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心得体会:传统村落保护的探索与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传统村落保护的探索与思考(最新)传统村落保护不仅仅是修缮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古宅古建筑,而应该是将村庄社会治理、文化资源利用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把村庄的生活环境建设好,把村庄治理得更加和谐有序。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不可再生的农耕文明遗产。
近年来,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从2012年起,国家先后公布了5批共6799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拟对这些村落进行重点保护。
但多数地区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中更多的是从城市人(外来人)需求的视角,关注建筑和空间本身的建筑学或历史价值,而对生活在传统村落里的“人”的因素考虑较少;仅仅把当地的传统民俗、仪式等作为满足外来游客观光(猎奇)需求的“表演”,而忽视对传统民俗的进一步挖掘和发展。
这样,民俗、仪式等传统元素也就不断丧失其内在精神,越来越与当地人的生活疏离,使得传统村落徒具传统之形而难行传统之实。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过度商业开发和“乱打造”现象,造成了对传统村落的破坏。
两村试点项目的创新价值2017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等组建联合团队(以下简称:“联合团队”)在X省X县X村探索开展传统村落保护试点。
联合团队认为,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传统村落中的人都应该成为主体,发挥好作为村庄所有者和文化传承者的村庄主体作用至关重要。
传统村落中的人如何使用这些建筑和空间,从来都应该是建筑和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灵魂。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首先需要将建筑和空间这些物的因素放到村民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在村民生计、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岁时节庆的大背景下考察建筑和空间的意义。
传统村落保护不仅仅是修缮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古宅古建筑,而应该是将村庄社会治理、文化资源利用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把村庄的生活环境建设好,把村庄治理得更加和谐有序。
基于这种理念,两村的试点项目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之路。
新昌县外婆坑村民俗旅游发展研究
新昌县外婆坑村民俗旅游发展研究在文化遗产热浪的推动下,民俗村作为社会文化的结晶,是历史的源,历史的魂,满足了人们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2012年11月新昌县外婆坑村成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旅游村)。
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颇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为其民俗旅游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本文主要通过访谈法研究外婆坑村民俗旅游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引进旅游管理人才、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等发展对策。
外婆坑村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组成的村落,是新昌县唯一一个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村落,因此也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游玩。
但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当地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民宿正遭受着破坏,现代化影响较为严重。
同时在文化的碰撞下,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不断摩擦交融,习俗文化趋同现象较为严重。
因此,战略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管理理论对打造别具一格、长期发展的民俗旅游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加快了游客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外婆坑村以其鲜明的民俗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厚重的原始气息,满足了消费者对旅游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发展外婆坑村民俗旅游,在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当地村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保护了外婆坑村的民俗文化、历史古迹,使游客在游玩中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因此,民俗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项目,对其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
一、民俗旅游概述(一)民俗旅游所谓“民俗”又叫民风或习俗,是民间风俗习惯的简称,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它产于民间,传于社会,它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民俗作为作为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不可小觑。
在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悄然兴起,但相关民俗旅游还未有确切的定义。
李娜(2013)认为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文化旅游行程,是以观察、感受、参与、体验异地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旅游活动。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摘登)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摘登)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为了深入了解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现状,本次调研选择了省的凤凰村作为调研对象。
