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三课时教案
《祝福》第三课时
1、走进祥林嫂
请同学们出示你们找出的祥林嫂年谱
• 二十六七岁以前--与祥林结婚。 • 二十六七岁--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 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每月工钱500文,三个 月后1750文工钱全被婆婆拿去。 • 二十七八岁--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岁。 • 二十八九岁--阿毛两岁。 • 丈夫患伤寒死去。 • 二十九或三十岁--阿毛三岁。 • 三十或三十一岁--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 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祠时很闲, 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
乌裙,蓝夹袄, 月白背心
有神 眼光无 精神
顺着眼, 头上扎着白头绳, 眼角有 乌裙,蓝夹袄, 月白背心 泪痕 手拄竹竿,下端开了 裂,手提竹篮,内中 一个破碗(穷),空 的(活得不如意)
瘦削 不堪
间或 一轮
仿佛木刻 似的
聚焦镜头:由大 及小,由远而近
讨论:说说祥林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初来鲁镇时她青年丧夫,勤 劳善良,安分耐劳,她本想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可却仍被婆婆再 嫁到深山野坳里去,可是不久丈夫又病死了,儿子给狼吃了,生活 中的惨重打击,使她重新回到鲁镇时“两颊上失去了血色”,“眼角
有泪痕——”。当她重新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时,四婶一声“你放着
罢!”以及柳妈的关于死后要被阎罗王锯成两半的惊语,使祥林嫂 的精神完全崩溃了。她在长期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 精神麻木。她所产生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希望,以免除死后更 大的苦痛与恐怖。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下,祥林嫂一
步步被逼上死亡的道路。
描写眼睛 描写衣着 描写脸色 描写语言 描写空碗
展示残酷的社会遭遇 显示贫穷的经济状况 描绘惨痛的人生经历 揭示沉重的心理压力 暗示悲惨的命运结局
《祝福》(第三课时)鲁迅
赏析环境
社会环境 鲁四老爷书房陈设
1.书房里挂陈抟的“寿”字,说明鲁四老爷希望自己长命百岁。 2.鲁四老爷大骂新党康有为以及死于除夕的祥林嫂,对联的下联“事理通达 心气和平”对其作了有力的嘲讽。 3.《康熙字典》等暗示了鲁四老爷的守旧特征。
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
对 比
·男尊女卑
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 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时间之久 ·范围之广 ·根深蒂固
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赏析环境
自然环境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雪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 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 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32段)
写出了屋内屋外的寂静,烘托冷寂凄凉的氛围, 衬托“我”听闻祥林嫂死讯后内心的孤寂沉重。
赏析环境
自然环境
3.雪
......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 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88段)
赏析环境
标题
小说标题的含意 小说标题的作用
1、阴暗压抑,透露出作者的反感和贬抑; 2、也为祥林嫂寂然死去渲染一种悲剧气氛。
赏析环境
自然环境
1.雪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 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2段)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五篇
《祝福》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难点】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介绍背景:《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祝福》教案4篇
《祝福》教案4篇《祝福》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2.理解.分析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D.倒叙手法(复习)〖教学设想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__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A.小说的环境描写B.人物性格形象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5.三课时〖教学过程布置预习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2.读2-3遍课文第一课时一.导入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 五四运动 1919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3.以什么为线索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说一点理由6.列出情节提纲明确:1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我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2.倒叙3.我的见闻感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鲁镇卫家山贺家墺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6.见板书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第一次脸色表黄----生活艰辛红润----青春的活力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第二次两颊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没有神采的眼睛---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第三次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鲁迅《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分析样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3、深层把握“祝福”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
文学反映人的生活整体,也只有通过“生活本身形式”(车尔尼雪夫斯基)才能得到完满的表现。
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马克思)。
那么,在《祝福》中,围绕和促成人物行动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研读小说的环境描写1、提问: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置于“鲁镇”这个“舞台”上来演绎,“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1)学生集体朗读小说的第1~2段。
(2)学生勾画关键句子进行体会,然后前后桌进行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①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
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
如,当“我”离开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准备“福礼”的是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②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
“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
2、学生思考: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1)学生默读课文,摘录有关语句。
(2)思考后明确: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
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因循守旧。
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周身血脉,封建伦理浸透了通体细胞。
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世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
