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镜里新时期小说女性形象论

合集下载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2019年文档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2019年文档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伍尔夫常与“意识流小说家”、“女权主义者”等标签联系在一起,抛去这些不谈,伍尔夫是一位在写作上十分有天赋,在思想上十分独立的女性。

她的代表作《达洛维夫人》,受劳伦斯的影响,在写作手法上应用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展开小说情节。

与传统小说创作手法不同,伍尔夫的小说并不遵循时间或者空间上的叙述顺序,而是根据人物内心的思想意识延伸,顺着人物的思绪来描摹故事。

《达洛维夫人》以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的早晨开始,顺着达洛维夫人的思绪飘到了她的少女时期,时而又穿梭回现在,穿插的叙事随人物的意识而定。

缥缈不定的叙事把故事描画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绘画”,带有独特的韵味。

这种细腻的写作手法也是身为女性的伍尔夫所特有的。

除了像其他女性作家一样手法细腻之外,伍尔夫还关注到了战争对人们心灵的伤害,英国政治的危机等等。

从宏观叙事上来说,伍尔夫并不把视野局限在家庭琐事上,而是像男性一般关注时事和政治。

既有女性的细腻,也有男性的豪放,写作手法从侧面也体现出了伍尔夫追求两性和谐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如伍尔夫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达洛维夫人》利用特殊的写作手法,加上属于女性作家的细腻观察,伍尔夫提倡并实践的宏观叙事,表现了主人公达洛维夫人矛盾的心理和复杂的情感,其间穿插了几位富有特色的女性人物,也反映了伍尔夫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双性同体”,男女既有差异,又有共性。

传统的女性主义,或者说女权主义,使男女两性处于一个“二元对立”的关系。

“伍尔夫是第一个提出‘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者,她摒弃了生物学上的涵义而发挥了心理学上的寓意。

”(蔡岚岚,2008)伍尔夫虽然也抵制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迫害,但是她并不认为两性之间一定要处于对立的位置上,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关系。

“揭示两性对立,不是伍尔夫的终极目标;追求两性和谐,才是作者的最终理想。

”(袁素华,2007)这种观点受到了当时很多女性主义者的质疑,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伍尔夫的坚持,在她的作品中,一直隐晦地体现出这种想法。

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简·爱》——女性意识的自我实现

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简·爱》——女性意识的自我实现
倒 是件很丢 脸的事 。 简并 不这样认 为 , 如果他年轻 英俊 , 也许她 就不
( ) 强烈的反抗 意识 中 自我 实现 儿童 时的小简 ・ 一 在 爱被 寄养 在她在 盖兹海德 的里德 舅舅家 , 由她 的舅妈来抚 养 。在 仆人 贝茜 和
其他仆 人看来 , ・ 简 爱这 个既不 是仆人 又不是小 姐身份 的人来 说 , 生 活在 盖兹海 德她应 该很 满足 。然 而 , 事实并 非 如此 , 留在盖 兹海 她 德 , 内心却从 未感受过家 庭的温 暖 , 然是无人疼 爱的孤儿 。她在 而 俨 和里德 表哥 吵架时 , 面对 表哥 的羞辱 , 极力 反抗 并怒 斥 : 你这 男 她 “
关键 词 : 爱 简・

夏洛蒂 ・ 朗特 勃
女性 意识 自 实现 我
、 多利亚统 治时期 , 时正值 男权 9 那 统治 占主导 地位 , 女地 位卑 微 , 妇 夏洛 蒂 ・ 朗特 幼年 丧母 , 蛮横 洛 在 父亲 的专 制统治 下 , 了谋 求稳 定的生 活开始 了一 条 以写作为 主 的 为 生存之路 。《 ・ 最先 问世时作者 以男性笔名 出现 , 简 爱》 以改 以往 作品
中 以男性 为 主角 的模 式 , 超越 了单 纯 的反抗 , 把女 人 自身 的经 验看 做是 自主艺术 的根源 , 图建构真正 的“ 试 女性化” 文学 。因此《 ・ 简 爱》 的问世无疑 会产生 很大 的反 响 ,夏 洛蒂成 功地创作 了一个 自尊 、 自 强 和独立 的普通 的家庭女教 师 。她 描述 了简 ・ 爱从 盖兹海 德的 童年 生活一直 到桑菲尔 德的成年 生活 ,以及简 ・ 的四次出走 由失乐 园 爱 到 复乐园 的回归 , 同时期地 展示 了主人公 与运命抗 争和追 求 自我 不

新时期女性文学

新时期女性文学

新时期女性文学新时期女性文学一、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崛起女性文学在新时期的再度崛起和迅速发展。

无疑为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平衡、风格多样、素质提高起了重大作用;而对女性文学的发展则作出可鼓励性的、基础性的和直接性的贡献。

