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再见了,亲人(A、B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日积月累_总复习
• D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 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 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 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 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 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 • F《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其中有这 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大禹,伟大的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 《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C《“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清代曹雪 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本文从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 特征,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及 动作描写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 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 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 • • •
23《刷子李》 A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B刷子李:技艺高超 C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写出了师傅的超凡技艺 和他的艺高胆大、自信、豪气千丈。 • D文章最后一句话意思有:1、“刷子李” 确实有绝活,这一绝活,要不是亲眼看见, 怎么也不敢相信是真的,说明“刷子李” 技艺高超。2、“刷子李”的绝活是他自我 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3、“刷子李”的 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让他感触很 深,获益颇多。
• 19《草船借箭》 • A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 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发生在东汉末年。作者:罗贯中。 • B中心思想: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 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 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 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赞扬了诸葛 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 C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周 瑜:智谋过人、妒贤忌能鲁肃:忠厚老实曹操: 生性多疑 • D《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有“桃园三结 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记”
(小学教育)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14.再见了,亲人 拓展阅读 志愿军英雄杨根思素材 新人教版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14.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志愿军英雄杨根思素材新人教版杨根思(1922年11月6日~1950年11月29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1922年11月6日,杨根思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羊郎店。
小时候就在上海资本家的工厂做童工,失业回乡后又给地主家做“牛倌”。
1944年光荣地成为新四军的一名战士。
1945年11月由于表现突出,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作战中,他机智勇敢,曾在围歼泰安守敌的战斗中,用18颗手榴弹夺取制高点;在鲁南郭里集战斗中,三次把拉雷投到敌地堡前;在齐村战斗中,他连续爆破守敌碉堡群;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他奉命率1个加强排攻击夏砦国民党守军,机智的摧毁1组暗堡群,还俘虏了近一个排的敌人。
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
28岁的杨根思是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立战功,是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但是这样残酷的战斗,他也是头一次经历。
穷人出身的杨根思当然比任何人都清楚站着做人的价值,惟其如此,他也更知道这种价值对于刚刚才站起来的他的同胞们的意义。
当然也就更明白自己脚下这个阵地对于眼前这帮美国鬼子的重要性。
不能把这个重要性让给美国鬼子。
除非他们踏着自己的尸体。
这没什么,上了阵地就没有想过活着回去,现如今的中国人是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死也要站着死。
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
接着,美军组织2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
《再见了亲人》阅读及答案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维持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忘怀?不,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斗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激感动)得流下眼泪。
在您好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
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bēi bèi))进了防空(kōng kng)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唯一的亲人。
您说,这比天高比海还深的情谊(yí yì),我们怎么能忘怀?1.在()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3分)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
(2分)开放()放心()永久()众多()3.把下面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但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1分)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4、这段讲了大娘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三件事(3分):①②③5、请用“——”在文中画出能表示“雪中送炭”的意思的句子。
(1分)6、请你用一句话,要赞美文中的志愿军战士。
(2分)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亲人”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亲爱的土地”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
2.从画线的词语中,我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三段内容里你感受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朝鲜人民朝鲜2.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情景(意思对即可)3.感受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情谊密不可分,亲如家人。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学习目标】1. 了解并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2. 学习认识和运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3. 阅读并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记住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
2. 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1. 掌握文章中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2. 培养学生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电视、VCR或PPT等教学工具。
2. PPT或黑板。
3. 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观看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亲人之间的重要性和感情的深厚。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先请学生跟读课文,然后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并使用图片或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文章写了什么?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家庭故事?文章中提到的亲人有哪些?2.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游戏或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如:亲人、告别、泪水、不舍等。
五、情感教育(15分钟)1. 通过教师讲述一个亲人离世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无常和珍惜亲人的重要性。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他们的家人,并表达对家人的感谢和思念之情。
六、写作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以《再见了,亲人》为题目,写一篇有关家人的文章,可以包括自己的家人、亲戚和朋友等。
