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_青玉案
合集下载
青玉案(公开课课件)
宋孝宗乾道六年至八年, 宋孝宗乾道六年至八年,辛弃 疾在临安任司农寺主簿, 疾在临安任司农寺主簿,词作 于此时(1171年 于此时(1171年)。
《正月十五夜》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苏味道
生查子 元夕 欧阳修 花市灯如昼。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人约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月与灯依旧。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泪湿春衫袖。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 来相召,香车宝马, 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 诗侣。 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 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 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 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 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 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作寻常平淡语 抒悲凉深沉情) 听人笑语。(作寻常平淡语 抒悲凉深沉情
元 夕 寻 人 图
元 夕 求 索 图
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 东风夜放花千树 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 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作用? 表达作用?
提示:暗喻。 提示:暗喻。前句把繁多的灯 比作千树花 千树花, 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 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 雨点般落下的星星, 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形象地 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 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 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 放的喜庆景象。 放的喜庆景象。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课件PPT(共31页)可修改全文
内容赏析
4.下阕写了哪两类人? 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了这两类人的特点?
两
① 盛装打扮的贵族女子。
类
人
② 作者心中关切的“那人”。
内容赏析
4.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了这两类人的特点?
①服饰
她们戴着娥儿、雪柳、黄金缕,装扮华贵, 身份高贵。
贵
族 女
②情态
写她们的欢声笑语,体现她们 在节日中的快乐。
子
③衣香
写她们离开后衣香还在空中飘散。进一步 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谢谢观看。
XIEXIEGUANKAN.
Q I N G Y U A N ·Y U A N X I
舞, 。玉
壶 光
转 ,
诗歌译文
笑蛾 语儿 盈雪 盈柳 暗黄 香金 去缕 。,
盛装打扮的女子们都戴着绚丽的 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 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诗歌译文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却总是不 见身影),猛然回头,她竟然在灯火幽暗 零落之处还未归去。
内容赏析
4.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了这两类人的特点?
写“那人”着墨不多,只写了她所在的环境——僻静的角落。 但读者可以想象她的神情,感受她的品性。作者通过这样的手法 表现她的孤高淡泊、不同流俗。
内容赏析
5.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人?
“那人”既是作者的志同道合者, 也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 人在政治上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 作者不同流合污的清高品质。
本词上阙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 景象;下阕开头描绘了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 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 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词中以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 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不随 波逐流的品质。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13课 青玉案 课件(31张)
火树银花的元夕
灯 反衬 火 孤高 正 那 淡泊 阑 衬 的 人 珊 自甘寂寞 盛妆艳服的士女 处
主旨探讨
爱情词?
梁启超:“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知人论世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 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 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 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 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 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 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有没有这个真实的“那 人”存在?我们只能猜测,与其说有这个人,不 如说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 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
如花树如星雨——形态之美
总结:车多、人多、灯多; 宝马雕车香满路——服饰华贵 观者之盛 焰火美、音乐美、花灯 美、服饰美、情态美。 凤箫声动——音乐美妙 作者调动视觉、听觉、 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 玉壶光转——光彩夺目 尽渲染烘托铺排,写出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 ——妆扮、情态之美 盛况空前。
• 提示: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 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 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 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 象。
“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 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表达作用?
• 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 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 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 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 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 者的可贵。
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 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青玉案(元夕)--公开课PPT课件
-
27
再 见 !
-
28
❖①人生就是一次漫长又艰辛的旅途,但这种旅 途不是一直在一马平川中漫步的,而是不断向 崎岖坎坷的倾斜中艰难行进的;人生不是平原 式的,而是登高式的,最美丽的景色往往在高 不可攀的绝顶。面对学问的“珠峰”,要想看 得更高,望得更远,首先就要“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
❖②学问三境界是递进式的,而且环环相扣,其 中以“独上高楼”最为重要。“独上高楼”是 个引子,没有“独上高楼”,就不会引出事,而最终以文 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唯一一人 ;
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 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 …..手 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 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 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
但世上的事并不都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 了快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 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 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Page 1
——辛弃疾-Fra bibliotek2青玉案:词牌名
元夕:词的标题
元夕就是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 元夜。自古为中国重要佳节。宋代,人们庆贺元夕 的方式很多,比如:观灯、放焰火、猜字谜等。
听觉、视觉:
感 “这句用动、转、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
悟
运用了铺陈(排)手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 气氛。
意
境
Page 10
1.词人在火树银花的热闹人堆里焦急地寻找 着,华丽的香车宝马来来往往,然而“过尽 千帆皆不是”。那么词人到底在找什么呢?
