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docx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二、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基础研究方法之一是实验.自主学习,团结协作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2、设计理念本节课设计理念是让学生边探究边思考边试着应用,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的.这种科学探究精神和对未知事情的探索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教材地位分析本章是在前一节学过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力学中常见的弹力、重力和摩擦力,本章知识是学习后续知识以杠杆、滑轮、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基础,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基础的一章。
本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类型的力──弹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教学实践表明,弹力的概念难已概括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并不难学,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学情分析本节课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弹性形变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进而自主弹力概念,通过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尽量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从中学到规律性的东西,因为在新的课程理念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一个教学内容,同事还是一种精神---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探究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并会使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服务于2.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弹簧伸长与受力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
《弹力》教学设计【优秀9篇】
《弹力》教学设计【优秀9篇】弹力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的特点分析形变与弹力的知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
特点之二是:先研究比较常见的各种形变,后研究与形变有关的弹力,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特点之三是:基础概念多,演示实验多,再加上学生的探究实验,故容量较大,需仔细安排,做到时间分配合理,条理清晰。
(二)教学目标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设计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⑴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⑴知道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
⑴知道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观察演示实验,把看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经历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把亲自探究出的规律与平时对弹力的认识相结合,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由于大量的力学现象中都要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方向进行判断,并且要明确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产生弹力及方向如何?而且弹簧所产生的弹力贯穿知识的前后,因此我把重点内容确定为:⑴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的判断。
⑴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由于学生对微小形变难于确定而且对其是否产生弹力及其方向不好判断,因此我把探究微小形变的方法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观察──分析──猜想──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形变,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弹力教学设计初中物理
弹力教学设计初中物理1. 理解弹力的概念,了解弹力的特性和作用。
2. 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3. 了解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认识弹力与离心力、向心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特性。
2. 胡克定律的运用。
3. 弹力与离心力、向心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2. 运用弹力与离心力、向心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实验装置:弹簧、小车、测力计、重物等。
实验材料:记录表格、铅笔、实验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弹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与弹力有关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胡克定律,并与弹力联系起来。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弹力的概念和特性。
2. 解释胡克定律的原理和公式。
3. 讲解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并与弹力进行关联。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老师利用实验装置演示利用弹簧测量弹力的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3. 老师解释实验现象并与胡克定律进行联系。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能够展示弹力特性的实验。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材料,并做好相关实验记录。
五、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按照小组讨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2.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总结(15分钟)1. 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老师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强调实验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七、反思与展望(10分钟)1.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感想。
2. 老师对学生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回答和解答,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弹力的概念和特性,并能够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此外,学生还能够认识弹力与离心力、向心力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初中物理弹力教案逐字稿
教案逐字稿:初中物理《弹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使学生掌握弹力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弹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2. 弹力的测量方法3.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弹簧玩具、弹力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弹力现象。
2. 提问:什么是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二)探究弹力的产生条件1.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弹簧玩具的弹力产生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弹力的产生与弹簧的形变有关。
2. 设计实验:让学生用手拉伸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及其对物体的作用力。
