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李贽独坐

合集下载

晚明狂人李贽(四)

晚明狂人李贽(四)

晚明狂人李贽(四)万历十六年(1588年)《初潭集》刊刻完成,万历十八年(1590年)《焚书》问世,这两本书因为尖锐地批评了道学家的虚伪和自私,受到了如耿定向这样信奉儒学的达官显贵排挤,1599年《藏书》问世,他的境况更差,以至于他居住的芝佛院都被当地的无赖一把火烧成平地。

贫困交加、体弱多病的李贽,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被北京的马经纶接到了通州居住,在通州,他整天与马经纶一起研究《易经》,并完成了最后一部著作《易因》。

万历三十年(1602年),有礼科都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李贽,说他妖言惑众、倡导乱世,万历皇帝接受了张问达的弹劾,锦衣卫赶到通州马经纶家抓人。

听说锦衣卫来了,李贽让人抬来门板,因为他病弱的身子只有被抬着走路,他强撑着爬起来走到门板前倒下。

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冲到马经纶家,看到李贽的样子,他们也呆住了,只好将李贽放到门板上抬到锦衣卫大狱。

马经纶确实是够朋友的人,他要跟着李贽一起进城为李贽辩冤,尽管李贽一再拒绝,毕竟马经纶还有老父需要堂前尽孝,可马经纶顾不了这些,他一路陪着李贽进京。

在狱中,马经纶还想多方营救李贽,到处求人为李贽伸冤,可惜万历皇帝已经批示:“李贽敢猖(倡)乱道,惑世诬民,便令厂卫五城严拿治罪。

其书籍已刊未刊者令所在官司,尽搜烧毁,不许存留。

如有徒党曲庇私藏,该科及各有司访参奏束并治罪。

”三月十六日,李贽自杀身亡后,马经纶将李贽的遗骸葬于通县北门外迎福寺侧。

一代狂人走了,假如他在生前不是足够的狂妄,他会像历史上无数的思想家一样,在不经意之间就被历史黄沙给盖掉了。

因为他的特立独行,后世人对他留下了很多评论,这些评论中有褒有贬、有赞有否,赞他的人,简直把他说成了圣人,批评他的人也是言之凿凿。

1、他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思想家。

包括黄仁宇先生在内,有很多人都认为他的思想是自相矛盾的。

他天生就是反权威、反儒释道的先锋,可他40岁之后开始沉迷心学,成为王阳明创立心学的分支泰州学派的弟子,王阳明的心学属于儒学的分支。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李贽《独坐》阅读答案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李贽《独坐》阅读答案

李贽《独坐》阅读答案:篇一:浅析李贽诗歌的艺术特点浅析李贽诗歌的艺术特点摘要:李贽是明代晚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在文学理论方面提出了“童心说”,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领域独树一帜。

李贽的诗歌传世不多,但其诗歌创作有着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他“童心说”的特点。

他的诗歌不仅有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之作,也有珍视亲情友谊之作,还有对其人生遭遇的感慨。

而其诗歌的语言大多通俗易懂,平白朴素,不拘泥于形式。

关键词:李贽;诗歌;童心说;艺术特色李贽,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学者和文学家。

本名载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泉州晋江人。

他提出了“童心说”的文学理论观念,他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认为童心是人在最初未受到外界干扰时毫无做作,绝对真诚的本心。

如果失去童心,就是失去了真心,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

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

由此可见李贽对童心的重视。

他这一文学理论对其诗歌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贽诗歌的形式不拘泥于一般诗歌的格式,有些诗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绝句或律诗。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些打破常规的诗句,他会在七言诗中穿插五言诗句。

例如《过桃园谒三义祠》“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谁识桃园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

我来拜祠下,吊古欲沾襟。

在昔岂无重义者,时来恒有白头吟。

三分天下有斯人,逆旅相逢成古今。

天作之合难再寻,艰险何愁力不任。

桃园桃园独蜚声,千载谁是真兄弟?千载原无真兄弟,但闻季子位高多金能令嫂叔霎时变重轻。

”①,这首诗以七言为主,但是中间也有“我来拜祠下,吊古欲沾襟”的一联五言诗句,以表现他对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敬佩和感慨。

而诗的尾联“千载原无真弟兄,但闻季子位高金多能令嫂叔霎时变重轻”,用了长达十七个字的句子,将桃园三义士真挚的友情与苏秦之妻嫂重金钱而轻亲情作比较,感慨当下社会人们已经不能像桃园三义士那般单纯的交往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能重情反而重利。

李贽《独坐》译文《独坐》鉴赏及赏析

李贽《独坐》译文《独坐》鉴赏及赏析

李贽《独坐》译文《独坐》鉴赏及赏析《独坐》是由李贽所创作的,全诗表现了李贽晚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之感,回想其坎坷的一生,顿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慨叹,是其晚年真切感情的流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独坐》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独坐》明代:李贽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独坐》译文有客人来访时欣喜非常,无人关心时只能与落花对话。

