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维也纳体系后长时间和平的思考

合集下载

浅论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浅论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浅论维也纳体系的瓦解浅论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国际关系学院级国政一班王兴摘要:维也纳体系是建立于拿破仑战争之后的国际体系,维持了欧洲近四十年的相对和平与稳定。

但在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和欧洲政治形势的巨变下最终土崩瓦解。

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

关键词:维也纳体系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德国统一欧洲均势引言维也纳体系作为在近代持续近六十年的欧洲体系,曾维护欧洲近四十年的和平与稳定,这是近代欧洲保持和平时间最长的时期。

但这一看似稳固的体系最终在时代的发展下最终沦为历史的陈迹。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欧洲均势的打破和欧洲各大国间矛盾的加剧。

(一)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对维也纳体系的冲击维也纳体系所存在的十九世纪正是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

拿破仑虽然在欧陆争霸上失败,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思想却随着拿破仑的大军传播到欧洲各地,使欧洲各国人民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

虽然维也纳会议使欧洲各国如法国、西班牙等复辟,恢复其封建统治;但随着欧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不可阻挡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浪潮在十九世纪席卷了整个欧洲,对维也纳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进而导致其瓦解。

首先,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同样使欧洲列强之间矛盾逐渐激化,使维系维也纳体系的又一支柱大国协调体制即“欧洲协调”逐渐失效。

欧洲列强在干涉镇压革命问题上的分歧使得欧洲各国之间矛盾日益复杂和尖锐。

在欧洲1820年革命中,欧洲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已开始显现。

英国反对干涉意大利革命与西班牙革命,与俄普奥三国产生了矛盾。

虽然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最终遭到镇压,但大国协调一致的原则显然受到了破坏,欧洲协调体制开始破裂,主要讨论干涉西班牙革命的维罗纳会议也成为了神圣同盟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

欧洲1830年革命则使得欧洲列强之间矛盾更加突出。

这主要体现在欧洲各大国对革命后成立的法国“七月王朝”的不同态度上。

俄国与英国态度截然相反:俄国极度仇视革命积极主张干涉革命但英国率先承认了法国的七月王朝新政府,普奥两国出于自身利益和国内形势只好承认了法国新政权。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1. 引言1.1 定义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是指19世纪初期通过维也纳会议所建立的一种国际秩序体系。

这一体系的核心原则是维护欧洲列强之间的平衡,以确保没有任何一国能够垄断整个欧洲大陆。

这种均势体系的建立旨在避免过去的专制帝国主义和战争,保持和平与稳定。

在维也纳会议后,各个欧洲列强开始遵循一系列规则和条约,以维护这种均势。

这包括通过外交手段协商解决争端,不得通过单边行动改变欧洲地图,以及互相支持同盟以平衡其他列强的势力。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对于当时的欧洲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为整个大陆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相对和平与繁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均势体系逐渐出现破裂迹象,最终导致了欧洲均势的瓦解。

1.2 背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逐渐瓦解,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和社会变革。

维也纳体系是指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建立的一套国际秩序体系,旨在维持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限制任何一个国家的扩张野心来保持欧洲的均势,以避免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均势在不断受到挑战和动摇。

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帝国主义扩张和军备竞赛加剧了紧张局势。

俄法双方的合作意愿增强,霍尔斯坦问题等地缘政治矛盾愈演愈烈。

加之俄国内部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荡,使得欧洲均势面临空前的挑战。

这些背景因素为欧洲均势的瓦解埋下了伏笔。

随着维也纳体系的权威逐渐削弱,欧洲各国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改变,新的力量开始崛起。

欧洲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迫使各大国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和政策。

【内容结束】2. 正文2.1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维也纳体系是指1814年至1815年间在维也纳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建立的一套国际秩序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拿破仑战争的结束,各大欧洲国家为了维护和平与稳定而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和安排。

维也纳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坚持维护君主专制制度、遏制革命思潮、恢复失地、实现欧洲各国的平衡势力等。

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与“百年和平”

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与“百年和平”

奥地 利和法 国的三 次 战 争 , 整个 欧 洲 均 势处 于调 使
整期 。在这 一 时期 , 国的地位 急剧 下降 , 国仍 在 俄 英 欧洲 大陆推 行 “ 光荣孤 立 ” 策 , 国 和意 大 利得 到 政 德
交家 所开 展 的均势外 交 , 对该 体 系 下 “ 年 和 平 ” 百 局 面 的出现起 到 了不 可替代 的重 要作 用 。
以持 续 。在 维也纳体 系下 , 势 不单 纯停 留在 实力 均衡 的物 质 层 面 , 均 已上升 为 一种 理 念 或共 识 , 为
维持 “ 百年 和 平” 到 了重 大作 用 。根据 当今 国际社会 的政 治经 济秩 序 来判 断 , 一和 平有 可 能得 起 这
以重现 。
关键词 :均势 ; 维也 纳体 系 ; 百年 和平 中图分 类号 : 8 5 D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8— 4 X(0 9 0 0 3 0 10 3 3 2 0 ) 2— 0 3— 4 ( 防止法 国东 山再 起 , 持 欧洲 大 陆 均 势 ) 础 上 , 保 基
维 也纳 体系 是近代 以来 国际社会 所经 历 的 四个 国际体 系之 一 , 始 于 1 l 维也 纳 会 议 召开 , 它 85年 终
于 11 9 4年一 战爆发 , 持 了“ 年 和 平 ” 维 百 。所 谓 “ 百 年 和平 ” 并非 指 没 有 任 何 战 争 , 是 指 “ 体 和 平 ” 而 总 或“ 总体 稳定 ” 在 整个 体 系 内虽 然 也 出现 了局部 战 , 争 或冲 突 , 15 如 8 4年 英 法 与俄 之 间爆 发 的“ 克里 米 亚 战争 ” 但 并 没 有发 生 全 面 战 争 或 世 界 大 战 。正 ,
第2 3卷

