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2020年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寓言二则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1)寓言两则—鹬蚌相争
(教学反思参考1)寓言两则—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是一则寓言故事,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故事虽然短小,但情节完整,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
为推进故事的展开,课文设置了鹬与蚌的对话,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又直白地说明了道理。
为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领悟寓意,懂得不要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最后导致两败俱伤,渔翁得利。
在学习这则寓言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揠苗助长》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故事大意,之后,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和感悟寓意。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鹬和蚌的对话,抓住“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想象鹬和蚌的申请,从而对“互不相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渔翁所得之易,抓住“喜笑颜开”“没费一点力气”“一齐捉住”等词语指导朗读,收效更加明显。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鹬和蚌傻不傻?傻在那里?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他们不仅能帮助鹬和蚌出主意,而且找到了原因所在,真正内化了寓意。
1。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精选20篇)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精选20篇)寓言二则教学反思(精选2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寓言二则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寓言教学反思篇1寓言故事学生虽然有所接触,但还理解不深。
从读懂寓言内容到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是阅读理解的提升,也是寓言教学的难点。
于是我先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本身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同时剖析寓意,让学生理解寓言的本质,最后将它的寓意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引导学生对实例中人物的行为作出正确判断。
比如:学习了《亡羊补牢》后,你觉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亡羊补牢还不晚?有的说“当我们犯了错误时,我们亡羊补牢还不晚。
”还有的说“当我们现在学习成绩不太好时,我们亡羊补牢,努力学习现在还来得及。
”也有的说“当我们得了一些小病时,我们要赶紧引起重视,免得小病引起大病。
”看来学生对寓意已经理解透彻并能运用了。
寓言是用一个浅显的故事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
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这个深刻的道理中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寓言教学反思篇2《寓言两则》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古时候有个人盼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将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一、导入寓言是三年级的学生首次遇到的新的体裁,所以一上来,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寓言,让学生知道在这则小故事中包含着一个道理。
并让学生说说平时看过或听过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从现实的例子中真正理解寓言二字的含义。
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然后通过学生说的例子中导入我们要学习的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学贵有疑,我大胆地让学生针对题目去质疑,然后帮助学生归纳出要解决的问题,并打上问好,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精选19篇)
《寓言》教学反思《寓言两则》教学反思(精选1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寓言两则》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寓言》教学反思篇1《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
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会让大家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寓言》教学反思篇2在教学的设计中我把第二则寓言故事的寓意通过让学生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这样一个环节来揭示。
在这一环节中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根据课文的内容,试着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应该说这一环节老师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
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对盗铃者说的话来揭示寓意,这样的设计对那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确有很大的帮助。
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不容乐观,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在孩子们说心里话后,增设这样一个环节:他们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说说吗?这样既可以给那些学习有困难、害怕发言的学生一个示范,也可以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寓言》教学反思篇3课前,我先请学生回顾了曾经学过的寓言故事《惊弓之鸟》,并让他们回顾:从中他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接着引入新课,形成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两则寓言故事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好学的纪昌,堪称名师的飞卫,医术高超的扁鹊,固执己见的蔡桓公;且人物对话较多,因而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然后揣摩人物的想法,这样才有可能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 、教师点拨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合作学习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体 会其中蕴含的道理和人生智慧,培 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01
知识与技能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寓言的含义和表达方式,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并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教学反思的总结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寓言的含义和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和分析寓言中的道理和人物形象,达到了预期的教 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丰富,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寓言的内涵和寓意。同时,通过引导学生 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活和恰当。
现代化教学手段
我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 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以丰 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但在使用过 程中,需要注意适度、适量、适
时。
个性化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我 尝试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如分 层教学、小组合作等。但在实施 过程中,还需要更加细致和周到
。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计划
寓言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如何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应用于实际
生活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教学效果评估
要点一
课堂氛围
本节课的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参 与度高,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要点二
学生表现
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认真听讲、思考并回答问题。但在合 作探讨环节,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和 合作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反思B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教学反思参考1)寓言二则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而“寓言”就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它能通过一个内容简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奥的道理.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文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两篇寓言故事,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不仅力求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导入以学生们感兴趣的讲成语故事开始,使得上课一开始教室里的气氛就比较轻松.教学从课题着手,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如:揠苗是什么意思?揠苗能助长吗?那为什么还要揠苗呢?鹬蚌为什么要相争?最后结果怎么样?带着问题让学生反复朗读文本,这样,寓意的深刻理解就自然地渗透在文本内容之中,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短小的文章故事,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精练准确之美,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含义和浅显易懂的语言之间的和谐、融会贯通.即根据寓言简练清楚的内容学习,明白寓言深含在文字中的寓意.