2. 提供一些写作中常用的词汇供学生参考,并在写作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下节课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并学会运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优质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14 再见了,亲人》教案
114 再见了,亲人2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①开头的祈使句有什么作用?]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②这句话表现出了什么?]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③问句和感叹句的连用有什么效果?]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④反问句和重复否定句的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ɡōnɡ)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⑤怎样理解“雪中送炭”表现的感情?]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
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
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1☜2 ①一个祈使句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②这句话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慈母般的爱。
③一个问句一个感叹句,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的关心体贴。
④一个反问句和一个重复否定句,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
⑤“雪中送炭”写大娘不顾生命危险,带领全村妇女,在战士们最需要的时候把食物送到阵地上,表现了帮助的及时。
这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3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⑥反问句改为“我们不能忘记”可以吗?]段导读:第1自然段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同大娘话别的情景。
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4[⑦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故意识地在阵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式,表达了赞叹、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
因此,为大家分享了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一、教学设计理念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
本课蕴涵着伟大而丰富的情感,教师始终要饱含对朝鲜人民的崇敬之情,用生动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再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进而抒发、升华自我情感。
二、教学对象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思量、质疑感悟的能力。
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探索能力。
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配乐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 等手段,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产生共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分析《再见了,亲人》是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 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出了一个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
课文分别选取了送别路上在火车站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
在送别路上,记叙的是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的回顾,把现实的告别场面与往事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人物典型、场面典型。
于是文章很有感染力。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学生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4.再见了,亲人
黄继光
罗盛教
邱少云
抗美援朝战争中,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 后出兵130余万人,14万英烈 余万人, 万英烈 后出兵 余万人 的忠骨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的忠骨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这其中有:邱少云、黄继光、 这其中有:邱少云、黄继光、 杨根思、 杨根思、毛岸英
……
讲亲人
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 自由读课文第 自然段,思考: 自然段 1、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亲人一样为我们花心血, 、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亲人一样为我们花心血, 给我们送温暖? 给我们送温暖? 2、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3、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 、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己的小孙孙, 进了防空洞。 进了防空洞。”?
)。
别亲人
亲 人
讲亲人
为了志愿军战士,大娘( 为了志愿军战士,大娘( );
为了志愿军战士,小金花( 为了志愿军战士,小金花(
);
为了志愿军战士,大嫂( 为了志愿军战士,大嫂(
)。
讲亲人
为了志愿军战士,朝鲜人
民(
)。
讲亲人
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 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
);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比较句子
陈述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陈述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反问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 怎么能忘怀? 怎么能忘怀?
自学第2、 自然段 思考: 自然段, 自学第 、3自然段,思考:
1、谁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 、谁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 2、从哪些词句可见“亲人情”? 、从哪些词句可见“亲人情” 3、找出当中的反问句,好好读读。 、找出当中的反问句,好好读读。
《再见了亲人》
挖野菜
分析段落特点
开头:祈使句
中间:举例 结尾:反问句
分析段落特点
祈使句 祈使句的作用是要求、请求或命令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 祈使句的句末一般用感叹号。 祈使句可以用语气词“吧”作结,也可以不用语气词。 祈使句可以表示命令、请求、禁止、劝阻等。 表示命令的祈使句 例如:“保持肃静!”;“起立!” 表示请求的句式通常是“请……”。 例如:“请等我一会。” 表示禁止的句式有:“不准……”、“不要……”、“别……” 等。 例如 :「此处不准停车 !」 表示劝阻的句式「请勿· · · · · · ) 例如:「请勿在车厢内饮食。」 反问句: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 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 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写作背景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 日,美国发动侵朝 战争,战火燃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为了保 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 日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在 战斗中,和朝鲜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经过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1953年7月25日 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随后,中国 人民志愿军分批回国,1958年,中国人民 志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永远的英雄
杨根思:
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 领部队击退美军8次进攻, 只剩下他和一名受伤士兵。 最后关头,他让士兵撤离, 自己抱起最后的炸药包,冲 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 归于尽。
永远的英雄
罗盛教:
1952年1月,罗盛 教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 严寒,三次跳入冰窟中 抢救落水朝鲜儿童而不 幸牺牲。朝鲜政府为他 修建纪念碑和墓,用以 纪念他的英雄事迹和爱 无国界。
资料卡:
自1950年10月25日参战至1953年7月27 日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共阵亡114000余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再见了,亲人》教案篇1一、课题直接引入1、课前激qing:今日来听课的老师多吗?紧急吗?紧急是没自信的表现。
