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测试第4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及答案
(新课标)2019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十一章 第4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练习
(新课标)2019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十一章第4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练习一、选择题1.(2015·太原模拟)命题“如果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2n2-3n,那么数列{a n}一定是等差数列”是否成立( )A.不成立B.成立C.不能断定D.与n取值有关[解析] 因为S n=2n2-3n,所以n=1时a1=S1=-1,当n≥2时,a n=S n-S n-1=2n2-3n-2(n-1)2+3(n-1)=4n-5,n=1时适合a n,且a n-a n-1=4,故{a n}为等差数列,即命题成立.[答案] B2.(2015·临沂模拟)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时,对结论:“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是偶数”正确的反设为( )A.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B.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C.a,b,c都是奇数D.a,b,c都是偶数[解析] a,b,c恰有一个是偶数说明有且只有一个是偶数.其否定有a,b,c均为奇数或a,b,c至少有两个偶数.[答案] B3.设a=3-2,b=6-5,c=7-6,则a、b、c的大小顺序是( )A.a>b>c B.b>c>aC.c>a>b D.a>c>b[解析] ∵a=3-2=13+2,b=6-5=16+5,c=7-6=17+6,又∵7+6>6+5>3+2>0,∴a>b>c.[答案] A4.(2015·宁波模拟)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b>c,且a+b +c=0,求证b2-ac<3a”索的因应是( )A.a-b>0 B.a-c>0C .(a -b )(a -c )>0D .(a -b )(a -c )<0[解析]b 2-ac <3a ⇔b 2-ac <3a 2⇔(a +c )2-ac <3a 2⇔a 2+2ac +c 2-ac -3a 2<0 ⇔-2a 2+ac +c 2<0⇔2a 2-ac -c 2>0⇔(a -c )(2a +c )>0⇔(a -c )(a -b )>0. [答案] C5.(2015·银川模拟)设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给出下列判断: ①(a -b )2+(b -c )2+(c -a )2≠0; ②a >b ,a <b 及a =b 中至少有一个成立; ③a ≠c ,b ≠c ,a ≠b 不能同时成立, 其中正确判断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D .3[解析] ①②正确;③中,a ≠b ,b ≠c ,a ≠c 可以同时成立,如a =1,b =2,c =3,故正确的判断有2个.[答案] C6.(2015·福州模拟)设0<x <1,a >0,b >0,a ,b 为常数,a 2x +b 21-x的最小值是( )A .4abB .2(a 2+b 2) C .(a +b )2D .(a -b )2[解析] ⎝ ⎛⎭⎪⎫a2x +b 21-x (x +1-x )=a 2+a 2-xx +b 2x 1-x+b 2≥a 2+b 2+2ab =(a +b )2. 当且仅当x =aa +b时,等号成立.[答案] C 二、填空题7.(2015·安阳模拟)有下列条件:①ab >0,②ab <0,③a >0,b >0,④a <0,b <0,其中能使b a +a b≥2成立的条件的个数是________.[解析] 要使b a +a b ≥2,只要b a >0且a b>0,即a ,b 不为0且同号即可,故有3个. [答案] 38.设a >b >0,m =a -b ,n =a -b ,则m ,n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解析] 取a =2,b =1,得m <n .再用分析法证明:a -b <a -b ⇐a <b +a -b⇐a <b +2b ·a -b +a -b ⇐2b ·a -b >0,显然成立. [答案] m <n9.关于x 的方程ax +a -1=0在区间(0,1)内有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解析] (1)当a =0时,方程无解.(2)当a ≠0时,令f (x )=ax +a -1,则f (x )在区间(0,1)上是单调函数.依题意,得f (0)f (1)<0,∴(a -1)(2a -1)<0,∴12<a <1.[答案] ⎝ ⎛⎭⎪⎫12,1 10.凸函数的性质定理为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凸函数,则对于区间D 内的任意x 1,x 2,…,x n ,有f x 1+f x 2+…+f x n n ≤f ⎝ ⎛⎭⎪⎫x 1+x 2+…+x n n ,已知函数y =sinx 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则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 ∵f (x )=sin x 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 且A 、B 、C ∈(0,π), ∴f A +f B +f C3≤f ⎝⎛⎭⎪⎫A +B +C 3=f ⎝ ⎛⎭⎪⎫π3,即sin A +sin B +sin C ≤3sin π3=332,所以sin A +sin B +sin C 的最大值为332.[答案]332三、解答题11.已知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又SB =SD =2,SA =1. (1)求证:SA ⊥平面ABCD ;(2)在棱SC 上是否存在异于S ,C 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若存在,确定F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由已知得SA 2+AD 2=SD 2, ∴SA ⊥AD .同理SA ⊥AB .又AB ∩AD =A ,∴SA ⊥平面ABCD .(2)解:假设在棱SC 上存在异于S ,C 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 ∵BC ∥AD ,BC ⊄平面SAD .∴BC ∥平面SAD .而BC ∩BF =B ,∴平面SBC ∥平面SAD .这与平面SBC 和平面SAD 有公共点S 矛盾,∴假设不成立.故不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12.(2015·郑州模拟)已知数列{a n }与{b n }满足b n a n +a n +1+b n +1a n +2=0,b n =3+-n2,n ∈N +,且a 1=2,a 2=4.(1)求a 3,a 4,a 5的值.(2)设c n =a 2n -1+a 2n +1,n ∈N +,证明:{c n }是等比数列. (1)解:由b n =3+-n2,n ∈N *,可得b n =⎩⎪⎨⎪⎧1,n 为奇数,2,n 为偶数.又b n a n +a n +1+b n +1a n +2=0,当n =1时,a 1+a 2+2a 3=0,由a 1=2,a 2=4, 可得a 3=-3;当n =2时,2a 2+a 3+a 4=0,可得a 4=-5; 当n =3时,a 3+a 4+2a 5=0,可得a 5=4. (2)证明:对任意n ∈N *,a 2n -1+a 2n +2a 2n +1=0, ①2a 2n +a 2n +1+a 2n +2=0,② a 2n +1+a 2n +2+2a 2n +3=0,③ ②-③,得a 2n =a 2n +3,④将④代入①,可得a 2n +1+a 2n +3=-(a 2n -1+a 2n +1),即c n +1=-c n (n ∈N *).又c 1=a 1+a 3=-1,故c n ≠0,因此q =-1.所以{c n }是等比数列.。
2014届高考江苏专用(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第4讲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3)分析法定义: 保证前一个结论成立 从求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__________________ 的充分条件 ___________,直到归结为这个命题的条件,或者归结为
定义、公理、定理等.这样的思维方法称为分析法.
(4)框图表示: Q⇐P1 → P1⇐P2 → P2⇐P3 →…→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
考向二
分析法的应用
【例2】 (2011· 湖北卷)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 a1=a(a≠0),an+1=rSn(n∈N*,r∈R,r≠-1,r≠0).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存在k∈N*,使得Sk+1,Sk,Sk+2成等差数列,试判断: 对于任意的m∈N*,且m≥2,am+1,am,am+2是否成等差 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
数列”?若是,指出它对应的实常数p、q,若不是,请说明
理由; (2)已知数列{an}满足a1=2,an+an+1=3·n(n∈N*).若数列 2 {an}是“优美数列”,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1)∵an=2n,则有an+1=an+2,n∈N*.
∴数列{an}是“优美数列”,对应的p、q值分别为1、2;
而an+an+1=3·n(n∈N*), 2 且an+1+an+2=3·n+1(n∈N*), 2 则有3·n+1=3·np+2q对于任意n∈N*都成立, 2 2 即3·n(2-p)=2q对于任意n∈N*都成立, 2
∴p-2=0,即p=2,q=0.此时,an+1=2an,
又∵a1=2,∴an=2n(n∈N*).
(2)证明
4 3 用反证法证明.
4 3
4 3
假设数列{bn}存在三项 br, s, t(r<s<t)按某种顺序成等差数列, b b 1 2 由于数列{bn}是首项为 ,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于是有 br>bs>bt, 4 3 则只可能有 2bs=br+bt 成立. 12 s- 1 12 r-1 12 t-1 ∴2· = + , 43 43 43 两边同乘 3t- 121- r,化简得 3t- r+2t- r=2·s- r3t- s. 2 由于 r<s<t,所以上式左边为奇数,右边为偶数,故上式不可 能成立,导致矛盾. 故数列{bn}中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高三数学(理)一轮复习讲解与练习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含答案解析)
第六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备考方向要明了][归纳·知识整合]1.直接证明(1)综合法①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②框图表示:P⇒Q1―→Q1⇒Q2―→Q2⇒Q3―→…―→Q n⇒Q(其中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2)分析法①定义: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②框图表示:Q⇐P1―→P1⇐P2―→P2⇐P3―→…―→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探究] 1.综合法与分析法有什么联系与差异?提示:综合法与分析法是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在使用综合法证明时,易出现的错误是因果关系不明确,逻辑表达混乱.分析法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当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证明中需要用哪些知识不太明确具体时,往往采用从结论出发,结合已知条件,逐步反推,寻求使当前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转化为判定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2.间接证明反证法: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探究] 2.在什么情况下可考虑利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提示: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1)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2)若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讨论,而从反面证明,只需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自测·牛刀小试]1.下列表述:①综合法是由因导果法;②综合法是顺推法;③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法;④分析法是逆推法;⑤反证法是间接证法.其中正确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解析:选D 由综合法、分析法和反证法的推理过程可知,①②③④⑤都正确. 2.(教材习题改编)要证明3+7<25,可选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中最合理的是( )A .综合法B .分析法C .反证法D .归纳法解析:选B 要证明3+7<25成立,可采用分析法对不等式两边平方后再证明. 3.用反证法证明“如果a >b ,那么3a >3b ”假设内容应是( ) A.3a =3bB.3a <3bC.3a =3b 且3a <3b D.3a =3b 或3a <3b解析:选D 假设结论不成立, 即3a >3b 的否定为3a ≤ 3b .4.在不等边三角形中,a 为最大边,要想得到∠A 为钝角的结论,三边a ,b ,c 应满足________.解析:由余弦定理cos A =b 2+c 2-a 22bc <0,所以b 2+c 2-a 2<0,即a 2>b 2+c 2.答案:a 2>b 2+c 25.下列条件:①ab >0,②ab <0,③a >0,b >0,④a <0,b <0,其中能使b a +ab ≥2成立的条件的个数是________.解析:要使b a +a b ≥2,只要b a >0且ab >0,即a ,b 不为0且同号即可,故有3个.答案:3[例1] 设a 、b 、c >0,证明a 2b +b 2c +c 2a ≥a +b +c .[自主解答] ∵a 、b 、c >0,根据基本不等式, 有a 2b +b ≥2a ,b 2c +c ≥2b ,c 2a+a ≥2c . 三式相加:a 2b +b 2c +c 2a +a +b +c ≥2(a +b +c ),即a 2b +b 2c +c 2a ≥a +b +c . ———————————————————利用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保持本例条件不变 ,试证明a 3+b 3+c 3≥13(a 2+b 2+c 2)·(a +b +c ).证明:∵a 、b 、c >0,∴a 2+b 2≥2ab , ∴(a 2+b 2)(a +b )≥2ab (a +b ),∴a 3+b 3+a 2b +ab 2≥2ab (a +b )=2a 2b +2ab 2, ∴a 3+b 3≥a 2b +ab 2.同理,b 3+c 3≥b 2c +bc 2,a 3+c 3≥a 2c +ac 2, 将三式相加得,2(a 3+b 3+c 3)≥a 2b +ab 2+b 2c +bc 2+a 2c +ac 2.∴3(a 3+b 3+c 3)≥(a 3+a 2b +a 2c )+(b 3+b 2a +b 2c )+(c 3+c 2a +c 2b )=(a 2+b 2+c 2)(a +b +c ).∴a 3+b 3+c 3≥13(a 2+b 2+c 2)(a +b +c ).1.已知x +y +z =1,求证:x 2+y 2+z 2≥13.证明:∵x 2+y 2≥2xy ,x 2+z 2≥2xz ,y 2+z 2≥2yz , ∴2x 2+2y 2+2z 2≥2xy +2xz +2yz .