人
-
《青玉案·元夕》课件
《青玉案·元夕》课 件
目录
• 简介 • 内容解析 • 艺术特色 • 评价与影响 • 相关作品比较
01
简介
作者介绍
01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 稼轩,山东历城人。他是一位著 名的爱国词人,也是豪放派词的 代表人物之一。
02
辛弃疾的词作多抒发强烈的爱国 热情,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族 危机,风格雄浑豪放,意境深远 。
与作者的其它作品的比较
情感表达的比较
《青玉案·元夕》与《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比较。两者都表达了人生苦短 的感慨,但《青玉案·元夕》更强调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创作手法的比较
《青玉案·元夕》与《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比较。两者都采用了丰富的比 喻和象征手法,但《青玉案·元夕》更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情感表达的细 腻。
04
详细描述
深入探讨《青玉案·元夕》中意象的象 征意义,理解作者通过这些意象所要 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06
详细描述
比较《青玉案·元夕》与其他版本或作品中的 意象,分析它们的异同点以及产生这些异同的 原因。
主题思想
总结词
阐述主题思想内容
详细描述
对《青玉案·元夕》的主题思 想进行阐述,包括作者通过 这首词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词人运用丰富的比喻手法,将心中之人比作“月中玉兔 ”、“嫦娥下凡”,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她的美貌和气质 。
02
对比
通过“花灯盛景”与“孤独赏灯人”的对比,突显出词 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03
细节描写
对“花灯盛景”和“孤独赏灯人”的细节描绘,细腻入 微,使画面更加生动具体。
语言风格
01
02
03
婉约柔美
目录
• 简介 • 内容解析 • 艺术特色 • 评价与影响 • 相关作品比较
01
简介
作者介绍
01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 稼轩,山东历城人。他是一位著 名的爱国词人,也是豪放派词的 代表人物之一。
02
辛弃疾的词作多抒发强烈的爱国 热情,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族 危机,风格雄浑豪放,意境深远 。
与作者的其它作品的比较
情感表达的比较
《青玉案·元夕》与《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比较。两者都表达了人生苦短 的感慨,但《青玉案·元夕》更强调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创作手法的比较
《青玉案·元夕》与《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比较。两者都采用了丰富的比 喻和象征手法,但《青玉案·元夕》更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情感表达的细 腻。
04
详细描述
深入探讨《青玉案·元夕》中意象的象 征意义,理解作者通过这些意象所要 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06
详细描述
比较《青玉案·元夕》与其他版本或作品中的 意象,分析它们的异同点以及产生这些异同的 原因。
主题思想
总结词
阐述主题思想内容
详细描述
对《青玉案·元夕》的主题思 想进行阐述,包括作者通过 这首词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词人运用丰富的比喻手法,将心中之人比作“月中玉兔 ”、“嫦娥下凡”,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她的美貌和气质 。
02
对比
通过“花灯盛景”与“孤独赏灯人”的对比,突显出词 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03
细节描写
对“花灯盛景”和“孤独赏灯人”的细节描绘,细腻入 微,使画面更加生动具体。
语言风格
01
02
03
婉约柔美
高中语文青玉案ppt
辛弃疾的名句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 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⑤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将逝”。在这里指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在快接近地面时熄灭散尽。所以
即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句中的“那人”指谁?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觉得这指的是词人在元宵节 那天晚上遇到的一个孤高脱俗、傲然不群独在“灯火阑珊处”的美丽女子,以致 在前文中运用大量笔墨描写热闹的灯火场景从而衬托“那人”的孤高品格,写“笑 语盈盈”“蛾儿雪柳”的女子衬托“那人”的傲然不群。
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 (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 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 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 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
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诗词内容及注解
《青玉案·元夕》 ①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 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东风夜放花千树,②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 她。
名句赏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析】 这两句用了暗喻的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则把 满天的烟花比作如雨滴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地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 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
高中语文古诗词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课件
那人
灯火阑珊处
孤独寂寞, 似有所待
诗人
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美人用意是什么?