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3、学生思考: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其态度如何明确: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
《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 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2.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 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的背景、人物形象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祥林嫂的命运及造成这种命运的原因。
3. 诵读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3 分钟)通过介绍鲁迅的生平及作品,引入《祝福》这篇小说。
2. 知人论世(5 分钟)简单介绍鲁迅的生平、作品及写作《祝福》的时代背景。
3. 整体感知(10 分钟)-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
4. 人物分析(15 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
- 探讨祥林嫂命运的变化及原因。
5. 主题探究(10 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如封建礼教对人的摧残、社会的冷漠等。
6. 艺术特色(7 分钟)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如倒叙的叙事手法、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7. 课堂总结(5 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说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8. 布置作业(5 分钟)-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祥林嫂命运的看法。
- 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阿Q 正传》《狂人日记》等。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的读后感,评估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语文课文《祝福》教案
语文课文《祝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祝福》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2. 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祝福》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辅助教材。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祝福》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学生齐读课文,引起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注释和辅助教材,解决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师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
5. 口语表达:(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和对话。
6.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
(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改,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祝福 》教案
《祝福 》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把握小说的主题。
2. 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 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 难点:探讨祥林嫂悲剧的根源,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三、教学方法1.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3. 点拨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引出《祝福》这篇小说。
2. 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 教师提问:祥林嫂经历了哪些不幸?3. 人物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 讨论: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 教师点拨: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4. 主题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 明确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6. 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祝福》的理解和感受。
- 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教案:祝福(全3课时)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重要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药》《孔乙己》《故乡》。
三、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小说三要素有哪些?
1环境:自然环境,SH环境
2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③ 人物形象
环境包括SH环境和自然环境。
SH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所以她也有一定责任。
4. 鲁镇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的同情, 他们也是深受FJ思想和FJLJ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鄙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四老爷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5. 祥林嫂曾经的家人
教
学
内
容
三、合作讨论,共同探究
1.描写了几次“祝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共三次
1.第一次“祝福”时,祥林嫂是一个年轻能干的寡妇,受到众人的赞扬。
提问: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情景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富人享受,穷人艰辛,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命运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XHGM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会对祝福的理解和掌握。
2.获得用祝福表达心情的技能。
3.培养学生心中充满祝福和关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祝福,学会用祝福表达心情。
教学难点:带有情感的祝福的表达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任课教师播放一段简短、具有感染力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或增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2.预习通过预习,帮助学生准备学习的知识内容。
建议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祝福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祝福表达自己的情感。
完成预习任务后,让学生呈现出来。
3.学习教师通过不同渠道的祝福语录,让学生了解祝福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达祝福。
要求学生分析祝福的表达方式,并且选出最感人的几句话。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祝福,注重情感的传递和理解,让学生通过祝福语互相表达对彼此的渴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祝福类歌曲或电影,以“生日快乐”的歌曲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珍惜,让学生领悟不同祝福语背后的深刻意义。
4.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互相讲述自己所表达出的感受,让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祝福价值的理解。
