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7 考点四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合集下载

江苏省2019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江苏省2019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盐城中学期初检测试卷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11分)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宋·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梅花魂②。

【注】①本诗于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在黄州贬所作,作此诗时苏轼贬来黄州已第四个年头。

②化用唐代诗人韩偓的“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意谓第二次开放好比魂的返回。

9.简要分析诗歌首联的作用。

(5分)【答案】①交代了诗人此时的居住环境,点明环境的偏远,烘托凄凉的氛围;(3分)②为下文叙事、抒情作铺垫。

(2分)10.《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读五、六二句,觉《旄丘》(《诗·邶风》篇名,旧说诗为黎臣怨卫伯不救而作)之‘何多日也’,‘何其久也’,殊少含蓄矣。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答案】①“新扫旧巢痕”流露出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内心的忧愤。

“渐成终老计”表现出诗人贬谪数年回朝无望,只得终老于此的无奈。

②诗人与沙鸥相熟,来的次数多了,自己钓鱼所坐之石也觉得温暖了,流露出诗人想退隐江湖之意。

③借梅花二度开放,表达自己被贬斥后企望被朝廷重新任用的愿望。

(一点2分)扬州中学开学质量检测三、古诗词鉴赏(1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韦应物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①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②。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②芸香:书香。

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9.请简析首联的作用。

(6分)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6分)三、古诗词鉴赏(12分)9. ①交代送别黎六郎的原因。