3. 总结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形变,想要恢复原状对阻碍其恢复原状的物体产生的力。
(三)学习弹力的测量方法1.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3. 引导学生总结弹力的测量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
(四)应用弹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篮球的弹跳、弹簧门的开启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即弹力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测量方法和应用。
2. 强调弹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学生能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3. 学生能运用弹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形式的弹力,如橡胶弹力、磁力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弹力实验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总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弹力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2.11 《弹力》教案河北省任丘市某中学物理组:滕薏泽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一个物体受到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生: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层面出发做几个小实验。
实验前请同学们听清两个要求:一是用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面团5种器材来做实验;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好,开始实验(按压器材……撤去力……)。
生:根据要求开始实验,并观察现象。
(三)进入新课,科学探究师:下面请同学展示你的实验操作。
生:(学生上讲台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撤去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2.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被拉长;撤去力,橡皮筋恢复原状。
3.用力压气球,气球变形;撤去力,气球恢复原状。
4.用力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撤去力,橡皮泥没有恢复原状。
5.用力压面团,面团变形;撤去力,面团没有恢复原状。
师:请各小组(每3人一组)讨论这几种实验现象分类,并说出分类时的特点。
生:第一类:弹簧、橡皮筋、气球特点:受到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原状。
第二类:橡皮泥、面团特点:受到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状。
师:像弹簧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大家能给这种性质起个名称吗?(如学生想不出来,可引导:用手按皮肤,皮肤凹陷;撤去力,恢复原状。
这叫皮肤有?)生:弹性!(板书弹性定义)师:像面团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叫做塑性。
弹性和塑性的应用非常广泛。
请举出生活中应用弹性和塑性的例子。
生:弹性:弓箭、弹簧、蹦极、拉力器、跳跳床、弹簧门、跳板、撑杆跳、拍皮球……塑性:用橡皮泥捏小动物、揉面团、折纸、沙滩上留下脚印……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弹性。
初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与弹力有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能。
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撑杆跳高、跳板跳水等体育比赛场景。
思考:撑杆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呢?学生观看,感悟思考,交流,此时不必回答感受力与美的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1、弹性与塑性活动:分别用力作用在橡皮筋、弹簧、橡皮泥、气球、纸等物体上,物体有什么变化?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性质?你能根据这些物体的特性进行概括与分类吗?总结得出弹性、塑性并板书。
学生先动手实验操作,探究完毕,学生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并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初二物理《弹力》教学设计 2篇
初二物理《弹力》教学设计篇4一、教材分析教学大纲对弹力没有作要求,原教材也没有列出,只要求理解弹簧秤的原理,学会用弹簧秤。
由于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同时它又是制作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课程标准将它纳入教学内容: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和实验了解它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新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如拉橡皮筋、弹簧等,让学生感受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从而引出弹力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自制弹簧测力计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建立弹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通过制作,探究学习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方法建立弹力概念主要通过演示观察、学生操作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学习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弹簧测力计的制作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主要是通过交流评估的方式进行。
四、教学过程(一)塑性、弹性、弹力概念的教学由直观到抽象,从现象中归纳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
(1)活动感受:学生的课桌上备有弹簧、橡皮筋、一段导线铜心、一段钢丝,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把玩等活动感知这些物体的特点。
提问:通过大家的观察、动手活动,你们对上述事物都有哪些想法?点评:上述提问不具有任何方向性的提示和诱导,因而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彻底的解放,学生很可能会在物体(物质)的导电性、金属与非金属等方面加以认识,会有许多新奇的想法。
学生也会在物体能够恢复原状或不能够恢复原状方面加以描述,对塑性、弹性、弹力等概念逐渐明晰。
初二物理《弹力》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弹力》教学设计初二物理《弹力》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弹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物理《弹力》教学设计篇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测力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演示用:弹簧、直尺、弹簧秤、拉力器、气球、铁架台、相同质量的钩码若干只、微小形变演示仪、橡皮泥、乒乓球。
学生实验用:橡皮筋、橡皮泥、弹簧、直尺、钩码一组、弹簧测力计等。
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1)撑杆跳高运动员比普通跳高运动员跳得高,撑杆跳高运动员借助了什么力呢?(2)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变弯,发生形变,同时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
这个过程中力是怎样产生的?(3)蹦极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呢?(4)拉开的弓箭把箭射出去,什么力使箭由静止到运动呢?教学过程一、演示导入演示1:拉开的弹弓能把小纸团弹出去;演示2:手压挤吹起来的气球,观察形变情况;演示3: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能恢复原状。
初中物理下册弹力备课教案
备课教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弹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
2. 讨论法:讨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演示实验法: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橡皮泥等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新课教学:(1)讲解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讲解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刻度尺、指针等。
