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输血 sop
输血相关标准操作程序(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ss郓城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二O一二年一月目录01. 输血科血液质量检查规程....................................302. 检验标本采集操作规程.......................................4-603. 血液出入库检查规程.........................................704. ABO血型鉴定(正定型)标准操作程序..........................805. ABO血型鉴定(反定型)标准操作程序..........................906. RhD血型鉴定标准操作程序.....................................1007. 盐水介质交叉配血标准操作程序.................................1108.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标准操作程序..............................12-1309. HIV抗体(胶体金法)测定操作规程...............................1410. HBsAg(胶体金法)测定操作规程..............................1511. 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法)测定操作规程......................1612. 离心机使用操作规程..........................................1713. 0.9%生理盐水的配置操作规程..................................182.范围:输血3.责任人:胡允栋4.内容:4.1对血库提供的血液及成分,必须进行认真核对检查,外包装应完好无损,标签填写完整,清楚,准确。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一、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采集必须符合2个条件,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幸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二、标本的贮存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已采集的标本要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件,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固、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幸免振摇,以免标本遗洒或溶血阻碍检测结果。
三、标本的运送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临床工作人员从口才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确实记录并签字存档。
五、标本的处理1、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否则会阻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假如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血清、血浆,血清与血块簪时刻接触可发生变化。
3、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1)、时刻: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
①、促凝标本应尽早处理,可在采血5-15分钟后离心;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赶忙离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分钟后离心;④抗凝全血标本(全血细胞分析、ESR等)不需要离心。
(2)、温度:一样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靠性分析物)应保持在2-8℃直到温度操纵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阻碍检测结果,封口能够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1、生物因素: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此种变化与检测方法无关,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2、干扰因素:在收集和分析标本过程中,干扰因素常导致分析结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不符。
七、标本采集的差不多原则遵照医嘱采集各种标本均应按医嘱执行。
XS-500i血球分析仪标准操作规程
XS-500i血球分析仪标准操作规程1.0项目名称:血液常规分析。
检验方法:RF/DC检测方法。
2.0方法学原理:通过直流电阻的变化测定血细胞的大小,并通过射频电阻测定血细胞内的密度。
一个血液样品经过吸液、定量、稀释为指定比,然后输送给相应的检测室。
检测室内有一个称为“小孔”的圆孔,两侧均为电极。
两个电极之间施以直流电和射频电流。
稀释后样品中悬浮的血液细胞通过该孔,使两个电极之间的直流电阻和射频电阻发生变化。
通过直流电阻的改变测定血细胞的体积大小,而射频电阻的变化检测血细胞内的密度(细胞核大小与其它信息),这种检测是以电脉冲的形式进行的。
根据这些脉冲大小的不同,可得到血细胞大小和内部密度的二维分布(散点图)。
通过对这些分布的检测,可得到各种测量数据。
鞘流DC检测方法(RBC、PLT、HCT)在该检测器内,样品喷嘴定位在孔的前面且与中心对齐。
将稀释后的样品由样品喷嘴推入锥形室以后,由前鞘流内的试剂包裹通过小孔的中心。
通过小孔以后,经过稀释的样品由后鞘流中的试剂包裹送入捕集管中。
这样就可以防止该区域的血细胞回流,并防止产生假性血小板脉冲。
鞘流方法改善了血液计数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同时由于血细胞通过在一条直线上的小孔,所以也可防止产生异常血细胞脉冲。
使用半导体激光器的流式细胞计数方法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和其它生物粒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只需很少的样品就可对这些细胞和粒子进行检测。