浅谈维也纳会议

浅谈维也纳会议

拿破仑帝国轰轰烈烈,再怎样辉煌,最后也只不过像烟一样,留下一堆灰烬,各战胜国从1814年10月1日到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召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国际会,欧洲所有的国家都派代表参加,因为没有哪一只狼会错失瓜分肥羊的机会,而会议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颇多的。

(一)“多极均势平衡”总的来看,维也纳会议在对法国怀柔修好的前提下,建立了欧洲列强五国之间的均势以及列强支配国际事务的维也纳体系。

该体系还形成一个被后人称为“欧洲协调”的会议体制,即大国举行会议,通过仲裁来调停、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

此后一个世纪里,欧洲没有发生遍地烟火的大战,与这个会议得到的公认是有关系的。

《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建立了一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它为欧洲大国间的关系创造了一种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使欧洲大国在十九世纪管辖的领土面积大体相当。

就像小时候孩子分的月饼,没有人会容忍别的小朋友的月饼比自己大。

这显然是为了防止在欧洲再现一个谋求霸权的国家,首先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和拿破仑悲剧的重演而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堤坝,堵塞法国向外扩张的渠道把法国限制在1790年的疆界,就仿佛一个真空的包装,消灭了一切可能引起火花的途径。

具体来看合约,中欧出现了一个德意志邦联,而奥地利主持邦联会议,更是填补了可能战争的真空,抑制德国邦联与意大利战争得可能。

普鲁士获得了莱茵河上的重要领土,从而增加了抗衡法国的砝码,比利时和荷兰在北面形成了对法国的包围,法国被压缩了边界。

明显得到赃物最多的是四大战胜国—俄、英、普、奥。

会议也体现多级均势的平衡。

会议形成了大国与小国的特殊关系表明,十九世纪的欧洲是一种完全由大国治理的体系。

这个体系的治理者表面都是自主的,但实际上其权力的合理性是建立在剥夺小国的权力基础上的。

除了共同的理想—避免拿破仑闹剧、霸权和战争不再重演外,治理者创立的这个会议是根据反拿破仑战争联盟发展起来的合作模式,每个大国各怀鬼胎,并不是真的希望世界的和平。

对维也纳体系后长时间和平的思考

对维也纳体系后长时间和平的思考
说, 虽然它不 觊觎 欧洲的大 陆, 但是 它从法 国和荷 兰的手 中夺得 制同时 , 国通过欧洲 协调 的机制 把可能 发生的战 争通过谈 判的 各
了大量 的海 外殖 民地 , 对于它保 持海上 的霸权 有着重 要的 意义 。
形式遏 制在 了摇 篮之 中 。 重要 的是这种 协调 的机制使 “ 更 在某些
” 然而事 实确实按 四 国所 期盼 的那样 , 国稳 定了 法 首 先 , 土地 的分配而 言 ,维也纳 条约》 就 《 构造 了及其 有利于 出头 的空隙 。
维持均 势的地势 格局 。 《 也纳 条约》 英 国和俄 国是两个获 下来 , “ 在 维 中, 并 乖乖 ” 地还 完 了拿 破仑 战争 的赔款 。鉴于法 国的行 为,
对影响整 体安定 的事物要 以一致的步 调设 另一个 不得不提 的 国家就是 普鲁 士 。在 维也纳 和会 上最难 解决 层面互别苗 头的各 国, 一 欧洲协 调” 在极大 程度上牵 制 了各 国的 的问题莫 过于波 兰—— 萨克森 问题 了 。然 而维 也纳和 会 的成功 法 解决 ” 。这 也就 是说 “ 之 处就 在于没有 费一兵 一卒 的情况 下成 功 了解 决 了这 个 问题 。
维 ” 神圣这 两个字 常使 人忽略它 强 。各 国都 沉浸在 “ 想成真” 梦 的满 足与 喜悦之 中, 维持现有 的 “ 也纳 和会最 值得一 提的创举 。 “ “ 状态 ” 的愿望 自然就将 “ 用武 力取 得更 强大 的霸权 ” 的理想淹 没 在 实际运 作上 的意 义,即在 各强 国的互 动关 系中加 入道 德的限
”如 欧洲协调 ” 是依靠协商 来牵制 的各 国的话 , 那么“ 神 了。但是值 得注意 的是 , 和俄 国一样 , 鲁士对 领土 的要求 未能 制 。 。 果说“ 普 全部如 愿, 它只获得 了萨克森 的 25 对于另外 的 3 , /, / 均势 的 设计 5 圣 同盟” 则是依 靠道 德来牵制俄 普奥 三 国。这个道 德就是 l 世 9 正统 原则” 。俄、 、 普 奥因基督 者有 着其它 更重要 的用 途 。在 经过 对于 形如萨 克森这 样小 国的 纪 奥地利 的外交 家梅特 涅提 出的“ 拥 真 牢 领土调整 后, 均势设计 师在法 国的东部边 界建立起 了一条弧 形遏 教和封 建这两 个正统走 到了一起 , 有 了“ 正的 、 不可破 的兄 制地 带 , 以利于 防止法 国的 东山再起 。我们 不得不 承认 , 后世 从 弟情 谊联 系” 他 们“ , 互视为 同胞 , 无论何 时 、 何地 , 相 互给予支 应