不用紧急,你只要静下心来读书仔细思索大声朗读英勇发言就能让听课的老师对你刮目相看,有自信吗?2、板书课题:今日我们来学习《再见了,亲人》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下,我听听你们感情怎么样?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再读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你一边跟他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语速要快点)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说?(比前面激扬)列车已经走远,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终一次深情地召唤:(读声较高,声音悠长)3、小结:同样一句话,不怜悯况下读法就不同。
二、初读后谈体会,整体感知1、读前提要求,让同学明确读时需要做什么课前读了吗?再读读好吗?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读完要说点什么,这是阅读的一个力量,也是一个习惯。
或者是对课文的内容,或者是对课文的结构,课文的情感,要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来。
不能读完一句话没有。
读完可以先说有关对课文整体方面的感受。
2、同学读书老师巡察3、沟通体会感受老师引导。
4、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记住了等听完后看能不能解决掉啊5、师问:我问一个,你们想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他们的主要情感是什么?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恋恋不舍)为什么恋恋不舍?由于他们是亲人呀6、由“亲人”引起辩论有道理也好像没道理,什么样的人是你的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
那么志愿军是中国人跟朝鲜人民是亲属吗?有血缘关系吗?那他们是亲人吗?不是亲人。
那怎么说再见了亲人呢?想跟我辩论吗?三、深化理解体会表情达意(主要学习第一部分)1、提出要求建议,引导有目标的读我盼望你们做其次轮阅读,这回的要求多了,认真听好。
一边读一边抓什么来读呢?第一抓住事实,看看课文都写了哪些事实,有的刚才已经提到,再认真看看这些事实蕴含什么道理,或者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你得理解它,理解了以后,用自己的话讲给我听,说服我。
14.再见了,亲人
14、再见了,亲人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认识“役、妮”等八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法指导收集抗美援朝资料或观看《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影了解背景。
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具体的人物所做的事,及抓住事例中的关键词句,认真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就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预习学案读课文1.我读了课文(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认为最难读的字词有:最难写的字:3.理解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4.课文中的“亲人”指谁?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5.了解时代背景:6.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有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7.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导学案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
1958年10月撤离朝鲜。
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精品)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情感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
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和整体感悟的机会,使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锤炼融为一体。
本课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生在积累、理解、体验和运用的过程中,采用以读促学的方式体会内涵,引导学生切实感悟。
再见了,亲人》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重点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和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意。
教学中,要使学生被一个个感人的形象所打动,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
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学生不容易理解。
此外,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研究。
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要引领学生以言语为凭借,进行有深度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领悟文字隐含的丰富情感,使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心灵中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通过整体把握,细读理解,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经验对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解读,通过情境性练读、对比性朗读开展研究活动,促进学生语言和情感的同构共生。
同时,需要准备抗美援朝战争背景资料和制作教学课件,以便更好地辅助教学。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在第一课时中,学生需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另外,借助课外资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背景,感知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
第二课时则着重于细读文本,挖掘文中的情感因素,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
14再见了,亲人 教案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重点研究动词
就是被她救过的伤员。
你想对大娘说些什么?
(4).研读“小孙孙”相关段落,理解“唯一”
(5).出示反问句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拓展延伸
1.浏览抗美援朝相关资料
2.了解英雄黄继光的事迹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就是亲人
(伟大友谊鲜血凝成)
《再见了,亲人》
课题
再见了,亲人
教材
分析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改成陈述句,体会用意
(二)与小金花
(1).参考自学案,围绕小金花发生了什么事情,用自己的话来说明
(2).整理学生发言,并出示: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研究重点动词
(3).体会段尾反问:
“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
重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设置情景,导入文本
14 再见了,亲人 作业本答案
14 再见了,亲人1、(1)战役战争战斗(2)顽强(3)侦查2、(1)脆弱软弱(2)喜讯(3)平坦3、大娘小金花大嫂先写:劝慰的话再写:回忆难忘的事最后写:表达深情厚谊用鲜血凝成、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感动的词句: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4、(1)(2)(3)雪:志愿军面临的困境(遭遇封锁,饥饿,疲劳)。
炭:大娘带着妇女们送来的打糕。
雪中送炭:在别人急需时给予支持帮助。
课文指在志愿军急需食物时,朝鲜妇女送来了打糕。
(4)1.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2.为救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小孙孙。
5、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情,以下事例“二选一”:老王偷偷地来到了敌占区,神不知鬼不觉地溜过了哨兵的眼皮子底下,来到了美国鬼子第二道防界线。
他趁哨兵转身的那一刹那,迅速地蹿走了,行动是那样的迅速敏捷,似野猫一般。
老王用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引开了哨兵,安全地抵达敌人的司令部,老王调查着敌人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和兵力分布,好各个击破,就在这时,敌人好像发觉到了不对劲儿,结果抓住了老王,将老王关在一所小房子里。
有一天,一位志愿军战士从敌占区侦察回来,发现了一个坑道边有个孩子在呼救,原来有个朝鲜小孩掉下了坑道,双手还紧紧抓住溪边的树枝。
小孩抓着的那根树枝就要断了,坑道深不可测,边上荆棘丛生。
周围没有任何人,也没任何工具,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这位志愿军战士便奋不顾身的跨过去,一手抓住一丛荆棘,猛地用另一只手拉住孩子,虽然手流血了,但朝鲜小女孩终于得救了。
这孩子就是小金花。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14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东平县旧县乡王古店小学李玉梅设计理念:语文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本案以“感动”这条情感主线展开教学,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格局,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使孩子们在“感动”中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在“感动”中让学生体会重点语句及反问句等一些特殊句式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噩耗、刚强、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1、领悟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原因。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开展读书活动,了解志愿军抗美援朝,英勇牺牲的战斗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课文,知道抗美援朝战争吗?(介绍抗美援朝)课文讲的就是抗美援朝战争后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场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难忘的记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说到亲人你想到了谁?那么,课文中写到哪些亲人?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感知大意1.提出初读要求:(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志愿军战士跟哪些“亲人”告别?告别时分别回忆了哪些事?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反馈、交流(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ī)、“谊(yì)”、“耗”(hào)等生字读音,注意“噩”、“嫂”的写法。
