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课文知识解读
一、读课本中的任意一句话有疑问的,查阅相关资料。
二、对图片、资料卡片的功能进行思考三、推理性问题:如18星旗为什么变成了后来的五色旗,寓意是什么?四、找出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一、1、什么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出现,原因是意大利同欧洲的两个商业世界联系密切。
意大利不仅从地中海贸易中得到好处,而且是西欧,北欧同东方各国贸易的中间商,从中得到了利益。
在商品和贸易活动的哺育下,意大利的一些城镇商品经济繁荣起来,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条件。
在接下来的世纪里,资产阶级这个名词则较适合用来指称最初的银行家,以及那些从事新兴活动如贸和金融的人。
19世纪之前,这个词大部分情况下指的就是低于贵族、高于农奴和无产阶级的广大人群。
在马克思主义里,资产阶级被定义为在生产商品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拥有生产工具的阶级,和“资本家”实际上是相同的意思。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赚取薪资者)与资产阶级在本质上是互相敌对的,比如说,劳工自然都希望薪资能够越高越好,然而资本家却希望薪资(即成本)能够越低越好。
换句话说,资本家会剥削劳工。
2、为什么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8世纪中期,为了扭转对话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达两白银。
1840年,中英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8月,中英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次年英国再度强迫中国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中国的领土完整、关税自主、法治等主权受到严重侵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被破坏。
中国成为列强掠夺原材料的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暴发。
1885年,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战争的惨败不仅增加了一项新的便利了列强对华大规模的资本输出的不平等条约;而且彻底暴露了清王朝的腐朽无能。
《辛亥革命》的课堂教案设计
《辛亥革命》的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2. 辛亥革命的过程3. 辛亥革命的结果4. 辛亥革命的特点5. 辛亥革命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结果、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辛亥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详细讲述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革命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3. 分析辛亥革命的结果: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重要地位。
4. 讲解辛亥革命的特点:分析辛亥革命与以往农民起义和其他革命运动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特点。
5. 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背景、过程、结果、特点和影响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历史书籍: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和相关书籍。
2. 多媒体资源: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和课件。
辛亥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本课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课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设备多媒体学生课前准备1.收集、整理有关孙中山的故事2.编排历史课本短剧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和哪一人物有关生:孙中山师: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
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
“国父”那一定是缔造这一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讲一讲有关孙中山的故事?(幻灯片显示孙中山图片)生:讲述收集的故事。
师: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的最大功绩和主要贡献是领导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一个旧时代,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场革命就是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1.兴中会的成立师:19世纪末的中国是一幅悲惨的景象,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亡的境地。
一心救国图强的孙中山于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建议遭到拒绝,使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够拯救中国。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三_第2课 辛亥革命
同盟会政治纲领: 同盟会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核心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制 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土地问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核心的 政治目标是什么 是什么? 政治目标是什么?
平必要性: 、必要性: 世纪末20世纪初 (1)19世纪末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世纪末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 )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 2、可能性(条件) 、可能性(条件) (1)经济基础、阶级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基础、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3)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相继建立 )组织基础: (4)军事准备: 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形势发展 )军事准备: 一系列武装起义,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必要性: 、必要性: 世纪末20世纪初 (1)19世纪末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世纪末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 )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 2、可能性(条件) 、可能性(条件)
1895—1913年 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 10万元 549家 1894—1913年 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二(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人民版) 材料四: 世纪下半叶以来 世纪下半叶以来, 材料四: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一股新的社 会力量——中等社会(民族资产阶级)。 中等社会( )。……社会经济发 会力量 中等社会 民族资产阶级)。 社会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与物质形态上社会发展序列的重叠交错, 展的不平衡与物质形态上社会发展序列的重叠交错,决定 中等社会”的社会关系及其观念意识的多重性。 了“中等社会”的社会关系及其观念意识的多重性。“中 等社会”的出现,是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 等社会”的出现,是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但它 的复杂性不说明它的不纯粹性。 的复杂性不说明它的不纯粹性。……但“中等社会”的复 但 中等社会” 杂性和不纯粹性, 杂性和不纯粹性,毫无疑问又给后来的历史布下了浓重的 阴影。 阴影。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亥革命课件
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促进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房六 百多家,新增资产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CONSTRU其CT中M纺A织CH业IN发ER展Y 最CO为M迅PA速NY。张謇的南 通大生集团在1921年期间获利一千六 百多万两。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 国民族工业史上是空前的。
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
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清末预备立宪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 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 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 动
预备19立08宪年有颁利布于《政治钦的定近宪代法化大, 但纲是一》场,骗作局为,制加定速了“清宪政法府”的 灭的亡。准备,核心精神是“大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 爆发 结果
建立中华民国
命
中华民国的建立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手段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过程
功 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局限性
1.梁启超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 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 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B
C.肯定辛亥革命在政体革命上的贡献
D.强调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性
5. 有学者认为:《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
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
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
明《临时约法》( )
A.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C.政体架构存在严重缺陷
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 为大势所趋。内忧(统治危机)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辛亥革命》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统编)】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革命党人的一系列起义的情况,知道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剧变之一,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因而在整个近代史中,辛亥革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本课共有二目,分别是“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武昌起义”。
