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全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全单元备课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文介绍了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的教学内容。
该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后进行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认识复式统计表。
教材中的例题设计了分男女调查学生喜欢的活动的情境,要求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复式统计表包括了几个单式统计表的全部内容,更加便于分析和比较各个数据,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所以复式统计表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为后面复式统计图的教学垫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与态度目标】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了解复式统计表,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
教学措施:1.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研究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引导学生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
2.具体措施: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研究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pep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pep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数0的概念;2. 能够正确定位数0在数数序列中的位置;3. 能够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理解数0的一些特殊性质。
二、教学重点1. 数0的概念;2. 数0在数数序列中的位置。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数0的概念教学步骤:- 利用数数游戏,引出数0的概念;- 以实际物体为例,让学生感受数0的存在。
2. 数0在数数序列中的位置教学步骤:- 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理解数0的位置在数数序列的开始位置;- 利用数线,帮助学生准确地定位数0在数数序列中的位置。
3. 数0的特殊性质教学步骤:- 运用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发现数0在一些情况下的特殊性质,如加0等于原数、减0等于原数等。
四、教学活动设计1. 数数游戏:让学生参与数数游戏,体验数0的概念。
2. 数线练:让学生在数线上标出数0的位置,并进行相应的练。
3. 探索实验:让学生用实际物体进行探索实验,发现数0的特殊性质。
五、教学评估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小组讨论、个别提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数0的概念和在数数序列中的位置,以及是否能够应用数0的特殊性质解决问题。
六、教学延伸1.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发现更多数0的特殊性质;2. 引导学生思考数0的应用场景,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七、教学资源1. 数线工具;2. 实际物体。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0的概念、位置和特殊性质。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统计1 简单的数据分析(1)主备人:李玉颖执教人:李玉颖课型:新授课时编号:19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根据整理后的数据完成横向条形统计图学具准备:方格纸课前预习:教材第38页例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挂图、引教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
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5、小组合作教学6、小组汇报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达标检测:基训p28-29 T1、T2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我们一起教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
板书设计:简单的数据分析(1)教学反思:2 简单的数据分析(2)主备人:李玉颖执教人:李玉颖课型:新授课时编号:20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教学重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学具准备:课件课前预习:课本39页例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
小学数学学科第三单元信息窗 1 电子备课
小学数学学科第三单元信息窗 1 电子备课
小学数学学科第三单元信息窗 1 电子备课
小学数学学科第三单元信息窗 1 电子备课
小学数学学科第三单元信息窗 2 电子备课
小学数学学科第三单元信息窗 2 电子备课
小学数学学科第三单元信息窗 2 电子备课
小学数学学科第三单元信息窗 3电子备课
小学数学学科第三单元信息窗 3 电子备课
小学数学学科第三单元信息窗 4 电子备课
小学数学学科第三单元信息窗 4 电子备课。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推荐11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推荐11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1篇教材简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
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
所以,本课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观察、操作中探索研究,以多媒体课件为学习媒体,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对称物体,欣赏图片,加强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同时,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等活动,建立起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每小组有不同的图形一套,小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境导入:昆虫家族今天开了个舞会,它们正欢快的飞舞着。
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只有它们的半个身影。
它们说:“只要你猜对我们是谁,我们就会出现。
”1、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2、提问:你们怎么猜得这么准啊?(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小结:像这些昆虫的两边是一模一样,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课题:第三单元美丽的街景单元备课课题:第三单元美丽的街景美丽的街灯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想法一:右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想法二:左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想法三:新闻大厦一共有多少个房间?想法四:市府办公大楼一共有多少个房间?重点解决:(1)右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2)左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板书)(二)解决问题,探究算法1、教学红点1,整十数乘整十数。
谈话:“怎样求右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根据哪些信息列式?”学生口答并列式。
30×20= (个)(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怎样计算呢?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探索(3)集体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小结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大部分学生会自动选用40×2=80 80×10=800这种方法。
2、巩固:30×20 10×60 90×10指名口算,并说一说口算方法3、教学红点2,两位数乘整十数。
谈话:“右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我们知道了,那左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呢?怎样列式?根据哪些信息?”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6×10= (个)(1)“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学生估算,并说一说怎样估算的。