5.作业让学生完成独立作业,要求学生写下一封祝福信或一个祝福信的片段,充分发挥他们对祝福的理解,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的这个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小组练习情况的检查。
2.祝福语理解能力的把握情况。
3.独立作业的完成情况。
4.学生对“祝福”概念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后记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科学的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学科更感兴趣,产生更加自然深刻的理解。
当教师用一颗爱心去做好每堂课的设计,便会令学生成为健康、长期、积极的习惯,使学生一生受益。
祝福三个课时教案
祝福三个课时教案标题:祝福三个课时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三个课时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祝福”这一话题的相关词汇、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促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与“祝福”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用适当的方式表达祝福他人。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与“祝福”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运用所学知识,用适当的方式表达祝福他人。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教材、图片、录音机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课前预习材料。
教学过程:课时一:词汇学习与理解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祝福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祝福”的思考和兴趣。
2. 呈现词汇:教师呈现与“祝福”相关的常用词汇,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学生跟读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3. 词汇练习:教师设计一系列词汇练习活动,如填空、配对、造句等,巩固学生对所学词汇的理解和掌握。
课时二:表达方式学习与实践1. 复习: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词汇,并进行简单的复习练习。
2. 呈现表达方式:教师呈现与“祝福”相关的不同表达方式,如口头祝福、书面祝福、礼物赠送等。
学生跟读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3.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的祝福交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表达方式进行实践。
课时三:文化背景学习与交流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不同文化背景相关的祝福方式,引起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兴趣。
2. 学习文化背景:教师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祝福方式,如中国的春节祝福、西方的圣诞祝福等。
学生记录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3. 跨文化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分享自己国家或地区的祝福方式,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祝福表达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2. 带领学生收集和整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祝福方式,形成一个小册子或展板,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祝福》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祝福》教学设计(第三课时)导读:一、祥林嫂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祥林嫂形象的社会意义:1.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作者刻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归天几个最关键的情节都安排在春天发生,将生机盎然的春给祥林嫂悲惨命运作自然背景,有养深刻的用意,它能造成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提示出封建制度的罪恶。
2.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而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不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象祥林嫂这样的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不可能避免的:主观原因:沉溺于丧失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对生活丧失信心。
客观原因:小说中写到的其他人物,这些人物在祥林嫂不幸遭遇中扮演的角色:生命轨迹周围的人初到鲁镇鲁四老爷(鲁四奶奶)——冷酷自私(封建礼教)被卖改嫁婆婆、大伯——冷酷自私(家庭)再到鲁镇柳妈——冷酷(社会)寂然死去卫老婆子、“我”——同情(社会)讲析评价: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
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用丁玲的话来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地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祥林嫂在新社会获得了“春天”,集听说读写与思想教育为一体,物象、意象相统一。
启发:看问题不能单看表面,而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1.族权给了祥林嫂婆婆卖她的权力。
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被剥夺。
族权给了大伯收屋的权力。
2.夫权给了鲁镇人叫她祥林嫂的权力。
即便她的丈夫祥林死了,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
夫权视再嫁是“败坏风俗”,是奇耻大辱。
因而即便她的第二个丈夫明明叫贺老六,但人们还是叫她祥林嫂。
3.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侮辱和迫害,靠的又是封建政权。
4.祥林嫂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门槛,是因为她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认为这将使她争得做人的权利。
《祝福》精品教案(第3课时)
《祝福》精品教案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进一步研讨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
2.分析“我”的形象。
3.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4.明确“祝福”的深刻含义。
【内容及步骤】一.进一步研讨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
(一)分析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自身原因。
提问:上节课,我们分析了鲁四老爷和柳妈的形象,根据分析可知,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既来自鲁四老爷之流,也来自柳妈等人,但仔细想一下,这原因是否也来自祥林嫂自身呢?【明确】1.相信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思想。
(虔诚地参与祭祀活动,相信有神鬼迷信和捐门槛能够消祸的邪说。
)2.自觉的奴隶性格。
她逃到鲁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女工。
她食物不管,干活不停,“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她一人担当”,“不过她反而满足,口角边逐步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被暴力嫁给贺老六后,新丈夫“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
加上有了孩子,她就又感到满足了,旁人也以为她交了好运。
这种“满足”和“好运”本身就带有悲剧的性质,因为她所感到满足的并非是不受压迫的“人”的地位,而是“安分耐劳”的奴隶式生活。
而最后连做奴隶的资格也被剥夺了。
这种自觉的奴隶性格,正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内在原因。
(二)总结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
祥林嫂是一位不幸的女人,造成其人生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鲁四老爷和柳妈等人的外在原因,也有祥林嫂自身的内在原因。
