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物密度对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种间竞争的影响_刘军和
【开题报告】日本鳗鲡对日本沼虾的捕食效应

开题报告水产养殖学日本鳗鲡对日本沼虾的捕食效应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外研究动态近年来国内有关于捕食效应方面的研究大多为昆虫方面内容,科学利用天敌资源控制有害昆虫,以促进农业生产。
而在水产,目前为止报道的文章很少。
王伟定,王志铮,杨阳等的黑暗条件下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牟氏角毛藻(Chaeroeeros moelleri)和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的滤食效应,文章描述了捕食者与猎物之间捕食功能、寻找效应及干扰效应,建立有关模型,进行研究和讨论。
生态条件下捕食者对猎物的捕食效应1、功能反应捕食者固定数量,而猎物为梯度变化,在一定时间内,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观察猎物被捕食的数量,记录最大被捕食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刘军和等【1】2008年研究异色瓢虫对甘蓝蚜的捕食效应,设置的功能反应试验在室内自然温度条件下进行(25℃左右),在直径为25cm的培养皿放入新鲜十字花科蔬菜嫩叶,并用脱脂棉球保湿,接入甘蓝蚜,密度设置为50、100、150、200、250、300头/皿,每一密度设4次重复,每皿引入异色瓢虫成虫1头,24h后观察记载各培养皿中剩余的蚜虫和自然死亡的蚜虫头数。
测定天敌的日捕食量,并以自然死亡率校正,建立捕食功能反应模型。
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捕食甘蓝蚜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为Na=1.175N/(1+0.00635N),捕食甘蓝蚜的数量随蚜虫密度增加而增大,日最大捕食量为185.2头.2、寻找效应寻找效应是捕食性天敌在捕食过程中对猎物攻击的一种行为效应。
天敌对猎物作用的大小与其本身的寻找效应有一定关系,而寻找效应的大小则与猎物密度、天敌本身有密切关系[E=Na/(N·P)]。
猎物固定数量,而捕食者为梯度变化,在一定时间内,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观察猎物被捕食的数量,记录最大被捕食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高孝华【2】等2005年研究龟纹瓢虫捕食棉铃虫卵的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设置寻找效应的试验,分别将1,2 ,3,4,5,6头经饥饿处理过的龟纹瓢虫和60粒棉铃虫卵组合。
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对烟蚜及被寄生蚜的取食选择与气味反应

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对烟蚜及被寄生蚜的取食选择与气味反应作者:徐继伟肖志新李丽黄德安曹艳飞陈斌李正跃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18年第08期摘要:【目的】研究2种捕食性瓢虫对烟蚜及被烟蚜茧蜂寄生烟蚜(以下简称寄生蚜)的取食选择和气味反应,为合理利用多种天敌昆虫组合防治烟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在室内分别将不同寄生龄期的寄生蚜和等量未被寄生正常烟蚜(以下简称烟蚜)供给瓢虫取食,分别计算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烟蚜及寄生蚜的取食率;以烟蚜的不同虫态作为气味源,利用嗅觉仪测定2种瓢虫对寄生蚜气味的反应。
【结果】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成虫均会取食1日龄和2日龄寄生蚜及烟蚜,且对二者的取食选择性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2种瓢虫成虫对3日龄和4日龄寄生蚜取食率显著低于烟蚜(P关键词:七星瓢虫;异色瓢虫;烟蚜茧蜂;烟蚜;寄生蚜;取食选择;气味反应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8)08-1548-070 引言【研究意义】运用多种天敌协同防治是害虫防治的重要策略(唐平华等,2013),但同种害虫的不同天敌之间存在生态位重叠,可能存在由于捕食性天敌对寄生初期寄主的捕食现象,从而影响协同防治的效果(原国辉等,2000;刘军和和贺达汉,2008;徐海云等,2011)。
因此,在选择运用多种天敌联合防治害虫时,需平衡天敌释放种类,从而降低由于捕食性天敌对寄生性天敌及其寄主的取食而影响防治效果。
近年来,烟蚜茧蜂和瓢虫已广泛应用于烟蚜的防治实践(Yang et al., 2009;陈杰等,2015;谷星慧等,2015),但两种天敌同时使用时的生态位重叠产生的竞争鲜有研究。
因此,盡快探明两类天敌竞争对协同防治效果的影响对害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原国辉等(2000)研究表明,菜田潜叶蝇的3种捕食性天敌瓢虫间、捕食性天敌蜘蛛和寄生性天敌寄生蜂间均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
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对桃蚜的种间竞争研究

浅谈常见农药对异色瓢虫防控蚜虫的影响

浅谈常见农药对异色瓢虫防控蚜虫的影响【摘要】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对异色瓢虫这种天敌昆虫造成了负面影响。
本文从农药对异色瓢虫的致死、繁殖、行为、种群数量和生态平衡的影响进行探讨。
农药对异色瓢虫的致死影响导致其数量减少,繁殖能力减弱,行为受到影响,致使农药对异色瓢虫种群数量和生态平衡均产生了消极影响。
在提出了减少农药对异色瓢虫影响的措施,强调了保护异色瓢虫对农作物的生态防控作用,以及促进农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农药对异色瓢虫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关键词:农药、异色瓢虫、蚜虫、农作物、影响、致死、繁殖、行为、种群数量、生态平衡、措施、生态防控、农业、平衡。