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教学目标1.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大致情况。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情况。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和材料:1925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革命者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
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
教师: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辛亥革命说课PPT课件
导入新课“武昌起义”短片 四 、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11
(二)探究新课
❖创设情境:听到武昌起 义胜利的消息,远在海 外的“我”激动不已。 因为,“我”多年努力 终于有了回报。“我” 为了革命的胜利做了哪 些准备?
12
问题1:“我”为了进行革命在组织上 有什么准备?
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1
2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西方列强的入侵,迫使中国向工业化、
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辛亥革命是中 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 争和探索。它是一场完全意义上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指
导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与影响。
5
(二)教学目标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 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 命。通过对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志士 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讲述给学生以 巨大鼓舞。
6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
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8
15
播放短片:中华民国的建立
16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 (44)
二、自主学习—辛亥革命的过程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同年春《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颁布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自主学习效果检测
辛亥革命的时间? 辛亥革命的地点?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参与者? 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高潮? 辛亥革命的结果?
合作探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必然性:在清政府统治下民族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尖锐。
可能性
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 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 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 等。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1901年 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 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武昌
四川保路运动
②当地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 长期宣传作用明显,使湖北新军 中的大多数士兵受到革命思想的 影响。
有利时机
③科举制废除后,大批有志之士“投 笔从戎”。
小结:辛亥革命的背景
1、必然性:在清政府统治下民族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尖锐。
2、可能性——条件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建立。 (5)军事基础: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深入湖北新军宣传组织。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4: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 “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 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成为民主的先驱者。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派形成。
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民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资产阶级派不断发动起义,促使形势不断高涨,时机日益成熟。
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
在此基础上,民国成立。
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派和清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推返了在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是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 并为新民主主义打开了道路。
尽管辛亥未能改变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但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成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变革,为踏上近代化路程和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是20世纪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历史的进步。
【学情分析】略【教学目标】略【重点难点】重点:同盟会的成立、辛亥的历史功绩难点:三民主义、辛亥的局限性【设计思想】略【教学过程】导课:略一、酝酿和爆发辛亥从其兴起到爆发将近二十年,从大的历史背景看它是主观与客观、根本与直接、政治与经济、偶然与必然,多种因素汇合而成的结果。
教师要层层设问进行启发式教学,切实提高学生认知重大历史事件时代背景之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中分析辛亥爆发的必然性。
分析历史背景从国际、国内入手,并引导学生从背景中概括出爆发的原因。
建议:阅读学思之窗或用多媒体展示“新政”和“立宪”有关材料,问:清“新政”和“立宪”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提示:影响从直接影响和客观影响两方面考虑。
其客观作用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中下层开始提出以暴力推返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主张。
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因此辛亥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和封建压迫所导致的一次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实质性的一步。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如下: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
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内容属于运用层次。
本课教材安排了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和武昌起义两个子目的内容。
两项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与递进的关系,在掌握辛亥革命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引导学生建构辛亥革命的历史轮廓。
(识记理解能力)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观虚拟辛亥革命纪念馆,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过程。
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理解辛亥革命的革命纲领;通过列举大事年表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的史实。
通过历史图片、文字或表格材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意识,树立为民族的振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准备、爆发及影响。
辛亥革命ppt课件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为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局限性及原因分析
革命党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辛亥革命的领导层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导致革命在推翻清王朝后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未能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革命
革命团体成立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继成立,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组织基 础。
武昌起义与各省响应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迅速占领武汉三镇,成立 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各省响应
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等省纷 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源自治。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与清帝退位
结束封建专制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结 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历史。
建立民主共和
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立了民 主共和政体,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要点一
民族资本主义崛起
要点二
经济发展机遇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民 族工业的迅速崛起。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 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 展,出现了一些民族资本家和企业。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 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开始登上 政治舞台,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与立宪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的立宪诉求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中,我们可以看到必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才能 消除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体制机制障碍。
辛亥革命PPT课件
二、辛亥革命的背景
清朝的衰落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 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 代 。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 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 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
-.