一个血液样品经过吸液和定量、稀释至指定的稀释比,并进行染色。
然后将该样品送入流动池中。
这种鞘流装置改进了细胞计数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同时,由于血细胞颗粒成行通过该流动池的中心,故而防止产生异常血液脉冲并可减少流动池的污染。
一个半导体激光束通过该流动池照射到血细胞上。
前向散射光由光电二极管接收,侧向散射光和侧向荧光则由光电倍增管接收。
光信号被转化为电脉冲,从而可以得到有关血液细胞的信息。
前向散射光和侧向散射光当一束激光照射到血细胞颗粒上时,就产生光散射。
血常规操作规程
血常规检验一、【检验方法】: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二、【原理及意义】:(一)Hb1、原理:红细胞被溶血素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被SLS的亲水性的烷基部分所改变,由亚铁血红蛋白形态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形态,形成SLS-Hb的正铁血红蛋白化合物,在555nm处有吸收峰,通过仪器内部的比色系统比色,可以测定Hb的浓度。
该方法利用了氧化血红蛋白法和氰化血红蛋白法的优点。
一方面,SLS-Hb法具有和氧化血红蛋白法一样的检测快速、无毒性成分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具有氰化血红蛋白法检测结果精确、重复性好的特点。
(二)RBC、MCV、MCH、MCHC、HCT、RDW-CV、RDW-SD1、原理:血液被稀释液稀释后,细胞一个一个通过狭缝,狭缝内外是有直流电的电解质环境,当细胞通过时会引起瞬时的电位变化,形成电脉冲,电脉冲的个数反应细胞的个数,大小反应细胞的大小。
细胞体积在一定范围内划为红细胞;在某个范围划为血小板。
同时通过仪器内部的数据分析系统换算出MCV、MCH、MCHC、Hct和统计学处理得出RDW-CV、RDW-SD 分析数据。
(三)WBC计数、及其分类1、原理(电阻检测法):仪器吸取样本,用一定量的试剂和稀释液稀释后,让白细胞一个个依次通过计数池的微孔,利用细胞通过微孔时瞬间的电阻变化产生脉冲电流而计数。
脉冲信号经放大、甄别后,微机处理数据得到其体积分布直方图。
淋巴细胞群为:35-90fl中间细胞群为:90-160fl粒细胞群为:160-300fl三、【试剂品牌】:1、稀释液:Sandem 氯化钠6.38g/L硼酸1.0g/L四硼酸钠0.2g/LEDTA-2K 0.2g/L2、Hb溶血素:SULFOLYSER(SLS-200A)月桂洗硫酸钠 1.7g/L3、清洗液:SANDEM CELLCLEANSTACCLEANER-SYS次氯酸盐 5%4、抗凝剂: KEDTA·2HO(1.5-2.2mg每毫升血液)四、【仪器】: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五、【操作步骤】:㈠开机:1.插上电源,打开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电源开关2.仪器进入自动检测系统,自动检测各系统参数,同时测定本底参数。
(六)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MicrosoftWord文档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检测分析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数量和质量,对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
2.检测项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1.目的:检测分析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数量和质量,对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
2.检测项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
3.标本的采集与运送3.1 标本类型:静脉血或手指末梢血。
3.2标本要求:标本用EDTA-K2 抗凝;静脉血标本量应达到2ml;末梢血20µl。
3.3标本运送:室温运送,4小时内完成检测。
3.4标本拒收标准:严重溶血、凝固、血量少、无条码、无标识的血液标本不能进行检测。
4.标本的检测仪器及试剂4.1 仪器:深圳mindrary公司BC—5500、BC—53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试剂:由mindrary公司提供包括LH溶血剂、LEO(Ⅰ)溶血剂、LBA溶血剂、LEO(Ⅱ)溶血剂、清洁液、稀释液、探头清洁液等配套试剂。
4.1.1 检测原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通过检测光学信号进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测定;双鞘流电阻原理进行红细胞与血小板测定;HiCN-HGB法检测血红蛋白。
4.1.2 操作步骤4.1.2.1开放-全血模式a. 在仪器主界面点击“计数”,进入计数界面。
b. 点击计数界面“模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开放全血模式”。
输入分析标本的试管号,点击“CBC+5DIFF测量模式”。
c. 上下颠倒试管将试管内容物充分混匀,轻轻取下盖子,防止血液溅出。
d. 将试管放到采样针下,按吸样键,蜂鸣器响后移走试管,仪器自动执行样本分析。
e. 分析结束,结果显示在屏幕的分析结果区同时自动传入电脑LIS系统。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1 - 检验标本的采集一、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采集必须符合2个条件,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二、标本的贮存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已采集的标本要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件,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定、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避免振摇,以免标本遗洒或溶血影响检测结果。
三、标本的运送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临床工作人员从口才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
