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关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
农村三资管理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农村三资管理调研报告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是村集体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三资管理,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农村三资管理调研报告范文(一)村级“三资”管理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关心的焦点,也是农经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是农村社会安定、稳定的重要因素。
自2019年实行“村财乡管”,20xx年推行委托代理以来,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集体财产委托代理管理模式,在保持村集体财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和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由街道农经办对村级资金和账务实行双代管,村级所有会计事项由街道进行代理,使分散管理、各自核算的村级财产管理转变为集中统一核算的管理模式。
一、主要做法(一)全面实行农村集体财产“委托代理”。
从20xx年7月开始,在坚持集体财产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统一票据管理程序、统一报账程序、统一操作程序和统一财务处理程序的要求,对全街道13个社区,101个居民小组的村级财产核算等业务由街道(社区)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进行委托代理,各社区、居民小组只设一名报账员,负责本社区、居民小组财产、单据等财务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
*街道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的原则,先后制定了《*街道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街道集体财务管理流程图》,《*街道“三资”委托代理管理制度》,以上制度和管理方法从民主理财、收支管理、用款审批、财务公开、票据管理等一系列方面作了祥细明确的规定。
结合农村实际,街道农经办统一制作了村级公务招待费用报销单封面,村组务工报销单、村(组)集体用款申请审批表,自办伙食购物清单等进行票据规范。
(三)严格制定日常开支审批制度。
严格执行支出管理,实行报账制统一管理,按照“分级审批、分级监督”的原则逐级审批后方可报销。
针对实际,我们在村级财产管理中实行“双签制”“联合审批制”“四级审核办法”的管理新举措。
2019年关于农村工作报告5篇
2019年关于农村工作报告5篇凝心聚力、认真落实各项整改中出现的问题。
那农村工作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村工作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年关于农村工作报告(一)今年以来,xxxx在联社党委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联社的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稳定大局为保障,紧紧围绕创建良好银行主题,以持续求进为总基调,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力拼搏,狠抓工作落实,严防各类风险,各项业务得到有序发展,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强化管理和服务,广开筹资门路,优化贷款投向,各项业务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势头。
现将xxxx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截止12月31日,xxxx存款xxx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xx万元,完成存款任务xx万元的xx%,其中:对公存款余额xx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xx万元。
贷款余额为xx万元,较上年底xx万元下降xx万元,盘活账面不良贷款xx万元,隐形不良贷款xx万元,收回政府置换不良贷款xx万元,累计当月到期收回率为xx%。
利息收入xx万元,完成任务xx万元的xx%,在严格按照合规执行,彻底刹住以贷收息的情况下,完成了联社分配的经营目标。
二、亮点工作一是坚持合规,真实经营。
xxx按照联社新班子在“实”字上下功夫,在“做”字上做文章,在“稳”字上求发展。
合规经营、真实经营,实事求是、持续发展的工作主旨,各项工作务求做到思想实、定位实、目标实、措施实、作风实、效果实。
存款工作挤干水分,夯实基础,实现了稳增稳存;收贷收息工作强调现金收贷收息,坚决杜绝“虚、假、乱”不实现象。
进一步明确业务红线底线,彻底刹住以贷收息,坚决从基础管理上下手,坚决从根本上改善贷款质量,规范业务经营。
二是深入清理,开展摸底活动。
xx按照联社新班子工作思路,利用6月份1个月的时间,突出资产质量和贷款结息、财务核算和账务管理进行调查摸底,澄清底子,摸清实情,实事求是,真实反映,促使从外勤到内勤每一个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家底,了解信用社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找准对策,攻坚克难、扎实经营。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资源·环境-5-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北省为例江 帆,邢美华,王维薇(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4)[摘要]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保障,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更是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义重大而深远。
湖北省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中积极创新,努力克服个体生产经营上的盲目性和分散性,这为新时代探寻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模式;湖北省[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大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的有力支撑。
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关键,通常经济发达的农村,集体经济也越活跃,农民的收入增长较快;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也与集体的力量息息相关。
然而,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能仅沿用过去的方式,需要创新集体经济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夯实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
1 湖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1.1 农村集体资产总量迅速增加截至2019年底,湖北24374个村已全部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清查的农村集体资产共计1754.02亿元,占到全国总量的2.7%;集体资源性资产2.18亿亩,占全国总量的3.3%。
图1 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情况(2010-2019年)1.2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在湖北全面铺开,截至2020年7月,该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工作总体完成,累计确认成员4135.62万人;14473个村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量化集体资产667.25亿元,建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中10924个进行了登记赋码,集体经济组织股金分红累计10.84亿元,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项题库
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项题库1.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是21 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A.14B.15C.16D.18 答案:C2.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其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A.三农B.农业C.农村D.农民答案:A3.做好“ 三农”工作,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 巩固、增强、提升、()”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A.畅通B.发展C.深化D.务实答案:A4.文件提出,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
下列不属于“四个优先” 之一的是:()。
A.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B.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C.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D.优先安排城镇公共服务答案:D5.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按照()的原则,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A.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率B.增加产量、优化存量、提高效率C.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D.增加产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答案:C6.文件提出要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咬定既定脱贫目标,落实已有政策部署,到 2020 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而且,要主攻“()”等深度贫困地区,着力解决产业、教育、医疗、生态、干部队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A.三区三州B.一区一市C.三市三县D.一村一户答案:A7.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海事局2月25日)1、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个时间非常紧急的事件,需要你去协调处理,请具体谈谈你是如何做的。
2、领导交由你负责搜集单位各项数据,整合汇总进行汇报,之前的准备工作开展的很顺利,临到讲解时,你突然发现其中的部分数据有问题,但数据修改需要1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对比你怎么办。
3、海事中心准备开展开放日活动,计划邀请辖区内学校,航运单位等部门一起参加。
如果选择工作日举办活动担心前来参与的人会很少,但选择周末又担心接待人数过多,你认为此项工作的重点是什么,你会怎么开展工作。
4、受天气因素影响,你单位辖区内的航道进行了封禁,但是旅客们很是焦急,不明情况,现在要求直播连线予以解释,领导将任务交给了你,请现场模拟如何与群众沟通。
5、观点反驳题。
总观点:纸质图书的优点多于电子书,且前景更好。
理由一:纸质书籍好做笔记,备注方便。
理由二:可以避开使用电子屏幕,保护眼睛。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海关2月25日)1、为了促进地方外贸工作,[政达教育整理]领导派你到地方挂职锻炼,但在地方工作一段时间后,你发现他们只让你参与开会调研,并不安排重要的工作给你,这次,又让你和小王去做一项调研工作,小王戏称你是来镀金的,不重视你的建议,领导也很生气,认为你没起到什么作用,你怎么办?2、你单位每年都会在年终对优抚对象的身份进行审核查验,保证优抚对象依然健在,防止冒领优抚金,但是很多优抚对象居住分散,年龄大腿脚不方便,而且年终时间紧任务重,参与审核的人手也短缺,对比你怎么办?3、现在95后一般在职时间为七个月,远远低于80.90后,被称为离职闪电军,对比你怎么看?4、你单位要组织一次全省执法资格考试,由于各单位距离较为分散,只有几个单位能采用机考,其他单位需要运送纸质试卷,但是天气预报报道考试前后会有大雪,高速公路可能要封路,参与组织考试的人手也不足,可能会导致试卷运送不到,你会怎么办?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铁路公安2月25日)1、在铁路沿线上有一个塔,经专业人员检修坚定此塔有倾斜倒塌的危险,你是该铁路线路民警,领导让你处理此事,你会怎么处理?2、目前快递行业大学生从业比例较高,甚至都是本科学历,请问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海事局2月25日)1、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个时间非常紧急的事件,需要你去协调处理,请具体谈谈你是如何做的。
