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
跨越“卡夫丁峡谷”论的理论旨趣及方法论价值
它将 会 失去 当时历 史所 能提供 给一 个 民族 的最 好 的机 会 , 而 遭 受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所 带 来 的 一 切 灾 难 性 的 波 折 。 ”3 l4 Z '0 1 2 “ 俄 国 , 于 各 种 情 况 的 独 特 结 合 , 今 还 在 全 国 .在 由 至
论 > l卷俄文版 出版 , 发 了俄 国 国 内民粹 派与 自由主义 第 引
者 之 间 关于 俄 国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前 景 的 争 论 ,使 得 马 克 思 对
落 后 的 俄 国 产 生 了 浓 厚 的 兴 趣 并 且 进 行 了 深 入 的 思 考 。 为
了 阐 明 对 这 一 问题 的 见 解 , 克 思 先 后 写 作 了 < “ 国 纪 马 给 祖
关 键 词 :跨 越 ;“ 夫 丁 峡 谷 ”;意 蕴 ;理 论 意 义 ;方 法论 价 值 卡 中 图 分 类 号 :A8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5 7( 0 9) 6 0 6 一o 62 0 4 20 0 — 0 5 3
跨越 “ 夫丁峡 谷 ” 论 是马 克思晚 年在 世界 历史 的视 卡 理
天然 地势又 非 常适于 这种 大 农业 。 此 , 能够成 为现代社 因 它 会 所 趋 向 的 那 种 经 济 制 度 的 直 接 出 发 点 ,不 必 自杀 就 能 开 始 获 得 新 的 生 命 。 ”Z t ̄ ] 7 4 “ 种 农 村 公 社 是 俄 国 社 会 新 生 的 支 点 : 是 要 使 它 .这 可 能 发 挥 这 种 作 用 ,首 先 必 须 排 除 从 各 方 面 向 它袭 来 的 破 坏 性 影 响 , 后 保 证 它 具 备 自然 发 展 的 正 常 条 件 。 ” 然
浅谈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浅谈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卡夫丁峡谷,专指落后国家在不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情况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落后地区如何跨越社会阶段实现飞跃,这是可行的吗?整个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说都在做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试验,不过它们都失败了。
而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苏联,在跨越中不仅未能成功而且使自己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分子,那中国又能否跨越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是已经跨越了呢?我们知道,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人类社会总是适应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向前发展的,这是普遍的总的趋势,任何国家、民族概莫能外。
由于社会形态与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由其内部所固有的矛盾所推动,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因此,人们就有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的眼光来考察、研究人类社会。
由此可得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性也就是说各个国家和民族在没有严重外来干涉的情况下,按其自然史过程,一般都要经历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即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低级阶段)这五种基本的社会形态,如大多数欧洲国家。
而就具体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而言,其社会形态的演进发展的实际过程,往往又不是简单地、刻板地依照这些基本的社会形态的次序进行的,而是具有极为复杂的多样性。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一个例子。
还有非洲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只是处于原始社会或者奴隶社会,但经过了一个殖民地阶段,到二十世纪,非洲基本上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
这就说明社会形态的跨越不是不可能的。
而且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成功探索
162学术论坛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传广告往往把西部落后地区翻译成devel opi ng ar ea 或l ess devel oped ar ea 而不是backw ar d ar ea 以掩盖其真实情况devel opi ng ar ea 或l ess devel ope d ar ea 比bac kw ar d ar ea 模糊度大得多显得委婉含蓄既能吸引外商投资也充分表现了中国政府西部开发和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显示了较强的能动性表现了较强的说服力3.英语语言模糊性在广告中的不足之处广告作为把产品信息传达给顾客的媒介在表意方面与一般文体相比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模糊语言从内涵到外延都不明确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并非所有的广告都适合使用模糊语言因为不同的广告对于语言的模糊程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有些广告中使用精确的数据如样本量百分比距离消逝的时间节省的金钱等等反而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如某电脑广告(龚红霞,2002)I nt el Pen t i um pr ocesso r 400M H Z100M H Zf ront si de b us I ntel 440B X agp set chi p set s dr amdi m m m em or y精确数字明确了电脑的规格让消费者对其性能一目了然如果使用模糊限制语把精确数字模糊化相信这肯定不会是一个成功的广告又如G r ey Poupon 的广告(杜邦[加]著;杨兆宇,杨楠译,2002),AL ot of M ust ar ds H ave B eco m e H i stor y Si nce G rey P oupo n W as I ntr odu cedI n 1777.对许多消费者来说产品长时间的市场寿命是高品质的代名词给出精确的数字可以使产品宣传更有说服力再如激情真丝衬衫广告(龚红霞,2002)TH E SE N SA TI O N A LE x peri ence the sheer pleasure o f p ur esil kag ai n st yo ur skin.Sli pintoa bil low ysil ksh i rt ,ani n disp en sable andl ux uri o usad dit iont oyo ur w ar d r ob e.T h r o w it o no ver leg ging s o r jeansan d,of co urse,it 's p erf ect f o r w orko r d r ess upf o r speci al o ccasi o ns.A v ail able inthr ee colors-bri l li ant blue,shocking pinko r iv ory,it 's aterr ifi cvalueat o nly$29.95.T his issm all i n du lgence;y ou j u st can 'taff o rdtom i ss.广告介绍了衬衫的质量后报出了精确的价格从而强调了产品的物美价廉突出了货物的卖点如果用模糊的数字结构如i t's a ter r if i c v al ue at ab out $29.95.就不能达到原来的效果此外模糊词也让一些不法商人有机可乘如在某药品广告(栾岚,2005)中T h e produ ct i s sugg estedf or use,andm ay be h el p f ul i nt he t em po r ary r el ief of som e of the sy m p t om s co m m onlyassoci at edw i thf all enar ches.这则广告阐述了药品的多种疗效广告商在广告中做了有关疗效的承诺但他们又在承诺中加进模糊词语因此即使药物无效广告商也不必承担责任4.结语本文以广告英语为例分析了语言模糊性在广告中的作用语言模糊性在广告中的运用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对于不同性质和宣传目的的广告我们要采取不同的语义模糊策略把握好广告英语语言的模糊度广告语言的使用精确或模糊并不是绝对的我们看到激情真丝衬衫的广告使用了诸如sheer ,pu r e,bil l o w y,luxu r i o us,p er fect ,speci al 等模糊词生动地阐述了拥有此衬衫的乐趣形象地描绘了穿此衬衫的美好感觉和其精确的价格构成了物美价廉的产品宣传攻势由此可见在广告中英语语言的使用是精确性和模糊性的结合体二者缺一不可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警惕不法商人为了扩大销售量而利用模糊语言迷惑消费者或者利用模糊语言以达到其推卸法律责任的目的作为消费者我们要增强模糊语言的认知意识提高辨别广告真伪的能力以防上当受骗参考文献1赵军峰主编.商务英语口译[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4-272石安石著.语义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623龚红霞编著.广告英语900句[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9:92-110,247-2594伍铁平著.模糊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28马克思晚年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进入社会主义我党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毛泽东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完成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第一段路程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探索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第二段路程的成功之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探索实现了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成功接力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成功探索纪咏梅杨莉莱阳农学院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青岛266109摘要马克思晚年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我党三代领导人对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实现了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成功接力关键词卡夫丁峡谷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马克思晚年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卡夫丁峡谷一词源于古罗马时代的一个典故公元前321年萨特尼特人在古罗马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后强迫他们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打了败仗的古罗马人通过卡夫丁峡谷由此而来意思是遭受最大的羞辱马克思借用这一典故作比喻是他晚年对东方落后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一种预测和设想1877年11月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说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1632006年第12期下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 