微醺如酒的春风拂弄着细细的草叶,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沙滩上。

长久的客居生活总像是梦境一般,只有朋友来时才能不再思念故乡。

一天已经过去,琴和书还未整理,独坐送走残余的晚霞。

《独坐》注释青眼:指对人喜爱。

凉月:秋月。

整:整理。

《独坐》赏析首联写的是他卜居山林的日常生活状态。

有客人的时候就兴高采烈,欢喜无已;无人来访之时,没有人可以与之派遣寂寞、交流思想心得,就只能与落花对话,寂寞之情油然而生。

仅仅依据这首诗的行文风格,从诗面上来分析,“有客”是衬“无人”的,而写“开青眼”的短暂喜悦,正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问落花”的孤独。

实际上,在李贽的独居过程中,“有客”确是极少数,更多的时候是寂寞一人。

当然这里的“客”并非指任何来访者,而是与李贽志同道合、思想统一的人,只有这样的人在李贽看来才能称之为“客”,否则他是闭门不见的。

在《高洁说》中,李贽对这一点有很明确的解释:“谓予自至黄安,终日锁门,而使方丹山有好个四方求友之讥;自住龙湖,虽不锁门,然至门而不得见,或见而不接礼者,纵有一二加礼之人,亦不久即厌弃。

是世俗之论我如此也。

殊不知我终日闭门,终日有欲见胜己之心也;终年独坐,终年有不见知己之恨也。

”其实不着手于此,仅仅从诗面“有客开青眼”,亦可略见一斑。

一个“开”字写出了蓦然惊喜的心情,同时表明了更多的时候他是像阮籍那样,“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的。

“无人问落花”一句中,“落花”是古典诗词里的常见意象,落花暮春,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时光无可挽回的流淌。

李贽《独坐》阅读理解习题附答案

李贽《独坐》阅读理解习题附答案

李贽《独坐》阅读理解习题附答案独坐①李贽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②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

【注】:①此诗是作者晚年之作。

②翻:反而。

1.这首诗一、二句是如何表现诗人独坐时的心境的?请简要分析。

(5分)2.有人认为,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既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和感伤,又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乐观豪情。

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答案:首二句用衬托(反衬)的手法表现出诗人独坐时的心境。

以“有客”衬“无人”,有客时兴致勃勃,眼神中闪烁出欢欣和喜悦;无人时愁闷无谴,只能与落花为伴,向飘零的落英倾洒心头的孤苦。

(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点出心境4分)2.答案:同意。

颈联点出了独坐的原因,客居他乡久了,反而疑心自己在梦中,外表看,亲朋好友来了,就不思念家乡了,实则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只是朋友来了,诗人才暂时中断无穷无尽的哀叹和感伤(答因“落花暮春”“客居”而感慨时光的流逝、风烛残年的境况、人生的凄楚也可;结合颔联答出迟早一“暖”一“凉”却隐含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意也可。

);尾联展现了诗人以琴娱情,以书励志的晚年客居生活。

诗人刚读过书,抚过琴被满天绚丽的晚霞吸引来不及整理琴与书,独坐欣赏晚霞,“送”字表现出诗人对红透天边的晚霞含有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对晚霞的喜欢,不正是对晚年客居生活充满信心的自然流露吗?诗人独坐黄昏,表现出“烈士晚年,壮心不已”的乐观豪情。

(观点1分;概括出“思念家乡等”及“对生活充满信心”各2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不同意不给分)。

独坐余光中赏析

独坐余光中赏析

独坐余光中赏析
独坐----余光中
一整个下午电话无话
最后是再也分不清楚
是我更空些還是空山更空
只隐然觉得
晚春,只剩下一片薄暮
薄暮,只剩下一只布谷
用那样的颤音
锲而不舍
探测着空山的也是我的深处
在手机与呼叫器无远弗届的年代,当各种行动电话充斥,现代人生活常被高科技电子通讯产品切割得破碎凌乱之际,细品余光中短章《独坐》,格外启人深思。

全诗的关键,或说诗人写诗的灵感,在于这是一个意外的“电话无话”的下午,外界切干扰消失了,往日忙碌的生活忽于此时空出大段安宁与悠闲,诗人家中独坐,自午后至薄暮,倾听并享受这段寂静,不但没有被世界遗忘的落窦之感,反涌生清宁、庄严与轻微的喜悦
那是贴近自己的喜悦,与向内在深处进行自我探索的庄严。

独,不是孤独,而是一种纯粹、自由的状态;空,也不是空洞,而是一种干净、透明的感觉。

因为就在这电话失声、
仅一座空山与一只布谷鸟相陪的春日午后,世界变得简单、轻松起来,内在的渣津沉淀了,心灵的尘垢剥离了,人与大片安静合而为一,逐渐向自己的核心靠近。

