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山高三语文一模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山】
人的一生很漫长,有人说做好长远的规划,可以让自己有目标去努力和奋斗,有人却说与其奢谈长远的规划,不如保留一些不确定性,让自己去寻找和发现,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读生活之渊薮,平衡规划和未知(61分)
人生路漫漫,长远的规划和清晰合理的目标使人脚踏实地。

但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偶尔抬起头,仰望那些来自未知远方的星空,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所以,在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制定长远规划还是保留几分未知?只有制定长远的规划和保留几分未知之美。

长远的规划使人抓住重心,不脱离轨迹,而留有几分未知让自己去探索和遨游,亦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美。

史铁生曾经写过一篇叫作《好运设计》的文章。

男主人公从小就有远大的规划,读超一流大学,除此之外一概不考虑;赚超一流的薪水,除此之外都是不够用。

他的生活看似美好而光鲜,占据了别人所艳羡的一切——名牌大学、高薪工作、娶妻生子,而在文章的末尾,男人却羡慕起了冒险家。

“他们多幸福啊,可以拥有多种未知。

”落日的余晖在他身后洒下,男人蓦然回首,看见的是自己单调的一生。

一切都亦步亦趋,却从未去寻找和发现那些不确定的东西。

长远的规划使人始终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概念,而保留一份不确定性,却能让人生更臻于圆满。

生活充满渊薮,我们必须在制定目标和探索未知中寻找平衡,才能做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样的脱俗姿态。

制定长远的目标固然是有效而有远见的做法。

一份卡耐基心理学报告指出,在十年前拥有清晰人生规划的人,十年后大多实现了他们的人生目标;而在十年前毫无规划的受访者,十年后也依旧在原地止步不前。

一份清晰的规划帮助人们超越他人,稳步向前,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意味着抹去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可能性和自由探索的权利。

试问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一张固有的人生清单,还是漫无目的地向前行走?都不是。

我们最好的人生,是在一份大致的规划之下,亦保留一份未知和不确定,留给我们年轻而好动的灵魂去冒险和探索。

探知《盗梦空间》中的那枚陀螺有没有倒,已然没有意义,因为正是那份未知才带来了无限的遐思。

探知《边城》中翠翠有没有等到他回来,也没有意义,因为这正是未知的美。

人生也是如此。

脚踏实地还是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
制定规划,并保留未知!
点评:
作者抓住了材料中的核心关键词“长远的规划”和“不确定性”,且很有辩证思想,从整体的角度论述了我们应在拥有规划的同时,保留一份“未知的美好”。

行文中,作者始终围绕着这一观点展开,论据选取新颖、得当,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丰富的课外阅读经历和较好的语言功底。

规划与未知(57分)
有的人生来就是规划者,在黑暗与未知中坚定找寻星辰的方向;有的人则生来是探索者,喜欢抓住自己心中的微光去探索前方。

人生很漫长,而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
规划者们总会做好长远规划,明确他们前进的目标与方向。

他们总会知道自己所求以及远方,不论过程中有多少的困难或是挫折,他们都会坚定自己既定的方向。

同样,他们也不浪费多余的时间来完成与目标无关的事,深刻明白把握当下就是最好的展望未来。

但是,现实往往又不会顺着规划发展,倘若只是拘泥于规划,只怕你的努力永远不会被远不兑现。

他们面临的挑战即未来的不确定性。

而探索者则恰恰相反。

他们喜爱寻求未来不确定的事物,心中的微光会指引他们去发现那些不确定性,同时也明白长远的规划所存在的弊端,所以他们只会自己置身于未知,去探索未知。

但同样,因为他们没有计划,常常又在未知的探索之中迷失了自己,不知前进的方向。

他们所面临的则是无规划的迷茫与手足无措,深陷迷雾之中。

所以,我们应明确未来的目标,有长远规划,同时去保留一定的不确定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与社会,把握当下。

夫子曾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有规划是人生的基始,是生命开始的标志。

人因规划而去改变,而去造就一个又一个的盛世繁华。

而有规划又可以具体向你展现如何使你的期待配上你的目标,或长或短,但它却是唯一使你飘渺未来变得具体可见的方式。

而那一点点的不确定性又是用来鞭策自己的好方式。

因为未来的一切是未知的,你也不知道自己的路是越来越靠近目标亦或是渐行渐远。

但因为这不确定性会使你更加清楚明白当下的可贵。

当下的具体可见的一切其实就是你未来的体现,虽然不在现在体现,但它的影响将决定
着未来。

当然,人的一生很漫长,我们会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面对不同的挑战与挫折,如此规划与未知也会改变。