1. 引言1.1 农药的使用背景农药是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药的使用已经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保护作物免受害虫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在我国,农药的使用率逐年增加,农药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过多的农药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农药对非靶标生物也会造成影响,比如对异色瓢虫等有益昆虫的危害。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需要重视对益虫的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对有益昆虫的不良影响,实现农药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备受关注,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
1.2 蚜虫对农作物的危害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它们以吸食植物的汁液为生,导致植物生长迟缓、叶片变黄、枯萎甚至死亡。
蚜虫还是一种传播病毒的媒介,通过叮咬植物传播病毒,加剧病害的发生。
蚜虫的寿命短,繁殖速度快,一旦大量繁殖,很容易形成虫灾,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除了直接危害农作物外,蚜虫还会吸引更多食草性昆虫,如蚜虫的天敌异色瓢虫。
浅谈常见农药对异色瓢虫防控蚜虫的影响

浅谈常见农药对异色瓢虫防控蚜虫的影响异色瓢虫是一种常见的天敌昆虫,它是农田中常见的天敌昆虫之一,对农田害虫的防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农药对异色瓢虫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常见的农药对异色瓢虫的影响出发,探讨农药对异色瓢虫防控蚜虫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来了解一下异色瓢虫的作用。
异色瓢虫是一种常见的天敌昆虫,它主要以各种蚜虫为食,是一种天敌昆虫中的“杀手”。
在自然界中,蚜虫是农作物的常见害虫之一,它们以各种农作物为食,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的危害。
而异色瓢虫能够通过捕食蚜虫来控制蚜虫的数量,保护农作物免受蚜虫的侵害,在农田中,异色瓢虫被视为一种天敌昆虫中的“守护神”。
农药对异色瓢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直接毒害。
许多农药在防控害虫的过程中,会对异色瓢虫产生直接毒害,导致其死亡或数量减少。
二是间接影响。
一些农药在防控害虫的过程中,虽然对异色瓢虫没有直接毒害,但会对异色瓢虫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产生影响,使其数量逐渐减少。
三是环境污染。
一些农药在使用后容易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长期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对异色瓢虫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针对农药对异色瓢虫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
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
在农田中使用农药时,尽量选择对异色瓢虫影响较小的低毒、高效的农药,减少对异色瓢虫的直接毒害和间接影响。
合理使用农药。
在使用农药时,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不当使用,避免对异色瓢虫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轮作种植。
合理进行轮作种植,可以减少对农作物的连作连种,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减少对农作物的农药使用,减少对异色瓢虫的影响。
除了以上对策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生物防治手段来增加异色瓢虫的数量。
可以在农田中适量放养异色瓢虫,增加异色瓢虫的数量,提高其对害虫的控制能力。
可以加强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管理,增加异色瓢虫的生存环境,提高其种群数量。
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02章群落及其演替单元卷A夯实基础教师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02章群落及其演替A卷·夯实基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农业生产中常利用瓢虫来防治叶螨。
某小组探讨瓢虫的饥饿程度和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在相同条件下,瓢虫密度越高,捕食作用率越低B. 饥饿程度和叶螨密度共同确定了瓢虫的捕食作用率C. 对瓢虫进行适当饥饿处理可提高防治效果D. 田间防治叶螨时应适当限制瓢虫密度【答案】B【学问点】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疼惜、生物种间关系【解析】A、由分析可知,在相同的饥饿条件下,瓢虫的密度越高,捕食作用率越低,A正确;B、结合题图信息分析可知,该试验的目的是探讨瓢虫的饥饿程度和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率的影响,故试验中的自变量为饥饿程度和瓢虫密度,因变量为捕食作用率,故饥饿程度和瓢虫密度共同确定了瓢虫的捕食作用率,B错误;C、由分析可知,在相同瓢虫密度条件下,饥饿时间越长,瓢虫的捕食作用率越高,故对瓢虫进行适当饥饿处理可提高防治效果,C正确;D、在相同的饥饿条件下,瓢虫的密度越高,捕食作用率越低,故在田间防治叶螨时应适当限制瓢虫密度,以提高防治效果,D正确。
故选:B。
由曲线图分析可知,在相同的饥饿条件下,瓢虫的密度越高,捕食作用率越低;在相同瓢虫密度条件下,饥饿时间越长,瓢虫的捕食作用率越高。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考生的识图和分析实力,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学问,运用所学学问结合题图信息完成试题的解答。