∴3x 2+3y 2+3z 2≥x 2+y 2+z 2+2xy +2xz +2yz . ∴3(x 2+y 2+z 2)≥(x +y +z )2=1. ∴x 2+y 2+z 2≥13.[例2] 已知函数f (x )=tan x ,x ∈⎝⎛⎭⎫0,π2,若x 1,x 2∈⎝⎛⎭⎫0,π2,且x 1≠x 2, 求证:12[f (x 1)+f (x 2)]>f ⎝⎛⎭⎫x 1+x 22.[自主解答] 要证12[f (x 1)+f (x 2)]>f ⎝ ⎛⎭⎪⎫x 1+x 22, 即证明12(tan x 1+tan x 2)>tan x 1+x 22,只需证明12⎝⎛⎭⎫sin x 1cos x 1+sin x 2cos x 2>tan x 1+x 22,只需证明sin (x 1+x 2)2cos x 1cos x 2>sin (x 1+x 2)1+cos (x 1+x 2).由于x 1、x 2∈⎝⎛⎭⎫0,π2, 故x 1+x 2∈(0,π).故cos x 1cos x 2>0,sin(x 1+x 2)>0, 1+cos(x 1+x 2)>0,故只需证明1+cos(x 1+x 2)>2cos x 1cos x 2, 即证1+cos x 1cos x 2-sin x 1sin x 2>2cos x 1cos x 2, 即证cos(x 1-x 2)<1.这由x 1、x 2∈⎝⎛⎭⎫0,π2,x 1≠x 2知上式是显然成立的. 因此,12[f (x 1)+f (x 2)]>f ⎝ ⎛⎭⎪⎫x 1+x 22. ———————————————————分析法的适用条件当所证命题不知从何入手时,有时可以运用分析法获得解决,特别是对于条件简单而结论复杂的题目,往往行之有效,对含有根式的证明问题要注意分析法的使用.2.已知a >0,求证: a 2+1a 2-2≥a +1a-2.证明:要证 a 2+1a 2-2≥a +1a-2,只要证a 2+1a 2+2≥a +1a+ 2.∵a >0,故只要证⎝⎛⎭⎫a 2+1a 2+22≥⎝⎛⎭⎫a +1a+22, 即a 2+1a 2+4a 2+1a 2+4≥a 2+2+1a 2+22⎝⎛⎭⎫a +1a +2, 从而只要证2a 2+1a2≥ 2⎝⎛⎭⎫a +1a , 只要证4⎝⎛⎭⎫a 2+1a 2≥2⎝⎛⎭⎫a 2+2+1a 2,即a2+1a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例3]设{a 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S n是它的前n项和.(1)求证:数列{S n}不是等比数列;(2)数列{S n}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自主解答](1)证明:若{S n}是等比数列,则S22=S1·S3,即a21(1+q)2=a1·a1(1+q+q2),∵a1≠0,∴(1+q)2=1+q+q2,解得q=0,这与q≠0相矛盾,故数列{S n}不是等比数列.(2)当q=1时,{S n}是等差数列.当q≠1时,{S n}不是等差数列.假设q≠1时,S1,S2,S3成等差数列,即2S2=S1+S3,2a1(1+q)=a1+a1(1+q+q2).由于a1≠0,∴2(1+q)=2+q+q2,即q=q2,∵q≠1,∴q=0,这与q≠0相矛盾.综上可知,当q=1时,{S n}是等差数列;当q≠1时,{S n}不是等差数列.———————————————————1.反证法的解题原则反证法的原理是“正难则反”,即如果正面证明有困难时,或者直接证明需要分多种情况而反面只有一种情况时,可以考虑用反证法.2.反证法中常见词语的否定形式3.求证:a,b,c为正实数的充要条件是a+b+c>0,且ab+bc+ca>0和abc>0.证明:必要性(直接证法):∵a,b,c为正实数,∴a+b+c>0,ab+bc+ca>0,abc>0,因此必要性成立.充分性(反证法):假设a,b,c是不全为正的实数,由于abc>0,则它们只能是两负一正,不妨设a<0,b<0,c>0.又∵ab+bc+ca>0,∴a(b+c)+bc>0,且bc<0,∴a(b+c)>0.①又a<0,∴b+c<0.而a+b+c>0,∴a+(b+c)>0,∴a>0.这与a<0的假设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原结论成立,即a,b,c均为正实数.另外证明:如果从①处开始,进行如下推理:a+b+c>0,即a+(b+c)>0.又a<0,∴b+c>0.则a(b+c)<0,与①式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原结论成立,即a,b,c均为正实数.3个规律——利用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证题的一般规律(1)综合法证题的一般规律用综合法证明命题时,必须首先找到正确的出发点,也就是能想到从哪里起步,我们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广泛地联想已知条件所具备的各种性质,逐层推进,从而由已知逐步推出结论.(2)分析法证题的一般规律分析法的思路是逆向思维,用分析法证题必须从结论出发,倒着分析,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应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时要严格按分析法的语言表达,下一步是上一步的充分条件.(3)反证法证题的一般规律反证法证题的实质是证明它的逆否命题成立.反证法的主要依据是逻辑中的排中律,排中律的一般形式是:或者是A ,或者是非A .即在同一讨论过程中,A 和非A 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不能有第三种情况出现.3个注意点——利用反证法证明问题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先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当结论的反面呈现多样性时,必须罗列出各种可能结论,缺少任何一种可能,反证都是不完全的;(2)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推证,否则,仅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推理,就不是反证法;(3)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已知事实相矛盾等,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易误警示——不等式证明中的易误点[典例] (2011·安徽高考)(1)设x ≥1,y ≥1,证明x +y +1xy ≤1x +1y +xy ;(2)设1<a ≤b ≤c ,证明log a b +log b c +log c a ≤log b a +log c b +log a c . 证明:(1)由于x ≥1,y ≥1,所以x +y +1xy ≤1x +1y +xy ⇐⇒ xy (x +y )+1≤y +x +(xy )2.将上式中的右式减左式,得[y +x +(xy )2]-[xy (x +y )+1]=[(xy )2-1]-[xy ·(x +y )-(x +y )]=(xy +1)(xy -1)-(x +y )(xy -1)=(xy -1)(xy -x -y +1)=(xy -1)(x -1)(y -1).既然x ≥1,y ≥1,所以(xy -1)(x -1)(y -1)≥0,从而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 (2)设log a b =x ,log b c =y ,由对数的换底公式得 log c a =1xy ,log b a =1x ,log c b =1y ,log a c =xy .于是,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即为 x +y +1xy ≤1x +1y +xy ,其中x =log a b ≥1,y =log b c ≥1.故由(1)可知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 [易误辨析]1.证明问题(1)有两处易误点:①不能利用分析法将其正确转化,从而无法找到证明问题的切入口;②不能灵活运用综合法将作差后的代数式变形(即分解因式),从而导致无法证明不等式成立.2.证明问题(2)时常因忽视条件“1<a ≤b ≤c ”而不能挖掘出其隐含条件,即x =log a b ,y =log b c ,从而无法证明不等式.3.在选择证明方法时,一定要有“综合性选取”的意识,明确数学证明方法不是孤立的,在实际解题时,常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运用,先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表述解答或证明过程.[变式训练] 1.设函数f (x )=x n +bx +c (n ∈N *,b ,c ∈R ).(1)设n ≥2,b =1,c =-1,证明:f (x )在区间⎝⎛⎭⎫12,1内存在唯一零点; (2)设n 为偶数,|f (-1)|≤1,|f (1)|≤1,求b +3c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解:(1)证明:当b =1,c =-1,n ≥2时,f (x )=x n +x -1. ∵f ⎝⎛⎭⎫12f (1)=⎝⎛⎭⎫12n -12×1<0,∴f (x )在⎝⎛⎭⎫12,1内存在零点. 又当x ∈⎝⎛⎭⎫12,1时,f ′(x )=nx n -1+1>0, ∴f (x )在⎝⎛⎭⎫12,1上是单调递增的.∴f (x )在⎝⎛⎭⎫12,1内存在唯一零点.(2)法一:由题意知⎩⎪⎨⎪⎧ -1≤f (-1)≤1,-1≤f (1)≤1,即⎩⎪⎨⎪⎧0≤b -c ≤2,-2≤b +c ≤0.由图象知,b +3c 在点(0,-2)处取到最小值-6, 在点(0,0)处取到最大值0,故b +3c 的最小值为-6,最大值为0. 法二:由题意知-1≤f (1)=1+b +c ≤1, 即-2≤b +c ≤0,① -1≤f (-1)=1-b +c ≤1, 即-2≤-b +c ≤0,② ①×2+②得-6≤2(b +c )+(-b +c )=b +3c ≤0,当b =0,c =-2时,b +3c =-6;当b =c =0时,b +3c =0, 所以b +3c 的最小值为-6,最大值为0.法三:由题意知⎩⎪⎨⎪⎧f (-1)=1-b +c ,f (1)=1+b +c ,解得b =f (1)-f (-1)2,c =f (1)+f (-1)-22,∴b +3c =2f (1)+f (-1)-3.又∵-1≤f (-1)≤1,-1≤f (1)≤1,∴-6≤b +3c ≤0, 当b =0,c =-2时,b +3c =-6;当b =c =0时,b +3c =0, 所以b +3c 的最小值为-6,最大值为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已知函数f (x )=⎝⎛⎭⎫12x ,a ,b 为正实数,A =f ⎝⎛⎭⎫a +b 2,B =f (ab ),C =f ⎝⎛⎭⎫2ab a +b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A .A ≤B ≤C B .A ≤C ≤B C .B ≤C ≤AD .C ≤B ≤A解析:选A a +b 2≥ab ≥2aba +b,又f (x )=⎝⎛⎭⎫12x 在R 上是单调减函数,故f ⎝ ⎛⎭⎪⎫a +b 2≤f (ab )≤f ⎝ ⎛⎭⎪⎫2ab a +b .2.(2013·成都模拟)设a ,b ∈R ,则“a +b =1”是“4ab ≤1”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若“a +b =1”,则4ab =4a (1-a )=-4⎝⎛⎭⎫a -122+1≤1;若“4ab ≤1”,取a =-4,b =1,a +b =-3,即“a +b =1”不成立;则“a +b =1”是“4ab ≤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若P =a +a +7,Q =a +3+a +4(a ≥0),则P 、Q 的大小关系是( ) A .P >Q B .P =QC .P <QD .由a 的取值确定解析:选C 假设P <Q ,要证P <Q ,只要证P 2<Q 2,只要证:2a +7+2a (a +7)<2a +7+2(a +3)(a +4),只要证a 2+7a <a 2+7a +12,只要证0<12, ∵0<12成立,∴P <Q 成立.4.(2013·银川模拟)设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给出下列判断: ①(a -b )2+(b -c )2+(c -a )2≠0; ②a >b ,a <b 及a =b 中至少有一个成立; ③a ≠c ,b ≠c ,a ≠b 不能同时成立, 其中正确判断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D .3解析:选C ①②正确;③中,a ≠b ,b ≠c ,a ≠c 可以同时成立,如a =1,b =2,c =3,故正确的判断有2个.5.不相等的三个正数a ,b ,c 成等差数列,并且x 是a ,b 的等比中项,y 是b ,c 的等比中项,则x 2,b 2,y 2三数( )A .成等比数列而非等差数列B .成等差数列而非等比数列C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D .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解析:选B由已知条件,可得⎩⎪⎨⎪⎧a +c =2b ,①x 2=ab , ②y 2=bc . ③由②③得⎩⎨⎧a =x 2b,c =y2b ,代入①,得x 2b +y 2b=2b ,即x 2+y 2=2b 2.故x 2,b 2,y 2成等差数列.6.在R 上定义运算:⎪⎪⎪⎪⎪⎪ab cd =ad -bc .若不等式⎪⎪⎪⎪⎪⎪x -1 a -2a +1 x ≥1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最大值为( )A .-12B .-32C.12D.32解析:选D 据已知定义可得不等式x 2-x -a 2+a +1≥0恒成立,故Δ=1-4(-a 2+a +1)≤0,解得-12≤a ≤32,故a 的最大值为3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7.某同学准备用反证法证明如下一个问题:函数f (x )在[0,1]上有意义,且f (0)=f (1),如果对于不同的x 1,x 2∈[0,1],都有|f (x 1)-f (x 2)|<|x 1-x 2|,求证:|f (x 1)-f (x 2)|<12.那么他的反设应该是________.答案:“∃x 1,x 2∈[0,1],使得|f (x 1)-f (x 2)|<|x 1-x 2|则|f (x 1)-f (x 2)|≥12”8.(2013·株洲模拟)已知a ,b ,μ∈(0,+∞)且1a +9b =1,则使得a +b ≥μ恒成立的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a ,b ∈(0,+∞)且1a +9b=1,∴a +b =(a +b )⎝⎛⎭⎫1a +9b =10+⎝⎛⎭⎫9a b +ba ≥10+29=16, ∴a +b 的最小值为16.∴要使a +b ≥μ恒成立,需16≥μ,∴0<μ≤16. 答案:(0,16]9.若二次函数f (x )=4x 2-2(p -2)x -2p 2-p +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点c ,使f (c )>0,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法一:(补集法)令⎩⎪⎨⎪⎧f (-1)=-2p 2+p +1≤0,f (1)=-2p 2-3p +9≤0,解得p ≤-3或p ≥32,故满足条件的p 的范围为⎝⎛⎭⎫-3,32. 法二:(直接法)依题意有f (-1)>0或f (1)>0, 即2p 2-p -1<0或2p 2+3p -9<0, 得-12<p <1或-3<p <32,故满足条件的p 的取值范围是⎝⎛⎭⎫-3,32. 答案:⎝⎛⎭⎫-3,3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0.已知a >0,1b -1a >1,求证:1+a >11-b .证明:∵1b -1a >1,a >0,∴0<b <1, 要证1+a >11-b ,只需证1+a ·1-b >1,只需证1+a -b -ab >1,只需证a -b -ab >0, 即a -b ab >1,即1b -1a>1. 这是已知条件,所以原不等式成立.11.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2,S 3=9+3 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2)设b n =S nn(n ∈N *),求证: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解:(1)由已知得⎩⎪⎨⎪⎧a 1=2+1,3a 1+3d =9+32,解得d =2,故a n =2n -1+2,S n =n (n +2). (2)证明:由(1)得b n =S nn=n + 2.假设数列{b n }中存在三项b p ,b q ,b r (p ,q ,r 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b 2q =b p b r .即(q +2)2=(p +2)(r +2). ∴(q 2-pr )+2(2q -p -r )=0.∵p ,q ,r ∈N *,∴⎩⎪⎨⎪⎧q 2-pr =0,2q -p -r =0.∴⎝⎛⎭⎪⎫p +r 22=pr ,(p -r )2=0. ∴p =r . 与p ≠r 矛盾.