综合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要以文本为主,紧紧抓住阅读这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途径和手段,重视语文的说话练习,语言的积累,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感受、体验和理解,再在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读.以及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百度教学、应有尽有。
12寓言二则教学反思
12寓言二则教学反思12寓言二则教学反思第1 篇一、教学要求寓言二则教案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邻居懊悔劝说等词语的意思。
3.熟悉只要就,假如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留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订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同学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预备: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爱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4.今日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缘由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留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度揣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索: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其次只?3同桌互议。
4 集体相互沟通:羊圈破了个窟窿。
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缘由,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邻居劝说,他不听。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精选14篇)
《寓言》教学反思《寓言二则》教学反思(精选1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二则》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1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效果较理想。
但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如我只是让学生把每首诗中的每句话及整首诗进行了解释,对于每首诗中重点字的解释落实的还不够牢固,对于重点字应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或设计连线等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山中杂记》教学反思本文词语丰富,语言生动,生活气息浓厚,抒发了作者真挚的情感,易于理解,得到了学生的喜爱,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还了解了什么是杂记,知道了这种文体的写法,教学时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等,总体看来,同学们对本文的学习是比较成功的`。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1、以学生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借助译文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交流。
并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在充分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通过排演课本剧,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2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
一个做错了事能及时改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故事背后的寓意。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
在课文中整体认读。
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
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有效的。
寓言两则小学语文反思
《寓言二则》(第一课时)反思
授课后,我感觉自己对于课堂把控能力强,学生在课堂上非常积极,都愿意参与其中,整个课堂的气氛是非常轻松活泼的,可见学生都喜欢语文,也喜欢上课。
教师在课堂上也很幽默,善于倾听和点评,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很注重识字,理解和朗读,关注到了语言文字的表达,但是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加以训练和运用。
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后的基础上再加以运用就能够提升课堂学习的深度,不至于那么浅显。
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情节内容便于理解,文本表达也简洁明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完全教师牵着走,教学可以更加精简一些,也或者拓展出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后思考改正措施:
一、关注文本的表达,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带着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关
注语言文字,找到关键词语,进行积累后再运用,让学生学会有顺
序地说话。
二、要更深层次地去研读文本,但是对于文本的解读不能带着学生学,
浅层次的学习不要牵引太多,给学生机会,学会放手,让学生有自
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可以进行课外拓展地学习,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学习方法和运用。
例如:找一个相似的寓言故事,读一读,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主学
习寓言,讲一讲寓言的故事内容和道理。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在本次教学中,我选择了《寓言二则》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编写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反思:首先,本次教学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考材料,包括《寓言二则》的故事和简要说明。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了参考材料,而没有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这说明我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帮助他们发现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去思考背后的道理,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
其次,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帮助彼此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在小组合作中,我作为指导者,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主动性不高,只是听从他人的指令或只是默默地观察。