2、领导交由你负责搜集单位各项数据,整合汇总进行汇报,之前的准备工作开展的很顺利,临到讲解时,你突然发现其中的部分数据有问题,但数据修改需要1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对比你怎么办。
3、海事中心准备开展开放日活动,计划邀请辖区内学校,航运单位等部门一起参加。
如果选择工作日举办活动担心前来参与的人会很少,但选择周末又担心接待人数过多,你认为此项工作的重点是什么,你会怎么开展工作。
4、受天气因素影响,你单位辖区内的航道进行了封禁,但是旅客们很是焦急,不明情况,现在要求直播连线予以解释,领导将任务交给了你,请现场模拟如何与群众沟通。
5、观点反驳题。
总观点:纸质图书的优点多于电子书,且前景更好。
理由一:纸质书籍好做笔记,备注方便。
理由二:可以避开使用电子屏幕,保护眼睛。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海关2月25日)1、为了促进地方外贸工作,[政达教育整理]领导派你到地方挂职锻炼,但在地方工作一段时间后,你发现他们只让你参与开会调研,并不安排重要的工作给你,这次,又让你和小王去做一项调研工作,小王戏称你是来镀金的,不重视你的建议,领导也很生气,认为你没起到什么作用,你怎么办?2、你单位每年都会在年终对优抚对象的身份进行审核查验,保证优抚对象依然健在,防止冒领优抚金,但是很多优抚对象居住分散,年龄大腿脚不方便,而且年终时间紧任务重,参与审核的人手也短缺,对比你怎么办?3、现在95后一般在职时间为七个月,远远低于80.90后,被称为离职闪电军,对比你怎么看?4、你单位要组织一次全省执法资格考试,由于各单位距离较为分散,只有几个单位能采用机考,其他单位需要运送纸质试卷,但是天气预报报道考试前后会有大雪,高速公路可能要封路,参与组织考试的人手也不足,可能会导致试卷运送不到,你会怎么办?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铁路公安2月25日)1、在铁路沿线上有一个塔,经专业人员检修坚定此塔有倾斜倒塌的危险,你是该铁路线路民警,领导让你处理此事,你会怎么处理?2、目前快递行业大学生从业比例较高,甚至都是本科学历,请问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党校学员专题调研报告 党校学员调研报告 精品
党校学员专题调研报告党校学员调研报告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阐述一下我对社会管理的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特点、新情况,解决当前社会管理中突出问题作出额的重要部署.正如总书记在2019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所指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要确保这项战略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必须坚持把它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突出在规律层面把握和解决社会管理问题.一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1、社会管理理念滞后,与社会管理新要求不相适应.当前陈旧的社会管理理念严重制约着管理实践:重经济绩效、轻社会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要求不相适应;.重强势群体、轻弱势民生,与公民追求公平正义的新要求不相适应;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与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新要求不相适应;重社会事业、轻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科学化的新要求不相适应.2.社会管理主体单一,与市场主体的多元性不相适应.传统的单一主体实施社会管理的模式与现代社会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格格不入.主要体现为:一是不适应社会成员的社会化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政府单一管理主体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二是不适应社会阶层的分化趋势.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带来利益诉求的变化,需要越来越多的管理主体参与公共管理.三是不相适应社会组织的多元化特征.社会组织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受制于政府单一管理主体治理模式的限制.3.社会管理制度僵化,与利益诉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客观上要求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现行相对僵化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城乡二元社会管理制度与公平社会保障和均等发展机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以业为主的收入分配制度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相适应.三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现代社会群体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4.社会管理手段落后,与社会矛盾的多发性不相适应.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叠加的特殊历史时期,矛盾呈现多发性,传统落后的社会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要求.一是与矛盾凸显期的形势不相适应.当前,社会各类矛盾凸显、冲突加剧,而且矛盾的不确定性因素致使靠单一的行政手段已经难以为继.二是与矛盾冲突的多样性不相适应.转型阶段社会矛盾类型多样,原因复杂,单一的行政手段对矛盾冲突的多样性渐显无奈.三是与信息化时代的新挑战不相适应.随着互联的发展和普及,一个相对现实生活的上虚拟社会已经形成,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5.社会管理络不全,与社会领域的多面性不相适应.一是与形成高效联动管理机制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力、公众的积极性调动不够,不适应高效联动机制的要求.二是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现行流动人口管理实行的是系统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庞大流动人口群体的管理与服务要求.三是与完善灵敏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不相适应.目前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条块分离的现象依然存在,与形成灵敏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不适应.二、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途径1、健全社会管理机构,加快社会管理法制建设健全社会管理机构,既要加强党和政府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也要完善社会管理的机构.这就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成立领导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社会管理机构,研究提出工作规划、政策和措施,承担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指导、协调、督查和管理工作.加快社会管理法制建设,旨在在变目前有关社会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的现状.2、健全协调利益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健全协调利益机制,既要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诉求,以构建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为抓手,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回应民诉,化解民怨,保障民安,惠及民利,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政府应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调、疏导等方法,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矛盾冲突的不同阶段,形成排查调处、合理化解、督察督办、责任追究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政府要拓宽、畅通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推行领导接待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信访、调解、综治等服务窗口和办公室,加强干部和群众的联系;重视社会舆情的汇集和分析,形成社情民意调研反馈机制,创设群众平等表达利益诉求的制度化平台.3、穿心社会服务体制,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创新社会服务体制,及政府承担其更多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关注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建立人人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分权化、专业化,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普遍需求.更加注重政府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大力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辅助关爱弱势群体、困难人群,让底层群众享受更多的社会公共产品与公共自愿.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哦年各国政府生产功能的转移、行政授权和契约外包、购买服务等多种新式,逐步从政府直接提供社会服务向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比重,调动企业、社会组织乃至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利优惠政策,鼓励民间基本和社会力量投资公共服务业,鼓励各类单位之间开展公平竞争.4、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坚持社会管理的群众路线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就是要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目标,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培育和促进包括各类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组织、机构、志愿者服务团体等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依法监管社会组织活动,建立法制健全、管理规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坚持社会管理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了解群众利益诉求,扩大群众的决策参与,并由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社会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政策与制度在执行中发生偏差和变形.篇二:党校学习调研报告关于采访我院学生党员学习十七大情况的调研报告。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为例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The Journal of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 of CPC 2020年10月第21卷第5期October.2020Vol.21No.5收稿日期:2020-03-24作者简介:张洁云(1978-),女,江苏南通人,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党校教育科科长,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经济学,政治学。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党校系统调研课题《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以南通市通州区为例》(XT1998-2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强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