②点明黎六郎赴任时的季节。

③以漫山遍野开放杜鹃花这一乐景衬托黎六郎赴任时的喜悦之情。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 第二部分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 考点二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 第二部分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 考点二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题组一对点练]一、炼字类1.(2018·无锡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后面题目.渔家傲·东昌道中[注]张渊懿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午睡觉来愁似织”,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最传神,为什么?答:解析:这是一道考查炼字的题目,抓住关键的字,解释其在词作中的含义,然后分析效果.答案:“织”.“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如梦令①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②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注】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②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的妙处.答:解析:该题是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紧”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紧”字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紧”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再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词人……的情感.答案:“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或:描绘了“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该字以动衬静(或:以风声之大衬托出四周之冷寂),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突出了词人遭贬谪后的落寞哀伤.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花下醉[唐]李商隐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人说本诗的“诗眼”是“醉”字,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答:答案:首句直接紧扣“醉”字来写,这是双重的“醉”,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第二句进一步写“醉”态,写作者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沉眠.第三句写酒醉醒后已是深夜.第四句“赏”字,既写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流连之情,也写出了作者最后的陶醉,是更深一层的“醉”.故本诗的“诗眼”为“醉”字.4.(2018·苏州高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任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答:解析: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抒发了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首联通过描写和比喻表现了作者的百忧缠心.颈联从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来描写.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答案:①“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②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白发新添”).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答:解析:叠音词大量出现在写景抒情的诗文中,其主要作用有增强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效果等.这首五言绝句题为“黄氏延绿轩”,写的是春景.“葱葱”一词常用来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亦用来形容气象旺盛、美好.“靡靡”常用以形容风吹草之貌.两个叠音词的运用,可见作者写景之用心.答案:这两个叠音词的使用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葱郁茂盛、繁复厚广的样子.同时,叠音词在音节上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二、炼句类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答:解析:该题考查诗歌炼句.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趣味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酒楼秋望华岳[注]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注意结合诗句的“水”“天”“碧”“红”等词语和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答案: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8.(2018·无锡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晚次鄂州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②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③.【注】①估客:同行的贩货的行商.②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三湘”地区是舜帝的客死之地,也是湘妃自殉之处,还是屈原被流放和投江之处.③鼓鼙声:停泊地防范敌人的鼓角声.“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这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答:解析:该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可以从内容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描写角度、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夹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添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答案:①以衬托手法(动静结合、寓情于景也可)写出了行旅之人的旅途见闻之景与羁旅闲愁.②看那些商贾昼眠,由于心事,自己毫无睡意,连江水的静流都可以感知到;月夜“我”听到停泊的船中船家闲话更觉寂寥,连潮水的微动也能够感觉出.③诗人将强烈的情感隐藏起来,曲折入微的绘景抒情,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寂寥.三、语言风格类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答:答案:这首词的语言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而是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含蓄;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三是口语化,以口语填词,明白如话,显示了词人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题组二综合练]10.(2018·泰州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南定楼遇急雨①陆游行遍梁州到益州②,今年又作度泸游③.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人语朱离逢峒獠④,棹歌欸乃下吴舟⑤.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注】①陆游,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入蜀八年,先在汉中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供职,后调回成都任职.至宋孝宗淳熙五年二月,奉诏自成都东归.顺江而下,途经泸州,登南定楼作此诗.②梁州:此指汉中.益州:此指成都.③泸:泸水,指金沙江经泸州这一段的江流.④朱离:同侏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峒獠(liáo):旧时称居住在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⑤棹歌:鼓桨而歌.棹,船桨.欸乃:桨橹声.(1)颔联中“争”“乱”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答:解析:这是一道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并指出活用现象或修辞手法,然后代入句中描述,第三步体会写景效果和表达感情效果.答案:一个“争”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在风雨之中,重岩叠嶂,百川千流,竞赴眼底的情形.一个“乱”字,形象地写出暴风急雨倾入南定楼的景象.江上风大,山间雨急,风雨相挟,纵横奔突.(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解析:这是一道表面上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实际上是考查诗句如何来表达离别之情的.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抓住标题中的“急雨”和注释中对“陆游”的介绍以及诗中的内容来分析.答案:①首联行踪的变化,颔联途中的风雨,隐含宦游羁旅之苦.②颔联中的“江山重复”,表现出诗人对山川之胜的赞赏.③颈联中的“棹歌欸乃下吴舟”,表现出诗人归乡途中的急切与喜悦.④尾联表现出诗人留也难安、去也难安的矛盾迷茫的愁情(留恋蜀地与思乡的矛盾).11.(2018·南通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长安春望卢纶[注]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答:解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几个方面考虑,一般都要有炼意,即表情达意,写景的一般有炼境,此题主要是炼意.“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答案:闲,意为悠闲、自在,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春草之闲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2)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想准确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蕴涵的情感,就必须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上.“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一介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答案:①思乡.②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③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④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定风波·暮春漫兴[注]辛弃疾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注】此词为辛弃疾被罢官之后闲居带湖时所作.(1)词的上片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手法的题目,找到手法,结合诗歌进行解释就可以了,注意词中“少日”“老去”的对比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答案:作者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少日”与“老去”词人面对春天不同的行为表现和内心感受作对比.少年时代,“春怀似酒浓”,插花、跑马、纵情狂欢;年老的时候,“逢春如病酒”,毫无兴味,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焚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被罢官后的落寞心情.(2)词的下片“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答:解析:这是一道赏析词句的题目,赏析词句时要注意词句的内容和手法,此题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的情感.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象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象奇特(另辟蹊径),生动形象,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13.阅读下面这首南宋诗,完成后面各题.寓居吴兴曾几相对真成泣楚囚①,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②梦,落日孤云始欲愁.【注】①楚囚:《左传》载楚人钟仪被俘事,此指渡江南逃.《世说新语》载:晋室南渡后,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②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托刘表.(1)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答:解析:这是一道赏析诗句的题目,注意从诗句的构思、手法和情感入手进行分析.答案:①构思巧妙,“但知绕树”对“不解营巢”,自嘲无能,慨叹生活困难.②用语巧妙.“但知”“不解”,用语自然,却极富表现力,写出了自己漂泊无依,处境艰难的窘迫;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喻成绕树的飞鹊和不善营巢拙鸟,表达了无处安身,处境艰难的伤感;用典,借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典故,写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与不平的情感.(2)这首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注意诗中有关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和注释中的内容.答案: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忧国忧己的伤感之情.江北江南,音讯断绝,成了两个世界,眼前的秋风秋雨,凄清悲冷,自己不能滞留于此.秋风秋雨,既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暗指国家风雨倾覆的时局.国家破亡,自己想如王粲投靠刘表一样,依靠某个有权势的人,获得暂时的安定,但也是梦想,他放眼望天,只见到夕阳西下,孤云飘浮,不觉油然而生漂泊落魄、徘徊抑郁的愁情.14.(2018·常州市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注]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1)请简析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在全诗中的作用.答: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和分析诗句作用的题目,诗歌的内容主要是概括诗句描绘的情景,诗句的作用主要从分析和全诗的关系以及在情感表达方面入手.答案:本句写在怀嵩楼上所见到的云烟重重叠叠缠绕城郭的景象.诗人触景生情,从而引发了追往怀人的感慨,为下面进一步分写登怀嵩楼所见云雾散后的晚秋景象及由此引出的想象做铺垫.(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答:解析:先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结合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个身处逆境,却能够自我开解、旷达、乐观的形象.诗人登楼远望,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借古伤今,流露出贬谪的感触心怀;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

2019 高考语文试卷江苏卷(教师版h含文言译文与诗歌鉴赏资料等)

2019 高考语文试卷江苏卷(教师版h含文言译文与诗歌鉴赏资料等)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B)(3分)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C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

(4分)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

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4.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

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5分)【答案】(内容符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示例: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代诗 歌时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动词。动词 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 巴尔扎克语 ) 的特 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 独特的功能。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 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 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 查的重点。
[即时小练] 1.聚焦动词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第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
答案:“怨”字用得最好。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 是吹笛人之心。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中分别是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
(杜甫《春望》)
答案:“溅”“惊”二字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寓情于物, 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炼”字需关注的七大词类: 词类 解 说 动词的提炼是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 诗歌中的动词, 一是一般动词; 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 例 1: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充满气势;卷, 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 2:陶潜的《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字用 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 动词 映入眼帘。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想南山 见我亦如此。 例 3:杜甫的《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 字拟人化,摹春雨来临时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 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润”字传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 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 深独妙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二)(江苏)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二)(江苏)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二)(江苏)【一】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首联中哪一个物象暗扣着题目?第二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2〕前人称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三】四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5分〕【二】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向子諲②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④还?【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