鲁四老爷为什么要迫害祥林嫂呢,除了阶级的原因之外,还因为祥林嫂的再嫁,而这在当时是不合礼法的。
而柳妈等人不经意的迫害,却更是因为祥林嫂的再嫁以及相信神鬼的迷信思想。
在祥林嫂方面,也是选择的用迷信的办法寻求解脱,结果,使自己走向了更加黑暗的深渊。
这样看来,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才是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
思考:生活中有那么多人物可书可写,作者为什么单要塑造不幸的祥林嫂来写呢?祥林嫂的一生无疑是个悲剧——既是一个性格悲剧,更是一个社会悲剧。
语文课文《祝福》教案
语文课文《祝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2)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把握。
(2)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3)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和内涵的理解。
(2)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3)写作练习的完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祝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时安排本章内容计划用2课时完成。
五、课后作业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举例说明。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祝福”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维。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挖掘本文的主题,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主问题,围绕主问题,思考讨论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而挖掘主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提高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精神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探究作品的主题。
文本比较长,给学生阅读分析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过程导入语:现代作家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那么,祥林嫂为什么非死不可呢?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呢?这节课,我们来深入探讨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和本文的主题。
1、(出示主问题)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是谁把祥林嫂一步步推向了深渊?2、围绕主问题,设计几个小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从祥林嫂的外部生存环境入手,分析悲剧的外因。
思考她身边有哪些人?把他们分类,他们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命运中起了怎样的作用?2)从祥林嫂的内心环境入手,分析悲剧的内因。
阅读“祥林嫂再嫁”一段,思考她闹得“真出格”,说明了什么?她的追求是什么?她为什么追求那样的生活?她有着怎样的道德观?她的内心世界与她的遭遇之间的矛盾,给她造成的影响是什么?3、学生思考,讨论。
4、学生发表讨论的结果,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师中肯评价,引导发言。
外因:鲁四老爷四婶剥削者政权剥削、鄙视祥林嫂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夫家大伯族权卖出祥林嫂,逼迫她赶走她,直接改变了祥林嫂的命运鲁镇人鲁四老爷家短工等普通群众夫权鄙视、奚落、嘲笑祥林嫂柳妈神权给祥林嫂沉重的精神负担内因:祥林嫂1)祥林嫂闹得越出格,说明封建思想对她毒害越深,她追求贞节的好女人形象;但封建制度却使她被逼再嫁,使她不能维护好女人形象;这对矛盾,使她产生强烈的负罪感,给她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使她欲生不能。
2)死后被分尸等鬼神迷信思想又使她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使她欲死不敢。
《祝福》鲁迅教案设计3篇
《祝福》鲁迅教案设计8知识目标: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过程、方法目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情意目标: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教学重点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2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教学用具课本设计理念《祝福》是短篇小说的精品,提供了丰富的小说鉴赏资源。
但鉴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有如面面俱到,不如有所侧重,力求有一定的深度。
首先,小说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有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其次,小说刻画的形象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方法丰富多彩,值得体味;再次,小说的主题特别深刻,但学生对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比较陌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计划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
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
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教师提问:(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特点?明确:在序幕后写出了故事结局,属倒叙手法。
(2)这种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明确: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
(完整版)《祝福》优秀教案
《祝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理清课文各部分所写内容及祥林嫂的不幸经历,分析祥林嫂之死的原因,把握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方法和写作特色。
过程和方法:通过作者重回故乡观察的“变"与“不变”串联课文。
分析鲁镇的“不变”分析祥林嫂的“变”,发生了哪些变化?什么因素促使她的变化?通过人物对话分析“我",四叔四婶,柳妈等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作品批判性的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文中的“变”与“不变”难点:通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分析“反复”手法【教学层次设计】三课时课前预习:读准课文,给课文各部分加上小标题—理清祥林嫂的一生不幸经历第一课时:故事导入-“不变”的环境及习俗—三次肖像分析“变化"的祥林嫂—个人不幸经历造成的变化—周围接触的人加速了变化(部分若讲不完留在第二课时讲)第二课时:活动课,学生讨论自主赏析课文第四部分(第二次做工到变为乞丐)第三课时:课文写作手法总结——标题分析也可以把全部的教学内容浓缩为几个“三”:祥林嫂命运的三起三落,三次肖像描写,三次反抗.也可以片段:为《祝福》中的“我”写日记12月23日,回到鲁镇,住在鲁四老爷家。
12月24日,午饭后,防朋友回来在河边见到祥林嫂,她问我三个问题.回来觉得心里不安。
12月25日,午饭后还是看朋友.鲁镇人都忙着准备“祝福”。
傍晚,听到祥林嫂的死讯。
晚饭后,回想祥林嫂的一生。
12月26日,五更被爆竹惊醒。
天亮,离开鲁镇.第一课时(45分钟)一,导入(2分钟)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
据说是一个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
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
那么,这个年轻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三课时教案《祝福》教案(一)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呐喊》收入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
文中“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