五、标本的处理1、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血清、血浆,血清与血块簪时间接触可发生变化。
3、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1)、时间: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
①、促凝标本应尽早处理,可在采血5-15分钟后离心;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分钟后离心;④抗凝全血标本(全血细胞分析、ESR等)不需要离心。
(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在2-8℃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影响检测结果,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1、生物因素: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此种变化与检测方法无关,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2、干扰因素:在收集和分析标本过程中,干扰因素常导致分析结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不符。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昆仑泌尿外科医院检验科临检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SZKL-LJ-01版本/修订号;1/0主题内容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生效日期:20150101页码;第1 页共5 页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检测分析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的数量和质量,对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
2.检测项目:迈瑞BC-2600全自动血球仪上测定血常规19项。
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淋巴细胞数(Lymph#)、中间细胞计数(MID#)、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淋巴细胞比率(Lymph%)、中间细胞比率(MID %)、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
3.原理:3.1 血细胞(WBC.RBC.PLT)数量和体积检测原理:电阻抗法。
3.2白细胞分类原理:电阻抗法。
白细胞脉冲的大小是由被计数细胞在溶血素中大小决定的。
3.3 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V)比色法。
3.4 RDW、MCH、MCV、MCHC、MPV、PCT、PDW为换算项目。
3.5 HCT测定原理:血细胞产生的脉冲信号的峰值与RBC容积成正比。
4.仪器:厂商名:深圳迈瑞公司。
型号:BC-2600。
5.试剂:厂商名:深圳迈瑞公司。
5.1清洗液:注册号:粤深药临械(准)字2013第1400051。
规格:5.5L5.2溶血素:注册号:粤深药临械(准)字2013第1400021。
规格:500ML。
5.3稀释液:注册号:粤深药临械(准)字2013第1400071。
规格:20L。
5.4其它:迈瑞配套试剂:E-Z酶清洁剂,控头清洁剂等6.标本的采集与运送6.1 标本类型:静脉血或手指末梢血。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检测分析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的数量和质量,对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
2.检测项目:迈瑞BC-2600全自动血球仪上测定血常规19项。
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淋巴细胞数(Lymph#)、中间细胞计数(MID#)、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淋巴细胞比率(Lymph%)、中间细胞比率(MID %)、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
3.原理:3.1 血细胞(WBC.RBC.PLT)数量和体积检测原理:电阻抗法。
3.2白细胞分类原理:电阻抗法。
白细胞脉冲的大小是由被计数细胞在溶血素中大小决定的。
3.3 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V)比色法。
3.4 RDW、MCH、MCV、MCHC、MPV、PCT、PDW为换算项目。
3.5 HCT测定原理:血细胞产生的脉冲信号的峰值与RBC容积成正比。
4.仪器:厂商名:深圳迈瑞公司。
型号:BC-2600。
5.试剂:厂商名:深圳迈瑞公司。
5.1清洗液:注册号:粤深药临械(准)字2013第1400051。
规格:5.5L5.2溶血素:注册号:粤深药临械(准)字2013第1400021。
规格:500ML。
5.3稀释液:注册号:粤深药临械(准)字2013第1400071。
规格:20L。
5.4其它:迈瑞配套试剂:E-Z酶清洁剂,控头清洁剂等6.标本的采集与运送6.1 标本类型:静脉血或手指末梢血。
6.2 标本要求:标本用EDTA-K2 抗凝;静脉血标本量应达到2ml;末梢血20µl。
静脉抽血流程
静脉抽血流程静脉抽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获取血液样本进行各种化验。
正确的静脉抽血流程可以确保获取到准确的血液样本,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下面将详细介绍静脉抽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静脉。
在进行静脉抽血前,护士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手臂、手背或其他部位的静脉情况,选择一条粗大、直立、有弹性的静脉进行抽血。
通常情况下,内侧肘部的静脉是最佳的选择。
2. 消毒。
护士需要在抽血部位进行消毒,以避免在抽血过程中引入细菌,造成感染。
通常会使用碘酒或酒精棉球对抽血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
3. 固定。
在确定了抽血部位后,护士会使用绷带或橡皮带将患者的上臂绑扎,以增加静脉内血液的压力,有利于抽血。
