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归来话高考——从主观题错因谈高考复习
阅卷归来话高考
阅卷归来话高考,指点迷津益教学揭开高考阅卷的神秘面纱——高三语文教师徐晓芳09高考语文阅卷有感“对考生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决定考生未来的高考阅卷显得格外重要、神秘,下面请听我揭开高考阅卷的神秘面纱。
高考阅卷与平常阅卷不同,它采用网上阅卷的形式。
阅卷的老师主要由各级学校的高中老师和部分在读研究生组成。
负责作文的阅卷老师一般分成3个小组,分别由一位小组长负责,平均阅卷速度40多秒∕篇,阅卷快的可达10几秒∕篇,阅卷速度之快就注定了卷面和作文结构的重要性。
另外还有领导组负责调配,核心组负责制定给分标准和监控。
阅卷老师不仅无法接触到试卷,连考生的所有信息,都无法知晓。
在电脑屏幕显示的,只有你评阅的那一道题,用键盘输入你评阅的分数。
作文的分值是60分,对于考生来说,这是所有试卷里面分值最大的一道,因此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作文分数的公正性,电脑都是随机显示分派的试卷,同样一篇作文,都会随机分派到两位不同的老师的电脑里,由他们分别给分,然后取其平均分,而两位老师自己是不知情的。
如果两位老师的分值相差7分以上,那么这篇作文会重新被分派到第三位老师的电脑里,若第三位老师的给分与前一位老师的分值再次相差7分以上,这篇作文就会作为问题卷反馈到核心组重新评分。
阅卷老师的评分情况,核心组和小组长都可以随时监控,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若某个老师的评分过高或过低,组长随时会提醒。
按照这样的流程,高考作文评分基本上是公正的。
今年河北高考作文仍是新材料作文,考生的平均得分39分多一点(按百分计算,未到70分)。
在审题上考生基本能够把握,但优秀的文章并不多见,大多数考生的文章观点缺乏创意,语言缺乏文采,谋篇布局能力较差,议论文论据缺乏现代气息,一般都是搬出李白、杜甫、司马迁、苏轼几个古董说事。
记叙文缺乏能够打动人的细节,描写不够细腻,想象能力不够,说明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不够深入。
从书写上看,多数考生字迹潦草,在书写工整的考生中,很难见到字迹优美的书写。
阅卷归来话高考
2015年山西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卷心得董建荣今年6月10日—19日我有幸参加了2015年高考语文阅卷工作。
持续10天的高强度阅卷,虽然比较累,但收获很大。
它让我了解了高考阅卷的流程、评分的标准以及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这些宝贵的信息促使我进行反思,寻找教学对策,有效地进行以后的教学。
下面我谈谈此次阅卷的情况及心得:一、阅卷流程诗歌鉴赏第9题的阅卷老师大概有60人,平均分成2个小组,各30人。
报到之后,上午进入机房,由专家讲解评分细则,老师们记录具体的评分细则和评分依据。
继而老师们阅读专家给出的标准卷(专家从考生的试卷中选取的能够代表各个得分点的试卷),统一评分标准,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一把尺子量到底。
下午进入试评阶段,分批分发几十份培训卷,测评阅卷老师对评卷标准的把握,只有和专家的符合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才算过关。
之后才会转入正评。
正评采用“双评”加“仲裁”最后是“质检”的三重保险的阅卷模式,形成了“题组内部层层自检系统”和“质量检查组专门检查系统”,从不同角度加大检查力度,确保了阅卷的公平与公正。
每份试卷都会有两位老师进行评阅(双评),而且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分数,两名人员不是固定组合,由电脑随机派送,若两人所给分数在规定阈值内(诗歌鉴赏题误差不超过1分),那就是有效分,两个分数加起来取平均分,就是该答卷的最后得分。
如果两人所给的分数超过规定阈值,就会在专家的电脑上显示为无效卷,该试卷随机发给第三人进行评阅,所有三评卷都会发给小组长进行核查确定分数,一般取较接近的两个分数的平均值。
如果两人所给的分数超过3分(诗歌鉴赏),就会在专家的电脑上显示为恶评卷。
若恶评率过高就会被取消评卷资格。
因此组长随时抽查每个老师的阅卷质量,他的电脑上有本组各位评卷老师的有效评卷数量以及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他们会随时将三评率、吻合度、平均分、标准差等情况通报给各位评卷老师,让其马上进行修正、调整。
这样,可以避免较大失误,相对来说,评分更加公正准确。
阅卷归来话高考作文十大失误
阅卷归来话高考作文十大失误作者:江红波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3年第25期江红波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对高中语文老师而言,是一份难得的收获。
在阅卷的过程中,笔者关注学生考场作文的失误,记录不同角度的问题,告知学生,将来考试时,必须引以为戒。
一、标题失误惹人眼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很多考生都精雕细刻,如琢如磨。
可有些考生在标题上却十分不小心。
2013 年安徽卷高考是材料作文,需要自己确定角度。
有些考生在试卷上写的都是《一切皆有可能》《为什么不能这样》《为什么》等题目,太简单轻率,若没开门见山点题,阅卷老师必须把文章从头看到尾,才知道写的是什么。
更有甚者标题出现明显的错误,如《成功需要感于创新》,该是“敢于”;《五彩梦想,自由遨翔》该是“翱翔”;《人生至境,秉乘心性》,该是“秉承”;《敢于置疑》,该是“质疑”。
那触目惊心的显眼失误,显然不利于考生。
二、作文材料直接开头考生出于省事,或者因为黔驴技穷。
“有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将安徽卷作文题这则材料直接作为文章的题记,更有甚者是做为文章的开头第一自然段。
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一字不动的照搬抄下,缺少对材料内涵的理解,难以激起阅卷老师的兴趣。
三、引用材料错误百出确定了论证的主题,材料的选用也就显得相当重要。
红花需要绿叶,主题需要材料来烘托。
考生在使用材料时,出现了一些文学常识的错误,或者是人物历史事件的错误。
一位考生在作文里说,司马迁也曾感慨“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王勃《滕王阁序》里的话,司马迁怎么知道呢?抗倭英雄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语。
