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合集下载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凄凉哀伤的象征
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 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鹃
suí
垂绥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蝉》
古人以为蝉餐 风饮露,是高 洁的象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 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借助这些意象,将词人国破家亡、天 涯沦落的悲苦,以及孤独寂寞的忧郁情 绪和愁苦不安的心情宣泄得淋漓尽致。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钱起 ·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 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 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古诗 常见 意象


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
意 谁家。”
象 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月亮是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思乡、
品 回首月明中。”
思国的
诗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代名词

—— 菊花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缘景明情

缘景明情

意 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 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 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 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 味的艺术境界。 味的艺古诗词的意境?
1、抓画面(意象) 抓画面(意象) 2、激起联想与想象 3、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 感受“此时” 此景” 此人” 此情” 的“此情” 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 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 王夫之有云: 情景名为二, 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 中景,景中情” 中景,景中情”。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 “置身诗境”是指在欣赏诗歌的时候,要 置身诗境”是指在欣赏诗歌的时候, 置身诗境 反复诵读, 反复诵读,把自己投入到诗歌所描绘的 境界中,体会诗人所创造的美的意境里。 境界中,体会诗人所创造的美的意境里。 • “缘景明情”则指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 缘景明情” 品时,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品时,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 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 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 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 作者的感情。 作者的感情。
诗歌的意象: 比喻性意象,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 托性意象, 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 意象等。 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 惜别 圆月—思念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 思念 落 叶—失意 春风 得意 大海 开阔 流水 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叹惜 古迹 怀旧 梅花 傲视 审美的习惯: 望月怀远”“伤春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 ”“ 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新人教)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新人教)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2、找出描写景、物、人的词语。起
句:竹——凉,夜月——满庭隅,凉气阵阵袭 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写出清 秋月夜特有的景致。重露——成涓滴,稀星— —乍有无。点出时间已是深秋;萤——暗飞、 自照,鸟——水宿、相呼,秋夜破晓前的景致, 更衬托孤寂之情。孤栖“卧内”,辗转反侧, 黎明将近还不能眠,为何?原来一直为国事担 忧,因此就得出了问题的答案:①描写了一幅 幽清冷寂的深夜秋月图;②给予了忧国忧民忧 时的感情。“空悲清夜徂”清冷的秋夜就在我 徒然的悲哀中过去,又体现了诗人无限的感慨 和不能为国效力的忧愤。
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 感。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请采用意象组合及词眼品读法对颈联这二句诗 进行赏析。
赏析示例

杜 甫

竹凉侵卧内, 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 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1、看标题。吴齐贤《论杜》曰: “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 而杜诗尤严。”诗题“倦夜”,给 我们什么信息?厌倦?疲倦?疲倦 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会产生, 夜间人们休息安眠,怎么会“倦”? 这是一个怎样的夜?诗人为什么会 倦呢?
——2011年12月2日
理解 词义、句义
古 诗 鉴 赏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鉴赏
把握意境(景 、 事、情)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 表现手法等)
评价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充,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从而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春”“江” “花”“月”“夜”五个主要意象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 通贯上下,处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抓住 这一意象,再通过自己的想象填补,从而领悟诗中蕴涵的人生 哲理与生活情趣。
这些画面往往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细心观察、体验的结晶,是诗
人心中的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
如《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 浣女,莲动下渔舟”,要置身诗境,就必须展开联想与想象: 天已暝,却有皓月当空,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 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竹林里传来了一 阵阵的欢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完衣服笑逐着归 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摇动,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 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多么幽清明
净的自然美啊! 由此,我们可以深刻体会王维作品“诗中有画”
2.借助经验,取得共鸣 在审美想象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
审美经验,在想象中让自己进入到诗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中,
去感受、体会,从而与诗人取得共鸣。 我们原本都有审美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有时是模糊的、潜 在的,偶然读到一首诗,恰好说出了自己想说却说不出的话, 于是便有了置身诗境的快慰。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 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即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意象 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富有某种特 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意境 是诗人要表达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考的艺术境界。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夜归鹿门歌》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 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 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 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早春》诗,抒 发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 年孟浩然与王维(701年—761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 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 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张说 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孟浩然惊避床 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③用“惟”字突出描绘了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 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的情景。
④表达了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还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下面,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⑤用“还”字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夜 归 鹿 门 歌
练 提升: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比较阅读 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山水田园诗总结·题材特征
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 山水诗是指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热爱和流连,如李白 《望庐山瀑布》; 田园诗是以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 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营造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以表 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鹿 门
品 缘景