2.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B.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种间互助的关系C.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 “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答案】B【学问点】【试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生物种间关系、生长素的发觉过程【解析】A、“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中,“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向日葵的向光性,该现象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A正确;B、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
异色瓢虫法国种群飞行能力及捕食效应研究

异色瓢虫法国种群飞行能力及捕食效应研究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常见的天敌昆虫,被广泛用于生物防治工作。
近年来,在法国境内异色瓢虫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引发了对其飞行能力和捕食效应的研究。
本文将对异色瓢虫的飞行能力以及其对猎物的捕食效应进行探讨。
异色瓢虫是一种很小的昆虫,它们以蚜虫等软体昆虫为主要食物源,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研究发现,异色瓢虫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迅速移动。
这种飞行能力使得异色瓢虫能够更广泛地搜索食物,提高了其捕食效率。
在法国境内,异色瓢虫种群数量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
研究数据显示,异色瓢虫的飞行能力与种群数量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随着异色瓢虫数量的增加,它们的飞行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这使得异色瓢虫能够更迅速地扩散到新的地区,并对当地的蚜虫等害虫进行有效的控制。
异色瓢虫的捕食效应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异色瓢虫对害虫的捕食能力非常强大,可以对蚜虫等害虫进行有效的控制。
实验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在面对大量害虫时表现出更高的食欲和更高的捕食效率。
这种捕食效应有助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然而,异色瓢虫的快速增长和强大的捕食能力也引发了一些担忧。
一些研究发现,异色瓢虫在食物资源减少的情况下会出现互相捕食的行为,这可能会对种群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在一些地区,由于异色瓢虫数量过多,它们不仅捕食害虫,还对其他昆虫、蜘蛛和蝴蝶等非害虫物种造成一定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控制异色瓢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并减少其对其他生物的威胁,一些研究机构和农业部门开始采取一系列策略。
例如,通过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异色瓢虫食物资源的供应;通过增加天敌的种群密度,降低异色瓢虫的繁殖能力;以及采取生物调控手段,引进其他天敌昆虫来控制异色瓢虫种群的增长等。
总之,异色瓢虫在法国境内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引发了对其飞行能力和捕食效应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并对害虫的捕食效果显著。
集团外猎物种类及猎物密度对七星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

集团外猎物种类及猎物密度对七星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文霞;郭发城;高桂珍【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学》【年(卷),期】2024(61)2【摘要】【目的】以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为集团外猎物,研究七星瓢虫在不同集团外猎物种类及密度下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的作用,为综合应用两种捕食性瓢虫控制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在室内温度(25±1)℃、相对湿度(6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箱中,观察记录在不同密度的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条件下,七星瓢虫1龄幼虫对异色瓢虫卵和不同核桃蚜虫的日平均捕食量。
【结果】随着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密度的增加,七星瓢虫对异色瓢虫卵的日平均捕食量显著下降,而对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的日平均捕食量极显著上升。
当集团外猎物为核桃全斑蚜时,与集团外猎物为核桃黑斑蚜相比较,七星瓢虫1龄幼虫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作用随着核桃全斑蚜密度增加下降更快。
【结论】随着集团外猎物密度的增加,能有效降低七星瓢虫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且不同猎物种类影响不同。