首先,女作家群不断壮大的文学景观另人注目。

比起“五四运动”来,新时期女作家群不再是逐个地从地平线升起,而是一群又一群的拔地而立。

一方面,从“五四”元老冰心到“左联”旗手丁玲,从40年代文学战士韦君宜、文学才女杨绛、陈敬容、郑敏到建国后成名的宗璞、杨沫、茹志鹃、刘真、柯岩......她们一个个从劫难、沉默、悲愤中走出来,重整旗鼓,拿起搁置多年的笔,为新时期文学奉献硕果。

另一方面,也是更值得欣喜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每个三、五年就涌现一茬女小说家、女诗人、女报告文学家、女散文家、女剧作家,她们不仅密密扎扎地活跃于各种样式的创作中,还常开文学潮流或流派的先河,如张洁、舒婷、铁凝、王安忆等就都已经成为新时期文坛光彩夺目的明星。

有人把新时期文坛的人才组成说成是“五世同堂”,这同样是符合新时期女作家队伍实际状貌的。

然而,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新时期作家队伍主要由1957年错划的右派作家和上山下乡返城的知青籍作作家组成。

这实在是一种无视蔚为大观的女作家队伍的偏颇之论。

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女作家,从身世经历来看,知青籍的确不少,但较少被“错划”作家。

作为群体,她们已毫无愧色地屹立于新时期文坛。

⑴其次,新时期女性文学崛起与发展的显著标志,还在于创作视角逐渐突出了“女”字。

广大女作家在坚持女性参与社会的优良传统,女人首先是人的“人的自觉”的前提下,女性意识不断增涨,“女性自觉”:包括女性人格、女性尊严、女性心理、女性体验等不断得到伸展,终于使女性文学匡正了以往遏止乃至泯灭性别特征的偏颇,表现出空前的性别特征,女性文学称谓终于具备了“人的自觉”与“女性自觉”相统一的较为完善的意义。

新时期女性文学“女”字的出现,除在婚恋题材中突出“女性自觉”外,女性文化空间的拓展则在揭示女性处境和命运的作品里得到了呈现。

女性主义视角下《飘》中的新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视角下《飘》中的新女性形象

doi :10.16732/j .cnki .jeu .2020.03.020女性主义视角下《飘》中的新女性形象史丽红(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山西阳泉045200)摘要:斯佳丽是小说《飘》里塑造的一位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人物形象。

她美丽、骄傲、勇敢、执着;虚荣、物质、自私、叛 逆,完全区别于以往文学作品中完美的女性形象,作家将女性的复杂多变描绘得十分到位。

文章基于女性主义视A ,从爱情 与婚姻、生活和事业两个方向出发,对小说中新女性形象斯佳丽进行分析解读。

关键词: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1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04(2020)03-0063-02第27卷第3期鄂州大学学报2020年5月Vol.27 No.3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May.20201936年,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发表了 她的长篇小说《飘》,这是她生前唯一出版过的一 部作品,正是这部作品让她在世界文学史上始终 占有一席之地。

小说对斯佳丽女性主义意识的发 展描绘得十分到位——初步觉醒、逐渐增强、达到 顶峰。

[1]主人翁斯佳丽是一位复杂的女性,我们甚 致法用语言去评论她敝与坏。

但是,我们不得不 承认她是一f 立魅力女性。

同时,作家这种女性主义意 识的创作赋予小说主人翁斯佳丽“新女性”形象特 征,这些特征正是她女性主体意识的强烈表达。

0一、执着追求爱情和婚姻自主的“新女性"形象(一)敢于争取,主张恋爱自由 斯佳丽对爱情的追求、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由 的向往,无不体现出她积极向上追求独立的“新女 性”形象。

斯佳丽对爱情的勇敢追求更是让人难 忘。

当再三听到阿希礼和玫兰妮要结婚的消息时, 她敢于去争取,完全不受自己淑女形象的影响。

她 主动去找阿希礼告白时有这样一段话:“……你是 懦夫,你是王八蛋,你不该哄骗我,使我相信你会 跟我结婚。

”一个蔑视传统观念、蛮横和刁泼的失 意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女性主义视角下《围城》的现实意义以人物形象为例

女性主义视角下《围城》的现实意义以人物形象为例

女性主义视角下《围城》的现实意义以人物形象为例一、本文概述《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的经典小说。

自其问世以来,该作品便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丰富的人物形象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抗争与妥协,并借此揭示小说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小说中女性角色的细致解读,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与困境,以及她们如何在困境中寻求自我价值和生存空间。

本文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为现代女性主义理论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并引发人们对女性权益和社会性别平等的进一步思考。

二、《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钱锺书的《围城》中,女性形象塑造得既生动又深刻,她们不仅是故事的参与者,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的深度反思。

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女性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命运,她们在男权社会中努力寻找自我,追求自由和平等。

我们要提到的是主人公方鸿渐的妻子鲍小姐。

鲍小姐是一个聪明、独立、有思想的女性。

她对待婚姻的态度非常明确,不愿被传统的婚姻观念束缚,也不愿成为男性的附属品。

她坚持自己的选择,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甚至在面对婚姻破裂时,也能坦然面对,展现出女性的坚强和独立。