你喜欢哪一幅画面。请结合具体 诗句说说理由。
渡头
人声嘈杂

归归
鹿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意象: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
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游子 •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悲愁 •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 • 美人 神女 灵修 国君 • 杜鹃 哀怨、凄凉或思归等悲苦、悲愁情感 •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思乡
什么是意境?

“意”,作者的感情;“境”,
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
(意象)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
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
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中的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苍凉悲壮 清幽明净 萧疏凄寂 幽僻冷寂 淡雅幽远
壮阔苍茫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安谧美好 高远深邃 清冷幽静
登 高 杜甫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品味情景式赏析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意境有何特点?)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答题时应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三 方面缺一不可。
• 4.答题步骤: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景)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境)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出运用什么手法。
(论法、表情)
阳光普照
日江山
绝句(其一)
杜甫 风 花 草
迟日江山丽
四野青绿
溪水映日
明 丽
春风和畅 阔 百花竟放 远
风送花香
表明 达净 对绚 初丽 春的 景初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融泥 燕子 暖沙 鸳鸯
泥融土湿 衔泥筑巢
沙滩暖和 鸳鸯静睡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正稿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正稿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二、如何“置身诗境” 2、发挥联想与想象力,调动视觉、听觉 与触觉,尽量构想出诗人所描绘的奇幻世界。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唐 白居易《长恨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唐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
第一步,总览全诗
缘 景 明 情
全诗共四句,前三句均就乐曲乐声抒情, 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 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个字呈现 “不 尽”之情呢?
第二步,以景语做结句有 奇境否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切 入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 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 象壮阔而悲凉。
意境:壮阔悲凉
第三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止于言情,景语做结。正因为情不可尽, 以不言之景做结,才将征戍者的内心世界 表达得丰富深刻,入木三分。

置 身 诗 境 缘 景 明 情
1、借助自己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 2、发挥联想与想象力,调动视觉、听觉与触觉,尽量构想出 诗人所描绘的奇幻世界。
意境 明情
课后作业
读诗歌《春江花月夜》,体会意境和情感。
提示: 1.找意象,关注修饰词; 2.意象组合,描绘画面; 3.体味意境,明白情感。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 王维 《使至塞上》
缘 景 明 情
第一步,理解诗句表现的 场景 第二步,赏析表现力强的 字,看它用了什么样的方 法,写出了物象的什么情 味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欣赏此诗结尾妙处
结句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 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 写出诗人凭栏目送的情景, 寄寓了诗人多少惜别之情 啊!
友人毕竟离去了,因此, 望着浩渺的江水,诗人心 中怅然若失。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不仅可以使 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 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 图画,而且能够有力 地激发人们“更上一 层楼”的思想愿望, 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置身诗境
一、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 和诗人取得共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分析此诗中抒情主 人公感情是怎样变 化的?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要六 句才表达的,但作者把第二问 第三问隐去了,需要读者去补 足,还原。使整首诗的抒情平 淡中见深沉。
心情轻快,满怀希望,-- 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 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 -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缘景明情
--如何找到最恰当的入境点
三、有句无篇,重点赏析 高远辽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雄浑壮丽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清冷凄凉 云破月来花弄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缘景明情
--如何找到最恰当的入境点
四、结尾处,以景结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体会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人生三个阶段的特点

高中语文 2.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

高中语文 2.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运用“置身诗境”是指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在想象中让自己进入诗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中,去感受、体会,从而与诗人取得共鸣。

有些诗歌写的不是生活中的实物、景色,而是一些神奇的传说和光怪陆离的景象,或者本就是存在于诗人想象中的物象和景象,这种境界是读者从未体验过的。

我们仍然需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力求与诗人取得共鸣。

因为传说也好,诗人的想象也罢,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来的,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

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尽量构想诗人描绘的奇幻世界,从而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认识。