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与_百年和平_

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与_百年和平_

第23卷 第2期 开封大学学报 Vol .23 No .22009年6月JOURNAL OF K A I FE NG UN I V ERSI TYJun .2009收稿日期:2009-03-23作者简介:徐厚志(1983-),男,山东日照人,硕士。

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与“百年和平”徐厚志(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摘 要:维也纳体系是一个均势体系,体系内均势格局的演变堪称经典范例。

该体系内权力结构的均衡、大国所确立的运行机制和国际规则以及一批杰出政治家的外交努力,促使均势格局得以持续。

在维也纳体系下,均势不单纯停留在实力均衡的物质层面,已上升为一种理念或共识,为维持“百年和平”起到了重大作用。

根据当今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来判断,这一和平有可能得以重现。

关键词:均势;维也纳体系;百年和平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3X (2009)02-0033-04 维也纳体系是近代以来国际社会所经历的四个国际体系之一,它始于1815年维也纳会议召开,终于1914年一战爆发,维持了“百年和平”。

所谓“百年和平”并非指没有任何战争,而是指“总体和平”或“总体稳定”,在整个体系内虽然也出现了局部战争或冲突,如1854年英法与俄之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但并没有发生全面战争或世界大战。

正因为如此,维也纳体系所处的时代被学者称为“维多利亚黄金时代”。

体系内大国实力的均衡、以均势思想为核心的维持机制与原则以及一批杰出的外交家所开展的均势外交,对该体系下“百年和平”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格局维也纳体系是一个均势体系,其存在始终保持着均势格局。

维也纳体系存在期间,欧洲大国关系经历了三个均势时期,体系内均势格局的演变堪称国际关系史上的范例。

(一)五大国均势时期(1815—1854)拿破仑战败后,欧洲反法联盟面临如何重建欧洲秩序的问题。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维也纳体系是指1815年至1848年间,欧洲大陆上由维也纳会议所建立的以维护和平与维持欧洲均势为主要目标的一系列政治条约和安排。

维也纳会议旨在为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建立一种新秩序,旨在维护和平与稳定,使得各个国家都能够维持自身的独立和繁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也纳体系的均势逐渐瓦解,欧洲陷入了新一轮的混乱和动荡。

本文将探讨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的原因和影响。

维也纳体系的形成是出于对纳瓦龙战争的恐惧和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的担忧。

维也纳会议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和英国等国家。

这些国家试图通过建立一个以维护和平与维持欧洲均势为主要目标的政治条约和安排,以防止再次发生类似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那样的混乱和战乱。

维也纳体系的目标主要是通过维持国家之间的平衡和稳定来确保长久的和平和繁荣。

维也纳体系的均势并没有能够持续很久,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历史事件和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这一体系的瓦解。

19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之间的民族主义思潮不断蔓延,许多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希望通过推动民族主义运动来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影响力,这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

意大利和德国的统一运动就是以此为核心原因。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还可以归因于欧洲列强之间的角力和矛盾。

在维也纳会议后,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列强试图通过扩张自己的势力来取代法国,导致了一系列的外交矛盾和战争。

1848年的革命浪潮就与欧洲列强之间的角力和矛盾有着密切的联系。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对欧洲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陷入了一系列的战乱和动荡,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富流失。

由于欧洲各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不断加剧,这加剧了各国之间的敌对关系,对欧洲的长期和平和稳定构成了威胁。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也导致了一些国家的领土变动和疆域调整,为后来的国际格局埋下了伏笔。

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

简析维也纳体系内容摘要:发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改变了旧欧洲的政治格局,即从以前的诸强纷争一改而为法国的独霸天下。

然而,由于拿破仑的一味好战,残酷掠夺各国人民,激起整个欧洲的反对,所以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

1814一1815年,以英国为首的反法联盟先后两次击败拿破仑,最终推翻了盛极一时的法兰西帝国。

战后,作为战胜国的反法联盟诸国在维也纳召开了重建欧洲秩序的和平会议,形成了以“正统主义”原则和“均势”原则为标榜的维也纳体系。

在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纷纷复辟,欧洲重又回到诸强争场的旧格局。

但是,这时的欧洲毕竟不是18世纪封建时代的欧洲了,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维也纳体系与欧洲的近代精神即革命精神背道而驰,在政治上是注定要失败的。

然而从另一种角度观察,维也纳体系则又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

它就解决国际争端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仍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维也纳体系运转终结评价一、体系建立的过程(背景):1789年7月14日的法国大革命爆发,这场革命极大地展撼了欧洲,引起欧洲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恐慌。

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王冠,各国封建君主策划联合干涉法国革命。

英国惧怕法国革命后国力增强,会威胁到英国的安全与商业利益,因此,在英国的积极活动下,一个以英国为首,包括欧洲大陆众多封建国家的反法大联盟正式形成了。

法国革命开始演变为一场国际战争。

欧洲的国际关系从此转人了英国领导的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和英国同法国争夺欧洲工权的斗争。

从1793年3月第一次反法同盟开始,到1815年6月,共组织了七次反法同盟战争,中间经历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拿破仑时代的强盛。