现代企业教育道路那它将失去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1]1881年3月马克思在致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的复信中说当时的俄国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它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2]1882年1月马克思在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再次重申了上述宝贵思想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末现今的俄国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3]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中心思想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具体说来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才能在生产关系和国家制度方面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即选择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道路问题这是跨越卡夫丁峡谷要走的第一段路程二是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如何在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迅速赶上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已经达到的水平使社会主义得到巩固和发展的问题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跨越卡夫丁峡谷要走的第二段路程二毛泽东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完成跨越的第一段路程毛泽东深刻论证了中国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必然性首先帝国主义列强不容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这就断绝了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次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此后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阵线上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从而得到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持为中国避免资本主义道路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再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使无产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这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政治上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途径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他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开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全面建设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因素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处于领导地位并不断发展壮大的过渡性社会并把它作为联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桥梁避免了中国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完成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第一段路程在这之后毛泽东又开始了探索跨越卡夫丁峡谷第二段路程的实践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在这一过程中最终没能形成完整的理论和清晰的思路使中国在跨越卡夫丁峡谷第二段路程的道路上一度迷失了方向三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探索出实现跨越第二段路程的成功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后深刻指出在我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以后还要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开始找到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第二段路程的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内涵就在于第一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第二就发展水平而言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阐明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填补了东方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空白描绘了走向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大大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对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第一段路程后的历史方位作了准确的定位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上提出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具体措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跨越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对实现跨越的国家应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作出具体的论述邓小平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可以运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强调应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这就从根本上肯定了市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应有的地位指明了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要经济形式实行对外开放是实现跨越的必要条件邓小平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学习借鉴和利用辨证统一起来制定和推行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制度它必然要继承以前及同时代一切社会制度中创造的各种优秀成果中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经济文化科技十分落后这就决定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需要吸收外国先进的东西发展科教事业是实现跨越的力量源泉邓小平结合对现代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要实现跳跃式的追赶就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科学技术的兴旺发达关键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能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这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是决定着我国能否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而成为科技大国经济大国的关键坚持自主发展是实现跨越的根本原则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所以我们必须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和发展了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实现了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成功接力首先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总体部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更加全面而科学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其次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也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的突出贡献第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不仅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而且给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的宝库增添了崭新的内容参考文献[1][2]马恩全集19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29451页[3]马恩全集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31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涵义和启示摘要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东方国家和地区如何走现代化之路, 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课题.马克思跨越理论只是为东方落后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提供了总的原则和方向性的说明.关键词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 启示一、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确切内涵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许多国家建立并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伟大胜利.