她既是作者的志同道合者,也是作者 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人在 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 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时俗”) 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小结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实际 上在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沉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的行为。
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面?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焰火---如花树如星雨 ——场面盛大
2、车马---宝马雕车香满路 ——服饰华贵,观者之盛
3、音乐---凤箫声动 ——音乐美妙 4、月亮---玉壶光转 ——光彩夺目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作者介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 别号:稼轩居士 作品:《稼轩长短句》《美芹十论》(军事著作)等 风格:豪放沉雄 慷慨悲壮 评价: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在词的领域,与苏轼齐名,
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
杰,词中之龙。
解题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是词牌名 元夕是词的标题,元夕就是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
青玉案·元夕
[南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gèng)吹落,星如雨。宝马雕(diāo) 车香满路。凤箫(xiāo)声动,玉壶光转(zhuǎn),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lán)珊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gèng)吹落,星如雨。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译文:焰火像是被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
高中语文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优秀课件
英雄气 儿女情 乡村语
• 生平的三个时期:
1、22岁之前,绍兴10年(1140)至绍兴32年 (1162)参加北方反抗金人的义军,英勇杀敌 的壮举。
2、23到42岁,隆兴元年(1163)到淳熙8年 (1181)坚定的主战派,《御戎十论》又称 《美芹十论》、《九议》;在南宋的“孤危” 处境。
3、43到67岁,淳熙9年(1182)到开禧3年(1207) 退居上饶,自号“稼轩”。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别号稼轩居士,山东济南历城区人。 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在文 人中,他是个英雄;在英雄里,他 是个文人。一世之雄,万古人物。
他大将军兼大文豪,三千年难 得一见。他以文为词,以气入词, 领袖一代,雄视百家。横绝六合, 扫空千古。 传世佳作分为三类:
•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 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 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 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 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动感十足。 “花千树”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
用比喻手法写烟花之盛;“宝马雕车”写观 灯的贵族女性的华贵,“香满路”写观花灯 和烟花的贵族女性之众多。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动、 转、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运用了铺陈 (排)手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分析下片
• 《水龙吟》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 泪?”,此三句集中体现了词的三美(以悲为美、以 艳为美、以柔为美)虽写英雄之志,不乏儿女之情, 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是辛词所独有的艺术境界。 (叶嘉莹:最为不可企及的过人的成就)
• 生平的三个时期:
1、22岁之前,绍兴10年(1140)至绍兴32年 (1162)参加北方反抗金人的义军,英勇杀敌 的壮举。
2、23到42岁,隆兴元年(1163)到淳熙8年 (1181)坚定的主战派,《御戎十论》又称 《美芹十论》、《九议》;在南宋的“孤危” 处境。
3、43到67岁,淳熙9年(1182)到开禧3年(1207) 退居上饶,自号“稼轩”。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别号稼轩居士,山东济南历城区人。 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在文 人中,他是个英雄;在英雄里,他 是个文人。一世之雄,万古人物。
他大将军兼大文豪,三千年难 得一见。他以文为词,以气入词, 领袖一代,雄视百家。横绝六合, 扫空千古。 传世佳作分为三类:
•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 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 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 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 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动感十足。 “花千树”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
用比喻手法写烟花之盛;“宝马雕车”写观 灯的贵族女性的华贵,“香满路”写观花灯 和烟花的贵族女性之众多。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动、 转、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运用了铺陈 (排)手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分析下片
• 《水龙吟》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 泪?”,此三句集中体现了词的三美(以悲为美、以 艳为美、以柔为美)虽写英雄之志,不乏儿女之情, 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是辛词所独有的艺术境界。 (叶嘉莹:最为不可企及的过人的成就)
《青玉案-元夕》课件共18页PPT
苦觅的意 中人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阕:万人丛中觅伊人
• 阑珊表示
1. 形容灯光“暗淡、零落” 。 2. “衰减、消沉”,如“意兴阑珊” 。 3. 表示“残、将尽”,如“春意阑珊”。 4. 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 5. 指“困窘、艰难”,如“近况阑珊” 。
欢闹场面
一夜鱼龙舞。
上阕:元宵佳节空前盛况
拟题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两句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
参考:
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 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 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 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 喜庆景象。
富家女子的 观灯情态
拟题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 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 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 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 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 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拟题3.“那人”是个怎 样的人?作者塑造这样 一位美人,用意是什么 ?