文天祥明明是南宋末年的抗金名将,抗倭的该是戚继光。
四、文体创新不成反出丑学生在写《析〈田忌赛马〉》时,文章前半部分认真写了田忌赛马的故事,在文章的最后突然出现这样的文段:“细读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唯一我们能做的,是改变能改变的,静不下心来思考别人所未涉及的地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阅卷归来话高考
阅卷归来话高考——09年江苏历史高考的一些感想09高考已成往事,时间无法倒流。
但09高考结束只能标志着学生三年高中学习生涯的终结,对高三老师而言只意味着一轮高中循环教学的阶段结束,因为老师依然在教学,对新课程新高考的教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这也是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绝好捷径。
正基于此,每年大高考、小高考过后,我总会查阅试卷反省教学,认认真真将专家千锤百炼的试卷做一遍、想一遍,再对照《考试说明》核一遍,从中悟出一点门道,找出一点教学新趋向,这种对高考自我研究心得定比学科杂志上高考研究专家撰写的评析文章要深刻得多、贴切得多。
2009年是江苏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二年高考,对选修学科而言也是09江苏高考招生方案大改革的重要一年,因为08年本二院校必须达2B,09年本二院校选修等级自选,如今苏北就有五所本二院校只要1B1C,本一院校南京林业大学也自降身价只要1B1C。
众所周知,高三教学跟着09江苏高考招生改革走,随着09江苏高考招生改革的变化,导致历史学科的地位今非昔比。
但历史学科在备考课时大幅度下行的背景下,从试卷看09历史高考的命题改革并没有放慢脚步,甚至有提速的倾向。
因为选修学科只评出成绩的等级,只要试题区分度在合理的区间,即可。
这样历史学科的命题人就可大胆的构思,可抛弃难度系数的干扰。
细看近三年的高考,2008年历史试卷与2007年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试题已经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占据主导和绝对优势的地位。
2009年历史试卷依然坚持了这一注重能力考查的大方向,并在挖掘题型的能力考查功能,在坚持思维能力考查的前提下力求加大合理的难度,作出了更新的努力和探索,以致今年一些考生和老师难以适应。
下面就09江苏历史高考,来说说自己的几点感想:一、09高考历史试卷的特点纵观2009年江苏历史卷,回顾2008年江苏卷,我们不难发现08江苏高考历史卷因试题活,立意新,变脸快,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难度陡增的震感给惯于做与教材内容相关题的考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阅卷归来话高考
阅卷归来话高考今年我很荣幸参加高考的物理阅卷工作,具体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感悟:一.阅卷过程:时间紧张而有序,的眼到手到,每天至少得完成2000份以上的试卷,对我们平时阅卷有很好的启迪。
每份卷纸都至少是双评,对学生做到了公平公正,这可以培养我们平时阅卷的认真态度。
希望我校的年轻教师能积极主动的申请参与一年一度的阅卷工作。
二.试卷分析:全省物理平均分数38.12比去年的48.52低10.40,说明今年试题难度较高。
选择题8道5单3多,4道力学,1道电学,3道电磁场。
题型常规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没有偏题怪题,只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19题出现了电磁感应中的涡流,并没有出现电磁感应图像问题。
实验题平均得分5.23,也是常规的一道力学,一道电学并且是常规的要求。
计算题两道,非常出乎意料,并没有出现电磁场的综合问题,就算是两道力学题,但得分率偏低。
尤其是25题市三模考试的一道类型题。
选做题三道平均分不到5分。
三.3-4,3-5阅卷体会:本次我参加的是3-4,3-5的阅卷工作,3-4第一题考查双缝干涉的公式,判得很松,第一空填“>”或“大于”都给分,第二空填0.3,0.30,0,300都给分,但为什么么得不了数,说明没有重视这个实验而是重心放在了折射反射。
3-4第二题考查波的叠加原理这也是某省出过的高考题,均分4.26,感觉学生的规范化表达存在问题,没有思路,比如两个波长写出来就2分,本题得5,6分没问题,这说明数学和物理的结合不是很自如,尤其是涉及图像问题。
3-5是动量和原子物理,第一题得分率很低,记不住公式不知道截距。
第二题考查动量守恒只要能列出四个式子就有5分,说规范化很重要。
四.话高考:1.注重双基,循序渐进,概念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2.不要去猜测高考题,比如说19题,3-4第一题都是我们平时不重视的,也就是说我们学的都可能要考,所以一定要上好每节课的内容,不能存在知识上的盲区。
3.考过的题也可能重考,比如25题,3-4的第二题,也就是说要重视其他省的考题,要研究高考题,做高考题,尤其是青年教师。
高考语文现代文主观题失误及对策
高考语文现代文主观题失误及对策文字表述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更能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
综观几年来语文试卷的变化,我们发现淡化客观题,强化主观题已是趋势。
但从历年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测试结果看,考生在这类试题的得分并不理想。
笔者有幸参加2006年浙江的语文高考阅卷,针对考生答题失误的普遍现象,我以浙江卷为蓝本并涉及部分全国卷的同类问题作了归纳,尝试探索出几点应对策略,希望能给你有所帮助!主观题失误主要原因及探析一、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有许多同学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往往是粗略阅读一遍全文后,匆匆扫一眼题目,就仓促答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例如:(2006年浙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