”[2]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如何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使人民安居乐业、基层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筑牢党长期执政的坚实基础,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南通市通州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做法与成效近年来,通州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落实《新时代江苏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核心引领,健全区域化的组织体系通州区拥有2200余个基层党组织和5.7万名党员。
通州区委以上率下,切实加强对社会治理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构建社会治理的党组织体系。
首创以镇(街道)党委-村(社区)党总支-二级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示范户)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党建惠民联动工作体系,以15个镇(街道)党(工)委为龙头,242个村(社区)党总支为主体,下设757个二级党支部、2921个党小组、9855个党员中心户(群众示范户),织密基层组织之网,形成县域社会治理的党组织体系。
新时代“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形成机理及完善路径
新时代“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形成机理及完善路径摘要:“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是新时代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典型代表,从2013年启动试点到2017年10月写入十九大报告,标志着“三治结合”从“地方性经验”上升到“国家治村方略”,其产生到扩散,有着阶段性和创新性。
从政策创新扩散角度看,“三治结合”经过初步经验总结、区域推广扩散、成熟定型三个阶段,研究扩散阶段,更有利于掌握政策创新的动力、影响因素、运行机制,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应用于推广。
新时代“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一进步完善,需要以自治为基,以法治为本,以德治为先,三者相互交融,互为支撑,从而实现乡村善治。
关键词:三治结合;乡村治理,创新,扩散;完善路径课题:2022年无锡市党校系统科研课题“新时代‘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形成机理及完善路径”(XT220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此“三治结合”由桐乡“地方性经验”上升为“国家治村方略”。
但学界对其产生机理、创新扩散等方面研究涉猎不多,仍有探索空间与研究意义。
尽管学界对自治、法治、德治乡村治理体系表述不一(如“三治融合”“三治合一”“三治结合”等),固始有其话语表达形式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分,但都是对其理论诠释与意义探讨。
一、“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形成机理中国乡村治理体制有着内在发展脉络与变迁逻辑,“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不是突然产生及扩散,而是是基于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与乡村现代化之间碰撞与调适发生的,有着内在延续性和创新性。
(一)乡村治理结构变迁:从传统到现代从历史维度看,中国乡村治理有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官政自治”—“政社合一”—“政社分设”—村民自治,最后又演进至“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呈现出四次大转型:1.从“官政自治”到“政社合一”(传统乡土社会—1978)。
中国传统农业时代即“乡土社会”,是“官政自治”模式,其治理结构是“官—绅 (族长)—民”的“双轨模式”。
2019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题库:《公共管理》
2019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题库:《公共管理》1. (单选题)社会公正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是否“合意”的一种价值评判,其实质是要求各种权力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各种义务由社会成员合理承担。
下列对社会公正理解正确的是()。
A. 它就是社会正义B. 它就是社会公平C. 它是一种价值理念D. 它是一个绝对概念2. (多选题)下列对社会管理理解正确的是()。
A. 它是指政府对除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外的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B. 它的目的是通过社会利益的协调、社会矛盾的化解,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C. 它的本质是对每一项具体事务的管理D. 它的核心要体现以人为本,寓社会管理于社会服务之中3. (多选题)我国的社会组织包括()。
A. 国有企业B. 基金会C. 民办非企业单位D. 社会团体4. (单选题)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国各地积极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措施,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是()。
A. 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邻里互动活动B. 提高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C. 通过微博向群众提供政务服务资讯D. 设奖鼓励市民投诉举报食品安全问题5. (单选题)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教育公共服务②卫生公共服务③科技公共服务④社会保障公共服务⑤公共事业服务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④⑤C. ①②D. ③④6.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外部环境是()。
A. 政府人员编制B. 经济C. 地理D. 政治7.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公共产品的是()A. 天气预报B. 基础教育C. 防范减灾D. 对外援助8. (判断题)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是当代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正确错误9.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所具有的特征是()。
A. 公共性B. 营利性C. 专业性D. 基础性10.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A. 实现科学管理B. 实现社会化C. 实行政事合一D. 减轻国家财政负担11. (单选题)下列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
【真题】2023年5月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
【真题】2023年5月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材料一经过将近20年的建设推广,当前,我国农家书屋已经覆盖全国具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
数字农家书屋是农家书屋的提档升级,2019年2月,中宣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网上网下协同推进”等要求。
据调研组统计,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数字农家书屋达36.1万个,占全国农家书屋总量的3/5,比2019年的12.5万个增长了近两倍。
部分县区已实现数字农家书屋全覆盖。
数字农家书屋硬件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基于卫星、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数字电视书屋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脑书屋模式;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手机移动书屋模式。
2019年以前,各地数字农家书屋建设主要以数字电视书屋和电脑书屋模式为主,阅读终端设备有电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台式电脑等,每个农家书屋配有5-8个终端。
2020年以来,移动宽带覆盖农村地区,在相关部门推动下,多家数字企业开发出农家书屋电子阅读屏、掌上书屋App、H5在线阅读、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多种形态。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村民数字素养同步提升。
数字农家书屋基础设施建设着重从改善阅读环境入手。
例如,浙江省温州市完善利用率低的问题书屋,规范阅读环境差的闲置书屋。
其中,“农家节屋+数字化”模式为每个精品书屋配备4台以上电脑,首创推出浙江省“农家云书屋”,推进有声图书馆建设,同时每个农家书屋配备耳机、阅读森林、朗读亭等有声设备,使老人、小孩及盲人群体都能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当前,数字农家书屋还处于转型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
当前数字农家书屋的乡村文化主题资源不足,多集中于乡村技艺、生产种养殖等社会经济类内容,而诸如乡村节日、非遗、乡村习俗、乡村戏曲等文化类内容相对较少。
在数字农家书屋里,找不到自己乡村的乡志、村志,对至今仍保留的珍贵乡土风物,历史遗存也较为漠视,对物质与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欠缺关注,乡愁意识薄弱,更谈不上还用数字化手段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认同、传承、保存发展,数字农家书屋文献信息服务与村史馆乡情民忆传承的融合发展严重滞后。
乡村振兴背景下积分制管理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第16卷第10期 南方农业 2022年5月Vol.16 No.10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May 2022陈 跃.乡村振兴背景下积分制管理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J].南方农业,2022,16(10):152-154,159.乡村振兴背景下积分制管理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陈 跃(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131)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充分发挥“三治”融合在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仍存在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实践探索深度不够、时间积累长度偏短、实际运用频率不高等。
湖南省新邵县玄本村在总结、分析沿海村庄的先进工作经验和方法后,结合当地实际的村情,采用积分制运行管理、与“三治”相融合的功德银行农村自治模式,为其他乡村推进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功德银行;积分制;基层治理;实践探索;湖南省新邵县玄本村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2.10.050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以积分制运行管理为基础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备受关注和青睐。
理顺乡镇政府与农村基层自治主体间的关系,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等,已然成为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的主要目标。
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农发〔2020〕11号)发布,正式将乡村积分制管理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按照文件精神,乡村治理中运用积分制,是在乡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通过民主程序,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量化指标,对农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形成的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这与2019年湖南省新邵县玄本村在农村基层治理中采用积分制管理运行的“功德银行”模式异曲同工。
2019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获奖论文名单