然而在世纪后半期,社会主义不断地遭受挫折,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再一次使人们关注社会主义的命运.本文就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构想与世纪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粗浅地探讨一下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内涵的理解,应该放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查.马克思晚年, 曾明确反对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社会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他认为,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在世界历史和世界交往的条件下,以古代农村公社所有制为基础的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亚细亚社会,可以走不同于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而进入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一层次的社会, 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强调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其实有两个层面, 其一是制度层面,即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一系列客观的和主观的条件下,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其二是生产力层面, 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一旦完成生产关系的跨越之后, 必须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 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并最终实现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的生产力.这两个层面是有机统一的,只有完成了第一个层面,才有可能完成第二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是对第一个层面的巩固和发展.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继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两个发现之后对人类社会又一伟大贡献,是马克思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重大意义1.诚如马克思所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它可以缩短妊娠期并减轻分娩的痛苦.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交往的扩大,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人们的视野大大开阔,自觉程度大大提高,可以通过相互比较,寻求最适合本国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从而形成后发优势并大大缩短历史发展过程.民族国家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不能跨越;地区历史与民族国家历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以跨越.马克思在前期对社会形态理论的阐发和在晚年对俄国及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讨,从两个方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道路的关系.在前期,他侧重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并没有因此排除各个民族发展的特殊道路;在晚年,他侧重考察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但并没有因此否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2.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的崭新视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理论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世界历史理论.正是站在世界历史的制高点上来观察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把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与西方社会发展理论衔接起来,这就是由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使东方的无产阶级革命与西方的无产阶级革命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东方社会的生产方式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跨入社会主义社会.3.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突破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演进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开创了东方落后国家跨越发展的特殊历史进程.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二、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理论的启示对于东方人民来说,马克思的思想已不只是一种假设、语言和理论了,而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和伟大的革命实践了.回顾历史,我们得知这个伟大的现实确实来之不易,它经历了一代又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浴血奋战和艰辛探索,向我们展示了一座宏伟的理论宝库,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迸,既是马列主义活的灵魂,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靠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也只能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不拘泥于任何伟人的本本和现成结论,理论也要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地根据新情况和新经验作反思、总结和升华,这就是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2. 对外开放与和平共处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学习马克思“跨越”设想理论,反思苏联的悲剧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曲折前进的历史,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邓小平冲破了长期形成的全盘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这就是邓小平的对外开放与和平共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由此,我们认为,对外开放与和平共处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一扇翅膀,是我国应该且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这是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留给我们的启示.3.促使我们思考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正是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把握上,马克思在肯定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和人类文明成果的前提下,以极其睿智的眼光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端和重大毛病,即不可避免地给人类带来诸多灾难和不幸.列宁在俄国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个卡夫丁峡谷理论.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俄国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一国胜利论”,从而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无愧于辩证法大师的称号.此后,无论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是善于把马克思基本原理与本国现实国情结合起来的典范,从而为后人辩证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学习的楷模.这些马克思主义者解决现实历史课题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启示.四、我们的结论历史已经证明:俄国在没有经历完整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前提下过渡到了社会主义;中国则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跨越整个资本主义阶段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跨越”设想理论的精神实质在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某一中间阶段,从而缩短落后国家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苦难历程.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在落后国家从前资本主义向现代社会演进过程中一再体现出来,而且得到了重大发展.至于说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曾出现的一些挫折,诸如苏东问题,中国的“大跃进”甚至“文革”等等,那都是因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实现跨越后,没有意识到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异常艰巨性和曲折性,没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首位,制定和执行的方针、政策脱离了实际,从而出现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暂时倒退,这是曲折性在社会主义前进性中的辩证表现.现阶段,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国际共运事业的中流砥柱.我们深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伟大的中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决不会像古罗马军队那样惨败于卡夫丁峡谷,被萨姆尼特人逼迫通过象征奇耻大辱的轭形门.。