这个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在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而近年来的旅游开发也为该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调研目的1.了解凤凰村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
2.调查村落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
3.了解旅游开发对村落保护的影响。
三、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深入凤凰村,参观村内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古代艺术品等。
2.问卷调查:向村民、游客等群体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看法。
3.专家访谈:邀请学者和专家对凤凰村的保护利用进行评估和建议。
四、调研结论1.凤凰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传统村落特色的村庄。
村内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建筑,文化遗迹和传统手工艺品等,给人一种历史风貌的感觉。
2.村落保护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开展。
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了文物修缮和环境整治等工作,使村落的宜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3.旅游开发给凤凰村的保护和利用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村落,给环境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对村民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4.村民对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持有积极态度。
在问卷调查中,大多数村民表示认可保护工作的开展,并认为旅游开发能够带来经济收益。
但也有部分村民担心文化传统的丧失和环境的恶化。
五、建议和措施1.加大保护投入力度。
政府应继续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保护村内的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并加强维护和修缮工作。
2.合理规划旅游开发。
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保护村落的环境和文化特色,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3.教育宣传工作。
加强村民的保护观念教育,让他们深入了解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4.加强监管和执法。
建立健全的村落保护管理机制,加大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保证村落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些思考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些思考作者:郭琳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02期摘要:在城市化水平飞速提高的今天,传统村落与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发生了激烈碰撞,许多地区一味追求“现代化”而破坏了传统村落的文脉传承,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逆的严重打击。
基于此现状,本文希望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村落的发展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愁”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
传统村落作为传承地域文化、寄托乡愁思绪的物质载体,保护与发展工作备受各界关注,是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传统村落当前面临的保護重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1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现状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最大遗产,是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多元化灿烂文化的根基,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和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
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大量消失,2013年存世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据专家估计,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现存不到5000个。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
我国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面起步较其他发达国家晚,保护制度也不够成熟,立法保护较为滞后、法规缺失、理论层面研究不够,保护工作尚未探索出成熟的模式与方法,指导、监管和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因此导致对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支持措施不足,现存传统村落数量少、发展滞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破坏性建设现象仍然存在。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1.解决古村落产权困扰,建立和完善古村建设开发的管理工作机制产权问题是古村落保护困扰已久的难题。
目前不少古村成为空心村,保护、修缮工作难以开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古村中大部分老建筑都属于私人所有,修缮所需大量资金,村民自己没有承担能力,同时也缺乏对老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的动力,但如果是由政府投入进行修缮,一方面古村落中大量的老建筑需要修复,政府未必能承担大量的资金,而另一方面老建筑的所有权并没有改变,用公共资源用于私人物业的修缮存在不合理,在现实中很难开展。
为解决古村落中的产权问题,部分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中都倾向于采取通过收回老建筑的产权进行保护开发。
2.统筹新村和古村建设新村、古村统筹建设应首先明确定位新村和古村的不同功能,做好相互衔接,其中一个重要思路应该是“利用古村吸引游客,利用新村完善的设施服务游客”,一方面要保护旧村的原生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旧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发旅游特色资源;另一方面是做好新村的规划、整治,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并建设完善古村旅游服务的各项设施,如餐馆、旅店、商品等,这些设施应大部分建在新村,避免在古村过度的建设而破化古村的古朴氛围。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号角吹响了神州大地,各项政策和措施纷纷出台。
