“先特殊,再发散”的原则,先虚设一个物理情景,就能比较容易地得出答案。
例如:某人在匀速向东行驶的船上跳远。
他是向东跳得远些还是向西?(不计空气阻力)解题时可以虚设此人在地上跳远。
船在匀速行驶,地球也在匀速运动,所以我们可以把地球看作是一艘匀速行驶的船。
在地上跳远各个方向都一样,所以在匀速行驶的船上跳远,向东和向西跳得是一样远。
二、发散思维法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多种规律的表述。
这是掌握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
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串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小,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三、对称方法对称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对具体的物理问题而言,运用对称的方法往往可以化繁为简。
比如,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具有“时间反演操作”规律不变性。
时间反演就是让时间流向倒转,如同将物体的运动用录像机录下后倒过来放映,则竖直上抛就会变成自由落体。
还有,静电场和引力场的合场也可当作等效引力场处理,这对于我们处理问题可带来很大的方便。
有关学好高一物理的五大方法的推荐一、观察的几种方法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
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
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案例 例谈高中物理的导课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案例例谈高中物理的导课方法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例谈高中物理的导课方法”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做任何一件事情,一个好的开始就意味着以后的事半功倍,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课堂导人是一节课的开始。
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成功的导人,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教学中,从而引起师生共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反之。
一个失败的导人则可以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导致教学的失败。
在这里,笔者根据经验阐述几点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一、提出问题导入思维是疑问的开始,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疑问,才可能有求知的欲望。
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真正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置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例如在进行“平抛运动”教拳前,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法投下,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的位置投下?在“斜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在比赛场上。
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速度越大,投掷的距离就越大?在讲电磁感应时,可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引出问题:磁能否生电?磁怎样才能生电?精炼的几句话,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天地。
问题导入法是现在课堂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
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不能只是为了问而问,设置一些不必要或者学生根本不熟悉、不了解的问题。
这样会使课堂陷入“冷场”,学生也难以集中注意力。
例如:上述例子中,问学生如何投救援物资,可事先制作好课件,让学生来操作练习投放救援物资。
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及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实验导入学生对一些有趣新奇的物理现象比较感兴趣,这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和欲望。
例谈高中物理课堂导入
例 谈 高 中 物
俞
理
翔
课
堂
导
入
( 江苏 省 阜 宁 中学 , 江苏 阜宁
课 堂 导 人 是 课 堂 教学 中 的 一个 重 要 环 节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2 2 4 4 0 0 )
前奏 , 如 同一 出戏 的“ 序幕 ” 。好 的 导 人 能 引起 学 生 注意 . 犹 如 把 开 启 学 生 兴趣 大 门 的金 钥 匙 。 巧 妙 的 导人 设 计 。 能承 上 启 下, 开宗 明义 , 集 中学 生 的 注意 力 , 调 动 学 生学 习 的 积极 性 。 为 学 生 学 习 创设 物 理情 境 ,为完 成 教 学 任 务 的三 维 目标 创 造 条 件 。 笔 者 根 据物 理 教 学 实 践谈 谈 具 体 做 法 。
六、 从 生 产 实 践 和 生活 实际 问题 导入 在 生 产 和实 际 生 活 中 , 有不少现象 。 人 们 往 往 能 感 觉 它 但 是 不 能 理解 它 。 如果 把 这 些 学 生 熟 悉 的事 例 引 人 课 堂 。 就 会 使 学 生 产 生一 种 亲 切 感 和 实 用感 。 如 在讲 动 量 和 冲量 时 . 可 以 这 样导入 : “ 玻 璃 杯 落 到 水 泥 地 面 上 会 摔 得 粉 碎 ,而 从 同 一 高 度
一
用 设 疑 激 趣 的 方法 导 入 设 疑 激趣 就 是 教 师用 富有 启 发 性 和 发 人 深 省 的 语 言 给 学 生 创 造 性 思 维上 的矛 盾 冲 突 ,使 学 生 对 所 要 研 究 的 问 题 产 生 浓厚兴趣 , 为 学 生 理 解 新 的 学 习 内容 提供 前 提 条 件 。例 如 。 在 讲万有引力 时 , 我是这样导人 的 : “ 我们知道 , 由 于重 力 作 用 . 物 体 总 是 向 下运 动 的 。假 设 我 们 从 中 国的 上 海 沿 地 球 的 直 径 挖 掘 一 条 隧道 , 横 穿地 球 , 能 够 到 达 美 国的 加 州 。 若 隧 道 中 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高中物理的导课方法
做任何一件事情,一个好的开始就意味着以后的事半功倍,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课堂导人是一节课的开始。
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成功的导人,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教学中,从而引起师生共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反之。
一个失败的导人则可以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导致教学的失败。
在这里,笔者根据经验阐述几点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提出问题导入