(2)“那准确的结果是多少呢?想一想,算一算。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小结每一种方法的特点,重点强调类推法。
课题:第三单元美丽的街景漂亮的街心花坛排;“街心喷泉”每行43个喷头,共32行;街道工人买了15箱新型灯泡,每箱12个;……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真了不起!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组里的伙伴们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谁愿意把你提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可能提出的这样的问题:“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多少盆花?“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街心喷泉里一共安了多少个喷头?一共买来多少个新型灯泡?这些灯泡可以装饰多少根灯柱?“保护环境”花坛比“美化家园”花坛多用多少花盆?……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前三个问题,其他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再解决。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面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面积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及意义。
2. 面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测量方法。
2. 难点:理解并掌握面积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面积的意义。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不同图形的面积。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面积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面积的意义。
2. 讲解面积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动手测量不同图形的面积。
3.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结果,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 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品面积,并加以记录。
第二章: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1. 让学生认识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测量和计算面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的概念及意义。
2. 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认识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难点:理解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面积。
五、教学步骤:1. 引入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它们。
2. 讲解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面积。
3.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结果,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 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和计算生活中的物品面积,并加以记录。
第三章:面积单位的换算1. 让学生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进行面积单位换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相关推荐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5页。
二、教学目标:1、能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准备:课件。
每人准备水彩笔一支。
四人小组:一袋四边形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2、光明小学校园里,同学们也正在进行各种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主题图)(1)仔细观察,在这美丽的校园里你发现了什么图形?(先自己找一找,再同桌交流)(2)交流汇报,学生可能找到的图形有:(指名回答,课件单一闪动)3、导入课题。
在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同时闪动这些图形)这些都是平面图形,都叫四边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四边形。
板书:四边形的认识。
4、初步感知:你认为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二)探索交流、概括特征。
1、动手操作。
(1)涂一涂(让学生感知面)同学们,数学书第35也有许多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四边形吗?并涂上你自己喜欢的颜色。
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快又好看。
(2)涂完后,同桌交流,说说理由。
(3)集体反馈,为什么这些是四边形,而那些却不是?2、讨论,概括四边形的特征。
(1)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先小组,再反馈)(2)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3、判断四边形。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他们是四边形吗?(集体用手势判断,并说明理由)如果不是,你能把他变成四边形吗?(课件演示)4、我们知道了四边形的特征,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
部编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计划
部编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计划目标此备课计划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在此单元中,学生将研究有关加法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法,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以及应用加法进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内容本次备课计划将包括以下几个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介绍:学生将研究什么是加法,以及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法:学生将通过练掌握将两位数和一位数相加的方法。
3. 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学生将研究如何理解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以便进行更复杂的加法运算。
4. 应用加法进行问题解决:学生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加法知识。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解与示范:教师将对加法的概念进行简要讲解,并通过例子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加法运算过程。
2. 练与巩固:学生将进行一些基础的加法运算练,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 小组合作研究: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研究,通过互相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4. 个性化辅导: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科书:《部编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相关内容。
2. 练册:为学生准备一些加法练题,供他们在课后进行巩固练。
3. 教具: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具,如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卡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数字。
课时安排本次备课计划将在三个课时内完成,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课时:- 讲解与示范:介绍加法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 练与巩固:进行一些简单的两位数和一位数相加的练。
2. 第二课时:- 讲解与示范:引入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讲解如何进行有进位的加法运算。
- 练与巩固:进行一些包含进位运算的加法练。