因此,这首不满十行的小诗,清淡写来,所碰触的,却是关乎一个人的完整、自由以及回归自我的课题。

但诗人的目的,不在作哲理性的探讨,却在感性抒情,借着气氛的烘托、实景的描绘,企图呈现独、空、深之意境。

于是,晚春、空山、薄暮、布谷、如探针般轻颤的鸟音,乃至诗人自己,遂都格外显得空灵起来;而一个饶富潜力的哲学命题,遂也成为段令人神往的美学叙述。

古诗词欣赏【李贽】

古诗词欣赏【李贽】

古诗词欣赏【李贽】古诗词欣赏【李贽】【读书乐】天生龙湖,以待卓吾。

天生卓吾,乃在龙湖。

龙湖卓吾,其乐何如。

四时读书,不知其余。

读书伊何,会我者多。

一与心会,自笑自歌。

歌吟不已,继以呼呵。

恸哭呼呵,涕泗滂沱。

歌匪无因,书中有人。

我观其人,实获我心。

哭匪无因,空潭无人。

未见其人,实劳我心。

弃置莫读,束之高屋。

怡性养神,辍歌送哭。

何必读书,然后为乐。

乍闻此言,若悯不谷。

束书不观,吾何以欢。

怡性养神,正在此间。

世界何窄,方册何宽。

千圣万贤,与公何冤。

有身无家,有首无发。

死者是身,朽者是骨。

此独不朽,愿与偕殁。

倚啸丛中,声震林鹘。

歌哭相从,其乐无穷,寸阴可惜,曷敢从容!【富莫富于常知足】富莫富于常知足,贵莫贵于能脱俗。

贫莫贫于无见识,贱莫贱于无骨力。

身无一贤曰穷,朋来四方曰达。

百岁荣华曰夭,万世永赖曰寿。

【九日同袁中夫看菊寄谢主人】去年花比今年早,今年人比去年老。

尽道人老不如旧,谁信旧人老亦好。

秋菊总开旧岁花,人今但把新人夸。

不见旧日龙山帽,至今犹共说孟嘉?去年我犹在阴山,今年尔复在江南。

傍人错指前身是,一是文殊一瞿昙。

花开于我复何有,人世那堪逢重九?举头望见钟山高,出门便欲跨牛首。

袁生袁生携我手,欲往何之仍掣肘。

虽有谢公墩,朝朝长在门。

虽有阶前塔,高高未出云。

褰裳缓步且相随,一任秋光更设施。

天生我辈必有奇,感君雅意来相期。

入门秋色上高堂,烹茶为具呼儿郎。

欢来不用登高去,扑鼻迎风尊酒香。

子美空吟白发诗,渊明采采亦徒疲。

何如今日逢故知,菊花共看未开时!【至日自讼谢主翁】明朝七十一,今朝是七十。

长而无述焉,既老复何益。

虽有读书乐,患失又患得。

患失是伊何?去日已蹉跎。

患得是伊何?来日苦无多。

聪明虽不逮,精神未有害。

故秃锋芒少,指柔龙蛇在。

宛然一书生,可笑亦可爱。

且将未死身,暂作不死人。

所幸我刘友,供馈不停手。

从者五七人,素饱为日久。

如此贤主人,何愁天数九!【朔风谣】南来北去何时了?为利为名无了时。

为利为名满世间,南来北去正相宜。

李贽诗词名句

李贽诗词名句

李贽诗词名句1.《独坐》李贽〔明代〕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2.《云中僧舍芍药·其二》李贽〔明代〕笑时倾城倾国,愁时倚树凭阑。

尔但一开两朵,我来万水千山。

3.《恨菊》李贽〔明代〕不是先生偏爱菊,清霜独有菊花开。

满庭秋色无人见,敢望白衣送酒来。

4.《云中僧舍芍药其一》李贽〔明代〕芍药庭开两朵,经僧阁里千声。

木鱼暂且停手,风送花香有情。

5.《初到石湖》李贽〔明代〕皎皎空中石,结茅俯青溪。

鱼游新月下,人在小桥西。

入室倾尊酒,逢春信马蹄。

因依如可就,筇竹正堪携。

6.《书能误人》李贽〔明代〕年年岁岁笑书奴,生世无端同处女。

世上何人不读书,书奴却以读书死。

7.《系中八绝·老病初苏》李贽名山大壑登临遍,独此垣中未入门。

病间始知身在系,几回白日几黄昏。

8.《石潭即事》李贽〔明代〕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牡丹时其一》李贽〔明代〕牡丹才记欲开时,芍药于今久离披。

可是山中无人到,花开花谢总不知。

10.《赋松梅·其二》李贽〔明代〕皎皎中秋月,无声谁论价。

有色兼有声,松梅明月下。

11.《观涨》李贽〔明代〕雨意独悠悠,河头不断流。

三辰犹滞此,几日到神州?踟蹰横渡口,彳亍上滩舟。

身世若斯耳,老翁何所求。

12.《入山得焦弱侯书有感》李贽〔明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古人聊自遣,此语总非真。

学问多奇字,观书少斫轮。

何时策杖屦,共醉秣陵春?13.《秋前约近城凤里到周子竹园其二》李贽〔明代〕暑在人还倦,竹深风自凉。

茶来频我酌,酒到与君尝。

徙倚窥驯鹿,闻呼过短墙。

沈吟秋日近,容易得相将。

14.《自武昌渡江宿大别》李贽〔明代〕疏钟夜半落云房,今夕何由见武昌。

流水有情怜我老,秋风无恙断人肠。

千年芳草题鹦鹉,万里长江入汉阳。

大别原非分别者,登临不用更悲伤。

15.《富莫富于常知足》李贽〔明代〕富莫富于常知足,贵莫贵于能脱俗。

宅家诗和远方的经典语录

宅家诗和远方的经典语录

宅家诗和远方的经典语录1.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小窗幽记·集景篇》2.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李贽《独坐》3.安乐窝中酒一樽,非唯养气又颐真。