∴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等比数列.12.已知{a n }是正数组成的数列,a 1=1,且点(a n ,a n +1)(n ∈N *)在函数y =x 2+1的图象上.(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 n }满足b 1=1,b n +1=b n +2a n , 求证:b n ·b n +2<b 2n +1.解:(1)由已知得a n +1=a n +1,则a n +1-a n =1,又a 1=1,所以数列{a n }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a n =1+(n -1)×1=n .(2)由(1)知,a n =n ,从而b n +1-b n =2n . b n =(b n -b n -1)+(b n -1-b n -2)+…+(b 2-b 1)+b 1 =2n -1+2n -2+…+2+1=1-2n 1-2=2n-1. 因为b n ·b n +2-b 2n +1=(2n -1)(2n +2-1)-(2n +1-1)2 =(22n +2-2n +2-2n +1)-(22n +2-2·2n +1+1) =-2n <0,所以b n ·b n +2<b 2n +1.1.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 a +b 2+lg b +c 2+lg c +a 2>lg a +lg b +lg c .证明:要证lg a +b 2+lg b +c 2+lg c +a2>lg a +lg b +lg c ,只需证lg ⎝⎛⎭⎪⎫a +b 2·b +c 2·c +a 2>lg(a ·b ·c ), 只需证a +b 2·b +c 2·c +a 2>abc .(中间结果)∵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由基本不等式得:a +b 2≥ab >0,b +c 2≥bc >0,c +a 2≥ac >0, 且上三式中由于a ,b ,c 不全相等,故等号不同时成立. ∴a +b 2·b +c 2·c +a 2>a ·b ·c .(中间结果) ∴lg a +b 2+lg b +c 2+lg c +a 2>lg a +lg b +lg c .2.如图,已知BE ,CF 分别为△ABC 的边AC ,AB 上的高,G 为EF 的中点,H 为BC 的中点.求证:HG ⊥EF .证明:连接HE ,HF ,由CF ⊥AB ,且H 是BC 的中点,可知FH 是Rt △BCF 斜边上的中线,所以HF =12BC .同理可证HE =12BC .所以HF =HE ,从而△EHF 为等腰三角形. 又G 为EF 的中点,所以HG ⊥EF .3.已知a 1+a 2+a 3+a 4>100,求证:a 1,a 2,a 3,a 4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25. 证明:假设a 1,a 2,a 3,a 4均不大于25,即a 1≤25,a 2≤25,a 3≤25,a 4≤25, 则a 1+a 2+a 3+a 4≤25+25+25+25=100, 这与已知a 1+a 2+a 3+a 4>100矛盾,故假设错误. 所以a 1,a 2,a 3,a 4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25.4.如图,已知两个正方形ABCD 和DCEF 不在同一平面内,M ,N 分别为AB,DF的中点.(1)若CD=2,平面ABCD⊥平面DCEF,求直线MN的长;(2)用反证法证明:直线ME与BN是两条异面直线.解:(1)如图,取CD的中点G,连接MG,NG.因为ABCD,DCEF为正方形,且边长为2,所以MG⊥CD,MG=2,NG= 2.因为平面ABCD⊥平面DCEF,所以MG⊥平面DCEF,可得MG⊥NG.所以MN=MG2+NG2= 6.(2)证明:假设直线ME与BN共面,则AB⊂平面MBEN,且平面MBEN与平面DCEF交于EN,由已知,两正方形不共面,故AB⊄平面DCEF.又AB∥CD,所以AB∥平面DCEF,而EN为平面MBEN与平面DCEF的交线,所以AB∥EN.又AB∥CD∥EF,所以EN∥EF,这与EN∩EF=E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ME与BN不共面,它们是异面直线.。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考纲传真]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3.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4.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知识通关】1.直接证明(1)综合法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的证明方法.(2)分析法定义: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的证明方法.2.间接证明——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3.数学归纳法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常用结论]利用归纳假设的技巧在推证n=k+1时,可以通过凑、拆、配项等方法用上归纳假设.此时既要看准目标,又要掌握n=k与n=k+1之间的关系.在推证时,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方法都可以应用.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第一步是验证当n =1时结论成立.( )(2)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 )(3)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4)用反证法证明结论“a >b ”时,应假设“a <b ”.( )[答案](1)× (2)× (3)× (4)×2.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a n +1=1-a n +21-a(a ≠1,n ∈N *)”时,在验证n =1成立时,左边应该是( )A .1B .1+aC .1+a +a 2D .1+a +a 2+a 3C3.命题“对于任意角θ,cos 4θ-sin 4θ=cos 2θ”的证明:“cos 4θ-sin 4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过程应用了 ( )A .分析法B .综合法C .综合法、分析法结合使用D .间接证法B4.设a ,b ,c 都是正数,则a +1b ,b +1c ,c +1a 三个数( )A .都大于2B .都小于2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D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n -1)2+n 2+(n -1)2+…+22+12=n (2n 2+1)3时,由n =k 的假设到证明n =k +1时,等式左边应添加的式子是( ) A .(k +1)2+2k 2B .(k +1)2+k 2C .(k +1)2D .13(k +1)[2(k +1)2+1] B分析法的应用1.若a ,b ∈(1,+∞),证明a +b <1+ab .[证明] 要证a +b <1+ab ,只需证(a +b )2<(1+ab )2,只需证a +b -1-ab <0,即证(a -1)(1-b )<0.因为a >1,b >1,所以a -1>0,1-b <0,即(a -1)(1-b )<0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2.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求证:1a +b +1b +c =3a +b +c. [证明] 要证1a +b +1b +c =3a +b +c , 即证a +b +c a +b +a +b +c b +c =3,也就是c a +b +a b +c=1, 只需证c (b +c )+a (a +b )=(a +b )(b +c ),需证c 2+a 2=ac +b 2,又△ABC 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故B =60°,由余弦定理,得b 2=c 2+a 2-2ac cos 60°,即b 2=c 2+a 2-ac ,故c 2+a 2=ac +b 2成立.于是原等式成立.[方法总结] (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解决的关键.(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综合法的应用【例1】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3a n -2S n =2.(1)证明{a n }是等比数列并求出通项公式a n ;(2)求证:S 2n +1-S n S n +2=4×3n .[证明] (1)因为3a n -2S n =2,所以3a n +1-2S n +1=2,所以3a n +1-3a n -2(S n +1-S n )=0.因为S n +1-S n =a n +1,所以a n +1a n=3,所以{a n }是等比数列. 当n =1时,3a 1-2S 1=2,又S 1=a 1,所以a 1=2.所以{a n }是以2为首项,以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 n =2×3n -1.(2)由(1)可得S n =3n -1,S n +1=3n +1-1,S n +2=3n +2-1,故S 2n +1-S n S n +2=(3n +1-1)2-(3n -1)(3n +2-1)=4×3n , 即S 2n +1-S n S n +2=4×3n .[方法总结] (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命题)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结论的真实性. (2)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证明:(1)ab +bc +ac ≤13; (2)a 2b +b 2c +c 2a ≥1.[证明] (1)由a 2+b 2≥2ab ,b 2+c 2≥2bc ,c 2+a 2≥2ac ,得a 2+b 2+c 2≥ab +bc +ca ,由题设得(a +b +c )2=1,即a 2+b 2+c 2+2ab +2bc +2ca =1.所以3(ab +bc +ca )≤1,即ab +bc +ca ≤13. (2)因为a ,b ,c 均为正数,a 2b +b ≥2a ,b 2c +c ≥2b ,c 2a +a ≥2c ,故a 2b +b 2c +c 2a +(a +b +c )≥2(a +b +c ),即a 2b +b 2c +c 2a ≥a +b +c ,所以a 2b +b 2c +c 2a ≥1.反证法的应用【例2】设a>0,b>0,且a+b=1a+1b.证明:(1)a+b≥2;(2)a2+a<2与b2+b<2不可能同时成立.[证明]由a+b=1a+1b=a+bab,a>0,b>0,得ab=1.(1)由基本不等式及ab=1,有a+b≥2ab=2,即a+b≥2.(2)假设a2+a<2与b2+b<2同时成立,则由a2+a<2及a>0,得0<a<1;同理,0<b<1,从而ab<1,这与ab=1矛盾.故a2+a<2与b2+b<2不可能同时成立.[方法总结]用反证法证明问题的步骤(1)反设:假定所要证的结论不成立,而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否定结论)(2)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由此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定义、公理、定理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推导矛盾) (3)立论:因为推理正确,所以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原命题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原命题成立.(命题成立)n n(1)求证:数列{S n}不是等比数列;(2)数列{S n}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解](1)证明:假设数列{S n}是等比数列,则S22=S1S3,即a21(1+q)2=a1·a1·(1+q+q2),因为a1≠0,所以(1+q)2=1+q+q2,即q=0,这与公比q≠0矛盾,所以数列{S n}不是等比数列.(2)当q=1时,S n=na1,故{S n}是等差数列;当q≠1时,{S n}不是等差数列.假设{S n}是等差数列,则2S2=S1+S3,即2a1(1+q)=a1+a1(1+q+q2),得q=0,这与公比q≠0矛盾.综上,当q=1时,数列{S n}是等差数列;当q≠1时,数列{S n}不是等差数列.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例3】 已知f (n )=1+123+133+143+…+1n 3,g (n )=32-12n 2,n ∈N *. (1)当n =1,2,3时,试比较f (n )与g (n )的大小关系;(2)猜想f (n )与g (n )的大小关系,并给出证明.[解] (1)当n =1时,f (1)=1,g (1)=1,所以f (1)=g (1);当n =2时,f (2)=98,g (2)=118,所以f (2)<g (2); 当n =3时,f (3)=251216,g (3)=312216, 所以f (3)<g (3).(2)由(1)猜想,f (n )≤g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2,3时,不等式显然成立.②假设当n =k (k >3,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123+133+143+…+1k 3<32-12k 2, 则当n =k +1时,f (k +1)=f (k )+1(k +1)3<32-12k 2+1(k +1)3. 因为12(k +1)2-⎣⎢⎡⎦⎥⎤12k 2-1(k +1)3 =k +32(k +1)3-12k 2=-3k -12(k +1)3k 2<0, 所以f (k +1)<32-12(k +1)2=g (k +1).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n ∈N *,都有f (n )≤g (n )成立. [方法总结] 1.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应注意的问题(1)当遇到与正整数n 有关的不等式证明时,应用其他办法不容易证,则可考虑应用数学归纳法.(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 =k 成立,推证n =k +1时也成立,证明时用上归纳假设后,可采用分析法、综合法、求差(求商)比较法、放缩法、构造函数法等证明方法.2.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探索与正整数n 有关的未知问题、存在性问题,其基本模式是“归纳—猜想—证明”,即先由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然后经逻辑推理论证结论的正确性.n n n n +1S 3=15.(1)求a 1,a 2,a 3的值;(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解] (1)由S n =2na n +1-3n 2-4n ,得S 2=4a 3-20,S 3=S 2+a 3=5a 3-20.又S 3=15,∴a 3=7,S 2=4a 3-20=8.∵S 2=S 1+a 2=(2a 2-7)+a 2=3a 2-7,∴a 2=5,a 1=S 1=2a 2-7=3.综上知a 1=3,a 2=5,a 3=7.(2)由(1)猜想a n =2n +1(n ∈N *),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猜想显然成立;②假设当n =k (k ∈N *,且k ≥2)时,有a k =2k +1成立,则S k =3+5+7+…+(2k +1)=3+(2k +1)2·k =k (k +2). 又S k =2ka k +1-3k 2-4k ,∴k (k +2)=2ka k +1-3k 2-4k ,解得a k +1=2k +3=2(k +1)+1,即当n =k +1时,猜想成立.由①②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n ∈N *).。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与数学归纳法
2
2
2
由于三个不等式中的等号不能同时成立,故 a 1 + b 1 + c 1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数学(理科) 第十二章 12.2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与数学归纳法
<4.