年少求职时,规划性的严格执行是最佳选择;但相比三十而立之年或是四十不惑之年,那一点点的不确定性或者更加重要。

人生很长,在该规划时规划,该探寻时探寻,多元的经历变化,规划与未知的相融才是人生应具备的色彩。

点评:
有的人是规划者,坚定执行,心无旁骛;有的人是探索者,应时而变,顺应生活的不确定性。

年轻人大都热血沸腾,缺少的是规划的指引;中年人更多淡泊沉稳,更需要应对不确定性的激情。

“规划者”和“探索者”的提出,准确切题,并有趣有新意。

行于迷蒙山路间(58分)
对于一生,有人爱早早量度取舍,趋规划而行;亦有人宁可不作一想,随念所至,随遇而安。

这代表了两种十分不同的生活态度,就如同理性与感性在于人生之发展中的体现一样。

于我看来,过分的趋于理或感的一端未免太过偏颇,若能将这两类融于一身,才可谓真正寻到人生之乐趣。

热衷于规划固然好,但倘若只依着一个规划,规规矩矩地向前迈进,那么这样一种生活状态是不够丰富多彩的,其毫无新意、毫无意外的生活是否太过乏味?人生路上的其余景致,岂不都要被框定好的视野所不容,那些美好的事物便不都浪费了?以完全的理性,完整规划好未来,甚至何时该干什么事,某某事该不该避开,大概经历的,也只能是了无风浪,亦了无生趣的一生罢了。

但是若太随意,让生活充满了不确定,也亦充满了无数的方向,难免会导致前行一圈,却发现仍在原处的情景。

每个机会都想尝试,每个机遇却总坚持不久,久而久之,过于随性与感性化的道路选择甚至会招致几年、至几十年的毫无进益。

而今逐渐多元化的时代,给予每个人的人生选择愈发多样化,往往坚持过去的完备而细致的规划不适应如今的多变,抑或过分摩登的随意亦不能使人进益。

追根究底,唯有将人的感性和理性面与感性面交织,互补其长短,或许才是一条适于当代社会之样态的人生之途。

这就好比行于雨后迷蒙的山路之中,你的心中有方向,你想要行至山顶,故而无论你如何走,都是向上的。

而迷蒙的山雾即使遮盖住了你的视野,你也不至于不辨方向,如此,纵然你遇到一株松,一条溪,一只白兔,都不会干扰你前行的方向,你只是把它们当作路途的一抹抹靓丽的色彩与伴侣。

这就是一个基于目标下尝试、探索的过程,一条以未知景色充盈已知路
径的人生之途。

人毕竟是一个由理性判断与感性选择构成的个体,而人生,亦应是一条由理性决定所向,由感性决定所遇的雨后山径。

设定好起点与终点,任凭生活的不确定去填补其中的空白,以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丰富其上,从而构成人生的丰满、灵动。

行走于朦胧的山间石径,去赏枫林晚,去寻白云家,去聆玉笛声,最后,去望尽天下吧。

点评:
题目中的“迷蒙”“山路”无疑对应着“不确定性”“长远规划”。

开头围绕着“长远规划”“不确定性”具体说明优势与不足,然后得出将二者的优势加以互补方为上策的观点,接着将其统一在“行走于迷蒙上路”这一题目中来,并就此展开比喻论证,从而更好地论证了论点。

该文语言清新淡雅,富于诗意而不失质朴,表意明确清晰。

路上的精彩
有人认为,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便风雨兼程。

可我宁愿选择,驻足观赏路上的精彩。

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本无可厚非,每日都有自己的计划也是条理性的体现。

只是,若是完整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就像是为一部机器输入了全部指令,从此便始终遵守命令,这样的人生轨迹仿佛是既定的,这样的命运结局也好像是注定的。

可人是有思想的,我们并非机器,这样的注定对于我们是否过于无趣?我们需要不确定性,命运也始终赋予我们不确定性。

班超投笔从戎、鲁迅弃医从文,他们又有哪一个在最初的规划中便能预见这种不确定性呢?“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个相当常用的短语,告知了我们命运的俏皮。