——邵雍《安乐窝中酒一樽》4.幽襟聊自适,闲弄紫薇花。

——郑畋《中秋月直禁苑》5.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6.冬至微阳斡化机,闭关独坐正相宜。

——刘基《冬至》7.拨火煨霜芋,围炉咏雪诗。

——朱有燉《和白香山何处难忘酒》8.主人静坐心无物,读尽人间未见书。

——赵期《自述其一》9.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10.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11.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李白《立冬》12.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萧洒。

——玄觉《永嘉證道歌》13.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

——杨基《浣溪沙·上巳》14.昼梦无人搅,春窗一味幽。

——吴与弼《寓宝应寺其一》15.对酒但知饮,逢人莫强牵。

倚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

——王绩《过酒家五首·其四》16.暖拥红炉火,闲搔白发头。

百年慵里过,万事醉中休。

——白居易《闲坐》17.竹榻斜眠书漫抛,一枕余,心闲梦稳。

——《小窗幽记·集素篇》18.将养精神便静坐,调停意思喜清吟。

——邵雍《又旋风吟二首其二》19.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20.南台静坐一炉香,亘日凝然万事忘。

不是息心除忘想,都缘无事可思量。

——守安《颂》。

秋夜独坐诗歌鉴赏

秋夜独坐诗歌鉴赏

秋夜独坐诗歌鉴赏
《秋夜独坐》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诗歌意译:夜里独自一个人坐在佛堂上,为自己的日渐衰老而难过。

快到二更天时分,山中下起了小雨。

耳畔听到雨水击落野果的声音,一只草虫避雨钻进了佛堂,在灯光下长鸣。

人的衰老是无可避免的,妄想修成金丹大道,长生不老,哪里有这种可能。

想要摆脱生老病死的痛苦,只有忘记七情六欲。

这一首诗,讲的是一个人的思维转变过程,有一点老僧说禅的味道。

开头两句讲诗人寂夜孤灯,独坐佛堂上,为自己的衰老而难过。

“悲双鬓”,就是在悲伤自己两边的鬓发开始变白了。

一个人一旦开始衰老,离生病和死亡也就不远了。

谁能不为此难过呢。

于是,诗中人睡不着觉,一直发愣。

快到二更天的时候,忽然听到窗外雨点打落了野果的声音。

跟着,一只草虫钻到他油灯下面鸣叫。

野果落地就腐烂了,这是它生命的结束。

它的死亡受到雨水的影响,自己是作不了主的。

但是,草虫却知道爬进房间里面避雨。

他因此悟出一个道理:人的衰老,表面上看就像野果落地一样无法逆转,但是野果是植物,不会挪窝;草虫是动物,它懂得自己寻觅
生机。

所以,人也可以自己采取主动的方式来让自己过得舒服。

身体的衰老是自然规律,没有人能改变。

成神、成佛都是痴心妄想。

但是,人内心的痛苦却有办法克服。

解决这种痛苦的办法,就是静心修禅,皈依我佛。

李贽故居教育意义

李贽故居教育意义

李贽故居教育意义嘿,朋友们!今天咱得唠唠李贽故居,这地儿可老有意思了,就像一个装满奇珍异宝的魔法盒子。

你想啊,李贽那可是个超级酷的古人,就像古代文化星空中一颗超级闪亮的怪咖星。

他的故居呢,就像是这颗星掉落在人间的小基地。

走进故居,就感觉像是穿越到了他的世界,那种感觉,就像是哆啦A梦打开任意门一样神奇。

这故居里的一砖一瓦呀,就像是会说话的小老头老太太,在那絮絮叨叨地给你讲李贽当年的故事。

比如说他那些离经叛道的思想,在当时就像是在平静湖水里扔了个超级大炸弹,炸得那些传统观念的水花到处都是。

而我们现在站在他故居里,就像是站在那炸弹爆炸后的余波里,感受着那种思想冲击后的震撼。

李贽就像是文化界的孙悟空,拿着他那思想的金箍棒,在封建礼教的天庭里搅得个天翻地覆。

他的故居就像是花果山,孕育出了这么个了不起的“齐天大圣”。

在这里,你能想象到他当年在这小天地里,皱着眉头思考那些惊世骇俗的观点,就像一个超级学霸在解一道超难的数学题,而且还是那种打破常规算法的题。

这故居的教育意义啊,就像是一把超级搞笑的痒痒挠,挠得你心里直痒痒。

它不是那种板着脸给你讲道理的,而是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在你耳边轻轻说:“嘿,看看人家李贽,多有勇气,你也得有点自己的想法呀。

”它能让你在嘻嘻哈哈中,就接受了那种敢于创新、敢于质疑的精神。

而且呢,这故居就像是一个文化的漩涡,你只要靠近它,就会被卷进去。

一旦卷进去了,你就会像个贪吃的小怪兽,大口大口吞食着李贽的智慧和勇气。

它教会我们不要总是人云亦云,要像李贽一样,做一个思想上的“独行侠”,在这个世界里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