4. 抽血。
护士会使用一根细长的针头插入患者选择的静脉,将血液抽入采血管中。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刺痛或不适,但通常是可以忍受的。
5. 采集血液。
一旦成功插入静脉,护士就会开始采集血液样本。
通常情况下,需要采集一定量的血液用于化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分钟的时间。
6. 拔针。
在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后,护士会小心地拔出针头,并在抽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以避免出血过多。
7. 处理。
护士会将采集好的血液样本放入试管中,并进行标记,以确保后续的化验工作能够准确进行。
8. 安抚患者。
在整个抽血流程结束后,护士需要安抚患者的情绪,确保患者感到舒适和放松。
以上就是静脉抽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正确的静脉抽血流程不仅能够确保获取到准确的血液样本,还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因此,在进行静脉抽血时,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同时也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整个抽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 O P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1-检验标本的采集一、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采集必须符合2个条件,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二、标本的贮存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已采集的标本要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件,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定、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避免振摇,以免标本遗洒或溶血影响检测结果。
三、标本的运送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临床工作人员从口才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
五、标本的处理1、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血清、血浆,血清与血块簪时间接触可发生变化。
3、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1)、时间: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
①、促凝标本应尽早处理,可在采血5-15分钟后离心;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分钟后离心;④抗凝全血标本(全血细胞分析、ESR等)不需要离心。
(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在2-8℃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影响检测结果,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1、生物因素: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此种变化与检测方法无关,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医院检验中心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医院检验中心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1)标本用EDTA-K20.2ul抗凝静脉血1ml,门诊病人在CD-1700仪器上做三分类测定,住院病人在COULTERHMX仪器上做五分类测定。
(2)试剂及仪器COULTER HMX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质控用COULTER 4C PLUS全血质控品,COULTER HMX五分类血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质控用COULTER 5C 全血质控品。
(血液细胞自动化分析仪介绍)(3)操作1)门诊:a)收到血常规标本后,查看核对检验项目,立即编号,放混匀器上混匀3分钟。
b)如有血型立即用玻片法和试管法测定血型,输入电脑。
c)血标本在ABBOT CD-1700上检测,结果入库。
d)对于中间细胞比较多的应当手工涂片染色分类,对于血小板等图形不好或结果异常较大的应手工复查。
e)结果核对后,在半小时内报告。
2)病房:a)采集血常规标本后,立即编号,试管加盖后放于专用试管架上放入HMX上自动混匀,b)如有血型用玻片法和试管法测定血型,输入电脑。
c)血标本在COULTER HMX上机检测,结果入库。
d)对于分类图形不好的结果应当手工涂片染色分类,对于血小板等结果图形不好或结果异常较大的应手工复查。
(复查条件)e)结果核对后,签发报告单。
如果急诊则电话报告,有血型的话,通知病房来拿报告单。
(血液项目)(4)项目(5)特殊规定在检验血常规时,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及同志如发现以下样本结果过高可过低,务必作登记,复查和及时报告,以备查询。
1.血红蛋白低于100g/L.2.白细胞低于3000/ul.3.血小板低于8万/ul.4.发现白细胞分类异常图形时.5.发现其中一项过高时,或是临床指定要镜检时. (6)临床意义(6.1)WBC计数参考范围4-10 × 109/L1、增加(l)生理性:初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2)病理性:大部分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急性出血、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白血病等。
检验科操作规程
检验科操作规程血常规(Sysmex KX-21血液分析仪)操作规程:1.准备稀释液:加样器取稀释液500微升加入一次性塑料试管中备用。