我们认为农村城市化建设的精髓和关键在于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农村的拆旧建新,丝毫不保留农村的特点。
我国很多农村的城市化多为大拆大建,将原来很多富有乡村韵味及历史价值的元素无形中抹杀,兴建了大量现代的建筑,使大部分村庄千篇一律,没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历史底蕴,这也是当今农村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误区。
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改善,传统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村镇(乡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城乡环境反差较大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几点建议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的⼏点建议这次常委会协商的主题是美丽乡村。
什么是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美在哪⾥?这是我们⾸先要回答的问题。
美丽乡村⾸先还是乡村,要保持乡村的特点,既要有良好的⽣态环境和合理的村落布局,美在⼭⽔;也要有完善的配套服务和⼀定的经济实⼒,美在发展;还要有和谐的社会风尚和淳朴乡风,美在⽂化。
美丽乡村要美在⼭⽔,⼭⽔因⽂⽽有灵秀。
沉积在⼭⽔之间的是历史⽂化,是⼈⽂景观,是⽂脉。
追寻⼭脉⽔脉的最⾼境界是追寻其间的⽂脉。
美丽乡村美在发展,发展因⽂⽽有后劲。
美丽需要原动⼒,需要发展乡村经济。
发展离不开⽂化,⽽且发展的模式、发展的速度归根到底在于历史⽂化的底蕴。
所以,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重视⽂化的保护和发展。
最近⼏年,国家已经开始⽂化⾃觉了,2014年中央⼀号⽂件明确提出要“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抓紧把有历史⽂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名录,切实加⼤投⼊和保护⼒度”。
以中央⽂件形式,提出传统村落保护问题,说明中央的重视。
因为传统村落承载的就是⽂脉。
我们如果重视⽂化的保护和发展,就要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
因为在当前经济现代化和乡村城镇化的⾼速进程中,⼭⽔秀丽,良⽥环绕,青砖黛⽡或⼟墙黛⽡,炊烟袅袅的优美村落正在逐渐消失。
我们闽东历史悠久,⼈杰地灵,⽂化源远流长,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在各级党委政府⾼度重视下,相关部门做了⼤量⼯作,现在列⼊国家级、省级历史⽂化名村和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镇村,在福建省是名列前茅的,成绩是显著的。
这⼏年,我对闽东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21个村,对列为国家级、省级历史⽂化名村的4个镇12个村,对列为市级历史⽂化名村的41个村,都考察过。
在考察过程中,我思考四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村落,保护什么,谁来保护,怎么保护。
因此,有⼀点感性认识,也有⼏点建议:第⼀、要进⼀步确定应予保护的历史⽂化名村和传统村落名录。
在闽东,民国以前建村的村庄⽐⽐皆是,不可能全部保护,⽽是要从中确定重点村庄加以保护,因此,保护对象要选得好。
中国村落调查报告
中国村落调查报告篇一:中国古村落调查报告全文模板浙江省新昌县镜岭镇西坑村古村落调查报告(马骏)20XX年8月目录1.交通 (3)2.历史 (3)3.农业 (4)4.村貌 (4)4.1高家岭 (5)4.2国母岭 (6)4.3桃洞湾 (6)5.村建 (6)6.文保 (6)6.1白鹤庙 (7)6.2夭婴艮兑塔 (7)6.3高架岭古道 (7)6.4陈焕墓 (8)6.5陈家祠堂 (8)6.6戏台 (8)6.7下廿四间台门 (9)6.8上廿四间台门 (9)6.9十三间台门 (9)7.名人 (10)7.1兴慈法师 (10)7.2陈石民 (1)27.3陈宣昭 (1)47.4陈哲生 (1)58.非遗 (16)8.1西坑碧石 (16)8.2石宕 (17)8.3西坑石雕 (17)8.4吹鼓亭 (1)89.西坑村主要古迹清单 (19)10.文保普查成果 (19)11.西坑村居民居住情况 (20)桂溪枕月千年西坑——新昌县西坑村西坑村,位于浙江省新昌县镜岭镇,背枕月山,桂溪从村中流过。
狭长溪畔山弯,户近七百家,人超一千八百口,以陈姓为主。
据《桂溪陈氏宗谱》载:桂溪陈氏祖居山东青州,隋末因战乱避难南迁至处州括苍(今丽水市)。
五代世乱,始迁祖陈义(914——964),受穿岩山水,定居新昌南明细坑,后裔繁衍成族,至今已经一千多年,与新昌建县仅差30年左右。
一、交通西坑村,现由西一、西二、西三、石宕4村合并而成,位于盛大网络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天桥老家仅5公里。
地处丘陵山谷之中,海拔高90米。
距县城25公里,距建设中的杭绍台高速公路镜岭互通2公里,距十九峰风景名胜区、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3公里,距离韩妃江度假区、重阳宫、龙之谷4.5公里,距离镜岭镇6公里。
二、历史西坑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
据浙江日报20XX年6月15日第21版(古村落,最典型的文化细胞——《之江遗珠:浙江特色文化村落》出版)介绍:“最早的当数新昌县古民居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西坑村,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心得体会:传统村落保护的探索与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传统村落保护的探索与思考(最新)传统村落保护不仅仅是修缮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古宅古建筑,而应该是将村庄社会治理、文化资源利用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把村庄的生活环境建设好,把村庄治理得更加和谐有序。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不可再生的农耕文明遗产。
近年来,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从2012年起,国家先后公布了5批共6799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拟对这些村落进行重点保护。
但多数地区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中更多的是从城市人(外来人)需求的视角,关注建筑和空间本身的建筑学或历史价值,而对生活在传统村落里的“人”的因素考虑较少;仅仅把当地的传统民俗、仪式等作为满足外来游客观光(猎奇)需求的“表演”,而忽视对传统民俗的进一步挖掘和发展。
这样,民俗、仪式等传统元素也就不断丧失其内在精神,越来越与当地人的生活疏离,使得传统村落徒具传统之形而难行传统之实。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过度商业开发和“乱打造”现象,造成了对传统村落的破坏。
两村试点项目的创新价值2017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等组建联合团队(以下简称:“联合团队”)在X省X县X村探索开展传统村落保护试点。