特别关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获奖论文名单一等奖 (24 篇)1. 深化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研究唐白玉喻建中李连友李晓军等湖南省民政厅湖南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 学院湖南省现代民政研究院2. 回应需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治理研究池秋娜吴宏洛吴旭东林振等福建省民政厅福建师范大学3. 创新基层治理四平台打造治理现代化浙江样板王剑侯李洁李爱燕董敬畏等浙江省民政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中共杭州 市委党校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研究李万钧侯新毅聂品宋敏涛等北京市民政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工业 大学北京市社会工作者协会5. 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胡宏伟姚兰徐杨蒋浩琛等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6. 行政区划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作用研究——以江苏为例吕德明王龙佳倪华张东凯等 江苏省民政厅7. 社会组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度评估及提升路径研究——以广西为例朱学庆刘金林黄禹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广西民族大学&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薛维栋苏顺生汪超乔运鸿等山西省民政厅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9. 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张伟鲍常勇竹怀农张志宏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省民政厅10. 新时代民政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研究于勇周成歧李永5S 张慧玲等安徽省民政厅中共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 合肥工业大学12. 统筹基层民政领域社会工作服务研究卓志强周小燕郑章树余木生等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深圳市慈卫公益事 业发展中心13. 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取消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难点与对策研究柳望春赵曼程翔宇钱文强等湖北省民政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 质大学(武汉)14. 分类管理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刘金接张福庆付娟罗铁军等江西省民政厅江西财经大学15. 社区民生顾问制度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朱勤皓张政张玉枝肖春平上海市民政局16. 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研究——以四川为例益西达瓦卢攀登冉敬军刘涛等 四川省民政厅西南财经大学17. 协同治理视阈下内蒙古地区慈善组织的政府监管机制研究王静冯呼和梁蕾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北 京师范大学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何镜清庞红瑶王福军李伟光等 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中山大学19. 中国“整合”型养老模式构建研究李海荣李兵黄匡时刘黎红等青岛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中国人口与 发展研究中心20.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研究郭冀平黑龙江省民政厅21. 重庆市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实践和思考唐步新徐松强周万利刘大伟重庆市民政局22. 新时代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起点与新思路——以辽宁为例方守义辽宁省民政厅23. 习近平关于民生工作重要论述研究李颖张荣臣陈国富杨昕等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中共中央党校中共重 庆市长寿区委党校中共安徽省委党校24. 社区建设与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关联研究熊竞陈芳芳任泽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 民政科学研究中心二等奖 (52篇)1. 超大型聚居区社区治理研究一以贵阳市花果园聚居区为例彭旻张惠明方海赵卫东等 贵州省民政厅2. 救助站工作风险识别和防控机制研究——以广东为例李涛陈泳淇黄晓丽梅晓俊广东省现代社会评价科学研究院3. 慈善人才培养的现状、障碍与发展路径研究蓝煜昕马倩雯清华大学4. 关于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乔恒吉林省民政厅5. 新时代民政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张邦辉刘晓民刘渝琳杨宝等重庆大学重庆市民政局6. 新时代党建引领社区复合型治理目标、逻辑与优化路径研究李浩韩冬雪曹海军林毅等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7. 新时代中国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与长效机制研究封铁英代洪茹马朵朵西安交通大学・18・ 中国民政2019.20特别关注8.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熊梅马斌吴瑛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9.新时代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一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体系研究甄炳亮雷洋续慧杰孟谦等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乡镇论坛杂志社北京浅喜养老产业有限公司10.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背景下社会福利机构兜底保障作用研究纪文晓尚英照李经宇郝晓龙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民政厅11.中国民政事业发展研究:功能定位、现状评估及发展战略韦力行曾鹏黄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广西民族大学12.新时代大救助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方仁表祝建华曹渊王应有等浙江省民政厅浙江工业大学13.后扶贫时代社会救助托底功能研究戚锡生童星林莉严新明等江苏省民政厅14.新时代扬州市城乡品牌社区建设研究王振祥黄金纟吉江苏省扬州市民政局扬州大学15.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研究刘涛古胜红刘甲栋熊志华等民政部机关党委(人事司)16.关于加强民政为民服务末端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吴松林天津市民政局17.互联网+民政在地名标志领域的典型应用研究王胜三阮文斌胡洋张晨晨等民政部地名研究所18.江西省农村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认定体系研究报告樊胜聂袋徐颖周丙娟江西省民政厅江西农业大学19.陕西省慈善事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戈养年温海红吴永健钟万春等陕西省民政厅西安交通大学20.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改革研究——以广西为例陈佳克潘志武侯尚君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21.新时代社会建设和民政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研究陈建领侯新毅聂品康学松等北京市民政局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22.新时代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浙江样本:经验与问题江宇赵定东陈庆徐浙江省民政厅23.围绕机制体制创新发挥平台载体作用——科技类社会组织融入科创中心建设研究蒋蕊方文进曾永和李鑫等上海市民政局24.新时代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沙维伟陆敏韩振燕吴磊等江苏省民政厅河海大学南京财经大学25.加快构建新时代民政领域保障体系的研究许建华重庆市民政局26.推动民政事业与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研究游劲民何韵湖南省民政厅湖南大学27.广东省社会组织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庄侃黎建波周林生陈斯毅等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山大学广州商学院等28.新时代殡葬改革的现代转型研究李伯森何镜清光焕竹刘海娟等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深圳大学29.地名发展、移民变迁与乡愁记忆传承一基于山东省自然村地名普查数据的分析宋全成郭晓琳曹青刘星延山东大学山东省民政厅30.民政福利设施规划建设机制研究——以南京市为例谈德荣王承慧刘思佳刘思利等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东南大学31.M互联网+慈善”模式对慈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张朦薇邵培樟韩娟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32.上海市长宁区居民区分类治理清单模式探索研究章维陈汉传印海红童潇等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上海市长宁区社会工作协会华东政法大学33.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研究彭华民邹学银万国威冯元等南京大学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南幵大学南京市特殊教育师范学院34.社会组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路径研究——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罗雪兵范宏云安骏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统战和社会建设局中共深圳市委党校35.民政领域国际标准化经验与政策建议研究侯非曹俐莉曾毅程永红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36.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研究卢馨黄伟英丛璐陈玉洁等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37.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倪咸林周诚符信新肖胜利等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民政局38.危机与选择: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准入管制何去何从刘正峰王九洲扬州大学39.民政民生兜底保障长效机制研究王立剑张立唐敏代秀亮等西安交通大学40.选举观察应用下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换届研究高光权陈帅南李鹏飞安徽省民政厅安徽大学41.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及其政策支持创新研究梁丽霞李伟峰张世青韩锂等济南大学山东省民政厅42.民政部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研究陈卫东郭汉桥米建喜王韩丽等北京市民政局中国人民大学43.组织社会评价视角下社会组织规范化治理研究——基于全国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数据分析李长文田园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44.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黄浩明王振耀唐昊曾伟玲等深圳国际公益学院45.脱贫攻坚后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研究陈慈英罗光强湖南省民政厅46.当前制约殡葬改革的突出问题研究一一以北京市为例李全喜陈谊杨宝祥马金生等北京市民政局中国殡葬协会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等47.“大儿童保障体系建设”问题研究陈奇张峰石卉王方等广东省民政厅4&婚姻登记行政诉讼问题研究周思颖尹芳万仕先重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49.