论落后国家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跨越理论的提出和论述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以后,在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和平发展时期,然而在俄国等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由于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发生革命的形势。
因此,探讨那些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实现社会主义发展,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
恩格斯于1875年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中提出了俄国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可能性。
在这本著作中,恩格斯首次论述了俄国原始公社所有制向未来社会主义高级形式转变的可能性和实现这种可能性所必须具备的国内外条件。
恩格斯明确指出,在俄国废除农奴制以后,资本主义在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俄国原始公社所有制受到巨大的破坏并日趋解体,尽管这样,仍然不可否认使这一社会形式转变为高级社会形式的可能性,只要它能保存到进行这种转变的条件成熟之时,只要它能发展到农民不再是个体而是整体从事耕作的程度,且应使俄国农民跨越资产阶级的小面积土地所有制的中期阶段,而直接向高级形式过渡。
恩格斯认为,要实现这样的过渡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从内部条件来说,就是农村公社自身的彻底改造;从外部条件来说,就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经过对俄国历史和现实的深入研究,于1881年3月在致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中,对在俄国农村公社的基础上,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以此比喻资本主义既使人类得到巨大发展,但又使人类遭受巨大灾难)的可能性问题进行了论述。
他从俄国农村公社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出发,阐述了俄国农村公社内外条件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强调了利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肯定成果,来改造公社的内部结构,更新其内在机制,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超越。
这就是说,俄国要想“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就必须“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
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对如何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作出具体探讨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马克思曾论述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其一,资本创造了开放的世界,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以后,任何国家、民族都不可能在闭关自守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
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精选文档
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精选文档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合力,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是其中之一,主要表现为:在政治体制适应经济发展时,生产力快速提高;生产力提高后,政治体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时,政治体制被迫改变以适应经济发展。
然而是否存在一种可以适应高级经济发展模式的政治体制,而且这种政治体制可以直接进入,这便是“卡夫丁峡谷”理论涉及的问题。
一、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产生19世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其政治体制无法满足的地步。
事实上,资本主义社会也越来越频繁的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无产阶级生存难度加大的同时权利意识开始觉醒。
综合以上因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这些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
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经历的一次次经济危机非但并没有使其激化社会基本矛盾,反而增强了其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此时,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到了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段不短的时间内共产主义革命不会大范围爆发。
与此同时,俄国为首的封建或者反封建社会的东方世界却革命风起云涌,马克思、恩格斯将目光放在这些国家后,发现这些国家虽然经济发展程度赶不上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随着全球化逐步开始,这些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而直接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直接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这种经济模式可能更适合共产主义革命的发展,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大胆设想这些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便是“卡夫丁峡谷”理论。
二、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前提和升华(一)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前提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注释:“公元前321年第二次萨谟尼特战争时期,萨谟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且强迫他们通过‘牛轭’。
这被认为是对战败军的最大羞辱。
‘通过卡夫丁峡谷’一语即由此而来,意即遭受最大的侮辱。
卡夫丁峡谷
对中国是否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认识19世纪后期,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分析了俄国的农村公社制度及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在这基础上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
曾认为它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有的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依据,论证中国成功跨越了卡夫丁峡谷,其实对中国是否跨越了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来分析一下俄国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条件。
一、卡夫丁峡谷的提出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西欧资本主义而言的,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许多结论和问题也是针对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提出来的。
他们设想社会主义革命首先会在这些国家发生,因为这些国家生产力高度发达,必然会引起国家内部的矛盾,社会也会出现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生产社会化的大背景下,无产阶级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最终取得革命的政权。
但是现实却不想他们想的这样,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发生社会革命,因为在发达的生产力的条件下,国家领导人通过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随后,马克思恩格斯转向了东方国家,在分析了俄国的的现状后提出了新的设想即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
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条件第一:马克思分析了俄国农村公社的外部环境。
在给查苏利奇的回信中指出“在俄国,由于各种情况的特殊凑合,至今还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的农村公社能够逐渐摆脱其原始特征,并直接作为集体生产的因素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
正因为它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代的东西,所以它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
俄国不是脱离现代世界孤立生存的;同时,它也不像东印度那样,是外国征服者的猎获物”。
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出俄国公社在国际上是处于和资本主义同时代的,马克思主张要吸收西欧先进国家的一切肯定成果,这里的肯定成果并不是指吸收资本主义的肯定成果,因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在自己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去帮助俄国实现社会主义,而是指在西欧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后,对他们提供的帮助。
跨越卡夫丁峡谷
马克思主义晚年关于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曾说:“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前资本主义包含三种所有制形式;亚细亚公社所有制、古希腊罗马公社所有制、日耳曼公社所有制。
后来认识到此三种所有制之间并无直接的连续的演进关系,它们都有自己特殊的历史道路。
早年,马克思曾认为,印度、中国和俄国都只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印度:英国的殖民统治带来的是社会革命,英国的占领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英国在这里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印度的牺牲也是历史发展所必需付出的代价。
中国:英国殖民主义使“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它引起了旧中国的解体和社会革命,使自由、平等、博爱等原则在中国有了发展。
俄国:沙皇时代属于半亚细亚社会,“在这种社会里,东方的专制政府很少、或没有履行治水职能的期间统治着他的臣民”,(49/393)这种社会的革命只能是资本主义革命。