3. 第三课时:- 应用与拓展: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的加法知识。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方法;2. 学会三位数的大小比较;3. 能够熟练进行三位数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的认识和读写;2.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3. 三位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重点1. 研究三位数的读写方法;2. 理解三位数的大小比较原则;3. 掌握三位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最新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 教具:数字卡片,小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让他们辨认卡片上的三位数,并读出来。
2. 研究三位数的读写::- 通过示例向学生讲解三位数的读写方法,如321读作"三百二十一"。
- 让学生自己读出一些其他的三位数。
3. 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组发放数字卡片,要求他们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写出读音。
4. 活动总结::- 随机抽查学生的答案,让他们相互评价,并给出正确的读音。
第二课时1. 复::-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研究过的三位数的读写。
2.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示例向学生讲解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如比较321和540大小时,要从百位开始比较。
如果百位相等,则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
3. 练::- 给学生出示几组三位数,要求他们写出数字的大小关系。
4. 活动总结::- 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纠正错误。
第三课时1. 复::-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研究过的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2. 三位数的加减运算::- 通过示例向学生讲解三位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如321 + 540的计算过程。
- 让学生自己完成几道类似的加减运算题目。
3. 练::- 给学生出示一些加减运算题目,要求他们独立完成。
4. 活动总结::- 让学生互相交换答案,共同检查。
六、教学反思在本单元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小组活动的形式,逐步掌握了三位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方法。
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较高。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面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面与面的界线。
2. 学生能用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来测量和比较物体表面的面积。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
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 测量和比较物体表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面积的测量方法。
2. 难点:面积单位的转换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2. 利用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感知面积的概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物体的表面是否有面积。
2. 讲解面积的概念,让学生体会面与面的界线。
3. 介绍面积单位,让学生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 测量和比较物体表面的面积,巩固面积单位的使用。
第二章:认识体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体积的意义,体会体积的增减。
2. 学生能用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来测量和比较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
2.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 测量和比较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体积的意义,掌握体积的测量方法。
2. 难点:体积单位的转换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2. 利用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体积的概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 讲解体积的概念,让学生体会体积的增减。
3. 介绍体积单位,让学生认识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 测量和比较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巩固体积单位的使用。
第三章:小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部编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计划
部编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计划目标本备课计划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学会以下内容:1. 认识三位数和四位数,理解它们的数位和位值;2. 掌握三位数和四位数的数的读法和写法;3. 能够比较并排序三位数和四位数;4. 能够用加法和减法进行三位数和四位数的计算;5. 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活动活动1:认识三位数和四位数目标: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三位数和四位数以及它们的数位和位值。
1. 教师通过在黑板上写出一些三位数和四位数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2.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数字,说出每个数字的读法和写法;3. 学生分析每个数的数位和位值,并与教师共同讨论。
活动2:比较和排序三位数和四位数目标:培养学生比较和排序三位数和四位数的能力。
1. 教师给出一些三位数和四位数的例子;2. 学生根据给出的数字,将它们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3. 学生将排序好的数字贴在黑板上,与教师共同讨论正确与否。
活动3:加法和减法计算三位数和四位数目标:让学生能够用加法和减法进行三位数和四位数的计算。
1. 教师给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算式,要求学生算出结果;2. 学生完成算式后,互相交换答案进行核对;3. 学生讨论计算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并与教师共同解决。
活动4:解决实际问题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2.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分享解决方案,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2. 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册的情况;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参考资料- 部编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 部编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练习册。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笔算,并能进行适当的估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PPT、实物操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相互倾听、尊重他人。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
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笔算步骤。
2.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笔算步骤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 教学新课: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笔算。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3. 鼓励学生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计算准确性、步骤清晰性等。
3. 估算能力评价:通过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的估算能力,看是否能快速、准确地进行估算。