但是,由于拿破仑沉迷于绝对的战争和绝对的征服,耗尽了法国的国力,加上他对大陆各国的奴役统治,促使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人民的普遍反抗,所以拿破仑帝国的根基非常脆弱。

维也纳体系与1815年后的欧洲秩序

维也纳体系与1815年后的欧洲秩序

维也纳体系与1815年后的欧洲秩序1815年,纳波莱昂波拿巴被打败,欧洲陷入了长期的动荡时期。

在这个时期,维也纳体系崛起并成为欧洲的秩序之本。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为欧洲带来了相对的稳定和安全,但它也有其局限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也纳体系逐渐衰退,欧洲秩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维也纳体系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外交合作和平衡强势国家之间的力量,维护欧洲的和平稳定。

这一体系由奥地利、俄罗斯、普鲁士和英国等大国主导。

维也纳体系通过签订一系列的协定和条约来确保各国的权益和平等地位。

同时,维也纳体系还强调了领土的稳定和边界的固定,以避免领土纠纷引发战争。

然而,维也纳体系并不是完善的。

首先,它只代表了少数几个强势国家的利益,较大部分的弱小国家无法参与决策过程。

这使得一些国家感到不满,并对维也纳体系持怀疑态度。

其次,维也纳体系忽视了人民的意愿和自由。

在这个体系下,君主制度成为主导,国王和贵族们独揽权力,人民无从反抗。

这种封建专制统治不仅限制了社会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到了19世纪上半叶,欧洲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和动荡。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导致了一系列的独立运动和国家分裂,使维也纳体系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也纳体系开始失去其影响力和合法性。

1859年、1864年和1866年,意大利和普鲁士分别与奥地利建立冲突,这进一步削弱了奥地利的影响力。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崛起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进一步改变了欧洲的格局。

到了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维也纳体系最终瓦解。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给欧洲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秩序都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民的需要。

维也纳体系忽视了人民的民主诉求,这使得人民对其不满并自发抵抗。

其次,维也纳体系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秩序都需要广泛参与和合作。

个别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策最终加速了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的和平

维也纳体系下的和平

(1)希腊独立及其影响 1821-1830




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帝国,征服 了希腊。希腊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要求摆脱帝 国统治。1821年起义,22年宣布独立。 英国支持。(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均势) 俄国也支持,但真实意图是排挤土耳其,在巴尔干扩 张,遭到英、法、奥的共同反对。 奥、普主张镇压希腊起义,但俄与英法两国合作,共 同强制土耳其停止对希腊的战争。俄与英国的合作, 表明神圣同盟无法在正统主义原则上协调一致了。 1830年,英法俄的保护下,希腊正式获得独立地位。
正统主义原则


法国提出,恢复革命前各国君主的正统地位和领土范 围。 在这一点上,各国形成一致。
补偿原则
以维持均势为目的瓜分领土,尤其是弱国领土。争夺 的焦点是波兰和萨克森问题。 在这一点上,各国矛盾重重。俄国希望得到华沙大公 国(原波兰一部分),普鲁士想得到萨克森。遭到英、 奥、法的反对。会议陷入僵局,最后俄、普让步,俄、 奥、普瓜分波兰,普得到萨克森的大部分。
二、维也纳体系面临的挑战和 危机(1815-1841)
1. 欧美革命和独立运动的冲击 2. “欧洲协调”的危机 3. “东方问题”对维也纳体系的冲击
1. 欧美革命和独立运动的冲击


二十年代:西班牙革命、葡萄牙革命、意大利革命、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希腊独立运动、拉美独立运动。 三十年代:1830年7月法国七月革命; 8月比利时革命; 9月德意志部分邦国革命;11月波兰革命;1831年2月, 意大利部分地区革命。 四十年代: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德意志各国的革命 (三月革命);英国发生了工人的宪章运动。
(2)两次土埃战争及其影响 1831-1841

维也纳体系与19世纪欧洲秩序

维也纳体系与19世纪欧洲秩序

维也纳体系与19世纪欧洲秩序19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波澜壮阔而又充满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维也纳体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时期。

维也纳体系是指在1814年至1815年间,在维也纳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形成的一系列国际协议和立法机构。

这一体系试图通过平衡各个国家的利益来维护欧洲的和平和稳定。

本文将探讨维也纳体系如何影响并塑造了19世纪欧洲的秩序。

一、复杂的国际关系19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是极为复杂的,涉及到许多强国和小国的纷争和利益。

维也纳体系试图通过国家间的外交和议定来协调各方利益。

这一体系的核心原则是平衡政治力量,确保没有一个国家过于强大且威胁到他国的存在。

此外,维也纳体系还规定了一系列领土调整和交换的措施,以确保各国的边界和领土得到尊重。

二、稳定的权力平衡维也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权力平衡。

通过在欧洲大国之间建立平衡,维也纳体系试图防止战争爆发并维护各国的独立性。

在维也纳会议上,参与者通过重新划定边界、恢复流亡贵族的权益、确立统治家族等手段来实现权力平衡。

同时,维也纳体系还建立了一个由五个大国组成的国家联盟,以在重大问题上作出共同决策。

三、震荡的变革和挑战尽管维也纳体系试图建立一个稳定的秩序,但是19世纪欧洲的历史充满了变革和挑战。

在这一时期,欧洲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如1830年和1848年的革命浪潮、普法战争等。

