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理论》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理论》教学大纲中医护理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介绍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医护理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中医护理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中医护理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2.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中医观察方法、中医护理技巧等;3. 研究中医药学中与护理相关的理论,如中医药的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的功效等;4. 研究中医护理实践的基本技巧,包括穴位按摩、中药熏洗等;5. 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医护理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中医护理的概念与意义- 中医护理的起源和发展;- 中医护理的核心理念和原则。
2. 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 中医基本理论与中医护理的关系;- 中医四诊观察方法在护理中的应用。
3. 中医药理论与护理实践- 中医药的性味归经与护理;- 常用中药在护理中的应用。
4. 中医护理实践技巧- 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中医护理常用手法和穴位按摩技术。
5. 中医护理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护理在各类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领域的前沿研究与发展。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中医护理原理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医护理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中医护理技巧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对中医护理实践的深入理解。
五、考核要求1.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程作业等。
2. 阶段性测试: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技能评估。
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中医护理理论和实践的理解能力。
六、参考教材1. 《中医护理学》2. 《中医基础理论与技能》3. 《中医药学与护理学》七、备注请学生认真学习,按时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完成课程作业。
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型:职业方向学分: 1.5总学时: 24 理论学时:20 实验(上机)学时: 4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基础课后续课程:《内科护理》《母婴护理》《儿科护理》《成人护理》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医护理基础是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等各相关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和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特点和基本操作,着重体现辩证施护和整体护理的系统性,其任务是将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内容充实于临床护理之中,使医学、护理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拓展思路、提高水平起积极作用。
(二)课程目标(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要求)1.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2)理解中医辨证、辩证施护的基本方法(3)理解各操作技术的作用和适应范围2.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中医的煎煮方法和中药给药规则(2)初步学会用中医理论分析护理问题(3)学会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操作方法3.思想教育目标(1)认识祖国传统医学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中医思维模式(2)培养用中医、西医两种理论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总学时:1)主要知识点重点: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难点:各历史阶段的著名医家、著作、对护理学的贡献教学目标和要求:1.掌握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2.了解中医护理学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战国东汉时期的医学著作、作者、及对护理学的贡献?第二章中医护理的任务和基本特点(总学时: 1 )主要知识点重点: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难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教学目标和要求:1.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2.熟悉中医护理的任务与内容3.了解西医结合护理的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阴阳的基本内容第三章中医基础理论(总学时: 4 )主要知识点,重点:阴阳五行学说、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生理联系难点:阴阳五行的基本内容、五脏的生理功能教学目标和要求:1.掌握阴阳五行的基本内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2.熟悉阴阳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阴阳、五行的基本内容、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第四章四诊(总学时: 2 )主要知识点,重点:望神色形态、望舌;闻声音;问一般现状;常见病脉及主病。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编号:02020061(二)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三)学分:2(四)总学时:36学时 (五)理论学时:24学时 (六)实践学时:12学时 (七)课程类别:选修 (八)开课时间:第3学期(九)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二、课程简介: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活动。
《中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其实验课(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主要讲授各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是中医护理基础操作的特色。