第三问:⑶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正确答案是:①两个世界、两种生活的对立是人类普遍存在的;②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对立关系(人与人的对立;平面与立体的对立;表象世界与本质世界的对立;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的对立)。
有的考生却答为:“具有一般性”、“人类所共有的特性”。
语言的表述本身就不清晰,题干中的“结合全文”,也没有注意到,只是对“普遍”一词作了个字面解释,结果答非所问。
又如:(2006年全国卷14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正确答案是:①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我在用该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时,相当部分同学却答为:“虚实结合”、“与下文的嗅形成一种反衬”、“作者在感受这种声音,声音是虚的,这样写把虚物实写,实物动态化,更形象”、“体现我的好奇,引出下文”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答案。
“虚实结合”、“反衬”是表现手法,题干并没有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而“引出下文”、“动态化”“更形象”更是信口开河,答非所问。
阅卷归来话高考
阅卷归来话高考一、评卷的感悟和考生答卷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评卷的感悟阅卷中没有绝对的公平,有的只是相对公平。
总的来说,高考评卷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标准明确统一,分数细化到每一点。
但考生答题思路灵活多变,答案多种多样,并非标准答案所能包含,由于理解的不同,阅卷老师在给分上可能存在差异,有时甚至引起争议,有些老师的手较严,有些老师的手较松,这对考生的成绩将造成一定影响。
当然,“以考生为本”的理念,在阅卷中得到了贯彻,如果两位老师评出来分数超过规定的误差,卷子最后将自动分派给组长进行仲裁。
因此,相比之下,如今的网上阅卷要公平得多。
不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由此,迫使评卷人员不得不去寻找一种标准简易、阅题速度较快、评卷相对公平的方式进行评阅。
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是评卷工作的根本原则。
而评分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并非言之有理就给分。
在评卷中,一般会有这样一些现象:第一印象好常能得高分,不约而同都往平均分上靠,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阅卷常常只盯住答对部分,老师喜欢条理分明的卷子,重用语规范、轻个性感悟,喜欢锦上添花、不爱雪中送炭。
因此,在当前网络阅卷的前提下,阅卷速度以秒计,要求学生答题还得有技巧。
(二)考生答题时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
史实混淆、概念不清、历史结论错误、基本线索混乱、发展过程前后颠倒。
表现在:(1)历史概念不清,如第22题第二问,把近代工商业等同于自然经济,甚至不能区分小农经济和近代经济;第24题第二问不理解欧元区,直接答成欧洲国家。
(2)历史线索混乱,如纲常伦理是传统道德,而自由平等是近代道德,答题时把二者发展顺序颠倒。
(3)基本史实识记不准确,如第23题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影响,第24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内容等。
2、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差。
不会分析试题的构想成分,未能紧扣题目关键词,准确把握题意,严格按设题要求作答,出现所答非所问和草草答题现象,反映在平时学习中缺乏一定量的训练和相应技能的积累。
高考阅卷归来话作文
四川省高考分数将于6月22日公布,目前大多数科目的阅卷工作已经完成,进入最后的统分阶段。
18日,阅卷教师告诉记者,2014年的语文作文中,56分、57分、58分的高分不少,但有的低分作文也让阅卷老师“跌破眼镜”,而网上朋友圈里疯传的“零分作文”是假的,是网络恶搞的结果。
数据>>全省语文平均91分左右17日上午10点左右,全省语文试题阅卷工作进入尾声,由电脑统计了全省57万余考生的语文平均分。
语文(文科)平均分为90.97,语文(理科)平均分为91.56。
“虽然不是全部试卷的准确平均分,但剩下的试卷已经很少,这大概接近了准确数目。
”一位阅卷老师说。
对于这两个数据,有阅卷老师认为,“整体显示出考生可能因为学业压力大,不是特别喜欢读书,作文中用了不少常见的案例,缺乏一些新意”。
一位命题老师表示,目前各科平均分陆续出炉,全省考生考试成绩水平有所提高。
现代文分值下降近1分2014年的现代文阅读选用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文章《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这是四川自主命题以来首次选用现代作家做现代文大阅读材料,体现了课改方向。
不过,据阅卷现场的统计,现代文的分值下降了近1分。
阅卷老师表示,分值的降低并不能表示这届学生就比上一届成绩差,这与选文关系较大。
“在课本中,郁达夫的作品只出现了《故都与秋》,学生接触较少,其余文章即便接触也在选修教材中。
考题也是关于审美,属于学生不熟悉的领域。
”一位阅卷老师说,结合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与作文等多方面呈现出的答题情况,也能窥见如今的学生阅读涉猎还不够广泛,不是经常练习的就不太会。
问题>>审题不够严谨“或”理解成“和”倒扣分从数据上看并不能说明考生整体水平的升降,但阅卷老师表示,主观题中考生们还是存在审题与书写问题,在“规范性”上有待提高。
2014年语文第20题为:“‘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高考阅卷归来_话作文_
201203高考阅卷归来,我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深思后,我把题目命题为“高考阅卷归来‘话作文’”。
为什么不是“话写作”?写作是什么?我以为那该是一种状态,即一种自由、平和的心态。
让十七八岁的学生在非常功利的考试背景下去写作,这是一种妄谈。
从词性上看,“写作”可以是动词,既然是动词必然会强调动作延续的过程。
而“作文”就不一样了。
“作文”是名词,表述的是在某种状态、心态下的写作结果。
隐去了过程,更多关注结果,似乎比较接近高三的作文备考状态。
所以,“话作文”就显得比较贴近真实的教学。
