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冲关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第11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我国 ________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
•
第十页,共44页。
返回 (fǎnhuí)目
第23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xiétiáo)发展
• 基 础•
2.实施可持续(chíxù)发展的途径
自• (1)目前国际推进的,也是我国循环展经济的重要模式是实无施害化
理 ________。生即态效以益环境 ______环_境_友技好术为手段,
我国沿海的赤潮,日 本九州岛水俣汞污染, 墨西哥湾油井泄漏
第十三页,共44页。
返回 (fǎnhuí)
第23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xiétiáo)发展
•
环境 问题
具体表现
原因
典型事例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生态 破坏
森林的环境调 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土 地荒漠化加剧
53
图图 滥伐--、滥垦、 滥牧,自然植被
• 基 础• 自•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dàolù)的必然性
主 梳• (1)我国以占世界约7% ________的耕地养 理 活着约22%占世界 ________的人口。
• (2)我国淡水______耕、地 ____森_林_、 ___矿__产_
和 ______等的人均占有量均不到自世然环界境的1/3,
• 材料二 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 (wéikěn)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
图23-2
第二十二页,共44页。
返回 (fǎnhuí)
第23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dì lǐ huán jìnɡ)的协调发展
• 上海市在F围垦(wéikěn)区内规划建 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 现哪些问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3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
环境问题
原因
典型事例
水土流失、 滥垦、滥伐、滥牧, 土地荒漠化 自然植被遭破坏
生 态 生物多样性 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 破 减少 坏或过度捕猎等 坏
全球变暖 过量排放CO2,毁林
臭氧层破坏 使用氟氯烃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 失,西北地区的土 地荒漠化
大熊猫、华南虎、 藏羚羊等数量日益 减少
2.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 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1)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 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 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 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考法环境问题的分析 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 造成的,要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 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 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 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 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 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形成原因
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发展 中国 家
较发达国家严重, 以__生__态_破__坏____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2019·全国Ⅰ卷,442019·全国Ⅱ卷,10~112019·某某卷,28 2018·某某卷,11~12 以图文资料为背景,结合重大的环境问题,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与治理措施。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016·全国Ⅱ卷,37(3)以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2019·全国Ⅲ卷,1~22019·某某卷,1~22018·某某卷,72018·某某选考卷,19~20以区域图、关联图及文字数据材料为背景,结合典型案例,考查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的相关知识。
一、人地关系思想历史回顾二、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1)城市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三、可持续发展实践(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1)我国基本国情:面积广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发展中的大国,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重任。
(2)面临严峻挑战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相对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考点一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2019·全国Ⅰ卷,44)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教必修二)
覆盖率降低,人地关系发生巨变,形成恶性循环;随着人类
的不合理开发,植被覆盖率降低,河流含沙量增大,水土流 失严重,灾害频率加大。
【答案】(1)峡谷
B
(2)C
(3)清朝
人口数量大增,粮食
需求大增,农业生产从畜牧业向种植业转变;大量开垦草山、 草坡,毁林开荒,毁林开矿,山区植被大幅减少,水土流失
加重;耕地生产力逐步降低,粮食产量下降,人口贫困。人
人类活动
人地关系 人口数量
依附性减弱, 不协调,人地矛 谋求资源、环境和发展 对抗性增强 盾激化 相协调 开始迅速增长 人口膨胀不断激 化 人口急剧膨胀
环境问题
不严重
环境污染,生态 公害泛滥,人类开始认 地理环境趋于 破坏,危及人类 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 恶化 生存 高原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乙图表 示20世纪江西省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丙图表示江西省低山 丘陵地区人地关系。据图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 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泰晤士河的悲剧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 噪声——无形杀手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泄漏
渤海湾赤潮、日本水俣湾 事件、墨西哥湾石油泄漏
生 水土流失、土地 自然植被遭破坏 荒漠化加剧 态 破 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 破坏或过度捕猎等
【解析】第(1)题,根据甲图得知,该图反映的是由于人口 增长过快而引起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示意图,掌 握箭头的指向和整体综合考虑即可填出正确答案。第(2)题, 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耕地减少,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能源短缺 问题导致植被惨遭破坏,进一步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 降。第(3)题,江西省水土流失面积呈递增趋势,变化幅度 最大的是80年代。第(4)题,解决水土流失要生物、工程、 技术各种措施并举,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措施,考虑当地实际 和消除贫困为核心等。 【答案】(1)自上而下依次是:④③①②⑤⑥ (2)人均耕地减少 水土流失 能源短缺 (3)递增 80 (4)①要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 措施并用;②治理的各项措施制定不仅要适合当地自然条件, 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③水土保持的各项战略对策 应该以发展或消除贫困为核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ppt精选