联合团队认为,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传统村落中的人都应该成为主体,发挥好作为村庄所有者和文化传承者的村庄主体作用至关重要。
传统村落中的人如何使用这些建筑和空间,从来都应该是建筑和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灵魂。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首先需要将建筑和空间这些物的因素放到村民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在村民生计、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岁时节庆的大背景下考察建筑和空间的意义。
传统村落保护不仅仅是修缮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古宅古建筑,而应该是将村庄社会治理、文化资源利用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把村庄的生活环境建设好,把村庄治理得更加和谐有序。
基于这种理念,两村的试点项目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之路。
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
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摘要:国家三部一局通知明确: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现存传统建筑风貌完整、村落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传统村落可以叫做“露天博物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村落是脆弱的,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传统村落在逐渐减少,保护传统村落攸关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命运。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对策引言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基本处在农耕文明时期。
村落是我们农耕生活遥远的源头与根据地,至今至少一半中国人还在这种“农村社区”里种地生活,生儿育女,享用着世代相传的文明。
在历史上,当城市出现之后,精英文化随之诞生,可是最能体现民众精神本质与气质的民间文化一直活生生存在于村落里。
一、传统村落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样;在漫长的岁月里,交通不便,信息隔绝,各自发展,自成形态,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并存与整体灿烂。
如果没有了这花团锦簇般各族各地根性的传统村落,中华文化的灿烂从何而言?可是,最近一些村落调查和统计数字令我们心头骤紧。
比如:2010年全国范围的行政村总数约为69万个,自然村数量约为400万个。
然而截止2012年底,行政村总数很快减少到不足60万个,自然村减少为300多万个。
大约460万个行政村和自然村,推荐上报传统村落的名单只有11682个,最终真正入选公布的传统村落仅仅646个,占全国村庄聚落总量的比例简直微乎其微。
这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国之一的文明国度的地位极不相称,传统村落保护亟待加强。
如此巨量的村落消失原因是多方面的。
1.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大批农民入城务工,人员与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致使村落的生产生活瓦解,空巢化严重,已经出现了人去村空——从“空巢”到“弃巢”。
近10年我们在各地考察民间文化时,亲眼目睹这一剧变对村落生态影响之强烈。
(精)心得体会:古村落保护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最新)
(精)心得体会:古村落保护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最新)近年来,随着文化部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双双启动,文化遗产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文化遗产为对象的古村落游也受到了旅游业界的热烈追捧。
但是,由于我们对文化遗产重要性及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将文化遗产当成摇钱树的现象相当严重,许多文化遗产在保护、特别是开发的过程中,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那么,在开发过程中文化遗产究竟受到何种程度的破坏?为什么会受到这些破坏?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破坏事件的发生?所有这一切都是每个文化遗产守望者都急于破解的难题。
为此,笔者于2005年12月1日至7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28期学员中的10位同志组成文化调研组,前往X省X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上寨、榕江县三宝侗寨、从江县岜沙苗寨及小黄侗寨、黎平县肇兴侗寨及黎平古城等,专门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问题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
考察以深入基层实地调查为主,走访基层责任人、与当地居民座谈为辅,大致上了解了上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情况。
考察结果告诉我们,近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X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开发方面确实取得了非常显著实绩。
在这里,他们通过旅游开发不但使当地的居民走近小康,同时也使他们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进一步意识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而使古民居、古建筑等得到了更为妥善的保护。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将毫不隐晦地提出一些上述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提醒各级政府对这些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使一些错误做法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及时纠正。
由于时间短促,加之本人能力有限,叙述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或是那样一些不足,希望大家给予及时指正。
X省X苗族侗族自治州因居X东南,全州人口似苗族、侗族为主而得名。
其中苗族178.43万人,占总人口的41.37%;侗族135.9万人,占总人口的31.5%,是我国苗族、侗族人口数量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古村落是我国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
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古村落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观形态,而且还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资源,如古建筑、道路和园林等。