这种不确定性并不仅仅是路上的小花小草,它甚至改变了我们的道路方向。

对于班超和鲁迅来说,他们命运的改变依旧是他们他们自己面对不确定性而做出的选择,而对于更多人来说,他们是被不确定的命运迫着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可是那条路依旧可以走得精彩。

刘伟因意外失去双臂,于是他去学习游泳,可命运再一次剥夺了他学习游泳的机会,他的身体承受不住。

可当人生转向后,他还是不懈于在路上寻找精彩,最终在钢琴上获得了成功。

充满不确定性的路上精彩那么多,我们何不去看看?曾经“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在网络上风行,甚至被戏称为文艺青年的三俗之一,可它的出现是有道理的。

人们厌倦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忙碌碌的生活,想为自己的生活添上一些不确定性。

于是,余秋雨说:“我不愿被一个圈子所束缚,我要跳出这个圈子。

”他走遍了各大遗迹,去寻找心中的精彩。

雷殿生为徒步旅行准备了十年,只是为了找寻路上的精彩和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当然啦,所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在保留高远志向的同时,我们何不观赏路边的
美好?即使不是蔷薇,或许是不具名的野花,至少带给心灵一点悸动吧。

而在保留不确定性的同时,规划也有其好处。

“蛟龙号”副总设计师崔维成在蛟龙号研制成功后,便毅然决然离开项目组,不知为了追逐精彩。

他能极快地掌握一项技术的原因便在于他统筹布局,他说:“我提前十年为下一个十年做出一个计划。

”规划并不详尽,但目标是明确的。

所以,他不害怕新领域的不确定性。

追寻心中的精彩,也驻足观赏路上的精彩,便足矣。

点评:
规划好的人生亦步亦趋,索然无味;应对命运的不确定性是人生常态,不论主动选择还是命运捉弄,都可以在不确定的命运中走出精彩人生;而心有规划又能助你更好地应对命运的不确定性。

文章三层,思路清晰,观点辩证,详略得当。

梦想不是车票
踏上月台,登上火车,仿佛未来都被刻在手中的车票上。

一站一停,一人,一车,一条路,知道重点。

有人喜欢追随长远的规划,就如同紧拽着车票,知晓自己去往何方。

但我认为,奢谈未来不如不不摸索,在探索命运的不确定中追逐梦想。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马云过去从未幻想过达到如今的成就,假如当初刚升入读大学时没有受邀前往澳洲,他也许不会面对着现代化城市盛景,在和朋友的探讨中意识到中国需要一个人来改变,确立新的梦想。

人在时代潮流中砥砺前行,是一个浪里淘金的过程,没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归宿在何方。

当一排排浪潮扑面而来,我们总是不得不改变、接受。

梦想不是车票,它不会有终点。

既定的规划往往会随人事变迁,甚至失了方向,但能顺应不确定性而改变能让你不断提升你的高度并修正你的方向。

这令我又想到著名企业家鲁冠球的一句话:“战士的终点,就是坟墓。

”回想当初筚路蓝缕的艰辛,被工厂裁员,被时代所束缚,长远的规划根本不可能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得以实施。

所以,一步一步走,是最好的选择。

正是这种在“鲍鱼之肆”下的灵活变通,助他拥有最大的电动车帝国,成为易贷中国企业家“教父”。

在不确定中探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渡过转折点,对国家亦然。

经历抗战、内乱、文革,共产党在这片华夏土地上慢慢挺起胸膛。

新时代意味着经济、科技等的多重变数,按“规”索骥是不可能的,所以邓小平提出要脚踏实地,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中国最正确而合适的道路。

国家如此,个人又何尝不这样!
梦想不是车票,不需要奢谈长远的规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设想于空谈,知识相较于太
过长远的单一规划,多方向性的辐射延伸或是小阶段的点点计划才是更适合我们的。

画家黄永玉说:“我爱玩,我活了这么久了,什么都接触过。

”除了画,这位爱“玩”的高龄老人乐于接受一切新事物,乐于学习以达到通达的境界。

而这种勇于接受、敢于转变的精神,恰恰是快乐的源泉。

为生活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去开拓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梦想不是车票,不需要章程和束缚。

没有人的未来会可丁可卯地落在规划的终点,所以不如享受那一份生活的赏赐和未知,自己去寻找、发现。

点评:
人生的列车有终点,可是梦想没有终点。

作者用贴切的比喻和生动详实的事例,揭示了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在追梦路上都不该也不可能沿着一条既定的路走下去。