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

③同:通“彤”。

④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

⑴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⑵“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分)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金陵怀古王硅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独上江城满目秋”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4分〕〔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3分〕【四】古诗鉴赏(10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0分〕倦夜苏轼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含解析

2-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2 阅读技法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2 阅读技法

(1)诗中的典故句: (2)诗歌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1)寻得桃源好避秦。 (2)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 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 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
“诗家语” [讲一讲]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 求对诗歌的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 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作 变形处理的呢? 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 词语的错综颠倒是指古代诗歌词语的运用, 打破了一般语 法上的固有顺序。其具体情形大致有二:一是词语在单个诗句 内的错综颠倒。如崔颢《黄鹤楼》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 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是“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
(2)修饰词。冷暖色调的形容词等。“墨分五彩,词含七 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 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 冷色调 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当然,词语表达感情多因境而变,婉转曲折,风情万种,阅读 时应深加体味。 (3)表现景、人、事、物等特点的词语。注意景的时令性 以及景物本身的暗示性,人的动作行为的暗示性,特别注意描 写人的细节性词语。
⑤表明诗歌的题材; 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从题目抓住题材是较为实用的方法,题材即写的是什么, 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 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 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 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悟一悟] 6.阅读下面的诗歌,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分册二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分册二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选C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唐代诗歌(时间:40分钟满分:88分)一、初盛唐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岘山怀古陈子昂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①,尚想卧龙图②。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注] ①堕泪碣:堕泪碑。

晋羊祜做襄阳太守时,清名远扬,很受百姓的爱戴,且有献策平吴之功。

羊祜病卒,襄阳百姓在岘山建碑纪念,望其碑者,无不流涕,此碑即被人称为“堕泪碑”。

②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

此处专指《隆中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答:(2)请赏析“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两句。

(5分)答: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岘山前贤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以及前贤逝去而自己不被理解、有志难伸的孤独感。

(2分)诗人来到岘山,俯瞰襄阳,不禁想到晋朝的羊祜、三国的诸葛亮。

他们一个是清名远扬、深受百姓爱戴的太守,一个是足智多谋的丞相,而现在,英雄豪杰、古圣先贤都已经凋零作古了。

自己虽也想和他们一样建功立业,但没有人理解、重用自己。

踌躇在先贤生活过的地方,诗人不禁生出一种孤独感。

(4分)(2)远处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住了;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2分)这两句借景抒情,通过“野树”“苍烟”“晚气”等意象,表现了忧愁孤独之感。

(3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陇头吟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禆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1)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5分)答:(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二课时跟踪练 含解析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二课时跟踪练 含解析

学案二掌握7大题材,运用要领解读诗歌课时跟踪练1.[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兵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解析:D项,“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错,这里表达的应该是诗人目送友人远去,自己感到孤独寂寞。

E项,激励“自己还要发奋努力”理解错误,“犹恐”二字表达的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世事茫茫难卜的感叹。

答案:DE(2)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解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此题考核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注意答出实景“白马江”头的景色和虚景“黄牛峡”,然后分析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

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通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通

鉴赏诗歌的语言一、对点练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字。

解答本题,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句意,把握“望”“空”的基本义和语境义,联系语境分析比较其表达效果,明确用哪个更好。

作答时,要先明确用哪个更好,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解析】(1)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明确词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本题中的“软”既可以看作形容词,形容风很软,也可以看作动词,微风吹拂,使江水变得绵软,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

答题时,理解“软”字的意思,并指出手法,再指出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回答本题首先明确“过”的词义,“过”有经过,路过的意思。

诗题中的“过”字在文中主要体现在时间、地点与景物的变化上。

答题时抓住“遥辨市”“忽移湾”“一江水”“九子山”等表示移步换景的词语来回答。

【答案】(1)“软”可形容风,即微风吹拂,给人以软绵绵的感受;又可形容江水,即微风吹拂,江面微波荡漾,江水像绸缎一样波动铺展开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我们准备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第1讲读懂诗歌通诗意,首要任务要明了准确答题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的,在二轮复习中应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这仍是备考“古诗歌阅读”的首要任务。

一、明确考场读懂“标准”--- 别“求全责备”1•“读懂”只是相对的对于一首诗来说,“读懂”可能永远“在路上”。

考场上的“读懂”,仅限于把握了诗的大体内容,思路是什么,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不要求有多么深刻、全面。

不要为达不到平时课堂上在老师带领下理解得那么深入、只是“懂”而已。

2•咬文嚼字,理解诗意至少要读三遍,要把时间用在品读语言理解诗意上,尤其要咬文嚼字,要寻找最直接、最快捷、最牢靠的读懂路径。

3•多方联系,扫除障碍高考所给的诗歌会尽可能让考生读懂,但绝不可能让考生一览无余,其会在某一处某一点上有障碍,如某一两处诗句或词语,诗的层次跳跃性偏大,诗的感情不是那么明显。