ab
a2 b2
(法二)由( 2 )2≤ 2
⇒a+b≤
2(a2 b2 )
,
于是 a 1 + b 1≤ 2(a 1 b 1) ,同理: c 1 +1≤ 2(c 11) ,
a1 b1 a2 b2
an bn 12
【分析】(1)利用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得出an与bn的关系式,
求出a2,a3,a4及b2,b3,b4的值归纳出其通项公式,然后利用数学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数学(理科) 第十二章 12.2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与数学归纳法
归纳法给予证明;(2)利用裂项法证明.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数学(理科) 第十二章 12.2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与数学归纳法
§12.2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与数学归纳法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一、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两类基本的证明方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综合法和分析 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 时常用的思维方式.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数学(理科) 第十二章 12.2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与数学归纳法
这与f(1)+f(3)-2f(2)=2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数学(理科) 第十二章 12.2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与数学归纳法
题型3 分析法的运用
例3
已知a>0,求证:
a2
1 a2
-
2
新高考数学文科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10.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含答案详析)
第 2 讲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a n是一个与 n 没关的常数,则该常数的可能值的会合为() 1.等差数列 { a n } 中, a 2nA . {1}1B. 1,21C. 2D. 0, 1, 12 222 2≤ 0,只需证明 ()2.要证: a+ b- 1-a b A . 2ab -1- a 2 b 2≤ 02 2- 1- a 4+ b 4 B . a + b ≤ 02a + b22C.- 1- a b ≤ 0D . (a 2- 1)(b 2-1) ≥ 03.若 a , b , c 是不全相等的实数,求证: a 2+ b 2+ c 2≥ ab + bc + ac.其证明过程以下:∵ a ,b , c ∈ R ,∴ a 2+ b 2≥2ab , b 2+ c 2≥ 2bc , a 2+ c 2≥ 2ac. 又 a ,b , c 不全相等,∴ 2(a 2+ b 2+ c 2) ≥2(ab + bc + ac) ,∴ a 2+ b 2+c 2 ≥ ab + bc + ac.此证法是 ( )A .剖析法B .综合法C .反证法D .剖析法与综合法并用4.以下是证明 7- 1> 11- 5的过程,其证法是 ( )要证 7-1> 11- 5, 只需证7+ 5> 11+ 1,即证 ( 7+ 5)2>( 11+ 1)2,即证35> 11,即证 35>11.35>11 明显建立,∴ 7- 1> 11- 5.A .剖析法B .综合法C .间接证法D .剖析法与综合法并用1,b + 1, c +1(5.已知 a , b ,c 都是正数,则三数 a +)bc aA .都大于 2B .都小于 2C .起码有一个不大于 2D .起码有一个不小于 26. α, β是两个不一样的平面, m , n 是平面 α及 β以外的两条不一样的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 m ⊥ n ;② α⊥ β;③ n ⊥ β;④ m ⊥ α.以此中的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以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表中的对数值有且仅有一个是错误的:x3 5 8 915lg x 2a - b 请将错误的一个更正为a + c 3- 3a - 3c________________.4a -2b3a - b + c + 18. (2013 年湖北 )已知等比数列 { a n } 知足: |a 2- a 3|= 10,a 1a 2a 3= 125.(1)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2)能否存在正整数m,使得1+1++1≥ 1?若存在,求m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12a ma a请说明原因.9.(2012 年广东广州一模) 已知等差数列 { a n} 的公差 d≠ 0,它的前 n 项和为 S n,若 S5=70,且 a2, a7,a22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 { a n} 的通项公式;113(2)设数列S n的前 n 项和为T n,求证:6≤ T n<8.第 2 讲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 B 2.D 3.B 4.A5.D6.若①③④,则②或若②③④,则① 分析: 依题意可得以下四个命题:(1)m ⊥n , α⊥ β, n ⊥β? m ⊥ α; (2)m ⊥ n , α⊥ β, m ⊥ α? n ⊥ β; (3)m ⊥n , n ⊥ β, m ⊥ α? α⊥β; (4) α⊥β, n ⊥ β,m ⊥α? m ⊥ n. 不难发现,命题 (3) ,(4) 为真命题,而命题 (1), (2)为假命题.7. lg15 =3a - b +c 分析: 假如 lg3 =2a - b 是正确的,那么 lg9 = 2lg3 = 2(2a - b)= 4a- 2b ;假如 lg3 = 2a - b 是错误的,那么 lg9 = 4a - 2b 也是错误的,这与题意矛盾.反过来, lg9= 4a -2b 也不是错误的,不然 lg3= 2a - b 是错误的.相同,假如 lg5 = a + c ,那么 lg8=3lg2 = 3(1- lg5) = 3(1- a -c) ,假如 lg5 = a + c 是错误的,那么 lg8 =3- 3a - 3c ,也错误,这与题意矛盾;明显 lg8= 3- 3a - 3c 也不是错误的, 不然 lg5= a +c 也错误.∴ lg15 = lg(3 × 5)=lg3 +lg5= (2a - b)+ (a + c)= 3a -b + c ,∴应将最后一个错误的更正为lg15 = 3a - b + c.8. 解: (1)由已知条件得: a 2= 5,又 a 2|q - 1|=10,∴ q =- 1 或 3.∴数列 { a n } 的通项 a n =- 5·(- 1) n -1 或 a n = 5×3n -2.1+1+ + 1 =- 1或 0,不存在这样的正整数 m ;(2)若 q =- 1, a 1 a 2a m 5 若 q =3, 1 + 1 + + 1 =91 m 9a 2 a 10 1- 3< 10<1.a m.综上所述,不存在这样的正整数9. (1) 解: ∵数列 { a n } 是等差数列,∴ a n = a 1+(n -1)d , S n = na 1+ n n - 1d. 2S 5= 70,依题意,得 a 72= a 2 a 22,即 5a 1+ 10d = 70,解得a 1 =6,a 1+ 6d 2= a 1+ d a 1+ 21d . d = 4.∴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为 a n = 4n +2(n ∈ N *) .(2)证明: 由(1) ,可得 S n = 2n 2+ 4n.∴ 1 = 2 1 = 1 = 1 1 - 1 .nn 2n +4n 2n n + 2 4 n + 2S∴T =1+1+1+ +1 +1S -S= 11 + 11-1 +1 1-1 + +1 1-1+11- 141-34 2 44 35 4 n - 1 n + 1 4 n n + 2 = 11+ 1- 1 - 142 n + 1 n + 2 = 3-1 1 + 18 4 n + 1 n + 2 .∵T -3=- 11 +13n 8 4 n + 1 n + 2 <0,∴ T n <8.∵ T n +1- T n =11 - 1,∴数列 { T n } 是递加数列.4 n + 1 n +3∴ T n ≥ T 1= 1.6∴ 1≤T n <3.68。
高三数学一轮总结复习目录
高三数学一轮总结复习目录理科数学 -模拟试题分类目录1第一章会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会合的观点与运算专题 1 会合的含义与表示、会合间的基本关系专题 2 会合的基本运算专题 3 与会合有关的新观点问题1.2 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专题 1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命题真假的判断专题 2 充足条件和必需条件专题 3 充足、必需条件的应用与研究(利用关系或条件求解参数范围问题)1.3 简单的逻辑联络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专题 1 含有简单逻辑联络词的命题的真假专题 2 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专题 3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认专题 4 利用逻辑联络词求参数范围第二章函数2.1 函数及其表示专题 1 函数的定义域专题 2 函数的值域专题 3 函数的分析式专题 4 分段函数2.2 函数的单一性与最值专题 1 确立函数的单一性(或单一区间)专题 2 函数的最值专题 3 单一性的应用2.3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专题 1 奇偶性的判断专题 2 奇偶性的应用专题 3 周期性及其应用2.4 指数与指数函数专题 1 指数幂的运算专题 2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应用专题 3 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2.5 对数与对数函数专题 1 对数的运算专题 2 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应用专题 3 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2.6 幂函数与二次函数专题 1 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专题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7 函数的图像专题 1 函数图象的辨别专题 2 函数图象的变换专题 3 函数图象的应用2.8 函数与方程专题 1 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判断专题 2 函数零点、方程根的个数专题 3 函数零点的综合应用2.9 函数的应用专题 1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模型专题 2 分段函数模型2专题 3 指数型、对数型函数模型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的观点及运算专题 1 导数的观点与几何意义专题 2 导数的运算3.2 导数与函数的单一性、极值、最值专题 1 导数与函数的单一性专题 2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专题 3 导数与函数的最值3.3 导数的综合应用专题 1 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专题 2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零点或方程的根专题 3 利用导数解决不等式的有关问题3.4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专题 1 定积分的计算专题 2 利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专题 4 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4.1 三角函数的观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引诱公式专题 1 三角函数的观点专题 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专题 3 引诱公式4.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专题 1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值专题 2 三角函数的单一性专题 3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和对称性4.3 函数 y = A sin(wx +j ) 的图像及应用专题 1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变换专题 2 函数 y=Asin( ωx+φ ) 图象及性质的应用4.4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与正切公式专题 1 非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专题 2 含条件的求值、求角问题专题 3 两角和与差公式的应用4.5 三角恒等变换专题 1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专题 2 给角求值与给值求角专题 3 三角变换的综合问题4.6 解三角形专题 1 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专题 2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专题 3 丈量距离、高度及角度问题专题 4 与平面向量、不等式等综合的三角形问题第五章平面向量5.1 平面向量的观点及线性运算专题 1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几何意义专题 2 向量共线定理及应用专题 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5.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向量的坐标表示专题 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3专题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专题 3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5.3 平面向量的数目积专题 1 平面向量数目积的运算专题 2 平面向量数目积的性质专题 3 平面向量数目积的应用5.4 平面向量的应用专题 1 平面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专题 2 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专题 3 平面向量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专题 4 平面向量在分析几何中的应用第六章数列6.1 数列的观点与表示专题 1 数列的观点专题 2 数列的通项公式6.2 等差数列及其前 n 项和专题 1 等差数列的观点与运算专题 2 等差数列的性质专题 3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与最值6.3 等比数列及其前 n 项和专题 1 等比数列的观点与运算专题 2 等比数列的性质专题 3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6.4 数列乞降专题 1 分组乞降与并项乞降专题 2 错位相减乞降专题 3 裂项相消乞降6.5 数列的综合应用专题 1 数列与不等式相联合问题专题 2 数列与函数相联合问题专题 3 数列中的研究性问题第七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7.1 不等关系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专题 1 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专题 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专题 3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建立问题7.2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专题 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地区问题专题 2 与目标函数有关的最值问题专题 3 线性规划的实质应用7.3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专题 1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专题 2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专题 3 基本不等式的实质应用7.4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专题 1 概括推理专题 2 类比推理专题 3 演绎推理7.5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专题 1 综合法4专题 2 剖析法专题 3 反证法7.6 数学概括法专题 1 用数学概括法证明等式专题 2 用数学概括法证明不等式专题 3 概括-猜想-证明第八章立体几何8.1 空间几何体的构造及其三视图和直观图专题 1 空间几何体的构造专题 2 三视图与直观图8.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专题 1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专题 2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专题 3 组合体的“接”“切”综合问题8.3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地点关系专题 1 平面的基天性质及应用专题 2 空间两条直线的地点关系专题 3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8.4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1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基本问题专题 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3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8.