上海民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及建议罗娟张临俊崔开昌高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民政科学研究中心50.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方式研究陈世坤杨宝山北京市民政局51.《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修订研究赵济贵邢桂丽王忠云莫于川等北京市民政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52.发展型社会政策视阈的城市贫困治理研究——基于江西城镇脱贫解困的实证分析邹鹰《社会工作》杂志社2019.20中国民政・19•特别关注三等奖(87篇)1.特大城市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研究北京为例李红兵李树丛房莉杰卫小将等北京市民政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2.行政区划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作用研究计时华李一汪勇飞郅玉玲等浙江省民政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理工大学3.农村社区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浙江为例王美燕徐建三陈豪杰贾俊霞等浙江农林大学4.湖南省民政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谢希钢王松姜文斌周涛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5.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民政工作的发展方向——以吉林省为例杜文革张闯周隆基吉林省民政厅长春理工大学6.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约束条件调查与支持政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郭惠敏张思锋钟万春万佳辉等陕西省民政厅西安交通大学7.新时代民政行政执法研究俞志壮李春燕陈川沈佩玲等浙江省民政厅浙江财经大学8.社会救助领域容错纠错机制思考与探索胡益民郭忠兴张亚玲李雪蕾等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南京农业大学9.新时代民政工作法治建设研究报告江华锋孙祥生唐先锋罗俊杰等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省宁波市社工协会浙江省宁波市鄭州区社工协会10.话语与公平: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研究汪超唐佳忆中国矿业大学11.特定领域杰出人才到社会组织党组织任书记的对策研究刘丽红天津市民政局12.优化伊春区划设置助力国有林区改革对策研究吴小平王芳李超黑龙江省民政厅13.从“嵌入”走向“融入”:立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浙江省社会工作发展特色研究陈家耀马良林富万晓峰等浙江省民政厅浙江工商大学14.河北省农村社会工作经验模式研究林顺利庞国志张岭泉崔苗等河北大学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保定市民政局河北省保定市善和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心15.新时代中国养老服务事业的顶层设计与发展路径戴卫东唐瑶刘欢汪连杰浙江财经大学16.渝中区社区规模调整研究黄祥李剑功周德洋重庆市渝中区民政局17.普陀区开展爬楼机服务的需求调查、问题分析以及运行模式研究刘义海赵飞陈芳芳林宏宏等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委托社会力量运营本区公建养老机构运营模式研究及发展探索——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罗娟崔幵昌高凯魏晓静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宝山区民政局19.分类治理、集群发展:新时代社区治理创新路径探索孙黎明褚孟形张启表毛孟军等中共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委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民政局20.传统的复活抑或现代更新:村规民约建设何以推进乡村基层治理赵定东尤金福马晓萍郎一舟等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民政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人民政府复旦大学21.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均等化目标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政策研究唐敏燕连福张泽漓西安交通大学22.广西康养产业发展研究常兴华曾凡明黄孚乔李新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23.循证社会工作实践的应用研究张婷婷金江英宋兰云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江苏省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同德社会工作发展中心24.新时代浦东新区居委会工作自下而上评价机制探索研究徐红王旭光倪波汤文建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上海密思根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5.分离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实务研究李春艳姚远强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博爱社工服务中心福建省厦门市民政局26.公益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张静范斌刘伟权陆怡等上海市民政局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东方社会工作事务所27.新时代福利彩票社会责任工作发展思路研究沈小饪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28.社会心态监测与分析机制研究——以北京为例张青之龙斯钊张胸宽董守礼等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沃民高新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等29.新时代特殊困难群众公共监护制度建设研究程强官玉琴林涛董思远等福建省民政厅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江夏学院30.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研究刘梦琴陈启蒙周惠明刘志才等广东省广州市心悦社区发展中心广东省民政厅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31.新时代北京市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研究卢建陈晓亮高崇峰余仲华等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32.脱贫攻坚背景下民政兜底保障研究一一以南宁为例王祝广黄菊如颜娇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政策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政局33.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与对策一一以青岛为例王哲乔先华乔彬山东省青岛市民政局34.社会工作人才本土化建设研究——以北京市为例李仁利王思斌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大学35.基于核对数据的最低生活保障研究王玉青吴江全莉莉朱小林等上海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上海开放大学36.新时代民政标准化体系研究赵晓东周诚陈银龙汤晓羽等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37.社会组织功能型党支部的法制完善研究段泽孝湖南省社会科学院3&加强新时代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研究温石祥赵丽娜林濠忠周建军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民政局39.深入推进精准救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李宝东白华马楠赵亚楠北京市顺义区民政局40.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刘兰波钟万里刘玉晓山东省临邑县民政局•20・中国民政2019.20特别关注41.养老服务业医养结合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张光廷周文彬安忠芳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42.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以黔东南州为例张宪孙茜罗朝军谭赋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政局43.互联网时代民政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一以龙游“村情通”为例徐延山郑文正吴锡标敬坤等浙江省衢州市民政局衢州学院44.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王猛曾友谊龚志文金鑫等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45.推动落实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张丁白杨张宇白莉梅等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46.政府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职能定位研究喻建中湖南省现代民政研究院47.殡葬习俗改革的系统治理与温州行动姜迪清杨茂富周勇刘立杰等浙江省温州市民政局首都师范大学4&欧美时间银行建设对我国互助养老的启示储德平杨矍王兰兰黄成昆福建师范大学49.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定价研究崔杨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50.政社合作治理视角下枢纽型社会组织运行模式研究方埜冷向明吴旦魁金铭等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51.人口倒挂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转型研究郎晓波王晴锋葛卫平柯红波中共杭州市委党校中央民族大学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52.后移民时代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农村社区环境治理机制创新研究李新宁韩江波张耀一史永乐等南阳师范学院中共南阳市委政策研究室53.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李熠煜罗鑲刘进洪英等浙江理工大学湖南省湘潭市民政局54.加强对养老社区PPP项目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刘旦任刚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民政厅55.失能与失智老年人统一需求评估体系研究刘晓婷浙江大学56.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骆苗李松玉刘兵战建华等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民政厅57.上海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研究祁克萍陆慧新傅春黄俊等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信用促进中心量富征信管理有限公司5&“三变”改革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新模式的路径研究王国勇刘忠平邢激梅小亚等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民政学会贵州省交通厅59.社会组织体制改革:基本逻辑与发展趋势王猛西南大学60.日常生活转向的社区治理:超越技术型治理——基于江西幸福社区建设调查分析龚建辉程激清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社科院61.新时代民政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质性研究张向前王舜淋华侨大学6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留守老年人精准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杨磊郭伟和黄晨熹卫小将等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63.“双集中双提升”助力精准脱贫——云南省创新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王建新陈熙郑祎韬云南省民政厅64.