“缘景明情”,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我们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

具体阅读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

有些作品篇幅短小,出现的都是一些常见的意象,只需将诗中的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在简约、明净的画面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思。

有些作品意象之间跳跃大,情绪起伏,诗思奇妙,就需要我们抓住其中比较典型的意象,根据它们提供的信息加以想象来补充,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从而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有些作品的精妙之处不在于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是以一联、一句,甚至一字见奇,我们就要对这些出色之处多加赏析,品味出其中的精妙来。

还有些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处以景言情的点睛之笔,我们切不可只见其景,不见其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写景诗、抒情诗和咏史诗的鉴赏中。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宋]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

二要关注修饰语
•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 山。 •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 此可达人心。 •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 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三、 方法总结
• 吟诵感悟 • 把握意象 • 发挥想象与联想 • 品味意境、揣摩诗情
四、自主赏析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相应题目。(海南、宁夏卷) •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字 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 :[wù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赏析方法
看诗题 看注释
看背景(论世) 看诗人(知人)
看诗眼
看典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看手法
理解 词义、句义 古 诗 鉴 赏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鉴赏
把握意境(景 、 事、情)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 表现手法等)
评价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 概念解读: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 1、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 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 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得到审美 的享受。 • 2、缘景明情: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 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六、作业:
• 1、复习本节课内容,特别留心鉴赏方法的 实践性流程。 • 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鉴赏方法 自主赏析《春江花月夜》。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如果能抓住意象,发挥想象,品味诗歌意境,就可能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这也是鉴赏古代诗歌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称之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就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自己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换言之,置身诗境,就是将读者自己置身到诗人创设的情境之中,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努力达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正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样。

那么,如何做到置身诗境呢?1、运用“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揣摩诗人的内心世界,借助联想和想象,实现自身与诗人的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2、角色互换法:将自己假想成诗人,站在诗人的角度,用自己在某种情境中的内心感受反过来揣摩诗人的内心情感。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只有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情境之中,也可以说,只有走进诗歌的情境之中,才能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和鉴赏诗歌。

缘景明情,是鉴赏写景诗、咏物诗的最常用、最重要的鉴赏方法。

缘,就是沿着、顺着,也含有依据、根据的意思。

缘景明情,也就是依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来探究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般来说,缘景明情就是指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这种方法运用的基本思路是:抓意象--品意境--探究情景关系--分析思想情感。

而“情景关系”无疑是这一思路中重要的一环。

下面来解说古诗中的情景关系的种类:人在常态下,其感情比较平静,但一旦受到外界特定情境的触发,本来潜藏于胸的某种思想感情就可能会被唤起而释放,从而凝成诗篇。

简单地说,触景生情,就是先有外界的景物,后有思想感情,景在情先,情在景后。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春江花月夜》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春江花月夜》

单 意象:

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习 目
离别、游子: 杨柳 长亭 孤帆 凄凉悲愁: 寒霜 飞雪 苦雨 高洁隐逸: 幽兰 菊花
驿路 浮云
标 高洁: 白雪 寒梅 玉壶 冰心
·
意 国君: 美人 神女 灵修 象 思乡: 月亮 羌笛 竹笛
音信、书信:青鸟 鸿雁 尺素
单 意象:

意境就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花红柳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生机盎然
开阔东流 思人叹时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南北, 消磨多少豪杰。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艺术境界。

·
目 重点!!常见意境举例: 标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意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境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
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
·
单 元 【练习】下列诗句分别对应哪些意境? 学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雄浑壮丽 目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①沉郁孤愁 标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③清幽明净
哲理美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 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情感美
谢 谢 学 习
单 元 学 习 目 标
置身诗境: 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

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赵自乾)

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赵自乾)