这些事件引发了国家间的冲突和政治动荡,从而对维也纳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此外,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殖民主义的扩张,欧洲的国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四、维也纳体系的衰落和影响尽管维也纳体系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相对的和平和稳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暴露出种种问题。

维也纳体系过于强调维护君主制和维持旧有秩序,忽视了人民的利益和民族的自决权。

这导致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系列战争和冲突,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布尔战争等。

维也纳体系的衰落标志着欧洲秩序的终结,为新秩序的建立和全球格局的变革埋下了伏笔。

四大国际体系转型成因及特征探究

四大国际体系转型成因及特征探究

四大国际体系转型成因及特征探究四大国际体系指的是西方历史上的四个重要国际体系,分别是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体系、维也纳国际体系、柏林-华沙国际体系和联合国国际体系。

这四个国际体系的转型过程和特征都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力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体系是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开始的,它标志着欧洲国际关系的向现代国际体系过渡。

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体系的转型成因主要是由于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欧洲国家力量的重新分配。

在这个国际体系中,国家主权和平等成为基本原则,大国之间的平衡关系得到维护。

由于欧洲列强的扩张和封建制度的僵化,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体系的特征逐渐转向了列强争霸和战争频发。

维也纳国际体系是从1815年维也纳会议开始的,它是为了恢复纷争之后的欧洲和平而建立的。

维也纳国际体系的转型成因主要是拿破仑战争后的力量重新分配和国家安全需求的变化。

维也纳国际体系的特征是由于主要大国之间的平衡关系、国际秩序建立和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维也纳国际体系的和平维持时间较长,大国之间的战争相对减少。

柏林-华沙国际体系是从1871年普法战争后开始的,它是欧洲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国际体系。

柏林-华沙国际体系的转型成因主要是由于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和统一,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殖民地争夺引发的国际博弈。

柏林-华沙国际体系的特征是大国之间的冲突和竞争加剧,以及军备竞赛和殖民地争夺的加剧。

这个国际体系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联合国国际体系是从1945年联合国成立开始的,它是二战结束后建立的一个国际体系。

联合国国际体系的转型成因主要是由于二战过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社会对于和平与安全的要求日益增加。

联合国国际体系的特征是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和国家主权的平等。

联合国的成立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通过国际法和国际合作来维护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四大国际体系的转型均是由于国际形势和国家力量的变化所导致的。

这些转型的特征反映了当时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和平与安全的追求。

对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对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对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体系的评价1. 引言1.1 概述这篇文章旨在评价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体系这两个重要的国际体系。

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体系都是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秩序框架,分别建立于19世纪初和20世纪初。

本文将探讨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体系在背景、原理和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其政治效果、社会影响以及国际关系重建进行比较和评估。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研究目的和文章结构。

接着,将对维也纳体系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其背景介绍、原理和特点,并探讨人们对其的评价和存在争议的问题。

然后,对凡尔赛体系进行类似的讨论,包括背景介绍、原理和特点以及评价和争议。

接下来,在对比分析部分,将比较两个体系在政治效果、社会影响以及国际关系重建方面的差异。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体系的优缺点,并探讨对未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深入理解并评价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体系这两个重要国际体系。

通过比较两者在不同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体系对于政治、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并从中汲取宝贵经验,为未来的国际秩序建设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增进人们对于历史上重要国际体系理解和认识的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应对当今复杂多变世界格局提供一定启示和借鉴价值。

2. 维也纳体系:2.1 背景介绍:维也纳体系是指建立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的一套国际秩序和平衡原则。

维也纳体系的形成背景是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国家为了重建稳定秩序而进行的会议,参与国家众多,主导角色为奥地利、俄罗斯、普鲁士和英国。

2.2 原理和特点:维也纳体系的关键原理是“平衡”与“合法性”。

通过政治平衡来确保各个国家之间没有过大的力量差距,以防止战争爆发。

同时,维也纳体系还强调君主权威和合法性,希望通过尊重各个国家主权来避免内外战争。

此外,维也纳体系还提出一系列准则和机制,如外交谈判、复杂的联盟系统以及传统安全观念等。

维也纳会议与欧洲秩序的重构拿破仑战争后的和平谈判

维也纳会议与欧洲秩序的重构拿破仑战争后的和平谈判

维也纳会议与欧洲秩序的重构拿破仑战争后的和平谈判维也纳会议与欧洲秩序的重构:拿破仑战争后的和平谈判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冲击了欧洲大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

作为一场规模庞大的冲突,这场战争给欧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动荡。

为了恢复和平与稳定,维也纳会议于1814年至1815年召开,成为当时欧洲国家间的高级别谈判,旨在重构和平秩序,确保欧洲的长期稳定和安全。

一、背景与目标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为恢复被战火摧毁的秩序,渴望确保长期的和平与稳定。

维也纳会议旨在为这一目标提供平台,各国代表通过协商与合作来解决战后重建的问题。

重构欧洲秩序、恢复和平成为维也纳会议最重要的目标。

二、参与国家与代表维也纳会议云集了当时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的政治家、外交家和代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和英国。

主要代表包括奥地利的梅特涅、普鲁士的哈登堡、俄罗斯的亚历山大一世以及英国的卡斯尔雷和威灵顿等。

三、会议议程与成果维也纳会议着重讨论了重建欧洲国家间的平衡,通过对各国领土、领土交换和边界的重划,目的是确保长期和平与稳定。

此外,维也纳会议还设立了各种机构和组织,以便对和平秩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维护。