而这些,只要多读几遍,多方联系,“连猜加蒙”,也会迎刃而解的。

二、掌握读懂“两大路径”一一要“双管齐下”[增分策略]1•最直接快捷的路径一一善借标题、注释和情语(1)看标题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

唐人作诗,最重标题。

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秋)、节日(如除夕、重阳)、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

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析注释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

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绍写作背景T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T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T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T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T与诗人仕途失意、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练精析: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练精析: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语文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1.(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②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 第二部分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7 考点四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 第二部分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7 考点四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金陵怀古许浑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戍楼空.松楸③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④拂云晴亦雨,江豚⑤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注】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②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③松楸:坟墓上的树木.④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⑤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答案:抒发了诗人对于人事多变,繁华易逝的感慨.“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惟有青山似洛中”,指今日金陵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人事却大不一样,江山不改,而人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注】①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累:无罪被迫而死.③杜若:一种芳草.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答:解析:应根据题目要求,联系全词分析,依托上下阕中一些关键的词和句,如“湖海倦游客”“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吊沉累”“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等,进行分析归纳.答案: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怀才见弃的幽怨情思,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3.(2018·苏南四校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秋日登吴公台①上寺远眺刘长卿古台摇落②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注】①吴公台:在今扬州北,南朝古迹.②摇落:零落.作者登临远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答案:秋景秋意,勾起了作者怀乡思归的感情;凭吊零落萧条的南朝古迹,触景生情,抒发了对朝代兴亡变化,江山依旧,人、物不同的感叹之情(或凭吊零落萧条的南朝古迹,不禁感伤不已,生发昔盛今衰的惆怅之情.或凭吊零落萧条的南朝古迹,抒发了对物换星移,江山依旧,人生无常、人世沧桑的悲伤之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耶溪泛舟①孟浩然落景②余清辉,轻桡③弄溪渚.澄明爱水物④,临泛何容与⑤!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⑥不得语.【注】①此诗为作者在长安求仕未成,离开长安,在江浙一带漫游时所作.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相传西施曾在溪畔浣纱.②落景:落日.③轻桡:轻舟.桡,船桨.④水物:水中生物.⑤容与:从容移动,徘徊动荡.⑥脉脉:相对而视的样子.作者通过写耶溪泛舟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答案:表达作者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题组二综合练]5.(2018·苏州实验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古树①杜睿闻道三株树②,峥嵘古至今.松知秦历短,柏感汉恩深.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孤撑休抱恨,苦楝③亦成阴.【注】①本诗为杜睿在入清后为隐士邱至山所写.②三株树:《雨林诗话》载,鄞人邱至山居东皋里,家有古柏一株,两松夹之,轮囷袅空,盖南宋六百年物也.③苦楝:诗人家所栽之树.(1)这首诗里的古树有着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景物形象.作答本题,要抓住前三联中的重要词语分析其形象,如从“峥嵘”一词里析出超常异群,不同凡响,从“知秦历短”“感汉恩深”里析出阅历丰富,从“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里析出坚持操守.答案:①古树“峥嵘”,超常异群,不同凡响;②古树“知秦历短”“感汉恩深”,阅历丰富;③古树坚持操守,不因风霜极力摧残而改草木之心.(2)尾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意思和情感.解题思路:第一问,解释句意,要结合注释,明确苦楝和古树各喻指什么,再考虑“休抱恨”和“成阴”的关系,因为苦楝已“成阴”,古树不再孤独,所以“休抱恨”.第二问,首先明确诗人以苦楝自比,然后指出诗人的心志,即对邱氏移民志节的向往和追随.答案:①尾联的意思是:古树不必为自己的孤寂而抱恨,苦楝已经长大成荫,足可与古树为伴了.②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以苦楝自比,表示自己经过多年砥砺志节,已经可以做邱氏的晚辈朋友,足可慰其寂寞.6.(2018·镇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洲②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③.【注】①此诗是诗人奉诏被贬往南巴经过江州与二友人话别时写的.②沧州:滨海的地方,也指隐士居处.③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1)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明月映入江水,北方的大雁掠空而过;淮南一带万木凋零,古楚地的山岭突然裸露,面积似乎比往日增加了许多.描绘了一幅水天空寂、江山寥落(凄凉萧条)的江州秋色图,渲染了清秋气氛,烘托出孤寂凄凉的心境.(2)这首诗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答案:①对朝廷的不满,对隐居的渴望.奉诏被贬却说成“承优诏”,正话反说;“世事空知”“寄身且喜”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②对光阴流逝、无所作为的伤感.作者看到镜中白发想到与朋友共老,又心生光阴流逝之叹.③友人劝诫诗人要警惕宦海风波,又激起他的感激之情.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答:答案:“嫌”,嫌弃,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作者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答:答案: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忧虑,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8.(2018·徐州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夜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1)《百斛明珠》云此诗颔联乃“七言之丽者,在子美此二句后寂寥无闻矣”.请分析此联景物描写的特点.答:答案:颔联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写景.前句写听觉,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空中回荡,透露出悲催的战争现实;后句写视觉,三峡江中星空的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写出了壮美的三峡夜景.整联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2)这首诗不是为一时一事而作,诗人在人生的暮年把万端感慨集于笔端.请简要概括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答:答案:①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②对连年战伐、百姓劳苦的痛惜之情;③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悟;④对自己老病孤独、亲朋音讯断绝的伤感与无奈.