如他说:“俄国的1793年就会来到;这些半亚洲式农奴的、恐怖统治将是历史上空前的现象,然而它将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二个转折点,最终将以真正的普遍的文明来代替彼得大帝所能推行的虚假文明。
”(12/66)当时,他认为,亚细亚社会是原始社会,印度公社是原始公社,亚细亚的公社所有制是最古老的公有制形式。
“仔细研究一下亚细亚的,尤其是印度的公社所有制形式,就会得到证明,从原始公社所有制的不同形式中,怎样产生出它的解体的各种形式,例如日尔曼的私人所有制的各种原型,就可以从印度的公社所有制的各种形式中推出来。
”(13/22)亚细亚“这种以同一基本关系即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形式,本身可能以十分不同的方式实现出来。
例如,跟这种形式完全不矛盾的是,在大多数亚细亚的基本形式中,凌驾于所有这一切小的共同体之上的总和的同一体表现为更高的所有者……”(46/473)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东方没有奴隶制和封建制度,因为劳动者本人没有成为他人和社会生产的自然条件,国家才是真正的地主。
第四讲“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与实践讲解
第四章“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与实践“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阶段或充分发展阶段,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灾难,或少遭受这种种灾难,而吸收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在20世纪,人类社会进行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实践。
这一实践,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
一、“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依据“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是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和道路的理论。
这一理论由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列宁、毛泽东结合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较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等内容。
1.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互相联系的思想:第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多线条的,是多样性的统一,不能把《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的分析简单地套到东方社会。
第二,东方落后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吸取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跨越“卡夫丁峡谷”包含二层含义:一是落后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灾难,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二是落后国家在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的基础上,在事先得到正常引导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又为人类创造巨大的成就。
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成就,人类应该共享;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灾难,人类应该避免。
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创立了巨大的成就面前,落后的国家,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可以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的灾难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的成就。
——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思考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7年第6期如何对待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论"——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I司题的思考孙来斌[内容提要]近几十年来,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提出的俄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简称“跨越论”),成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长盛不衰的热点。
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歪曲的、教条式的理解,才能科学阐释“跨越论”的理论内涵,发挥其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论卡夫丁峡谷[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505(2007)06.0038—06近几十年来,随着国际范围内“晚年马克思”研究热的兴起和人们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与教训的不断反思,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提出的俄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以下简称“跨越论”),成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
从研究现状来看,深度和广度较之以前大大增强,取得的共识也在不断增多。
然而,由于文本形式的特殊性、相关问题的复杂性“,加之研究者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性,人们迄今在一些重要问题的理解上仍存在不少分歧。
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的出现,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对“跨越论”的全面把握,避免理解上的片面性,但同时也给人们的理解增加了困难,影响人们对“跨越论”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的判断。
因此,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对有关文本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努力做到“四个分清”,对于科学阐释“跨越论”的理论内涵、正确发挥“跨越论”的实践指导作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跨越论”直接关涉的文献不多,但其思想内涵却十分丰富。
其中一些思想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科学认识,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解决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对东方落后国家,尤其是对俄国农村公社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
那么何为“卡夫丁峡谷”呢?卡夫丁峡谷位于古罗马的卡夫丁城附近。
公元前321年,萨姆尼特人在这里击败了罗马军队,强迫他们通过“牛轭”。
这被认为是对战败军队的最大羞辱。
马克思借用这个历史典故,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经历资本主义阶段就像通过“卡夫丁峡谷”一样,要付出“血与火”的巨大代价和牺牲,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使人类感到耻辱的一个阶段。
首先,马克思分析了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指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所经历的运动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发展有明显的差别。
其次,他又分析了俄国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原因,提出吸取资本主义生产的积极成果——现代生产力,用以改造农村公社生产方式。
最后,马克思分析了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方式,他根据俄国社会的现实,指出必须通过俄国革命才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并补充实现这种“跨越”的原因在于俄国农村公社的土地公有制。
“跨越”必须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跨越”的条件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榜样作用,以及利用西方资本主义提供的一切积极成果。
随后恩格斯详细的阐明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东方落后国家发展的共同规律。
不同于马克思认为的,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历史现象,不是任何一个东方落后国家都可以实现的。
恩格斯却把马克思这一观点由俄国扩展到一切非资本主义的落后国家,由一种特定的特殊发展道路引申为对东方落后国家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发展道路。
在这里,恩格斯进一步揭示了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共同规律,它可以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不必再重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所走过的道路,而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只要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给予积极支持,就有这种可能。
跨越卡夫丁峡谷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实践
一、苏联实践的成功经验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民主气氛 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俄国积贫积弱 新经济政策 密切联系群众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十月革命获得政权 (和平、土地、面包)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实践
一、苏联实践的失败经验
执政党一部分人 个人崇拜 贪污腐败 特权阶级 急功近利 背弃群众 脱离实际
3、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 4,、要时刻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倡导民主观念,大力反腐 倡廉,努力成为学习型政党。 5、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成果,首先要和西方国家维持正常邦 交关系。
谢谢!