阅卷后,我一直在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何种素材?特别是在高三短短的10个月备考期间,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作文训练。
■在四个关注中提升思想内涵参加高考阅卷之前,阅卷教师有近一天的培训。
培训时,阅卷领导小组提出了“作文”选材需注意的“四个关注”:一是关注文章中表现出的人文情怀、思想境界,考查该考生是否有见识、有气量、有胸怀;二是关注文章中所呈现的文化积淀、文学素养,看看该考生是否有学养、会审美;三是关注文章中就试题分析所表达出的独到观点,考查该考生是否有创造力;四是关注表达,看看该考生是否会“做文章”。
阅卷领导小组指出“四个关注”集中于一篇文章中即可获得满分。
认为能写出这种要求的文章的考生很有可能是一个有着高尚情操、丰富学养、有思想、会表达,而又不人云亦云的国家可造之才。
于是,这“四个关注”就被作为阅卷中可操作的规则,即以文章是否“切题”为入类标准(切题入一类、二类;基本切题为三类;文不对题为四类);以文章所呈现出的思想境界水平的差异作为区分一类、二类的细则。
在此基础上,再以“材料新旧、表达到位、论析扎实、挖掘深入”为各类分等。
老师们要注意这“四个关注”和日常作文训练的五个环节,即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和表达是有差异的。
这个差异是在告诉我们审题训练仅仅是第一步,作文的立意、选材更需加强训练。
阅卷归来话高考作文
为期11天的高考作文阅卷,从动员到培训,从培训到考核,从考核到上岗,让我收获颇多,这里就作文阅卷作总结,希望能对今后作文教学有所启示。
作文题目: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⑴角度自选⑵立意自定⑶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一、理解、审题1.对提示语的理解提示语共有两句话,其一是:“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
”这句话由两个特称判断性质的分句组成。
从“好奇心”“有无”和“保持”的角度,强调其现实状态。
虽然是客观陈述,但命题的感情倾向性可以从“只是”和“都”中感受出来。
同时,这里强调“好奇心”具有不稳固的特点,不予以保护。
、保持。
“好奇心”是会丧失的。
其二是:“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这句话,命题尽可能列举了有关学习、事业、人生等八个方面的词语,其用意是提醒考生与好奇心相关的几个方面,并借助人们熟知的“形影”比喻,表明了命题对“如形”之“好奇心”的决定性、导引性地位的充分肯定。
从“高尚”和“平庸”、“快乐”和“烦恼”这些对立概念的列举中,引发考生对“好奇心”这类心理现象的辩证思考。
当这几个概念并不在一个逻辑层面上,与“好奇心”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统一。
有的甚至构不成明显的逻辑关系。
如“高尚”为道德品质,“平庸”属于才能,均与“好奇心”相距甚远,对考生的思考增加了难度。
两句提示语,不只是为了引出命题“好奇心”,还在于通过对“好奇心”多纬度地陈述,表达了命题对“好奇心”的认识。
为考生的写作打开思路,特别是对中下等考生的写作做出了友情提醒。
当然,提示语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2.对题目“好奇心”的理解“好奇”是一个动词,“好奇心”是一个名词:“好奇”可以有具体的对象;而“好奇心”则是一种心性或心理。
郗晓波阅卷归来八话高考(整理精校版)
郗晓波阅卷归来八话高考教学相长1023 14:33::郗晓波阅卷归来八话高考【阅读感言】实话实说,实例实评,格外真实。
有理有例,娓娓道来,给人启迪。
言己及人,评卷导考,不愧专家!好文好文,不读不快,不评不快!阅卷归来话高考(之一)——抛砖砸了自己脚6月8号下午我混在一堆“质检专家”里去省城阅卷(补充说明:鄙人不想做专家,纯粹是被“专家”的),重点检查的是年年争议最大的作文卷子。
临行前写了一篇博文《2015届高考模拟新课标高考作文题目评析》,算是先抛块砖,企盼有玉的尽管砸过来,倒是临行之前挨了几下“砸”,砸玉的比砸砖头的多,更多的或许是手里没摸着砸的东西,或有东西也懒得扔出来砸。
蓬蒿之人,没敢“仰天大笑出门去”,而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回’”。
8号晚上拿到试题才叫苦不迭,原来网上最初传出来的那则材料有点“坑爹”,还真有几个“小洞”:①原文是修船工而非“漆工”,这一身份的差别,恰是立意之关键。
如果是“修船工”,则无分内分外之别,刷漆是其当下要干的活儿,但补洞恰是其业内的事儿。
②原文是“船底有个小洞”而非“船上的漏洞”,船底之洞则非补不可,关涉到人之性命安危。
③原文是“船主来到他家道谢”而非“船主给漆工送来一大笔钱”,“道谢”二字是意点,呼应着后文“船主感激地说……”鲜明体现了“知恩图报”的思想。
④原文还有“感到奇怪”等一些表现修船工神情口吻的语词,也丰富着修船工的精神世界。
网络第一时间转述中的“小洞”造成我审题上的缺漏;感觉自个儿从底层刚刚混成“专家”,就混得特别像“砖家”,扔出去的果然是一块“半砖头”。
2015高考模拟新课标试卷上的材料如下——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阅卷归来话备考
阅卷归来话备考这次非常有幸参加了高考评卷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收获很多,在参加完评阅工作后,我一直在反思,我们除了勤勉不懈地精讲精练、系统地归纳整理之外,是否还有更好的捷径能给我们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呢?遗憾的是最终真切地感受到所有的秘诀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积累之上。
这次的现代文阅读得分较高,总的原则是尽可能给学生找分,以前我们总强调要采点给分,今年不仅采点给分,还要求采意给分,评分标准并非只是报纸上的参考答案,还有很多补充说明。
阅卷给分要做到不宽不严,给1分有理,扣1分有据。
对于这种题简明扼要,答出要点,是多得分的关键。
再次竭尽所能、勇于作答是多得分的有效途径。
很多学生开始关注正确地解读文本,知道该怎样揣摩命题人的意图,但答题不规范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思路不清晰,语言不简明,答案繁杂。
2.语言表述、答题步骤不规范。
没有按照题干所给的顺序、所暗示的表述方式去答题。
3.只会摘录而不会整合语句,造成要点不突出。
针对这类题,我想主要考查的是两点: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在复习中,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做到通晓语义,把握语脉,体会语境。