开阔苍凉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高远辽阔 一色。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 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 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 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 万之京》)
苍凉雄阔 自然率真 冷寂寥落
第二步: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①“山”的特点是“重”(层峦叠嶂)。 ②“水”的特点是“复”(曲曲折折)。 ③“柳”的特点是“暗”(绿阴正“浓”)。
④“花”的特点是“明”(明艳、艳丽)。
⑤“村”的特点不明显,但从“山”“水”两景点 可推知这“村”应是“山野之村”, 由此我们可以推知这“村”应该具有“朴素”、 “原始”的特点。
凉月 柳湾
山色 桃花雨 鲤鱼
月色秀朗,凉爽宜人 光泻兰溪细柳弄影 溪月辉映
月光皎洁溪面 平静水色清澈 春水漾漾 鱼涌浅滩
明澈 秀丽 生机 勃勃
以清心灵妙的笔触,写出山水之美,渔家之乐。
要关注修饰语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 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临洞庭》) 5.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 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 出师西征》) 6.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这游动的生命之水,流过荒凉,流过孤寂,流向远 方,映着浑圆的落日,五彩的暮云,怎不让边塞孤 寂的旅人感慨万千。 极目远眺,黄沙莽莽,无边无际,不见草木,行旅 断绝。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时当傍晚, 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恍然红日就 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 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壮阔雄奇,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画面开阔,意境雄 浑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缘景明情
什么叫“缘景明情”呢? 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 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 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 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 者的感情。
课文赏析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意境: 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
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物与我、情与 景、形与神、情与理相互交融、相互统一所达到的 艺术境界。简言之,就是一系列意象构成的艺术境 界。
示例:
渔 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jí)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ǎi)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简析:这首诗看似描写了人间实境,实则描 写作者被贬时孤傲高洁、超然物外的逸趣。
夜登鹿门山,到庞公栖隐处,感受隐逸
之妙。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人彻底领悟 了“遁世无闷” 的妙趣和真谛, 躬身实践了庞德 公的道路和归宿。
在这个天地里,
与尘世隔绝,惟山林
是伴,只有他孤独一
人寂寞地生活着。
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 的隐逸道路。诗人是洒脱的 但同时也带有隐隐的失落、 无奈和惆怅。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 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图画。
傍晚野外渡口的秋景图。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且含有闭门 谢客之意。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 ——感情趋向冲淡平和 。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 意境: 萧瑟苍凉。
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
怎样才能置身诗境呢?
1、借助自己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 村前弯弯的小河美在哪里?游泳、抓鱼、玩沙滩游戏,
“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 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影”字,这才是词中的“词眼”,
是这首词中美学境界的焦点之所在。春之将去,残花尚且 顾影自怜,对这美好的大自然充满了眷恋之情。这能不引 起词人的思考吗?
云层被风吹散,月亮钻了出来,地上的花儿摆弄出各种各样的影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云、月、花人格化,以“破”“来”“弄” 等词,写出月夜之景的美丽与动感,抒发了作者伤春、孤寂之情; 这一描写与“沙上并禽”的情态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由这一 画面再想到“明日落红应满径”,则使作者的伤春之情、孤寂之心表 现得更加生动传神。
第一步,知道省略了什么。
诗中写的是诗人问、童子答的事情,只有童子的三句回答, 却没有具体的问题。原来诗人寓问于答,省略了提问。
第二步,补出省略的内容。
你师父在家吗?到哪里采药去了?我能找到他吗?放到诗中 和原句连缀起来,在眼前就展现出一幅深山问答图。 第三步,体会诗人感情。 失望——希望——失望惆怅 诗人寻访不遇的失望惆怅之情表达得曲折多致。
充满了无限欢乐。
2、发挥联想与想象力,调动视觉、听觉与触觉,尽量构想 出诗人所描绘的奇幻世界。
“山崩地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什么叫“缘景明情”呢? 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河北省万全中学周华,鉴赏诗歌的常用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读者把自己融入诗歌的意境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意境,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意境 :一系列物象所组成的画面所体现的艺术境界。,,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雄浑壮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象,意象:“意”属于人的主观意识,“象”则指客观事物(景象)。 “意象”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载体,在诗歌中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意象: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诗歌形象。,,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课堂训练,登高 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意象:急风、高天、哀猿、 清渚、 白沙、归鸟、落木、长江,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情感:长年漂泊、பைடு நூலகம்病孤愁、时事艰难、忧国忧民,,缘景明情,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吟诵,,意象(抓特点),,,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把握意境(景 、 事、情),理解 词义、句义,鉴赏,,,古诗鉴赏,评价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二要关注修饰语,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