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的临床疾病进行整体护理,并且能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与传统医学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三、跟相关课程的衔接: 健康评估、系统解剖学、生理学 四、学时安排(一)中医护理学课程总学时一览表 (二)实践项目教学一览表章次 教 学 内 容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中医基本理论 10 4 14 第三章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4 4 第四章 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4 8 12 第五章 辩证施护 4 4 总计36序号 实践项目名称 实践项目提要 学时 方法 备注 1护理技术一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法、拔罐法等 4 实验 2 护理技术二 针灸、刮痧 4 见习 3 腧穴腧穴定位4实验五、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掌握中医学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熟悉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中医护理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医护理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三、课程目标:1.熟悉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进行临床实践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不断提高中医护理水平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内容:1.中医基础理论a.中医五行学说b.中医阴阳学说c.中医经络学说2.中医养生学a.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b.中医膳食养生c.中医气功3.中医按摩推拿a.中医按摩的基本原理和手法b.中医穴位按摩的要点和技巧c.中医推拿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巧4.中医药膳烹饪a.中医药膳的基本原理和分类b.中医药膳的常用药材和配方c.中医药膳的烹饪方法和技巧5.中医护理实践a.中医护理常用技术和方法b.中医护理常见疾病的护理操作和要点c.中医护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六、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和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实践教学:开展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3.个案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估:1.平时评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践评估:中医护理操作技能考核;3.考试评估:期末闭卷考试。
八、教材:1.主教材:《中医护理学》2.辅助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教程》、《中医药膳养生》、《中医按摩推拿技术》等。
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写的相关专业教材和参考资料;2.特定中医护理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十、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70%,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末闭卷考试占30%,考核学生对中医护理的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十一、参考学时安排:1.中医基础理论:8学时2.中医养生学:10学时3.中医按摩推拿:12学时4.中医药膳烹饪:10学时。
中医护理学教案(首页)
中医护理学教案第一章:中医护理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3. 理解中医护理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3.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医护理学定义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医护理基本原则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2. 理解中医护理原则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整体护理原则。
2. 辨证施护原则。
3. 预防和调护原则。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案例中中医护理原则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医护理基本原则的理解。
2. 临床模拟:评估学生运用中医护理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中医护理的基本技能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技能。
2. 学会运用中医护理技能进行临床护理。
二、教学内容:1.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应用。
2. 中医护理技术(如拔罐、按摩、刮痧等)的操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四诊的应用。
2. 实践操作法:演示和练习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医四诊的理解。
2.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中医常见病的护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医常见病的病因和病机。
2. 掌握中医常见病的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1. 感冒的护理。
2. 咳嗽的护理。
3. 泄泻的护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常见病的病因和病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案例中中医常见病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学》实训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中医护理学》实训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英文名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Nursing Care课程性质:选修是否独立设课:否总学时: 32 其中实验学时:16总学分: 1.5 其中实验学分:0.5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实验项目数:5 必做项目数:5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0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探讨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的一门课程。
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穴位的定位、常用推拿手法、灸法和拔罐法,了解十四经循行部位及常用针刺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经络人、按摩床、各种针具、罐具、艾条等。
(1)演示性实验指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教学过程。
(2)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验证课堂所讲某一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
(3)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4)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四、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要求:本课程结束后写一份总结报告,要求写出所参加的实训项目名称、内容、心得体会。
2.考核方式:实验课考核方式见下表,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1)教材:刘革新.中医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参考书:石学敏.针灸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梁繁荣.针灸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沈雪勇.经络腧穴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陆寿康.刺法灸法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医护理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研究和掌握中医学及其护理技术的主要课程。