(2)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3)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调零、测量、读数等。
4. 学生动手实践:(1)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交流讨论,分享实验结果。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拓展思考: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然后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最后进行动手实践和总结拓展。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六、教具准备1. 弹簧测力计2. 刻度尺3. 橡皮泥4. 钢尺5. 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下《弹力(教案)(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教案一、知识点①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②塑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③弹性形变:物体变形后可以恢复原状的形变。
④塑性形变: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
⑤弹力:〔1〕定义: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注:1.物体放在桌面上,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支持力也是弹力。
2.桌面受到物体的压力,压力也是支持力。
3.弹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性质。
⑥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也越大。
⑦判定是否受到了弹力?假设法:假设局部条件不存在,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⑧弹力也符合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1)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弹力的方向:物体由于发生形变产生弹力,物体趋恢复的方向就是弹力的方向。
(3)弹力的作用点:两物体间的弹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面上,但可以将作用点移到重二、同步题型练习题型一、弹力的判断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投篮时,篮球离手后继续飞向篮筐是因为篮球受推力的作用B. 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水杯只受重力、摩擦力这两个力的作用C. 弹簧被拉伸时产生的力是弹力,钢丝绳悬挂重物的力不是弹力D. 以卵击石,虽然卵破,但卵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卵的力大小相等【答】D【解】A. 因为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所以当篮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在向上运动,故A错误;B. 手握有水的水杯静止在空中,那么受力平衡,分析可知,水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此外,杯内的水有重力,会对杯子产生压力,故B错误;C.被拉长的弹簧和悬挂着重物的钢丝绳,都发生了弹性形变,所以都受到弹力的作用,故C错误;D. 以卵击石,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正确.应选D.类型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2.如下图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分度值是______,所测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弹力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了一些力学的知识,比如重力,拉力,推力…各种力的学习为过渡到本节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在本章内容中本节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整个章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学好本节内容,可以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体系,并且本节内容的一些弹力知识,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重力学知识,同时在生活中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力,例如重力、拉力、推力…但是他们欠缺的是将我们实际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及缺少一些必要的实验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形变的概念,弹性形变和非弹性形变的概念。
2、知道弹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以及方向。
3、掌握胡克定律,知道弹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微小放大法,知道日常生活中很多作用都是存在形变的,让学生掌握弹力产生的原因。
2、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关注及探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物理用物理,将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的日常生活中去,同时培养他们探索物理世界的渴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形变、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微小放大法的物理思想,以及胡克定律。
教学难点:弹力产生的条件,以及胡克定律的导出。
五、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和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如下的讲学方法:1、直观投影法:通过ppt图片等投影的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知识结构形成的过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学设计.doc
学习总结
7.老师:同学们能根据上面的实例说出产生弹力的条件导、讲述)
8.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引导、讲解:
的条件。
(1)放在地面上的篮球能产弹力吗?站在地面上的人呢?
聆听、讨论、
进一步认
放在桌面上的杯子呢?
回答。
识,压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篮球、人压地面,杯子
3.弹性限度3.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反思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是本节教学重点,应精心设计实验。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聆听、理解。
弹性限度
(二)弹簧测 力计
11.出示弹簧测力计,说明弹簧测力计能测力的大小。
1.认识弹簧测
12.把弹簧测力计分给各小组,观察弹簧测力计,回答:
参与活动、观
教学目标
力计
(1)弹簧测力计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察、回答问题。
要求,培养
(2)找出零刻度线的位置,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
学生自主
利用器材做实 验、观察。
创设情景, 吸引学生 兴趣,引出 课题。
进行新课
(―)弹力
1.弹性和塑性
1.指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观察现象:
(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撤去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2)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被拉长;撤去力,橡皮筋恢复 原状。
(3)用力压气球,气球变形;撤去力,气球恢复原状。
八年级物理教案《弹力》
八年级物理教案《弹力》一、教学目标1.了解弹簧的基本结构和材料;2.掌握弹簧的压缩弹性和拉伸弹性;3.熟悉胡克定律及其公式;4.能够计算简单的物体与弹簧之间的弹性力。
二、教学内容1.弹簧的基本结构和材料;2.弹簧的压缩弹性和拉伸弹性;3.胡克定律;4.弹性力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1.学生对弹簧的基本结构和材料的掌握程度;2.胡克定律的理解和公式的掌握;3.弹性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胡克定律的理解和公式的应用;2.弹性力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验演示的方法。
六、教学流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知识,了解弹簧的基本结构和材料,并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延伸。