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古村落面临着破坏
和消失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古村落,需要探讨如何实现古村落的景观保护与发展,并对古
村落的文化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首先,需要重视古村落的文化价值。
古村落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学
术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而且,古村落还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习俗、传统技艺和民间故事等,这些文化资源都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其次,需要实现古村落的景观保护。
古村落的保护,既要保护其物质文化遗产,也要
保护其自然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景观保护中,需要重视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同时
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因素,保护古村落的整体景观。
第三,需要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还
要考虑文化价值、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在可持续发展中,需要发掘和利用古村落
的文化资源,挖掘古村落的经济价值,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保障古村落的可持
续发展。
综上所述,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其文化价值、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等方面。
在实现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充分
发挥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以确保古村落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和发展。
浅析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就 是 在 坚 持 有 效 保 护 的前 提 下 ,合 理 开 发利 用村 落 文 化 资 源 ,促 进经 济 社会 协 调 发展 。一 是 把村 落 文化 保 护传 承 与 乡风 文 明建设 结合 起 来 。农 村 中 的许 多宗 祠庙 堂 里 的匾 额 、楹 联都 铭 刻 着 先贤 祖训 、治家 格 言 ,许 多 民谣 、 民谚 、 民间 传说 、民 间故 事 等 。也 传递 着 为人 、劝世 、警世 、爱 国治 家 的 良言 ,这 些都 是 乡 村 最具 特色 的文化 语 境 。我 们要 深 入挖 掘 整理 ,将传 统 文化 融 入 时 代精 神理 念 , 使之 发扬 光 大 ,让 农 民在 祖 宗先 贤 中找 到 自己的 精 神源 头 ,认 识 身边 文 化 的价值 和 意义 ,这 必将 有效 提 高农 民文 明素质 ,推 进 乡风 文 明 建设 。二 是 把村 落 文化 保 护传 承 与农 村 文 化 礼堂 建设 结 合起 来 。 我们 要充 分 发挥 民间 艺人 的作 用 ,组 建 民 间 表演 队伍 ,利用 农 闲 、集 市和 民族 民 间传 统节 日,开 晨 民 间艺 术 表演 活动 ,弘扬 优 秀 的传 统 民 间文化 。在此 基 础上 ,积极 挖 掘 农 村现 有 的 、 自己身 边 独特 的戏 曲、 杂技 、花 灯 、龙 舟 、舞 狮 、 舞 龙等 民间艺 术和 民俗 表演 项 目,形成 “ 一村 一 品 ,一 镇 多 品 ” 的民 间文 艺表 演格 局 ,为农 民提 供 丰 富 多彩 的 民间文 化 活动 和 精 神 产 品 ,让 他 们在 劳 动 之余 不 出村 就 能感 受 到文 化 的熏 陶 ,使 之 具 有 民族特 色 、地 方 特 点和 时代 特 征 的新 农村 特 色文 化 活动 蓬 勃 兴 起 。三 是把 村落 文 化 保护 传承 与 发展 文 化产 业 结合 起 来 。要 合 理 有度 地 开发 、 利用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资源 ,充分 发掘 物 质文 化 遗 产 的文 化价 值 、 经济 价值 和 科技 价 值 ,把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项 目推 向市场 ,走 产 业 化之 路 ,使 我 县 的 民间艺 术 项 目成 为一 种朝 阳文 化 产业 。四是 把 村落 文 化保 护传 承 与 发展 旅游 业 结合 起 来 。农 村 蕴 含着 千 百年 来 传承 下 来 的文化 因子 ,像 古 民居 群 、庙 宇 宗祠 、 民间 艺术 、 民间 工 艺、 民俗 风情 、故 事传 说 , 以及历 代 名人 的足
强化旧村改造古建筑保护思考建议(推荐五篇)
强化旧村改造古建筑保护思考建议(推荐五篇)第一篇:强化旧村改造古建筑保护思考建议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快进程,大批村庄相继实施旧村改造或村居合并。
一个村庄有形成的历史背景,而记忆村庄形成的直接载体一般是具有纪念性或一定历史意义的古建筑。
在旧村改造中,要坚持规划先行,注重保护承载记忆村庄历史的古建筑,确保具有本地特色和体现北方农村风格的古建筑保留下来。
关键词:旧村改造古宅古建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大批村镇相继实施旧村改造,尤其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市一些先富起来的村庄逐步对旧村进行了改造新建。
那时,由于种种原因,对旧村改造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的规划,有的村镇在拆旧建新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过程中,因大拆大建,使得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民居和代表北方农村风格的古宅被拆除,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古建筑,如古庙、古楼也倒在了推土机下。
对此,笔者在为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而欣喜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些伤感。
一座城市有其产生的历史,一个村庄也有形成的历史背景,甚至有一个关于村庄形成的古老而美丽的故事(传说),而记忆村庄形成的直接载体一般是具有纪念性或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建筑。
这些建筑有的是一般性的建筑物,有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有的在外观造型上有一定的特色,他们都承担着记忆村庄历史发展延续的责任。
在旧村改造中,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全盘“否定”,会把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代表性古建筑拆除,从而使一个村庄失去原有的历史记忆和延续。
笔者所在的村庄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有近四千口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实施旧村改造。