习近平关于民生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研究蒋同进钟萍陈华黄莉莉江苏省民政厅中共南京市委党校65.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与集体经济绩效考察一以云南地区为例谭鑫朱要龙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大学66.新时代基于“互联网+养老”的精准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胡永生南理勇任敏李建磊滨州学院67.城镇低收入家庭认定与救助研究赵显富张启春湖北省民政厅华中师范大学68.社会救助对象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及促进策略研究付景涛王剑余昭奇张盈盈等海南大学海南省民政厅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民政局69.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思考与研究李影周广也姜仲华黑龙江省民政厅70.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研究一一以上海为例章晓懿杨帆张晓颖王劲颖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民政局71.新时代养生、旅游与养老融合模式及对策研究——以广西为例刘伟韦杰徐新发樊琳等广西警察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72•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性研究董江爱王慧斌山西大学73.兰州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李惠菊李琳杰王福德朱端品等兰州大学甘肃省民政厅74.城镇困难群体生活状况及政策保障研究王斌尹秀锤黄猛龙云浩贵州省民政厅75.新时代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研究殷均平孔素然徐瑶瑶傅晓颖等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省宁波市民政局76.杭州市残疾人集中就业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郑要志高光荣陈甲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77.乡村合并后湖南省农村治理水平提升研究张自银刘先江湖南省民政厅湖南省现代民政研究院78.上海社会工作薄弱环节梳理及对策研究范斌张静刘伟权赵阳等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民政局79.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民政服务”对策研究李亚江吴素萍山西省太原市民政局80.民政民生兜底保障长效机制研究——以兰州为例高克祥王俊东徐毅成缪自锋等甘肃政法学院甘肃省兰州市民政局81.打造“三精服务”品牌,推动新时代民生服隽高质量发展李志高江苏省泰州市民政局82.民族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工作发展研究李淑芳高建华郭玮王薇等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民政局83.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一一以湖南为例刘芷含张文雅苏林仪韩赛赛等中南大学84.北京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唐志华聂品王小兵王天夫北京市民政局清华大学85.新时代湖南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杨兰英廖鸿冰罗教讲冯帅帅等湖南女子学院武汉大学86.民生视角下的民政统计研究张淼练进波翟家宁王亲等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民政局87.老年人智慧居家养老技术接受能力提升研究卢意江苏省扬州市民政局2019.20中国民政•21•。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数字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5), 4820-4826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orfhttps:///10.12677/orf.2023.13548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数字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黄泽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收稿日期:2023年8月6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4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2日摘要乡村地区数字治理驱动的信息技术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乡村治理采用了一种新的管理形式。
在中国,乡村地区的数字治理具有新时代的智能特征。
这不仅是中国智能数字治理实践的重要形式,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导力量。
但目前我国乡村普遍存在基层干部治理能力不足、乡村数字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乡村数字治理中缺乏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以及数字治理理念无法渗透乡土社会等问题。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乡村数字治理的建议,即转变基层治理人员治理方式、积极整合多方力量,实现乡村数字治理多元协同共治、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并提高村民自主参与能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数字治理,治理能力Research on the Realistic Dilemma and Path Optimization of Rural Digital Governance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Zelin Huang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Received: Aug. 6th, 2023; accepted: Oct. 4th, 2023; published: Oct. 12th, 2023Abstract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riven by digital governance in rural areas is the key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digitization, rural governance has adopted a new form of man-黄泽霖agement. In China, digital governance in rural areas has the intellig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Thi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form of China’s intelligent digital governance practi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leadership force in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widespread problems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such as insufficient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of grassroots cadres, inherent deficiencies in rural digital resource endowments, lack of col-laborativ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entities in rural digital governance, and the inability of digital governance concepts to penetrate rural society. This article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rural digital governance in response to the above issues, namely, transforming the governance methods of grassroots administrators, actively integrating multiple forces, achieving diversifie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rural digital governance,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rural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villagers to participate independently.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Digital Governance, Governance Capability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调整期,技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实现突破,加快人类文明走向数字文明。
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项目2019年度课题指南
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项目2019年度课题指南一、说明(一)指导思想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关键之年。
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组织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厦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特别是以加快建设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加快打造千亿产业链群、助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以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主攻方向,组织开展一批应用对策性的研究课题,积极发挥全市社科工作者的专业特长和智力优势,深入实地调研,认真分析研究,努力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实际行动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头兵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具体要求1.项目设置本年度《课题指南》中列出的全部选题均为应用对策性选题,包括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
2.申请人条件(1)本年度课题必须由科研人员与相关政府实际部门的同志共同组成课题组,联合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此项条件为申请人申请课题的必备条件。
如果课题申请人为科研人员,必须邀请相关实际工作部门熟悉情况的负责同志加入到课题组中,并担任课题组第二负责人,全程联合开展课题调研和研究;如果课题申请人为机关工作人员,必须邀请科研机构中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加入到课题组中,并担任课题组第二负责人,全程联合开展课题调研与研究。