这说明我在小组合作中没有很好地促发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再次,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让学生编写寓言故事,我希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思考和构思故事情节。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故事情节比较平淡,没有很好地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说明我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构思时没有给予足够的启发和激励。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提问、思考和讨论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
最后,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编写寓言故事,我希望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写作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4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4我和三B班的孩子一起将《亡羊补牢》这节课呈现在大众的面前,传授完成后,静下心将授课的历程回顾了一遍又一遍,议决反思我收获了以下几点:一、激趣导入,勉励质疑。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内容比较简略,怎样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浓厚的兴趣,变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我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性和心理特性,在导入时让学生们去读一则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孩子们议决文中的几个字猜测到这则寓言是已经学过的《守株待兔》。
在这里我顺势告诉了孩子们寓言的特点是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常常蕴深刻哲理于浅易语言和生动故事中。
我告诉孩子们这则寓言出自《战国策》,引出了本日要学习的另一则寓言《亡羊补牢》。
这样的导入,不光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寓言故事的兴趣,同时也保举给孩子们《战国策》这部国粹经典。
在引出课题后,我勉励孩子们大胆地去质疑,让他们去猜测为什么会“亡羊”。
连合学生提的标题,引导学生去自主读文。
二、理解字义,形式多样。
学习词语,理解字义,敷衍孩子们来说是件枯燥没趣的事。
我在这节课中采取了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去理解字义。
比方简略的“则”的意思,我就让孩子们直接回答,并加以表扬以进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而有的词语比较有意思,我就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主动感悟自主选择的机会,促成他们的本性成长。
比方学习“窟窿”一词时,我想要是由老师直接讲出意思来,学生的印象就不会太深刻。
于是我先让孩子从部首“穴”明白“窟窿”便是洞。
然后然给孩子们用手势来表示“窟窿”,孩子们互相讨论着,都在比划着。
这时一对孩子产生了争执,男孩比划了一个拳头巨细的洞,女孩不同意,比划出了更大的洞。
其他孩子面对这样的状况,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我问孩子们:“大众为什么觉得洞有这么大呢?说说你的理由。
”一个学生激昂地站起来,说道:“他的洞太小了,狼不可能钻进去,应该是这样大的洞,因为狼得从这样大的洞里钻进去,最后才可以叼走羊啊!”整个历程, 孩子们特殊认真和执著。
《寓言》教学反思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一)《寓言两则》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古时候有个人盼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将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一、导入寓言是三年级的学生首次遇到的新的体裁,所以一上来,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寓言,让学生知道在这则小故事中包含着一个道理。
并让学生说说平时看过或听过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从现实的例子中真正理解寓言二字的含义。
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然后通过学生说的例子中导入我们要学习的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学贵有疑,我大胆地让学生针对题目去质疑,然后帮助学生归纳出要解决的问题,并打上问好,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
二、以读感知,以演促演这则故事很精彩,通过演的方式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演来掌握道理。
但是要能演好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文中人物的心情,语气,动作,把自己当做文中的农夫,才能很好的通过演出再现课文的内容。
所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例如:"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在这一小节中我主要想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自己理解农夫那时候的心情,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想象农夫会怎么看,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为最后的表演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在表演中有话说。
每一小节都能这样读演结合,以读促演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与小表演的结合,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3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3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
讲的是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开始不在意,后来羊又丢了,最后补好羊圈不再丢羊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实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本文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略,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
要害是要议决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这节课我的传授环节简练明白,根据这个寓言故事题眼“亡”、“牢”简略产生歧异,引导孩子读故事,探究字意,探究“亡”、“牢”字意,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原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原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
这种探究学习在此运用自然而高效地进步了传授效果。
学生既学会明白了寓言故事,又读懂了寓言所蕴涵的原理,这既使寓言学习的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又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寓言学习的要领,把学习的目标与要领一同明白地教给了孩子.在这节课里,我连合学习寓言通常使用的三个步骤来传授。
首先是试题理解题意。
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标题学习课文内容。
使学生有目的的,在读中寻找办理标题的答案,最后关联实际理解寓言。
在传授的整个历程中,我始终坚定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到小组内交流办理标题的要领。
讲堂上我同时采取回答标题与朗读指导相连合的方法展开的学习。