(2)学生汇报:课文中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感人的事。
【《再见了,亲人》A、B案】再见了亲人阅读答案
《【《再见了,亲人》A、B案】再见了亲人阅读答案》摘要:八年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分别际他们无限深情地喊着(师指课题生齐)──再见了亲人三、初课整体感知提出初要,()教师抽生词强调妮()、耗()等生音,()学生汇报课写到亲人有娘、金花、嫂(师板)并用课语句说出她们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学习目标有有感情地朗课背诵己喜欢段落学习通具体事例表达心写作方法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感情3会认8会写系上下理噩耗、战役、雪送炭、归尽、深情厚谊等词语思及课重句子含义学习重、难学习课用具体事例表达心写作方法体会朝人民用鲜血凝成深厚友谊课安排课案教学程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课两幅插图)这节课老师给学们带两幅具有历史性义图片请认真观察人物衣着、神态、动作用两句话描述图指名学生描述3师结这两幅图描绘就是958年批志原军离开朝鲜回国车上朝鲜人民告别情景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师板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展示学生收集到有关抗美援朝指名学生用两句话介绍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八年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分别际他们无限深情地喊着(师指课题生齐)──再见了亲人三、初课整体感知提出初要()请用己喜欢方式课准音通句子遇到生词多两遍()思考课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学生初课教师巡视适指导3反馈、交流()教师抽生词强调妮()、耗()等生音()学生汇报课写到亲人有娘、金花、嫂(师板)并用课语句说出她们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速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段落放声()指名学生直接体现依依惜别情段落(~6)四、激情朗引发悬念是啊分别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又明白了什么?江报、交流(师相机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3结从刚才朗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什么会有这样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乡长达八年久归心似箭驹妇鞘嵌嗝聪牖氐狡薅肀摺追⑺咨肀摺?墒撬侨聪Mぉ?br(齐)列车啊请开得慢些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等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召唤还令人留恋?课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原因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3段容五、布置作业背诵~6段熟~3段写课生新词二课、复习巩固激情导课志愿军叔叔们回国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全班齐背~6段)到底是种什么样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3段二、精品味体现真情()教学然段请学们放声然段边边画出让你感动句子圈出你认重要词语并细细体会体会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①齐了这句话你有什么要问吗?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②再课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展示与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事例③总结枪林弹雨送打糕;救亲人失孙儿;救亲人勇献身;了亲人失双腿()出示句子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送炭啊①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娘真情②指出雪送炭这词让学生系上下理词③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理④指导朗体会感情(学生如讲到其他句子教师随机教学)(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二、三段总结学法①放声划句子②重句抓重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③有感情朗悟情(黑板出示)按以上学法组合作学习二、三段3反馈交流根据学生句子随机拨例如()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二天传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归尽(抓住噩耗、归尽两词品味)()我们付出了这样高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对国人民友谊?(抓住代价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不)(3)讨论前三然段写法上有什么共特?这样写有什么处?(都用二人称;都先用称呼语;这样写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表达感情都是通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感情)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娘、金花、嫂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学可以起(感情朗~3段)朝两国人民友谊是用鲜血凝成(板用鲜血凝成深情厚谊)是受战火洗礼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鸭绿江两年零九月战争有00万优秀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36万余人将热血洒了朝鲜三千里江山学们可以结合学课展开想像说说志愿军战士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二人称讲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感人事迹填空、交流然全班齐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情谊因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_______5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叮咛战士们心里深情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心里深情地呼喊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6段女生充当朝鲜人民可模仿课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情话别四、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背诵己喜欢段落()收集有关抗美援朝出现感人故事开英雄故事会(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学石益芳)B案课前准备了抗美援朝战争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发生故事教学程课、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思?(有血缘关系关系亲密人)谁是我们亲人?课亲人指谁?(指娘、金花、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话是谁说?3介绍代背景950年0月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侵略极端困难条件下朝两国人民终打败了美国侵略军958年0月撤离朝鲜漫长八年血与火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日子终不顾人们深重感情而临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课题再见了亲人课娘、金花、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血缘关系那什么把他们也称亲人呢?──激发学生课兴趣二、深入研展示探究程初课整体感知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孙孙()金花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归尽(3)嫂挖野菜炸伤了腿走进情境感受体验()由然段哪里看出娘像亲人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词句体会①交流学生说句子由谈体会②重出示是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送炭啊雪送炭是什么思?哪里写出了雪送炭困难和危险?娘她们仅仅是我们送打糕吗?还我们送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这句话八年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温暖想象下说说娘还会我们做哪些事?也许娘做事还有更多更多这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起有感情地朗这句③引是啊素不相识娘虽然不是我们母亲但却像母亲样甚至胜似母亲因离别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娘就是我们亲人就是我们母亲()组合作学习二然段①由二然段出感动人句子抓住重词句体会随机理词语归尽、噩耗②重指导金花妈妈与敌人归尽她死重泰山但金花什么没有哭呢?