在这里,你会觉得那些传统的条条框框就像是一条条脆弱的小绳子,而李贽用他的思想利刃,轻易地就把它们斩断了。

我们在他的故居里,就像是得到了他的真传一样,也想拿起自己的小剑,去斩断生活中那些不合理的小束缚。

李贽故居就像是一个文化的欢乐派对,大家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灵感小蛋糕。

不管你是小屁孩还是老顽童,都能在这里收获满满的惊喜,就像在寻宝游戏里找到了最珍贵的宝藏一样。

安静独处的古诗词句

安静独处的古诗词句

安静独处的古诗词句安静独处的古诗词句如下: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3、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刘禹锡《白鹭儿》4、独唱谁余和,白云相对间。

——周馨桂《香山歌》5、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鲍照《拟行路难·其六》6、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7、山亭水榭秋方半。

凤帏寂寞无人伴。

——朱淑真《菩萨蛮》8、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9、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王维《早秋山中作》10、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二》11、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12、午鸠鸣春阴,独卧林壑静。

——王安石《独卧有怀》13、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王维《登河北城楼作》14、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15、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16、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17、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白居易《紫薇花》18、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高启《青丘子歌》19、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20、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梅尧臣《鲁山山行》21、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卢照邻《长安古意》22、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唐寅《桃花庵歌》23、黄昏独倚朱阑。

西南新月眉弯。

——冯延巳《清平乐》24、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25、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26、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27、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优美古诗词5言

优美古诗词5言

优美古诗词5言1.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2.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袁枚《偶步》3.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

——李珣《女冠子·春山夜静》4.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

——江淹《铜爵妓》5.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道源《早梅》6.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7.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袁枚《题画》8.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9.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

——李珣《菩萨蛮·回塘风起波文细》10.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张养浩《雁儿落兼得胜令》11.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揭傒斯《寒夜作》12.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13.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

——孙光宪《菩萨蛮·青岩碧洞经朝雨》14.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刘孝威《采莲曲·金桨木兰船》15.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

——张祜《筝》16.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吴均《咏雪》17.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何逊《与胡兴安夜别》18.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

——毛文锡《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19.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何逊《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诗》20.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谢灵运《七里濑》21.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元鹏《山中四咏》22.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萧绎《采莲赋》23.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

——谢灵运《悲哉行》24.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

——常建《春词二首》25.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李贽《独坐》26.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李煜《三台令·不寐倦长更》27.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袁枚《苔》28.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修睦《落叶》29.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李贽焚书讲了什么_李贽独坐讲了什么

李贽焚书讲了什么_李贽独坐讲了什么

李贽焚书讲了什么_李贽独坐讲了什么李贽(1527~1602)福建泉州人。

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而《焚书》和《续焚书》是李贽的代表作之一。

那《焚书》讲了什么内容?李贽的独坐又讲了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李贽焚书讲了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李贽焚书讲了什么《焚书》是李贽寓居麻城芝佛院时所写书籍,据说完成时已64岁高龄,该书共有6卷。

《续焚书》是李贽死后他的弟子收集整理而成,共5卷。

两者性质和题材都非常相似,后者算是对前作的补充,收集的就是前作完成后李贽的所言所写。

《焚书》不是单一的诗集、小说集、短文集等文体,它的内容包括了李贽的书信、杂文、历史评论、诗歌等,也展现出他政治、社会、哲学等多方面的思想主张,涵盖非常全面。

虽然内容题材广泛,但它们的主题是一致。

整部书都是李贽在批判儒家尤其是理学,其中有许多文章是在讽刺和抨击那些满嘴仁义道德、底子里满是藏污纳垢的文人士大夫。

借由批判披着儒家外衣的伪君子和假道学,李贽开始怀疑儒家学说,开始否定它的正统性。

《焚书》中,李贽的言词是犀利,宛如一把利刃,直直地戳在统治中国思想几千年的儒家学说的弱点上,甚至要把它解剖了给世人展现它的内里。

整部《焚书》的思想在当时是离经叛道的,是不容于世的,所以李贽给它了这一个名字,认为它只有被焚毁的宿命。

而结果也正如他预言的,在被捕入狱后,他的著作被一并焚毁,里面也包括《焚书》。

之后明清两朝一直禁止李贽的著作并多次焚烧,即使如此,民间对这些书还是反复刻印广为流传。

李贽独坐讲了什么全诗如下: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

首联写有客来时自己欢喜不已,独自一人时孤独寂寞,两者形成对比,而前者应该说是在衬托后者。

就李贽的生平而言,他的一生是以孤独为主的,离家辞官寓居在外,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颔联是环境的描写,大概是李贽独坐时所见的景色。

颈联和首联相似,将有客来时与孤独一人时的情况形成对比,一人时翻翻回忆思念家乡,只有朋友相伴才能排解。

《独坐》古诗词阅读附答案

《独坐》古诗词阅读附答案

《独坐》古诗词阅读附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晓过灵石》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晓过灵石赵执信晓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

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

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

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5分)2.这首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其中“惊”有怎样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羁旅之苦,思乡之愁:诗人在微明中登山启行,途中云雾凄迷,秋寒凄厉,悄无人迹,整个旅途孤独而寂寞。