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刘长卿②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占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③?【注】①皇甫侍御:即皇甫曾,时贬为舒州司马.②刘长卿:时因得罪观察使,贬为睦州司马.③白云:代指刘长卿居处.(1)首联与颈联是景物描写,两联分别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答:答案:①首联突出了居处的荒凉,颈联突出了道路的艰险.②作用:衬托友人来访的真情与自己对友人来访的惊喜.(2)尾联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答案:①同遭贬谪的失意,②友人来访的惊喜,③诗人孤居的寂寞.10.(2018·南通一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②,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此词是他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世.(1)对于上阕中的“过眼”“怪”“长为客”,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概括.答:答案:“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觉,也是景物特点的体现;“怪”,奇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感.(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答:答案:作者一方面觉得人生如梦,一方面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一方面又深深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方面苦于世事,倦于宦游,想寄情山水,一方面又不愿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复国理想.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水磨亭子欧阳修多病山斋厌郁蒸,经时久不到东城.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莺.载酒未妨佳客醉,凭高仍见老农耕.史君自有林泉趣,不用丝篁乱水声.(1)诗的颔联“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答:答案: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快、生机盎然的初夏乡村图.诗人借助视觉和听觉,描绘了新荷出水、白鹭双飞、乔木成荫、莺歌百啭的美景.目之所及清新明快,耳之所闻婉转动听.(2)在这首诗里,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答案:诗人寄情山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乡居(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因多病而生厌倦,东城的美景让他厌怠之感全消,与友畅饮,站在高处看见老农耕田,诗人在这里尽享林泉之趣,静听丝篁音乐的美妙(丝毫没有嘈杂之声).。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 第二部分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6 考点三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 第二部分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6 考点三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孤雁儿·世人作梅诗[注]李清照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注】北宋朝廷南迁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在移官湖州途中不幸病故,这首词即为悼亡之作.“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中的“疏雨”“千行泪”形成对比,疏雨是外界环境,千行泪是作者的行为,显示了作者对自己丈夫的深重思念与哀思.答案: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一边是小风疏雨,一边是泪下千行,痛苦之深,使泪水多于雨水,表达了词人对丈夫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2.(2018·淮阴中学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初春徐灿①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②飞上樱桃树.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注】①徐灿:明末清初女词人.②金衣:指黄莺.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说明.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要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分析.答案: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独居闺阁的词人以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柳絮漫天飞舞、树上黄莺鸣啭等初春美景,反衬了自己如柳絮般飘零、沦落之感和伤感落寞之情.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南乡子·送述古[注]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注】述古:陈襄,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字述古.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具体的“景”和“情”的内容作答.答案:下阕通过描绘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以哀景衬哀情,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之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夜发分宁[注]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分宁: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外地任职之时.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的结尾句作简要赏析.答:答案:那满川风月无比多情,因理解“我”的愁绪而满含愁意.诗人采用拟人(或移情)、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或“借物抒情”“融情于景”),使得诗句含蓄而耐人寻味.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都门秋思(其三)①黄景仁五剧②车声隐若雷,北邙③惟见冢千堆.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注】①此诗作于乾隆四十二年,正值清王朝全盛时期.②五剧:交错旁出的道路,此指京城繁华喧闹的街道.③北邙:洛阳名山,汉魏五侯的坟墓多聚集于此.(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解析:鉴赏表现手法的题目,一要看诗歌内容写了什么,二要体会有怎样的作用.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五剧”与“北邙”的对比,抓住“车声隐”与“惟见”,再结合注释得出“存灭无常、人生倏忽”“繁华盛世终将逝去”的感慨.答案: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四通八达的闹市街道传来轰隆隆的车声和北邙荒野的坟地加以对比,表达了作者认为存灭无常、人生倏忽的感慨,同时也点出了盛世背后隐藏的危险,表达对繁华盛世终将逝去的隐隐愁绪.(2)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答:解析:回答本题先审题目——明确鉴赏的诗句;再审诗句——抓住诗句的意象“夕阳”“山色”与“登楼”的巧妙组合,抓住关键词“劝”“将”体味其好处.答案:①这首诗的颔联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夕阳和山色是美好的景色(乐景),然而美好的景色却挡不住作者对国家和自己深深的忧虑和感慨(哀情).②运用拟人手法,夕阳和山色颇解人意,欲为主人排愁解忧.一个“劝”字、一个“将”字,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把客观的秋景与主观的愁思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沉郁顿挫的幽远意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无法排解对国家和自身的愁绪.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本词在结构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分析其结构特点.答:答案:本词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片均为前两句写景,后一句由景入情.上片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片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7.(2018·徐州市高三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元曲,按要求回答问题.[越调]小桃红杨果[注]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注】杨果:金正大元年进士,金亡五年后,才入元为官,至参知政事.“司马泪痕”一典出自何处?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情思?答:解析:结合《琵琶行并序》的写作背景及诗歌注解,分析典故作用.答案:《琵琶行并序》.抒发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题组二综合练]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舟中二首(其一)①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答:答案: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答:答案: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伤之情.9.