1. 平衡与领土问题维也纳会议致力于维护欧洲各国间的平衡,并通过重新调整领土和边界来实现这一目标。

会议确保重新独立的国家得以恢复,同时对于在拿破仑战争中扩张的国家进行了限制,以避免威胁到和平秩序。

2. 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会议确立了维也纳体系的原则,即各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合作维护和平秩序。

这一体系建立了欧洲各国间的合作框架,成为维护长期稳定的基石。

3. 主权与合法性原则维也纳会议还强调了国家的主权和合法性原则,认为各国应该尊重彼此的领土完整和政治制度,并拒绝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这一原则为战后的欧洲提供了秩序和稳定的基础。

四、维也纳会议的影响维也纳会议对欧洲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通过重构和平秩序,恢复独立国家并限制扩张势力,维也纳会议为整个19世纪的欧洲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

对维也纳会议的评价

对维也纳会议的评价

对维也纳会议的评价对维也纳会议的评价一、引言维也纳会议是指1814年9月至1815年6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的一次以恢复欧洲和平为目标的国际会议。

这次会议是为了解决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各国领土重划和政治秩序重建的问题而召开的。

维也纳会议被认为是19世纪欧洲体系建立的里程碑,对于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维也纳会议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二、背景1. 拿破仑战争后的混乱局势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面临着领土调整、政治秩序恢复、经济重建等诸多问题。

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各国急需寻求稳定与发展。

2. 维也纳体系前景在这种背景下,维也纳会议成为了恢复和平与稳定的希望。

通过重新划定边界、平衡势力以及建立一套国际秩序体系,维也纳会议试图确保欧洲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目标与成果1. 目标维也纳会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重新划定边界、恢复王朝统治、平衡大国势力等手段,重建一个稳定而和平的欧洲秩序。

会议还致力于打击革命思潮,维护封建制度。

2. 达成的成果维也纳会议达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它确立了以四个大国(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和英国)为核心的“四巨头”体系,并将这些大国列为五个常任理事国。

会议通过重新划定边界解决了领土争端问题,使得欧洲各国在领土上获得相对稳定与满意。

会议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革命思潮的传播,维护封建制度。

四、正面评价1. 维护欧洲和平维也纳会议通过重新划定边界、平衡势力等手段,成功地维护了欧洲的和平。

在会议后的几十年里,欧洲没有再发生大规模战争,各国之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关系。

这为欧洲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重建国际秩序维也纳会议为今后一个世纪的国际秩序奠定了基础。

通过确立以大国为核心的体系,建立常任理事国制度等措施,会议试图平衡各国势力,维护和平与稳定。

这一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成为后来多边合作与冲突解决的范本。

维也纳会议的影响

维也纳会议的影响

维也纳会议的影响维也纳会议是1814年至1815年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

这场会议的结果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探讨维也纳会议的影响,涉及国际秩序、领土调整和思想传播等方面。

一、国际秩序的重建维也纳会议的首要目标是重建由拿破仑战争所破坏的欧洲国际秩序。

会议通过签署《维也纳条约》,确立了君主主义秩序,旨在恢复旧的封建制度和王朝统治。

这种秩序消除了拿破仑的民族主义和平等主义的影响,恢复了绝大部分旧有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这种秩序在整个19世纪的欧洲持续存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领土调整与权力平衡维也纳会议对欧洲的领土进行了广泛的重划。

会议的参与国在领土划分上进行了繁琐的谈判和妥协。

通过以国土交换的方式,恢复了一系列受到拿破仑战争影响的边界。

维也纳会议还对德意志邦联进行了重组,并确立了亨廷顿路德维希主权制度。

此外,会议决定将波兰重划为三个独立的国家,并确保了俄罗斯对波兰的统治。

通过这些领土的重划,维也纳会议试图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权力平衡,以防止任何一个国家过于强大而威胁到整个欧洲的和平。

这种努力培育了一种以五个强国为代表的平衡体系,即英国、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和法国。

这种权力平衡体系在下一个世纪一直存在,尽管它无法完全阻止战争的爆发,但仍然对整个欧洲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

三、思想传播与永久和平维也纳会议的参与者认识到,以前的战争不仅是对领土的争夺,更是对不同思想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因此,维也纳会议还设立了一个共同的伦理准则,旨在鼓励国际合作、减少战争和促进和平。

这种共同的伦理准则在会议后许多年仍然影响着国际关系,成为欧洲在19世纪维持相对和平的一种共识。

维也纳会议的影响还可体现在思想的传播上。

会议后,一股强烈的保守主义思潮在欧洲大陆兴起。

这种保守主义主张恢复传统价值观、压制个人权利和保持社会等级秩序。

然而,维也纳会议也间接地激发了一些反对思潮的兴起,例如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这些思潮为19世纪的民主化和民族解放斗争奠定了基础。

维也纳会议欧洲国际秩序的塑造者

维也纳会议欧洲国际秩序的塑造者

维也纳会议欧洲国际秩序的塑造者维也纳会议:欧洲国际秩序的塑造者维也纳会议是在19世纪初期,由拿破仑战败后的大国首脑所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对于欧洲国际秩序的塑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维也纳会议的背景、目标及其对欧洲国际秩序的影响。