客路迢递,乡心早生,凛冽之早寒更添绵邈之乡愁,戍楼横笛又将思乡之愁推向极致。

前路渺渺,漂泊无依:残月西沉,客路茫茫,观残月之凄迷更感前路之渺茫,望惊飞之鸟更生无枝可依之痛苦。

2.(1)描绘了凄迷萧瑟的情景;放眼四望,烟霭茫茫,惊飞的乌鸦散布空中戍楼高耸,笛声呜咽,给行客增添了无限愁绪。

(2)“惊”字绘形绘声,形象地描绘了乌鸦因客至而四散惊飞的情景,移情于景,将诗人感前路之渺茫,处境之悲凉,内心之苦闷蕴含于其中,极富感染力。

《独坐》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20、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5分)独坐李贽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1)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季节,展现出诗人终年独坐的情景。

(2)“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这两句极有意蕴,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答案:20、(1)春秋(2)一天又在这样的疏懒遐思中过去了,准备收拾琴和书回去了,不经意回头,看见天边绚丽的晚霞,竟然不觉陶醉其中。

诗人既有独处山林的悠闲惬意,也有淡淡的独自一人的孤寂。

李贽《高洁说》原文和译文

李贽《高洁说》原文和译文

李贽《高洁说》原文和译文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

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中古自由学派鼻祖,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李贽《高洁说》原文和译文。

欢迎大家阅读!原文高洁说(明)李贽予性好高,好高则倨傲(傲慢不恭)而不能下。

然所不能下者,不能下彼一等倚势仗富之人耳。

否则稍有片长寸善一点小的长处或好处,虽隶卒人奴(奴仆),无不拜也。

(驳傲慢不恭)予性好洁,好洁则狷隘(心胸狭窄)不能容。

然所不能容者,不能容彼一等趋势谄富之人耳。

否则果有片善寸长,纵身为大人王公,无不宾也。

(驳心胸狭窄)能下人(在人之下,降低身份),故心虚;其心虚,故所取广;所取广,故其人愈高。

然则言天下之能下人者,固言天下之极好高人者也。

予之好高,不亦宜乎!(立好高是应该的)能取人,必无遗人;无遗人,则无人不容;无人不容,则无不洁之行矣。

然则言天下之能容者,固言天下之极好洁人者也。

予之好洁,不亦宜乎!(立好洁是应该的)今世龌龊者,皆以予狷隘而不能容,倨傲而不能下,谓予自至黄安,终日锁门,而使方丹山有好个四方求友之讥;自住龙湖,虽不锁门,然至门而不得见,或见而不接礼者,纵有一二加礼之人,亦不久即厌弃。

是世俗之论我如此也。

殊不知我终日闭门,终日有欲见胜己之心也;终年独坐,终年有不见知己之(遗憾)也,此难与尔辈道也。

(论证闭门谢客是因为无可见之客)其颇说得话者,又以(以为,认为)予无目而不能知人,故卒为人所欺(为······所,表被动,“被”);偏爱而不公,故卒不能与人以终始。

彼自谓离(拨开)毛见皮,吹毛见孔,所论确矣。

其实视(比,表比较)世之龌龊者,仅五十步,安足道耶?夫空谷足音,见似人犹喜,而谓我不欲见人,有是理乎!第恐(只怕)尚未似人耳。

苟即略似人形,当即下拜,而忘其人之贱也;奔走,而忘其人之贵也。

李贽 寂寞童心,疏狂一身

李贽 寂寞童心,疏狂一身

92文 孙聚成变种宋明理学的垄断地位,冲破封建经典所设置的各种思想禁区。

李贽把斗争的矛头首先指向孔子,认为孔子生前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的话并不都是千古不易之理,不能以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每一个人都应该自为是非。

李贽本身是一位儒生,是一个真心崇拜孔子的学者,他出家后还在佛堂上高高供奉着孔子圣像,只是他把孔子回归到人的本身,不唯儒独尊。

为了打破孔子提出的是非标准,李贽编写了《藏书》和《续藏书》,用自己的是非标准,重新评价了历史人物。

为了反对封建礼教,李贽还对被封建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的儒家经典进行抨击,认为儒家经典的六经,如《论语》、《孟子》并不都是圣人之言,是经过后人吹捧拔高形成的,不能当做万年不变的真理来奉为圭皋。

作为启蒙者的李贽,对人的本体进行了最大的肯定和尊重。

李贽顺应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社会变化,把尊重人的本体提高了新的层次,他肯定人的欲望,主张“以人为本”,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和“人必有私”的论断,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李贽性格独立,崇尚高洁,不愿受人辖制,尤其不愿与庸人、奸邪之辈往来,终生为争取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而斗争。

他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蔑视传统权威,敢于批判权威。

因自幼“便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他李贽 寂寞童心,疏狂一身社会的变迁,往往会引起各种思潮的迸发。

明朝中后期,特别是到正德、嘉靖年间,古风渐渺,社会思想已经非名教所能羁绊。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悄然发端,一位离经叛道的思想家,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尊重。

他就是李贽。

李贽(1527年-1602年),福建泉州人,字宏甫,号卓吾,明代中古自由学派鼻祖,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李贽是16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被正统者和道学家们视为“异类”,自己也以“异端”自居,对社会时弊进行抨击,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贽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李贽反传统的诗文创作