其次,养成好的答题习惯,做到要点突出,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虽然这次很遗憾没能改作文,但和改作文的教师有比较多的交流,在最后的总结大会上也有很多收获。
这次的作文题是“旧书”,作文给学生很大的自主立意和表现自我的空间,立意多元,形式多样,可虚可实,在考生的作文中以记叙居多,议论其次,还有古体长诗、小说、文言文和戏剧等,其中,优秀作文都有共同的特征:第一类,腹有诗书,文采斐然!这类考生能出入经史,文章显得大气儒雅,或是能呈现别样的诗意。
其中有一位考生将历史比作旧书,将年份比作这本书的页码,用非常大气的笔墨细数了中国几千年或辉煌或沉痛的历史,获得了教师的一直好评。
第二类,容易获得评卷老师青睐的是真切感人的寻常人事。
其中,有一篇作文,考生写的是毕业后面对一堆旧书发愁,看到有的同学将旧书卖掉,有的送人而自己正不知该如何处置这些旧书的时候,读书不多的母亲默默地整理这些书,非常吃力地扛起一直到最后费尽艰辛地搬回家的过程,当时很多老师只给出四十多分,但是,最后经专家组评定成为一篇满分作文,理由就是“真切感人”。
阅卷归来话高考
阅卷归来话高考——全面兼顾,重点突破2013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各地高考试题先后揭开了神秘面纱。
全国统一命题卷和分省自主命题卷,旧课程卷和新课程卷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2013年四川高考是新课标实施以来的第一年高考,研究今年四川高考试题,对我们教师教学,高三学生迎考都具有重大的积极的意义。
我有幸参加了今年的高考阅卷,从阅卷场上了解到一些信息,认为可与我们战斗在一线的同仁共享,希望能给我们高考带来一点点帮助。
一、高考网上阅卷的相关流程(附录1)三年前四川已实行了网上阅卷,一些参与过高考阅卷工作的老师对网上阅卷的相关流程已清楚,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二、高考评分细则(附录2)高考题评分细则,与我们所见的高考题参考答案有所不同。
参考答案只是为阅卷老师打分提供参考,评卷时不完全按参考答案。
阅卷老师打分是按每一小题的评分细则。
诗歌鉴赏13题(1)为例,其提问: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是: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愁苦。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而评分细则是:情感(2分),壮志未酬的忧愁(“壮志未酬”也可“不得志”“功业未就”“未建功业”“不能报效国家”“怀才不遇”等(1分),“忧愁”或“愁苦”“郁闷”“无奈”等词(1分)。
如果只有“忧愁“等词,而没有分析(2分):首、颔联“晚岁、华发”析为晚年(年纪大)无所作为(不被重用、虚度光阴)1分;颈联是诗歌的中心,“愁”“壮心”的体现,只要翻译了此联则可得1分;尾联愁思而无眠。
(分析分为3小点,只要有其中1点则得1分,2分为满分。
)由于评分细则很繁琐,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三、高考命题特点2013年高考语文四川卷体现了“稳中有进,实中有活”命题特点。
既保持了四川卷的特色,又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1、“稳中有进”,保持稳定,具体体现在:试题命制思想思路与往年大致一致;试题格局与往年大致一致;试题量(今年2013年为5900多字)与去年(2012年)和前年的字数大致相当,学生书写量大约2000字;选材来自生活、教材、课外,体现本土特色。
阅卷归来话高考——对政治主观题失分原因分析
时政新 闻作 为背景材料 已经是大势所趋 ,且所 给材料信息量相 当
效信息。最后根据设 问指 向组织答案 。 学生在审题环节上常见 的问题是 :
又大 , 并且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根据 本人对新课程改革 置作答 。 考生往往会缺乏理解 能力 和应变能力 。 这和学生在平时的 以来 的跟踪研究 , 新课标高考主观题 的命题规律可 以概括为 : 重视 学 习中是否真正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有着很 大的关 系。有的学生
基础 , 突出运用 ; 注重体系 , 小处切人 ; 难度 稳定 , 适度开放。
另外 , 部分考生急功近利 , 在高考 备考 中存在着重视 习题轻课 答 。 这类考生都是犯 了“ 考试恐惧症” , 他们的心态不能保持 良好的
本 的 问题 , 导 致 很 多 基 本概 念 、 理 论 没 有 准确 理 解 。甚 至 由于 缺 乏 状态 , 所 以考试成绩往往不太理想 。 可是一旦试后 , 没能做对 的题 ,
大。 拿到题 目不能慌 , 先审设 问, 然后再带着 问题精读材料 , 提取有 不 同规范组织答 案。 很多考生感慨会做 的题 目得分不高 , 原 因主要
( 1 ) 经验主义的错误 。 考生往往在考试 中都 比较容易犯此类错 言把 自己的想法表达 出来 , 缺乏语 言的准 确性 ; 三是字迹潦草 , 更 误。 这类考生往往在看 到题 目后没有认真细致地读题就匆匆答题 。 有甚者错别字连篇 , 影响题 意的表达 。 或者 在审题 时 , 完全凭借 自己的印象来做题 。往往在拿到题 目时 , 以上是 自己在教学 以及阅卷中的一些 总结 和体会 。只有真正 才能在备考 中对症下药 , 提高主观题的 会 自认 为是 “ 似曾相识 ” , 却 没能 真正读懂题意 , 从而犯 了经验主义 寻找到主观题失分 的原 因,
高考全科阅卷归来有话说
阅卷归来有话说年的高考虽然已经过去了,但留给我们的话题却很多,对我们的高考备考工作来说,这只是一次经验的积累,是又一次征程的起步。
本报特邀恩施高中7位参加湖北省高考阅卷工作的老师,听听他们阅卷归来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我州广大高中教师及学子在明年的备考中有所帮助。
语文(作文):认真审题规范书写力争出新作者简介:郭胜会,恩施高中高二年级语文教师,青年教书育人能手,年参加湖北省语文学科阅卷工作,评改作文。
【高考真题】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常见问题】这次阅卷中,考生出现了以下问题:1、偏离题意,脱离中心。
许多考生完全脱离“书信”“改变”,另起炉灶,谈“取舍、选择、坚守、创新”……都偏离了中心。
2、题文单向对接,缺乏认识深度,无思考。
比如有的考生,写书信,全文就是一封书信的内容,书信中只抒发思念、感激等情感,没有任何对"书信"的认识;有的学生谈"改变",就单纯罗列一些变化,而对这些变化,没有任何的思考和感悟。
3、素材集中化,同质化,平庸化。