着重体现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其任务是将中医学的精华内容充实于临床护理之中,使医学护理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拓宽思路、提高水平起积极作用。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课堂练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研究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学生在对中医的认知和研究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知识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护理现代化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目的要求】一、熟悉中医学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二、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三、掌握中医护理学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讲授内容】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医学的根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辨证论治三、中医护理学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辩证施护阴阳五行学说目的要求】一、把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根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二、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讲授内容】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基本概念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三)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六、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脏象目的要求】一、掌握藏象的概念;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特点。
二、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掌握各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三、熟悉五脏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四、了解三焦、奇恒之腑的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二、五脏一)心1、部位:居于胸腔之内,与小肠互为表里2、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3、心的系统联属: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二)肺1、部位: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喉为其门户,与大肠互为表里。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二、课程代码XXXXX三、学时总学时:XX学时理论学时:XX学时实践学时:XX学时四、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相关技术,培养学生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地进行中医护理工作。
五、教学目标1.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相关理论;2.掌握中医护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能够进行基本中医护理操作;3.能够运用中医护理的理论和方法,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1.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1.1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1.2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程1.3中医护理学的研究方法2.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2.1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2.2中医护理学中的经络学说2.3中医气功在护理中的运用2.4中医腧穴学在护理中的应用3.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3.1中医体温的护理方法3.2中医脉诊的护理方法3.3中医舌诊的护理方法3.4中医穴位按摩的护理方法3.5中医草药护理的方法3.6中医经络调理的方法4.常见疾病的中医护理4.1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护理4.2循环系统疾病的中医护理4.3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护理4.4泌尿系统疾病的中医护理4.5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护理4.6其他疾病的中医护理七、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2.实践操作3.个案讨论与分析4.课堂互动5.案例研究6.学生自主学习八、考核方式1.课堂测验:占总成绩的20%2.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30%3.期末综合考试:占总成绩的50%九、教材及参考书目1.主教材:《中医护理学教材》2.参考书目:2.1《实用中医护理学教程》2.2《中医养生学导论》2.3《中医基础理论与技能》十、实践环节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设置适当的实践环节,包括中医护理技术实训、病房实习、病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十一、其他要求1.课程结束后,学生要进行总结与反思,撰写课程学习报告;2.学生可以参加科研、学术交流等相关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教材:《中医护理学》
二、课程目标
1. 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内容。
2. 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 熟悉中医护理学的实践应用。
4. 培养学生的中医护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中医护理实践操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
1. 中医护理学的概述
(1)中医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3)中医护理学与现代护理学的关系
2.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1)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
(3)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方法
3.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知识
(1)中医体质分类与护理
(2)中医护理常用穴位与方法
(3)中医护理中的饮食调养
(4)中医护理中的按摩与推拿
(5)中医护理中的气功与调理
4. 中医护理学的实践应用
(1)中医护理在常见病护理中的应用
(2)中医护理在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
(3)中医护理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包括听课积极性、主动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操作:对学生在护理操作中的技术熟练度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评估。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按章编写)
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可以用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判断等描述预期成果达到的程度。
注:“考核方式”主要有:作业、案例分析、实验/实习/调研/设计报告、平时表现、考试等。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1.《中医护理学学》,孙秋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7月第3版
2.《中医护理学》王凤丽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3.《中医学》奚中和主编,人卫出版社,1998年第3版、。
大纲执笔人:
审核人(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制定时间:2021 年7 月15 日。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湖北医药学院《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2.课程类型:专业课3.学时学分:1。