其目的是为了培育学生的合作物质及进步学生朗读水平,并议决人物对话模仿,让学生切身领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三年级是开始写作的最初阶段,在学文的同时要时刻想着为写作打基础。
所以在本节课传授中中,我利用插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也让学生能关联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这样也讨教给了学生学习寓言的要领。
不足之处是这节课上我没有实现探究性学习,整堂课上发起的标题比较琐碎,没有去挖掘有代价的标题举行讨论,我想这和我自身有干系,因为怕在讲堂上标题没有提到位,学生无法理解。
语文版(新版)2020年秋季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3)寓言二则
[教学反思]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其博大精深昭示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悠久与灿烂。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我国古典文化的悠久灿烂,初步感知那精练的语言、悠远的意境、特有的韵味,努力使学生喜欢上文言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和向往。
而那些繁琐的内容分析,深奥的语法知识,晦涩的大道理我觉得不应该在小学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出现。
因此在实际教学《寓言二则》中,我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
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文,不宜有过多的语法分析,应在多读中理解和体味语言,而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教学后,通过反思,我发现了几点教学中的不足:1.读的环节耗时过长,有的句子让学生读的目的性不强,应更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朗读;2.教学内容安排过多,如用两课时来完成的话,可能还可以扩充一些同类型的课外文言文,以丰富学生知识。
[~*^&@]3.文学常识的补充部分应该有更多的形式,比如填空,或让学生课下积累并汇报。
易错题集(1) [%~@&*]1-A 一种杀虫剂是由药液与水按1:15的质量比配制而成的,如果配制杀虫剂400千克,需要这种药液多少千克?1-B 一种杀虫剂是由药液与水按1:15的质量比配制而成的,现要加水60千克,需要这种药液多少千克?[^#%~@]2-A 有花生1000千克,可榨出380千克油,花生的出油率是多少?[~^%&#]2-B 花生的出油率是38%,现有花生750千克,可榨出花生油多少千克?[^&%@#]2-C 花生的出油率是38%,如果要榨花生油760千克,要准备花生多少千克?3-A 一台洗衣机原价1000元,现售价900元,这台洗衣机打几折出售?3-B 一台电视机原价2500元,现打九折出售,现售价多少元?3-C 一辆自行车打九折后售价比原价便宜了25元,这辆自行车原价是多少元?4-A 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19,制300立方厘米的冰需要多少水?算术方法:方程方法:[^%~&@]4-B 刘大爷家今年产小麦和棉花共2850千克,棉花的产量是小麦的213,刘大爷家今年产棉花和小麦各多少千克?[%~&#*]算术方法:方程方法:m5-A 用120cm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2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2《亡羊补牢》这篇文章短小干练,上这篇课文我感觉有点困难。
我阅历不是很丰裕,上课之前改了好频频教案。
不过我的收获正是在修改教案的历程中获得的。
议决这次上课,我充分领会到钻研课本敷衍上好课的重要性。
只要这样才华准确把握文章中的难点。
传授的目标才华更明确。
别的,明确了目标还要注意要领。
明白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原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要领,在传授时我把学习的目标与要领明白地教给孩子,而且在传授的历程中要扎实进行,纵然孩子不能理解的时候也不要慌,要一步步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去发觉答案。
比方:在理解标题的意思的时候,学生总是不能说出其意思,而是在讲述“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
这时候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在教给学生评释词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把词中每个字的意思举行整合,即可评释明白这个成语意思。
在我慢慢的引导下学生终于知道了怎样评释“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在评释每个字的意思的时候,我慢慢的渗透一种学习要领,即:把字词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要领。
让学生在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学会正确的阅读。
别的,我抓住了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
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去理解。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想象养羊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会怎么说,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在此历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用范例的语言正学表达。
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原理。
并让学生关联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
再有本节课的传授目标中要修业能能够讲出这个故事。
在完成这一传授目标的时候,我没有简略的要求他们讲故事,而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他们用这个故事去劝告身边的人。
课后,我觉得这节课完成的比较急忙。
说明我对讲堂的节拍还不能很好地把握。
对个别学生的存眷还不敷。
别的,这节课朗读的不是很充分。
以后要增强。
总之,议决这次上课我学到了很多,我只总结出了几点:(1)要确切开展探究性学习,多尝试自主学习。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6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6《亡羊补牢》义务教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位第13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故事。
由于这则寓言较短,内容比较简略理解,所以部署一课时完成。
在这节课中我先部署学习词语、汉字,由于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阅历,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并议决完成学习卡来查验学生的自学效果。
然后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部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演讲义剧,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变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最后,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这则寓言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原理,这是本节课传授的难点,为了降低难度,我让学生完成课件中的填空题“一个别做错了事,只要(),就()。
”,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最后,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亡羊补牢”的事例,学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所以,我预先准备了几个事例,引导学生自己去关联生活实际说一说,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传授中为了培育学生的合作物质及进步学生朗读水平,我设计了组内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领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物质。