李贽反传统的诗文创作

李贽是一位思想家,并不以文学著名。

但作为一个新锐思想家,他的散文完全摆脱了传统古文的格局,内容上无所依傍,话天问地,立意奇特,富有思想和反传统的风格,形式上则汪洋姿势,悠肆雄辩,文风犀利坦荡,别具一格。

如〈答耿司寇〉中的一段:“试观公之行事,殊无甚异于人者。

人尽如此,我亦如此,公亦如此。

自朝至暮,自有知识以至今日,均之耕田而求食,买地而求种,架屋而求安,读书而求科第,居官而求尊显,博求风水以求福荫子孙。

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厘为人谋者。

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我怜东家之饥矣,又思西家之寒难可忍也;某等肯上门教人矣,是孔、孟之志也;某等不肯会人,是自私自利之徒也;某行虽不谨,而肯与人为善;某等行虽端谨,而好以佛法害人。

以此而观,所讲者未必公之所行,所行者又公之所不讲,其与言顾行、行顾言何异乎?以是谓非孔圣之训可乎?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作生意者但说生意,力田作者但说力田。

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令人听之忘厌倦矣。

”耿司寇,即耿定向,这是李贽写给他的书札,实际是向伪道学宣战的檄文。

文中大意是指耿定向与众人一样,都有很多私欲,以各种理由掩饰私欲的目的,无非是想光宗耀祖,传承香火。

在李贽眼中,这些都是伪道学的行为。

李贽在文中言辞平易而激烈,文章连用几个对比、质问,直逼对方,剥皮见骨,针针见血。

耿定向读这文章后,激愤难平,称这是“谤书”,他与李贽的关系亦彻底恶化。

公安派之袁中道为此称:“其为文不阡不陌,抒其胸中之独见。

精光凛凛,不可迫视。

”(袁中道:《坷雪斋集卷一七‧李温陵传》)李贽的散文见解精辟、大胆,风格尖锐、泼辣,揭发道学家的矫情伪饰更是剥肤见骨,一针见血。

时人“高其识,钦其才,畏其笔”,为文主张写“真心”、“真人”,反对复古、拟古,他的文学见解对汤显祖、公安派和晚明文学均有很大影响。

李贽的诗存于《焚书》卷六、《续焚书》卷五,诗作不到三百首,不可谓多。

李贽生死观研究

李贽生死观研究

李贽生死观研究万历三十年(公元1609),礼科给事中张问达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②之罪弹劾李贽。

时年七十六岁的李卓吾,被捕入狱后用剃头刀片自刎于狱中。

李贽的弟子汪本钶于《哭李卓吾先师告文》中,记述卓吾之死如下:壬寅年五月二十六日,弟子汪本钶接纯夫庄先生书,而知吾师竟引决矣。

师春间病通州,有遗言,“葬通州”。

到都门而病犹未愈。

夫不肯病死,竟引决而死;此向者《五死篇》之所由作邪!③卓吾另一弟子马经纶对卓吾之死亦有此论:先生视死生平等;视死之逆顺平等;视一死之后,人之疑信平等。

且不刎于初系病苦之日,而刎于病苏之后。

又不刎于事变初发,圣怒难测之日,而刎于群喙尽歇,事体渐平之后,此真不可思议。

④通过卓吾两弟子的记述,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对卓吾自刎于狱中这一行为的不解。

因为“蒙主恩不杀”⑤,抚司已免卓吾之死罪,相应的只是将他发还原籍晋江。

汪本钶认为李贽自刎是因其不肯死于疾病,与李卓吾《五死篇》中所论之生死观一致。

在《五死篇》中,李卓吾曾提出了五种“善死”的说法:人有五死,唯是程婴、公孙杵臼之死,纪信、栾布之死, 聂政之死,屈平之死,乃为天下第一等好死。

其次临阵而死, 其次不屈而死。

临阵而死勇也, 未免有不量敌之进, 同乎季路。

不屈而死义也, 未免有制于人之恨, 同乎睢阳。

虽曰次之, 其实亦皆烈丈夫之死也, 非凡流也。

又其次则为尽忠被谗而死,如楚之伍子胥,汉之晁错是矣。

是为不知其君,其名曰不智。

又其次则为功成名遂而死,如秦之商君, 楚之吴起, 越之大夫种是矣。

是为不知止足, 其名亦曰不智。

虽又次于前两者, 然既忠于君矣,虽死有荣也;既成天下之大功矣, 立万世之荣名矣,虽死何伤乎? 故智者欲审处死,不可不选择于五者之间也。

纵有优劣, 均为善死。

⑥与此五等“善死”相对,李贽认为庸夫俗子“卧病房榻之间,徘徊妻孥之侧”⑦并非丈夫之理想“死所”。

“死所”这个概念,郑晓江认为“不仅指人死时的空间处所,也包括人死时的时间选择,更涵括赴死的原则与精神信仰在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李贽独坐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李贽(1527~1602)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

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

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

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

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写的是他卜居山林的日常生活状态。

有客人的时候就兴高采烈,欢喜无已;无人来访之时,没有人可以与之派遣寂寞、交流思想心得,就只能与落花对话,寂寞之情油然而生。

仅仅依据这首诗的行文风格,从诗面上来分析,“有客”是衬“无人”的,而写“开青眼”的短暂喜悦,正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问落花”的孤独。