经济原因 高度集中的工业体 系,片面发展重工 业,人民温饱困难。 社会主义信念的逐渐动摇
外部因素
资本主义国 家的封锁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实践
一、东欧实践的经验
二次大战结束后苏联 加强其对东欧各国实行 军事占领推行共产主义并 扶植亲苏的共产党政权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实践
一、东欧实践的经验
。。。。。
齐奥赛斯库
铁托
拉克西· 马加什
政治上,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府因为缺乏监督和选举,贪污腐败、 践踏法律和人权的行为层出不穷。 经济上,东欧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人 民生活水平仍然很低。
认识
1、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努力必须是人民所支持,所拥护的。 2、跨越卡夫丁峡谷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脱离实际。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思想内涵
农村公社: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形成的、以地域 性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二重性为特征的社会组织 形式,即同时存在私有制和公社所有制为特征的 社会组织。 资本主义私有制 过渡态 波折 原始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过渡态 社会主义公有制 成果 波折 成果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借鉴并超越的过程 国外资本主义发展
跨越“卡夫丁峡谷”刍议
”
“
都是 比喻
遭受莫大 的 苦难 和耻 辱
“
为 了 完整 地理 解 通 过 卡夫 丁 峡谷 和 通 过 卡 夫 丁 扼 形 门 的 含 义
一 下 《罗 马 史 》 中 对 这个 问题 的 记 述
。
”
“
”
,
有 必 要 简 略地 回 顾
。
公 元前
32 1
年
,
罗 马 人 在 和 萨 漠 尼 安人 ( 即 萨姆 尼
“ 一
,
出现 的 译 名 不 尽 相
”
同 中
,
在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全 集 》 中 译作 考 地 安 峡谷
, “ ” . “ ”
都译 作
卜夫 丁 峡 谷
”
;
,
在 周 一 良等 编著 的 《世 界 通 史 》
①;
在 谢 德风 译 的
,
《 罗 马 史》 中
译作 考 狄 昂 山 峡
“
② 通 过 比较 我
.
因此
它 可 以 不 通过 资 本 主 义 制度 的卡 夫 丁 峡 谷
”
而 吸 取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所 取得 的 一 切
肯 定成 果 公元前
。
④ 通 过 卡 夫丁峡 谷
“
”
一语
,
在
,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全集 》 的 注 释 中有 这 样 的 解 释 :
32 1
年第 二 次萨姆 尼 特 战争 时期
.
那么
,
什么 是 卡 夫 丁 峡 谷
,
“
”
呢 ? 跨 越 卡夫 丁 峡谷 的 含义 究 竞是什 么 呢 ? 这个 问 题有 不 少 论 者 涉及 过
东方社会跨越“卡夫丁峡谷”分析_前提条件
东方社会跨越“卡夫丁峡谷”分析_前提条件论文导读::在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是不是落后国家的唯一出路,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理论思考的重心。
他们从对俄国农村公社的特征、历史方位及历史前景的分析着手,得出了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结论,并为此设想了一系列条件。
论文关键词:卡夫丁峡谷,东方社会,前提条件,现实基础卡夫丁峡谷是古罗马卡夫丁城(今意大利蒙泰萨尔基奥)附近的一个峡谷。
公元321年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时期,萨姆尼特人在这里包围并击败了罗马军队,按照当时意大利双方交战的惯例,战败方的军队必须在由长毛交叉构成的“轭形门”下通过。
这被认为是对战败者最大的羞辱。
通过“卡夫丁峡谷”一语由此而来,意即遭受奇耻大辱。
马克思用“卡夫丁峡谷”借喻资本主义制度,“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即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苦难和波折;“跨越卡夫丁峡谷”即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从而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所遭受的苦难和斗争。
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仅仅指的是资本主义的奴役、掠夺和剥削的社会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所有制形式,但并不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方式。
因此,马克思关于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主要是指生产力发展的不可跨越性和生产关系、社会政治制度的可跨越性。
这就是马克思针对俄国问题而提出的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著名论断的原意出处。
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首先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这可以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马克思的明确观点。
但是后来形势的发展出乎马克思的论断,无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还是垄断的出现,都没有达到激发革命的程度,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通过社会机制的自我调节反而缓解了阶级矛盾。
从19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目睹西欧各国社会主义运动趋于衰退和沉寂,马克思开始把视线和研究重点逐渐转向革命运动方兴未艾的俄国和其他东方国家,提出了著名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构想,也就是东方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2021“卡夫丁峡谷”跨越的起点、主体及条件维度范文3
2021“卡夫丁峡谷”跨越的起点、主体及条件维度范文 "卡夫丁峡谷"典故源自于古罗马的一个战争历史事件。
据历史记载,公元前321 年,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战争冲突,经过双方激烈争斗,最终结果是萨姆尼特人打败了罗马军队。
但是,充满戏剧性的一幕是萨姆尼特人为了羞辱战败的罗马军队,在卡夫丁峡谷中用长矛架起形似城门的"牛轭",并强行让战败的罗马军队通过,借此来羞辱战败的罗马军队。
这一形式化举动,在当时被认为是奇耻大辱。
此后,经过多番发展演化,"卡夫丁峡谷"被人们用来比喻充满灾难的历史性波折。
1881年,马克思借用了这一历史典故旨在说明当时的俄国可能"跨越"资本主义而步入更高级别的社会发展形态从而可以避免其带来波折性的历史灾难。
当然,马克思最初本意是为了说明以俄国为典型代表的经济落后的东方社会在立足本国或该地区具体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符合东方社会发展规律,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而直接享用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成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所以,深刻理解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对于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显得格外重要。