素材雷同是本次作文出现的一个大问题,“最美教师”“美妈妈”“最美司机”“小悦悦”,成了许多考生笔下的素材。
考生与现实的接触面极为狭窄,阅读面不广,只是记住了作文训练中的几个例子,然后试图自圆其说,敷衍成篇。
从高考阅卷谈高考复习
很多次往返运动。求在T时间内小球往返运动的次数以及通过电源
的总电量。
+A +
ε
-
d
-
B
解:⑴ 用Q表示极板电量的大小,q表示碰后小球电量的大小。 要使小球能不停地往返运动,小球所受的向上的电场力至少应 大于重力,即
q mg
d
①…………………………2分
q Q ②…………………………1分
l v02 (a0 g) 2a0 g
4分
评分举例:
例1、没有分析过程(或无分析错)只写出
l ( v02 v02 )
2g 2a0
5分
例2 、 画v-t图分析,写出划痕
l s v02 v02
9分
OABC 2 g 2a0
总而言之,只要由一些根据得出正确的结论都可以得相应的分数.
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i.试从3个固定电阻中选用1个,与其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 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路中各器材用 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ii.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 U,电流表读数为I,则电压 表内阻RV= R1U/(R1I-U) 。
22题评分标准
T n (n写成n+1或n-1 不扣分 ) t1 t2
⑨………………………………2分
由以上关系式得 n
T
2md 2
C 2 mgd
2md 2
C 2 mgd
⑩…………………3分
在T时间内通过电源的总电量
Q' 2qn
小球往返一次通过的电量为2q, ⑾………… ………… …… 2分
从 高 考 阅 卷 谈 高 三复习中 的几个问题
阅卷归来话高考大作文
象 , 内涵 十分丰 富 , 以引 起我 们 其 可
对 自然 、 会 、 史和人 生的 种种 感 社 历
受 、 想 和 思 考 。请 以 “ 与停 ” 话 联 走 为 题写一篇文章。
当然 ,要 写好 今年的作文 题 , 没 有一 定思辨能力 ,没有一定 的积累 ,
没 有 一 定 的 历 史 、 化 的 积 淀 , 难 文 是
维普资讯
孝
砰 ・ 卷 声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 一r …一— 阅 之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 …一 ——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 —— ● 一一 …
头 ……” 然后就 “ 回头 而引 申开 。类
使得 考生的作文表现出空 洞 、 言之 无
物的问题和不足。
好 的前进 , 更快 的接近 目标 , 直行 而
、
再 次 是 考 生 在 细 节 方 面 丢 分 严 重 。很 多 考 生 失 分 是 很 “ 枉 ” , 冤 的 主
试 题 评 价
不 走 弯路 。 因 此 , 活 中 的 林 林 总 总 生
雷 锋走了 , 丛飞走了 , 文成 公主走 了 ,
文 天 祥 走 了 ; 到 “ ” , 写 司 马 写 停 时 就 迁 停 了 , 白停 了 , 原 停 了 , 渊 明 李 屈 陶 停 了 , 羽 停 了 , 们 只 在 文 章 中 记 项 他 叙 了 这 些 历 史 人 物 或 走或 停 的 事 实 ,
阅誊归来话高考大作文
重庆 6 6中 王 虹
似 的 还 有 “ 弃 ” “ 败 ” “ 弃 与 坚 放 、成 、放 持 ” “ 择 ” , 种 文 章 里 , 的 写 、选 等 这 有 得 很 漂 亮 , “ 笔 千 言 , 题 万 里 ” 但 下 离 , 使 很 多 文 采 不 错 的 考 生 作 文 得 分 不 高。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失误原因及对策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失误原因及对策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综合性强,更能考查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从历年高考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这一块失分率相当高。
概况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审题不准,答非所问,随心所欲,主观臆断解题示例:季羡林的散文《月是故乡明》文中有一句是写年近耄耋,所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后有这样的题目,分析该句的表达特色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相关语段: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旷,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解题分析:这个题目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表达特色,二是作用,而有的同学只回答了其中的一个,显然是没有认真审题。
技巧点拨:答题的原则是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不要凭空去想,主观臆断,要在原文中找答案。
另外要认真审题,不能犯低级错误,如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20题第1小题“请用一句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
(不超过10个字)”,可有的同学偏偏写了11个字;有的题目要求“分三点对此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但仍有一些学生就只答两点,或且偏要答四点,而且没有用自己的话回答,也没有概括回答;题目问的是怎样写还是问为什么要这样写,题目问的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还是要求推导出事情的必然结果,回答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一定要认真揣摩题干,明确“问”与“答”之间的内在关系,以确定解答的方向和具体内容。