(2)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中的题目可供所有申请者选择和申报;青年项目的申请者,必须是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高校教师或机关工作人员;如果申请人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下专业技术职务,须由两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并由其中一人担任课题指导;其申报课题的研究方向,应参照《课题指南》所列选题,围绕当前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进行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乡村振兴是我国实施新时期农村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背景下,培育高素质农民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然而,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育水平低、就业机会有限、缺乏创新精神和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教育投入、创新就业机制、培养创新意识、完善社会保障和引导人才回流等。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的培育与发展,推动农村发展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乡村振兴和高素质农民培育;问题分析;对策措施;结论与展望一、概况(一)背景介绍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旨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在过去几十年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农村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农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落后、人口老龄化等。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改革农村经济、提升农村社会服务、改善农村环境等手段,推动农村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振兴和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要性和目标乡村振兴需要有高素质的农民队伍来支撑,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高素质农民具备农业技术、经营管理、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和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目标包括:1.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提高他们获取信息、适应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能力;2.培养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3.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技术水平;4.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维护权益的能力;5.建立健全的农民培训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服务,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培育高素质农民,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使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受益者,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美好。
乡村社群调研报告范文
乡村社群调研报告范文一、引言乡村社群是农村地区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乡村社群的现状和特点,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100份,访谈了10位乡村社群的代表性人物,并实地考察了10个乡村社群。
三、调研发现1. 乡村社群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
调研结果显示,乡村社群的形成与地理位置、经济产业、文化传承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地理位置影响了乡村社群的发展方向和特色产业的选择;经济产业决定了乡村社群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计方式;文化传承影响了乡村社群的精神内涵和社会共识。
2. 乡村社群的特点各不相同。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同乡村社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乡村社群注重农业生产,发展特色农产品;另一些乡村社群则以旅游业为主导,依托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吸引外来游客。
此外,一些乡村社群以民宿和农家乐业为发展方向,提供独特的农村体验。
3. 乡村社群的优势和挑战并存。
乡村社群在传统文化传承、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些乡村社群面临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和老龄化问题,人才和资源匮乏;另一些乡村社群则因地理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影响发展。
四、调研建议1. 加强对乡村社群的支持。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乡村社群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乡村社群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 推动乡村社群间的交流与合作。
不同乡村社群之间应加强经验交流,寻找合作机会,在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加强乡村社群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发展。
3. 关注乡村社群的人才培养和环境保护。
鼓励青年返乡创业,提供创业支持和培训机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乡村社群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五、结论乡村社群是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9.11.15•【文号】农政改发〔2019〕4号•【施行日期】2019.1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的通知农政改发〔2019〕4号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是1984年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建立的农村社会经济典型调查系统,持续运行35年来积累了丰富翔实的调查数据,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指导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加强乡村统计工作和数据开发应用,建立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地发挥农村固定观察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决策参考作用,现就做好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扩展调查对象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巩固完善农户常规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健全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主体的调查,逐步强化对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园区、餐饮民宿、农村电商、农业社会化服务等行业主体的调查。
在坚持完善村庄调查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将乡镇纳入农村固定观察点常规调查。
二、调优调查样本为科学地反映乡村振兴的进展和成效,要适当扩大样本规模,调整样本布局,提高样本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既要保持大多数样本的连续性,巩固固定观察的优势,又要根据现实情况变化,及时更新部分样本,体现快速灵活的特点。
对已经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地区的观察点,样本要逐步减少和退出;对正在工业化、城镇化地区的观察点,样本要保持稳定和不变;对传统农牧区的观察点,样本要适当增加和提升。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的通知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19.05.06•【字号】黔农发〔2019〕37号•【施行日期】2019.05.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的通知省有关单位,各市(州)农业农村局、贵安新区农水局: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项目,提供区域性、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当地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产业共同体”和《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关于“积极稳妥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等重要精神,经研究,决定开展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以下简称创新试点项目)。
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标创新试点项目要以企业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以利益为纽带、以资源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形成资源高效利用、资金多元投入、利益紧密连接、优势充分发挥的农银企产业共同体,促进财政资金和农村资源带动社会、金融资本更多投入农业产业,培育和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措施落地落实。
二、基本原则(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财政资金投入地方国有企业,由地方国有企业全权管理使用并持有国有股权,以项目为载体,带动社会、金融资本投入农业产业。
(二)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整合利用农村资源,提高农业融资能力和投资效益,让农业产业成为农民、社会资本、金融机构财富增值的重要途径。
(三)优势互补,专业管理。
组合国有资本的政策优势、管理优势和社会资本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实现创新试点项目从规划、设计、融资、建设到运营的一体化专业管理。
三、创新要素符合《贵州省“十三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以“四创一体”的方式实施创新试点项目,即通过实施主体、资金筹措、利益联结、融资模式创新,重点发展茶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辣椒、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优势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举措研究
乡村振兴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举措研究摘要: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成果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弊端,其中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作为主要问题,城市与农村经济两极化现象,严重影响乡村振兴建设。
为有效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则应该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展开分析,为农村区域发展带来帮助。
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展开分析,并阐述了农村经济管理创新的主要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举措;社会主义道路引言:伴随国民经济的稳定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区域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实现乡村振兴建设。
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自身责任的重视,并出台相关政策,合理的对工作进行优化与创新,将农村经济管理贯穿到乡村振兴建设当中,通过创新经济管理手段,顺应改革与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乡村振兴建设的意义及作用社会的稳定发展推动经济建设,目前在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带动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得到广泛重视,确保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建设的意义,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首先,通过乡村振兴建设有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对传统农业二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而且在展开创新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制定针对性农业经济建设方案。