实际上,在李贽的独居过程中,“有客”确是极少数,更多的时候是寂寞一人。

当然这里的“客”并非指任何来访者,而是与李贽志同道合、思想统一的人,只有这样的人在李贽看来才能称之为“客”,否则他是闭门不见的。

在《高洁说》中,李贽对这一点有很明确的解释:“谓予自至黄安,终日锁门,而使方丹山有好个四方求友之讥;自住龙湖,虽不锁门,然至门而不得见,或见而不接礼者,纵有一二加礼之人,亦不久即厌弃。

是世俗之论我如此也。

殊不知我终日闭门,终日有欲见胜己之心也;终年独坐,终年有不见知己之恨也。

”其实不着手于此,仅仅从诗面“有客开青眼”,亦可略见一斑。

一个“开”字写出了蓦然惊喜的心情,同时表明了更多的时候他是像阮籍那样,“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的。

“无人问落花”一句中,“落花”是古典诗词里的常见意象,落花暮春,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时光无可挽回的流淌。

沈周因伤其子之逝,赋《落花诗》十首;林黛玉有葬花之哀;王维细数落花,心有所感而独坐良久,皆有此意。

究竟李贽有没有“问落花”类似的举动,其实不必坐实,作者只是借这样一个常见意象来借代自己独处时的寂寞心情,或亦有叹老之感。

这样,首联就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伤感落寞的气氛。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一句,前为春,后为秋;前为白天,后为夜晚,是通过四季转换、昼夜交替来表现终年独坐的状态。

这两句没有用常见的艺术手法,通过主观感觉把自然景致极端化,从正面或反面表现内心的情感。

而是用很轻柔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淡雅平静的氛围。

如果把“凉月照晴沙”试写成“凉月照寒沙”,其透骨冰凉,就完全是另一种意境了。

你看微醺如酒的春风拂弄着细细的草叶,皎洁的月光映照着广阔的沙滩。

这种生活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夜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雅趣。

然而李贽是向往激烈快意的生活、要高举大旗,领导社会风气变革的时代先驱,这种山林野逸之乐,是难以使他心情平静的,只是越发使他觉得寂寞。

“客久翻疑梦”,客居在外久了,使得他反而有了一种不真实的错觉,像是梦境里一样飘忽不定,梦醒时又能回到家中安稳度日的时光。

一般诗词文赋中的“家”都指故乡,即在父母身边从小长大的故居。

而李贽不到二十岁就外出宦游,其后更是一生辗转迁徙、漂泊无依,没有所谓的“家”,故此处的“家”更应该的乡居故里。

虽然李贽“平生不爱属人管”,少年居家读书的经历亦未必尽其所愿,但人在漂泊不定、受尽艰辛时有倦鸟归巢之感,是很正常的心理。

“朋来不忆家”,只有朋友来的时候,高谈阔论,一抒心臆,才能暂时放下思乡的愁怀。

但是正如第一句所分析的,朋友散落在天涯,要来访一次,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更多
的时候,李贽还是独自在乡愁的煎熬中寂寞着。

这一句的对比手法,其实和首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反衬之句,一个在前面,一个在后面,是文章变换法。

这里点明了的“朋”,即首联的“客”。

变换字法,亦是使文势跳脱之意。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一天又在这样的疏懒遐思中过去了,准备收拾琴和书回去了,不经意回头,看见天边绚丽的晚霞,竟然不觉陶醉其中。

然而晚霞虽美,却无人分享,只有自己独看,是否有寂寥之感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这两句写得极妙,琴以娱情,书以励志,古人携琴带萧是很普遍的风尚,尤其是明代以后。

在早期山水画里,常常能看到高士拾阶而上,童子负剑后随的形象,而渐渐就演变成童子携琴了。

这说明士人的社会习惯已经从李白“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的追求转变为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琴棋书画”的雅趣了。

一天已经告终,诗句就顺势收尾,恰到好处,夕阳的冉冉落下还给人意犹未尽的回味余地,不知作者如何想来。

青眼,《晋书·阮籍传》:阮籍不拘礼教,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嵇康赍酒挟琴来访,籍大悦,乃对以青眼。

后因谓对人重视曰青眼,对人轻视曰白眼,了引申为青睐、垂青。

从这首五律所表现的情愫看,谅为李贽客居北京期间所写。

首联“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用阮籍能为青白眼的典故,说有的客人能对人垂青,但却无人关心、过问落花之事。

寓有“落花流水春去也”这被世俗冷落和垂老的慨叹。

颔联“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承上联的“落花”看,写的可能是暮春景色,风有暖意,吹拂着小草,晚上却尚有“春寒料峭”的凉意,故曰“凉月”,凉月照着晴空下的沙地。

此联看似纯写景,但一“暖”一“凉”却隐含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意。

颈联“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客居久,反而以为是在做梦(这里“翻”作“反”解),有朋友来访,座谈聊天,就会冲淡思家的情绪。

此联也有慨叹人生如梦之意。

尾联“琴书独未整,独坐送残霞”,“独坐”照应标题,百无聊赖地独坐,送走残余的晚霞,意即打发余生的时光,连琴棋书画都懒得打理了。

全诗表现了李贽晚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之感,回想其坎坷的一生,顿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慨叹,是其晚年真切感情的流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