记得村庄有好几处具有北方典型的青砖青瓦四合院,整个院落有大门、二门,有东厢房、西厢房,有的还有院中院,有的大门两旁摆放着石狮。
这些典型的古老四合院大都在六七十年或百年以上,现在想来,拆除甚为可惜。
在村庄东头,有一座高大宏伟的古庙,人们都称为大庙。
庙里的塑像文革时已被毁掉,而古庙却是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后来该庙当作村里的木工用房。
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和对策建议
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和对策建议嘿,咱来说说保护传统村落这档子事儿啊!你想想看,传统村落那是什么呀?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就好比是一个装满了故事和记忆的大箱子。
那里面有古老的房子,弯弯曲曲的小巷,还有那充满烟火气的人家。
这可不是一般的地方,这是咱们的根呐!保护传统村落有啥意义呢?哎呀,那可多了去了!首先呢,这是历史的见证者呀!它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里生活、成长、老去。
它们就像一部无声的电影,记录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要是这些村落没了,那不就等于把咱们的过去给弄丢了吗?那多可惜呀!再者说,这些村落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呀!那些传统的手艺、习俗、节日,不都是从这里面传出来的嘛!这可是咱们民族的瑰宝呀,要是不保护好,以后咱们的子孙后代去哪里感受这些呢?那怎么保护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咱不能光喊口号,得实实在在地行动起来呀!比如说,政府得重视起来呀,多给点政策支持,多投点钱进去,把那些老房子修一修,把基础设施搞一搞。
咱老百姓呢,也得有点自觉性,别乱丢垃圾,别乱拆乱建。
要像爱护自己家一样爱护这些村落。
还有啊,得把这些村落的文化传承下去。
可以搞一些活动呀,让年轻人也参与进来,让他们知道这些传统文化的好。
也可以发展旅游业呀,让更多的人来看看这些美丽的村落,这样既保护了村落,又能带动经济发展,多好呀!咱再想想,要是没有了这些传统村落,那咱们的世界得多单调呀!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那还有啥意思呢?传统村落就像是沙漠里的绿洲,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风景和感受。
所以呀,保护传统村落真的是太重要啦!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儿,这是关乎咱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儿呀!咱们可不能马虎,得赶紧行动起来,让这些传统村落一直流传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到这些美丽的风景,感受到这些浓浓的文化氛围。
别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呀,那时候可就晚啦!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新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新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尊敬的领导:
根据您的指示,我对新昌的文化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相关报告。
以下是调研报告的内容:
新昌地处中国浙江省,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县级行政区域。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新昌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并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
一、传统文化
新昌的传统文化包括艺术、音乐、舞蹈、建筑和文学等方面。
其中,剪纸和刺绣等手工艺品在当地有着悠久的传统,被认为是新昌独特的文化符号。
另外,新昌的戏曲、民间音乐和舞蹈也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宗教信仰
在宗教信仰方面,新昌主要以儒教、道教和佛教为主流。
这三者在当地形成了相互融合的宗教文化,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精神寄托和道德指导。
三、民俗习惯
新昌人民有着丰富的民俗习惯,包括过年、过节、结婚等重要节日和仪式。
其中,春节和元宵节被当地居民视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也有着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昌拥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音乐、杂技、传统技艺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新昌的文化底蕴,也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新昌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区,其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强对这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还要适应时代变化,将新昌的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此致
敬礼
调研人员: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的探究与反思
城镇化建设和自然村落的合并使得村落数量和面积减少。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的城镇建设面积仅有1.22万平方千米,而到了2010年,已经增长到了4.05万平方千米,面积扩张了约4倍。大致上,这些新增的城镇面积几乎就是消失的传统村落面积。另一方面,为了推进农村扶贫脱贫工作,同时节省管理成本,村落的合并成为主要的方式。几个较小的自然村落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几个较小的行政村合并为一个较大的行政村。这导致自然村落数量减少,许多村落呈现“空心化”的状况。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的探究与反思
摘要:传统村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经济、旅游等综合价值的文化遗产。但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开发上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本文通过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的探究以及对既有的保护机制的反思,,进而提出价值导向的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框架:完善传统村落价值认定评估体系,健全保护与监管机制,实行精准保护与分类发展。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价值评估;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和文明大国,传统村落是我国文化的根植所在,对其保护体现了一个具有深远的文化眼光和高度的文化自觉的东方文化大国对其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坚守。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是消亡的严峻形势。在我国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 9%提高到2015年的56. 1%的同时,村庄的数量平均每年以接近3000个的数量递减,大批传统村落正在或面临消亡。