(2018·南京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过东郊故园追和家大人①韵[清]沈绍姬昔年亭馆筑城②,此日重游自怆神.十亩仅传三世业,一身已作两朝人.门前碧草埋荒径,楼上青山认旧邻.记得趋庭③分彩笔④,也教题咏药栏春.【注】①家大人:对他人称自己的父亲.②(yīn):古指瓮城的门.③趋庭: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承受父亲的教诲.趋庭,典故名,典出《论语注疏·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鲤,孔子之子伯鱼.后以“趋庭”作为承受父教的代称.④分彩笔:分写诗的任务.江淹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晩年又梦一个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指词藻富丽的文笔.(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手法作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积累的常见的表现手法知识,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作答.首先选择两种表现手法,然后集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分析效果.例如,“楼上青山认旧邻”显然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衬托出故园的残破.然后再结合着具体内容,从其他角度分析即可.答案:①衬托.“楼上青山认旧邻”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楼上青山”的依旧,衬托出故园的残破.②虚实结合.“昔年”为虚,“此日”为实,“门前碧草埋荒径”为实,“记得趋庭分彩笔”为虚;虚实对比,突出了故园的昔盛今衰.③拟人.“楼上青山认旧邻”,赋予青山人的情感,借青山的不忘旧邻来表达自己对旧朝的不忘,对故乡、对已逝亲人的怀念.④对比.昔年在城郭内修筑亭馆,现在却是“门前碧草埋荒径”,以过往景色和如今的衰败作对比,表现出对故园昔盛今衰的感慨和凄凉之感.(任选两种即可)(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可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关键词分析作答.例如要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昔年”“怆神”“两朝人”等,从诗人的感慨和怀念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答案:①对故园昔盛今衰的感慨和凄凉之情:昔年在城郭内修筑亭馆,现在却是“碧草埋荒径”,由盛到衰的变迁,令人不胜唏嘘.②对亲人的怀念,对家世衰败、身世变迁的感慨:三世仅传十亩之地,当年在父亲的吩咐下吟咏出歌颂春花的诗句,如今却是物是人非,自己已成为两个朝代的人.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寒夜作释函可[注]日光堕地风烈烈,满眼黄沙吹作雪.三更雪尽寒更切,泥床如水衾如铁.骨战唇摇肤寸裂,魂魄茫茫收不得.谁能直劈天门开,放出日光一点来.【注】释函可:明清之际僧人,俗姓韩,名宗騋,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代时已经出家,因传记体作品《再变记》而入狱.顺治五年,清廷对他从轻发落,敕往沈阳“慈恩寺”,以示大开“慈恩”.释函可被流放到了冰天雪地的盛京对佛思过,可以说,他是身陷清朝文字狱的第一人.此诗作于被流放沈阳之后.(1)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答案:夸张、拟物、比喻.上句“堕”字将无形的日光当作有形的物体,化虚为实;下句将“黄沙”比作“雪”,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寒风大作、黄沙漫天的景象;全联极力夸大风的作用,突出了天气的寒冷.(2)诗歌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答.答:答案: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清朝黑暗统治的强烈不满.全诗前三联极力描述了寒夜的黑暗与寒冷,以之象征清朝统治的极度黑暗、冷酷无情;尾联直抒胸臆,表面看是呼唤月光,实为对光明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清朝统治的强烈不满.(意思相同即可)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出塞作王维居延城①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③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④.【注】①居延城:在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②猎天骄:这句话是说唐时强悍的吐蕃将士在郊外打猎.③空碛(qì):空荡无边的大沙漠.④霍嫖姚:即霍去病,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官至嫖姚校尉.(1)诗歌的颔联塑造了吐蕃健儿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答:答案:颔联写出吐蕃健儿驱马弯弓、勇猛彪悍的形象,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做了铺垫(或衬托出后文唐军将士的英勇).(2)诗歌的颈联写出了唐军将士的英勇,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怎样做到的?答:答案:①用两相对比(衬托)的写法,前两联写吐蕃将士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自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②颈联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③借用“护羌校尉”“破虏将军”“霍嫖姚”的典故比喻将能卒勇,比直接描写更能启发读者,更有余味之感.④朝廷将镶有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赏功慰军,间接写出将士的作战英勇.12.(2018·盐城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居延海树闻莺陈子昂①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明妃失汉宠,蔡女②没胡尘.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注】①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四川射洪人,文学和政治才能兼备,但备受压制,曾两度从军赴边.②蔡女:即蔡文姬,东汉女诗人,博学能文,善音律,汉末为乱兵所掳,留匈奴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嫁给董祀.(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莺声”的?“莺声”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答:答案:首联以边地的荒寒空寂,衬托乍闻莺声的新奇悦耳;颔联移情于物(或运用想象),细听之下,感觉莺声悲苦愁绝,仿佛在怀念远逝之人.“莺声”触发诗人的情思,并串联起全诗的内容.(2)作者在第三联中写明妃和蔡女,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答:答案:借典抒怀.作者的身世遭遇和她们极为相似:明妃貌美而无宠、文姬才高而命薄,她们都遭遇命运的无情摆弄,远离故园,长留荒寒的胡地;作者怀才不遇,仕途多舛,背井离乡来到边地.作者写明妃和蔡女,不仅为她们一洒同情之泪,更是将她们引为同调,借以抒发自己心中的郁愤不平.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立春日感怀①[明]于谦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关河底事②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③.【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在击退了瓦剌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所写.②底事:何事.③五辛:五种辛味的菜,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1)人们评价诗句“漫把金盘簇五辛”一句极为巧妙,请分析该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由注释可知,“五辛”与诗人心中复杂的情感有相通之处,用菜之“五辛”喻心之“五味”,一语双关.解答此题,首先点明诗中所用的手法,即比喻和双关;然后结合诗句“漫把金盘簇五辛”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点明作者“孤怀激烈”的情感.答案:此处运用了比喻、双关的手法.诗人表面写在新春到来之际,按照传统习俗凑个“五辛盘”,取迎新之意,照应新春节景;实际写诗人军务繁忙,有家难回的孤寂无奈.立春之日诗人内心五味杂陈,孤独的情怀激烈得难以排遣,种种情感交织,内心矛盾重重,百感交集.其状正如盘中五辛.(2)人们评论说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无华,感情真挚动人”,请结合全诗具体阐述.答: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语言风格和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应通读全诗,品味诗的语言,判定其质朴通俗的风格,然后结合诗句来具体分析作者的情感,如由“匆匆马上又逢春”和“关河底事空留客”来揣摩作者的感慨,由“两行清泪为思亲”和“孤怀激烈难消遣”来分析作者的思亲和报国之情.答案:这首诗通俗易懂,作者自叙心事,娓娓道来.诗人感叹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春天来临,写出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诗人自问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写出了军事烦扰、不得抽身的无奈;诗人念念不忘的是一片忠心报效祖国,但想起亲人来便不禁双泪直流,写出了诗人心怀报国之志又思念家乡亲人的内心纠结之情.作者通过这首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新春到来时内心的孤寂和矛盾,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