• 参考: • ①词中的“那人”是现实中的女性的话,那么她是一
位高贵的女性,也是作者寻找的伊人。写出一位孤高、 淡泊、自甘寂寞,独在“灯火阑珊处”的女性形象。 • ②“那人”也可能是辛弃疾自己,作者回想起自己仕 途不得志,报国无门的无奈处境。 • ③“那人”也可以是指作者心中的理想,作者的理想 并不是世俗之人追求功名利禄,作者的 理想是收复 中原、振兴国家。
拓展思考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 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 宽终不悔 ,为伊第三境也。”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阕:万人丛中觅伊人
• 阑珊表示
1. 形容灯光“暗淡、零落” 。 2. “衰减、消沉”,如“意兴阑珊” 。 3. 表示“残、将尽”,如“春意阑珊”。 4. 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 5. 指“困窘、艰难”,如“近况阑珊” 。
欢闹场面
一夜鱼龙舞。
上阕:元宵佳节空前盛况
拟题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两句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
参考:
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 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 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 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 喜庆景象。
富家女子的 观灯情态
拟题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 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 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 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 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 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拟题3.“那人”是个怎 样的人?作者塑造这样 一位美人,用意是什么 ?
• 参考: • ①词中的“那人”是现实中的女性的话,那么她是一
位高贵的女性,也是作者寻找的伊人。写出一位孤高、 淡泊、自甘寂寞,独在“灯火阑珊处”的女性形象。 • ②“那人”也可能是辛弃疾自己,作者回想起自己仕 途不得志,报国无门的无奈处境。 • ③“那人”也可以是指作者心中的理想,作者的理想 并不是世俗之人追求功名利禄,作者的 理想是收复 中原、振兴国家。
拓展思考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 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 宽终不悔 ,为伊第三境也。”
《青玉案》 (共56张PPT)
辛弃疾,原字坦夫,曾自号 “六十一上人”,后改字幼安, 别号稼轩居士,南宋的无双豪杰 词坛的豪放大纛。在文人中,他 是个英雄;在英雄里,他是个文 人。一世之雄,万古人物。
民族仇、复国志炼其词魂
胡尘飞、金戈鸣壮其词威。
诗歌只有在血雨腥风的鼓荡下,
辛弃疾是一位中原起义的热血男儿, 一个踏实肯干的风云人物,一个壮怀伟 志、文才武略的英雄志士。他一生大忙 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值族存亡 之秋,英雄却无用武之地,赍志而殁。
2、手法:托寓手法、铺陈、对比
3、风格:豪放、婉约兼具。
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写花灯、烟花、龙灯,写 贵族妇女的盛妆丽服和欢声笑语,形式上是婉约的。
你觉得词中的“那人”是作者的意中人,还是
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要借此表达怎样的思想 感情?
愈写场景的热闹,则愈见佳人的自甘寂寞; 愈写众人的华丽,则愈见佳人的高压清幽。 正是:如此风光如此夜,自甘寂寞自卓约。
提示:暗喻。前句把繁多的灯 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 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形象地 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 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香”“暗香”均是借香气来指代那 些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的女子, 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 闹与下文在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
形容鹅黄色的柳条。 盈盈: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在汹涌的人潮里找寻她千百次 却总是不见踪影,忽然,回头一 看,她竟然在灯火幽暗的角落还 未归去。
• 蛾儿雪柳黄金 缕,笑语盈盈 暗香去。
• 众里寻他千百 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语文基础模块青玉案.元夕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古典诗文诵读
青玉案·元夕
指导朗读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答案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古典诗文诵读
青玉案·元夕①“众里寻他千”,一个“寻”,一个“千”,表达 对“那人”的钦佩与执着。
②“蓦然回首”、“却”传达出一种踏破铁鞋,忽然相见的 惊喜。
答案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古典诗文诵读
青玉案·元夕
①描写元夜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情景; ②描写妇女盛装打扮、结伴观灯的情景; ③描写在灯火暗淡处终于找到了“那人”的情景。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青玉案·元夕》是词人落职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词中大力 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情景,以反衬“那人”与众不同的形象。作者 当时因政见不合遭到排挤,他的报国之志难以实现,但他操守不变、 志向不改,不愿随波逐流,不肯同流合污。“那人”的形象,正是 作者自己人格的写照。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青玉案-元夕》ppt课件
15
合作思考:放飞想象的
翅膀,勾勒一幅美画。
展开联想和想象, 把你认为最美的词 句描绘出来。
17
1
2
知其人
论其事
诵其词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 他是著名的爱国志士,他 的文学创作密切地联系着 他的政治事业。 辛弃疾 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 时期。
3
1、起义南归时期。曾率领2000多人 起义抗金,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 农民义军。 2、辗转任职时期 。南归后,在历任 地方官期间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 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但遭到 主和派的打击,被罢职。 3、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 。被罢 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 饶市)前后近 20 年。到了晚年,朝 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 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
衬
反 衬
12
探 讨
究
论
梁启超评这首词说:“自怜幽独, 伤心人别有怀抱”。“幽独”在这首 词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简要陈述词 人在这首词中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 “怀抱”?