0学分,18学时4.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二、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选修课2.课程任务:本课程向学生介绍中医护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3.前导、后续课程: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
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2。
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4。
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7。
能用敲胆经、按摩心包经(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
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
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
3。
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四)素质目标:1。
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素质.2。
良好的心理素质。
3。
较强人际沟通能力。
4。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5.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四、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1。
教学目标:了解: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及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熟悉:1、“症、证、病"的概念及三者的区别;2、辩证与施护两者之间的关系;3、中医护理学的各个发展时期的重要著作与成就。
掌握:1、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2、整体观念、辩证、施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概念;3、防护结合的主要内容.2。
重点与难点:重点:辩证、施护、辩证施护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难点:“症”、“证”和“病"的概念.3.教学时数:2学时4。
教学内容: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第二节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1、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2、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教学大纲(供护理、助产、涉外护理专业用)一、课程任务中医护理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涉外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医护理程序、中医常用疗法和各临床专科中医护理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树立现代中医护理理念,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原则,掌握临床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技能,能运用中医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及思维特点。
2.掌握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熟悉脏腑的功能以及脏腑之间的关系,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并能应用于护理程序,指导护理实践。
4.掌握中医基本诊法的知识和中医护理程序的基本内容。
5.熟悉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和各种药物疗法的护理。
6.掌握针灸学基础理论以及各类针灸疗法的护理。
7.具有规范、熟练的中医推拿手法及护理操作技能。
8.具有准确辨证施护、分析和解决中医临床各科常见护理问题的专业能力。
9.具有良好的护士职业素质、行为习惯、职业道德修养。
10.具有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一、绪论二、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三、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四、中医护理诊断程序五、中医护理原则六、药物施护七、针灸与推拿疗法八、心理护理九、常见病证护理十、常用饮食调护22422662102484224626142142合计38 16 54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五、大纲说明(一)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涉外护理专业教学使用,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8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二)教学要求1.本课程对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
掌握: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熟悉:指能够领会概念、原理的基本含义,解释中医护理现象。
了解: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能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记忆所学的知识要点。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2088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总学时:36理论学时:33实验学时:3适应专业:护理中等专业教材:1、中医护理学,赵从玲主编,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参考教材:2、临床常见病护理:山东省泰安卫生学校赵从玲编写;3、诊断与辩证:内蒙古医学院护理学院韩新荣编写;4、病因病机:黄河科技学院李高申编写;5、方药施护:宁夏医科大学高职学院赵淑红编写;6、阴阳五行学说、中医护理原则:首都铁路卫生学校郭晖编写;7、藏象:山东省泰安卫生学校何长杰编写;8、针灸推拿疗法理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等卫生学校黄富献编写。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康复贺治疗的活动。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本课程既突出了知识的实用性和技能实践性,重视理论知识系统性,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中医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常用技能。
为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护理的高级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任务《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中针灸、拔罐、推拿、刮痧法等是中医基础操作技能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学习目的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技能操作,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能,按照中医护理程序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实施护理,成为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四、考核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成绩构成:理论考试90%,平时成绩10%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中医学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二、熟悉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三、掌握中医学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一、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1、《皇帝内经》现存的中国医学史最早的典籍,为中医护理学奠定了基础2、《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早期就对药物进行了分类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著丰富和发展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人体与自然密切相关3、人体与社会和谐统一(二)辨证施护辨证——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症候。