鲍小姐的形象塑造,无疑是对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婚姻不自由现象的一种讽刺和批判。

除了鲍小姐,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女性形象也值得我们关注。

比如方鸿渐的初恋情人苏文纨,她是一个温柔、善良、有才华的女性。

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让人感受到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和坚守。

然而,在男权社会中,她的爱情却注定是悲剧。

苏文纨的形象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爱情的无奈和困境。

小说中还描写了一些传统的女性形象,如方母和方家的女佣人。

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却往往被忽视和轻视。

她们的生活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和不平等。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杨映川小说《淑女学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杨映川小说《淑女学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80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杨映川小说《淑女学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黎芷伶( 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摘 要】杨映川小说《淑女学堂》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与男性斗智斗勇,与命运进行抗争,留下了“要像个男人一样去奋斗“的信念和决心。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去分析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发现,她们仍是处在文化弱势和性别弱势的双重包围中。

要恢复女性主体的文化自觉和性别自觉,必须要打破“中心——边缘”“以及“男性——女性”二元对立的结构,从而真正做到女性的解放。

【关键词】《淑女学堂》;女性形象;生态女性主义杨映川在广西当代文坛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她塑造了诸多的女性人物,如果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去审视她的新作品《淑女学堂》,将会发现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开始了“进化”“演变”,充满着生态女性主义的观念。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致力于颠覆男权文化的根基,恢复并发扬母性文化传统,倡导文化的多元性,促进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

而这些观点为分析《淑女学堂》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一、抗争与突围:迷失的女性作品中的主人公宋紫童美丽、聪明、野心勃勃、心肠坚硬似铁、争强好胜,是一个“矛盾综合体”。

在她身上,体现出了女性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与男性的博弈和抗争。

在与丘麦良的博弈中,她凭借“真实的自我”赢得了丘麦良的爱情,其中她做了“最真实的自己”,“她想要什么,他希望她明明白白地告诉他。

”她曾经喜欢过丘麦良,但这种喜欢仍然比不上她的野心勃勃和嫌贫爱富。

凭借着丘麦良的金钱,宋紫童打入了南安市富人的圈子。

而在丘麦良投资失败后,宋紫童转而投入了苏璜的怀抱。

在两性的博弈中,女性战胜了男性。

在与苏璜的“爱情”较量中,宋紫童的地位处在弱势。

最初,他们包裹着“爱情”的外衣,实际上是包养与被包养的关系。

苏璜“精致、品味、成熟”,这类男人被称之为“水晶男”,为抓住这样的男人,宋紫童将自己放在了更为低下的位置,因为“如果真想得到这样一位水晶男,只有不断付出,说白了只有迁就,做他喜欢的那类女人。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形象摘要: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和女性地位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女性主义兴起。

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所刻画得女性形象既肯定和继承了传统女性身上的善良、仁慈、正直等优秀品质,也突出女性的自由,体现女性的独立与思考,表达了对女性的赞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女性主义精神,具有超前意识。

同时还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缺失和道德的沦丧以及女性等弱势群体社会地位的低下。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大卫的成长故事以及大卫和每一位女性的相处,主要分析艾格妮丝、贝西小姐、朵拉、摩得斯通小姐四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批判地看待传统的女性道德,探究了狄更斯的女性观和19世纪新兴的女性主义精神。

关键词:《大卫·科波菲尔》;女性形象;女性主义一、引言《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融入大量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以第一视角讲述大卫从幼年到成年的人生故事,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以及人性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大卫的一生可谓坎坷曲折,被继父虐待、抛弃,被朋友背叛,经历妻子去世,但大卫还有姨婆贝西小姐和知己艾格妮丝的陪伴。

即使生活大起大落,大卫从未丢失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希望,他依然保持内心的正义,勇敢,和善良。

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角度,从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女性的地位、教育等多方面详细地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具体分析四个方面的女性形象:以艾格妮丝为主完美的女性形象,以贝西小姐为主矛盾的女性形象,以朵拉为主愚蠢的女性形象,以摩得斯通小姐为主病态的女性形象。

最后对比总结论述狄更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西方传统女性形象的影响。

二、完美的女性形象——艾格妮丝艾格妮丝美丽大方,善解人意,宽容博爱,怜悯弱势群体,对他们总是保有善良和同情,即使得知父亲的助理希普对自己和父亲图谋不轨,在大卫对希普有强烈敌意的时候还是阻止了大卫去伤害希普。

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探讨——用女权主义批评分析新时期女性主义精神

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探讨——用女权主义批评分析新时期女性主义精神

的 自己” 女人却必须以鲜血 和生命 为代价 ,用一整个 ,“
乎无一例外地带 着感佩 、骄傲 、自豪 的语调来谈论姐妹 们的创作 。间或还让人感觉到 ,有些人是借他人之酒 杯
浇 自己胸 中之 快 垒— — 向男 人 世 界 发 出 冲击 和 挑 战 。 她