【总页数】7页(P441-447)【作者】文霞;郭发城;高桂珍【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相关文献】1.无集团外猎物情况下棉蚜捕食者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水平特征2.猎物密度对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种间竞争的影响3.多异瓢虫与七星瓢虫、大草蛉不同虫态间的集团内捕食4.猎物条件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捕食作用的影响5.不同猎物及密度对巴氏新小绥螨和拉戈钝绥螨同类相残和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昆虫学报J o u r n a l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n t o m o l o g y ,S e p t 2008,30(3):277-280I S S N 1674-0858猎物密度对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种间竞争的影响刘军和,禹明甫(黄淮学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摘要:通过单种群与混合种群饲养,研究了猎物密度对七星瓢虫C o c c i n e l l a s e p t e m p u n c t a t a 和异色瓢虫L e i s a x y r i d i s 种间竞争影响,并用L o t k a -V o l t e r r a 种间竞争模型对两种瓢虫在猎物相对充足与不足条件下的种间竞争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猎物充足,两种瓢虫的种群增长呈线性增长趋势;猎物不足时,单独饲养时,两种瓢虫的种群增长趋势呈L o g i s t i c 曲线,混合饲养时异色瓢虫的种群增长呈上升趋势,七星瓢虫趋于下降。
在两种瓢虫的种间竞争中,异色瓢虫占相对优势,竞争的结局是二者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平衡局面而得以共存。
关键词:七星瓢虫;异色瓢虫;猎物密度;混合饲养;种间竞争;种群中图分类号:S 8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858(2008)03-0277-04T h e i n f l u e n c e s o f i n t e r s p e c i e s c o m p e t i t i o n b e t w e e n C o c c i n e l l a s e p t e m p u n c -t a t a a n d L e i s a x y r i d i s o nt h e d e n s i t y o f p r e y sL I UJ u n -H e ,Y UM i n g -F u (H u a n g h u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Z h u m a d i a n 463000,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s o f i n t e r s p e c i e s c o m p e t i t i o n b e t w e e n C o c c i n e l l a s e p t e m p u n c t a t a a n d L e i s a x y r i -d i s w e r e s t u d i e d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o f s i n g l e r e a r i n g a n d m i x e dr e a r i n g ,a n dL o t k a -V o l t e r r a e q u a t i o n w a s u s e d t o s i m u l a t e t h ec o m p e t i t i o nw h e nm o r e p r e y s a n d l e s s p r e y s p r o v i d e d f o r t h e t w o l a d y b i r d s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g r o w t h t r e n d e n c y o f t h e t w o l a d y b i r d s w a s l i n e a r w h e n t h e p r e y s w e r e s u f f i c i e n t ,b u t i f l a c k o f p r e y s ,t h e t e n d e n c y w a s L o g i s t i c c u r v e w h e n b y s i n g l e r e a r i n g ;a n d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g r o w t h t e n d e n c y o f C .s e p t e m p u n c t a t aw a s d r o p p i n g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o f L .a x y r i d i s w a s r a i -s i n g w h e n l a c k i n g o f p r e y s .I n t h e c o m p e t i t i o n s y s t e mo f t h e t w o l a d y b i r d s ,L .a x y r i d i s w a s d o m i n a n t ,b u t C .s e p t e m p u n c t a t a c o u l d e x i s t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K e y w o r d s :C o c c i n e l l a s e p t e m p u n c t a t a ;L e i s a x y r i d i s ;d e n s i t y o f p r e y s ;m i x e dr e a r i n g ;i n t e r s p e c i e s c o m p e t i t i o n ;p o p u l a t i o n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 A O 57B 02);驻马店科技攻关计划(0610007)作者简介:刘军和,男,1979年生,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病虫害防治研究,E -m a i l :l i u j u n h e 79@126.c o m 收稿时间R e c e i v e d :2008-04-25;接受时间A c c e p t e d :2008-07-03天敌总是依赖于害虫而生存,天敌的消长总是跟随害虫之后而发生,这使得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受到一定限制(庞雄飞,1984;陈杰林,1991)。