真正的传统村落是“千村千面”,现有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旅游开发上,将传统村落建设成“千村一面”的旅游景点。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首先认识到每个村落自身的独特性,做到精准保护和分类发展。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为了促进xx县文化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根据《xx县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计划要点》,县人大常委会于10月至11月组织人员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到县住建局、文物局等有关单位,禾亭、冷水、湾井等乡镇的琵琶岗、小桃源、上宜骆家、下灌等传统村落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前往湘西、贵州等地进行了对比性考察。
现将调查情况及思考建议报告如下:一、全县传统村落的基本情况xx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舜帝藏精之所,光武发祥之基,濂溪汤沐之乡,牌祖生卒之地之盛誉。
境内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不少传统村落,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有禾亭镇的小桃源村、琵琶岗村,湾井镇的下灌村、路亭村、久安背村,冷水镇的骆家村,九嶷山乡的西湾村,天堂镇的大阳洞村,中和镇的岭头村,柏家坪镇的柏家村,清水桥镇的平田村,太平镇的城盘岭村等12个村;拟推荐入选的有柏家坪镇的马头上村、郑古元村、刘均申村、礼仕湾社区,保安镇的保安社区、古溪村,太平镇的紫云村,湾井镇的东江村、东安头村,五龙山乡的石家洞村,中和镇的周家村、麻田村,天堂镇的石海山村,冷水镇的百美村,水市镇的周家村、冬瓜冲村,太平镇的上界头村等17个村。
这些村都有着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拥有较为丰厚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
另外还有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统村落,有待发现、保护和申报。
二、全县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近年来,xx县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上,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保护不够,抢救不及时,利用过少,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损毁极为严重。
由于数百年来的自然灾害、内外战争、群众运动、房屋拆建或失窃等因素影响,全县的传统村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一些满载传统文化内涵的古建、古物已韵味全无。
如平田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近900年历史,曾拥有众多的明清古建筑,青石板巷道、石桥、石刻、牌坊、凉亭、戏台、八角楼、庙宇庵子、雕梁画栋等处处皆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昌县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丁红霞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年第05期
摘要:传统古村落是先辈创造的美好家园,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保护不善,当前不少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及村落文化正在衰败消失,造成了巨大的遗憾。
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对新昌县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对策措施进行了思考研究。
关键词:新昌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对策措施
传统古村落指的是聚居历史有百年以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新昌作为一个千年古县,境内风景秀丽,人文底蕴丰厚,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传承深厚的传统古村落,它们鲜活地反映着文明的进步和历史的记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开,部分极具保护利用价值的古村落及村落文化正在衰败消失,许多优美的古村落“十屋九空”,许多精美的乡土建筑凋零破败,如不进行有效的保护利用,就会造成历史的遗憾和宝贵资源的破坏。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全面了解了当前新昌县传统古村落的现状,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思考研究。
1 新昌县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的现状
新昌县位于浙东山区,地处宁、绍、台、婺交通孔道,天台、四明、会稽山脉盘接于境内,形成“八山半水分半田”地理风貌。
相对闭塞的自然环境使得新昌城乡保留着不少保存完整、具有江南风格的古村落,如小将镇南洲村是新昌县有记载的历史最悠久的古村落,南明街道班竹村是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镜岭镇外婆坑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保护好、利用好传统古村落,是当前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深化的高层次和深层次的要求。
近年来,新昌县委县政府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日益重视,提出了“整体性保护、原真性传承、民众性参与、持续性保养”原则,取得了一定成效。
1.1 调查摸底,造册登记。
通过详细的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全县已明确有古建筑村落54个、自然生态村落29个、民俗风情村落7个,梅渚镇梅渚村被列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名录。
全县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1个、省级6个、县级27个和县级文物保护点84个,在16个乡镇街道415个行政村中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共720处。
1.2 合理规划,建章立制。
新昌县在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过程中,重点对历史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古村落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并分类区别对待。