13
关于“那人”
一种说法是说,“那人”是实指:一个青春妙龄的少女, 她在词的最后才于模糊的昏暗之处露了一下脸。。等她的 人在明处,她在暗处,也许她早就发现他了,但她却不急 着与他相见,先考验一下他的耐心,想看看他着急的样子, 也验证一下他对自己的爱,然后悄然无声地跟在他后头, 等到他等的快要崩溃的时候才给他一份意外的惊喜。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辛弃 疾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辛弃疾不 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 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 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 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合作思考:放飞想象的
翅膀,勾勒一幅美画。
展开联想和想象, 把你认为最美的词 句描绘出来。
17
1
2
知其人
论其事
诵其词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 他是著名的爱国志士,他 的文学创作密切地联系着 他的政治事业。 辛弃疾 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 时期。
3
1、起义南归时期。曾率领2000多人 起义抗金,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 农民义军。 2、辗转任职时期 。南归后,在历任 地方官期间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 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但遭到 主和派的打击,被罢职。 3、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 。被罢 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 饶市)前后近 20 年。到了晚年,朝 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 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
衬
反 衬
12
探 讨
究
论
梁启超评这首词说:“自怜幽独, 伤心人别有怀抱”。“幽独”在这首 词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简要陈述词 人在这首词中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 “怀抱”?
13
关于“那人”
一种说法是说,“那人”是实指:一个青春妙龄的少女, 她在词的最后才于模糊的昏暗之处露了一下脸。。等她的 人在明处,她在暗处,也许她早就发现他了,但她却不急 着与他相见,先考验一下他的耐心,想看看他着急的样子, 也验证一下他对自己的爱,然后悄然无声地跟在他后头, 等到他等的快要崩溃的时候才给他一份意外的惊喜。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辛弃 疾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辛弃疾不 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 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 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 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青玉案-元夕课件——PPT
蛾 儿 雪 柳 黄 金 缕 , 笑 语 盈 盈 暗 香 去
眾 里 尋 他 千 百 度
驀 然 回 首 , 那 人 卻 在 燈 火 闌 珊 處
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 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 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 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 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 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 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 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寻找那人千 百次,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 了她立在灯火零落稀疏的地方。
寶馬雕車香滿路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 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 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 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 他千,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主要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
• 用如山似海的观灯人,来反衬“灯火阑珊处”的她。观灯 图的是热闹,哪里热闹人就会往哪里去,而她却避开了繁 华,独自一人,静静地站在灯火零落的地方。或许是个性 使然,或许是有所期待,又或许是生世、处境异于常人。 总之,这是一个自甘寂寞,孤傲独立者的形象。上阕用了 大量的笔墨描写元宵的热闹场面,实则是为了下阕灯火阑 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三 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关于“那人”
《青玉案 元夕》优秀课件
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 别有怀抱。”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怀抱”?
本词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女性形象。她 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追慕的是一个 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 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 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写 出作者在政治失意后,宁愿闲居,也不愿同流合污, 不愿随波逐流过着罪生梦死的奢华生活,而甘愿在这 疯狂的热闹中独守着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青玉案》借对元宵 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 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 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 格——不同流俗,志怀高 远,别有所求的志向。其 政治含义就是不与媚敌求 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 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 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元宵之夜,满城灯火,就象一夜春风吹开 了千树万树的繁花,满天的烟花明灭,又 象是春风把满天星斗吹落。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Q:这里运用哪种修辞手法呢?渲染出什么样 的气氛?