这种现象在果树生长前期表现尤为明显(杨兴兰,1983),而猎物密度是天敌数量增长的关键因子,常常决定猎物出现的早晚和猎物种群的大小。
种间竞争是指两物种或更多物种、利用同样而有限的资源时的相互作用现象。
种间竞争的结果常是不对称,即一方占优势而另一方被抑制甚或被消灭(张孝羲,2001)在猎物缺乏时往往表现出较大的抑制作用(戈峰,2002)。
七星瓢虫C o c c i n e l l as e p t e m p u n c t a t a 与异色瓢虫L e i s a x y r i d i s 是桃蚜M y z u s p e r s i c a e 的两种重要捕食性天敌,在果园中由于气候原因,猎物密度经常处于充足或缺乏两种状况,为此我们进行了试验以明确猎物密度对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种间竞争的影响,为两种瓢虫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环境昆虫学报J o u r n a l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n t o m o l o g y30卷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猎物为桃蚜采用人工饲养方法获得。
4月温室内种植蚕豆,蚕豆苗长出3~4c m高时,把野外采集的少量蚜虫放在豆苗上,室温条件下培养10~15d,使蚜虫大量繁殖,以供饲养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
供试天敌选取在室内饲养刚羽化的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成虫,饲养采集地点与猎物相同。
饲养器械为直径25c m,高15c m的塑料水槽,底垫一张草纸,纸上放一个盛湿药棉球的小瓶盖,以保持瓶内的湿度,水槽口盖上纱布,并用橡皮筋系紧。
1.2 试验方法试验分为3个处理。
处理Ⅰ:七星瓢虫8头(雌雄各半)单独饲养;处理Ⅱ:异色瓢虫各8头(雌雄各半)单独饲养;处理Ⅲ: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各8头(雌雄各半)共16头混合饲养。
3个处理在猎物相对充足(每天饲养蚜虫有剩余)与相对缺乏(猎物充足的一半)两种情况下饲养,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每天均饲养,每2d统计一次,统计时,由于两种瓢虫的卵存活率不同,肉眼不易观察,各种群数量的统计均以可见虫态,即各龄幼虫、预蛹、蛹、成虫为依据,统计调查55d。
1.3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L o t k a-V o l t e r r a(1926,1927)提出的种间竞争模型(张孝羲,2001;孙儒泳,1988)。
2 结果与分析由图1,图2可知,在猎物充足时,单独饲养时,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的种群增长数量在实验环境条件下呈增长趋势,且异色瓢虫的增长趋势较七色瓢虫高。
混合饲养对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的种群增长都会产生影响,两种瓢虫的数量都小于单独饲养数量,七星瓢虫的增长趋势较高。
在混合饲养前期,两种瓢虫的数量较少、空间较大,由于异色瓢虫的产卵量较高,所以异色瓢虫的数量较高;随着瓢虫密度增大,空间缩小,由于七星瓢虫的取食量较大,活动范围广(孙儒泳,1988),七星瓢虫的种群增长数量大于异色瓢虫的种群增长数量,且异色瓢虫种群数量受到相对抑制。
当猎物相对不足时,七星瓢虫的种群增长数量小于异色瓢虫的种群增长数量(9.2头与33.2头),说明猎物对七星瓢虫的影响较大(图2),而异色瓢虫的种群增长数量较为缓慢。
由此可见,当两种瓢虫混合饲养时,种群增长会受到抑制,且猎物越不足,抑制作用越大。
七星瓢虫的种群增长极缓慢,但是七星瓢虫可以和异色瓢可以达到平衡而长期共存。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的种群数量可以在实验猎物密度下处于平衡状态。
在不受其它因子影响,猎物充足条件下,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种群数量可以呈线性增长趋势;猎物不足时,单独饲养情况下,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的种群数量趋近于L o g i s t i c曲线,而混合饲养时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的增长趋势向相反方向发展。
即七星瓢虫种群趋于下降,而异色瓢虫种群有增长趋势。
对表1中的数据用L o t k a-V o l t e r r a种间竞争模型进行模拟,两种处理情况下的种间竞争参数如表2。
由表2可知,处理Ⅲ两种情形下,均有K1< K2/β,K2<K1/α,所以,虽然两种瓢虫在同一生境中虽然产生种间竞争,但两种瓢虫在可以形成稳定的平衡局面而得以共存。
二者种间竞争的模拟模型如下:猎物相对充足时,两种瓢虫的种间竞争方程为:d N1d t=0.7489N1(63.3281-N1-0.4250N263.3281)d N2d t=0.8797N2(28.693-N2-0.5826N128.693)猎物相对不足时,两种瓢虫的种间竞争方程为:d N1d t=0.8995N1(21.7092-N1-0.1614N221.7092)d N2d t=1.0583N2(51.491-N2-0.3863N151.491)2783期刘军和等:猎物密度对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种间竞争的影响表2 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种间竞争参数T a b l e 2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i n t e r s p e c i e s c o mp e t i t i o nb e t w e e nC o c c i n e l l as e p t e m p u n c t a t a a n dL e i s a x y r i d i s处理αβK 1K 2r 1r 2K 1/αK 2/βC 0.42500.582663.328182.36290.74890.8797149.007141.37D0.16140.386328.69351.4910.89951.0583177.775133.2923 讨论(1)七色瓢虫与异色瓢虫均为桃蚜的重要天敌,均可取食桃蚜的不同虫态,由于二者具有相似的营养及空间生态位,所以二者会产生种间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