出示句子志们伤心地痛哭起你却把脚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仇我定要报失妈妈痛对敌人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强烈有感情地朗③引刚强金花失妈妈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金花离别关心地说──(生)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3)组合作学习三然段①指名三然段出令你感动句子抓住重词句组交流体会②重交流出示句子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面山上野菜挖光了又跑到前沿阵地挖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嫂什么还要挖呢?这说明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这然段③引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嫂却付出了双腿残疾代价所以志愿军心目这位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离别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我们付出了这样高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对国人民友谊?三、再课加深体验这些感人故事打动你是哪人事迹呢?有感情地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由说3是八年血雨腥风起渡八年峥嵘岁月共走血与肉凝成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再见了亲人二课、朗课领悟写法选择你感动人物事迹有感情地朗学生分别不故事3这三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这三然段虽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朝鲜人民代表人物都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日日夜夜、说不尽关心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段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感激和不舍情二、刨根究底再再悟可亲可敬朝鲜人民什么要像亲人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课出句子体会交流五次战役候由敌机封锁造成了暂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所房子里有班鬼子看守着95年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候我们缺少野菜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人甘共苦都是了什么?(了共敌人了共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四、创设情境体验朗当离别抽泣声与长鸣汽笛交织起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当列车轰鸣声紧似声你心情是怎样呢?请通四、五、六然段朗表现出你心情指名──评──齐3了这几然段你觉得当场景可以用哪几词形容?(难舍难分、依依不舍)正是因朝两国人民友谊是用鲜血凝成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感情五、总结全回归整体齐声朗课这课是以志愿军口吻说但是依依惜别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金花、娘、嫂三者人以角色以他们口气写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六、作业背诵喜欢段落摘录使己感动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再见了,亲人(A、B案)再见了,亲人学习目标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课时安排课时A案教学过程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
指名学生描述。
师小结: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原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
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
八年来,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分别之际,他们无限深情地喊着──再见了,亲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初读要求。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反馈、交流。
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耗”等生字读音。
学生汇报本课写到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并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
速读课文。
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指名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情的段落。
四、激情朗读,引发悬念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么?江报、交流。
小结: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身边、白发双亲身边。
可是他们却希望──列车啊,请开得慢些,……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课文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1~3段内容。
五、布置作业背诵4~6段,熟读1~3段。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激情导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
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教学自然段请同学们放声读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
并细细体会体会。
反馈交流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①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②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展示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③总结: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
出示句子: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①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
②指出“雪中送炭”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③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④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总结学法:①放声读,划句子。
②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
③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
例如,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
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
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
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浴血奋战,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_______。
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里深情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4-6段,女生充当朝鲜人民可模仿课文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情话别。
四、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中出现的感人小故事,开个英雄故事会。
B案课前准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课时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谁是我们的亲人?课文中的“亲人”指谁?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
1958年10月撤离朝鲜。
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自由读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交流。
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重点出示:◇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
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随机理解词语:同归于尽、噩耗。
②重点指导: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
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
有感情地朗读。
③引读: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②重点交流,出示句子:“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③引读: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有感情地读一读。
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分别读不同的故事。
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二、刨根究底,再读再悟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交流:◇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菜……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什么?四、创设情境,体验朗读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现出你的心情。
指名读──互评──齐读。
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回归整体齐声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
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