身体独 自去承担那 ‘ 罪孽 ’ ,被损害 的最终是女人 。 ”李 子云对 《 方舟 》的评论 只是小说 意义的一个方面 ;王绯
念 、世俗偏见 ,维护男性 利益的道德规范 ,在家庭范围 内从家务劳 动的不合 理的承担到性 方面的不平等关系 ,
写作标 准。在新时期文学 中就 能很 明显地显 现出来。


本时期文学面貌
对 于整个新时期 的中国文学来说 ,女性 写作的价值 和贡献是有 目共睹的。 女性作家 以其特有 的才情 和敏感 “ 赋予 了中国文学 以独特的 内涵 ,并作为一种 重要 的革命
主 张 。 其 中 “ 性 视 角 ” 的 提 出 构 成 了女 权 主 义 批 评 解 女
读作 品的基点 。所谓女性视角 就是 用女性意识 、女性经 验审视文学作 品,它里 面包含一套 与男 性迥异 的阅读和
是不能忘记 的 》冲破这~禁区之后 ,这一类型的作品有 增无减 。李 子云深刻挖掘 了这类文学作品产生的社会原 因及性 别原 因 :“ 几千年沿 袭下来 的男 尊女卑 的传统 观
第2卷 0
第 2期
牡丹 江 大学 学报
J u n 1 o M d n n U i e s o r a f u a j a g n v r iy i t
V .0 o1 2 No .2 F . 20 eb 11
2 1 年 2月 01
文章 编 号 : 10 .7 7 (0 1 20 7 .3 0 88 1 2 1 )0 .0 50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1. 引言1.1 概述《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描绘了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和她与罗切斯特先生之间复杂而执着的情感纠葛。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简爱》中呈现出来的女性主题、自立精神以及家庭与职业之间的冲突。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简要概述文章内容并介绍研究方法和目的。

其次,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以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简爱》,探讨其中反映的女性主题以及描述主人公简·爱独立自主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将对女性主义进行批评与解读,并对男权制度的批判、女性地位提升的意义以及文学中女性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探究《简爱》对当代女性主义产生的影响和启示,重点关注自我实现和独立选择权的重要性、平等关系观念在爱情和婚姻中的意义,以及追求真实自我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简爱》的观点和心得,并强调它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来重新解读《简爱》,分析小说中涉及到的女性议题,揭示主人公简·爱的自立与奋斗精神,并探讨这些议题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女性主义批评与解读,《简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女性在历史长河中所面临的困境,同时提供了对于当代女性实现自我价值、争取平等地位的借鉴经验。

2.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2.1 简爱的女性主义主题在《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通过主人公简·爱来探讨女性自由和独立的话题。

小说中描述了简·爱从小孤立无援、贫困潦倒,到学校教师后的自我奋斗历程。

简·爱是一个坚强独立、追求平等和尊严的女性形象,她不满于受社会限制、家族束缚,努力争取追求自己内心真实和平等的生活。

2.2 简爱的自立精神简·爱具有明显的自立精神,她渴望摆脱传统女性角色扮演的桎梏,积极寻求平等和尊重。

女性主义视角下先秦两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先秦两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先秦两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先秦两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

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梳理和解读,我们期望能够揭示出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角色以及她们如何在文学作品中被塑造和呈现。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先秦两汉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为我们理解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首先对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梳理,筛选出其中的女性形象,并对她们进行细致的分类。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运用女性主义的理论工具,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她们在文学作品中是如何被塑造的,以及这些塑造方式背后所反映出的社会性别观念和女性地位。

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对先秦两汉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地位和境遇,进而反思现代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女性主义理论的本土化应用,我们也可以为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改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女性主义理论概述女性主义,又被称为女权主义,是一种旨在分析、揭露和批判性别不平等现象的理论和行动体系。

它主张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应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社会改革运动,到后来的文化批判和学术研究,其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

在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中,性别不平等被视为一种社会建构,而非自然存在。

它强调性别角色、性别认同和性别关系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认为这些概念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文化、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演变。

因此,女性主义致力于揭示和批判那些维持性别不平等的制度和观念,以推动性别平等的实现。

女性主义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文学作品中性别形象的分析和解读。

它关注文学作品如何塑造和反映性别关系,如何塑造和限制女性角色的形象和地位,以及如何通过文学手段来挑战和颠覆传统的性别观念和规范。

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观念与女性形象

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观念与女性形象

文學中的女性主義觀念與女性形象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表达思想、传递价值观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文学的世界里,女性主义观念和女性形象一直是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观念与女性形象,分析其变迁和影响。

一、女性主义观念的起源与发展女性主义源于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与追求。

起初,女性主义以争取妇女平等权益为中心,呼吁消除性别歧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主义观念逐渐深化,开始关注更广泛的领域,如性别角色、家庭与职业选择等。

女性主义观念在文学中的呈现,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代。

英国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主人公们》中,她通过对数位女性事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妇女面对男性支配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困境。

这种呈现女性内心世界的方式,使得女性形象在文学中开始崭露头角。

二、文学中女性主义观念的演进随着女性主义观念的不断演进,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呈现出多样的发展趋势。