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1 垂直关系的基本问题专题 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3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4 空间中的距离问题专题 5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折叠、研究类)8.6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专题 1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专题 2 共线定理、共面定理的应用专题 3 空间向量的数目积及其应用8.7 空间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专题 1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专题 2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研究性问题专题 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第九章分析几何9.1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直线的方程专题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专题 2 直线的方程9.2 点与直线、两条直线的地点关系专题 1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专题 2 直线的交点问题专题 3 距离公式专题 4 对称问题9.3 圆的方程专题 1 求圆的方程专题 2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专题 3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59.4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地点关系专题 1 直线与圆的地点关系专题 2 圆与圆的地点关系专题 3 圆的切线与弦长问题专题 4 空间直角坐标系9.5 椭圆专题 1 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专题 2 椭圆的几何性质专题 3 直线与椭圆的地点关系9.6 双曲线专题 1 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专题 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9.7 抛物线专题 1 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专题 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专题 3 直线与抛物线的地点关系9.8 直线与圆锥曲线专题 1 轨迹与轨迹方程专题 2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专题 3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定点问题专题 4 圆锥曲线中的存在、研究性问题第十章统计与统计事例10.1 随机抽样专题 1 简单随机抽样专题 2 系统抽样专题 3 分层抽样10.2 用样本预计整体专题 1 频次散布直方图专题 2 茎叶图专题 3 样本的数字特点专题 4 用样本预计整体10.3 变量间的有关关系、统计事例专题 1 有关关系的判断专题 2 回归方程的求法及回归剖析专题 3 独立性查验第十一章计数原理1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专题 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专题 2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专题 3 两个计数原理的综合应用11.2 摆列与组合专题 1 摆列问题专题 2 组合问题专题 3 摆列、组合的综合应用11.3 二项式定理专题 1 通项及其应用专题 2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与各项系数和专题 3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612.1 随机事件的概率专题 1 事件的关系专题 2 随机事件的频次与概率专题 3 互斥事件、对峙事件12.2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专题 1 古典概型的概率专题 2 古典概型与其余知识的交汇(平面向量、直线、圆、函数等)专题 3 几何概型在不一样测度中的概率专题 4 生活中的几何概型问题12.3 失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散布列专题 1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散布列的性质专题 2 求失散型随机变量的散布列专题 3 超几何散布12.4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专题 1 简单的均值、方差问题专题 2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专题 3 均值与方差在决议中的应用12.5 二项散布与正态散布专题 1 条件概率专题 2 互相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专题 3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散布专题 4 正态散布下的概率第十三章算法初步、复数13.1 算法与程序框图专题 1 次序构造专题 2 条件构造专题 3 循环构造13.2 基本算法语句专题 1 输入、输出和赋值语句专题 2 条件语句专题 3 循环语句13.3 复数专题 1 复数的有关观点专题 2 复数的几何意义专题 3 复数的代数运算第十四章选修模块14.1 几何证明选讲专题 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定理专题 2 相像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3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专题 4 圆周角、弦切角及圆的切线专题 5 圆内接四边形的判断及性质专题 6 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断专题 7 与圆有关的比率线段14.2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专题 1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专题 2 直角坐标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的互化专题 3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求解专题 4 曲线的参数方程的求解专题 5 参数方程与一般方程的互化7专题 6 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的应用14.3 不等式选讲专题 1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专题 2 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的应用专题 3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问题专题 4 不等式的证明8。
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学案有答案
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学案有答案学案38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导学目标: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及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及特点.自主梳理.直接证明综合法①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________,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②框图表示:P⇒Q1→Q1⇒Q2→Q2⇒Q3→…→Qn⇒Q.分析法①定义:从________________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__________,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②框图表示:Q⇐P1→P1⇐P2→P2⇐P3→…→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间接证明反证法:假设原命题__________,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________,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自我检测.分析法是从要证的结论出发,寻求使它成立的A.充分条件B.必要条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用反证法证明“如果a>b,那么3a>3b”的假设内容应是A.3a=3bB.3a0,证明:a2b+b2c+c2a≥a+b+c.探究点二分析法例2 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a+b2+lgb+c2+lgc+a2>lga+lgb+lgc.变式迁移2 已知a>0,求证:a2+1a2-2≥a+1a-2.探究点三反证法例3 若x,y都是正实数,且x+y>2,求证:1+xy|a2b+ab2-2abab|成立.证明时注意提取公因式及配方法的运用.【答题模板】解由题意得x2-1>1,即x2-1>1或x2-1<-1.[2分]由x2-1>1,得x2>2,即x<-2或x>2;由x2-1<-1,得x∈∅.综上可知x的取值范围为∪.[4分]证明由题意知即证a3+b3-2abab>a2b+ab2-2abab成立.[6分]∵a≠b,且a、b都为正数,∴a3+b3-2abab a32b32-2a3b3a3-b32=2,a2b+ab2-2abab=ab a+b-2ab ab2=2,[8分] 即证2-2>0,即证>0,a-b a+b a-b a+b0,[10分]即证2>0,∵a、b都为正数且a≠b,∴上式成立.故原命题成立.[12分]【突破思维障碍】.准确理解题意,提炼出相应不等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代数式|a3+b3-2abab|与|a2b+ab2-2abab|中的绝对值符号去掉为后续等价变形提供了方便.【易错点剖析】.推理论证能力较差,绝对值符号不会去..运用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进行式子的等价变形或中间变形出错..综合法是从条件推导到结论的思维方法,它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的结论.即由因导果..分析法是从待证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寻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或已被证明的事实.即执果索因,用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书写,这样比较有条理,叫分析综合法..用反证法证明问题的一般步骤:反设:假定所要证的结论不成立,即结论的反面成立;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由此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与已知条件、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结论:因为推理正确,所以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结论成立.一、选择题.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 +c=0有有理数根,那么a、b、c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时,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A.假设a、b、c都是偶数B.假设a、b、c都不是偶数c.假设a、b、c至多有一个偶数D.假设a、b、c至多有两个偶数.a,b,c为互不相等的正数,且a2+c2=2bc,则下列关系中可能成立的是A.a>b>cB.b>c>ac.b>a>cD.a>c>b.设a、b、c∈,P=a+b-c,Q=b+c-a,R=c+a -b,则“PQR>0”是“P、Q、R同时大于零”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c.充分且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已知a、b是非零实数,且a>b,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A.bab2c.|a+b|>|a-b|D.1ab2>1a2b.如果△A1B1c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A2B2c2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A.△A1B1c1和△A2B2c2都是锐角三角形B.△A1B1c1和△A2B2c2都是钝角三角形c.△A1B1c1是钝角三角形,△A2B2c2是锐角三角形D.△A1B1c1是锐角三角形,△A2B2c2是钝角三角形二、填空题.某同学准备用反证法证明如下一个问题:函数f在[0,1]上有意义,且f=f,如果对于不同的x1,x2∈[0,1],都有|f-f|0,求证:a3+b3+c3≥13.1.已知a、b、c∈,求证:b,c,a不能同时大于14.学案38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自主梳理.①推理论证成立①要证明的结论充分条.不成立矛盾自我检测.A [由分析法的定义可知.].D [因为3a>3b的否定是3a≤3b,即3a=3b或3a0.A中|a-b|+|c-b|≥|-|=|a-c|,B作差可证;c移项平方可证.].A [由所给的定义运算知a⊕c=c,d⊗c=a.].c [a+b+c=x+1y+y+1z+z+1x≥6,因此a、b、c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课堂活动区例1 解题导引综合法证明不等式,要特别注意基本不等式的运用和对题设条件的运用.这里可从基本不等式相加的角度先证得a2+b2+c2≥ab+bc+ca成立,再进一步得出结论.证明∵a2+b2≥2ab,b2+c2≥2bc,c2+a2≥2ca,三式相加得a2+b2+c2≥ab+bc+ca,∴3a2+3b2+3c2≥+2=2.∴a2+b2+c2≥132;∵a2+b2+c2≥ab+bc+ca,∴a2+b2+c2+2≥ab+bc+ca+2,∴2≥3.∴原命题得证.变式迁移1 证明∵a,b,c>0,根据基本不等式,有a2b+b≥2a,b2c+c≥2b,c2a+a≥2c.三式相加:a2b+b2c+c2a+a+b+c≥2.即a2b+b2c+c2a≥a+b+c.例2 解题导引当所给的条件简单,而所证的结论复杂,一般采用分析法.含有根号、对数符号、绝对值的不等式,若从题设不易推导时,可以考虑分析法.证明要证lga+b2+lgb+c2+lgc+a2>lga+lgb+lgc,只需证lga+b2•b+c2•c+a2>lg,只需证a+b2•b+c2•c+a2>abc.因为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则a+b2≥ab>0,b+c2≥bc>0,c+a2≥ca>0.且上述三式中的等号不全成立,所以a+b2•b+c2•c+a2>abc.所以lga+b2+lgb+c2+lgc+a2>lga+lgb+lgc.变式迁移2 证明要证a2+1a2-2≥a+1a-2,只要证a2+1a2+2≥a+1a+2.∵a>0,故只要证a2+1a2+22≥a+1a+22,即a2+1a2+4a2+1a2+4≥a2+2+1a2+22a+1a+2,从而只要证2a2+1a2≥2a+1a,只要证4a2+1a2≥2a2+2+1a2,即a2+1a2≥2,而该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例3 解题导引当一个命题的结论是以“至多”、“至少”、“惟一”或以否定形式出现时,宜用反证法来证,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矛盾可以是①与已知条件矛盾,②与假设矛盾,③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④与事实矛盾等方面,反证法常常是解决某些“疑难”问题的有力工具,是数学证明中的一件有力武器.利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时,要注意与之矛盾的定理不能是用本题的结论证明的定理,否则,将出现循环论证的错误.证明假设1+xy0且y>0,所以1+x≥2y,且1+y≥2x,两式相加,得2+x+y≥2x+2y,所以x+y≤2,这与已知条件x+y>2相矛盾,因此1+xy0,∴2+2+2+>0.②①式与②式矛盾,∴假设不成立,即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课后练习区.B.c [由a2+c2>2ac⇒2bc>2ac⇒b>a,可排除A、D,令a=2,c=1,可得b=52,可知c可能成立.] .c [必要性是显然成立的,当PQR>0时,若P、Q、R 不同时大于零,则其中两个为负,一个为正,不妨设P>0,Q0矛盾,即充分性也成立.].D [ba0.∵a>b,∴a-b>0.而a可能大于0,也可能小于0,因此a>0不一定成立,即A不一定成立;a2>b2⇔>0,∵a-b>0,只有当a+b>0时,a2>b2成立,故B不一定成立;|a+b|>|a-b|⇔2>2⇔ab>0,而ab1a2b⇔a-ba2b2>0⇔a2b2>0.∵a,b非零,a>b,∴上式一定成立,因此只有D正确.] .D [由条件知,△A1B1c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均大于0,则△A1B1c1是锐角三角形,假设△A2B2c2是锐角三角形,由sinA2=cosA1=sinπ2-A1,sinB2=cosB1=sinπ2-B1,sinc2=cosc1=sinπ2-c1,得A2=π2-A1,B2=π2-B1,c2=π2-c1,那么,A2+B2+c2=π2,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π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A2B2c2是钝角三角形.].“∃x1,x2∈[0,1],使得|f-f|0,∴≥2ab,∴a3+b3+a2b+ab2≥2ab=2a2b+2ab2,∴a3+b3≥a2b+ab2.同理,b3+c3≥b2c+bc2,a3+c3≥a2c+ac2,将三式相加得,≥a2b+ab2+b2c+bc2+a2c+ac2.∴3≥++=.∴a3+b3+c3≥13.1.证明方法一假设三式同时大于14,即b>14,c>14,a>14,∵a、b、c∈,∴三式同向相乘得bca>164.又a≤1-a+a22=14,同理b≤14,c≤14,∴abc≤164,这与假设矛盾,故原命题正确.方法二假设三式同时大于14,∵00,1-a b21-a b>14=12,1-b c2>121-c a2>12,三式相加得32>32,这是矛盾的,故假设错误,∴原命题正确.。
高考数学(人教A版理科)一轮复习课件74第四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3)×.归纳奠基n=n0时,n0不一定等于1,可以是不小于1的任意一个正整数.
【易错点索引】
【教材·基础自测】 1.(选修2-2 P87例2改编)欲证 2 3 6 7,只需证 ( )
A .( 2 7 )2 ( 3 6 )2 B.( 2 6 )2 ( 3 7 )2 C .( 2 3 )2 ( 6 7 )2 D .( 2 3 6 )2 ( 7 )2
3.(选修2-2 P96习题T1(1)改编)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1+ 1 + 1 +…+ 1 <f(n)(n≥2,n∈N*)的过程,由n=k到n=k+1时左边增加了( )
23
2n 1
项
项
k-1项
k项
【解析】选D.由题意,n=k时,最后一项为 1 ,n=k+1时,最后一项为 1 ,
2k 1
2 k1 1
【知识点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 )
(2)分析法与反证法都是从结论出发,是相同的证明方法.
()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第一步一定是验证n=1时结论成立. ( )
提示:(1)×.寻找的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2)×.分析法是执果索因,反证法是否定结论推矛盾,是不一样的证明方法.
【解析】选A.欲证 2 3 6 7,只需证 2 7<3 6,只需证
( 2 7)2( 3 6)2.
2.(选修2-2 P91习题A组T1改编)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b为实数,则方程 x2+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 ) A.方程x2+ax+b=0没有实根 B.方程x2+ax+b=0至多有一个实根 C.方程x2+ax+b=0至多有两个实根 D.方程x2+ax+b=0恰好有两个实根 【解析】选A.因为“方程x2+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方程x2+ax+b=0有 一个实根或两个实根”,所以该命题的否定是“方程x2+ax+b=0没有实根”.
2022版高考数学北师大版一轮:第七章第四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2)要证 a+21 + b+12 ≤2,
只需证a+12 +b+21 +2
a+12b+12 ≤4,
又a+b=1,故只需证
a+21b+12 ≤1,
只需证a+12 b+12 =ab+12 (a+b)+14 ≤1,
只需证ab≤41 .因为a>0,b>0,1=a+b≥2 ab ,所以ab≤14 ,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 +13 +…+2n1-1 <nn∈N*,n>1 时,第一步应
验证不等式( )
A.1+12 <2
B.1+12 +31 <2
C.1+12 +31 <3
D.1+12 +31 +14 <3
【解析】选B.因为n∈N*,n>1,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步应验证n=2的情况,即1+21 +13
<2.
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b为实数,则方程x3+ax+b=0至少有一个实
根”时,要作的假设是( )
A.方程x3+ax+b=0没有实根 B.方程x3+ax+b=0至多有一个实根 C.方程x3+ax+b=0至多有两个实根 D.方程x3+ax+b=0恰好有两个实根
【解析】选A.因为“方程x3+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方程x3+ ax+b=0的实根的个数大于或等于1”,因此,要作的假设是“方程x3+ax+ b=0没有实根”.
所以P2<Q2,即P<Q.