2. 介绍弹簧的压缩弹性和拉伸弹性(20分钟)1.讲解弹簧的压缩弹性和拉伸弹性的基本概念;2.展示相关实验,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弹簧的压缩弹性和拉伸弹性。
3. 介绍胡克定律(30分钟)1.讲解胡克定律的概念和公式,让学生了解弹簧的弹性形变与受力之间的关系;2.运用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胡克定律。
4. 计算弹性力(30分钟)1.通过数学公式推导,讲解如何计算弹性力;2.运用实际例题进行弹性力计算的实战演练。
5. 小结(10分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学生手写笔记,记录学习过程与所得知识;2.让学生各自列举一些有关弹簧压缩弹性、拉伸弹性与弹性力计算的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3.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了解问题,引导他们通过实践理解理论。
教师应该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弹力》的课程教学设计
《弹⼒》的课程教学设计《弹⼒》的课程教学设计 篇⼀:《弹⼒》说课稿 ⼀、教材分析: 弹⼒的概念是⼒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学⽣对它已有初步认识,在⾼中要⽣进⼀步深化对它的理解。
本节课将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的产⽣及产⽣条件、作⽤点和⽅向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知道常见的形变,了解物体的弹性,弄清弹⼒的发⽣、作⽤点和⽅向,还要让学⽣经历对问题的探究过程,领悟从特殊到⼀般的研究⽅法――归纳法。
⼆、学情分析: 学⽣⽬前对形变和弹⼒有⼀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知道⽀持⼒、压⼒都是弹⼒,但是不能够概括产⽣的原因。
理性思维还没有达到⼀定的层次,要想理解弹⼒这⼀抽象概念还有⼀定困难。
因此我采取引导、启发的教学⽅式。
三、教学⽬标: 按教学⼤纲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设计如下的三维⽬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2.知道弹⼒产⽣的原因和条件。
3.知道压⼒、⽀持⼒、绳的拉⼒都是弹⼒,会分析弹⼒的⽅向,能正确画出弹⼒的⽰意图。
4.通过实验探究弹⼒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研究⽅法。
5。
了解弹⼒在⽣产和⽣活中的应⽤,体会物理与⽣产和⽣活息息相关。
过程与⽅法 1。
从⽣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出发,培养学⽣的观察能⼒。
2。
在探究形变的过程中,引导学⽣进⼀步探索形变与弹性之间的关系后,使学⽣了解探究弹⼒的实际意义,学会探究物理规律的⼀般⽅法。
3。
通过观察微⼩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的⽅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分析、归纳能⼒,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2。
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认真讨论体验探索⾃然规律的艰⾟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弹⼒产⽣的条件及弹⼒⽅向的确定。
胡克定律的理解及应⽤。
教学难点: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及弹⼒⽅向的确定。
关于弹簧弹⼒的多解问题。
突破⽅法:利⽤多媒体课件,通过观察、分析,加深对形变的认识,通过学⽣亲⼿实验, 体会弹⼒的产⽣,师⽣共同讨论得出弹⼒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学设计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施力物体。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施力物体。
2.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绳子、钩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施力物体。
3. 实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了解其制作原理。
4. 操作演示: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学生跟随操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6. 知识拓展:介绍弹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弹簧床垫、弹簧座椅等。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4.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你身边两个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数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在讲解弹簧测力计时,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但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利用弹力原理制作的物品,下一节课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弹力的概念讲解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外力消失后,物体试图恢复原状,这时就会产生弹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基础研究方法之一是
实验 . 自主学习,团结协作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2、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理念是让学生边探究边思考边试着应用,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
的 . 这种科学探究精神和对未知事情的探索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教材地位分析
本章是在前一节学过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力学中常见
的弹力、重力和摩擦力,本章知识是学习后续知识以杠杆、滑轮、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基础,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基础的一章。
本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类型的力──弹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教学实践表明,弹力的概念难已概括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并不难学,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学情分析
本节课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弹性形变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进而自主弹力概念,通过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让学生自己归纳出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尽量学生
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从中学到规律性的东西,因为在新的课
程理念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一个教学内容,同事还
是一种精神 --- 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究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并会使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服务于
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弹簧伸长与受力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
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
四、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五、教学难点:弹力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
教师器材:拉力器、弹簧、橡皮筋、橡皮泥、钢尺、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弹簧,纸,气球,面团,细铁丝,弹弓,塑料小猪,企鹅、弹簧测力计若干多组。
学生器材:钢尺,弹簧,纸,气球,橡皮泥,橡皮,橡皮筋。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拿来“愤怒学生站在 1米远的位
的小鸟”有关器置来做“愤怒的小鸟”
材,弹弓,企鹅,游戏,看看谁打得准,创设轻松的
小猪。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学习环境
加。
激发兴趣
导入主题提问与引导:
1.请你用力改
变你手中的物体
的形状,松手后
你发现什么?