从19世纪到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经历了多个阶段。

19世纪的女性主义文学主要呈现了一种反叛的精神。

美国作家查尔洛特·勃朗特和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通过塑造自立、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探讨了婚姻与家庭对女性的束缚,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20世纪初的女性主义文学更加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性别角色。

美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通过探讨女性内心世界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彰显了女性的独立和自我意识。

随着第二波女性主义的兴起,女性主义文学更加关注女性权益和性别歧视的问题。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艾特伍德的《女性神话》,以及欧洲作家米兰达·法斯特的《女性的性与生活》等作品,探讨了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呼吁女性为自己争取平等权利。

三、女性形象的多面性与变迁女性形象在文学中的刻画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性。

尽管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多是强大、独立的形象,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女性形象都是如此。

网络小说视域下女性角色的变化发展——以女频小说为例

网络小说视域下女性角色的变化发展——以女频小说为例

| 文化·艺术网络小说视域下女性角色的变化发展——以女频小说为例□田婧瑛/文随着经济的进步,多元文化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也愈发兴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这些网络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也愈发丰富多彩,呈现出各自的个性。

她们从最初弱小、依附男性的“第二性”,逐渐演变为独立、自由的个体。

随着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自强、独立、优秀将是网络文学中女性角色的主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以女频小说为例,探讨网络小说视域下女性角色的变化发展。

0 概念释义女频小说区别于男频小说,是以女人为主线或者服务于女性消费者、满足女性阅读需求的小说,作家往往是女性,但也有一定比例的男性。

女频小说是网络文学兴起后出现的新概念,主要服务于网络文学,方便网络文学网站做相关分类。

但网络文学还没有发展之前的,席绢、琼瑶等知名通俗小说家的小说作品,也可算作广义上的女频小说。

1 早期网络女频小说的女性角色特征1.1 依附性中国很多早期网络文学中的女性,都有着强烈的依附感。

这源于男性中心主义对创作者潜移默化的影响。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往往依附于男性,在智商、体力上不如男性优越,个性上表现出天真、无邪的特点,她们往往会仰慕男主角;如同从未接触过世界的赤子,没有自身的经历、往事,只是和男主角谈恋爱的“工具人”。

她们的存在是为了成全男性话语下男性对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完美向往。

就女频小说而言,女性作家会将自己代入爱情斗士的角色。

虽然在与男主角相爱的叙事中,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角色主观能动性更高了,但仍然把自己放在下位。

女性作家给有权、有钱、有颜的男性赋媚,并渴望以灰姑娘的姿态获得他们的垂青。

与此同时,为了丰富情节,往往会添加“恶毒女配”等女性角色,来标榜女主角的美丽善良。

女性作家通过描写女性之间的明争暗斗,来突出女主角的个人魅力,但却没意识到这实际上是对女主角的一种矮化。

女性之间为争夺男性的关注、宠爱而进行竞争,并因成为胜利者而沾沾自喜,并不能说明女主角更有魅力,只能说明她们由男人爱的多少来判定自身的价值,缺乏自我意识,体现了对男权的依附与崇拜。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简爱》与女性形象解读-最新年文档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简爱》与女性形象解读-最新年文档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简爱》与女性形象解读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的欧美,是妇女运动高涨并逐渐位移到文学、文化等领域的产物,集中地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想,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文艺批评理论之。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深入地探讨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女性特有的写作和表达范式,始终关注女作家的生存与写作困境,竭力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话语权对女性创作过程中的压制与诋毁,提倡一种新的属于女性自己的女性主义写作模式。

其中不断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女性主义批评家,如海伦娜?西索、露西?伊丽加芮、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凯特?米勒特、弗吉尼亚?伍尔夫等。

女性主义批评阵容堪称强大,内容也极其丰富,具有独特的风韵和生动活泼的个性。

“女性主义批评填充了批评史的一个重大空白,制衡着男性中心批评,结合女性自身的实际经验及文化、文学创作实践,广泛开展文学批评实践活动,具有平衡性、经验性及实践性。

”[1] 然而,女性形象问题一直是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持续关注的热点与研究重心。

长久以来,由于社会和历史等原因,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意识始终以一种‘普遍性'的形式而存在着,男性以绝对权威的姿态主宰着女性的命运,无情的把女性变成他们独自占有的附属品。

女性“作为种种物品确证男人主体的存在和社会地位,她隶属于男人,屈从于父权和夫权,从不被允许有自己的生活和思想。

” [2] 这实际是在控诉以男性为主导的话语体系,女性完全被排除在以父权和夫权为主导的范畴外。

因此,女性主义批评家们要以女性主义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解读以往的文学作品,努力挖掘出全新的女性主义文学传统,建出真正属于女性自己的文学世界。

男性作家刻画理想中的女人,而女人写作是为了获得自由以及本真的自我。

因此,一些女性主义作品以另一种声音,试图纠正传统男性作家笔下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寻找女性‘失落的声音'或者建构一种新的女性话语。