答案:P<Q
考点突破·典例探究
分析法的应用
【典例1】(1)已知实数a,b满足|a|<2,|b|<2,证明: 2|a+b|<|4+ab|; (2) 若已知a>0,b>0,a+b=1,求证: a+12 + b+12 ≤2.
推理与直接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四)含答案人教版高中数学高考真题汇编
高中数学专题复习
《推理与直接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单元过关检
测
经典荟萃,匠心巨制!独家原创,欢迎下载!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已知()f x 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的函数,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k ,若 ()2f k k ≥成立,则()()2
11f k k +≥+成立,下列命题成立的是 A .若()39f ≥成立,则对于任意1k ≥,均有()2
f k k ≥成立; B .若()416f ≥成立,则对于任意的4k ≥,均有()2
f k k <成立; C .若()749f ≥成立,则对于任意的7k <,均有()2
f k k <成立; D .若()425f =成立,则对于任意的4k ≥,均有()2
f k k ≥成立。
(汇编上海文理15)
2.右边所示的三角形数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发现的, 称为杨辉三角形, 根据图中的数构成的规律,a 所表示的数是-------------------------------( )
(A)2 (B) 4 (C) 6 (D) 8
1
1 2 1
1 3 3 1
1 4 a 4 1。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题——第4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第4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选题明细表】知识点、方法题号综合法与分析法1,6反证法3,4,7,9,12数学归纳法2,5,10,13综合应用8,11基础对点练(建议用时:25分钟)1.(2018·烟台期中)分析法是从要证的结论出发,寻求使它成立的( A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解析:因为分析法是逆向逐步找这个结论成立需要具备的充分条件;所以分析法是从要证的结论出发,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故选A.2.(2018·商丘期末)某个命题与正整数有关,若当n=k(k∈N*)时该命题成立,那么推得n=k+1时该命题成立,现已知当n=8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B )(A)当n=7时,该命题成立(B)当n=7时,该命题不成立(C)当n=9时,该命题成立(D)当n=9时,该命题不成立解析:由题意可知,原命题成立则逆否命题成立,P(n)对n=8不成立,P(n)对n=7也不成立,否则n=7时命题成立,由已知必推得n=8也成立.与当n=8时该命题不成立矛盾.故选B.3.(2018·福州期中)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a2+b2=0(a,b∈R),则a,b 全为0”,其反设正确的是( D )(A)a,b全为0(B)a,b中只有一个为0(C)a,b至少有一个为0(D)a,b至少有一个不为0解析:由于“a,b全为0(a,b∈R)”的否定为“a,b至少有一个不为0”,故选D.4.实数a,b,c满足a+2b+c=2,则( D )(A)a,b,c都是正数(B)a,b,c都大于1(C)a,b,c都小于2(D)a,b,c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解析:假设a,b,c均小于,则a+2b+c<+1+=2,与已知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a,b,c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故选D.5.(2018·河北邢台月考)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3=,n∈N*”,则当n=k+1时,应当在n=k时对应的等式的两边加上( A )(A)(k3+1)+(k3+2)+…+(k+1)3(B)k3+1(C)(k+1)3(D)解析:当n=k时,等式左端=1+2+…+k3,当n=k+1时,等式左端=1+2+…+k3+(k3+1)+(k3+2)+(k3+3)+…+(k+1)3.故选A.6.比较大小:++(用“>”或“<”填空).解析:因为(+)2=3+5+2=8+2,(+)2=2+6+2=8+2,又因为>,+>0,+>0,所以+>+.答案:>7.若下列两个方程x2+(a-1)x+a2=0,x2+2ax-2a=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解析:假设两个一元二次方程均无实根,则有即解得{a|-2<a<-1},所以当两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时,a的取值范围为(-∞,-2]∪[-1,+∞).答案:(-∞,-2]∪[-1,+∞)8.给出下列命题:①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f(x)一定不是R上的减函数;②把函数y=sin(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y=sin 2x;③“a=0”是“函数f(x)=x3+ax2(x∈R)为奇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解析:对于①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f(x)在R上不一定是增函数,但f(x)一定不是R上的减函数;故正确.对于②把函数y=sin(2x+)=sin[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y=sin 2x,故正确,对于③函数f(x)=x3+ax2(x∈R)为奇函数⇔f(-x)+f(x)=0⇔2ax2=0, ∀x∈R,2ax2=0⇔a=0.因此“a=0”是“函数f(x)=x3+ax2(x∈R)为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故不正确.答案:①②能力提升练(建议用时:25分钟)9.如果△A1B1C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A2B2C2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 D )(A)△A1B1C1和△A2B2C2都是锐角三角形(B)△A1B1C1和△A2B2C2都是钝角三角形(C)△A1B1C1是钝角三角形,△A2B2C2是锐角三角形(D)△A1B1C1是锐角三角形,△A2B2C2是钝角三角形解析:由条件知,△A1B1C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均大于0,则△A1B1C1是锐角三角形,假设△A2B2C2是锐角三角形,由题意不妨令cos A1=sin A2,cos B1=sin B2,cos C1=sin C2.由sin B2=cos B1=sin(90°-B1),得B2=90°-B1,同理,C2=90°-C1,A2=90°-A1,那么A2+B2+C2=9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又显然△A2B2C2不是直角三角形,所以△A2B2C2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10.用数学归纳法证明“5n-2n能被3整除”的第二步中,n=k+1时,为了使用假设,应将5k+1-2k+1变形为( A )(A)5(5k-2k)+3×2k(B)(5k-2k)+4×5k-2k(C)(5-2)(5k-2k)(D)2(5k-2k)-3×5k解析: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5k-2k能被3整除.当n=k+1时,5k+1-2k+1=5×5k-2×2k=5(5k-2k)+5×2k-2×2k=5(5k-2k)+3×2k故选A.11.(2017·邯郸模拟)设a,b是两个实数,给出下列条件:①a+b>1;②a+b=2;③a+b>2;④a2+b2>2;⑤ab>1.其中能推出:“a,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条件是.(填序号)解析:若a=,b=,则a+b>1,但a<1,b<1,故①推不出;若a=b=1,则a+b=2,故②推不出;若a=-2,b=-3,则a2+b2>2,故④推不出;若a=-2,b=-3,则ab>1,故⑤推不出;对于③,反证法:假设a≤1且b≤1,则a+b≤2与a+b>2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故a,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答案:③12.设a>0,b>0,且a2+b2=+.证明:a2+a<2与b2+b<2不可能同时成立. 证明:假设a2+a<2与b2+b<2同时成立,则有a2+a+b2+b<4.而由a2+b2=+得a2b2=1,因为a>0,b>0,所以ab=1.因为a2+b2≥2ab=2(当且仅当a=b=1等号成立),a+b≥2=2(当且仅当a=b=1等号成立),所以a2+a+b2+b≥2ab+2=4(当且仅当a=b=1等号成立),这与假设矛盾,故假设错误.所以a2+a<2与b2+b<2不可能同时成立.13.(2018·郑州期末)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满足:S n=,且a n>0,n∈N+.(1)求a1,a2,a3;(2)猜想{a n}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1)a 1=S1=,所以a1=-1±,又因为a n>0,所以a 1=-1,S2=a1+a2=+-1,所以a 2=-,S3=a1+a2+a3=+-1,所以a 3=-.(2)猜想a n=-.证明:①当n=1时,由(1)知a 1=-1成立.②假设n=k(k∈N +)时,a k=-成立,当n=k+1时,a k+1=S k+1-S k=(+-1)-(+-1)=+-.所以+ 2a k+1-2=0,a k+1=-,所以当n=k+1时猜想也成立.综上可知,猜想对一切n∈N+都成立.好题天天练(建议用时:10分钟)1.若实数x,y,m满足|x-m|>|y-m|,则称x比y远离m.(1)若x2-1比1远离0,求x的取值范围;(2)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a,b,证明:a3+b3比a2b+ab2远离2ab.(1)解:由题意知|x2-1|>1,即x2-1>1或x2-1<-1,解之得x>或x<-.所以x∈(-∞,-)∪(,+∞).(2)证明: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a,b,有a3+b3>2ab,a2b+ab2>2ab.因为|a3+b3-2ab|-|a2b+ab2-2ab|=(a+b)(a-b)2>0,所以|a3+b3-2ab|>|a2b+ab2-2ab|,即a3+b3比a2b+ab2远离2ab.2.在数列{a n}中,a1=1,a n+1=ca n+c n+1(2n+1)(n∈N*),其中实数c≠0.(1)求a2,a3,并由此归纳出{a n}的通项公式;(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的结论.解:(1)由a1=1,及a n+1=ca n+c n+1(2n+1)(n∈N*)得a2=ca1+c2·3=(22-1)c2+c,a3=ca2+c3(2×2+1)=c[(22-1)c2+c]+c3(2×2+1)=(32-1)c3+c2,于是猜测:a n=(n2-1)c n+c n-1(n∈N*).(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予以证明:①当n=1时,由a1=1=(12-1)c+c1-1显然结论成立.②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a k=(k2-1)c k+c k-1,那么,当n=k+1时,由a k+1=ca k+c k+1(2k+1)=c[(k2-1)c k+c k-1]+c k+1(2k+1)=(k2+2k)c k+1+c k=[(k+1)2-1]c k+1+c k,显然结论成立.由①,②知,对任何n∈N*都有a n=(n2-1)c n+c n-1(n∈N*)成立.。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第4讲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配套训练 理 新人教A版
第4讲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分层训练A 级 基础达标演练 (时间:30分钟 满分:6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各式中对x ∈R 都成立的序号是________. ①lg(x 2+1)≥lg(2x ) ②x 2+1>2x ③1x 2+1≤1④x +1x≥2解析 ①④中x 必须大于0,故①④排除,②中应x 2+1≥ 2x ,故②不正确. 答案 ③ 2.下列命题:①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 ②四面体的三组对棱都是异面直线;③闭区间[a ,b ]上的单调函数f (x )至多有一个零点;④设a ,b ∈Z ,若a +b 是奇数,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为奇数; 其中假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 a +b 为奇数⇔a ,b 中有一个为奇数,另一个为偶数,故④错误. 答案 ④3.命题“如果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2-3n ,那么数列{a n }一定是等差数列”是________命题(填“真”、“假”). 解析 ∵S n =2n 2-3n ,∴S n -1=2(n -1)2-3(n -1)(n ≥2),∴a n =S n -S n -1=4n -5(n =1时,a 1=S 1=-1符合上式). 又∵a n +1-a n =4(n ≥1),∴{a n }是等差数列. 答案 真4.设a 、b 、c 均为正实数,则三个数a +1b 、b +1c 、c +1a,则下列关于a ,b ,c 三个数的结论,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 ①都大于2 ②都小于2③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④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解析 ∵a >0,b >0,c >0,∴⎝⎛⎭⎪⎫a +1b +⎝⎛⎭⎪⎫b +1c +⎝⎛⎭⎪⎫c +1a =⎝⎛⎭⎪⎫a +1a +⎝⎛⎭⎪⎫b +1b +⎝⎛⎭⎪⎫c +1c ≥6, 当且仅当a =b =c 时,“=”成立,故三者不能都小于2,即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答案 ④5.已知函数f (x )=⎝ ⎛⎭⎪⎫12x ,a ,b 是正实数,A =f ⎝ ⎛⎭⎪⎫a +b 2,B =f (ab ),C =f ⎝ ⎛⎭⎪⎫2ab a +b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解析 ∵a +b2≥ab ≥2ab a +b ,又f (x )=⎝ ⎛⎭⎪⎫12x在R 上是减函数. ∴f ⎝⎛⎭⎪⎫a +b 2≤f (ab )≤f ⎝ ⎛⎭⎪⎫2ab a +b .答案 A ≤B ≤C6.定义一种运算“*”:对于自然数n 满足以下运算性质: (ⅰ)1] .解析 由(n +1)*1=n *1+1,得n *1=(n -1)*1+1=(n -2)*1+2=…=1*1+(n -1).又∵1*1=1,∴n *1=n . 答案 n二、解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7.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a n +S n =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求证数列{a n }中不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1)解 当n =1时,a 1+S 1=2a 1=2,则a 1=1.又a n +S n =2,所以a n +1+S n +1=2,两式相减得a n +1=12a n ,所以{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所以a n =12n -1.