一、"卡夫丁峡谷"跨越的起点维度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深刻洞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状况,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内在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证明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是由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合力向前推动的。
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大社会形态。
然而,每个国家经历的社会形态,由于国情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国家会呈现跳跃性发展情形,出现跨越式发展的情境。
马克思在关于无产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时有两种思考:一是在西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无产阶级要想取得革命胜利,在全世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是在多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取得革命胜利;二是类似于俄国等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由于国情及国内矛盾,不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波折性历史灾难,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一、马恩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提出及其历史背景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论点正式出现于他1811 年《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初稿》中的一段话。
马克思这样写道:“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就用到公社中来。
”(1)科学社会主义的预言与现实革命生活的反差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他们曾经设想这一革命将首先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动并陆续取得胜利。
但是,历史的发展超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最初设想。
因为最先发展起来的英、美、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凭借国内社会化大生产创造出的丰厚利润和海外殖民掠夺带来的巨额财富收买工人贵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以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越发达,工人群众的生活水平相对越高,其“革命性”则相对减弱。
1848年欧洲革命也并未发生马克思所预想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反而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普遍繁荣的局面,工人运动一度转入低潮。
特别是1871 年巴黎公社失败之后,西欧资本主义进入一个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给个不但没有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反而是各种矛盾激化起来,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1877年爆发的俄土战争进一步加剧了革命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将视线东移,通过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的研究与思考,提出了新的思想,即世界上大部分的落后国家,它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将如何展开? 是否一定要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之后才能取得胜利? 在此基础上,他们于19 世纪80 年代提出了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构想。
(2)俄国民粹派关于俄国社会有特殊历史发展道路的主张的影响从19 世纪50 年代起,俄国的一部分平民知识分子,特别是后来的民粹派思想家,根据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哈特斯特豪森在游历俄国时发现的村社土地公有制,竭力证明俄国由于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可以避免西方国家所经历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到共产主义社会,而这种新社会的支点就是村社土地公有制。
跨越“环境卡夫丁峡谷”
作者: 夏光
作者机构: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中国环境管理
年卷期: 2016年 第1期
主题词: 卡夫丁峡谷;两山;环境退化;生态文明;打破常规;制度建设;理论方案;责任追究办法;
全球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
摘要:<正>两山之间必有谷,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中间也有这样一个低谷,即出现比较严重的生态损害和环境污染。
历史上的工业化国家和我国到目前为止的发展过程,都没有完全避开这个"峡谷"。
现在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打破常规,越过两山之间的这个低谷,避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结果。
我们可以借用"卡夫丁峡谷"来比喻这个环境退化的特殊阶段。
"卡夫丁峡谷"因公元前三百多年罗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
——即谈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从小农社会跨
越资本主义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
财务管理张润楠32120102200529 “卡夫丁峡谷”的典故原出自古罗马史。
后来,马克思在其所作《资本论》中,首次使用了“卡夫丁峡谷”这一名词,其含义在理论界有两种解释。
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
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无论是哪种解释,对于跨越“卡夫丁峡谷”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由前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那么,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该怎么从小农社会跨越“卡夫丁峡谷”而走进社会主义道路呢?