这两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 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明灭比作似雨点般 落下的星星。“花千树”、“星如雨”,不仅写出 了花灯之美,烟火之盛,也给人热闹非凡的感觉, 渲染出了热烈的节日气氛。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 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 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 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 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 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 恨,歌颂爱情的真挚。“西城杨柳
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 曾为系归舟。……”(秦观《江城 子》)离歌一曲,动人心魄。柳永的 名作《雨霖铃》,抒写了浓烈感人的 游子离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与情人阔 别、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苏轼的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抒 写了他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 一片真情。
•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 同”(晏几道《鹧鸪天》)写当日 的相亲相爱,别后的相思相忆,凄 婉哀怨而又妩媚风流,轻柔自然。 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 抒情小词,虽是儿女私情、离愁别 绪,写得清丽婉媚,情深意长。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 干,想君思我锦衾 寒……。”(韦 庄《浣溪沙》)写爱情生活的回忆, 离别相思的痛苦,洋溢着真情实感。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她那美妙的青春年华,究竟要和谁一起 度过呢?名花何属呢?她对我有没有意思呢?
飞云冉冉蘅皋暮,描绘了一个自吐心 曲的处所。 彩笔新题断肠句,用犹 如江淹曾在梦中得到郭璞授予的富于 才华的彩笔来写情诗,来倾注令人悲 欲断肠的“闲愁”。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我这闲愁共有多少 呢?回答是:多到无法计量,多到好 比广阔平原上的茂密如烟的春草,好 比江南暮春时节满城飘飞的柳绵,好 比梅子黄时的连月不停的毛毛细雨。
• 一是设喻精当。“闲愁” 是抽象的事物,通过这三 个比喻,显得非常形象, 非常具体可感,给人以极 其鲜明的印象。而且春草、 飞絮、黄梅雨都给人以愁 丝连绵不断的联想。
• 二是巧用博喻(用多个喻体 来比喻同一个本体):成功 运用博喻,可以更加鲜明更 加强烈地突出所要表现的事 物的本质特征。三个喻体都 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征, 即多到无法计量,而且还在 发展变化,越来越多。
• 三是比中有兴。三个喻体都 分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景物 描写,都是江南暮春时节所 特有的景色。因而,它们除 了用来作形象的比喻以外, 还共同构成了一个春去夏来 的境界。而这样的境界,与 “闲愁”又非常和谐浑融。
美 人:可以 理解为作者的 政治理想,闲 愁,就是作者 执著追求而理 想终究不能实 现的苦闷。那 么这首悲歌, 实际是士不遇 的浩叹。
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 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透露出 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同情与共鸣。
言情词三首
言情词:
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 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 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 合,喜怒哀乐。
作者简介 诗文阅读 基本阅读 鉴赏要点
贺铸(1052一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貌奇丑,色青
黑而有英气”(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因为 为人秉性刚直,仕途不得志,始为武弁,后得苏 轼的引荐,改任文职,一直沉沦下僚。官终太平 州通判,58岁致仕,退居吴下(苏州)。贺铸博学 强记,藏书丰富,精通音律。所作词有五百多首, 今存286阕(含残篇断句),在北宋词人中,存词 数量仅次于苏轼。贺铸也是跟苏门关系密切的北 宋婉约派名家之一。贺铸词的风格多样,其中有 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南宋爱 国词的先声。其词集《东山词》(一名《东山寓 声乐府》),又名《贺方回词》。
言 情 词 特 点
• 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 与歌颂。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的作
者,大胆坦率而又委婉曲折地写出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 烂……”表达了爱情永恒不变的心愿。 冯延巳的《长命女》,写夫妻祝酒陈 愿,地久天长,永不分离。韦庄的 《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歌颂了天真 少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李清照的名 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是对爱情的表露,抒写她美满幸福的 爱情生活。
青 玉 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 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榭,琐窗朱户,只有 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 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即“凌波仙子”,在此是指 抒情主体所倾慕的人。“不过横塘路”, 她总是不从我的住地横塘这边经过。“但 目送、芳尘去”,我每次都只能用目光送 她远去。“芳尘”,她的长裙扬起的芳香 的烟尘。
言情词的精品。词作把单相思 这种人们多少都有过体验而不易 说清楚的情感活动,表现得惟妙 惟肖,给读者以极深刻的印象,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造语精工,巧用博喻,最突出的 表现是最后几句。
•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 分。抒写爱情,反映在封 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 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 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 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 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