在理解寓意之前,我利用插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街坊看到养羊人修羊圈会说些什么?”使学生能关联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授之以渔,掌握要领。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讲堂的最后,我总结了学习寓言故事的要领,希望孩子们能用这样的学习要领自己去解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明白更多的人生原理。
本节课存有许多不足之处:1、学生朗读水平欠佳,一则短小的语言故事,却有很多同砚读不好,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2、在校对学习卡时,第三题口头造句一题被忽略了。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时间不充分。
很多孩子为了完成讲堂练习,没有好好地去品读课文。
4、讲堂语言还不敷精炼,没有放手让孩子们去说,总觉得还是自己在引导着孩子上课。
5、在部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演讲义剧时,由于学生本学期初次表演讲义剧,有些同砚表演时角色分派不好,表演时总爱照着讲义去读,可见,学生的表演技术还有待进步。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
寄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
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不仅力求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
导入以学生们感兴趣的讲成语故事开始,使得上课一开始教室里的气氛就比较轻松。
教学从课题着手,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进而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反复诵读,结合现代文理解课文。
这样,寓意的深刻理解就自然地渗透在文本内容之中,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短小的文章故事,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精练准确之美,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含义和浅显易懂的语言之间的和谐、融会贯通。
即根据寓言简练清楚的内容学习,通过东施效颦可笑的行为与学生自生生活经验的比较,明白寓言深含在文字中的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寓言二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借助译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每句的大概句意。
3.有感情、有韵律、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传统语言文化艺术的风采。
2.对文言文产生阅读兴趣,喜欢寓言故事。
3.懂得守株待兔、滥竽充数是不好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借助译文理解语句。
2.从文章中悟出故事寓意,正确运用于生活实践。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趣的故事呢?(生自由发言)2.同学们听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有神奇的童话故事,有想象丰富的科幻故事,有含着美丽传说的神话故事。
今天,我们也要来读一则故事,看看这个故事与我们平时看过、读过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听范读,将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
2.小组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株”“折”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可以用熟字加部首方式记忆。
4.听老师范读,借助译文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守株待兔的农民很笨,总想着不劳而获;不能向这位主人公学习。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已标注节奏号)的课文:请同学边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将节奏号标注在课文相对应的位置。
2.(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你们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之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有出示[大意],语言很短,读起来像诗。
)师小结:这样的文体称为文言文,是我国传统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今天就来借助[大意]一起体会古代文人的智慧吧!3.请结合[大意]说说“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宋国人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守株待兔)(宋国人在耕作时,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于是什么也不做,守着树桩,希望再得到兔子的故事)(1)“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对应文章中哪句话?(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2)“耒”是什么意思?“株”是什么意思?“冀”是什么意思?对应着这两句话再读一读。
(耒:农具;株:树桩;冀:希望)(3)我们再将“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读一读。
(分组、指名、合作读)师小结:我们知道了守株待兔的意思。
你觉得这个农民愚蠢吗?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或者你对这位农民想说点什么呢?(愚蠢。
农民不劳而获,死守一个理,不知道变通,因此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成功;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因为意外的收获而存在侥幸心理)(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有过像这位宋国人的经历吗?如果遇到同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言之有理即可)4.总结:通过学习守株待兔,我们知道了不能心存侥幸、不劳而获,应该踏实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的道理。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了吗?(生答)(通过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学的字词。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故事,看看我们又能获得一个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生标注节奏号、读不准的字音。
2.自由朗读,读通读顺语句,读准字音。
3.指名读,思考:借助译文,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郭先生混在集体吹竽的队中,得到齐宣王赏识,齐湣王喜欢独奏,他知道自己技不如人便逃走了。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跑呢?你能从[大意]中找到答案吗?出示:齐宣王死了,齐湣王即位,他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你能找出对应的文言文语句吗?出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听之”是什么意思?“处士”指谁?(听之:听人演奏;处士:南郭先生。
)师小结:“好一一听之”与我们现在说话的方式不同,是因为这样表述语言更简洁。