学习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回忆常识:小说三要素是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1、字音积累3分钟钝(dùn )响寒暄(xuān )朱拓(t à)间(jiàn )或悚(sǒng )然踌蹰(chóu )(chú)不更(gēng )事谬(miù)种淡(dàn )然俨(yǎn )然雪褥(rù)瑟(sè)瑟有声尘芥(jiè)堆形骸(hái )脸颊(jiá)沸反盈(yíng )天贺家墺(ào )荸荠(bí)(qí)絮絮(xù)呜咽(yè)驯(xún )熟桌帏(wéi )讪讪(shàn )咀嚼(jǔ)(júe )赏鉴渣滓(zhā)(zǐ)瞥(piē)拗(ni ù)不过蹙(cù)缩门槛(kǎn )窈(yǎo )陷惴惴(zhu ì)歆享(xīn )(xiǎng )牲醴(shēng )(lǐ)蹒跚(pán )(shān )芒wáng 刺:麦穗上的尖.3、字义识记2分钟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怔怔:呆愣的样子。
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
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百无聊赖:精神无处寄托,非常无聊。
4、你了解鲁迅吗?陈丹青笑谈鲁迅5分钟(清华大学)5、解释小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华盖:原系贵人出行时由侍者举着遮日避雨的类似伞之类的器具,鲁迅这里是反用。
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
……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
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齐景公爱他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
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三、快速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
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本文的情节内容。
5分钟四、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
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
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造成悬念;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五、细读小说,找出文中有关祥林嫂的故事片段,根据时间脉络,讲述《祥林嫂的故事》。
《祝福》教案(二)【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3、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 请学生讲述祥林嫂的故事。
其他学生评析、补充。
祥林嫂年表 到鲁镇以前 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没有了丈夫 到鲁镇元年 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
祝福时很忙 到鲁镇二年 春天改嫁。
年底生阿毛。
到鲁镇三年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
阿毛两岁。
到鲁镇四年 贺老六死。
到鲁镇五年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
秋天到鲁镇。
年底祭祀时很闲。
到鲁镇六年 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到鲁镇七年 秋天捐门槛。
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到鲁镇八年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到鲁镇九年 到鲁镇十三年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沦为乞丐。
问我三个问题。
迎春之际死亡。
二、板书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外貌 、 动作 、 语言 、 神态 、 心理 、等。
1、本文的人物描写有几个方面?肖像、语言、动作。
再引导学生分析小说出现的人物。
鲁迅说,刻画一个人,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找出文章描写祥林嫂外貌(特别是眼睛)的地方,画上横线,大声朗读一遍,并想一想有什么变化?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特点?然后完成下列表格。
小结:鲁迅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从作者对她眼睛的描写可见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生动具体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她勤劳、善良、安分耐劳,有一定反抗性;但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
三、讨论、归纳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1、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2、勤劳、善良、安分耐劳,有一定反抗性3、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
鲁四老爷: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的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
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
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
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
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然而”是书面语转折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
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
“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第一部分有一部分对鲁四老爷的大骂新党及其书房的描写。
这一切都能可看出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具有进步的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
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五、小写作:请你运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一个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字数150左右。
《祝福》教案(三)【教学目的】1理解作品主题;2分析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分组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试归纳小说主题。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丁玲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
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
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二、文中故事发生的大环境是在鲁镇的祝福节日中,作者为什么让故事在这个节日里发生?这些环境的描写对表达主题和刻画人物起什么作用?学生研读序幕和结尾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提示: 1、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
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
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1、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开头的祝福景象: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
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
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
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2、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其作用和特色。
结尾的祝福景象: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
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
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3、讨论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
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
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气氛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
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