22
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 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具体分析,问 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
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 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 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 合作。
(1)首先要把握该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
信息;
(2)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正
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
(3)做这类题目,若有填空,应该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先填出
来,剩余得越少就越容易填了;
(4)解答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
ppt精选
36
针对训练3
ppt精选
16
ppt精选
17
2.环境问题的表现
ppt精选
18
ppt精选
19
3.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由于各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 环境问题有所不同。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点表解如下:
ppt精选
20
ppt精选
21
方法点拨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 (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 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 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 加剧了大气污染。
工业革命在给英国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大气污 染。1952 年 12 月的伦敦烟雾事件震惊世界。
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冲关新人教版(2021年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冲关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冲关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冲关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部分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五)通常,底层海水pH高于表层海水,远海表层海水pH高于近海表层海水.据海洋监测研究表明,表层海水pH的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下图为2000年以来山东省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1.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2.造成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入海径流带来大量污染物B.陆风不断增强,导致海水上泛C.海水温度升高,浮游植物增多D.海风不断增强,远海海水流入近海解析:1.B 2.A [第1题,由图可知,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下降态势,总体呈下降趋势.第2题,胶州湾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渤海地区,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随着入海径流流入胶州湾,导致海域内藻类大量死亡,藻类吸收的二氧化碳大幅减少,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造成表层海水pH下降,故A正确.](导学号66636118)(2018·河南许昌二模)读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面积变化图(图1)和主要海湾自然岸线比例的变化图(图2),完成第3~4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五)通常,底层海水pH高于表层海水,远海表层海水pH高于近海表层海水。
据海洋监测研究表明,表层海水pH的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下图为2000年以来山东省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上升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
2.造成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入海径流带来大量污染物
B.陆风不断增强,导致海水上泛
C.海水温度升高,浮游植物增多
D.海风不断增强,远海海水流入近海
解析:1.B 2.A [第1题,由图可知,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下降态势,总体呈下降趋势。
第2题,胶州湾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渤海地区,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随着入海径流流入胶州湾,导致海域内藻类大量死亡,藻类吸收的二氧化碳大幅减少,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造成表层海水pH下降,故A正确。
]
(导学号66636118)(2018·河南许昌二模)读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面积变化图(图1)和主要海湾自然岸线比例的变化图(图2),完成第3~4题。
3.关于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面积和自然岸线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海湾的面积均保持不变
B.自然岸线长度存在先降低后增长的态势
C.岸线总长度存在先增长后降低的态势
D.自然岸线比例不断下降,近30年下降尤为显著
4.关于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形态和岸线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海湾自然岸线长度和海湾面积的变化主要是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果
B.由于海湾沿岸土地资源丰富,沿海开发建设对海湾形态影响不大
C.海湾自然岸线长度的减少速度不断加快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
D.近几十年以围海造陆为主的人类活动成为海湾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3.D 4.D [第3题,据图可知,渤海、东海海湾面积呈下降趋势。
自然岸线长度呈下降趋势。
岸线总长度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
自然岸线比例不断下降,1990年后下降尤其明显,故D项正确。
第4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海湾的影响。
由图可知,自然岸线长度下降明显,岸线总长度总体呈增加趋势,由此推测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导致人工岸线长度增加,故D项正确。
]
(2018·山西临汾三模)“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读“某地试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5~6题。
5.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