2.让我们先来探
究一下物体这种
特性吧!
学生通过压、拉、
捏甚至咬等多种活动来
使自己准备的物体形变。
找出共同点进行分类。
推荐学生代表把课桌上
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说
明想法。
引导学
生留意生
活,使学生
的思维从课
堂走向生
活。
发现问题构建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分
类,组织学生自
习。
协助学生构
建概念。
1.自习课本,寻求突
破
2.弹性,塑性,弹
力概念。
(由于物体
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
的力叫弹力。
)
培养学生自
学的习惯和
概况归纳的
意识。
总结规律拓展应用教师演示拉橡皮
筋,轻轻拉,使
劲拉,用更大的
力拉,
回忆一般说明书
都有那些内容?
从原理、构造、作
用、使用方法、注
意问题几方面出发
完成弹簧测力计的
说明书。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推荐小组长,学会
分工。
拓展:引领
学生回想刻度尺的
使用要
领,从中发现基
本测量工具具有
共同的操作要领。
3.学生观察,总结。
所
受的拉力越大,伸长量
越长。
条件:在弹性限
度内发生形变。
自己再次用手中的
物体体验所得结论。
分组研究弹簧测力计。
小组合作完成弹簧
测力计说明书,每组交
一份进行评比。
分析生成新发现,自
习课本,寻求突破
观看媒体了解不同的
通过写使
用说明书,
学生轻松愉
快地掌握住
弹簧测力计
的正确使用
方法。
培养
学生的动手
能力。
为今
后学生遇到
新的器材时
有查看使用
说明书的意
识,并能为
读懂使用说
明书打好基
础。
增加学生的
成就感。
测力计。
随堂练习
1、演一演
课堂练习
交流总结
师生互演,分别给两位
同学用力,让他们表演
2、比一比
弹性和塑性。
用拉力器比一比谁的
力量大,并说明依据。
3、测一测
测量每位同学头发的
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看看谁的头发所能承
受的拉力最大?
提问与交流:在快乐的活动与练习中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交流总结,提出问题习,谈一谈你学
到了什么,最大
的收获是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作业
自己制作弹簧测
力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弹力
一、弹性
塑性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叫做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原理
板书设计
构造
作用
使用方法
注意问题
八、教学反思:
1、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探究和测量的
学习活动,使学生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同
时课堂学习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
2 、提倡使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课堂教学一开始,
就让学生具体感知了弹弓、直尺、弹簧、橡皮筋、气球等生活中常见
的物品,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3、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主动地思维。
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对问题的讨论还是设计制作,都给了学生充分发挥思考的余地;实验室提供的器材也有许多可以互相代替的,并且允许学生自己寻找材料,这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
4、不足之处:学生的交流合作、团结互助精神可能不够,从而
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对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弹力还不能正
确认识,如压力,拉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