” [3] 女性作家们用女性批评的全新视角重新审视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并以“反叛性”的阅读模式对以往的男性作品进行解读,在众多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作家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为追求自身独立和精神解放而抗争的新女性形象,女作家们用自己手中的一支笔,为女性的自由解放而呐喊。

女性主义视野下女性人物形象特点的演变——以《末路狂花》与《卡萨布兰卡》为例

女性主义视野下女性人物形象特点的演变——以《末路狂花》与《卡萨布兰卡》为例

《末路狂花》是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苏珊·萨兰登、吉娜·戴维斯主演的公路冒险片,于1991年5月24日在美国上映,讲述了生活不如意的家庭主妇塞尔玛和同样孤独的女友路易斯去郊外旅行散心,却因意外杀人而逃亡的故事。

作为一部体制内出品却有着体制外的叛逆精神的影片,《末路狂花》以真诚的女性姿态,一改好莱坞影片中常见的菲勒斯中心主义,使得真正的、独立的女性意识在影片中不再缄默,而是作为一种主导元素,在影片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来。

本文旨在借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将影片《末路狂花》与传统好莱坞影片《卡萨布兰卡》进行对比分析,以叙事、人物形象、符号的颠覆为切入点来进行一番别样的阐释。

一、影片叙事:线性模式与女性叙事传统的好莱坞类型片基本上是戏剧式电影,在叙事方面,要求“具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具有鲜明的线性结构方式……强调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推进情节。

”在这方面,《末路狂花》与传统影片并无差异。

(一)解构传统线性模式,女性成为叙事核心在影片开端,用了简短的篇幅和极具代表性的事件,将两位女主人公的生活背景作了介绍,塞尔玛在日常的夫妻生活中始终处于被压迫的一方,路易斯则是一名繁忙餐馆的侍女;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二人想逃离枯燥无奈的生活,便携带着一把左轮手枪开始了一段旅行,在酒吧外的停车场,塞尔玛却惨遭一个男人的施暴,路易斯拿出手枪射杀了他,二人从此开始了逃亡生涯;之后一名劫犯将二人身上仅存的钱偷走后,塞尔玛打劫了超市,并将追捕她们的警察锁进车的后备箱,还用手枪引爆了油车,彻底走上了一个无法回头的“末路”;在影片的结尾,面对重重包围的警察,二人均不想被逮捕,便驾车冲出悬崖,影片就此结束。

经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末路狂花》在叙事表层方面仍属于传统戏剧式的范畴。

但是,在叙事深层方面,却是以女性为中心,解构了好莱坞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

在传统类型片中,故事的讲述与情节的推动均是以男性的行为为主导,女性总是作为一种诱惑并带来麻烦,或其本身就是一种麻烦。

董立勃小说50年代以来女性形象漫谈

董立勃小说50年代以来女性形象漫谈

董立勃小说50年代以来女性形象漫谈张佳 伊犁师范学院摘 要:董立勃,一个来自新疆的小说作家,通过叙述西部的垦荒故事使人们开始了解新疆这片黑土地,开始认识他笔下的姑娘们,他被誉为继沈从文之后最优秀的乡土题材小说家。

文章将简单归纳小说中女性所具有的一些特征。

关键词:董立勃;女性;特征作者简介:张佳(1993-),女,满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人,伊犁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在读研究生(研一),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论(语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33-02新疆是一片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也是许多作品的落脚点,其中兵团是新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中国现存的最后一个生产建设兵团,也是中国最大的行政区划单位。

而下野地镇是农八师下辖的一个农牧团场。

董立勃23岁以前一直是在新疆兵团生活的,他了解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了解这里的生活习惯并且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

一、董立勃小说中的女性概说首先读董立勃小说最先引入眼帘的便是小说名以及小说当中的人物角色姓名,当中女性的姓名往往非常朴实,生活化,有许多甚至是作物的名称例如白豆、白麦、米香、还有一些比较好记的女主人公的名字了妹、青树。

董立勃小说的女性也并非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白豆》中说“白豆长得不算好看。

眼睛不大,还不是双眼皮,单眼皮好像有一点肿。

脸型既不是瓜子脸也不是苹果脸,更没有白里透红的颜色,皮肤闪动着麦子的那种黄”[1]《烈日》中阐述了之所以来到这里的垦荒女性长相普通的原因“那些从山东湖南来的漂浪姑娘在乌鲁木齐一下车就被挑走了。

就这么一级级的挑下去,挑到没有可挑的才会送到咱们开荒队。

”[2]在董立勃的小说中还注重描写女性的身体特征《白豆》中老杨第一次送白豆时是这样描写的“腰显得圆细,胸显得滚圆。

”[3]老胡对白豆的第一印象是“白豆的后背,一眼看过去,就是女人的那种后背。

试论新时期男性视野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新时期男性视野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新时期男性视野中的女性形象摘要:新时期以来,父权意识仍然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的一大批作家,男性也很自觉的站在了主体的地位当中,用自己特有的“话语权力”对自己笔下的女性进行了影像式的的想象,他们自觉的凭借个人喜好定义女性的贤淑温婉或红颜祸水。