二、就题论题,牵强附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解题示例:季羡林的散文《月是故乡明》文中有一句是写年近耄耋,所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后有这样的题目,分析该句的表达特色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相关语段: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旷,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解题分析:有同学在回答第二个小问题时是这样答的:表达了燕园胜地的美丽,作者对燕园的喜爱赞美之情。
而实际上作者写朗润园的奇景是为了突出了自己对故乡月亮的怀念,突出思乡之情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卷归来话高考——从主观题错因谈高考复习摘要:2016年全国课标Ⅰ卷化学部分保持稳定,在考查学科主干知识的前提下密切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对新课改的深化起良好的导向作用。
结合山西省考生主观题的答题情况尤其是考生典型错误的总结和分析,给出化学复习备考和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阅卷数据;典型错误;复习建议一、阅卷数据由于今年新增使用课标I卷的省(市)份较多,2016年课标I卷理综化学部分在题型结构、设问方式、考查重点等方面保持稳定,学生在备考过程训练充分,试题难度方面有所降低。
2016年山西省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共有答卷183853份,平均得分48.45,主观题部分的平均得分为23.45(37题结构题计算),19.69(38题有机题计算),主观题难度系数为0.40(37题计算),0.34(38题计算)。
第26、27、28、37、38题的平均得分和难度系数详见表1。
(36题化学与技术题选考人数很少,未做详细统计)26题实验探究题、27题化学反应原理题、28题工艺流程题,难度系数偏低且非常接近。
师生普遍反映试题题型稳定、难度明显下降,试卷难度系数却如此偏低,出乎很多阅卷教师意料。
具体原因,下文会结合考生典型错误做详细的说明并提出复习备考的建议。
37题选修3物质结构题,难度系数在主观题中最高,达到0.53,区分度很好,达到了命题教师的预期。
38题学修5有机化学题,难度系数最低,是山西省考生做得最差的大题,其中第(6)题零分率非常高。
除了试题本身的原因,更多的是选考学生本身的差异和备考过程中学校选择选考内容的差别所致。
二、典型错误分析28题(1)将“+3”写成3、3+。
(2)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lO3+SO2+H2SO4=2NaHSO4+2ClO2;典型错误: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配平错误如:2NaClO3+SO2+H2SO4=2NaHSO4+ClO2、2NaClO3+SO2+H2SO4=NaHSO4+2ClO2,将反应物、生产物化学式写错,如:ClO2写成CO2 ,NaClO3写成NaClO2、NaClO。
大量考生产物判断错误,将NaHSO4写成Na2SO4,2NaClO3+SO2 = Na2SO4+2ClO2。
在解工艺流程题时,要有长远的眼光,不仅要紧盯此生产步骤,还要关注下一步骤,这样有助于我们形成“全局意识”,明确有效元素转化成产品的过程和分离提纯过程中如何除去杂质。
此题目,在反应的下一个步骤是回收NaHSO4,显然反应物NaClO3、SO2、H2SO4在“反应”这一步骤就生成了NaHSO4而非Na2SO4。
(3)答案:NaOH(Ca(OH)2),Na2CO3;典型错误:考生将NaOH, Na2CO3的先后顺序颠倒,将NaOH写成Ba(OH)2、Na(OH)、Na(OH)2, 将Na2CO3写成NaCO3、H2CO3。
此处设问的内容是教材必修1第7页思考与交流粗盐提纯的内容,难度较小但考生得分率不高。
究其原因,在复习过程中,直接以复习资料为本,无视教材的存在和意义。
这种做法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
此题具有很好的导向性,回答情况提醒我们高考复习要以教材为纲。
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应为:NaClO2(ClO2-)。
有些考生产物中多写了H2或Cl2,写成:H2、NaClO2,Cl2、NaClO2,错写成:H2,Cl2,H2、NaOH。
(4)将2:1写成2或1:2,考生混淆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将氧化产物O2写成还原产物NaClO2。
(5)计算结果为:1.57(3分),考生计算能力差,错答成1.56、1.58,不注意审题未保留两位小数,写成1.6。
因计算失误丢掉3分,真令人扼腕痛惜。
选考:37(1)正解:3d104s24p2;2。
典型错误:3d104s24p2,3d104s14p3,4s23d104p2,4s24p2。
将2个写成2对。
(2)正解:锗原子半径大,原子间形成的σ单键较长(1分)难以通过“肩并肩”方式形成π键(1分)考生不会明确表述双键或叁键难以形成的本质,如错答成:锗原子半径大,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锗原子半径大,原子间形成的双键或叁键不稳定。
(3)正解:GeCl4、GeBr4、GeI4熔沸点依次增高。
(1分)原因是分子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1分)典型错误:考生漏答变化规律:GeCl4、GeBr4、GeI4熔沸点依次增高。
第二个答题要点漏答关键词:分子结构相似。
考生将GeCl4、GeBr4、GeI4认为是离子晶体,从晶格能来解释熔沸点的变化。
从卤族元素还原性增强或锗卤化物非金属性减弱来解释熔沸点的变化。
将分子量或相对分子量写成原子量、相对原子量。
熔点写成溶点,GeCl4写成GeCl2、CeCl4(4)正解:O>Ge>Zn;典型错误:O>Zn>Ge,C>Zn>Ge(5)正解:sp3;共价键(σ键或非极性键);典型错误:考生将共价键答成: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化学键、金属键、共键价,将键写成健、建。
(6)①(,,);典型错误:坐标参数某一坐标判断错误如:(,,),考生模仿能力差或粗心大意所致,漏写逗号,如:( ),漏写小括号,如:,,②此处具体分析见下文:4.重视计算能力,避免计算失误选考:38(1)正解:cd;考生将cd写成CD,麦芽糖水解产物判断错误,错选b,漏选c或d。
(2)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此题得分率较高,考生对取代反应这一基本反应类型掌握较好。