思维是疑问的开始,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疑问,才可能有求知的欲望。
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真正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置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例如在进行“平抛运动”教拳前,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法投下,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的位置投下?在“斜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在比赛场上。
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速度越大,投掷的距离就越大?在讲电磁感应时,可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引出问题:磁能否生电?磁怎样才能生电?精炼的几句话,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天地。
问题导入法是现在课堂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
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不能只是为了问而问,设置一些不必要或者学生根本不熟悉、不了解的问题。
这样会使课堂陷入“冷场”,学生也难以集中注意力。
例如:上述例子中,问学生如何投救援物资,可事先制作好课件,让学生来操作练习投放救援物资。
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及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实验导入
学生对一些有趣新奇的物理现象比较感兴趣,这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和欲望。
因此,在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做一些新颖、有趣的实验能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使其急不可耐地想了解实验的真相。
从而产生疑问,激起思维,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高中物理教材的很多教学章节中都有小实验可做,教师应该选用那些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便于导人新课的小实验。
在实验演示之前。
要向学生交代清楚从哪个角度去观察,注意观察哪些现象,如何进行思考。
实验演示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实验现象设置问题,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随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同时可进行有指导性的帮助,解决完问题后便可进入课程主体教学。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
媒体课件法就是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方法。
有条件的中学都有多
媒体教室。
只要教师针对教学的内容制作出相应的教学课件,就可以进行现代化教学。
多媒体课件将图片、动画有机地展现在屏幕上,使声音不断地回旋在教室里,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物理过程的认识更清晰直观,印象更深刻。
四、利用故事引入
有趣的小故事特别是人类历史上一些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既形象生动又易理解。
因此通过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史小故事或者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来引入新课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在讲万有引力的教学前,可引入“苹果落地”的故事:牛顿在他家花园里的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地。
首先想到苹果为什么不飞上天而落到地上。
如果苹果树长得非常高,苹果是否也会下落,他认为苹果都会落回地面。
与高度无关。
他接着想到,苹果如果长到月亮那么高,也应落回地面。
但是,月亮为什么不落到地面上呢?月亮不是很像一个大苹果。
他又想到在山顶上把一个炮弹发射出去,炮弹将以曲线轨道落到地面,发射速度越大,炮弹落得越远。
如果发射速度足够大,炮弹就会绕地球旋转,永远不落回地面。
以足够大的速度绕地球旋转的炮弹多么像月亮,可是又为什么不飞离地球呢?一定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力。
正是这种作用力,使炮弹,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地球,水星,金星等围绕太阳旋转。
这样就基本形成了万有引力思想。
最后他发挥自己的数学才能,终于完成了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述。
物理学史料中有许多关于科学家经过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故事。
如阿基米德洗澡时领悟出浮力的作用;伽利略观察吊灯而发现摆的等时性:瓦特由水壶盖被顶起而发明蒸汽机……这些史料都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的生动素材。
五、类比推理导入
类比推理是指在导人新课时引导学生由某一特殊知识推理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一特殊知识的方法。
例如在导入学习“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这节新课时,先让学生回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有关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力是矢量。
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对其进行合成和分解,速度也是矢量。
能用该法进行合成与分解吗?虽然新课未进行,但通过类比推理,使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内容有了一个总体印象,从而便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不断充实完善。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物理知识都是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很多物理定律都是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总结的。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收集生活中典型的物理现象,利用这些现象导入新课,会使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
总之,导人如同桥梁。
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导人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
如果教师能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精心设计导人这一重要环节,必能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能牢固地掌握
该堂课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