(2)证明 反证法:假设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记为a p +1,a q +1,a r +1(p <q <r ,且p ,q ,r ∈N *),则2·12q =12p +12r ,所以2·2r -q =2r -p +1.①又因为p <q <r ,所以r -q ,r -p ∈N *.所以①式左边是偶数,右边是奇数,等式不成立,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 8.(2012·南通模拟)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5+a 13=34,S 3=9.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 (2)设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a na n +t,问是否存在正整数t ,使得b 1,b 2,b m (m ≥3,m∈N *)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t 和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由⎩⎪⎨⎪⎧a 5+a 13=34,3a 2=9,得⎩⎪⎨⎪⎧a 1+8d =17,a 1+d =3,解得⎩⎪⎨⎪⎧a 1=1,d =2,故a n =2n -1,S n =n 2.(2)假设存在正整数t .由(1)知b n =2n -12n -1+t,要使b 1,b 2,b m 成等差数列; 则需2b 2=b 1+b m ,即2×33+t =11+t +2m -12m -1+t ,整理,得m =3+4t -1.当t =2时,m =7;当t =3时,m =5;当t =5时,m =4. 故存在正整数t ,使得b 1,b 2,b m 成等差数列.分层训练B 级 创新能力提升1.如果a a +b b >a b +b a ,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解析 首先a ≥0,b ≥0且a 与b 不同为0.要使a a +b b >a b +b a ,只需(a a +b b )2>(a b +b a )2,即a 3+b 3>a 2b +ab 2,只需(a +b )(a 2-ab +b 2)>ab (a +b ),只需a 2-ab +b 2>ab ,即(a -b )2>0,只需a ≠b .故a ,b 应满足a ≥0,b ≥0且a ≠b . 答案 a ≥0,b ≥0且a ≠b2.已知函数f (x )满足f (p +q )=f (p )f (q ),f (1)=3,则f 21+f 2f 1+f 22+f 4f 3+f 23+f 6f 5+f 24+f 8f 7=________.解析 由f (p +q )=f (p )f (q ),令p =q =n ,得f 2(n )=f (2n ), 原式=2f 21f1+2f 4f 3+2f 6f 5+2f 8f 7=2f (1)+2f1f 3f 3+2f 1f 5f 5+2f 1f 7f 7=8f (1)=24. 答案 243.(2011·辽宁卷)已知函数f (x )=ln x -ax 2+(2-a )x . (1)讨论f (x )的单调性;(2)设a >0,证明:当0<x <1a时,f ⎝ ⎛⎭⎪⎫1a +x >f ⎝ ⎛⎭⎪⎫1a -x ;(3)若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中点的横坐标为x 0,证明:f ′(x 0)<0.(1)解 f (x )的定义域为(0,+∞).f ′(x )=1x-2ax +(2-a )=-2x +1ax -1x.①若a ≤0,则f ′(x )>0,∴f (x )在(0,+∞)上单调递增. ②若a >0,则由f ′(x )=0得x =1a,且当x ∈⎝ ⎛⎭⎪⎫0,1a 时,f ′(x )>0;当x >1a时,f ′(x )<0.∴f (x )在⎝⎛⎭⎪⎫0,1a 上单调递增,在⎝ ⎛⎭⎪⎫1a,+∞上单调递减. (2)证明 设函数g (x )=f ⎝ ⎛⎭⎪⎫1a+x -f ⎝ ⎛⎭⎪⎫1a-x ,则g (x )=ln(1+ax )-ln(1-ax )-2ax , g ′(x )=a 1+ax +a1-ax -2a =2a 3x21-a 2x 2.当0<x <1a时,g ′(x )>0,而g (0)=0,∴g (x )>0, 故当0<x <1a时,f ⎝ ⎛⎭⎪⎫1a +x >f ⎝ ⎛⎭⎪⎫1a -x .(3)证明 由(1)可得,当a ≤0时,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至多有一个交点.∴a >0,从而f (x )的最大值为f ⎝ ⎛⎭⎪⎫1a ,且f ⎝ ⎛⎭⎪⎫1a >0.不妨设A (x 1,0),B (x 2,0),0<x 1<x 2,则0<x 1<1a<x 2.由(2)得f ⎝ ⎛⎭⎪⎫2a-x 1=f ⎝ ⎛⎭⎪⎫1a +1a-x 1>f ⎣⎢⎡⎦⎥⎤1a -⎝⎛⎭⎪⎫1a -x 1=f (x 1)=0. 从而x 2>2a -x 1,于是x 0=x 1+x 22>1a .由(1)知f ′(x 0)<0.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
高三数学人教版A版数学(理)高考一轮复习试题: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Word版含答案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知识点一 直接证明 1.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综合法.2.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作分析法.易误提醒 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常常用“要证(欲证)…”“即要证…”“就要证…”等分析到一个明显成立的结论P ,再说明所要证明的数学问题成立.[自测练习]1.要证明3+7<25,可选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综合法 B .分析法 C .反证法D .归纳法解析:要证明3+7<25成立,可采用分析法对不等式两边平方后再证明. 答案:B2.要证:a 2+b 2-1-a 2b 2≤0,只要证明( ) A .2ab -1-a 2b 2≤0 B .a 2+b 2-1-a 4+b 42≤0C.(a +b )22-1-a 2b 2≤0D .(a 2-1)(b 2-1)≥0解析:a 2+b 2-1-a 2b 2≤0⇔(a 2-1)(b 2-1)≥0. 答案:D知识点二 间接证明反证法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作反证法.易误提醒 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时,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错误的.[自测练习]3.用反证法证明“如果a >b ,那么3a >3b ”假设内容应是( ) A.3a =3bB.3a <3bC.3a =3b 且3a <3bD.3a =3b 或3a <3b解析:假设结论不成立,即3a >3b 的否定为3a ≤3b . 答案:D4.设a ,b ,c ∈(-∞,0),则a +1b ,b +1c ,c +1a ( )A .都不大于-2B .都不小于-2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解析:因为a +1b +b +1c +c +1a ≤-6,所以三者不能都大于-2.答案:C考点一 综合法的应用|已知a ,b ,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b +c -a a +c +a -b b +a +b -cc >3.[证明] 因为a ,b ,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 所以b +c -a a +c +a -b b +a +b -cc=b a +a b +c a +a c +c b +bc -3, >2b a ×a b+2c a ×a c+2c b ×bc-3=3, 即b +c -a a +c +a -b b +a +b -c c>3.综合法证题的思路1.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对任意正整数n ,总存在正整数m ,使得S n =a m ,则称{a n }是“H 数列”.(1)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n ∈N *),证明:{a n }是“H 数列”;(2)证明:对任意的等差数列{a n },总存在两个“H 数列”{b n }和{c n },使得a n =b n +c n (n ∈N *)成立.证明:(1)由已知,当n ≥1时,a n +1=S n +1-S n =2n +1-2n =2n .于是对任意的正整数n ,总存在正整数m =n +1,使得S n =2n =a m .所以{a n }是“H 数列”. (2)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a n =a 1+(n -1)d =na 1+(n -1)(d -a 1)(n ∈N *) 令b n =na 1,c n =(n -1)(d -a 1),则a n =b n +c n (n ∈N *). 下面证{b n }是“H 数列”.设{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则T n =n (n +1)2a 1(n ∈N *).于是对任意的正整数n ,总存在正整数m =n (n +1)2,使得T n =b m ,所以{b n }是“H 数列”.同理可证{c n }也是“H 数列”.所以任意的等差数列{a n },总存在两个“H 数列”{b n }和{c n },使得a n =b n +c n (n ∈N *)成立.考点二 分析法|已知a >0,证明a 2+1a 2-2≥a +1a-2.[证明] 要证a 2+1a 2-2≥a +1a-2,只需证a 2+1a 2≥⎝⎛⎭⎫a +1a -(2-2). 因为a >0,所以⎝⎛⎭⎫a +1a -(2-2)>0, 所以只需证⎝⎛⎭⎫a 2+1a 22≥⎣⎡⎦⎤⎝⎛⎭⎫a +1a -(2-2)2, 即2(2-2)⎝⎛⎭⎫a +1a ≥8-42, 只需证a +1a≥2.因为a >0,a +1a≥2显然成立⎝⎛⎭⎫a =1a =1时等号成立,所以要证的不等式成立.分析法证明问题的适用范围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或证明过程中所需用的知识不太明确、具体时,往往采用分析法,特别是含有根号、绝对值的等式或不等式,常考虑用分析法.2.已知a ,b ,m 都是正数,且a <b ,求证:a +m b +m >ab .证明:要证明a +m b +m >ab ,由于a ,b ,m 都是正数,只需证a (b +m )<b (a +m ), 只需证am <bm ,因为m >0,所以只需证a <b . 又已知a <b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考点三 反证法|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2,S 3=9+3 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2)设b n =S nn(n ∈N *),求证: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解] (1)由已知得⎩⎪⎨⎪⎧a 1=2+1,3a 1+3d =9+32,所以d =2,故a n =2n -1+2,S n =n (n +2).(2)证明:由(1),得b n =S nn =n + 2.假设数列{b n }中存在三项b p ,b q ,b r (p ,q ,r 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b 2q =b p b r ,即(q +2)2=(p +2)(r +2),所以(q 2-pr )+2(2q -p -r )=0.因为p ,q ,r ∈N *,所以⎩⎪⎨⎪⎧q 2-pr =0,2q -p -r =0,所以⎝⎛⎭⎪⎫p +r 22=pr ,(p -r )2=0. 所以p =r ,这与p ≠r 矛盾,所以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反证法证明问题的五个注意点(1)分清问题的条件和结论;(2)假设所要证的结论不成立,而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否定结论);(3)从假设和条件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出与已知条件、公理、定理、定义及明显成立的事实相矛盾或自相矛盾(推导矛盾);(4)因为推理正确,所以断定产生矛盾的原因是“假设”错误,即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证明了原结论成立(结论成立);(5)应用反证法时,当原命题的结论的反面有多种情况时,要对结论的反面的每一种情况都进行讨论,从而达到否定结论的目的.3.已知a 1+a 2+a 3+a 4>100,求证:a 1,a 2,a 3,a 4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25.证明:假设a 1,a 2,a 3,a 4均不大于25,即a 1≤25,a 2≤25,a 3≤25,a 4≤25,则a 1+a 2+a 3+a 4≤25+25+25+25=100,这与已知a 1+a 2+a 3+a 4>100矛盾,故假设错误.所以a 1,a 2,a 3,a 4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25.13.综合法与分析法证题中的易误点【典例】 (1)设x ≥1,y ≥1,证明x +y +1xy ≤1x +1y+xy ;(2)设1<a ≤b ≤c ,证明log a b +log b c +log c a ≤log b a +log c b +log a c .[证明] (1)由于x ≥1,y ≥1,所以x +y +1xy ≤1x +1y +xy ⇔xy (x +y )+1≤y +x +(xy )2.将上式中的右式减左式,得[y +x +(xy )2]-[xy (x +y )+1]=[(xy )2-1]-[xy ·(x +y )-(x +y )]=(xy +1)(xy -1)-(x +y )(xy -1) =(xy -1)(xy -x -y +1)=(xy -1)(x -1)(y -1).既然x ≥1,y ≥1,所以(xy -1)(x -1)(y -1)≥0,从而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 (2)设log a b =x ,log b c =y ,由对数的换底公式得 log c a =1xy ,log b a =1x ,log c b =1y ,log a c =xy .于是,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即为 x +y +1xy ≤1x +1y+xy ,其中x =log a b ≥1,y =log b c ≥1. 故由(1)可知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易误点评] (1)证明问题(1)有两处易误点:①不能利用分析法将其正确转化,从而无法找到证明问题的切入口;②不能灵活运用综合法将作差后的代数式变形,从而导致无法证明不等式成立.(2)证明问题(2)时常因忽视条件“1<a ≤b ≤c ”而不能挖掘出其隐含条件,即x =log a b ,y =log b c ,从而无法证明不等式.[防范措施] (1)在解题时,常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运用,先以分析法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表述解答或证明过程.(2)通过a ,b ,c 的范围得到log a b ≥1,log b c ≥1,联想到x ≥1,y ≥1,从而可令log a b =x ,log b c =y ,再利用对数换底公式,把不等式转化为关于x ,y 的不等式.[跟踪练习] 设f (x )=ax 2+bx +c (a ≠0),若函数f (x +1)与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求证:f ⎝⎛⎭⎫x +12为偶函数.证明:由函数f (x +1)与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可知f (x +1)=f (-x ). 将x 换成x -12代入上式可得f ⎝⎛⎭⎫x -12+1=f ⎣⎡⎦⎤-⎝⎛⎭⎫x -12, 即f ⎝⎛⎭⎫x +12=f ⎝⎛⎭⎫-x +12,由偶函数的定义可知f ⎝⎛⎭⎫x +12为偶函数.A 组 考点能力演练1.已知函数f (x )=⎝⎛⎭⎫12x ,a ,b 是正实数,A =f ⎝⎛⎭⎫a +b 2,B =f (ab ),C =f ⎝⎛⎭⎫ab a +b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A .A ≤B ≤C B .A ≤C ≤B C .B ≤C ≤AD .C ≤B ≤A解析:∵a +b 2≥ab ≥2aba +b .