应时而变、进行辐射性探求、永远保持对不确定命运的激情,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文质俱佳。

谋定而后动
漫漫人生路,有人会做好长远规划,有目的地去努力和奋斗;而有人却不奢谈规划,保留着不确定性就前行,他们以没规划好就行动有很多不确定性为理由,认为这样的不确定性能使人生更有趣,能在某些方面提高人应对紧急事情的能力,使人更有冲劲去攻克难关。

看上去有诸多好处,可是这样的人生如行驶在迷雾中的小舟,危险而又迷茫。

对我来说,人生还是应该谋定而后动。

事实上,对未来相对长的一段时间进行规划,会使人生更加有方向。

毋庸置疑的是,有方向的人生更加容易成功。

但凡卓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善于规划和经营人生的人。

大名鼎鼎的施瓦辛格从小便立志要当美国总统,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他设计了一条专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锻炼身体——当演员——出名——结交上流人士——获得知名度——当政客——当总统。

他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规划生活着、努力着,中间虽然也有过迷茫,虽然最终只做到州长,但他的人生还是近乎完美的,他成功了。

试想,假如他当初没有作好人生规划,成为总统多半是一场“黄粱美梦”。

把不可能变为现实,这就是规划的意义所在。

当然,人生不可能步步按照规划来。

因为时代在不断发展,环境也总是在不断变化,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影响着我们前进的每一步。

朝向未知人生的航程正如夜间行舟,前方虽有灯塔,但也随时会有迷雾、逆流或暗礁,需要时时调整航线以规避风险,有时候即便做出了各种努力,也还是会遭遇挫折和困难,影响到规划的执行。

由此可见,对未来一段时间进行规划的人生会更有目的,更有方向,但因为有各种不确定性的存在,规划就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我们适时地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

所谓谋定而后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人生如此,国家发展更须如此。

一个国家的发展,固然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但实现这个战略规划的步骤却不是一蹴而就的。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长远的规划,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但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却只能五年一个计划、一步一步地走,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国家之所以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制定发展规划,正是着眼于国际国内环境的不确定性,既要保持规划的长远性和战略性,又不失灵活性和动态性。

由此可见,无论是人生发展,还是国家发展,都需要一个谋定而后动的战略规划。

有人愿意让人生在规划中有序运行,有人更愿意使人生充满着不确定性,两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

对我来说,与其迷茫前进,不如更有目的和方向地前进。

谋定而后动,有长远规划而又能灵活适应可能的不确定性的人生才会更加璀璨吧。

点评:
文章从分析材料入笔,以退为进,提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紧承观点论述长远规划的意义所在,有一定说服力。

接着指出因为“不确定性”的存在,长远的规划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此说明“谋定而后动”的内涵。

作为补充论述,文章又从国家发展层面论述长远规划的必要性和动态特点,使论述更显完整严谨。

文章收束处,整合了材料中的两种观点,体现一定的辩证思维。

整体而言,文章立意显明,论述思路清晰,有一定的层递性和思辨性。

选择远方风雨兼程
人的一生很漫长,有人说做好长远的规划可以让自己有目标去努力和奋斗;而有人认为奢谈长远,不如保留一些不确定性,让自己去寻找和发现。

而在我看来,做好长远的规划,给自己一个努力的理由,其实往往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捷径。

倒不是批判“奢谈长远,不如保留那些不确定性,留待自己去发现和寻找”之类的观点,恰恰相反,我也认为生活中有些许神秘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恰恰就是在于生活充满太多的未知,覆盖着一层又一层的面纱,也就导致了生活充满变数,说其瞬息万变也不为过。

故此,如果没有一个斟酌成熟的长远规划,你会忽左忽右、飘摆不定,如同失去了方向而漂泊在大海中的小船,最终只能是迷失于茫茫大海之中。

一种对于不确定性的保留,而未能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便好比在突如其来的大雨中忘了带上一把伞,将自己置于手足无措的境地。

没有长远规划,岂不悲哉!
做好长远的规划,让自己有目标去努力与奋斗,这句话的确没有说错。

若是有了长远的规划,便是有了一个清晰的终点。

细细想来,好比在一望无垠的万顷碧波上之上时前方有一座灯塔,那对于迷途的船只来说,便是希望,便是正确,便是胜利。

在灯光的指引之下,便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在指引中前进。

而彼岸,总是会这样越来越近的。

总有一天,海的对角线,就在睁眼时,就在眼前的方寸之间。

有了长远规划,岂不对哉!
做好长远规划,让自己有目标去努力和奋斗,倒真是应了那一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只有树立了终点的旗帜,沿着长远的规划,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终有一天你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做好长远的规划,并不仅仅指确定了一个大目标,然后依然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安逸闲适地活着,而是还要定下一个具体实施的步骤,所谓“行胜于言”。