(3)碳碳双键、酯基;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考生漏写碳碳双键,将酯写成脂。
将消去写成硝去,部分考生对消去反应概念不了解写成了取代反应。
(4)己二酸(1,6-己二酸);典型错误:二己酸、1-6-己二酸。
有机方程式的书写典型错误:高聚物漏写n,己二酸、1,4-丁二醇前漏写n,生成物H2O的系数错写成2n。
(5)同分异构体的数量考生漏数较多,9种是较为普遍的错答,反映出考生思考同分异构体的有序思维及思维全面性的欠缺。
结构简式的书写错误不胜枚举,在此不一一列举。
(6)合成路线题,考生分析、应用题目中已知信息能力有限,此题80%的考生是0分或1分。
首先,顺反异构考生掌握的不好导致(反反)-2,4-己二烯的结构简式书写错误,起始反应物的错误导致满盘皆输。
反应条件的漏写、错写也是学生普遍的错误。
三、复习建议1.加强方程式书写的精确记忆和推写练习化学方程式作为最具化学学科特征的一种“语言”,今年高考进行了重点考察。
必考题26、27、28每道大题都至少考查一个方程式的书写,共考查5个,分值10分。
其中教材中出现的方程式两个:26题(1)氨气的实验制取(必修一99页),27题(2)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换反应(选修四26页)。
复习建议:对教材中出现的方程式要深刻理解、精确记忆反应物、产物、反应条件,准确书写化学式、离子符号。
“陌生”化学方程式推写题共5个,其中必考题26、27、28各1个,选考题36、38各考查一个。
这类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区分度大,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所以,学生必须要重视这类试题,提高解答这类试题的能力。
复习建议:除在一轮复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物、实验探究等专题进行复习及训练外,建议在二轮复习开设推写化学方程式专题。
在教学设计时,重点让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基本方法,总结出有序、易操作的基本思路。
在二轮复习专题中,可将这类题目按“定性判断”“定量判断”,分类精选例题进行练习。
在教学中,在重视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答题细节。
帮助学生克服粗心大意、不注意书写细节等毛病。
2.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基础,审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成败。
部分学生常常把在审题中出现的错误归结为自己粗心大意,其实粗心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上还是因为审题能力不强。
例如学生在作答27题(1)时,需要提取、分析的有效信息是“Cr3+(蓝紫色)、Cr(OH)4?(绿色)在溶液中存在,Cr(OH)3是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
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仿照Al3+的化学性质可得出:第一步Cr3++3OH- =Cr(OH)3↓(灰蓝色)随着反应的发生和进行,Cr3+浓度降低,有Cr(OH)3沉淀生成,对应已知条件的“颜色”信息,实验现象明显是:蓝紫色溶液变浅(1分),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1分)。
考生没有分析出蓝紫色Cr3+浓度降低对应的实验现象——蓝紫色溶液变浅,部分考生对“灰蓝色”视而不见,要么漏掉对沉淀颜色的描述,要么将沉淀颜色描写的五颜六色,常见的有:蓝紫色沉淀、灰绿色沉淀、蓝绿色沉淀。
第二步Cr(OH)3 + OH-=Cr(OH)4?(绿色),对应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元素铬(Cr)在溶液中以Cr(OH)4?(绿色)形式存在”,显然,Cr(OH)4?是溶解在水中的,所以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沉淀逐渐形成绿色溶液。
人教版教材中用AlO2-的简写形式来代替Al(OH)4?,导致部分考生对Al(OH)4?、Cr(OH)4?相对陌生,认为是沉淀转化为绿色沉淀,造成最后一个得分点的失分。
部分考生只答出沉淀溶解未指明溶液的颜色或对“绿色”视而不见将溶液颜色描述成灰绿色、黄色。
再如,28(3)题目设问“盐水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应先写NaOH,再写Na2CO3,相当多的考生没有注意“分别”两字,答题顺序错误,答成Na2CO3、NaOH。
总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不能靠突击,也不是临考前的叮嘱就能解决,教与学应该把审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到平时学习和模拟考试中,让学生每做一道题,都要弄清题目的全部已知信息,鉴别有效信息和干扰信息,理解有效信息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并准确界定研究的问题,进行严密的思考和推理。
3.减少思维束缚,真正理解知识在电化学复习中,有些教师会总结出放电规律:阳离子在阴极放电,阴离子在阳极放电,并给出放电顺序,让学生进行记忆、落实。
这样总结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造成部分学生认为只有阳离子才能在阴极放电。
28题(3)点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____。
不少考生尽管有工艺流程的提示,填写的依然是H2,其认为H2O中H+得电子生成H2,造成失分。
由电解池的构造可知,电解池的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而电源的正极是最强大的氧化剂,电路闭合后,电源正极源源不断地将阳极上的电子抽走,使得在阳极上放电的粒子强烈地失电子;电解池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负极不断向阴极供给电子,因而在阴极上放电的粒子获得电子,被还原。
所有,阴、阳离子,分子都可以分别在阴极和阳极放电。
如:2013年重庆理综化学11题“电化学降解水中硝酸盐的污染”,2NO-3在阴极放电,阴极反应式为:2NO-3+6H2O+10e- =N2+12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