关键词:男权;臆想;圣洁女性;恶之花;圣母新时期以来,男性作家立足于自己的写作,从主体体验者和叙述者的角度出发,完成了对女性形象的臆想,他们可以凭借个人喜好定义女性的贤淑温婉或红颜祸水,也可以凭借女性对自己的崇拜来完成自我崇拜。

同时,他们在主体地位上用一种俯视的角度观察和书写女性,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对女性形象的臆想和理解。

就在女权运动取得一定影响的时候,男性作家打出了他们大多是“热爱女人的男人”的口号,殊不知,在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只是他们叙述中的偏执认为和想象而已。

当“十字路口上的赫拉克勒斯”的故事再次在人们的心中激起涟漪的时候,我们不禁想到了在他的人生中出现的两个女人阿蕾特与卡吉娅,虽然她们引领的这两条路都叫做幸福,但是一条通向美好,一条通向邪恶。

这两种形象也许代表的含义太多,在这里我们不妨拿这两种形象来分析一下男性视野中的女性形象是如何在不同的讲述中渐渐臆想和虚构的,同样,女人身体的伦理价值是男人的叙述构造出来的,当然,在男性的笔下不乏一些温顺,善良、典雅、美貌、痴情的女性,也更乏那些充满引诱、肉欲和放荡的女性。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男性还是将自己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指挥着他们笔下的女性,或是阿蕾特式的善良和美好,抑或是卡吉娅式的邪恶与淫荡。

而事实上,这些形象都是男性从过分膨胀的自我性别立场出发而衍生的对女性的性别想象与性别期待。

一、勤劳善良、无私的圣洁女性阿蕾特名字代表的意思是“美德与美好”,苏格拉底认为阿蕾特的身体期许的辛劳、沉重和美好就成了美德与美好。

虽然和她在一起我们要承担的是身体上的沉重,但是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我带给你的生活虽然沉重,却很美好”。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小妇人》中的独立新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小妇人》中的独立新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小妇人》中的独立新女性形象【摘要】《小妇人》以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童年经历为蓝本描述了马奇家四个个性迥异的姐妹的成长故事,塑造出独立、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义形象。

本文结合女性主义分析小说中四姐妹代表的独立的新女性形象。

【关键词】《小妇人》;女性主义;独立新女性一、女性主义的起源与发展西方女性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当时的欧洲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工业革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女性开始谋求与男性同等的政治权利,女权运动由此产生。

女权主义者们质疑了传统的男权社会形式,反抗并批判了男权社会形态中不公平对待女性的现象,肯定并强调了女性为社会所做的贡献。

二、作品的时代背景《小妇人》创作于美国内战时期,当时的美国社会认可传统的女性依附于男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当时社会认可的是传统淑女形象,此时的女性不能踏入主流社会,女性若想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只能通过婚姻这一唯一被社会认可的方式。

这使得女性不得不依附于自己的丈夫,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卑微的从属位置。

女性须遵循男权社会为她们制定的价值和伦理观,此时女性没有任何社会权利,也不被社会所尊重。

美国内战时期,女性积极参加各项社会运动慢慢提升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挑战了传统的家庭观念,家庭中不再只是男性在外工作,广大女性得到了工作的机会,她们不再依附于男性,获得了和男性同等的教育权、选举权等等权益,《小妇人》正是创作于这一背景下。

三、《小妇人》中展现的独立新女性形象(一)美丽端庄而又有些爱慕虚荣的梅格梅格是马奇家的长女,她主动承担了照顾妹妹的责任,她长相出众,热爱跳舞,主要在家料理家务,代表着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

同时她也有着较强的责任感。

她曾经爱慕虚荣,梦想进入上流社会。

她曾因贫穷而自卑。

一次参加上层社会的聚会时,她很羡慕上流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她也虚荣地让姐妹把自己打扮成有钱人的样子,满足自己内心的失落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是 由对所有人都共 同存在 的独特性所决定的。虽然人
是 孤立 的 , 她是一个唯~的实体 , 她 的经历与其它任何 人都 不 一样 。但是 , 她决不 可能与她 的同伴毫 不相联 。她 的生 存 必定与她在 同一背景 中的所有 人休 戚相关 。所 以 , 她既 是独特 的个案 , 又是人类全部特征 的代表 。 ” [ 2 1 新 时期女性作家 对女性命运 的探 索 , 是 一个流动不息
( 社 会科学版 ) 》 1 9 9 6 年第 2 期) 中有较 为详尽 的阐述 , 这 里
不 再赘 言。
是立论 的前提和基 础。新时期作 为一个时 间概 念 , 对 它的
我这里所 关注和言说 的是那 些摆脱男权意识 的制约 、 女. I 生意识觉 醒后 的女 I 生 作 家所塑造 的女性形象。这些 女. 陛 作家与她们 笔下的女性形象 往往是同构互应 的关 系 , 独特 而命定 的生理 、 心理特征和传统的习俗 、 观念 、 伦理 的制约 , 使 这些 女性作家对女性所 面对 的生存 困境和人性 枷锁有着 更 为深 切和敏 感 的体 悟 , 并进 而滋长 了砸碎枷 锁 、 冲破禁
女性主义视镜里新时期小说女性形象论
李永建
(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安徽 淮北 2 3 5 0 0 0 )