2023年护理本科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xxxx护理学院《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中医护理学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Medicine Nursing课程编号:学时:26 学分:1.5授课学期:第6学期考核方式:考试成绩构成:形成性评价占比20%,期末终结性评价占比80%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一、课程描述(一)课程简介《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护理原则、方法与技能。
课程既突出知识的指导性与技能的实践性,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
通过中医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常用技能、辨证施护的学习,可为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中医护理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如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专业的中医护理特色服务。
能将所学的理论、技能知识融会贯通,能对临床常见病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康复护理,并结合现代护理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中西医结合护理。
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情怀,树立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
(三)基本学习方法采用讲授、提问、小组讨论、情景模拟、临床见习等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视频等教学,并进行网上及电话咨询答疑。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既要以中医基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又要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以及不同护理对象的特殊情况,采取恰如其分的评估手段和护理措施,学会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四诊资料的采集、评估、分析,并提出主要中医护理诊断;学会根据同一疾病不同证型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学会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中医养生保健教育与中医康复指导。
通过对技能操作的学习,除了掌握基本操作方法,还应深刻领悟人文关怀在操作中的体现。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中医护理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及防护结合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思政目标1.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增进中医药文化的自信,树立爱国主义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医药学院《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2.课程类型:专业课3.学时学分:1.0学分,18学时4.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二、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选修课2.课程任务:本课程向学生介绍中医护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3.前导、后续课程: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敲胆经、按摩心包经(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
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
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四)素质目标: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素质。
2.良好的心理素质。
3.较强人际沟通能力。
4.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标:了解: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及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熟悉:1、“症、证、病”的概念及三者的区别;2、辩证与施护两者之间的关系;3、中医护理学的各个发展时期的重要著作与成就。
掌握:1、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2、整体观念、辩证、施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概念;3、防护结合的主要内容。
2.重点与难点:重点:辩证、施护、辩证施护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症”、“证”和“病”的概念。
3.教学时数:2学时4.教学内容: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第二节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1.教学目标:了解:1、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2、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3、三焦、奇恒之腑的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
4、气、血、津液的生成。
5、病理产物病因和其他病因的致病特点。
6、闻诊、按诊的具体内容。
7、卫气营血辩证。
熟悉:1、阴阳的特性。
2、五行的特性。
3、六腑的概念,奇恒之腑的概念。
4、气的运动形式和分类、血和津液的生理功能。
5、内伤病因致病特点、病机。
6、问诊的具体内容。
7、气血津液辩证。
掌握:1、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和次序。
3、五脏的生理功能。
4、气血津液的含义,气的生理功能、气与血的相互关系。
5、外感病因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6、望诊、脉诊的具体内容。
7、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2.重点与难点:重点:1、阴阳、五行的概念。
2、五脏的生理功能。
3、气的生理功能、气与血的相互关系。
4、外感病因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5、望诊、脉诊的具体内容难点:1、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规律和次序。
2、八纲的证候表现及鉴别要点。
3.教学时数:8学时4.教学内容:第一节阴阳学说1、阴阳学说的概念。
2、阴阳的基本概念。
3、阴阳的特性。
4、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5、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五行学说1、五行学说的概念。
2、五行的基本概念。
3、五行的基本特征。
4、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5、相生的定义及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
6、相克的定义及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
7、相乘、相侮的定义。
8、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藏象学说1、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点。
2、五脏(心、肝、脾、肺、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3、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
4、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与女子胞)的功能。
5、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气血津液1、气的来源与生成、分类、运动及形式。