一、从小农经济说起
要想了解如何从小农社会实行跨越,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是怎么发展而来又有哪些特点。
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是在春秋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小农经济的显著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在封建社会统治的初期,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同时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但是,小农经济时期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同时,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在加上当时科技的不发达,小农经济大多以家庭为单位,所以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到了18世纪到19世纪,小农经济的弊端逐渐的明显,矛盾也逐渐加深。
因为人口的不断增加,每个人所能得到的土地也不断减小,导致人均的产量的降低。
但是即使如此,由于小农经济有其固有的稳定性,再加上封建制度的存在,无法在短时间内打破这原有的生产资料。
所谓旧不去新的不来,如果无法打破这传统的模式,那么,
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无从谈起。
于是就需要有外来力量的冲击。
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西方革命的先进成果不断涌入中国的市场,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同时,经过两次的鸦片战争,小农经济已逐渐消失,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才成为了可能。
小农社会的瓦解,在于它所带来的生产力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社会的需求。
此时,需要有一个新的生产关系来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那么之后,它该怎么办呢?怎么跨越资本主义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呢?
二、谈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说说生产力的问题。
从一个社会形态到另外一个社会形态的转变,从根本上来说,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于是,这也告诉我们,从落后的小农社会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小农社会时期低下的生产力。
毋庸置疑,西欧国家让我们了解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快速的让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大大提升。
就像17世纪,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一样,大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使得英国飞速发展不断壮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所以,要想跨越卡夫丁峡谷,必须借助资本主义来发展生产力。
正因为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存在的意义,以及它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解放战争过后,我国仅仅用了4年便自以为是地完成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而进入了对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此时生产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还达不到进行对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水平,从而才有了后来人民公社,大跃进等一系列的“左”的错误。
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它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于——借助一切生产资料所有制大力发展生产力。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并没有达到顶峰,在那样低的生产力的条件下,硬是进行生产资料的强行转变进入社会主义,无疑所呈现的是一个畸形的社会主义。
所以,必须有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样的一个过渡期来发展生产力,将生产力从小农社会的水平提升到可以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为止。
这也就可以理解,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所做的决定,
便是回头再进行一次之前未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为他明白,一个社会形态的是否真正的存在,是很大一部分在于它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非仅仅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三、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在乾隆时期,我们看到闭关锁国的清朝,从一个鼎盛的王朝走向衰败。
一个如此辉煌的国家尚且需要学习,更何况是一个经济落后、苦于发展的国家呢?同样的,对于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国家,他该如何快速的提高生产力呢?
显然,闭门造车虽然可行,但那一定是个漫长的过程,更何况学如逆水行舟,缓慢的前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倒退。
所以,此时就需要有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或者未必高度发达,只需拥有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生产力,由他向落后水平的国家提供先进的技术,再由落后国家不断的学习,紧张的进行大规模的建设,那么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则指日可待。
这也正如假设的罗马帝国不能通过闭门造车,依靠本身的技术积累来跨越封建社会一样,现代的落后国家也绝无指望自己能造出个社会主义社会来。
苏联能在当时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霸主,其实也正是在美国的帮助下。
因为19世纪20年代末期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资本主义感受到了威胁。
在这场大萧条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慌了手脚,眼前生存问题变得比社会主义的威胁问题重要得多。
于是大规模的先进技术引进变得可行,当时的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只要愿意买美国的商品,这个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就不惜将自己的看家本事,所有的先进技术转让给苏联。
有此大规模的先进技术引进,苏联最终成为超级大国,有了与资本主义世界分庭抗礼的能力。
但是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不断复苏,这样的“馅饼”也就不复存在。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之所以让广大民众看到希望,也是因为苏联“老大哥”的鼎力相助。
但是苏联自身滋生起了霸权主义,后起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与其矛盾重重,技术引进也不可能了。
雪上加霜的是我国在当时完全判断错了社会形势,非但没有加紧发展先进技术,反而进行阶级斗争,搞大跃进,搞农民公社,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虽然此时已将生产资料公有化,但却不是马克思所描
述的理想的社会主义,因为此时的中国,生产力水平还仍旧低下。
这也是为什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快生产力提高的脚步,从而达到一个真正符合社会主义所应该有的生产力。
综合以上四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从小农经济跨越资本主义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应该具备这些条件:首先是有外来冲击加速小农经济的瓦解,其次是借助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或其他形式来快速的发展生产力,在此阶段,不应把阶级斗争作为第一目的,而应该把资本主义看作是合作伙伴。
最后,必须借助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的财富和经验,c 利用或者借鉴它们来改变生产力水平。
总而言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在生产力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时,跨越卡夫丁峡谷才会成为可能。
在此之前,过早的进行阶级斗争都会导致在跨越时跌落峡谷,从而产生畸形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