2.采血:75%乙醇棉球消毒患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皮肤待干后,一次性无菌采血针采血,干棉球拭去第一滴血后按要求依次采血,推血片,采血完毕后用干棉球压迫伤口止血。
3.稀释标本和全血标本室温放置3~5分钟。
4.将标本混匀,插入仪器吸样管中,按start键检测开始。
5.打印结果,异常结果应进行手工分片。
6.登记:项目齐全、及时、准确。
7.每周六下午仪器进行周保养并记录。
尿常规操作规程:1.一次性尿杯留尿。
2.尿试纸浸湿,卫生纸吸取多余尿液。
将尿试纸放在测试仪上,按start键测试开始并打印结果。
3.涂片:塑料吸管吸取少许尿液后涂片镜检并报告结果。
异常标本离心后镜检。
4.登记:准确及时项目齐全。
5.每天下班时将载物台取下清洗,擦干放回原处。
血流变操作规程:1.打开普利生自清洗旋转式粘度计机器,待温度上升至370C,打开主机,进入血流变操作程序,并等待操作。
2.静脉采血5ml加入肝素抗凝管内,充分混匀。
3.将抗凝血注入温氏管至10刻度,1小时后报告血沉数,然后以3000r/min离心20分钟,报告红细胞压积数值。
4.吸取800微升抗凝血,加入普利生自清洗旋转式粘度锥板内,按下全血实验(F5)键,测出高切、中切、低切的数值。
5.将抗凝血离心5分钟,吸取800微升血浆加入普利生自清洗旋转式粘度剂锥板内,按下血浆实验(F6)键,测出血浆粘度数值。
6.打印报告。
7.冲洗机器5遍,烘干关机。
病区化验室血常规(Sysmex-21)操作规程:1.准备稀释液,将稀释液用加样器取500微升加入一次性塑料试管中,备用。
2.采血:采病人中指或无名指,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拭去第一滴血后取20微升,完毕干棉球止血。
3.检测:室温放置3~5分钟后混匀,上机检测。
4.登记:出结果后登记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及结果的记录。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1 -检验标本的米集一、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采集必须符合2个条件,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二、标本的贮存标本采集后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件,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定、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避免振摇,以免标本遗洒或溶血影响检测结果。
三、标本的运送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米集标本后分析的结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临床工作人员及化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
五、标本的处理1化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血清、血浆,血清与血块簪时间接触可发生变化。
3、化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1)、时间:化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
①、促凝标本应尽早处理,可在采血5-15分钟后离心;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分钟后离心;④抗凝全血标本(全血细胞分析、ESR等)不需要离心。
(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 C)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在2-8 C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圭寸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 H改变,影响检测结果,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1、生物因素: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此种变化与检测方法无关,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2、干扰因素:在收集和分析标本过程中,干扰因素常导致分析结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不符。
七、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遵照医嘱米集各种标本均应按医嘱执行。
凡对检验申请单有疑问,应核实清楚后再执行。
临床检验科操作SOP
一、检验科检测项目标准操作规程(见附录)A 、临检室A1、血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A2、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B 、生化室B1、糖尿病检测(诊断酶联试剂盒)标准操作规程二、检验室工作流程图大小便体液 血液标本三、检验科各项规章制度(一)生物安全制度1、医务人员1)每1—2年做体检一次,并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2)每1—2年检查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水平,发现乙型肝炎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3)检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好工作服,不允许在实验室进食和吸烟。
4)检验人员在工作前后和被污染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清洗,必要时由消毒液浸泡双手,每季度抽查检验人员的手,并做细菌培养一次。
2、环境消毒隔离1)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和操作区,清洁区要注意保护不受污染。
操作有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护设置,如紫外线灯,排气扇等操作区的工作台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每周大扫除一次。
2)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采血结束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紫外线每日照射消毒一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紫外线强度定期测定。