高考语文一轮总结复习诗歌鉴赏配套训练苏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总结复习诗歌鉴赏配套训练苏教版

考点 7 诗歌鉴赏一、2019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湖北卷1.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宵,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遇草草,争[ 注] 如休见,重搅分离思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回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回去”,而秦观说“两情假如悠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剖析两者所表达的感情重视点有何不一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思想轨迹】抓住感情重视点来剖析。

此词感情伤心,以为会面的欢欣抵不上本来的离愁,跟着分别又添了新的离其余伤心,感情重视于相见前后的伤心,只看到了悲观的方面;秦词写深邃的爱情,以为感情只假如长远,就不在意能否昼夜相守,是对离他人的安慰,重视于表现感情之深,态度踊跃。

【参照答案】范成大的词中,重点重申相聚的短暂与分别时的愁绪,重申的是长远不在一同的怅恨与遗憾。

感情重视于相见前后的伤心,只看到了悲观的方面;而秦观的词中重申的是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只需二人齐心相爱,空间上的距离没法隔断他们灵魂的切合,短暂的相聚是他们的欢愉而非愁苦。

是对离他人的劝慰,重视于表现感情之深,态度踊跃。

(2)此词多处采纳了对照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联合作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金陵怀古许浑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戍楼空。

松楸③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④拂云晴亦雨,江豚⑤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

②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

③松楸:坟墓上的树木。

④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

⑤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答案:抒发了诗人对于人事多变,繁华易逝的感慨。

“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惟有青山似洛中”,指今日金陵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人事却大不一样,江山不改,而人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

②累:无罪被迫而死。

③杜若:一种芳草。

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答:解析:应根据题目要求,联系全词分析,依托上下阕中一些关键的词和句,如“湖海倦游客”“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吊沉累”“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等,进行分析归纳。

答案: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怀才见弃的幽怨情思,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3.(2018·苏南四校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登吴公台①上寺远眺刘长卿古台摇落②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①吴公台:在今扬州北,南朝古迹。

②摇落:零落。

作者登临远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答案:秋景秋意,勾起了作者怀乡思归的感情;凭吊零落萧条的南朝古迹,触景生情,抒发了对朝代兴亡变化,江山依旧,人、物不同的感叹之情(或凭吊零落萧条的南朝古迹,不禁感伤不已,生发昔盛今衰的惆怅之情。

或凭吊零落萧条的南朝古迹,抒发了对物换星移,江山依旧,人生无常、人世沧桑的悲伤之情)。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耶溪泛舟①孟浩然落景②余清辉,轻桡③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④,临泛何容与⑤!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⑥不得语。