周恩来总理在少年之时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此,便投身革命,为之奋斗终身,他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一道,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终于使一穷二白的中国逐渐强大了起来。

即使天上的星星难以数清,也有去数的勇气,即使梦想难以实现,也有去拼搏的勇气。

对于成功的这一股子倔劲,便是如此而来的罢。

成功的花儿,总就是在这一步步地浇灌、耕耘之中,结成累累硕果的。

点评:
该文从两则矛盾性的材料中得出自己的观点——做好长远的规划,给自己一个努力的理由,其实往往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捷径。

然后结合原材料进行辩证论证,以“不确定性”的不足,来证明“长远规划”的正确,并且进一步强调“长远规划”的后续——不断奋斗的行动的重要性。

文章步步深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从论证方法来看,该文主要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事实论证等,说服力强。

长远规划之辨(59分)
岁末年初,有的人满怀憧憬拿出笔墨“规划”人生;有的人不屑于此,更愿意走一步看一步。

孰对孰错?议论不休。

不可否认,长远的规划能让人明确努力与奋斗的方向,自由勤奋的王冕、天赋异禀的莫扎特,都受益于对自己人生的长远规划。

它不受限于你的出身家境,只关乎你的梦想所求,可谓人人平等。

但反对者便说了,平等建立的规划却总得不到平等成功到达彼岸的机会,于是大肆鼓吹目标的无用,更甚者放肆自我,打着“世事莫测,及时行乐”的幌子虚度人生。

我们肯定生
活的不确定性,但我们更应发现变化中的不变。

但凡那些失败的长远规划,总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违背了计划的本真,“赚一个亿”绝对不是一种人生规划。

真正的长远规划是探寻自己的人生愿景后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畅想,是自己面对生活的变化有能力掌控航行的方向。

马克·吐温并非一路在作家之路上平步青云,矿场与密西西比河上的漂泊看似与作家梦毫无关联,在把握自己命运之手的掌控中,亦可成为实现梦想达成人生规划的奠基石。

同样,也有的人是长远规划的狂热者,写下一份计划便将其如神般地供奉,有的人甚至安排了人生的每一步,但当突变来临,他便束手无策了。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对待长远规划的正确态度也是你能否达到彼岸的重要依据。

一纸规划,并不意味着你走入了舒适区,面对抉择挑战与改变的勇气才是在规划中走远的法宝。

晚清重臣李鸿章极力想用洋务运动振兴民族,可大势并不允许他实现最初的设想,他保留着自己的爱国本心,周旋于外交内政之间,纵然愿景无法满足,人生其实亦无憾矣。

人生漫漫,长远的规划是人之所需,看清自己的所想,端正远行的态度,才能让这份愿景不会一蹴而就。

做好规划,并非迷信规划,忠于本心并非固执不变。

如此待世,长远的规划就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辨明长远规划,远观才会坚持自我,近探而处变不惊,方可笃行万里。

点评:
文章开篇简要提炼材料内容,引出“规划”的话题。

接着对长远规划的价值和保留生活不确定性之间进行辩证地比较。

作者的笔墨还是落在人生需要长远规划的中心论点上。

这是一个经过思虑反省后的结论,也正是经过了反向思考如对生活不确定的肯定,方能更看到长远规划的深远意义。

这是此文达到二类中上的原因之一。

然后,作者从反面对两类明明有长远规划却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人进行原因的深究和思考,从而对真正的长远规划的含义以及应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突变和不确定性有了让人信服的论述。

这样从反面分析明知要为却为得不彻底的分析,既有接地气的新鲜度,更有鞭辟入里的深刻性。

这是学生在进行原因分析中可以学习的一点。

鲁迅先生的《未有天才之前》一文就是这样论述的。

这一点也是此文达二类上的重要原因。

若说修改的话,作者可以就材料中的“保留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探寻和发现”这一点写得更清晰、更明确一些,并且能深入下去的话更好,毕竟真正的生活激情来源于长远的规划之外的未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