又f (x )=⎝⎛⎭⎫12x在R 上为减函数.∴f ⎝ ⎛⎭⎪⎫a +b 2≤f (ab )≤f ⎝ ⎛⎭⎪⎫2ab a +b 即A ≤B ≤C ,选A. 答案:A2.(2016·宁波模拟)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 >b >c ,且a +b +c =0,求证b 2-ac <3a ”索的因应是( )A .a -b >0B .a -c >0C .(a -b )(a -c )>0D .(a -b )(a -c )<0解析:b 2-ac <3a ⇔b 2-ac <3a 2⇔(a +c )2-ac <3a 2⇔a 2+2ac +c 2-ac -3a 2<0 ⇔-2a 2+ac +c 2<0⇔2a 2-ac -c 2>0 ⇔(a -c )(2a +c )>0⇔(a -c )(a -b )>0. 答案:C3.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单调递减,若x 1+x 2>0,则f (x 1)+f (x 2)的值( )A .恒为负值B .恒等于零C .恒为正值D .无法确定正负解析:由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 且当x ≥0时,f (x )单调递减, 可知f (x )是R 上的单调递减函数,由x 1+x 2>0,可知x 1>-x 2,f (x 1)<f (-x 2)=-f (x 2),则f (x 1)+f (x 2)<0,故选A. 答案:A4.不相等的三个正数a ,b ,c 成等差数列,并且x 是a ,b 的等比中项,y 是b ,c 的等比中项,则x 2,b 2,y 2三数( )A .成等比数列而非等差数列B .成等差数列而非等比数列C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D .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得⎩⎪⎨⎪⎧a +c =2b , ①x 2=ab , ②y 2=bc . ③由②③得⎩⎨⎧a =x 2b,c =y2b .代入①,得x 2b +y 2b=2b ,即x 2+y 2=2b 2.故x 2,b 2,y 2成等差数列. 答案:B5.(2016·大连模拟)设S 是至少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在S 上定义了一个二元运算“*”(即对任意的a ,b ∈S ,对于有序元素对(a ,b ),在S 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a *b 与之对应),若对任意的a ,b ∈S ,有a *(b *a )=b ,则对任意的a ,b ∈S ,下列等式中不恒成立的是( )A .(a *b )*a =aB .[a *(b *a )]*(a *b )=aC .b *(b *b )=bD .(a *b )*[b *(a *b )]=b解析:由已知条件可得对任意a ,b ∈S ,a *(b *a )=b ,则b *(b *b )=b ,[a *(b *a )]*(a *b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即选项B ,C ,D 中的等式均恒成立,仅选项A 中的等式不恒成立.故选A.答案:A6.(2016·华师附中一模)如果a a +b b >a b +b a ,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解析:∵a a +b b >a b +b a ⇔(a -b )2·(a +b )>0⇔a ≥0,b ≥0且a ≠b . 答案:a ≥0,b ≥0且a ≠b7.若P =a +a +7,Q =a +3+a +4(a ≥0),则P ,Q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解析:∵P 2=2a +7+2a a +7=2a +7+2a 2+7a ,Q 2=2a +7+2a +3a +4=2a +7+2a 2+7a +12,∴P 2<Q 2,又∵P >0,Q >0,∴P <Q .答案:P <Q8.某同学准备用反证法证明如下一个问题:函数f (x )在[0,1]上有意义,且f (0)=f (1),如果对于不同的x 1,x 2∈[0,1],都有|f (x 1)-f (x 2)|<|x 1-x 2|,求证:|f (x 1)-f (x 2)|<12.那么他的反设应该是________.答案:“存在x 1,x 2∈[0,1],使得|f (x 1)-f (x 2)|<|x 1-x 2|,则|f (x 1)-f (x 2)|≥12”9.已知a ,b ,m 为非零实数,且a 2+b 2+2-m =0,1a 2+4b 2+1-2m =0.(1)求证:1a 2+4b 2≥9a 2+b 2;(2)求证:m ≥72.证明:(1)(分析法)要证1a 2+4b 2≥9a 2+b 2成立,只需证⎝⎛⎭⎫1a 2+4b 2(a 2+b 2)≥9, 即证1+4+b 2a 2+4a 2b 2≥9,即证b 2a 2+4a 2b 2≥4.根据基本不等式,有b 2a 2+4a 2b 2≥2b 2a 2·4a 2b 2=4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2)(综合法)因为a 2+b 2=m -2,1a 2+4b2=2m -1,由(1),知(m -2)(2m -1)≥9,即2m 2-5m -7≥0,解得m ≤-1或m ≥72.因为a 2+b 2=m -2>0,1a 2+4b 2=2m -1>0,所以m ≥72.10.已知f (x )=ax 2+bx +c ,若a +c =0,f (x )在[-1,1]上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52.求证:a ≠0且⎪⎪⎪⎪b a <2.证明:假设a =0或⎪⎪⎪⎪b a ≥2.(1)当a =0时,由a +c =0,得f (x )=bx ,显然b ≠0. 由题意得f (x )=bx 在[-1,1]上是单调函数, 所以f (x )的最大值为|b |,最小值为-|b |. 由已知条件,得|b |+(-|b |)=2-52=-12,这与|b |+(-|b |)=0相矛盾,所以a ≠0.(2)当⎪⎪⎪⎪b a ≥2时,由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x =-b 2a ,知f (x )在[-1,1]上是单调函数,故其最值在区间的端点处取得.所以⎩⎪⎨⎪⎧f (1)=a +b +c =2,f (-1)=a -b +c =-52,或⎩⎪⎨⎪⎧f (1)=a +b +c =-52,f (-1)=a -b +c =2.又a +c =0,则此时b 无解,所以⎪⎪⎪⎪b a <2. 由(1)(2),得a ≠0且⎪⎪⎪⎪b a <2.B 组 高考题型专练1.(2014·高考山东卷)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x 3+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A .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B .方程x 3+ax +b =0至多有一个实根C .方程x 3+ax +b =0至多有两个实根D .方程x 3+ax +b =0恰好有两个实根解析:反证法中否定结论需全否定,“至少有一个”的否定为“一个也没有”. 答案:A2.(2013·高考北京卷改编)给定数列a 1,a 2,…,a n ,对i =1,2,…,n -1,该数列前i 项的最大值记为A i ,后n -i 项a i +1,a i +2,…,a n 的最小值记为B i ,d i =A i -B i .(1)设数列{a n }为3,4,7,1,写出d 1,d 2,d 3的值;(2)设a 1,a 2,…,a n (n ≥4)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且a 1>0,证明:d 1,d 2,…,d n -1是等比数列.解:(1)d 1=2,d 2=3,d 3=6. (2)证明:因为a 1>0,公比q >1, 所以a 1,a 2,…,a n 是递增数列.因此,对i =1,2,…,n -1,A i =a i ,B i =a i +1. 于是对i =1,2,…,n -1, d i =A i -B i =a i -a i +1=a 1(1-q )q i -1.11 因此d i ≠0且d i +1d i=q (i =1,2,…,n -2), 即d 1,d 2,…,d n -1是等比数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选题明细表】
基础对点练(时间:30分钟)
1.若a,b,c是不全相等的实数,求证:a2+b2+c2>ab+bc+ca.
证明过程如下:
因为a,b,c∈R,所以a2+b2≥2ab,b2+c2≥2bc,c2+a2≥2ac,
又因为a,b,c不全相等,
所以以上三式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所以将以上三式相加得2(a2+b2+c2)>2(ab+bc+ac),
所以a2+b2+c2>ab+bc+ca.此证法是( B )
(A)分析法 (B)综合法
(C)分析法与综合法并用(D)反证法
解析:由已知条件入手证明结论成立,满足综合法的定义.故选B.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2n+1对于n≥n0的正整数n都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的起始值n0应取( B )
(A)2 (B)3 (C)5 (D)6
解析:因为n=1时,21=2,2×1+1=3,2n>2n+1不成立;
n=2时,22=4,2×2+1=5,2n>2n+1不成立;
n=3时,23=8,2×3+1=7,2n>2n+1成立.
所以n的第一个取值n0=3.故选B.
3.要使-<成立,则a,b应满足( D )
(A)ab<0且a>b
(B)ab>0且a>b
(C)ab<0且a<b
(D)ab>0且a>b或ab<0且a<b
解析:要使-<成立,只要(-)3<()3成立,
即a-b-3+3<a-b成立,只要<成立,只要ab2<a2b成立,即要ab(b-a)<0成立,只要ab>0且a>b或ab<0且a<b成立.故选D.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f(x)=x3+3|x-a|(a∈R)为实数,则方程f(x)=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正确的假设是( A )
(A)方程f(x)没有实根
(B)方程f(x)=0至多有一个实根
(C)方程f(x)=0至多有两个实根
(D)方程f(x)=0恰好有两个实根
解析:由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格式和步骤,可知应设方程f(x)=0没有实根,故应选A.
5.设x,y,z>0,则三个数+,+,+( C )
(A)都大于2 (B)至少有一个大于2
(C)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D)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解析:假设三个数都小于2,
则+++++<6,
由于+++++=(+)+(+)+(+)≥2+2+2=6,所以假设不成立,
所以+,+,+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故选C.
6.如果命题P(n)对n=k成立,则它对n=k+1也成立,现已知P(n)对n=4不成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
(A)P(n)对n∈N*成立
(B)P(n)对n>4且n∈N*成立
(C)P(n)对n=5成立
(D)P(n)对n=3不成立
解析:根据数学归纳法,可知由n=k成立,则它对n=k+1也成立,其逆否命题为由n=k+1不成立,则它对n=k也不成立,即P(n)对n=4不成立,则P(n)对n=3不成立.故选D.
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奇数时,x n+y n能被x+y整除”,当第
二步假设n=2k-1(k∈N*)命题为真时,进而需证n= 时,命题
亦真.
解析:n为正奇数,假设n=2k-1成立后,需证明的应为n=2k+1时成立. 答案:2k+1
8.若下列两个方程x2+(a-1)x+a2=0,x2+2ax-2a=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
实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假设两个一元二次方程均无实根,则有
即
解得{a|-2<a<-1},
所以其补集{a|a≤-2或a≥-1}即为所求的a的取值范围. 答案:{a|a≤-2或a≥-1}
9.已知a>0,用分析法证明-≥a+-2.
证明:要证-≥a+-2,
只需证≥(a+)-(2-).
因为a>0,
所以(a+)-(2-)>0,
所以只需证()2≥[(a+)-(2-)]2,
即2(2-)(a+)≥8-4,
只需证a+≥2.
因为a>0,a+≥2显然成立(a==1时等号成立),
所以要证的不等式成立.
10.设函数f(x)=ax2+bx+c且f(1)=-,3a>2c>2b.
(1)试用反证法证明:a>0.
(2)证明:-3<<-.
证明:(1)假设a≤0,
因为3a>2c>2b,
所以3a≤0,2c<0,2b<0,
将上述不等式相加得3a+2c+2b<0,
因为f(1)=-,
所以3a+2c+2b=0,
这与3a+2c+2b<0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
所以a>0.
(2)因为f(1)=a+b+c=-,
所以c=-a-b.
所以3a>2c=-3a-2b,
所以3a>-b.
因为2c>2b,
所以-3a>4b.
因为a>0,
所以-3<<-.
能力提升练(时间:15分钟)
a,b,c是正数,p=a+b-c,q=b+c-a,r=c+a-b,则“pqr>0”是“p,q,r同时大于零”的( C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必要性显然具备,充分性:若pqr>0,则p,q,r同时大于零或其中两个为负,不妨设p<0,q<0,r>0,
因为p<0,q<0,即a+b<c,b+c<a,
所以a+b+b+c<c+a,即b<0,这与b>0矛盾,所以p,q,r同时大于零,
故选C.
12.(2016·成都模拟)已知函数f(x)=()x,a,b是正实数,
A=f(),B=f(),C=f(),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A )
(A)A≤B≤C (B)A≤C≤B
(C)B≤C≤A (D)C≤B≤A
解析:因为≥≥,
又f(x)=()x在R上是减函数,
所以f()≤f()≤f(),
即A≤B≤C.故选A.
13.凸函数的性质定理为如果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凸函数,则对于区
间D内的任意x1,x2,…,x n,有≤f(),已知函数y=sin x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则在△ABC中,sin A+sin B+sin C 的最大值为.
解析:因为f(x)=sin x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
且A,B,C∈(0,π),
所以≤f()=f(),
即sin A+sin B+sin C≤3sin =,
所以sin A+sin B+sin C的最大值为.
答案:
1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不等式(1+)(1+)…(1+)>均成立.
证明:①当n=2时,左边=1+=,右边=.
因为左边>右边,
所以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k≥2,且k∈N+)时不等式成立,
即(1+)(1+)…(1+)>,
则当n=k+1时,
(1+)(1+)…(1+)[1+]
>·
=
=
>
=
=
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知,对于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n,不等式都成立.
好题天天练
若实数x,y,m满足|x-m|>|y-m|,则称x比y远离m.
(1)若x2-1比1远离0,求x的取值范围;
(2)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a,b,证明:a3+b3比a2b+ab2远离2ab. 解题关键:理解定义,转化为不等式.
(1)解:由题意知|x2-1|>1,即x2-1>1或x2-1<-1,
解之得x>或x<-.所以x∈(-∞,-)∪(,+∞).
(2)证明: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a,b,有
a3+b3>2ab,a2b+ab2>2ab.
因为|a3+b3-2ab|-|a2b+ab2-2ab|=(a+b)(a-b)2>0,所以
|a3+b3-2ab|>|a2b+ab2-2ab|,即a3+b3比a2b+ab2远离2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