前 言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 伟大先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里面,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 近代公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永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 然屹立的里程碑。
—— 引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的讲话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7月 地点:东京 人员: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等70余人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革命党反清运动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9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于伦培、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 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墓。
意义
是中国第一部则产阶级宪法,他 从法律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 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 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孙中山被迫向袁世凯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退位诏书
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内因
外因
根本原因
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大权 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归纳
[形象记忆]辛亥革命的五个“第一”
【任务五】当堂检测 规范评价 1.课上:记背并默写知识点
2.课下:做《课时作 业6》中的选择题
想一想
辛亥革命中建立的第一个团体、政党、指 导思想、爆发标志、宪法内容和影响、辛 亥革命的评价。
(2)革命性与民主性 ①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大法 的形式废除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②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③在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 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局限性 ①《临时约法》虽然规定了国民拥有众多平等的权利,但它却掩盖了阶级 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愿望及 目的,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 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
【任务四】知识整合 体系构建
④在思想文化上,利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 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பைடு நூலகம்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 运动创造了条件。
⑤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⑥在国际上,在 20 世纪初年的亚洲各国当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 资产阶级民权宪章。
【任务三】突破重点
(1)教师运用史料 和图示突破重点 (2)学生整理笔记 并记背知识点
夯实基础
探究问题1:武昌起义
有人认为武昌起义是 偶发事件?结合当时全国 革命形势以及武昌具体情 况谈谈你是否同意这一观 点?为什么?
辛亥革命的背景
武昌起义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条
全国革命形势:
(1)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易误辨析]辛亥革命的三个易混点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家政体采用的是 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 (2)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 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 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推翻的不是中国的封建制度,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史论拓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革命性、民主性和局限性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 ①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②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③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④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熟
辛亥革命的过程
1、兴中会提口号:振兴中华 2、同盟会建纲领:三民主义 3、武昌起义改国号:中华民国 4、临时政府颁宪法:临时约法 5、迁都北京果实丢:袁世凯就任
5、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 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 《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 和自由。 (2)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颁布有 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 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思想上: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 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 (4)社会生活: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 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任务一】:自主回归 合作探究
1. 学生自主回归教材 (1)解决课文中出现的“概念 性知识”和“原理性知识” (2)处理“图片”和“资料卡 片” (3)做“学习思考题”和课后 习题.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任务二】生成问题 规范指导
教师点拨讲解: (1)学生小组内不能解 决的问题 (2)易混易错问题
易混易错
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并非整个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并没有 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依然是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概念阐释]辛亥革命 (1)从狭义上讲,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它又是革命党推翻清王朝统 治的重要革命斗争,故称辛亥革命。 (2)从广义上讲,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概念阐释]兴中会与同盟会 (1)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颁布了第一个要求以共 和国取代封建君主制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2)同盟会:1905 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件
(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扩大
逐
(4)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渐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湖北具体革命情况: (1)革命时机:保路运动,武汉兵力空虚
成
(2)组织领导:共进会和文学社的活动 (3)起义爆发: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