【注】①此诗为作者在长安求仕未成,离开长安,在江浙一带漫游时所作。

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相传西施曾在溪畔浣纱。

②落景:落日。

③轻桡:轻舟。

桡,船桨。

④水物:水中生物。

⑤容与:从容移动,徘徊动荡。

⑥脉脉:相对而视的样子。

作者通过写耶溪泛舟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答案:表达作者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

[题组二综合练]5.(2018·苏州实验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树①杜睿闻道三株树②,峥嵘古至今。

松知秦历短,柏感汉恩深。

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

孤撑休抱恨,苦楝③亦成阴。

【注】①本诗为杜睿在入清后为隐士邱至山所写。

②三株树:《雨林诗话》载,鄞人邱至山居东皋里,家有古柏一株,两松夹之,轮囷袅空,盖南宋六百年物也。

③苦楝:诗人家所栽之树。

(1)这首诗里的古树有着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景物形象。

作答本题,要抓住前三联中的重要词语分析其形象,如从“峥嵘”一词里析出超常异群,不同凡响,从“知秦历短”“感汉恩深”里析出阅历丰富,从“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里析出坚持操守。

答案:①古树“峥嵘”,超常异群,不同凡响;②古树“知秦历短”“感汉恩深”,阅历丰富;③古树坚持操守,不因风霜极力摧残而改草木之心。

(2)尾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意思和情感。

解题思路:第一问,解释句意,要结合注释,明确苦楝和古树各喻指什么,再考虑“休抱恨”和“成阴”的关系,因为苦楝已“成阴”,古树不再孤独,所以“休抱恨”。

第二问,首先明确诗人以苦楝自比,然后指出诗人的心志,即对邱氏移民志节的向往和追随。

答案:①尾联的意思是:古树不必为自己的孤寂而抱恨,苦楝已经长大成荫,足可与古树为伴了。

②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以苦楝自比,表示自己经过多年砥砺志节,已经可以做邱氏的晚辈朋友,足可慰其寂寞。

6.(2018·镇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②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③。

【注】①此诗是诗人奉诏被贬往南巴经过江州与二友人话别时写的。

②沧州:滨海的地方,也指隐士居处。

③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1)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明月映入江水,北方的大雁掠空而过;淮南一带万木凋零,古楚地的山岭突然裸露,面积似乎比往日增加了许多。

描绘了一幅水天空寂、江山寥落(凄凉萧条)的江州秋色图,渲染了清秋气氛,烘托出孤寂凄凉的心境。

(2)这首诗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对朝廷的不满,对隐居的渴望。

奉诏被贬却说成“承优诏”,正话反说;“世事空知”“寄身且喜”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②对光阴流逝、无所作为的伤感。

作者看到镜中白发想到与朋友共老,又心生光阴流逝之叹。

③友人劝诫诗人要警惕宦海风波,又激起他的感激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答:答案:“嫌”,嫌弃,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

“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作者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答案: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忧虑,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

8.(2018·徐州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夜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百斛明珠》云此诗颔联乃“七言之丽者,在子美此二句后寂寥无闻矣”。

请分析此联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答案:颔联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写景。

前句写听觉,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空中回荡,透露出悲催的战争现实;后句写视觉,三峡江中星空的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写出了壮美的三峡夜景。

整联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2)这首诗不是为一时一事而作,诗人在人生的暮年把万端感慨集于笔端。

请简要概括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答案:①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②对连年战伐、百姓劳苦的痛惜之情;③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悟;④对自己老病孤独、亲朋音讯断绝的伤感与无奈。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刘长卿②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占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③?【注】①皇甫侍御:即皇甫曾,时贬为舒州司马。

②刘长卿:时因得罪观察使,贬为睦州司马。

③白云:代指刘长卿居处。

(1)首联与颈联是景物描写,两联分别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答:答案:①首联突出了居处的荒凉,颈联突出了道路的艰险。

②作用:衬托友人来访的真情与自己对友人来访的惊喜。

(2)尾联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答案:①同遭贬谪的失意,②友人来访的惊喜,③诗人孤居的寂寞。

10.(2018·南通一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②,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此词是他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

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世。

(1)对于上阕中的“过眼”“怪”“长为客”,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概括。

答:答案:“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觉,也是景物特点的体现;“怪”,奇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感。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答:答案:作者一方面觉得人生如梦,一方面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一方面又深深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方面苦于世事,倦于宦游,想寄情山水,一方面又不愿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复国理想。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水磨亭子欧阳修多病山斋厌郁蒸,经时久不到东城。

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莺。

载酒未妨佳客醉,凭高仍见老农耕。

史君自有林泉趣,不用丝篁乱水声。

(1)诗的颔联“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快、生机盎然的初夏乡村图。

诗人借助视觉和听觉,描绘了新荷出水、白鹭双飞、乔木成荫、莺歌百啭的美景。

目之所及清新明快,耳之所闻婉转动听。

(2)在这首诗里,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答案:诗人寄情山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乡居(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人因多病而生厌倦,东城的美景让他厌怠之感全消,与友畅饮,站在高处看见老农耕田,诗人在这里尽享林泉之趣,静听丝篁音乐的美妙(丝毫没有嘈杂之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