2、气的主要生理功能。
3、血的来源与生成、运行及主要功能。
4、津液的代谢及主要生理功能。
5、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病因病机1、病因的分类。
2、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的共同特点。
3、内伤病因。
4、七情的定义及致病的特点。
5、病理产物病因和其他病因的致病特点。
6、疾病发展、变化及转归的最基本机理。
第七节四诊1、四诊的概念。
2、望诊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3、闻诊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4、问诊的定义、方法及具体内容。
5、切诊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第八节辩证1、八纲辨证的概念。
2、中医学的辨证方法。
3、表里辨证的概念,表证、里证的证候表现及两者之间的鉴别要点。
4、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5、寒热辨证的概念,寒证、热证的证候表现及两者之间的鉴别要点。
6、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7、虚实辨证的概念,虚证、实证的证候表现及两者之间的鉴别要点。
8、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9、阴证、阳证、亡阴证、亡阳证的概念。
10、气血病辨证的概念及其证候的分类。
11、津液病辨证的概念及其证候的分类。
(略)12、脏腑辨证的定义。
13、心与小肠病、肺与大肠病、脾与胃病、肝与胆病、肾与膀胱病的辨证方法。
14、卫气营血辩证的定义及分类。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1.教学目标:了解:1、病情观察的要求。
2、饮食的分类。
3、体质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4、中药分类与常用中药、中药剂型。
5、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与功能、方法。
熟悉:1、病情观察的目的。
2、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和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3、饮食护理的重要性和饮食宜忌。
4、不同体质的特征。
5、中药的用法、服药方法及“八法”护理。
掌握:1、病情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2、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情志护理的目的与原则4、食物的性味和功效和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5、体质的分类和不同体质的调护方法6、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升降浮沉、方剂的组方原则及组成变化。
7、中药汤剂及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2.重点与难点:重点:1、病情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2、情志护理的方法。
3、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在方剂中各自的作用。
4、中药汤剂煎煮法。
难点:1、中药用药的“七情”配伍关系。
2、常用中草药中毒与不良反应的护理。
3.教学时数:4学时4.教学内容:第一节病情观察1、病情观察的概念。
2、病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3、病情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1、生活起居护理的目的。
2、在生活起居护理中,应遵循的原则。
3、劳逸结合应遵循的原则:避免过劳和过逸。
4、环境宜适宜。
第三节情志护理1、七情的定义。
2、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3、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4、情志护理的目的。
5、情志护理的原则。
6、情志护理的方法。
7、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第四节饮食护理1、饮食护理的定义。
2、饮食护理的重要性。
3、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4、食物的性味与功效。
5、食物的四性、五味。
6、食物的分类。
(略)7、食物的宜忌。
第五节体质调护1、体质的定义。
2、体质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3、体质的分类及特征。
4、根据体质不同,实施相应的调护。
第六节方药及用药护理1、中药性能的定义。
2、中药性能包含的内容。
3、中药的四气、五味。
4、升降浮沉的概念。
5、归经的概念。
(略)6、毒性的概念。
7、中药配伍的定义。
8、中药用药的“七情”配伍关系。
9、中药用药禁忌。
10、配伍禁忌的概念。
11、确定中药剂量的原则。
12、中药分类与常用中药(略)13、方剂的定义。
14、方剂的组方原则。
15、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在方剂中各自的作用。
16、方剂的组成。
17、方剂的剂型的定义。
18、常用剂型的主要作用。
19、汤剂的定义。
20、常用方剂。
(略)21、中药汤剂煎煮法。
22、特殊药物煎煮方法。
23、中药服药的方法与护理。
24、常用中草药中毒与不良反应的护理。
25、中医用药的“八法”。
26、中药用药“八法”的运用与护理。
第四章中医护理基本技术1.教学目标:了解:1、主要针刺补泻手法。
2、灸法的种类、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3、常用腧穴定位。
4、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5、穴位按摩法、耳穴压豆法、热熨法、熏洗法、贴敷法、中药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熟悉:1、拔罐法的适应范围。
2、刮痧法的适应范围。
掌握:1、拔罐法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2、刮痧法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2.重点与难点:重点:拔罐法、刮痧法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难点:针刺意外事故的处理。
3.教学时数:2学时4.教学内容:第一节腧穴1、腧穴的概述及分类。
2、腧穴定位方法。
3、常用腧穴。
(略)第二节针刺法1、针刺法的定义。
2、毫针的结构。
3、常用进针手法操作。
4、得气的概念。
5、针刺意外事故的处理。
6、皮肤针法(略)7、皮内针法(略)8、水针法(略)9、电针法(略)第三节灸法1、灸法的定义。
2、灸法的适用范围、用物准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四节穴位按摩法(略)第五节拔罐法1、拔罐法的作用。
2、拔罐法的适用范围、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六节耳穴压豆法(略)第七节刮痧法刮痧法的适用范围、用物准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八节热熨法(略)第九节熏洗法(略)第十节贴敷法贴敷法的注意事项。
第十一节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保留灌肠的适用范围、用物准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第五章辨证施护1.教学目标:了解:内、外、妇、儿科常见病证的辨证要点及护理措施。
熟悉:1、扶正和驱邪的定义。
2、消渴、月经不调、带下病基本概念、辩证要点、辩证分型和护理措施。
掌握:1、辨证施护的程序和原则。
2、护病求本的定义及主要方法。
3、护理疾病要分清主次,其治疗护理原则。
4、感冒的基本概念、辩证要点、辩证分型和护理措施。
2.重点与难点:重点:1、辨证施护的原则;2、感冒的辩证要点、辩证分型及护理措施。
3、月经不调的分期、辩证要点、辩证分型及护理措施。
难点:1、护病求本的定义及主要方法。
2、带下病的护理措施。
3、消渴的辩证要点、辩证分型及护理措施。
3.教学时数:2学时4.教学内容:第一节辩证施护的程序和原则1、辨证施护的程序。
2、辨证施护原则的主要内容。
3、护病求本的定义。
4、正治与正护法的定义及临床常用的方法。
5、反治与反护法的定义及临床常用的方法。
6、标与本的概念。
7、护理疾病要分清主次,其治疗护理原则。
8、调整阴阳是治疗和护理疾病的根本法则之一。
9、扶正和驱邪的定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0、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是指导护理实践的重要法则。
11、在治疗和护理疾病时,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定适宜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第二节内科病证辩证施护1、感冒的基本概念、辩证要点、辩证分型及护理措施。
2、消渴的基本概念、辩证要点、辩证分型及护理措施。
五、课程考核随堂考核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