并做记录。
3、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4、静脉及末稍采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巾一带一消毒,所用止血带及纸垫每日消毒,末稍采血一人一片一管,杜绝交叉污染。
5、一次性医用器具包括采血针,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微量吸血吸管,应严格做好领发登记,注射器先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室一对一调换,统一处理,其余一次性器具浸泡消毒后装入污物袋送焚烧炉焚烧。
6、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必须洗手必须戴好帽子与口罩,操作台和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酒精、碘酒瓶每周更换消毒两次。
7、凡是肝炎病人和透析病人的血液标本及疑有黄疸的血标本,都视为肝炎的污染标本,应贴上红色危险标记,放在规定区域内,引起警惕和防止扩大污染面。
血站血液质量控制技术操作规程
血站血液质量控制技术操作规程1.1 导则1.1.1 范围质量控制包括全血及血液成份质量检查、关键物料质量检查、关键设备质量检查和环境卫生质量检查。
1.1.2 抽样数量全血及血液成份和关键物料质量检查的抽样量为每月制备量的1%或者至少4 袋。
若该成份血每月制备量少于4 袋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之下,由血站自行制订抽样频率和数量。
1.1.3 取样方法应当尽可能采用密闭系统进行取样。
如果采用开放系统取样,应当严格无菌操作。
取样对血液质量没有构成影响的,取样后的合格血液可发放使用。
1.1.4 控制指标全血及血液成份的质量控制指标符合国家有关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关键物料、关键设备和环境卫生的质量控制指标遵从有关规定。
1.1.5 检测机构血站可自行检测,也可委托具备相应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1.1.6 趋势分析血站应当对血液质量控制抽检结果进行趋势分析,浮现异常趋势时,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实施调查和回顾,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进行趋势分析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献血者个体差异,对于由于献血者个体差异所引起的,而且在血液采集和制备过程中难以控制的不影响血液安全性的指标 (见表6- 1),如果有75%的抽检结果落在质量控制指标范围内,可认为血液采集和制备过程受控。
1.2 血液质量控制1.2.1 检查项目不同血液品种的质量控制检查项目见表6- 1。
表6-1 血液质量控制检查项目外血液品种观容量*无游菌Hb* 离试Hb*验容*保存期末溶血率*白细胞残留量*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清浆液蛋蛋pH*白白含含量*量*全血去白细胞全√ √ √ √ √√ √ √ √ √√√√3血细胞比标签血上血浓缩红细胞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保存期同悬浮红细胞) √ √ √ √ √√ √ √ √ √√ √ √ √ √√ √ √ √ √√ √ √ √ √√√√√√√√ √√√4洗涤红细胞(保存期为24 √ √ √h)冰冻解冻去√ √ √ √甘油红细胞浓缩血小板√ √ √√单采血小板√ √ √ √去白细胞单√ √ √ √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 √ √ √√√√√√√√√ √ √√ √ √√5√√√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亚甲蓝光化学法) 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亚甲蓝光化学法) √ √ √ √√ √ √ √√ √ √ √√√√6单采新鲜冰√ √√ √冻血浆冷沉淀凝血√ √ √ √因子单采粒细胞√ √ √ √√√注1:“ √ ”为合用检查项目;注2:“ *”为合用于“75%的抽检结果落在质认为血液采集和制备过程受控”的检查项目71.2.2 检查方法质量控制项目的具体试验方法见附录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检测分析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数量和质量,对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
2.检测项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
3.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3.1 标本类型:静脉血或手指末梢血。
3.2标本要求:标本用EDTA-K2 抗凝;
静脉血标本量应达到2ml;末梢血20µl。
3.3标本运送:室温运送,4小时内完成检测。
3.4标本拒收标准:严重溶血、凝固、血量少、无条码、无标识的血液标本不能进行检测。
4.标本的检测
仪器及试剂
4.1 仪器:深圳mindrary公司BC—51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试剂:由mindrary公司提供包括LH溶血剂、LEO(Ⅰ)溶血剂、L BA溶血剂、LEO(Ⅱ)溶血剂、清洁液、稀释液、探头清洁液等配套试剂。
4.1.1 检测原理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通过检测光学信号进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测定;双鞘流电阻原理进行红细胞与血小板测定;HiCN-HGB法检测血红蛋白。
4.1.2 操作步骤
4.1.2.1开放-全血模式
a. 在仪器主界面点击“计数”,进入计数界面。
b. 点击计数界面“模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开放全血模式”。
输入分析标本的试管号,点击“CBC+DIFF测量模式”。
c. 上下颠倒试管将试管内容物充分混匀,轻轻取下盖子,防止血液溅出。
d. 将试管放到采样针下,按吸样键,蜂鸣器响后移走试管,仪器自动执行样本分析。
e. 分析结束,结果显示在屏幕的分析结果区同时自动传入电脑。
4.1.2.2自动-全血模式
a. 在仪器主界面点击“计数”,进入计数界面。