其次,乡村振兴建设可以为农民构建较多的增收渠道,避免单一农业种植及养殖而无法促进经济发展。
而且通过农业补贴政策的支撑,还能够促进农民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并改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所面临的问题[1]。
最后,农村教育及清洁能源的发展可以得到推动与创新,而且在现有的基础上优化农业经营模式,有助于打造新农村项目,避免农业发展建设走弯路,遵循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弥补传统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更加有效将乡村振兴建设及经济管理创新的优势展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关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把握国内外形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一项系统工程。
而农村社会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促进新发展,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等等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立足农村社会矛盾化解,调查分析了近三年的涉农案件,并对案件的审判质量和社会效果进行详细的研判分析,召开了研讨会,听取了各分管院长,庭长的建议。
涉农案件以不同角度折射出我县399个行政村、35万人口目前的现状与矛盾的焦点问题。
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诉求,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下面就立足本院实际,从促进农村社会矛盾化解为出发点,通过对涉农村案件的分析对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农村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承包管理和纠纷调处机构不健全。
某些乡镇不明确农村承包及合同管理的具体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工作经费不落实,缺少监督,由于农村承包合同纠纷管理和调处机构不健全,调处机制不完善,许多承包合同纠纷都是通过上访的途径寻求解决办法,导致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上升。
例如某村民宣某与本村委以及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裴某等人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因村委调整土地时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通过法定程序对宣某附有物质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侵犯,判决裴某等非法占用宣某的土地予以归还。
二是村委独断专行,以权谋私现象严重。
例如原告赵某等三人与被告丹朱某村委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村委将村旧小学楼共18间卖给了赵某等三人,并签订了建房协议,同年又将旧小学楼卖给了本村的其他四户村民。
这与村委的作风,缺少有力的监管存在很大的关系。
三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不落实。
个别镇乡村组未将经营权证书发放到农户,原因是认为向农户颁证后,因集体公益设施、国家征占用土地后调整土地等工作难以进行,没有从思想上真正理解依法管理承包地的意义和家庭承包“长久不变”的大政方针。
再如我县某村刘氏同胞兄弟夺父母的生前承包地1.8亩。
双方争议的焦点是承包经营权的归属,这类案件当事人通常以承包经营权起诉,把土地作为遗产继承或养老送终定立协议主张土地经营权,这种认识的错误导致了涉诉。
(二)、农村土地(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趋突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产生的纠纷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
一是农村宅基地土地未批。
农村宅基地房屋登记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
审理的案件中有许多村民对自己在宅基地上所建造的房屋申请登记发证还存在不少历史遗留问题。
如有的农民要求登记发证的房屋都是在规划法实施前所建,还有的是解放前所建,因年代久远没经规划审批。
二是违章建房以及强占问题突出。
审结的宅基地案件中存在规划审批、图纸设计和房屋测绘对房屋建筑面积计算的口径不一致的情况。
一是乡(镇)、村及有关部门在审批建房时把关不严;二是调处不力或不及时,致使问题久拖不决;三是部分村镇规划不明确或不按规划审批建房等。
农民建房处理引起的相邻关系、排除妨害纠纷占绝大多数。
三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强迁(拆)问题。
在审结的土地征用案件中,最常发生纠纷的则是土地补偿案件。
实践中常见的导致土地补偿纠纷案件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土地征用引发的矛盾问题。
一是农民认为征地补偿标准偏低,不能弥补失地的损失,对今后的生活担忧;二是村民土地被征用后的有关收支帐目及安置赔偿、公布征用款数额、分配方案等政策不公开;三是政府在多次劝阻无效的情况下,责令执法部门强迁。
最终因失地农民和执法人员发生冲突而酿成刑事案件的发生。
二是土地补偿费用分配方面,国家法律对农村土地补偿费用分配方法不明确。
例如我院审理的慈林镇政府批准某煤矿占用某村征地补偿费分配案件存在以下问题:一种倾向是征地补偿费应按煤矿实际发放临时占地款的地亩数进行分配;二种倾向是土地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失地是祖祖辈辈失地,应把征地补偿费平均分配,然后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三种倾向是征地补偿费以不低于80%的比例支付给煤矿占地的农户。
在分配操作方面通常由村民委员会来行使职权,比如和用地单位签订土地征用补偿合同,领取土地补偿费用,制定、发放补偿费用等等。
这样就形成了土地补偿费用分配制度不统一、补偿费用少发等现象均会导致纠纷的产生。
三是农村二轮土地延包中的问题。
一是第二轮土地承包期结束后,土地是否进行再分配;二是“农嫁非”对象及其子女要求村保留她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村民待遇;二是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变且不得随意调整,人地矛盾突出,但在特定条件下是否可以作出调整;(三)、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
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由于村委连基本的帐务都没有建立,村委在直接掌管村民各项利益的同时却没有受到有效监管。
这直接导致近年来村委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常常出现侵害村集体财产和补偿救助款项、收款入不敷出、违规提款、骗领各类专款和补偿款项等违法犯罪行为,损害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
国家财政下拨的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种粮农户补贴款、土地补偿款等专项资金并非人民群众能享受100%。
XX年被告人村支部书记胡某犯贪污一案就是一例,因贪污学校危房改造款53620.8元、冒领取种粮农户补贴款1090元、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当然这里面不排除村干部为了开展工作没有专款专用,也可能有从自己家里拿钱用于工作,但因为没有入帐,根本无法证实支出的款项用于公务尤其是在指控犯罪时,更是让法院无法认定其辨解均用于公务的理由。
二是个人专断与腐败。
村干部通常他们在将上报财务的信息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扭曲,一般来讲,上级并不仔细过问事情是如何做的只要看上去完成就行了。
这种权力通常会滋生专制和腐败,改革导致了意识形态热忱的全面急剧下降,这种热忱将会导致人们将其政治权力转化为个人利益。
有效的官方强制力量的根本短缺使得犯罪活动不断上升,个人财富的诱惑经常导致村委干部忽视政策和法律并向上级报告错误信息。
(四)、农村婚姻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婚姻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
从当前审结的农村离婚案件中可见,一是结婚不登记的多。
据统计,部分农村事实婚姻占结婚总数的一半之多;二是在农村不少人在结婚登记时因男女一方或双方未到法定婚龄,隐瞒或串通村委文书和婚姻登记员虚报年龄。
这类案件属于无效的婚姻;三是先“结婚”后补办结婚证,通常是为了小孩子入户、调整土地、外出务工、等应急应需事务时才办理;四是有的当事人是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结婚,违反了婚姻法关于婚姻自由、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的规定,形成可撤销婚姻案件;五离婚后子女抚养又成为矛盾争论的焦点。
这些案件严重地破坏了法律的权威,造成了农村环境的极度不和谐。
二是婚姻登记机关对婚姻登记档案管理不规范、审查力度不够。
一是管理混乱。
农村婚姻登记管理中,还存在着登记档案管理混乱的现象。
如婚姻登记立当资料不齐、丢失、毁损,未按档案管理要求归档或编号和装卷,结婚证字号错漏,补领和新办登记时间混淆,缺少照片或照片不符合要求婚姻登记中使用的姓名、年龄与居民身份证不一致等问题。
由于农村婚姻档案管理不规范,给婚姻当事人无法弥补的损失,给人民法院立案和查阅档案造成极大的不便。
二是由于乡镇婚姻登记员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婚姻登记员竟无视婚姻法中的有关规定,在婚姻当事人缺席的情况下予以登记,存在一方当事人冒领结婚证的违法登记现象,导致重婚案件时有发生。
(五)、农村赡养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很差,子女经济困难,确无能力赡养。
二是老年人再婚。
因为子女反对老年人再婚,并且认为既然再婚了就应该由再婚老伴扶养,从而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三是分家不公。
在农村,老年人大多在子女成年或成家后将家庭财产分配给各子女,因为每个人对财产分配标准的理解不同,也就导致了子女之间以及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导致赡养纠纷的发生。
四是婆媳矛盾。
婆媳矛盾一直以来都是家庭不和睦的主要因素,在农村,这种情况则更为普遍。
长此以往的结果将导致赡养纠纷产生。
五是养老无保障。
农民的养老起步待遇仅为每月几十元,与生活水平差距很大,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到来,乡镇村委应保证最低养老保障覆盖无遗漏,但是审理的案件中很多老年人既无生活来源,也无最低生活保障。
(六)、农村信访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农村信访案件存在的原因。
一是办理案件确实存在处理细节上的不严密,执法过程有失公平,继而引起上访。
二是案件当事人对法律认识不够,往往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没错,没有认识到法理与情理的差别,判决生效前不上诉反而越级上访,致使自己的权益缺失。
三是判决生效后执行难而引起的上访。
一方面被执行人确无偿还能力;一方面被执行人故意躲藏或者将财产恶意转移,导致案件无法执行,引起对方当事人的不满。
四是历史遗留问题。
一是村委换届选举的遗留问题。
二是解放以前存留的宅基地问题。
五是当事人无理缠闹,无视法律的存在。
当地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确实也给一些执法不公的案件的当事人提供一些便利,致使一些追求个人利益的当事人纷纷效访,认为只要大闹特闹政府就给解决。
二引起矛盾积化的问题。
一是群众本身原因。
部分上访群众自身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政策观念不强,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采取信访方式以求解决问题,从而导致了部分涉法涉诉的案件也试图通过信访渠道得到解决。
二是工作方法原因。
个别部门对信访问题解决不积极,过分讲究技巧,刻意回避矛盾,处理问题用行政处罚手段强压,导致问题越积越大,矛盾越积越深。
三是矛盾涉及广。
农村信访问题涉及面广,一方面土地纠纷矛盾突出,村级财务管理存在漏,惠农资金被贪污、侵占、私分,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得不到及时查处,村委会换届选举问题突出,邪恶势力横行乡里,干部作风、廉政建设、涉法涉诉以及村级干部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等问题。
一方面又有因生活困难寻求救助的优抚救济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三)上访的渠道不畅。
把上访群众推到上级机关和高层领导面前的,其实是一些下级机关和基层领导,有时个别基层组织和有关部门可能由于法律知识欠缺或考虑不周等原因,制定的政策、措施不合理、不合法,或者虽然合理合法但超过一般群众的承受能力。
正是他们的不作为或乱作为,对当事人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不力、堵塞了上访群众在基层获得权利救济的通道,结果只能逼得群众往上走。
中国是个法治国家,不管是哪一级行政司法机构,执行的都是同样的法律法规,像劳动纠纷之类的普遍性问题,在基层行政司法机构得不到解决,而在高一级的行政司法机构却有希望解决,这只能证明一些基层行政司法机构的低效甚至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