一、维也纳会议的背景维也纳会议于1814年9月开幕,并持续进行到1815年6月。

这一时期正值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

许多国家的领土问题、权力平衡、战争赔偿等成为当时国际关系中的焦点问题。

二、维也纳会议的目标1. 维护和平与稳定:维也纳会议的首要目标是恢复欧洲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通过进行谈判和协商,各国首脑希望达成一项共识,以确保以后不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2. 恢复旧秩序:维也纳会议的参与国希望通过恢复旧秩序来稳定国际关系。

他们试图恢复以国王为中心的绝对君主制度,并压制革命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以保护各自的利益和权力。

3. 国际合作与权力平衡:在维也纳会议上,各国首脑也试图建立一种国际合作与权力平衡的机制,以确保各国的利益平衡。

他们通过签署一系列的协议和条约,以确保各国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不侵犯他国利益。

三、维也纳会议对欧洲国际秩序的影响1. 塑造政治格局:维也纳会议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格局,确立了以大国为中心的欧洲平衡体系。

各国在会议上达成共识,通过重组领土、瓜分势力范围等方式重新分配实力,以确保权力平衡和稳定。

2. 维护和平:维也纳会议成功地维护了近40年的和平,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爆发。

通过对各国关系的调整和协商,会议确立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维持了相对的和平环境。

3. 扼制革命浪潮:维也纳会议的参与者试图压制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以维持既得的权力结构。

会议通过限制言论自由、严厉打击反对派、强调绝对君主制度等手段,有效地扼制了当时的革命浪潮。

4. 奠定国际合作基础:维也纳会议也奠定了欧洲大国之间的国际合作基础。

通过签署的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各国确立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合作机制,共同解决一些国际争端和纠纷。

维也纳会议与19世纪欧洲秩序的重塑

维也纳会议与19世纪欧洲秩序的重塑

维也纳会议与19世纪欧洲秩序的重塑1815年,维也纳会议在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开幕,旨在通过各国间的外交谈判,重新塑造欧洲的政治秩序。

这次会议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外交对话,它对欧洲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也纳会议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恢复了王朝体系,并使得欧洲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本文将通过分析维也纳会议的背景、目标和成果,探讨其在19世纪欧洲秩序重塑过程中的重要性。

维也纳会议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拿破仑战争后的混乱局面。

此前,拿破仑的崛起以及他所领导的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各国产生了巨大冲击,不仅颠覆了原有的政治秩序,还给各国的领土、边界以及殖民地等方面带来了混乱。

因此,在拿破仑战败后,维也纳会议的各国参与者希望通过外交谈判恢复秩序,确保自身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维也纳会议的目标在于恢复一种平衡的欧洲秩序。

在会议期间,参与国为制定一套新的国际规则和条约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和协商。

会议最终建立了一个以以平衡为核心原则的政治秩序体系,即所谓的“维也纳体系”。

根据维也纳体系的原则,欧洲各国将依靠平衡与互助的原则来维持稳定,并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避免直接武装冲突。

此外,维也纳会议还涉及到一系列领土划分与边界调整,旨在恢复原有的国家优势或弱化对手,以实现平衡。

维也纳会议在19世纪欧洲秩序的重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维也纳体系的确立,会议为欧洲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以平衡与互助为原则的体系使得欧洲各国在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减少了大规模战争的发生。

此外,维也纳会议也为19世纪欧洲的殖民扩张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

各国通过维也纳会议所确定的原则来竞争殖民地,尽管会有一些边界纠纷,但总体上减少了冲突。

其次,维也纳会议的成果还影响了欧洲各国内部的政治结构。

在会议后的几十年里,王室及其权威恢复了对欧洲国家的统治地位。

这使得许多国家恢复了封建制度,并限制了人民的自由权利。

然而,尽管维也纳会议的积极成果,也有一些问题。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和平共98页文档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和平共98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和平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9月(中)
对维也纳体系后长时间和平的思考
黄达
摘要维也纳体系在欧洲纷乱几十年后使欧洲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和平与稳定。

本文运用均势理论,通过对其内因和外因的分析,透视了维也纳体系得以维持其自身稳定的原因,并分析了其对国际体系发展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关键词维也纳体系均势理论欧洲协调维也纳公约
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160-02将近五十年的,建立在维也纳体系下的和平对于现代的社会
来说也许不是很长,但是对于19世纪的欧洲各国来说实在来之
不易。

它让欧洲在二十二年的反对拿破仑的硝烟战火中暂时平
静了下来。

我们不得不承认维也纳体系的建立的确是大师的杰
作,不愧为神来之笔。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使维也纳
体系这个本就是违背历史潮流的结构得以长存呢?要回答这个
问题,我们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即内因和外因。

就内因而言,在维也纳体系的内部有了构造极佳的均势。


是,这个均势的构造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土地的分配而言,《维也纳条约》构造了及其有利于
维持均势的地势格局。

在《维也纳条约》中,英国和俄国是两个获
益最多的国家。

各国同意在波兰3/4的领土上建立波兰王国,由
俄国沙皇兼任国王。

俄国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广阔的领土,它真正
的从一个欧洲边缘国家走进了欧洲的版图。

当然,对于英国来
说,虽然它不觊觎欧洲的大陆,但是它从法国和荷兰的手中夺得
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对于它保持海上的霸权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国家就是普鲁士。

在维也纳和会上最难解决
的问题莫过于波兰——萨克森问题了。

然而维也纳和会的成功
之处就在于没有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成功了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就是“补偿原则”的提出。

根据条约俄国占有了普鲁士瓜分波
兰后拥有的土地,作为补偿,普鲁士拥有了其期望已久的萨克森
的土地包括在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方面都十分重要的莱茵河沿
岸省份以及波美拉尼亚等地,它在中欧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加
强。