我们在写作时,也应该用简洁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为什么齐湣王没即位的时候,南郭先生不逃走呢?你能在[大意]中找出答案吗?(“齐宣王让人吹竽,必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先生可以混在里面假装吹竽)(4)请在文中找出对应的文言语句。
出示: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5)大家读完这句话,知道了南郭先生逃走的真正原因了吗?出示: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可以混在里面,会不会吹都有口粮湣王即位,好一一听之→不会吹不仅没有口粮,说不定还要受到处罚师结:原来南郭先生是怕自己不精湛的技艺被齐湣王发现了才逃走的呀!2.读完后,你想对南郭先生说什么呢?你懂得了什么呢?预设:南郭先生很傻,不懂装懂,等到要拿出真本领时,只能逃跑,不能蒙别人。
(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总有一天会面临真正的考验,以失败告终)3.读完整个故事,你理解“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了吗?(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假装吹竽充数。
比喻没有真材实学、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
)四、拓展延伸1.你喜欢宋国的农民和齐国的南郭先生吗?2.生活中,你有做过和南郭先生一样的事吗?举例说明。
3.用自己的话将这两篇寓言故事讲给父母听,并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教学板书]22寓言二则守株待兔偶然得兔、守株待兔(不劳而获)一无所获,为人所笑(白日做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南郭先生齐宣王(必三百人)→请为王吹竽齐湣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滥竽充数达标检测:1.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请写出两个。
2.去部首,变新字,再组词。
例:竽-=(于)(于是)守-()=()()株-()=()()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株:(2)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走:4.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5.翻译句子。
(1)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7.你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8.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9.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跑?()A.南郭先生不喜欢给齐湣王吹竽。
B.南郭先生没有真本领,怕被人发现而受惩罚。
10.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你在生活中发现过滥竽充数的例子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2 寓言二则知识与技能1.会认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借助译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每句的大概句意。
3.有感情、有韵律、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传统语言文化艺术的风采。
2.对文言文产生阅读兴趣,喜欢寓言故事。
3.懂得守株待兔、滥竽充数是不好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借助译文理解语句。
2.从文章中悟出故事寓意,正确运用于生活实践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趣的故事呢?(生自由发言)2.同学们听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有神奇的童话故事,有想象丰富的科幻故事,有含着美丽传说的神话故事。
今天,我们也要来读一则故事,看看这个故事与我们平时看过、读过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听范读,将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
2.小组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株”“折”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可以用熟字加部首方式记忆。
4.听老师范读,借助译文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守株待兔的农民很笨,总想着不劳而获;不能向这位主人公学习。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已标注节奏号)的课文:请同学边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将节奏号标注在课文相对应的位置。
2.(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你们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之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有出示[大意],语言很短,读起来像诗。
)师小结:这样的文体称为文言文,是我国传统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今天就来借助[大意]一起体会古代文人的智慧吧!3.请结合[大意]说说“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宋国人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守株待兔)(宋国人在耕作时,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于是什么也不做,守着树桩,希望再得到兔子的故事)(1)“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对应文章中哪句话?(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2)“耒”是什么意思?“株”是什么意思?“冀”是什么意思?对应着这两句话再读一读。
(耒:农具;株:树桩;冀:希望)(3)我们再将“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读一读。
(分组、指名、合作读)师小结:我们知道了守株待兔的意思。
你觉得这个农民愚蠢吗?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或者你对这位农民想说点什么呢?(愚蠢。
农民不劳而获,死守一个理,不知道变通,因此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成功;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因为意外的收获而存在侥幸心理)(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有过像这位宋国人的经历吗?如果遇到同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言之有理即可)4.总结:通过学习守株待兔,我们知道了不能心存侥幸、不劳而获,应该踏实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的道理。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了吗?(生答)(通过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1、(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看谁能把这个动画片的内容讲一讲。
[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2、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滥竽充数》。
生齐读。
(板书:滥竽充数)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
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2)理解词语: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