在政策上,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意见》、《新昌县关于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的实施意见》、《新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文件,规范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
1.3 突出风格,树立样板。
新昌县在保护利用传统古村落上注重特色,不搞“千篇一律”,能充分利用当地人文地貌进行有效开发,成功树立了一些样板村落。
镜岭镇雅庄村的保护开发注重其优美的自然环境,致力于乡村休闲旅游开发。
南明街道班竹村的保护开发注重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致力于乡村人文旅游开发,打造“天姥门户”品牌。
镜岭镇外婆坑村的保护开发注重其革命老区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全力打造“江南民族村”,2009年成功授牌为上海世博会城乡旅游示范点。
2 新昌县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昌县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趋势是向好的,但以下四方面问题还是要引起重视,予以解决。
2.1 保护意识淡薄。
新昌传统古村落的大部分古民居还居住着农户,村民对古民居的价值认识不足,一些住户为了满足居住的功能,就随意对古民居进行整修、翻建,甚至拆除,导致了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
2.2 保护措施不力。
至今尚未出台相关的传统古村落管理办法,造成了管理上的无法可依。
没有建立完善传统古村落保护开发的管理工作机制,如古村落保护利用的产权困扰等问题,如果这些很现实的工作机制问题没有理顺,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只能是一句空话。
2.3 保护经费缺乏。
新昌县现存古村落古建筑总体数量较多且分散,面积也不大,很少能形成集群,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损坏等情况,许多古民居已成危房。
而保护修缮古建筑的成本巨大,政府出资修缮古建筑的专项资金有限,文保部门只能抢救性地对一些重要的代表性建筑进行修缮,对于其它大量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则无法顾及。
2.4 保护建设无序。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新村建设、旧村改造、道路动迁等等,都牵涉到村落文化保护的问题,结果使村落原有的布局、场点、街巷正逐步缺失,体现传统特色的历史空间被侵占,将原来很多富有乡村韵味及历史价值的元素无形中抹杀,破坏了村落的古风古貌,传统古村落应有的审美意义荡然无存。
3 新昌县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
保护利用好传统古村落是广大农村走现代化与传统化相融合、经济与文化相统筹、自然与社会相和谐之路的一种可行模式。
3.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传统古村落保护良好氛围。
传统古村落作为地方历史文化演变和发展的见证,是中国文化的根植所在。
保护古村落、古建筑、古习俗就是保护我们文化命脉。
要借助各类教育、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充分认识保护古村落、古建筑、古习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高度重视对古村落原住民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广大村民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引导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走向全面自觉。
3.2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传统古村落保护工作机制。
保护古村落既是保护文物,又涉及民生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把遗产保护和民生建设结合起来,做到自然、文化和社会三个生态环境的和谐协调。
要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研究出台切合新昌县实际的古村落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以适应乡村村民自主管理为基础、地方政府以政策配套为支持的古村落保护法治环境。
3.3 多方筹集资金,确保传统古村落保护资金到位。
在政府投入方面,建议设立古村落保护专项基金,确保专款专用。
要坚持政府扶持、项目争取、部门支持、民间资金和村民投资投劳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整合资金,加大保护与开发的力度。
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产权所带来的文物保护不利问题,促成文物产权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经济价值。
3.4 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传统古村落保护开发同步并进。
古村落整治建设要切实贯彻保护与开发同步并进的理念,具体要做好三篇结合文章:一是古村落保护开发要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制定各个古村落的科学保护规划,确定保护方式,并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在发展中实现抢救与保护。
二是古村落保护开发要与文化的传承发展相结合,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力量,对古村落的建筑艺术、传统手艺、地方掌故、生活习俗等传统加以收集整理,以文字、图片、摄像、测绘等方式记录下来,系统挖掘整理保存村落文化与传统的精髓;另一方面要创设条件延续并发展古村落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使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使之散发出新的活力。
三是古村落保护开发要和县内其它旅游资源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以古村落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是我们保护开发古村落的重要目的和途径,通过保护带动旅游,通过旅游发挥文化保护的作用,既可使古村落获得更多修复资金,也可使村民获得合理收益,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发展以古村落为主体的乡村游,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采取各种手段合理活化古村古建筑的功能,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县内其他优质旅游资源,与天姥山、大佛寺、穿岩十九峰、沃洲湖、大佛龙井茶叶、小京生花生、木化石、丝绸产品、木雕砖雕工艺品等结合起来,配套乡村旅游线路,形成特色乡村旅游产品,营造浓厚的旅游氛围,做强做大乡村特色旅游产业,使新昌县古村落的影响力不断得到扩大。
参考文献:
[1]朱光亚.古村镇保护规划若干问题讨论[J].小城镇建设,2002(02).
[2]罗长海,彭震伟.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机制探析[J].上海城市规划,2010(01).
[3]胡杏云.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以宁波余姚柿林村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