各国都沉浸在“梦想成真”的满足与喜悦之中,“维持现有的
状态”的愿望自然就将“用武力取得更强大的霸权”的理想淹没
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和俄国一样,普鲁士对领土的要求未能
全部如愿,它只获得了萨克森的2/5,对于另外的3/5,均势的设计
者有着其它更重要的用途。

在经过对于形如萨克森这样小国的
领土调整后,均势设计师在法国的东部边界建立起了一条弧形遏
制地带,以利于防止法国的东山再起。

我们不得不承认,从后世
的发展来看,这种对于法国的遏制的确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其次,“欧洲协调机制”的建立对于维持这个均势也起到了不
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共同维护《第二次巴黎和约》,英、奥、俄、普
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在这个条约中的第六条就提出“缔约国
四方同意定期举行会议”,“以便就四国的共同利益进行磋商,并
制定出一些适用于不同时期的措施,以更加有利于各国的稳定与
繁荣,以及维护欧洲和平”,这是首次确立的四大国协商主宰一切
的原则,从而开始了所谓的“欧洲协调”时期。

“维也纳的政治领
袖组成四国同盟,以压倒性的武力,不容法国的侵略野心有一点
出头的空隙。

”。

这也就是说“欧洲协调”在极大程度上牵制了各国的
霸权政策,使其从一个欧洲的整体出发,这样,均势的格局就不会
被打破了。

就像基辛格所说的那样,这个“欧洲协调”对于均势的
维护达到了极好的程度,“1918年凡尔赛和会上的战胜国若也曾
组成类似的联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不会发生。


和建立“欧洲协调”的四国同盟一样,神圣同盟的建立更是
“维也纳和会最值得一提的创举。

”“神圣这两个字常使人忽略它
在实际运作上的意义,即在各强国的互动关系中加入道德的限
制。


2010年9月(中)
援、帮助和救护”。

梅特涅认为让沙皇保持正统统治,是防范其独断专行抒发宗教热忱破坏欧洲均势的一个“上上之
策”。

但是对于俄国来说,构建“神圣同盟”恐怕是个弄巧成拙的
办法。

他的加入不仅无益于实现其在欧洲继续扩张的使命,同时
它还给予了奥地利在理论上对其妄动享有的否决权。

“若沙皇只
考虑俄国的地缘政治扩张机会,则必会像他们的后来人一个世纪
后所做的那样,更彻底地利用奥斯曼帝国的瓦解,而对奥国及其他
国十分不利.而俄国自我节制,以免有违现状的大原则”。

虽然它很强大,以致它不再会畏惧法国的攻击,但
是,由于“邦联”的体制,即各国仍然具有主权,它们只是战略防御
性的结合,所以这个“邦联”又极为分散,尚不足以威胁到邻邦。

这个邻邦平衡了普鲁士超强的军事力量与奥地利无上的威望及
正统地位,同时由于其中欧的特殊位置,又极大程度上遏制了法
国和俄国的霸权行为。

当然,说到维也纳体系的创新处理之处,
我们还应该讨论一下法国。

如果说在20世纪德国是整个世界的
威胁,那么法国在17-19世纪就是欧洲的隐患。

法国经常由于过
度扩张的野心一次又一次地破坏自己一手建立起的均势,当然拿
破仑战争是个例外,那是由于资产阶级新思想的萌发。

自从威斯
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伊始,法国就没有停下过破坏均势的步伐。

从法荷战争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再到拿破仑战争,法国一次又
一次地显示着自己的威力。

但是,两次大的扩张都被以英国为首
的反法同盟击破了。

所以按照常理,处理被第六次反法联盟彻底
打垮的法国时,人们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掐死它”。

但在维也纳
体系下,各国却采取了对法国的宽大政策,使法国得以保留“古
老”即大革命前的疆域,后来还允许了法国这样一个战败国加入
了“欧洲协调”,“欧洲协调”当时简直等于欧洲的政府。

因为“参
加维也纳会议的政治家认定,惩罚性的谋和对国际秩序无益,因
为他会使战争期间实力已大肆消耗的战胜国,还需要负责压制战
败国队和约不满,决心以致到底的反弹。

”“如果能让法国相当满意,而不是忿忿不平,对欧洲才比较安全”于是在有意无意中,大国建立了一种“统一对外”的兄弟般情谊。

这种“情谊”最终演变成了一种“正义”即前面所说的“正统原则”。

这是欧洲第一次赋予本身一个共同的使命,将维持现有的欧化内部现状定位宗教义务。

于是欧洲的各国便开始了对抗资本主义革命的斗争,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没有了为扩张领土而战的精力,均势因此得以维持。

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看,造成维也纳体系如此持久的原因主要是在于欧陆国家是因共同的价值观而结合在一起。

各国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道德上均处于均衡状态。

权力与正义取得相当的协调。

但是,维也纳体系还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彻底毁灭。

毕竟,一切的事物无论构建的怎样完美,如果不能顺应历史的潮流,则终将走向灭亡。

维也纳体系瓦解了,而在欧洲的土地上,资本主义开始了其怒放的年代。

历史就是这样被推进了。

是啊,战争之后怎样才能拥有永久的和平?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世界。

也许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拥有不会被打破的和平。

因为人类前进的历程注定要伴随战争与和平。

注释: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国际关系史(近代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