b. 点击计数界面“工作模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模式项的“自动—全血”按钮,进样模式为自动进样,血样模式为全血。
点击“CBC+DIFF”测量模式。
c. 在“管架号”、“试管号”编辑框中输入起始样本的对应管架号和试管号。
点击“确定”按钮,保存输入内容并返回计数界面。
c. 将分析标本试管放入对应的试管位,将试管架放入进样器右槽。
d. 点击计数界面“开始计数”,至分析结束。
e. 分析完毕,结果直接传入电脑。
4.1.3 室内质量控制
4.1.3.1 质控品:由mindrary公司提供的配套质控品。
4.1.3.2 操作方法:选择“开放—全血”模式,质控品编号900 0,计数状态为绿色图标。
将充分混匀的质控品放到采样针下,使采样针可吸入混匀后的质控物。
按吸样键,听到蜂鸣器响后移开质控物。
质控分析结束后,质控结果自动传入电脑。
5.血细胞的显微镜检查
5.1 镜检标准
5.1.1 医生明确要求涂片镜检;
5.1.2 仪器提示有原始或幼稚细胞、变异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等异常需镜检;
5.1.3 新生儿标本需涂片镜检;
5.1.4 WBC≥20×109/L或≤2.0×109/L;
5.1.5淋巴细胞≥45%,需做涂片镜检,1-4岁儿童且血细胞计数及他结果正常者除外;
5.1.6 单核细胞≥15%;
5.1.7 嗜酸性粒细胞≥10%;
5.1.8 嗜碱性粒细胞≥3%
5.1.9 PLT>500×109/L或<60×109/L;
5.2.0 提示有PLT聚集,需涂片镜检;
5.2 镜检步骤
5.2.1 血涂片的制备
5.2.1.1 在距载玻片一端1cm的位置滴加约5µl的抗凝血;末梢血直接用干净玻片蘸取。
5.2.1.2 用推片使血液沿其边缘展开,与载玻片30~40度角进行推片。
5.2.1.3 涂片完成后在空气中自燃晾干。
5.2.2 血涂片的染色
5.2.2.1 染色试剂:瑞氏快速染液。
5.2.2.2 染色步骤
a.干后的血涂片加上瑞氏染液,染色约1分钟。
b. 再加入等量的缓冲液,染色5~10分钟。
c. 清水冲洗后,待干后镜检。
5.2.2.3 镜检观察要求
a. 将湿片在高倍镜下观察涂片、染色是否良好,否则重新涂片染色。
b. 选择涂片体尾交界、细胞分布均匀不重叠部分进行镜检。
c. 在高倍镜下辨认细胞不清楚时,必须待玻片干后用油镜观察。
5.2.2.4 镜检观察的处理
a. 根据仪器报警提示的内容,确认镜下观察结果是否与仪器提示一致。
b. 发现原始及幼稚白细胞,则必须进行手工分类;如不能确定细胞种类,则报告异常细胞的比例。
c. 如果镜下发现有核红细胞,则必须对白细胞进行校正。
d. 如果镜下观察有血小板聚集,则必须手工冲池计数血小板;如果是EDTA﹒K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可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采集标本,结果需要进行换算。
e. 多发性骨髓瘤、冷球蛋白血症引起的红细胞聚集,可将血液用仪器稀释液稀释3倍,然后37℃水浴箱中10分钟后,立即上机检测,结果需要进行换算。
6.生物参考区间
测定项目男女
新生儿
WBC(×109/L) 4.0~10.0 4.0~10.0 15.0~20.0 RBC(×1012/L)4.0~5.5 3.5~5.0 6.0~7.0 Hb(g/L) 120~160 110~150 170~200
HCT(%) 40.0~50.0 35.0~45.0 38~68
MCV(fl) 80~100 80~100 95~125
MCH(pg) 27.0~34.0 27.0~34.0 30~42
MCHC(g/L) 320~360 320~360 300~340
PLT(×109/L)100~300 100~300 100~360
7.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
分类百分率(%)绝对值(×109/L)
中性粒细胞50~70 2~7
淋巴细胞 20~400. 8~4.0
单核细胞 3~8 12~0.80
嗜酸性粒细胞0.5~5 0.02~0.5
嗜碱性粒细胞0~1 0~0.1
8.危急值
测定项目小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
WBC(×109/L)≥30.0 ≤2.0
儿童(×109/L)≥35.0 ≤1.5
Hb(g/L)≥200 ≤60
PLT(×109/L)≥600 ≤50
9.临床意义
9.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可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恶性肿瘤等;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病毒感染、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9.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慢性感染、肾移植手术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淋巴细胞减少可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等情况。
9.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血液病等;单核细胞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9.4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寄生虫、变态反应疾病、皮肤病、血液病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其临床意义较小,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某些急性传染病等。
9.5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嗜碱性粒细胞减低临床意义不明确。
9.6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见于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红细胞寿命缩短、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等。
9.7 红细胞比积增高可见于大面积烧伤、脱水等;减低可见于贫血。
9.8 血小板:血小板数量病理性减低见于性白血病、再障、脾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等;增高见于慢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脾切除、溶血性贫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