七、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利用PPT、实物操作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2. 分步讲解: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分为几个步骤,逐一讲解,让学生易于理解。
3. 互动提问:课堂上设置提问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面积1.1 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1.2 教学内容:(1)引入面积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实物,感受面积的存在。
(2)通过实物演示和数学图形,让学生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
(3)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面积的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1.4 教学步骤:(1)引入面积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实物,感受面积的存在。
(2)通过实物演示和数学图形,让学生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
(3)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面积的概念。
第二章:认识体积2.1 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体积的概念,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体积。
2.2 教学内容:(1)引入体积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实物,感受体积的存在。
(2)通过实物演示和数学图形,让学生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
(3)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体积的概念。
2.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4 教学步骤:(1)引入体积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实物,感受体积的存在。
(2)通过实物演示和数学图形,让学生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
(3)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体积的概念。
第三章:长度单位间的换算3.1 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3.2 教学内容:(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如米与厘米、分米、毫米间的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进行计算。
3.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4 教学步骤:(1)讲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如米与厘米、分米、毫米间的换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备课教案
学
第二课时 练习课
计
划
主备课人 教研组长审阅
单元备课时数
2
备课组长验收
教导处审阅
年 月日
教学重点: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统计意义,发展统 重 计观念。 难 点 教学建议: 及 1、 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 法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教
本单元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复式统计表
第 三 单元 复式统计表 教材分析及计划
教学内容: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 教 材 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内 2.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 容
生活的紧密联系。
3.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钟表,知道时分秒的知识后进行教学的。
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年月日的有关知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
因此,本单元教材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学生关心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24时记时法,认识年月日。
教学的重点是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认识年月日。
教学的难点是求经过时间和判断平年、闰年。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
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
理的思考。
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
难点: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和判断平年、闰年。
课时安排:5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年、月、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24时计时法。
第26~28页。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3、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神州”六号飞船成功遨游太空这件事吗?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谈话: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文馆,去领略那神奇的太空世界,好吗?谈话:同学们来到天文馆前,他们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6页信息图)[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播放神州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情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1、认识24时计时法。
⑴谈话:认真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⑵谈话: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咱们一块来研究好吗?教师出示:15:00是几时?(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⑶谈话:想一想,时针指着5时,表示的会是什么时刻呢?时针指着8呢?指着10呢?怎样表示才能让人看得清楚、明白?⑷小结:人们为了计时方便,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⑸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用24时计时法的?2、小练习。
⑴请你说出下面时刻的实际意义16时21时19时⑵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课件出示第26页三幅图)练习时,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
⑶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对口令,我说时刻,你来判断他用的是哪种计时并把他转化成另一种计时法吗?题目:上午9时凌晨3时晚上9时14时7时引导学生分组利用学具反复练习。
3、简单的时间计算。
⑴谈话:下面咱们一起来解决“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的问题。
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看看你们都能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交流方法)⑵谈话:同学们,晚上你们一般几时睡觉?昨天晚上你们是几时睡觉的?今天早上又是几时起床的?你睡了多长时间?⑶学生回忆、交流,重点说一说“睡了多长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总结反思谈话:小朋友,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天文馆,学习了24时计时法。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要用到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在哪里见到过使用了24时计时法?(生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吗?二、新授:动手动脑你说我拨1、游戏“你说我拨”。
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你说我拨”。
请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模型钟表,同位合作,一个同学用“24时计时法”说出一个时刻,同位在模型钟表上表示出这个时刻。
然后同位互换,如此3遍,开始。