要: 一 改 以往 以 男 权 中心 、 政 治覆 盖 的观 念 和 方 式 对 女 性 的 书 写 , 新 时期 小说 出现 了女 性 意 识 的 觉 醒 和
独立 , 开始 以女性 的价值立 场对女性 的 内心世 界 、 生存 处境 、 人 生命 运进行 个性独具的展 示。这在 那些女性 意 识觉醒较早 的女作 家的带有 自传 色彩的写作 中得 到 了淋 漓尽 致的体现 。这大约 可以分为四 个阶段 或样式 : 以 张洁、 张辛欣为代表 的花木 兰式的对 自我的追求和对 男性世界 的对抗 ; 以刘西鸿为代表 的既最 大限度地 实现 自 我 的人生价值 又保持 了女 性的柔 美和个性 ; 以林 白、 陈染为代表 的对女性 心灵隐秘世界的透视和独特 生命 体验 的展 示 ; 以卫 慧、 棉棉为代表的对女性追 求身心双 重 自由、 解放 的渴 望和摹 写。 关键词 : 新 时期 小说 ; 女性主义 ; 女性 形象 ; 独 立平等 ; 隐秘世界 ; 双重解放
中图分类号 : I 2 0 6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0 6 8 3 ( 2 0 1 4 ) 0 1 - 0 0 7 9 - 0 6
在 本文展开之前 , 必须 首先对“ 新时期 ” 和“ 女性主义” 这两个 司空见惯而 又众 说纷纭 的概念 加 以厘清 和解 释 , 这
的过程 , 大约可 以分为 四个 阶段或样式 : 即以张 洁 、 张辛欣 所 为代 表的花 木兰式 的对 自我 的追 求和对 男性世 界 的对
抗; 以刘 西鸿 为代表 的既最大限度地 实现 自我的人生价值
又保持 了女性 的柔美和个性 ; 以林 白 、 陈染为代表 的对女性
心灵 隐秘世界 的透视和独特生命体验的展示 ; 以卫慧 、 棉棉
乃至 当代人不 断解放 自我 、 追 求 自由的人生轨 迹 的展 示 。 诚 如陈染所言 : “ 我应该把我个人 的历史记 录下来 , 这个个
体 的奇特性将成 为人类所有 的特性 中的一种 , 这个个体 的
不清 、 理 更乱的概念 、 理论 的陷阱里而难以 自拔 。 诚 如西 方一位思想 家所言 : 女性的解放 程度往往是社 会解放 程度的重要 尺度 , 因而女性总是现 当代作家所关 注 和着力 塑造 的对象 。新 时期小说 中的女性 形象 , 不仅反拨 古代小说 中将女性 当作 观赏亵玩 、 传宗接代 和泄欲工具 的 性别岐 视现象 , 也 一改现代小说 、 “ 十七年 ” 小说 、 “ 文革” 小 说仅 仅把女 性作 为社会 乃至政 治层 面的那种 单一 的符号 和载体 的状况 , 女性形 象开 始变得 色彩纷 呈和 绰约多姿 。 这显然是新 时期小说 的一 大进步 和收 获。不过 , 令人忧虑 的是 , 许 多女性 形象并 非现 实 中女 性处境 的真 实反 映 , 而 是 笼罩在男权 意识 的阴影之 中 , 沦为 了男性话语 中男性欲
区, 从而完善 、 解放 自我 的愿望和努力。因而她们将个人 的
划定 见仁见智 , 莫衷一 是 。这里笔 者基本认 同陈思 和的意
见, 大约限定为上世纪 的 7 O 年代末至世纪之交 的改革 开放 以来 的二十来年 。陈思和认为 : “ 新时期文学应该 有一个 时
间 限定 , 不 能无限制延续下 去 , 本 书的时间范 围 , 依然是 限 定在 1 9 7 8 年—— 2 O 0 o 年, 也就是二 十世 纪文学的最后 二十 五年 。 ” 新 时期 的这二 十来年 , 也恰 好是人性 和女性 意识不 断觉醒和深化的时期 。本文之所以使用了“ 女性主义” 这一
淮北 师范大学 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3 5 卷第 1 期
J o u r n a l o f Hua i be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VO1 4 年2 月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所 思所悟 、 所做所为付诸文字 , 真实记录了 自我的生命形态 和心路 历程 , 既是对 自己心灵的外 化 , 同时也是对 整个 女性
概念 , 主要是 取其蕴含在女 性作家笔下 的女 性形象身上 的 女性 的价值立场 、 评判标准 , 以此既与男权中心的传统 和观
念划 清界 限 , 也 与西方 的女权 主义拉 开距 离 , 以免误 入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