A.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C.增强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D.增强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6.“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地区是( )
A.太湖平原B.青藏高原
C.河西走廊D.珠江三角洲
解析:5.C 6.C [第5题,依据表中数据可知,试验后出现的结果是土壤水分、大气水分增加;土壤空气减少,降低了土壤透气性;土壤有机质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大气悬浮物减少,减少了空气污染。
第6题,河西走廊位于干旱区,冬春季节风沙大,采取“保护性耕作法”有利于保持土壤墒情、增加大气湿度、减轻大气悬浮物,故C正确。
] (2018·广西玉林质检)在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边缘,用当地人称为“红胶泥”的砒砂岩土和沙混合成土,得到一种合理的土层及土壤改良配置方式,使新形成的土壤表面结有一层薄薄的“土皮”,有效克服沙漠种植的某些不足,开创了一种新的沙漠治理方式。
据此完成第7~9题。
7.在陕西榆林能进行沙漠种植农作物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昼夜温差大B.较丰富的地下水
C.充足的光照D.对土壤的改造
8.新形成的土壤表面“土皮”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水的下渗B.防高温灼伤农作物
C.加大日温差D.固沙防蒸发
9.下列关于沙漠中成功种植农作物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为榆林竖起了一道防风沙屏障②发展节水农业,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③促进农民增收④延长了产业链⑤大大减少了北京雾霾的发生频率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解析:7.B 8.D 9.C [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陕西榆林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气候较干旱,降水少,水资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由此推测在榆林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为较丰富的地下水,答案为B项。
第8题,榆林地处我国西北,气候干旱,晴天多,蒸发旺盛,风沙危害较大。
根据材料可知,混合土使新形成的土壤表面结有一层薄薄的“土皮”,有效克服不利自然条件进行农作物种植。
利用逆向思维可推知,“土皮”的作用为固沙防蒸发,答案为D项。
第9题,榆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在本地区进行农作物种植既具有生态效益,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答案为C项。
]
(导学号66636119)(2018·湖南衡阳一模)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曾拥有亚洲第一大造纸企业,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环保、水源、原料(林木)等问题。
引进山东泉林纸业后,依托创新技术,构建新型生产模式。
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根据材料分析,该造纸企业( )
A.由原料导向型逐渐变为市场导向型
B.布局应考虑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
C.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且更新速度较快
D.能耗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11.关于该企业生产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
A.污水处理后又用于生产,增加了能源供给
B.秸秆造纸减少了林木采伐,利于生态保护
C.废液提取制造有机肥还田,减轻大气污染
D.延长纸品加工产业链,带动印刷产业发展
解析:10.B 11.B [ 造纸厂产生大量污水,所以布局应考虑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避免污染水源和环境。
木材是造纸的主要原料,农田秸秆作为造纸原料能节省木材。
] 12.(2018·怀化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
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材料二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
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析其成因。
(2)简述酒泉利用“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
(3)图中B湖日趋缩小,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
试分析B湖面积缩小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直接判读出干燥度的分布规律;成因主要从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主要从“压砂技术”能够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和增加温差等方面分析。
第(3)题,B湖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从补给量变化以及蒸发量变化方面进行分析;采取的措施主要从合理用水、恢复植被以及发展节水农业等方面分析。
答案:(1)规律: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增加;在西部山地由南向北增加。
成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气流遇山地(祁连山)抬升,多形成地形雨,降水由南向北减少。
(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增大瓜田日温差。
(3)A河水量减小,断流期延长;全球变暖,蒸发增强。
措施: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合理分配、利用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恢复下游供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
13.(导学号66636120)(2018·广东韶关质检)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该循环经济示范区于2015年建成,形成覆盖甘肃全省的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
结合下面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示意图
图乙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循环经济示意图
(1)在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开发哪些新能源,并指出这些能源的共同特点。
(2)在张掖地区制种产业和酿酒葡萄种植发展过程中易导致何种生态问题,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结合图乙,分析该地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
解析:第(1)题,河西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气候干旱,风力大,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它们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
第(2)题,在张掖地区制种产业和酿酒葡萄种植需引水灌溉,如果灌溉不合理易造成土地盐碱化等。
所以要控制产业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
第(3)题,结合图乙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分析。
答案:(1)风能、太阳能。
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2)土地荒漠化。
合理控制产业规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流域内合理规划用水。
(答案合理即可)
(3)废渣、矿渣、电石渣、盐渣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体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
的发展,体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链的延长,增加了就业机会,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