(教师巡视)2、集体交流,请一组同学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环节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动手拨一拨,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学旧知进一步得到巩固。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谈话:同学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24时计时法,下面我们看看金喇叭广播电台的播音时间表(课件出示)(课本自主练习4)金喇叭广播电台播音时间表第一次5:30—7:30第二次11:00—13:30第三次17:30—20:30第(1)问可以指名口答。
第(2)问让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易错的地方要提醒注意。
如:计算三次播音时间,时、分间的进率是60。
然后集体交流。
第(3)问可先提问4:50改为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是多少?再让全班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下面是北京时间与东京时间对照表。
(课本自主练习5)教师应简单介绍由于地球的自转各国出现时差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来介绍给同学。
然后,让学生独立观察时间表,找出变化规律,再进行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
3.课件出示题目(课本自主练习6)这道题有难度,因此可以先同位合作、讨论,分析题意,弄清水路长与时间和船速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推算时间。
解答方法可能有多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简便合理的方法。
[设计意图] 这一组练习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学生会感觉到原来学习数学是很有用的。
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学生口答,独立解答,还有同位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练习中,扎扎实实地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练习提高能力出示题目:自主练习第7题。
(1)小组合作,讨论(2)全班同学集体交流该题的难度较大,在小组合作前脚时刻引导学生分两段计算时间。
如计算济南——北京的火车从22:45到次日6:37的全程运行时间时,因24:00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可以24:00为界分两段计算时间,然后合起来求行使全程的时间。
信息窗2:年、月、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9~32页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三球运动”的动画演示,和学生一起回忆儿歌《太阳地球月亮》,引入新课“年月日”。
老师和同学一边做动作一边唱:“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然后老师用课件演示并向学生解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年,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月;同时,地球还在不停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大约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认识年、月、日(1)引导探索谈话: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2)小组讨论(3)学生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31天:1、3、5、7、8、10、12 大月30天:4、6、9、11 小月一年有12个月29天:2月闰年特殊月28天:平年教师应交代清楚:二月份是28 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平年。
二月份是29 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闰年。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片,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
现在请同学们在2007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
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再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等。
请你想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
如:父母的生日、妇女节、教师节、建军节、元旦、春节、圣诞节等。
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在此渗透情感教育。
(2)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谁能举例说说?谈话: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个月呢?一日呢?3、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谈话:你有什么好方法记忆各月的天数?(1)左拳记忆法(尝试让学生教,再集体教)(2)歌诀法(出示投影)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学生记忆)师应指明:“腊月”指的是十二月,“冬月”指的是十一月。
4、教学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1)观察年历卡,看看你年历卡上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把观察到的结果告诉同桌。
谁能说说应该怎样判断平年、闰年?(2)引导学生探究A、谈话:同学们通过看年历卡能判断平年、闰年,如果没有年历卡,应怎样判断呢?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老师不看年历卡,只要你说出年历卡上的年份,老师能很快判断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不信,我们试试看!(学生说年份,老师判断)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不看年历卡片就能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B、请同学们观察1980——2006年二月份的天数,看看平年、闰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小组讨论)C、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出现跟数字4有密切的关系。
D、请你用所有的年份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分小组合作,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E、说一说:如果给你一个年份,你想怎样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3)考一考:请你判断哪是平年?哪是闰年?1984、1990、1996、2000、1900、2008、21001900年是闰年吗?看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教师应指出:因为像1900年这样是整百年份有点特殊,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算算1900除以400有没有余数?确定1900年是平年。
这个问题和宇宙中三个星球的运动是有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看看太阳、地球、月亮在宇宙中怎样运行的?师解说: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
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
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1天来,把这1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
谈话:对这方面知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阅一下《十万个为什么》(4)总结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学生相互补充)引导学生运用歌诀记忆:“四年一闰,一百年不闰,四百年才闰。
”(出示投影)4、教学计算全年的天数(1)师:大家都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和每个月的天数,那么你能计算出全年的天数吗?(小组讨论并计算)(2)学生汇报:(以平年为例)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31×7 + 30×4 + 28=36531×12 - 7=36530×12 + 5=365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简便的计算方法。
(3)谈话:为什么有的年份是365天,而有的年份是366天?(学生思考后说出原因)三、实践应用,内化新知1、填空。
(1)今年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五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3)北京奥运会将于()年召开,这一年是()年,有()天。
(4)今天是2月28日,离儿童节还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